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杜康是哪个朝代的人

杜康是哪个朝代的人

2022-08-24 08:33: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aserquest”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杜康是哪个朝代的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杜康是哪个朝代的人,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杜康是哪个朝代的人

篇1:苏轼是哪个朝代人

苏轼是哪个朝代人

(一)苏轼是哪个朝代人

宋代

(二)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三)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  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庆历八年(1048年),苏洵因父丧居家,闭户读书,把自己以学识品行教授给苏轼与幼子苏辙。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 好美食,  创造许多饮食精品, 好品茗, 亦雅好游山林。

进京应试

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

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俩人正锐意于诗文的革新,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梅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道:“何必知道出处!”欧阳修听后,不禁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名动京师

在欧阳修的一再赞誉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次有新的作品,马上就会传遍京师。当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的母亲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嘉祐四年(1059年)十月,守丧期满回京。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4年后还朝,任判登闻鼓院。

治平二年(1065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此时,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开京城。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看见的,已不是他20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自请出京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颇感生气愤怒,然后便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

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元丰二年(1079年)四月调为湖州知州。他在地方任职时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篇2:柳宗元是哪个朝代人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人

(一)柳宗元是哪个朝代人

唐代

(二)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的作品,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

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

(三)文学作品

柳宗元一生留下六百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古文大致为6类。

(一)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为哲学论文的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二)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罴说》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

(三)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

(四)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作品中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他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

(五)诗词骚赋:独具特色(代表作《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天对》、《晋问》两巨篇,则为另一种类型,形式仿照《天问》、《七发》,造语奇特深奥。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关佛教的碑、铭、记、序、诗歌等作品,对禅宗、天台宗、律宗等学说有所涉及。)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前人把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另外一些五古则受谢灵运影响,造语精妙,间杂玄理,连制题也学谢诗。但柳诗能于清丽中蕴藏幽怨,同中有异。柳诗还有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江雪》《渔翁》《溪居》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六)作品集:刘禹锡始编柳集《河东先生集》。宋代注本较多,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为现存柳集最早本子。明蒋之翘辑注有《柳河东集》。事迹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文安礼《柳先生年谱》。

篇3:王维是哪个朝代人

王维简介

王维是唐代有名的诗人,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王维早期信道,后期信佛,参禅悟理,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而他从熊心壮志,到淡泊宁远,这样的心态的转变,与当时的时局有着很大的关系。

篇4:李白是哪个朝代人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赏析:李白一生广泛游历,大部分时间都是客居他乡。李白好饮酒,杜甫说他“斗酒诗百篇”,一碗酒就让他忘记了他乡与故乡分别,果然是大才子不同凡响。可见李白之爱酒,以及对兰陵美酒的赞美。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赏析:谢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谢眺是李白最喜欢的诗人之一,在诗中不仅一次提到过谢眺、小谢。

中间四句写景如画,广为流传。“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这两句是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唐诗近体》中说:“寒”字、“老”宇,实字活用,是炼宇法。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赏析:这首诗很安静、很有境界,还很有禅意。前两句,一个“尽”,一个“闲”,虽是写鸟、写云,也是在写诗人的心境。“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两不厌这句很妙,山怎么能看人,又怎能做到不厌。恐怕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吧。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赏析:这也是千古名诗。第一句写一断一开,奠定了整首诗大气磅礴的风格,是大手笔;而且这两个字赋予风景一种动态感,非常妙。

船本是动的,而山本是不懂的,第三句一个“出”字,写活了两岸青山,似有无限情义。整首诗大气磅礴,一气呵成,又妙用几个动词,真不愧诗仙之称谓。

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代言体的诗,是李白借一闺中女子口吻写的。这首诗写的就是很平常的一个意境,一个孤独的女子的思念之情,但李白抓住关键细节,化腐朽为神奇。

语言非常干净,但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最后两句,随意的一个小细节,就可以泄露整个主题,引人无限遐想。可见诗人的洞察力。

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赏析:李白不仅是个诗人,还是个剑客。此诗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描写侠客的外貌;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侠客得以结识明主,明主借助侠客的勇武谋略去成就一番事业,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写史的人应该为他们也写上一笔。全诗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赏析:这首诗也能看出李白的天才。大家可以同《琵琶行》中描写琵琶的诗句比较一下,李白这里描写琴声和《琵琶行》中的琵琶声,不是一个风格。李白这里用四句诗二十个字,写出了琴声之妙。读完这四句,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被琴声“吸引”,想象着到底是怎样美妙的声音。

