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精选辽宁导游词

精选辽宁导游词

2022-08-19 08:20:1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一个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精选辽宁导游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精选辽宁导游词,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辽宁导游词

篇1:辽宁导游词

灵山光景区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山神庙子城凉水井子村西北,距葫芦岛市区48千米,核口景区占地12仄方千米。景区山峰英俊,林木茂密,危峰兀立,石洞幽深,亭台楼阁,殿宇桥廊错落有致。修建作风独特,”“汗青”””“文化””薄重,是我国北方没有可多得的今寺庙修建群。辽宁省十佳丛林公园,葫芦岛市连山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灵山始修于1738年(坤隆三年),后经18(嘉庆十一年)重修以及民国早期扩修,形成了上、中、下三个院落群。亭台楼阁布局巧妙,修建俊丽,在研究清朝中晚期宗教修建的布局、形式上具备很大的汗青文化价格。灵山光景区集释教、叙教、孔教文化及制作体面于一体,共有楼亭殿阁29座,佛、叙二教塑像180余尊。景区有离居五佛、北天门、金蟾护神、定山锁、情侣石、十两生肖石、鹰嘴石、蛟龙欲腾、骆驼峰、老虎洞、练兵台、天全庙、慈航楼、万仙洞、无极洞、地母楼、财神阁、凉水今井、钟卿义士墓等景点100多处。

篇2:辽宁导游词

笔架山位于乡北35千米的天桥镇辽东湾中,是近海中的一个连陆小岛。小岛北南长1。5千米,器材严0。8千米,总面积约1仄方千米,海拔78米。岛上三峰,形如笔架,又因其东部海中也有一形如笔架的小笔架山与之遥相对应,故称为大笔架山。从南岸到大笔架山,跨海1。8千米,其间有一条潮汐打击而成的连接海岛与陆地的天然卵石通叙,雅称“天桥”。这座天桥,随着潮汐的涨落而时隐时现,堪称佳景偶观。每当落潮时,海水便慢慢地向两边退往,通叙便象一条蜿蜒的蛟龙浮现海中;潮水落尽,“天桥”便完齐显露出去,直通大笔架山。

游人可沿此段沙石路登岛上山。每当涨潮,海水又从单毛病“天桥”夹击而去,“天桥的地位、布局以及装饰,设计巧,组开精,在对称中有厘革,划分中相连接,堪称楼阁修建之上乘。尤其是门的石雕,刀”在海浪中匆匆变窄,直至完齐隐往。

大笔架山上有吕祖亭、五母宫、三清阁等今修建。最次要修建是三清阁,高26米,6层石楼由纯一色的石墙、石廊、石门、石窗、石龛以及石梯组成,就连飞檐挑角、门神壁画,也齐都是用石头刻成。殿宇、阁楼工细腻,纹质传神,合开自如。整个修建既有传统的艺术作风,又吸发了西方今修建之特点。阁中现存大小汉利剑玉石佛43尊,供奉叙家、儒家、佛家,为三教开一的寺庙。

篇3:辽宁导游词

Шэньянский ботанический сад (Шэньян, парк экспо) является местом проведенияВсемирной ярмарки садоводства в Шэньяне, Китай, в 20xx году, занимает площадь2,46 квадратных километра и известен как ? лесной парк экспо?. парк расположен ввосточной части города шэньян живописный пейзаж, живописная пешеходная доска,Центр развития туризма, от города только 10 км, транспорт очень удобный. получилназвание первой туристической достопримечательности класса 5а в стране, и черезуправление качеством ISO9001, ISO 14001 системы экологического менеджмента иOHS18001 системы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и гигиены труда сертифицированы как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й и комплексный туристический комплекс, объединяющий в себеэкологически чистые декоративные, декоративные садовые, гуманитарные ландшафтныеархитектуры, научно - техническое образование и досуг.

Парк состоит из многочисленных растительных ресурсов северо - востока,северо - запада, северного китая и внутренней монголии, лесопосадки,лесопосадки, луга и теплицы более 20xx видов растений, является крупнейшимботаническим выставочным комплексом в северо - восточном регионе.

парк лилии башня, Феникс площади, розовый сад в качестве символической темыархитектуры, собраны в пяти континентах и ключевых городах страны, парк иархитектура, в общей сложности 100 выставочных парков в двух регионах Севера иЮга, которые представляют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внутренних регионов и различных стилейландшафта, такие, как звезды, украшения во всем парке, распространениегуманитарного искусства и природного ландшафта гармоничное сочетание уникальныхуникальных очарование.

три сезона цветения в саду, четыре сезона туристической живописи разные.среди них 4 - в мае - выставка тюльпанов, азалии, орхидеи, вишни; в мае - июне -выставка пионов, ирисов, спящих лотосов; в июле - выставка лилий и лотосов; вавгусте - выставка синих цветов; и в октябре - выставка хризантем, которыеявляются уникальными в северном регионе.

в парке есть место отдыха и развлечения для туристов. есть много местаотдыха. школа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ого опыта, галерея образцов, научно - популярныймузей, птичий лес, чтобы посетители ближе к природе, чтобы понять таинство имагию естественных наук. мир садоводства, великолепный современный пейзаж,великолепная цветочная выставка, воплощающая в себе все виды. Шэньянскийботанический сад искренне приветствует прибытие восьми гостей.

篇4:辽宁导游词

丹东历史悠久,远在1.8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

公元前六世纪,这里属周朝统辖。西汉时期在此设西安平县(今媛河上尖村古城址)和武茨县(今凤城市刘家堡城址),而后历朝历代都在这里建制。安东由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设置安东都护府而得名。1876年,清政府设立安东县。1882年,清政府与朝鲜订立《中江通商章程》,在安东开辟市场与朝鲜直接通商。19,清政府宣布安东为贸易港。开港后,民族工商业兴起,中外商贾云集,内外贸易兴盛,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安东成为东北部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东北三大贸易口岸之一。1937年12月1日正式成立安东市,先后成为安东省和辽东省省会所在地。1954年6月起为辽宁省省辖市。1965年,国务院决定将安东市更名为丹东市,其含意“红色东方之城”。

丹东市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土地资源包括粮食种植、园地、林地、牧草和水哉在内的土地综合利用率达92.2%;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烟草等经济作物,柞蚕、草莓、板栗等林果业,以及土特产品等,品种和产量都十分可观。丹东市是辽宁省重要林业基地之一,全境森林覆盖率达61%,木材蓄积量3500万立米,居辽宁省首位,是辽宁东南部的天然屏障,丹东市的野生植物种类众多,分布很广,是国际市场的畅销商品。丹东市的矿藏资源品种很多,已发现的有56种矿产,其中,25种矿产已探明储量,45种矿产已开发利用,1982年被国家列为全国59个重点成矿区之一。主要金属矿产有金、铅、锌、铜等,主要非金属矿产有硼、菱镁、大理石、红柱石、高岭土,大理石、红柱石、高岭土等。其中,硼矿已探明储量达3亿多吨,占全国固体硼矿储量的80%左右;菱镁矿远景储量和开采量在国内都占有重要地位;高岭土,大理石,红柱石等矿储量丰富。丹东市河流众多,总经流量93.6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是达90.3亿立米,取水量8.6亿立方米;水质优良,水的总硬度,ph值,生物原生质和透明度都优于国际标准;人均占有水量3968立方米,是辽宁省人均占有水量的4倍,高于全国人均占有水量,为发展工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丹东市临江沿海,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独特,有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可供旅游观光。凤凰山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风城市境内、凤凰山险、幽、奇、秀、文物古迹比比皆是。鸭绿江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丹东市境内鸭绿江的浑江口至江海分界处的沿江区,全长210公里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由6大景区100多个组成,江中游可观赏中朝两国风光。大孤山风景区是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东港市西部,由大孤山古建筑群、小岛和鹿岛三个景区组成,文明遐迩的中日甲午海战的主战场就在鹿岛景区内。青山沟风景区是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宽甸满族自治县的北部,由清山湖、飞瀑涧、虎塘沟3个景区126个景点36条瀑布组成。

