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咱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咱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2022-08-31 08:18:5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做个富贵闲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咱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咱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咱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篇1:咱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咱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戏。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太对了,因为,咱班就天天演戏,而且,是一些独特的戏哦!

“萨热窝的枪声”

一节美术课,老师不在,让我们做作业。不知是谁引起了“协约国”领导人班长的'怒气,把他的名字与“德国”的“威廉二世“皇帝(佘晟韬)的名字记了上去于是,“同盟国”(捣乱的人)与“协约国”(记名字的人)便形成了。“德国”的“威廉二世“皇帝见自己的名字被记上去了,很生气,便拉起“奥匈帝国”(黄一航)去攻击“协约国”,想夺取“协约国”领导人(蔡一贞)的政权。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意大利”是条变色龙

偏偏在这时,一部分“协约国”的人“意大利”(一部分记名字的人)叛变了,加入了“同盟国“。其实,“意大利”一点没有加入“同盟国”的样子,只是隔岸观火。等“第一次世界大战”快结束时,眼见“同盟国“渐渐失力,“意大利”又加入了“协约国”。哎,“意大利”真是条变色龙!

正义的审判——“巴黎和会”

这时候,“协约国”领导人班长,在武力与嘴皮子的向“同盟国”“攻击”下,“同盟国“失败了。于是,“同盟国”与“协约国”签订合约(不发出声音,只要安安静静,做什么都行)。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完美的结束了。

怎么样,还想看吗?那就到我们班来吧,我们可是天天有新戏演出哦!

篇2: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8月―19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中国于198月14日对德、奥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并导致了亚洲西部和欧洲东南部、非洲北部的目录

基本简介理解延伸基本简介

性质 : 第一次世界大战( The First World War )是一场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 掠夺战争,除 塞尔维亚 等少数国家具有民族解放和自卫的正义性质外,其他都是非正义的。他们的正义不能根本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持续时间 :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开始标志 :1914年7月 奥匈帝国 向 塞尔维亚 宣战

结束标志 :1918年11月 德国 投降

波及地区 : 欧洲 、 非洲 、 太平洋 、 大西洋 、 印度洋 、 中东 、 亚洲

结果 : 协约国 获胜、 同盟国 战败、战后形成了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直接原因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对立

导火线 : 萨拉热窝事件

理解

萨拉热窝事件 是在1914年6月28日 巴尔干半岛 的 波斯尼亚 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Archduke Franz Ferdinand)夫妇在从军演上回家途中被塞尔维亚族青年 普林西普 (一名隶属塞尔维亚的恐怖组织“黑手社”的波斯尼亚学生)枪杀。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影响 :

(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与灾难。

(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分裂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 苏维埃俄国 。

(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 五四运动 )

5 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如 第三次科技革命 )

大约15亿人卷进战争

发起国家: 同盟国 、 协约国

延伸

第一次世界大战 时期建立的 国家联盟 。参与该联盟的国家主要有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数个国家。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然是同盟国国家,但在195月加入协约国。三国同盟遂告瓦解。世界大战末,美国加入协约国,同盟国最终失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入同盟国方面作战的共有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时称奥斯曼帝国)4个国家。

协约国

英国 、 法国 、 沙皇俄国 、 塞尔维亚 、 美国 、 比利时 、 中国 北洋政府 、 日本 、 意大利 (1915年5月,意大利望风使舵,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 罗马尼亚 、 希腊 、 澳大利亚 、 加拿大 、 印度 、 新西兰 、 南非 、 葡萄牙

同盟国

德国 、 奥匈帝国 、 奥斯曼土耳其 、 保加利亚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8月开始到1918年11月,历时4年3个月,战火席卷欧、亚、非三大洲,参战国家地区达34个,受战祸波及的 人口 达15亿以上,约占当时 世界人口 总数的75%。双方动员的兵力达889个 师 ,共计7400万人,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

普法战争

普鲁士 为了统一 德国 并与法国争夺 欧洲大陆 霸权,于是在1870年 - 1871年与法国爆发 普法战争 。这场战争以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和约规定法国割让 阿尔萨斯 和 洛林 予德国,并赔款50亿 法郎 。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发展