万壑松、洗流水,这六个字最妙。

清平调词(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赏析:这是李白受李隆基之命,写的赞美杨玉环的'诗,共有三首,这是其三。重要的是李白写这三首诗完全是临场发挥,可见其才高。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自然流畅,感人肺腑。

长相思·其三

美人在时花满堂,

美人去后花馀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

至今三载闻余香。

香亦竟不灭,

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

白露点青苔。

赏析:李白写的《长相思》也有三首,此为其三。“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床。”一般人作诗都会回避这种“重复”的状况,两个美人在相连的两句里,不好处理。李白偏偏能妙笔生花,“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也是如此。这在英国诗歌里“头韵”的方法类似。

最后两句很美,“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情与景妙合无垠,水乳交融。一片相思之情全都融合在了这“黄叶落,白露点青苔”的景致里。白露点青苔,有的版本作白露湿青苔,点比湿更能引起想象,更活泼,一个点,将露珠写活了,露珠有了人的情志,在那里孤独地滴滴答答点着青苔,妙绝!

篇5:晏殊是哪个朝代人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篇6:晏殊是哪个朝代人

浣溪沙

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译文

闺阁内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美人粉汗微融,透过轻薄的纱衣,呈露出芬芳洁白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更胜似丰艳的荷花。

梳妆后微微下垂的秀发,与娥眉间的眉际月相得益彰;微红的酒晕,如艳朝霞洒落在她的脸颊。昼眠梦醒,夕阳西下,原来这一切都是春梦初醒的所作所为。

注释

(1)《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又有《小庭花》、《减字浣溪沙》等二十余种异名。

(2)玉碗:古代富贵人家冬时用玉碗贮冰于地窖,夏时取以消暑。

(3)粉融:脂粉与汗水融和。

(4)香雪:借喻女子肌肤的芳洁。

(5)胜荷花:语本李白《西施》:“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借“荷花”表现女子美貌。

(6)鬓亸(bìn duǒ):鬓发下垂的样子,形容仕女梳妆的美丽。

(7)眉际月:古时女子的面饰。有以黄粉涂额成圆形为月,因位置在两眉之间,故词称“眉际月”。

鉴赏

此词写夏日黄昏丽人昼梦方醒、晚妆初罢、酒脸微醺的情状。全词婉转有致,犹如一幅别具韵味、浓墨重彩的油画。

首句写室内特定的景物——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古时富贵人家,严冬时把冰块收藏地窖中,夏天取用,以消暑气。一“寒”字正反衬出室中的热。接着,作者笔触写到室中人的身上:她粉汗微融,透过轻薄的纱衣,呈露出芬芳洁白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更胜似丰艳的荷花。

二、三句设喻。用意用语均似“花间”。“粉融”,谓脂粉与汗水融和。不点出“汗”字,正是作者高明之处。“香雪”借喻女子肌肤的芳洁,虽亦古诗词中常用之语,但本词中却有特殊的意义,它跟“冰寒”句配合,盛夏中得清凉之意。以“玉”、“冰”、“粉”、“雪”之白,衬托“妆面”之红,写夏日黄昏女子妆罢的情景,真如一幅优美的彩照。

过片写她那下垂的鬓发,已靠近眉间额上的月形妆饰;微红的酒晕,又如红霞飞上脸边。两句写女子微醉的情态,艳而不俗,细而不纤。古时女子的面饰,有以黄粉涂额成圆形为月,因位置两眉之间,故词称“眉际月”。李商隐《蝶》诗之三“八字宫眉捧额黄”,似即指此。“欲迎”、“初上”,形容绝妙。不独刻画之工,且见词人欣赏之情。“月”与“霞”,语意双关,既是隐喻女子的眉和脸,也是黄昏时的实景。可以想象这位美艳的姑娘,晚妆初过,穿着件单薄的纱衣,盈盈伫立,独倚暮霞,悄迎新月。

“一场春梦日西斜”,方始点明,原来上边五句所写的,都是昼眠梦醒后的情景。女子睡起,粉融香汗,重理明妆。“春梦”,谓刚才好梦的短暂。慵困无聊,闲愁闲恨,全词之意,至此全出。末句倒装,“日西斜”三字,与上片“晚来”接应。

篇7: 杜康是哪个朝代的人

阅读精选(1):

杜康是哪个朝代的人?杜康和酒有什么关系

诗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的杜康指的是一种酒,当然把杜康看做是一种酒,是放在这语境中的解释。

而历史上,真有其人---杜康。

那么杜康是那个朝代的人呢?杜康和酒有什么历史关系?