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宽甸满族自治县的北部,方圆近百公里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惜动植物,其固有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虎山长城是明长城的东部起点,位于鸭绿江畔,爱河之滨与朝鲜隔江相望。修复后的明长城依山就势,蜿蜒北去,是鸭绿江的重要景点。锦江山公园、鸭绿江公园、鸭绿江端桥和抗美援朝纪念馆等是丹东市城市区内的主要旅游景点。商贸旅游区以鸭绿江大桥为起点,沿江而建,与朝鲜新义州市隔江相望,是新的游览区。

篇5: 辽宁导游词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鸭绿江位于丹东境内鸭绿江下游的浑江口至江海分界处的沿江区,全长210公里,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景区以水景为主线,山景相依托,名胜古迹历史久远,游一江可观赏中朝两国风光。

鸭绿江因为水的颜色而得名,那碧绿的江水,犹如雄鸭脖颈的莹绿,先人们便称其为鸭绿江,沿袭至今,在早以前,鸭绿江的古称为马訾水。鸭绿江古称坝水,汉称为訾水,唐朝始称鸭绿江,因其水色青绿、恰如鸭头而得名。鸭绿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南麓,流经长白、集安、宽甸、丹东等地,向南注入黄海,全长795公里,是中朝两国的界河。鸭绿江流经丹东市约300公里。此段江面宽阔,两岸风光秀丽,在入海口一带,盛产大银鱼。鸭绿江造桥历史很早,可上溯到辽代,20世纪初,鸭绿江上始建铁桥,先后在丹东和朝鲜新义州之间建了二座。第一座建于19,是座开闭式桥梁。1950年朝鲜战争中被美国飞机炸毁,桥墩至今犹存,现辟有端桥游览区。第二座桥建于1940出年,为铁路、公路两用桥,全长940米,属中朝两国共管。它是中朝两国的交通要道,也是游人观光览胜的景点。

门票:鸭绿江断桥15元

位置:位于鸭绿江中下游丹东市境内,东起浑江口,西至大东港

气候:气候冬暖夏凉

面积:全长210公里。总面积824.2平方公里(含朝鲜水面),保护区面积200平方公里。

鸭绿江风景名胜区由六大景区100多个景点组成,鸭绿江风景区位于鸭绿江中下游,与朝鲜碧潼、清水、义州、新义州隔江相望,江水蜿蜒舒缓,两峭壁嶙峋,林木郁郁葱葱,形成了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有浩瀚秀美的水丰湖、雄峙江畔的虎山长城、弹痕累累的鸭绿江大桥、我国1.8万公里的海岸线最北端的江海分界线和古人类洞穴遗址、原始村落遗址和现代园林建筑等,构成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水丰景区:水丰水库是中国东北最大的水库,中朝两国共管,库区内森林都保持着近似原始状态的自然景观,水库两侧峡谷秀丽、花木茂盛。

太平湾景区:主要由古渡新村和太平湾电站景点组成。

大桥景区:位于丹东市城区,是鸭绿江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与朝鲜新义州市隔江相望。有宝山悬虹、碧水玉榭、鸭江帆影、铁桥弹洞等著名景点。

虎山景区:位于大桥景区与太平洋景区之间。虎山形似卧虎,地势险要,与对岸朝鲜“统军亭”遥遥相对,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军事要地。

江口景区:区内最南端的一个景区。江海分界线是中国海岸线的最北端,三号江海界碑吸引了许多游客。

绿江景区:位于宽甸镇江乡和吉林省交界的浑江口。自然景观秀美,植被近似原始状态,有十二天门、天然狩猎场、冷风岩、五节楼山,以及古窑址等景点。

交通:北京至平壤、莫斯科至平壤的国际联运列车,经弹洞出入国境。丹东还有通往沈阳、北京、长甸等的客运列车。民航已开辟直达北京、广州、成都、温州等地的航线。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第一座大桥,又被称作‘断桥’。1920年建,当时是0年,被美机炸断,由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建造。这是条单线铁路桥,桥面为直梁划板式。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断桥是志愿军出国的主要通道,也是运输战略物资的大动脉。1950被美机炸断,成为废桥。93年开放为景点供人们游览。

侧面的这个炮楼,就是当年日本警备队守桥的主要工事地。这5层炮楼是我国目前现存最完好的公路防御炮楼,也是日本侵华战争的铁证。

在我们左侧不到100米的地方,是第二座大桥,也是著名的‘鸭绿江中朝友谊桥’。这座桥是复线铁路桥。大桥上行铁路,下行公路。当时公路桥面铺设木板,一九七七年换铺水泥板后就再没有修过。多年没有大修过的鸭绿江大桥钢梁已锈蚀斑斑,路面破损多达三百余处,有的桥面板移位、断裂,致使大桥承重能力减弱。

朋友们,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虎山景区。虎山景区位于中朝界鸭绿江江畔,主要有长城、睡美人、中朝边境一步跨、古栈道等景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便是虎山长城。

虎山长城于丹东市宽甸县虎山乡。距据考证,它大约始建于1469年,是我国明朝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它横跨祖国的千山万水,西与甘肃的嘉峪关长城相连,可称的上是古人留下的一座建筑丰碑。

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城是1992年重修的。修复后的虎山长城以砖石结构为主。本着文物“修旧如旧”的原则,修复后的长城走势和各个敌楼、墙台、烽火台的位置都与文物考古发现原址相符合,基本上再现了历史上虎山长城的雄姿。

这座山就是虎山,它是突起于鸭绿江的一座孤山。仔细看一下,很像一只猛虎蹲坐在那里,所以这里得名虎山。

现在请随我登上长城。明长城的建筑结构非常完备,包括城墙、城台、敌台、烽火台、关口等部分,在这虎山长城基本都可以看到。

这是虎山峰顶,为明朝万里长城的第一个烽火台。站在烽火台上放眼眺望,江城丹东的高楼大厦和朝鲜新义州市尽收眼底。

应该说,博大精深的长城文化,已经深深地凝聚了我们的民族精神。长城,作为历史的丰碑,将永远屹立在一个伟大民族的心灵深处!

欢迎再次光临丹东鸭绿江风景区。再见!

篇6:辽宁导游词精选

辽宁锦州古塔公园导游词

该园以千年辽塔为中心制高点,以大广济寺古建筑群为借景,建设中坚持体现锦州古城历史文脉和现代园林风光理念相结合的特点,使之成为富有辽西区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体闲场所。

该完以植物造园为主,建筑造园为辅,地势高下间,环境曲径通幽,全园共分六个主要功能区。其中:

(2)老年活动区。该区以符合老年人活动游憩物景观要素候后座面积为740平方米的茶室,内置 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欣赏与游艺项目,为老年人制造红红火火的夕阳生活。

(3)观赏植物区。该区除栽置百种以上大量珍贵树木格式化卉与地方植被外,还修建一座面积为750平方米的观赏温室和一组面积为165平方米的暖廊。

(4)安静休息区。该区以雅俗赏的建园特色为游人开辟一处散步休息的好地方。除蜿蜒的甬路与美丽的花坛外,特建面积为125平方米的休息廊一组,为广大游人准备了一处休息纳凉的美丽憩息地。

(5)儿童活动区。该区以浪漫的建园手法设计建筑一组橡塑地板砖,儿童卡通墙和一座金木水火土五行广场,同时设置五组儿童游乐器械,足可称为一处少年儿童嬉戏与开发儿童智力的好地方。

(6)石林观赏区。该区以辽西地域的特产木化石为主要原料,用多种造型手法,堆栽成一处“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石林风景点,可让游人在古朴典雅中得到扑朔迷离的享受。

总之,该园存千年文化积淀,挟辽沈决战雄风;塞北风光,江南秀色融为一体,隋寺辽塔,碧瓦云墙相汇相映;实为辽西地区的一座饱含文化品位和游览功能的人文景观。

古塔历史文化公园的园林设计风格继承了中国传统造园的精华,运用了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手法,借鉴了欧美园林的成功经验,充分表达了时代特点和辽西地方特色。