1870~1871年普鲁士同法国之间的 战争 。因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和德意志统一问题,普法两国之间关系长期紧张。1870年7月14日,俾斯麦发表了挑战性的“埃姆斯电报”,触怒了法国政府。7月19日,法国对普宣战。战争开始后,法军接连败北。9月2日,拿破仑三世亲率近十万名法军在色当投降。4日,巴黎爆发革命,成立第二共和国。但普军仍长驱直入,包围巴黎。1871年1月28日,巴黎失陷,两国签订停战协定。2月26日,双方在凡尔赛签订初步和约。5月10日在法兰克福签署了正式和约。这一次战争使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统一,结束了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

互立阵营

普法战争 后, 普鲁士 首相 俾斯麦 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 取结盟政策,围堵法国。他本来使德国与奥匈帝国及俄国结成“ 三皇同盟 ”,可是后来俄国在1878年的 柏林会议 上,因 巴尔干半岛 问题,与奥匈帝国发生利益冲突。德国最终在1879年选择了奥匈帝国作为盟友,与奥匈帝国缔结秘密的德奥联盟。此外,俾斯麦转而因为与法国在殖民地事务上发生冲突,又因在1881年争夺北非 突尼斯 失败而与面临孤立的意大利结盟。因此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王国三国缔结“ 三国同盟 ”。

俄国得知德奥两国签订了“ 德奥同盟 ”后,俄国十分愤怒。但 俾斯麦 是一个老练的 政治家 。为了保持与俄国的良好关系,于1887年与俄国签订了“ 再保条约 ”。可是当俾斯麦在1890年下台后,德皇 威廉二世 任由条约终止。而法国方面,则在法国财务支持俄国工业化后,在1892年与俄国结盟。是为“ 法俄同盟 ”。

而英国则在19与法国签订“ 挚诚协议 ”。这协议并不是 军事同盟 。这是一项解决两国有关殖民地纠纷的协议。在法国的斡旋下,英、俄双方终于在19结束他们的殖民地纠纷,签订“ 英俄谅解 ”。同年,法国、英国和俄国因受到德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威胁,组成“ 三国协约 ”。

欧洲从此分为两大阵营,因此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都有演变为 世界大战 的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因为奥匈帝国皇储―― 斐迪南 大公被暗杀而引起的。

篇3:《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首先,一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是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总爆发。它改变了欧洲、亚洲的政治格局,使欧洲对世界的领导地位开始削弱,并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在新的力量对比上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其次,在战争中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力地冲击和威胁资本主义制度,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2.作用:本课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载体。它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之间关系的验证,可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对国际关系的分析,有利于学生树立维护祖国利益的观念。有助于学生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分析和认识当今国际社会的重大问题,引导学生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贡献力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问题框架:本课围绕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不断发展”阐述了“一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经过和影响。

4.教材加工与拓展:

教材加工:将教材的前两个子目合在一起,都作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为,“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实际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的发展。这样,一是使教材更紧凑、充实、完整。二是使本课内容更加简明,突出主线。

教材拓展:提供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并设置情景,以便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5.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与现实意义

重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

依据:1 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属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史的内容,前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相连,后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接,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发展思维能力的关节点。

2、 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助于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制止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难点:“一战”的影响

依据:此处是学生认知水平提高的台阶,也是学生能力形成的障碍。由于世界现代史初期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次大战的影响有关,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又是学好世界现代史的关键所在

二.教学目标

高二学生已经掌握了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熟悉了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和步骤,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充满热情和自信。但在挖掘历史的现实意义方面尚有欠缺,个别同学的思想认识还比较肤浅。结合上述学生状况,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了使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确立目标如下:

1.基础知识目标: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实质、表现和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大战的爆发;大战的性质;欧洲战场三个阶段战局的演变;大战的结果。

2.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正确把握矛盾的变化,学会抓住矛盾主要方面的方法。(2)通过搜集和整合信息,训练学生史论结合,论证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逐渐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2)意大利退出同盟国集团,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没有永恒的友谊,有的只是永恒的国家利益。教育学生时刻把祖国的利益放在心上。(3)揭露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明确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进而找到制止帝国主义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阅读、分析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展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3)通过“历史论坛”和“质疑反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由于我校具有先进的现代化信息资源和多媒体设备,高二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并具备了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因此本课采用网络研究性学习的模式,进一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教学流程:

程序一:学生课前自学

程序二:师生、生生课上多向交流

1.导入新课:

展示有关20世纪战争的图片,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心灵受到震撼,启激学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历史责任感。

2.学习新课:

环节一:展示个人自学成果,建构知识体系, 组织学生展示知识结构.