为什么说杜康,人们会想到酒?

有人说,杜康是华夏酿酒鼻祖,是中华美酒之源,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酒,是中国酒文化的起源地。

以杜康为名的杜康酒,起源于50前的黄帝时期,因为杜康在洛阳市杜康村始创秫酒而得名,

素有“天下第一美酒”之名,更有“进贡仙酒”之誉。

关于杜康造酒记载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明确记载杜康造酒的古典文献有20多部。

如《酒诰》、《世本》、《说文解字》、《战国策》、《汉书》等;明确提及杜康的诗词歌赋有100多首,如魏武帝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从今东坡室,不立杜康祀”,北宋哲学家邵雍“吃一辈子杜康酒,醉乐陶陶”。

金代元好问的“总道忘忧有杜康,酒逢欢处更难忘”等;明确与杜康相关的传说故事、民俗民谣有数百篇,如杜康造酒醉刘伶、竹林七贤、醉八仙等。

明朝万历年间《白水县志》现存于北京历史博物馆,《书·酒诰》“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孔颖达疏引汉应劭《世本》:“杜康造酒。”,明许时泉《写风情》:“你道是杜康传下瓮头春。

我道是嫦娥挤出胭脂泪。”,清陈维崧《满江红·闻阮亭罢官之信并寄西樵》词:“使渐离和曲,杜康佐酿。”

源关于酒的起源的多种说法中,真正与酒的酿造有关系的,是杜康。他的历史贡献在于创造了秫酒的酿造方法。秫酒就是用黏性高粱为原料制成的清酒。

即粮食造的酒。杜康奠定了我国白酒制造业的基础,被后人尊崇为酿酒鼻祖和酒圣。晋代江统著的《酒诰》中有这样的记载:“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

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发明酒的杜康,是夏朝国君吗?

是,杜康,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夏代国君,姒姓。夏王相的儿子,母亲为有仍氏(今山东省微山县)人。据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记载,少康又名杜康。

今陕西白水县人,夏朝人,是夏朝的第五位国王。杜康是中国粮食酿酒的鼻祖,后作为美酒代称。曹操《短歌行》有云——“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阅读精选(2):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夏代国君,姒姓。夏王相的儿子,母亲为有仍氏(今山东省微山县)人。据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记载,少康又名杜康,今陕西白水县人,夏朝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第五位国王。

少康,中国夏朝第六任国王(自禹起第六位),相的儿子,杼的父亲。他是相的遗腹子。相被迫自杀时,少康还没有出生。母亲后缗氏当时顾不得失去相的悲痛和王后的尊严,急忙随宫女从狗洞中爬出,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今山东济南东南),第二年生下了少康。(一说少康即相传曾造酒的杜康)夏王相统治的末期,后羿发动叛乱,废相篡夺王位。

七年后寒浞杀后羿篡位,并追杀相,相死时妻子后缗时正怀孕,被迫逃回有仍氏,生下相的遗腹子少康。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又逃至有虞氏(今河南商丘虞城南)任庖正,在虞娶妻,有田一成(方10里),有众一旅(500人)。用心争取夏众与夏民,志在复国。后在同姓部落斟灌与斟的帮忙下,与旧臣靡等人合力,攻灭了寒浞,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少康还都阳夏(今河南周口太康),此即史书中所称的少康中兴。少康后迁都于原(今河南济源西北)。

明清时期的《白水县志》中记载“杜康,字仲宇,为我县康家卫人,善造酒”的记载。杜康沟里的泉水“隐隐喷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许入白水河,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相传杜康正是取此水造酒,有文字为证:“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独医病。故饮之终日,而无沉湎之患;服之终身而得气血之和。邻里百里许,多沽酒于白。先泽之遗,本地独得其身,至今遗址槽沿存,此其明验也。”