千年古塔与现代园林合为一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融为一体,以其特有的园林风格而成为锦州以至辽宁省的又一个旅游名胜,特别是其中的木化石林,非常独特。

木化石林坐落在该公园北部,占地4000多平方米,由200多株木化石耸立形成木化石林景观。它是继深圳木化石林后世界上第二座迁地保存的木化石林。这些木化石产于义县及辽西地区,形成于1.5亿年前。当时由于地壳运动或火山爆发,古代森林瞬间被泥沙或火山熔岩所掩埋,在漫长的岁月中,树木中的有机质逐渐为二氧化硅所取代,所以木化石又称硅化木,是石化了的树干化石。由于这一过程需要极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壳运动,所以木化石林景观在世界上极为珍贵和罕见。

大广济寺及锦州辽塔

锦州辽塔座落在大广济寺前。据明嘉靖碑文(宣大巡抚文贵撰)载:金代的中靖大夫高琏曾写过《塔记》说,塔建于辽道宗清宁三年(15),是为收藏皇后所降的舍利子而建。塔是砖实心密檐式,现高57米。塔身八面,每面雕有一佛胁侍,三个宝盖和两位飞天。飞天翱翔于上,大佛端坐龛中,胁待肃立龛旁。塔檐共十三层,每层各角原来都有楠木挑梁,上托檐角,下缀铜铃,现多已脱落,仅西北角还剩11根。塔顶早在永乐年间被明军用炮打落。塔上砖雕的梁、柱、斗拱和花饰等也多半脱落。塔座在1933年曾用青砖维修。古塔体量宏伟,是辽西最高的古代建筑,是京沈途中唯一能从列车上望到的辽代高塔,被认为是锦州古城的标志。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是省级文物。

辽宁本溪水洞导游词

本溪水洞原始“九曲银河洞”。是一个大型地下暗河岩溶洞穴,总长5km。现已开发的旅游洞道长为2438.4m,面积45000平方米,体积390000立方米,洞体规模宏大,各种岩溶景观千姿百态,有七宫、三峡、二门、九曲百余景。地下暗河平稳流长,行船览胜,如入仙境。

本溪水洞目前是世界上最长的水上游览洞穴之一。1994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游览本溪水洞不仅可以饱览到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神奇梦幻般的美景,同时您还可以获得许多有关洞穴科学方面的知识。

岩溶洞穴,也叫喀斯特溶洞。

“喀斯特”一词来源于南联盟(南斯拉夫)的喀斯特高原。因为那里的地貌景观奇特,在石灰岩中有洞穴形成而引起科学家的关注。此后,凡是美好现象都称其为“喀斯特”。研究这一对象的科学就叫“喀斯特学及洞穴学。

岩溶洞穴是在可溶性岩石特别是碳酸盐岩类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岩层当中,由于水的长期溶解作用而形成的。

自然界的水不是纯净水,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当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遇到石灰岩时,在石灰岩的裂隙中流动就会发生碳酸化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因碳酸氢钙溶解于水,故而被水带走,久而久之,裂隙被溶蚀成洞穴。

世界上最长的岩溶洞穴是美国肯塔基州的麻蒙洞群(犸猛洞群Mamofh Cave System),该洞从18始勘测,历经180年才查清其长度为550Km。

我国最长的岩溶洞穴是湖北省利川市的腾龙洞,长度为39.5Km。

由于岩溶洞穴景观奇特,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极其重要的旅游资源,在我国已有200多个岩溶洞穴开发建设成为游览洞穴,供游人参观游览。其中,浙江的瑶琳洞、河南的鸡冠洞、广东的蟠龙洞、四川的芙蓉洞、贵州的织金洞、广西的冠岩、北京的石花洞和辽宁的本溪水洞......他们在开发建设过程当中,在不同阶段,都引入了洞穴科学研究,提高了旅游洞穴的科学品位。

各位朋友,您可能走遍了祖国各地,也曾参观游览过许许多多知名的旅游洞穴。今天参观游览本溪水洞,您一定会感到还是本溪水洞美。每个旅游洞穴都有他独具特色的精美景观,而水洞的九曲银河恰是其精美景观当中的精髓。

地下暗河蜿蜒曲折,河水终年流淌不竭,每昼夜流量可达五千万立方米。这些水是从哪来的呢?通过示踪试验以及同位素水文学的研究,现已证实其水的来源有三部分:一是源于汤河水的直接补给;二是来源于汤河河床覆盖层下的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的岩溶水补给;三是来源于水洞西岸分布的寒武系、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的岩溶水补给。这三部分的水汇入水洞地下暗河之后,分别从银波洞(东支洞)蟠龙洞(西支洞─潜流洞)排泄于太子河。

九曲银河是暗河的下游段,即从洞到源头长度为2320m,其平均水深2m,最深达7m,水温保持在7-12℃,据水质简分析和全分析成果证实其水质为优质饮用水。

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授曾于初到水洞考察,他说他所见过的国内外大大小小的暗河,都有砂和砾石沉积物,怎么水洞暗河却不见砂和砾石的踪影。只有一种灰色的粉砂质粘土沉积呢!他认为暗河河床没有砾石沉积物,这是本溪水洞的奥秘之一。使他从不可理解以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和特别的关注,后经研究结果得知原因有三:

一是,在上游段没有大型入水洞口。如果汤河水的补给为”集中流入“式,则在上游段必有大型的”流入型“洞穴发育,存在较大的流入洞口。在水洞的下游段也就会有砂、砾石沉积的堆积了。因为下游段仅有粉砂质粘土沉积物的事实,说明汤河补给区内的河床和岸边,都不会有被冲积层所埋藏的大型流入洞存在。二是,作为一条岩溶地下河道来说,水洞的发育受到石灰岩含水层中的火成岩──脉岩的干扰与阻隔,好似一堵脉岩高墙筑成的筛子一般,不准砂、砾石通过。三是,暗河水力坡度极缓,仅有1.5%,流速甚低。不能使砂和砾石搬运到暗河的下游段。

延续暗洞是暗河的上游段,是从源头洞到汤河入渗点这段长约3Km的尚待开发的暗洞。

各位朋友!当您乘着游船向一个完全陌生的地下洞道进发时,您会被神话般的奇异景色所陶醉。

现在我向朋友们介绍一下”本溪水洞“的第二个奥秘。这还是前面所提到过的那位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授19初在水洞考察时提出的问题。”水洞洞口的规模为什么这么大?这也是他在国内外所见到的地下暗河岩溶洞穴所不同之处。一般来讲,所有的地下河溶洞都是入水口较大,出水口较小,可是“本溪水洞”是入水口看不到,出水口又挺大,这当然是个迷了。

经过年对本溪水洞的科学研究,这一问题也得到了圆满地解释。原来大家目前所看到的洞口,并非是原始的出水洞口,而是由于太子河的侧向侵蚀作用将水洞“侧蚀掉”其间的一段,这一般长度大约800m。因为太子河属于古老的上层遗留河,平面形态呈蛇曲状,所以它的侵蚀作用的能力特别强,完全有能力把水洞拦腰“吃掉”800m。在水洞口的西北方向上大约800m远处的燕丹亭下,有一个洞穴,其洞口被太子河淹没,这个水下洞穴原本应与水洞相连,由于太子河的侧蚀作用吃掉了这一段,使水洞成为断头洞,因此水洞洞口并非原始洞口,而是洞的中间一部分,所以洞口就显得非常大,高达5.75m。

关于水洞暗河不见较大入水洞口的解释,根据1996年的研究成果得知,水洞暗河的补给是以地表水汤河为主,属于“侧向输入”类型暗河。但我国南方的侧向输入型的地下暗河均是地表水的集中流入,即向含水层的点状灌入式补给。因而有极其重要的“流入型洞穴”发育,就是有较大的入水洞口。而本溪水洞暗河虽获汤河补给,但并非是集中流入式,而是分散入渗式,因而没有重要的“流入型洞穴”发育,也就没有较大的入水洞口了。本溪水洞的这一特异现象,为“地下河洞穴发育的系统演化”理论增添了新的深化模式“本溪水洞模式”即“分散入渗式的侧向输入类型”。