意图:1 通过课前预习使学生达到基础知识目标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知识结构,目的是推动学生主动加工教材并从中体会有效学习的基本途径,进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 通过展示师生知识结构,达到生生间和师生间的思维交流,实现知识共享。

策略: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采用激励式评价,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同时,利用生生互评和教师点拨,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

预测:学生愿意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思维过程,这既能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解读教材的能力,又有利于教师有效地对学生因材施教。

环节二:检测基础知识,获得反馈信息根据网络中基础知识检测题,检查和督促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并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

环节三:突破重点,深化认识、提高能力

策略:依据大纲的要求,结合知识体系和能力建构的需要,在自学和反馈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组织探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研究性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并在网页上展示研究成果,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达到其最近发展区。

问题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分析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问题二: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是什么?你认为“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这种观点正确吗?

问题三:如何看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意图:使学生明确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旧的平衡被打破,产生了新的动荡的帝国主义大国间的关系。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环节四:再现历史过程,强化知识目标

意图:利用网络中的资源,将一战的史实活化,让学生体验历史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与兴趣,强化记忆效果,提高知识目标的达成度。

策略:通过演示和引导学生查阅网络资料库中的照片、形势图、影视录像、具体战役介绍和大战武器库等资源,使复杂的历史过程直观化、简约化。

环节五:探究难点,综合信息,迁移思维

问题:一战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哪些影响?你怎样评价战争?

策略:引导学生搜集查阅资料,整合信息,论证观点。

意图:培养学生深入探讨、多角度论证、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明确一战除了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外,也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环节六:拓展思维,启智明理

意图: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阅读网络上的相关资料,提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开放思维的研究性问题,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问题一:对意大利退出同盟国集团,加入协约国集团方面作战一事,你有何感想?

问题二:美国参战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三:美国的参战和俄国革命对大战的进程会起什么影响?

策略:组织学生分组研究、互相讨论,发表看法

预测:学生能够认识到国家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社会进步的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环节五:总结并思考:

第一次世界大战留给你哪些思考?面对21世纪新的形势和挑战,你认为应该怎样防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意图: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及网络资源,实现历史学科的课程价值,突出时代感和使命感。

策略:学生进入历史论坛,各抒己见,教师也加入论坛,实现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环节六:课后检测题 (见)

意图:多角度、分层次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篇4:第一次世界大战作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作文

我们班上有许多场战争:男女大战、班干大战,还有冤家大战。就有班上的四位奇葩(帅燊、刘毅翔、熊振军、陶逸骞)中的两位——帅燊、刘毅翔,引起了我们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叮铃铃”,刘毅翔蹑手蹑脚地走到帅燊身边,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走了他手中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又把书飞到徐怡婷手中。可帅神也不是傻的啊!他一百米赛跑的速度冲到徐怡婷身边,可徐怡婷这位还未“改邪归正”(就是还没走出女汉子这个阶段)的女汉子也不是好惹的,他用南昌话大喊:“干什么呀!?”

帅燊一惊,被徐怡婷的狮吼功推翻在地。唉!多么可怜的“弱男子”啊!

围观的“群众”也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

刘毅翔看帅燊的“功力”差不多快被“耗尽”,便“趁火打劫”,使出了班上集体公认最贱的.招式,只听见他的嘴里一边碎碎念:xxxx(由于此招名字太贱,无法说出,用x带过),扭转乾坤,拔苗助长,放虎归山,(这就是这招的各部分名称,怎么样?很佩服他们的智商吧!)

我和谢雨萌、周璟妍,再也看不下刘毅翔和徐怡婷这两个“大胆狂徒”再在这里欺负“无辜的老百姓”了,因此,我们必须去“伸张正义”。

我们几个跑上去,一会儿捧上“金刚拳”,一会儿用上“连环踢”,就连最不愿意使出的“娃娃音”(就是用来恶心他们的)也用上了,他们虽然倒在了“战场”上,可没过一会儿,居然又爬了起来,可见他们多难对付了。