杜康生卒于白水(陕西),是白水人民的骄傲。杜康酒酿出了淳厚的风土人情,酿出了古老的白水文化。明清、民国年间,白水烧锅千家,酒坊四乡。三国时,曹操吟咏出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唐朝诗人杜甫写出了“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杜酒劳频劝”的.优美诗句:晚唐诗人皮日休亦有“滴滴连有声,空凝杜康语”的佳句传颂,浓香的杜康酒将黄土高原的淳朴和热烈展现得淋漓尽致。

史载:『杜康,字仲宁,白水县康家卫人,善造酒』『他邑酒,足滋病,白之酒独医生病,故饮之终日,而无沉湎之患;服之终身而得气血之和』西晋时流传:『天下美酒数杜康,酒量最大数刘伶,饮进三杯杜康酒,醉倒刘伶三年整』明朝万历年间《白水县志》现存于北京历史博物馆,杜康,夏朝人,传说为最早造酒的人。

阅读精选(3):

篇8: 杜康是哪个朝代的人

传说杜康是最早造酒的人。

又传说,杜康就是少康。而少康曾是夏朝的国君。他家弟兄三人。老大叫太康,老二叫杜康,老三叫小康。他爹是谁。就应叫康师傅吧。

杜康是哪个朝代?曹操是杜康的超级粉丝。杜康的名传天下,实得益于曹操。但是又听到一个新说法,说曹操有个偏头疼毛病,并不喜欢饮酒。他的传世名作《短歌行》中写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并不是指的杜康酒。有人解读说,曹操有个小妾叫杜康。

在运城市盐湖区冯村乡的东边,有一个老杜村。相传是我国酿酒发明家,夏代杜康故里。杜村便由此而得名。该村位于鸣条岗上,村南有一个南北长21米,东西宽11米,高3米的墓冢,这便是杜康墓。在抗日战争前,这块墓地石人石兽两行,大小碑碣林立,杜康庙位于墓前,周围翠柏遮天。在老杜村里,还有杜康祠和“杜康故里”石牌坊等建筑。这些皆毁于侵华日军的“三光政策”。

距杜村8公里的东北方,是王苑乡的刘村庄,在刘村庄西北坡地上,有一个高1米,周长9米的小墓冢,相传是西晋“竹林七贤”之一刘伶之墓。墓前有清咸丰四年(1854年)立的“晋竹林名贤刘夫子讳伶之墓”石碑一通。故村名原称刘村,相传一夜之间,刘姓人家突然都不知去向,剩下的王姓人家搬到村东二里许居住,即改村名为刘村庄。

杜康

刘伶,字伯伦,西晋沛国人,生性放荡不羁,嗜酒如命,他常乘一鹿车,携一壶酒,并告诉随从人员,“如果那天我死了,埋掉就行了。”

在杜村和刘村庄一带,古往今来,一向流传着一个杜康酿酒醉刘伶的传奇故事,人们不仅仅要问,杜康是夏代人,刘伶是西晋时期人,两个朝代相隔年近,其不是一个荒诞无稽的奇谈怪论吗?其不知,此乃王母娘娘刻意安排的一场人间闹剧。

且说杜康当年因造酒闻名,消息传到天宫,被玉帝封为酒仙,掌管天宫酒业。刘伶原是王母娘娘的一个书童,在天宫嗜酒成癖,因偷喝了王母娘娘“蟠桃宴”上的“御酒”,又打碎了王母玉石酒杯,王母娘娘一怒之下,刘伶便被贬下凡投胎,此时正是西晋,书童投胎到沛国刘门,取名曰伶,字伯伦,他虽然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后成为“竹林七贤”之一。但酒性不改,整日以酒为乐。

忽一日,王母娘娘掐指一算,书童下界已到归期,只是无人超度,何能归来,于是便想出一个主意:刘伶因嗜酒遭贬,还应以酒点化。这便想起了酒仙杜康,她唤来杜康,如此这般交代了几句。

杜康奉命下至凡间,行至鸣条岗上,在安邑通往刘村庄的大道旁,即是此刻的老杜村村南,开了一个酒店。取名“杜康酒家”。一日,刘伶乘坐鹿车,来到酒店门前,抬头一看,“杜康酒家”几个大字映入眼帘。门两边一副对联写道:“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门前旗杆上高挑着招牌:“三杯但是岗”。心想:谁人如此大胆,竞敢妄称“杜康酒家”。刘伶下了鹿车,走进酒店,只见一位白发老翁正在等客。问过姓名,正是杜康。杜康见刘伶进来,急忙起身笑嘻嘻迎上前问道:“客官是吃酒吧?