岩溶洞穴的形成,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的潜水洞阶段、中期的地下水位洞、半充水洞阶段和晚期的完全脱离地下水位的早洞(又称化石洞)阶段。

本溪水洞正处于中期阶段,即地下水位洞穴(半充水)发育阶段。而洞中西侧的旱洞已进入晚期的化石洞阶段,而洞口东侧的银波洞则仍处于早期的充水洞发育阶段。

水洞发育的初期,是在距今40-50万年以前的中更新世的早期,汤河水的入渗水流在进入“汤河──太子河间地段呈条带分布的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之后,由于在其下游方向上存在较厚的石炭──二叠系砂页岩层,是不透水层,受其影响而使岩溶水集中运动。在裂隙潜流条件下的岩渗作用应以溶蚀为主。此时水洞全充水,一直持续到距今约3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的中期,形成了水洞雏形。水洞历经了全充水之后,不断扩大洞道,特别是太子河的不断下切和排泄基础面的不断降低,加上古气候的影响,在距今约20-30万年时,水洞进入了半充水状态的”地下水位洞穴“阶段,形成了暗河。当地下河洞道完全地或季节性地脱离全充水状态之后,在地层平缓、岩性软弱、机构破碎强烈的地段就产生了崩塌作用,从而使洞体的空间迅速增大,其洞顶的高度可达32m,是含水层地下水位从未达到过的高度。

另外,在距今约20-25万年左右时,地表水不断地向地下渗透的水流也开始在洞顶、洞壁活动,从而产生了最古老的以钟乳石为主的次生化系沉积物。

在距今大约12-14万年之间,长期排水的主洞口脱离了水流而成为干洞口。今日的旱洞发育成新的排水口,此期间形成了6-7m厚的粉砂质粘土冲积层,并堵塞了洞穴较低矮的地段。

在晚更新世的中晚期,由于太子河水位持续下降的驱动,使水洞东侧的银波洞成为新的排泄口,西侧的旱洞成为干洞,不再排水。

全新世以来,洞口西侧的旱洞形成地下潜流,直接在太子河侵蚀岸边以泉的形式排出。

近一万年来,水洞次生化学沉积作用在洞穴入渗相对有利的地段,形成了许多石钟乳、钙板和壁流石类的沉积物。

水洞的年龄

关于水洞的形成年代有过多种说法或推测:

其一,水洞形成年代约几亿年;

其二,水洞形成年代约几千万年;

其三,水洞形成年代约数百万年;

其四,水洞形成年代约亿万年等等不同的推测。

其实水洞的形成年代并没有那么久远,据1996年本溪水洞洞穴科研成果已经准确地告诉我们,水洞开始发育于距今40-50万年前的第四纪中更新世的早中期,经过裂隙充水和洞道扩大,形成了水洞的雏形。

在距今20-25万年的中更新世的晚期,形成了今天这样的地下暗河。

当您游览了水洞之后,一定很想知道水洞是怎么形成的,现在简要地向您介绍一下本溪水洞的成因:

水洞的成因,根据1996年最新的权威性的研究成果得知它有三个基本有利条件:一是水洞发育在奥陶系下统马家沟组石灰岩当中,该石灰岩层是可溶性岩层,它呈条带状分布在太子河和汤河的河间地带。二是这里的断层、常理裂隙特别发育见有东西向、南北向、北西向和北东向四组断裂构造。其中东西向的F1断层几乎与水洞的延展方向一致。断裂构造破坏了岩石的完整性,同时也是地下水在其中运移的通道。三是在石灰岩裂隙中流动的水,是由汤河水补给的,它具有很强的溶蚀能力。

由于上述条件并存于水洞地区,汤河水在石灰岩层里流动,经过几十万年的溶蚀、崩塌作用,最终形成了本溪水洞──大型地下暗河型岩溶洞穴。

次生化学沉积

当洞穴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而上升,全部或部分脱离了地下水位后,它就接受地表渗流水的作用。其渗流水在石灰岩的裂隙运移的过程中发生了碳酸化反应。石灰岩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钙含有二氧化碳的水与碳酸钙反应结果,生成碳酸氢钙,因碳酸氢钙溶解于水,它便随渗流水继续往下渗透。这样裂隙不断被溶蚀而加大。如果这种含有碳酸氢钙的水(又称岩溶水)从洞穴的洞顶或侧壁上的裂隙渗出时,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其部分水份蒸发,结果重新在洞顶或侧壁形成碳酸钙结晶,这即是次生化学沉积物。

从洞顶向下生长的,呈钟乳状或圆锥状的次生化学沉积物,称为”石钟乳“在地面从下往上长的呈笋状的次生化学沉积物,称为石笋。石钟乳与石笋上下连接起来的称为石柱。在侧壁上形成的形状如帏幕一样的称为石幔。

水洞洞穴的次生化学沉积物类型较为简单。但在某种意义上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别具一格的特色。

在洞顶、洞壁和河岸两侧平台上所形成的各种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旗、石盾、流石坝、钙板和石花等等。

它们有的是由重力水沉积,形成的滴石类和流石类,也有的是由非重力水沉积而成的。

1、鹅管:这是石钟乳的最初形态,属滴石类,在国外称麦杆状钟乳石,它的直径与水滴一样大小。

2、石盾:这是因为它呈园盘状的盾形板石而得名。它是一种特殊的裂隙性水流形成的。

3、石笋:是由滴水作用形成的,因其形呈笋状而得名。

4、石柱:是石钟乳与石笋上下连接起来呈柱形而得名。

5、斜塔:这是一根歪斜的石笋。这根石笋原本是直立在岸边土层台地上的,因地下河水冲刷土层使台地坍塌,石笋也就倾斜了。据测定,这根石笋高3.5m,生长年龄在距今7.97万年至2.79万年之间,经历了5.18万年,其生长速度为每4年长6.76cm。

6、钟乳石吊石柱:它原是一根石柱,竖立在岸边土层台地上,后因地下河水把土层冲走,使石柱悬挂在洞顶而成。

7、石幔:洞壁上的石幔,是沿洞壁裂隙由连续不断的片状流水所形成的幔状沉积物而得名。

8、石瀑布:是连续不断的片状流水所形成的瀑布状的沉积物而得名。

9、悬石盘:底盘呈水平状盖板,中心有后生的鹅管,边缘有裙状流石或石钟乳。它们原来是小型石柱,立在岸边土层台地上,其底盘盖立台面土层上。后因地下河水将其基座上土层冲刷掉,使带有底盘的小石柱悬空而得此名。

10、北极宫:是洞中最大的一个呈厅堂状的洞道,高32m,宽50m,面积为3768.75平方米。如此宏伟的洞道主要是由于洞顶的岩层块状崩塌,使洞体空间增大所致。

11、”昆仑映雪“又名”大雪山“:是水洞中最大型的列队式堆状石笋,它的形成主要受脉岩的影响。

地壳深处的岩浆由于侵入到马家沟组石灰岩层中的裂隙里边,形成隔水层,对水洞的发育会起阻碍作用,并对洞道延伸的位置也有控制作用。

洞顶呈暗褐色的条带就是脉岩,它沿东西向分布,因脉岩不透水,地下河受阻。要穿过脉岩就得花费更大的能量,这样对脉岩周围的岩石就有更大的破坏,产生块状崩塌,使崩塌下来的岩块沿东西向呈列队式展布。后来由于包气带水流沿灰岩与脉岩的边界集中渗入,在其岩块上形成钙板,故沿分界线形成列队式的大石笋。

12、玉象戏水、太白神笔、天生桥......