没办法了,我们三个狠狠的瞪了他们一眼,然后又对视了一眼,便“冲”向了他们。

“九阴白骨爪”、“排山倒海”、“断子绝孙脚”……一顿“大刑伺候”之后,便看见那几个“大胆狂徒”,已经躺在地上,“奄奄一息”了。

我们几个“伸张正义”的“平凡百姓”,终于“击败”了他们,“维护了世界和平”。

篇5: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课程目标】

1.知识和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和大战的爆发,欧洲三条战线,西线三大战役,俄国革命和退出大战,美国的参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后果、性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从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能力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罪恶的战争,俄

【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性质和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方法】

图示法,讲述法,朗读法,提问法

【教学步骤】

复习导入:帝国主义的本性→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的对峙→一战的爆发

(一)   萨那热窝事件—大战的导火线

在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的明争暗斗中巴尔干半岛是争夺尔干半岛,的焦点。请同学们结合老师展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思考:20世纪的巴尔干半岛是不是已成为火药库? (展示《一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

播放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杀的资料片:两声清脆的枪响,结束了斐迪南大公夫妇的性命,这就是引发第一次世界爆发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小结:萨拉热窝事件的时间、地点、与一战的关系

(二)大战的开始和主要战役

1.大战爆发的标志和交战双方、双方对阵形势(地理位置、兵力部署、军事计划)

2.欧洲战场的三条战线和主要战役:

3.凡尔登战役(一战转折点)和索姆河战役

战争很快到了19xx年,双方都认为这一年是关键的一年,都想给对对以致命一击,赢得战争。因此,战争更加激烈、更加残酷。这一年西线双方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战役,这就是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播放相关资料片,结合战争的损失讲解战争的罪恶性,讲述两次战役中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毒气弹的运用。)总之,尽管双方都投入了巨大兵力,仍却没能置对方于死地。19xx年重点在西线的战事又陷入了僵持中。凡尔登战役的历史意义:一战转折点

(三)战争的结束

19xx年冬季不知不觉来临了。这个冬天欧洲人感觉特别冷。战争进行了两年多,仍然不见分晓,双方都深深地陷入了战争的泥潭,无力自拔,元气大伤,继续厮杀下去,已是力不从心。(播放欧洲19xx年前线和后方的严重困难情况资料片)很快,19的几件大事把战争引向了结束。(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把最终引发战争结束的大事归纳出来,教师总结。)

1.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17年)

2.美国参战(1917年)

3.一战的结束(1911月)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交战各国都发生了革命运动。1918年1月,德国基尔港水兵发动了起义,德皇外逃,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争发动者终于落得了可耻的下场。(展示福煦车厢,略微讲解,后引导学生归纳出革命制止战争的道理)一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一战的性质和影响

结合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美国的损失情况的资料片,归纳并总结出这次战争的影响和性质。

(播放资料片:一战参战国家、人口、经济损失等,引导学生归纳性质:帝国主义侵略战争。

影响: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和巨大损失。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教学反思】:

篇6:《第一次世界大战》读后感

最近一周里,我阅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纪录》。这本图书是由英国著名军事历史学家H.PWillmott撰写的,由英国DK出版公司出版的。它收录了令人震撼的真实图像,再现首次全球性战争历史全貌。读后我感慨万千。整本书讲述了一战中,起初大规模的、可怕的屠杀、化学武器的使用、机械化杀戮工具的登场、毁灭性的后果以及军方承诺的不复存在的美好时光。19至1918年的这场战争是一场悲剧,除了民族国家兴起这唯一值得称道的'进步外,它留下的记忆只与痛苦相关。

其中梅西讷岭攻势的画面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英军为了攻陷德军在梅西讷岭的阵地,在深达30米的地下埋了数十个地雷。引爆后,约一万名德军士兵被炸死或活埋,而又有7500余名德国士兵因过度震惊而不能抵抗被俘虏。英国军官艾登在谈到地雷爆炸时说:持续不断的枪炮声都让我们对地雷爆炸的声音麻木了,然而比这些声音更大的是被困住的德国人在弹坑里的尖叫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愿世界不再充满血腥与痛苦,愿人类永远和平。

篇7:《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教学目标

是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间对殖民地进行争夺的直接产物。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民族。我们为了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做出过和正在做着大力的努力和巨大的民族牺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一战爆发的原因以及过程

教学重点:一战后的国际局势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采用图片导入。幻灯片展示11.11光棍节,每年的11月11日,英国都要举行纪念活动,因为1914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在硝烟中放下了刺刀。

图片导入的意图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质疑,在教师适当的讲解中,学生明白战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破坏性,由此引发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

(二)活动探究、寻求真知

三站旅行:第一站----萨拉热窝

活动一 探究萨拉热窝事件(教师投影并板书)

问题设计:

(1)你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

(2)普林西普是不是做了一件好事?