刘伶上前深施一礼,说道:“正是,正是。你店里卖的但是真杜康酒?”

杜康说:“这还有假,不信一饮便知。”

刘伶又问:“有好酒多少?”

杜康答:“不多,一坛。”

刘伶一听,哈哈大笑,言道:“既是酒家,怎样只有一坛酒?”

杜康说:“我这一坛酒,能喝百人,贤士岂有百人酒量?”

刘伶正色答道:“方园百里,谁不知我刘伶酒量,竞敢拿一坛酒吓唬我。”

杜康将刘伶请到酒桌前坐下,郑重其事地说:“我只敢卖你一杯,三杯都不敢给你。你若喝过量了,我可吃罪不起!你若执意多喝,请给我写个字据。出了事,我不担干系。”

刘伶也不示弱,让杜康快拿纸笔来。杜康将纸笔递于刘伶,只见刘伶写道:“刘伶酒如命,倾坛能饮尽,若被酒醉倒,三倍付酒钱。”

杜康收了字据,搬出一坛酒来,先给刘伶斟了一杯,只见刘伶一饮而尽。一杯酒下肚,刘伶暗暗吃惊,只觉酒味非凡,香气扑鼻,平生从未饮过如此好酒,但他仍不示弱,端起第二杯,只饮了半杯,就觉头晕目眩,硬着头皮,将酒饮干。两杯酒下肚,已是晕晕乎乎,头重脚轻。心想,自我堂堂刘伶,夸下海口,要喝一坛,如今才饮两杯,竞败下阵来,岂不让人笑掉大牙,败了我刘伶的名声。想到此,又强打精神,端起第三杯,一饮而尽。三杯酒下肚,只觉天旋地转,两眼发黑,随从人员忙将其搀扶上鹿车,急忙回到家中。回到家里,倒床便睡,一连七日,不省人事,恰似死去一般。家里人无耐,只好备了棺木,将其安葬。

不觉过了三年,杜康依然酒翁打扮,向刘伶家走去。到了门首,叩门求见,一妇人出门来迎,见是一老翁,白发如银,精神饱满,相貌堂堂。遂问道:“客官何事叩门?”杜康说:“此家但是刘伶贤士府第?”妇人答:“正是,客人找他何事?”杜康答:“刘贤士三年前在我酒店饮酒三杯,未付分文,并夸下海口,若是酒醉,三倍付给酒钱。老朽是前来讨还酒钱的。”妇人听后,顿时怒火填胸,指着杜康说:“我夫已死三年,正不知他因何而亡,原先是喝了你店毒酒,你好大胆,竞敢来讨酒钱,我还要到官府状告你毒死我夫之罪,正好送上门来。”杜康不慌不忙说道:“你家夫君不是死了,是酒喝醉了,还未醒来。”妇人那里相信,依然纠缠不休。顿时门前聚集了好多乡邻,大家都不相信刘伶是酒喝醉了。这时,有一个乡邻上前给刘伶夫人说:“这位老翁言说刘贤弟是酒醉未醒,何不开棺一看,若真是酒醉,其不更好。若人已死,再见官也不迟。”刘伶夫人觉得这样也可。便有几个后生拿了镢铣,来到刘伶墓前,挖开坟墓,打开棺盖。但见刘伶面色红润,似熟睡一般,正在大家疑惑之时,只见杜康走到刘伶棺材前,嘴吹一口气,用手在刘伶头上轻轻一拍,说到:“起来吧,贤弟,王母有令,随我回天宫。”众人听了,都茫然不解其意。却见刘伶

打了个哈欠,睁开眼连声赞道:“好酒!好酒!”随即坐了起来,众乡邻皆大惊失色,称赞杜康真神人也。刘夫人忙上前,面带笑容,搀扶起刘伶。正要开口说话,但见墓穴之中升起一团青烟,团团旋转,把刘伶旋在其中,随即杜康也被烟团旋起,冉冉升腾,越升越高。只见杜康在空中将随身携带的搭裢向下一扔,化为一条白练,徐徐飘下。众人拾起一看,上有一首七言诗四句:

刘伶本非凡夫子,原是王母一书童。

因酒遭贬下凡界,今已罪满回天宫。

杜康酒文化名震国内,誉驰五洲,海内外知名人士,专家学者,文人骚客不少人慕名而来,留下了珍贵的墨宝,酒祖殿两侧的爬山碑中珍藏着六十七通书画碑刻,原国防部长张爱萍的草书“御风扬神”,道出了杜康酒的真谛。已故书画大师李苦禅讴歌杜康与杜康酒的七律“醉虎眠龙浆液,饮到刘伶是酒神,芳逐康河千载誉,名返仙庄一杜魂,昔日魏武解忧酿,今朝百姓庆丰醇,八仙复闻争品燕,过海犹香九霄云。”是对杜康的最好评价,书画大师李可染的“佳酿之祖,世传杜康”,中央美院副院长朱乃正教授的“返朴归真”、“酒情墨缘”;著名画家娄师白的“花王唯魏紫,美酒数杜康”;全国书协主席启功、副主席肖劳、沈鹏的大作;全国作协常务书记葛洛、著名作家姚雪良游杜康仙庄的诗作都在碑廊里得到展现。国际友人,原越南共和国国家主席黄文欢为杜康酒题写的“王州飘香”;日本朋友石飞博光题写的“酒魂”;曾香英丘仿我国著名书法家怀素的“梦”等等,都栩栩生辉,赞美杜康,笔歌仙庄。

篇9:揭晓杨玉环是哪朝哪个皇帝的老婆?

揭晓杨玉环是哪朝哪个皇帝的老婆?

杨玉环给人们的感觉诗绝色美人,红颜祸水,著名的诗人白居易用这样的话形容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可见杨玉环之美貌。那么,杨玉环是哪朝哪个皇帝的老婆?杨玉环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开元七年719年农历六月初一生于容州(今广西玉林容县),出身宦门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

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荐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武惠妃相似的儿媳杨玉环。

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与李瑁成亲五载的杨玉环离开寿王府,来到骊山,此时她才22岁,玄宗则56岁,玄宗先令她出家为女道士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

天宝四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

杨贵妃有三位姐姐,皆国色,也应召人宫,封为韩国夫人、秦国夫人、虢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虢国夫人杨花花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杜甫《虢国夫人》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宛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杜诗详注》卷二)乃为事实之写照。

杨玉环自入宫以来,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己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虽曾因妒而触怒玄宗,以致两次被送出宫,此外,杨玉环在宫中与安禄山有染,但最终玄宗还是难以割舍她。直至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杨贵妃西逃,在马嵬坡兵谏时,杨贵妃被逼赐死,年方38岁。

今陕西兴平县有杨贵妃墓,占地3000平方米,墓侧有李商隐、白居易、林则徐等历代诗碑。临潼骊山北麓有华清池,传为杨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遗迹,其中尤以“贵妃池”更为著名,传为杨贵妃专用的浴池,故又称“妃子汤”,池侧有“凉发亭”,传为贵妃浴罢凉发梳头之处。这些名胜古迹因为与古代著名美人杨贵妃有密切关系,而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知识的扩展:杨玉环——古代四大美女之羞花

杨贵妃(719年-756年),号太真,祖籍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生于容州(今广西玉林容县)。父早丧,养于叔父杨立璷家。善歌舞,通音律,聪明过人,身材丰腴,姿容绝代。始为玄宗子寿王李瑁妃,召入宫中,深得唐玄宗宠爱。天宝四载(745)进册为贵妃,姊妹皆有才貌,分别封为韩国、虢国、秦国夫人,出入宫掖。堂兄杨钊,赐名国忠,升任宰相,权倾朝野。贵妃兄妹使玄宗耽于声色享乐,不理朝政。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玄宗无军可调,出逃四川,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士兵不行,诛杀杨国忠。玄宗被迫赐杨贵妃自缢。

她先为寿王李瑁的王妃,后为公爹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十四日,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禁军哗变,37岁的杨贵妃被缢死,香消玉散。杨贵妃天生丽质,为唐代第一美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其中“羞花”,杨贵妃。

【杜康是哪个朝代的人】相关文章:

1.柳宗元是哪个朝代人

2.揭晓杨玉环是哪朝哪个皇帝的老婆?

3.曹操诗词杜康

4.豫是哪个省

5.李商隐是哪个朝代

6.王维是哪个朝代

7.作总结是哪个作

8.三字经是哪个朝代

9.弟子规是哪个朝代

10.陶渊明是哪朝人

下载word文档
《杜康是哪个朝代的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