水洞最古老的钟乳石是玉皇宫右岸距水面约18m的高台上小石笋的年龄最老,才十四万五千岁,还不到”万万岁“。

篇7:辽宁导游词精选

辽宁辽阳古刹清风寺导游词

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就是号称山海关外第一刹的”清风寺“,它是全省境内保存比较完整的明代建筑群之一,清风寺以古朴、典雅、优美、神奇而著称,在辽南一带很有名气,198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了解清风寺首先要了解首山,因为清风寺位于辽阳西南15华里的首山南麓半山腰处。首山系千山之首,千朵莲花山的第一山,高176.1米,东西走向,长5华里。首山以其地处咽喉要道,地理位置重要,地势险要而成为辽东战事中的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著名的司马懿讨伐公孙渊之战、唐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东征高勾丽曾驻军于此、发生在上世纪初的日俄战争及解放战争时的辽阳保卫战皆发生于此。首山还是历朝历代帝王将相、名人骚客的驻足之处,著名的有唐太宗李世民、清朝康熙、乾隆、禺页颢,还有历史名人王尔烈、梁半农等,文人墨客、帝王将相为首山凭添了诸多诗文和神奇。

您瞧:首山,从正南方向看过去恰如一个横卧沉睡的仙子,东首是额际,蜿蜒部分是下垂的长发,额下眉眼鼻唇分明可见,主峰如高耸的丰乳。往西是一道斜坎的梁,好像是一只手扶着腹部,腕下就是古刹清风寺了。如果登上山顶极目远望北方,古城辽阳尽收眼底,高高白塔矗立其中。向南观看近处是新兴的辽阳县城,远处就是辽宁的第三大城市--鞍山了。

历史上首山曾是树木繁茂,遮天蔽日。据史料记载,首山原名大香山,山上长满高蒿,芬芳异常。山西坡下森林茂密景色奇观、气候宜人,清风古刹、首山樵唱、文殊寺与观音阁、首山墩台、勒石记功、首山斗、将军定石、首山擎月共称为”首山八景“。其中以”首山樵唱“最为著名,成为明代辽阳八景中的第六景,传闻有仙人樵于首山,”夜闻歌声,曲终不见“,可见林木之茂盛。首山南有沟壑数条,涌泉飞瀑,水资源极其丰富。(明时,辽阳八景为:望京杰楼、广佑雄图、太水环带、千山屏列、香岩佛梦、首山樵唱、首峰泉瀑、陀洞悬珠。随着时代变革,江山易主,辽阳八景亦有新称。到了清代,辽阳八景为:华表仙桩、龙王夜渡、神灯孤照、白塔晚晴、魁阁凌霄、双桥卧虹、松柏琴声、首山樵唱。)

而今这些历史美景在数次战争的洗礼后已不复存在了,剩下的是战火焚烧后的秃山、裸露的岩石,还有就是对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的追忆及以对曾经美好山林的向往。

走进清风寺,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这里的古建筑风格,聆听”清风八宝“的传说,寻觅龙的影子,畅游三国,感受佛教的博大精深吧。

清风寺的碑文上记载”兹寺也不知创自何年、访其断碣残碑迄唐宋元明而递新。“有史料记载为建于明代隆庆五年(1571年),至今已有432年的历史了,清代曾经多次维修和扩建,其正殿和配殿仍保持明代风格。正殿为歇山式建筑,是省内现存明代殿宇建筑的典型代表。

寺院坐北朝南,有三层殿:山门、正门、正殿、东西厢房、后殿东西配殿,西配殿的西北角有清代增建的狐仙堂一间。寺院占地3418㎡,有殿堂34间,佛像百余尊。僧人在清朝时多达几十人,并有大量经书和器皿,进寺颂经焚香者络绎不绝。

山门:大家看,正门两旁的墙壁上,分别在汉白玉上刻着两首诗,这就是”清风八宝“之一的”二圣钦诗“了。左侧为唐太宗李世民进驻辽阳时写的《辽城望月》,由著名书法家温同春补书。”玄菟月初明,澄辉照辽碣。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驻跸俯九都,停观妖氛灭。“大概意思是说:李世民进驻辽阳,登上辽阳城头,但见明月初上,月色皎洁,光照圆碣(碑)。月亮时而被飘浮的云彩遮住,时而又露出脸来,月光从树的枝叶空隙间照到地面上,缀出斑斑点点的花样图案。微光渐明满桂枝,圆月亏时镜彩缺。影散晕重,驻跸辽阳,望月抒怀,表达了诗人”伫观妖氛灭“的愉快心情。(玄菟:古代郡名,汉武帝所设,包括辽东、吉林南部及朝鲜咸境南道一带。九都:古城名,在吉林省集安西北。驻跸:古代帝王出行,途中停留暂住的地方。)右侧为清康熙皇帝玄晔巡幸辽阳时题的诗:”肃将轩驾向辽阳,暖日晴熏百草芳……林间苍藓侵人径,墙上新花缀女墙……“是由书法家杨玉林书写的。这两首诗都对首山进行了描绘赞美。而这两位均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皇帝,他们均到过首山并留下诗篇,实在是给首山这块宝地增添了光彩。山门内侧这副对联”驻跸山前时有清风吹浊世,青云台畔常将落日照迷津“是清乾隆皇帝为清风寺所提,当时旷代关东才子王尔烈伴驾乾隆东游至此,乾隆皇帝诗兴大发,留下墨宝,同时王尔烈也提了”遵大路以仰瞻高山卓尔,扣禅关而徐步御风冷然“,现刻于正门的门柱上,一会就可以看到了。同时王尔烈还为”清风寺“提了”昙花香远“四个大字,也在正殿能够看到。

正门:大家看,这就是”清风八宝“之二的”天惩罪兽“了,这是一对绿松石狮子,西边的是雌狮子,现完好无损,东边这只是雄狮子,你们看,雄狮子身上有个很大的裂缝,狮子几乎是裂为了两半,但仍端坐在那里,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里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

相传,在清风寺建寺之初,有一个云游四海的高僧来到这里,在他抚摸雄狮子头顶时,不小心中指被划破了,血滴在了雄石狮的天灵盖处,正是这滴中指血,年深日久,受日月精华使这头雄石狮具有了灵性。它得了灵性之后便不安分起来了,总想飞升,循迹山林为王,因而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张牙舞爪,准备适当的时机逃离。一天夜里,狂风大作,暴雨如注,雄石狮感到这正是它飞升的好时机,在它正欲逃离之时被巡天使者发现并急报玉皇大帝,玉皇大帝速派雷公电母前去将其劈为两半。雄石狮从此虔心赎罪,纵然身为两半,也全心全意守卫佛门,至今不倒。这段传说更为清风寺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如果感兴趣我再说说这用于雕刻狮子的材料”绿松石“:绿松石因形似松球而得名,是一种珍贵玉石。绿松石是含铜的地表水与含铝的的矿物或岩石(如长石、磷灰石等)作用后在裂隙中沉淀而形成的,属裂隙淋溶填充型矿床。我国湖北省西北部的郧(yún)县、郧西县、竹山县出产的绿松石质量最为纯正,郧县云盖寺产出的最为著名,素有”东方绿宝石“之称。据说东北只有辽南才有。绿松石是古老宝石之一,有着几千年的灿烂历史,深受古今中外人士的喜爱。早在古埃及、墨西哥、古波斯,绿松石被视为神秘、辟邪之物,当成护身符和随葬品,足见其价值所在。

走上六级台阶,这两侧黑漆柱上就是王尔烈的”遵大路以仰瞻高山卓尔,叩禅关而徐步御风冷然“这副楹联了,当年王尔列曾在此庙中苦读数年,为清风寺留下了难得的墨宝。再看寺庙正门,上方挂有三块牌匾,分别写着”首山古刹“”清风寺“”东都胜迹“,内层还有一块也是写着”清风寺“的牌匾,这些都是90年代修复清风寺时县长陈敬东为清风寺所题。