设计意图:

教师设计的目的,一是贯彻新课标让学生“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讲述将萨拉热窝事件的故事情节展示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让学生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

教师指导学生在评论历史事件时,注意运用史实分析说明问题,坚持“论从史出”、“ 一分为二”的方法,形成科学的历史观。三是通过这种途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从而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以暗杀等恐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突发事件,以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增强对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

活动二 探究一战爆发的原因(教师出示课件投影并板书)

教师投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对比表》和“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形成”的有关材料。

问题设计:

(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从材料中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

教师这样设计,一是能够培养学生从图表反映的数据得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二是通过材料的阅读培养学生从中获取历史信息,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教师设计这两个问题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与变化相反,各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占有状况未变,还都是按旧的力量对比划分的。这样矛盾就产生了。作为帝国主义筵席上的迟到者——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决不满意仅仅得到一些残羹剩饭,他们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正如列宁所说:“世界是第一次被分割完了,所以将来只有重新分割,也就是从一个‘主人’转归另一个‘主人’。

而不是从‘无主’的变为‘有主’的。”“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即争夺领土”。这正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由于矛盾的变化,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这是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第二站:凡尔登

活动三 探究战争的残酷性(教师投影并板书)

教师投影展示如下图片:

教师在展示图片后引导学生思考:

(1)面对凡尔登战役的图片,你有何感想?

(2)新式武器的发明与刚刚结束的哪次科技革命有关?由此,你对科学技术的作用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liuxue86.com

设计意图:

教师设计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所学有关战争的知识,并总结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战争都给交战双方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学生通过图片与课本内容的介绍认识战争的残酷性。

教师展示新式武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认识一战的残酷,究其原因,是因为战争中大量的武器被发明并运用到战争中。这样做,第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更好地使学生辩证对待科学的作用。

在上一课中,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学习,学生比较容易的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没有过多的介绍科技的负面影响,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使学生明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运用于军事领域,新式武器(潜艇、飞机、坦克、远程大炮等)能使战争突破了以往以陆地为主的限制,扩大到海洋和空中;新的交通工具和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又扩大了战争的规模。总之,科技可以给人类世界带来光明,也可以毁灭人类文明。只有科技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才能使人类世界有个真正美好的明天。

第三站:华盛顿

活动四 探究美国的参战(教师投影并板书)liuxue86.com

教师投影材料和图片:

教师设计问题如下:

(1)美国为什么在战争前期宣布中立?

(2)为什么美国选择在1917年参战?

教师设计这几个问题的目的,一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在于使学生通过美国参战、俄国退出更进一步认识一战的非正义性,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活动五 探究一战的性质及影响(教师投影并板书)

教师投影如下材料:

设计问题:从以上材料,你可以得出一战的性质是什么?请说出你的理由。

教师设计的意图在于通过学生的自主分析,总结出战争性质和影响。教师出示投影材料,引导学生得出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从而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活动六 探究一战的启示

当今的世界并不太平,仍然存在战争,假如你是相关国家的领导人,你会从一战中吸取哪些教训?

课后小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间对殖民地进行争夺的直接产物。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民族。我们为了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做出过和正在做着大力的努力和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但并不代表中华民族惧怕战争,为了民族利益,“是可忍孰不可忍”之时,只能通过战争才能解决问题。

回首20世纪初的那场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引发列强经济上的竞争和对殖民地的争夺成为战争爆发的根源,科学技术应用于战场使战争空前惨烈和异常残酷。面对着废墟中的欧洲,理性的思考和人性的善良是人类文明的希望所在!

【咱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文章:

1.第五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材教法

2.咱班真好叙事作文

3.咱班的牛同学

4.咱班的新鲜事作文

5.咱班的“多变猫”作文

6.咱班的新鲜事作文400字

7.咱班的外星人优秀作文

8.咱班三怪作文900字

9.咱班的鲁智深五年级作文

10.咱班的巾帼小学生记叙文

下载word文档
《咱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咱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