正门门口两侧有两个石鼓,真名叫椒图,跟石狮子一样是保护庙的,传说椒图是龙的儿子,像水里的螺蛳,有一圈圈的螺纹,他喜好闭合,放在门前跟石狮子一样是看门的,一般人照着他的外形也叫他石鼓。其作用其实是支撑正门或中门的门框、门槛和门扇的枕石,另一个作用是它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与门梁上的砖雕、彩绘相应成趣。每一种类型的石鼓上都雕有不同的吉祥图案,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其雕刻工艺精湛,惟妙惟肖,堪称石雕工艺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这里的石鼓上刻有鹿、花、松、凤。说起砖雕这里也有几处,正门的北面廊檐下东西各有”福“字和”寿“字两处,东西厢房的南墙各雕有莲花和牡丹。都是用青砖雕刻而成。可以看出当时的匠人雕刻技术娴熟、细致。皇族的宫殿大多是琉璃异彩,富丽堂皇。而这里则青砖青瓦,虽比不上皇宫的豪华气派,却有着它自己独特的古朴、沉静的特点。

这柱下的圆圆的石头叫石珠,即柱礎,高略等于柱径,还有豆子形、花瓣形、莲瓣形及八角形等等。木造寺庙的柱珠,特别由石块雕成,可防水渗入木柱,也有美观的作用。

正门门厅左侧这块石碑记载着清风寺的修缮记录,这两边的小门房里是哼哈二将,形象威武凶猛,一个名叫郑伦,能鼻哼白气制敌;一个名叫陈齐,能口哈黄气擒将。

[两位神将]原先只是[一位]金刚力士,本是佛国护法的[二十诸天]之一的密迹金刚,《封神演义》上说郑伦原为商纣王的部将,拜昆仑度厄真人为师。真人传给他窍中二气,将鼻一哼,响如钟声,并喷出两道白光,吸人魂魄。后来被周文王擒获改邪归正,却又被纣王的部下大升斩死。

陈奇也是商纣王的部将,曾受异人秘传,养成腹中一道黄气,张口一哈,黄气喷出,见之者魂魄自散。后来被哪吒刺死。在姜子牙封神时敕封郑伦、陈奇镇守西释山门,宣布教化、保护法宝,这就是民间所流传的哼哈二将。

正殿:出了正门进入正院:正前方就是大雄宝殿,两旁是东西厢房,在大雄宝殿两侧有东西配殿,配殿两旁与大雄宝殿之间各有小门可通往后殿。院中的香炉终年香火不断。

大家向上看,在建筑学中,这里的建筑为硬山式屋顶,硬山式即人字形屋顶,屋顶两坡交界处常用瓦片叠砌或砖砌成屋脊,这就是正脊。还有四条垂脊,垂脊即前后方向的屋脊,又称规带。那么屋顶上的这几个兽又是怎么回事呢?民间有句俗语叫五脊六兽,说的就是这几个兽,而且这几个兽已经成为中国古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所谓五脊是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的,统称”五脊“。在五脊之上又安放了六种人造的兽,合称”五脊六兽“。那么,第一至第六兽都叫什么,中国古建筑缘何在五脊之上安放六种人造兽呢?据中国古书上记载:正脊两端的兽叫”龙吻“,垂脊上的五条兽合称为”螭吻“,分别是狻猊、斗牛、懈豸、凤、押鱼。狻猊是龙之九子之一,对于狻猊,古书解释说:”形似兽,性好望,今屋上兽头也“。所以他排在第一位了。

说到狻猊,我们就有必要说一说龙的九个儿子。龙生九子,各有不同。那他们都是干什么,叫什么呢?现在我就来说一说:

好重者:赑屃(音毕喜),最喜欢背负重物,所以背上驮一块石碑;

好望者:鴟吻(音吃吻),最喜欢四处眺望,常饰于屋檐上;

飸餮:(音滔帖),最贪吃,常饰于鼎的盖子上;

生性好杀者:睚眦(音牙自),嗜杀喜斗,常饰于兵器刀环,剑柄;

狴犴:(音毕岸),最憎恶犯罪的人,所以常饰于监狱的门楣上;

好烟火者:狻猊(音酸泥),性好烟火,常饰于香炉盖子的盖钮上;

好水者:趴蝮(音八夏),最喜欢水,常饰于石桥栏杆顶端;

性情温顺者:椒图,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常饰于大门口;

好鸣者:蒲牢,最喜欢音乐和吼叫,常饰于大钟的钟纽上。

在其它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这里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只有金銮宝殿(太和殿)才能十样齐全。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个。其它殿上的小兽按级递减。天安门上也是九个小兽。重脊的顶端为骑凤仙人,后面依次排列鴟吻(音吃吻,龙的九子之一)、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中国古代先民称五脊上的兽为神兽,并顶礼膜拜,说这六兽可以”护脊消灾“,是镇脊神兽。正脊上的龙吻也叫”吞兽",它的作用是可以严密封固两坡瓦垅交汇处,提防雨水渗漏。中国古建筑皆为木式结构,中国古代先民相信,在五脊之上安放镇脊神兽,不仅会带来吉祥,而且还可以避火消灾。正脊上的龙,有的背上还插着把宝剑,民间有这样的传说:龙王年迈欲禅让王位。龙王有二子,为继承王位争执不下。龙王吩咐,谁先吞下龙宫房脊者可取王位,闻言,龙兄飞身张开巨口吞住屋脊,龙弟见势已去操剑在手将其兄刺死在屋脊之上。龙弟见闯下大祸,飞身离去,刺在龙兄身上的剑也未得拔去。这便是中国古建筑正脊上有剑柄的来历。

辽宁锦州古塔公园导游词

古塔公园是2000年市委、市政府推拟办的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39件实事中的一项重大美化工程。1999年初春动工,2000年仲夏告竣。总面积为12公顷,投资1.4亿元。

该园以千年辽塔为中心制高点,以大广济寺古建筑群为借景,建设中坚持体现锦州古城历史文脉和现代园林风光理念相结合的特点,使之成为富有辽西区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体闲场所。

该完以植物造园为主,建筑造园为辅,地势高下间,环境曲径通幽,全园共分六个主要功能区。其中:

(1)文物游览区。该区以辽代清宁九年即公元611年修建的全国最古最大的广济寺和清代雍正三年即公元1725年始建的辽宁最大的天后宫等宗教古典建筑群为借景,为游人开辟展示锦州历的民族宗教 文化场所。

(2)老年活动区。该区以符合老年人活动游憩物景观要素候后座面积为740平方米的茶室,内置 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欣赏与游艺项目,为老年人制造红红火火的夕阳生活。

(3)观赏植物区。该区除栽置百种以上大量珍贵树木格式化卉与地方植被外,还修建一座面积为750平方米的观赏温室和一组面积为165平方米的暖廊。

(4)安静休息区。该区以雅俗赏的建园特色为游人开辟一处散步休息的好地方。除蜿蜒的甬路与美丽的花坛外,特建面积为125平方米的休息廊一组,为广大游人准备了一处休息纳凉的美丽憩息地。

(5)儿童活动区。该区以浪漫的建园手法设计建筑一组橡塑地板砖,儿童卡通墙和一座金木水火土五行广场,同时设置五组儿童游乐器械,足可称为一处少年儿童嬉戏与开发儿童智力的好地方。

(6)石林观赏区。该区以辽西地域的特产木化石为主要原料,用多种造型手法,堆栽成一处“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石林风景点,可让游人在古朴典雅中得到扑朔迷离的享受。

总之,该园存千年文化积淀,挟辽沈决战雄风;塞北风光,江南秀色融为一体,隋寺辽塔,碧瓦云墙相汇相映;实为辽西地区的一座饱含文化品位和游览功能的人文景观。

古塔历史文化公园的园林设计风格继承了中国传统造园的精华,运用了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手法,借鉴了欧美园林的成功经验,充分表达了时代特点和辽西地方特色。

千年古塔与现代园林合为一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融为一体,以其特有的园林风格而成为锦州以至辽宁省的又一个旅游名胜,特别是其中的木化石林,非常独特。

木化石林坐落在该公园北部,占地4000多平方米,由200多株木化石耸立形成木化石林景观。它是继深圳木化石林后世界上第二座迁地保存的木化石林。这些木化石产于义县及辽西地区,形成于1.5亿年前。当时由于地壳运动或火山爆发,古代森林瞬间被泥沙或火山熔岩所掩埋,在漫长的岁月中,树木中的有机质逐渐为二氧化硅所取代,所以木化石又称硅化木,是石化了的树干化石。由于这一过程需要极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壳运动,所以木化石林景观在世界上极为珍贵和罕见。

大广济寺及锦州辽塔

大广济寺又名大佛寺,在古塔区旧城内北街,寺内明碑谓建于辽代,元末毁于兵火,明永乐后多次重修。清嘉庆十四年(1809)又遭火焚,清道光六年(1826)开始重修,道光九年(1829)竣工。全寺建筑布局紧凑,平面呈长方形,有佛殿、天王殿及碑亭、配殿等。主要建筑是佛殿(今佛已不存),为大木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7间,进深5间,檐柱及额枋上都有精美雕饰。寺东有昭忠祠,于光绪二十四年为缅怀中日甲午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寺西有天后宫,建于雍正王年。现在的大殿约于同治年间。正殿7间,硬山式额枋上有彩绘木刻,二十四孝图,雕刻生动细腻。前院有东、西廊房14间,山门左右是碑亭。解放后,都已修饰一新,现为锦州市博物馆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锦州辽塔座落在大广济寺前。据明嘉靖碑文(宣大巡抚文贵撰)载:金代的中靖大夫高琏曾写过《塔记》说,塔建于辽道宗清宁三年(1507年),是为收藏皇后所降的舍利子而建。塔是砖实心密檐式,现高57米。塔身八面,每面雕有一佛胁侍,三个宝盖和两位飞天。飞天翱翔于上,大佛端坐龛中,胁待肃立龛旁。塔檐共十三层,每层各角原来都有楠木挑梁,上托檐角,下缀铜铃,现多已脱落,仅西北角还剩11根。塔顶早在永乐年间被明军用炮打落。塔上砖雕的梁、柱、斗拱和花饰等也多半脱落。塔座在1933年曾用青砖维修。古塔体量宏伟,是辽西最高的古代建筑,是京沈途中唯一能从列车上望到的辽代高塔,被认为是锦州古城的标志。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是省级文物。

辽宁锦州医巫闾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锦州中旅欢迎游客光临锦州,自我介绍一下我是锦州中旅的一名导游员,姓宋,大家叫我宋导就可以了,为我们今天和行程提供服务的另一位重要人特就是我们的司机师傅,如果在一天的行程中,各位有全过程困难和要求的话,尽可提出来,我会竭尽全力帮您解决,希望我们今天一天的行程圆满完成。

今天我们的旅游目的地是医巫闾山,那在行车过程中,我会要向大家作以介绍:医巫闾山、古称名山,位于辽宁省北宁市的本西部,自东北向西南走向,长45公里,宽14公里,面积630平方公里,属阳山山系松岭山脉,主峰望海峰海拔866.6米,为闾山的最高峰。岩石主要为花岗石所组成。医巫闾山,古称甚多,如:扶犁山、无虑山,医无虑山,义无闾山等等。均系东胡族语音音释。意为“大山”的意思。闾山原在长城以东属东胡族统治,在东胡族语言中“依克奥拉”即是“大”的意思,后蒙古族统治东胡族,蒙语:“医巫闾”也是“大”的意思,所以医闾山意为“大山”。

闾山历史悠久,舜即位分全国十二州,并各封一山为镇山,闾山即为幽州之镇山。《全辽志》则以“医巫闾山为灵秀最”来赞美它。因此被称为东北三大名山之首。历代的封建王对医术巫闾山皆有封爵,唐玄宗封其为广宁公:金世宗大定年间封其为广宁王;元成宗封其为贞德广宁王;明太祖洪武二年封其为“医术巫闾之神”,可见历代帝王对闾山的重视程度。据史料记载,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起,隋、唐、宋、辽、金、元、明、清历代朝廷凡遇大典或“天时不顺”“地道欠宁”,皇帝亲自或派遣官员来闾山告祭。清代帝王对闾山更是推崇倍至,康熙、雍王、乾隆、嘉庆、道光五位皇帝都曾亲自到过闾山,焚香祭祀,遍历胜迹,至今仍有很多碑刻仍完好地保留在山中。

关天闾山在娄地还有一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西幸东游,游览了不少名山大川,后又听说医巫闾山形秀,风景优美,很想一游,可遗憾的是闾山远在幽州北部,道路难行,便想出一个办法责令方士用“赶山鞭”将闾山跨海赶来,这个方士昼夜兼程来到闾山脚下,举起赶山鞭,对准闾山,左一鞭,右一鞭,连打了三天三夜,从山头打到山尾,直打得闾山鲜血淋漓,遍体鳞伤,但仍丝毫未到,为了向秦始皇交差,方士又气极几坏地来打山尾,又连打了三天三夜,找得山尾十三个山峰向西南一跳,跳出十二华里,再也赶不动了,赶山鞭打断了,方士也累死了。闾山每到深秋季节,满山红叶夹在苍松翠柏之中,真如条条鞭痕,令人回味,不可一世的秦始皇都未能如愿以偿游览灵美的医闾山,而今日各位却有幸乘车而去,可以说要比皇帝还在幸福、优越。

现在,我们到了闾山的山脚下。首先,我们见到的便是医巫闾山的山门:闾山的山门采用了悬臂交叉剪影式的奇特新造型,山门由北京清华大学古建的吴焕嘉教授指导,汪克、高林设计,为中国八十年代最高建筑艺术之一。

四根悬臂立柱再现也著名辽代建筑的风格。山门中剪影部分为天津蓟县独乐寺的剪影。山门底部的八幅壁雕,记叙了从禹舜到明清四、五千年的闾山文明史,下面在为大家介绍一下其中的几幅壁雕:左侧正面第一幅为《舜封医闾图》,舜即位于全国十二州,封闾山为幽州之镇山,画面中舜身骑青龙,手托日月,遥望祥云掩映的闾山,正是舜封医巫闾山的因史记载,右侧正面第二幅《屈子吟哦图》传说屈原睡梦之中,驾一辆龙车来到闾山,被闾山的秀美山色所陶醉。

正在悠然自得之际,忽然惊醒,方知是南柯一梦,画面通过朝阳、仙山、皇宫、神塔、屈原驾车在云雾中飞驰和弯月西斜,闾山飘渺,再现了屈原的千古绝唱“朝以轫仪于太合,夕始临乎于微闾”的意境,左侧背面第三幅为《辽帝狞猎图》,辽代由契丹族建立,共有9位皇帝,历时218年统治,其中5位县城亲自游览闾山40于次,并将闾山视为生命的归宿,画面是辽帝骑马射箭,射中苍鹰,马前虎鹿飞奔,马后族旗蔽日,展现了五位辽代帝王来闾山冬季猎虎的情景,右侧背面第四幅为《清帝揽胜图》展增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位皇帝先后十余次祭山神,游览闾山胜景的史实和盛况。

进入山门,我们看见面前的这座塑像,因为北宋为满族自治共,所以五女洗头塑像为满族女子。在当地关于满族的由来还留传着一段传说故事:大家都知道,女真族乃是满族的前身,传说长白山天池附近住着姐妹二人,有一天,姐妹俩去沐浴,飞来一只喜鹊,嘴里刁羊两颗红豆,妹妹吃下扣便怀孕产下一子,便为真族的祖先,从此后子子孙孙不断繁衍。因为是未婚女子吃仙豆而产子,所以,在满族女子中非常崇尚贞德,眼前的满族女子的洗头塑像是根据乾隆皇帝的圣水盆一诗所塑。看过塑像,经过迎客松,我们到达第二道山门,眼前“医巫闾山”四个大字为乾隆皇帝御笔的临摹。山门前的两个站狮是明万历年间镇压守辽东的李成梁总兵门前的站狮移至此地。两个站狮聊了威严与官位的象征之外,这对站狮子又成45度角对视,又象征着和来。

进了第二道山门,沿山门而上,我们一央所走的桥为圣水桥上,抬头远望,便可见“鹰龟夺宝石”,可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沿石路而上也许务位会发现石块上有很多或方小坑,规则的排列在山路两侧。

这段由山门至道貌岸然隐谷的山路原为满清时期原的山路,为保持原而没有改动。因此各位不难猜出这些方形的小坑原来是有来插护栏的;而圆形的小坑是用来插杆的,前面我们右手边的两幢高四米。四面各宽1米的石碑为万人碑,此碑建于清乾隆28年,是《重修大观音阁记》,上刻修庙献款人的姓名,约八千多人,故称“万人碑”,在我们的左手边一个四角木亭,为观艺亭,那于清乾隆十九年,亭了对面隔溪相望有一块长方形巨石,为习武台。据说乾隆皇帝登闾山就坐在观艺高官厚禄中,隔溪相望习武台上的武术表演。看这了观艺亭,习武台,各位请与我一起向胶走,我们右手边两块巨大的岩石上,雕有“从善如登”四个大字,为爱新觉罗,庆龄在乾隆34-36年间任广宁知县时所书。据说,爱新觉罗,庆龄在任期间非常的公正廉明,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一年广宋遇大旱,她上书朝廷,并亲自到闾山的观音阁许愿,当时观音阁的主持请她题写“从善如流”,意为赞扬她做好事犹如流水,而好却题写了“从善如登”四个大字,意为:做好事犹登山,虽然道路险陡,身体劳累,但登山长能远眺,攀登才能达到胜界,寓意深刻。国为爱新觉罗,庆龄也为皇室一员,所以她决定把字要题写在其祖先曾走过的路旁,以鼓励后人。

前面我们的左手边建有一亭,为正直亭,此亭为清安寺,清初改为观音阁。寺庙为方正四合院,寺内有正殿,前殿和东西配殿,均为硬山式小木架结构,正殿为大雄宝殿,内塑有释迦牟尼,观世音和地藏王菩萨像,两侧有达摩尊者和伽蓝菩萨像,门前有两棵已500余年的古柏,称为凤凰柏,前殿内塑有弥勒和四大天王,韦驮像。出了观音阁我们沿山路爬上一零点同坡,就到了望仙亭,望仙高亭为四角琉璃亭,据说辽宋耶律贤游闾山之时,某日清晨站在此亭向对面的吕公岩上望去,朝阳斜射,云雾飘渺之中,岩上好似有仙女舞动,故称此亭为望仙亭,望仙亭的前言有一块巨大的龟背石,石上修一六角亭,明朝时称具瞻亭,原为耶律倍读书观景亭,后乾隆十九年间改名为旷观亭,从旷观亭北上,路弯的两棵松树非常奇特,一株近二米粗的松树,躯干向前弯曲,另一株小松树爬在在树的树干上,宛如母亲背儿子一样,故称母子松。过了母子松,沿山间小路攀登而上就到了吕公岩,吕公岩几块巨石耸立远望如一朵绽开的莲花,所以人们又称之为“莲花石”,吕公岩上过去有数株的古松,每当旭日初升朝晖斜射时,在望仙亭望吕公岩树石之影,宛若一个披发仙女,丰姿绰约,似幻似真,神话传达室说,仙女每日出时必至圣水盆梳洗,因此,吕公岩又称“仙人幻影”,乾隆皇帝的圣水盆诗:“将玉女洗头时”即是指此而言。耶律楚材读书堂:攀过吕公岩,沿山路而上就到了坐落花流水在读书堂旁边的碑廊,碑廊为东北最大的碑廊,于91年修建,92年峻工,廊长93米,建筑面积445平方米,廊房内镶嵌着东晋至宋七个朝代的49位书法家的117幅书帖,219块碑刻,沿碑廊至读书堂,殿内的元代腊像馆,介绍宰相耶律楚材挑灯夜读,奋笔疾书,辅佐太祖太宗,功高德厚的一和生。

万年松:沿读书常石阶而下,到了一片宽阔的地带,抬眼望见的高大的松树便是万年松,高二十余米,树干围长4米,据说是耶律倍亲手所栽。清乾隆皇帝赐名“云巢松”,并在树干上镶有“云巢松”三字的铁牌,现已长入树中,不复得见,此树古松雄姿,千年不衰,因此通称为“万年松”。

建于1994年,原址处为正直松,高十八米,又称“佛前一柱香”,后在94年5月的一场大雨中倒塌,后来景区用此树建了这座正直空调机,此外正直亭也另有一个含义。那是我们锦州市的好书记张鸣岐同志,张鸣岐同志调任到我市后在94年7月锦州凌海市水泥厂的洪水中,被子洪水吐没不幸牺牲,所以些亭的修建也是为了纪念张鸣岐同志。过正直亭,登几级石阶,我们便到了道貌岸然隐谷,道貌岸然隐谷,俗称“大石棚”,乃天然形成的一个大石洞,石棚东西长43米,南北底宽10米,上宽20多米,可宽纳5、6百人,“道隐谷”三字意为道德高尚的人在此隐居。此地相传乃是辽太子东丹人皇王耶律倍隐居读书之所。棚内左侧为庙殿长工10米,宽5米,殿内塑有释迦牟尼,观世间和地藏王菩萨像,十八罗汉像,右侧为胡仙,供奉胡二太爷,胡三太奶,从门口的匾额数量看来,这里还是十分灵验的,棚顶上还有朝气隆四年钱学洙题写的“天然幽谷”四个大字,以及唐代王维诗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石刻等等,情景相生,间趣盎然,道谷下有一高1.5米,直径1米的石盆为圣水盆。现存物为后人所雕刻,据《金史》记载,圣水盆系金太祖破辽时,得奇石而轩之,以为纪念,民间则传说:圣水盆是很久以前一个金马驹驮来的,不管把什么东西放进石盆里,很快宝盆里就会长满,有一年,天旱无雨,山民就快渴死了,一个打柴青年发现在这个宝盆,无意中掉盆里一滴水,很快就长满一盆,他喝一口又甜又凉,沁人心脾,精神百倍。他立即找来村民,从宝盆取水做饭,再也不愁吃水了,这一奇闻很快传到一个贪官的耳中,派来上百倍的官司兵要抬走,可任你有千斤力,宝盆像生根一样,丝毫未动,贪官司无耐只好在材民的嘻声中,垂头丧气地溜走,而宝盆至今,无论旱涝,总是清水盈盈,永无间断,后来,乾隆皇帝从盛京祭祖国统一回来路过广宁,游粉大发,见此胜景,连声称赞:“这真是闾山一宝”!便欣然题写了“圣水盆”三个大字,余兴未尽,还在旁边写了一首七言绝句“垂崖迸水落丝丝,冬不凝冰事匪奇,应为仙家修养法,将临玉女沅头时”!这首诗至今仍镶有石刻保存在大石棚东部山崖下,大石棚看过后,上台阶,我们就到达了观音阁,明代风井:万年松南侧有一口宽不到一米,深6.5米的井,井中无水而有风故称为“风井”。据传:昔日井中风很大,从井底不断上冒,若将草帽投入井里,可被子风吹出井外,实际是井与其一侧的桃花洞相通,洞中之风顺山洞由井口吹出的缘故,桃花洞高1.5米,宽2米,长数百米,用花岗石条砌成,另一洞口在北部山峰下边,内里可通行人道隐谷的瀑布和圣水盆的流水就是从此洞门前一个暖泉中,注解淌下支的。现在并与洞中站已堵塞,不再通风,游人至此,仍在井口徘徊观赏,而桃花洞也无人云通行。

望海寺:在万年松东侧,为突起的山峰,峰顶修有望台,建于辽代,砖瓦、柱石、遗址尚存,是明和城的一座关隘,故明称“白云关”,白云关由花岗岩石块砌成,达石门盘旋而进,经“代屏石”,便可登上“观音洞”,洞内一尊泥塑观音,称“望海观音”。洞前平台,站在台前,可远望渤海,故清乾隆皇帝将其名为“望海寺”。

老爷阁:由望海寺石阶而下,在风井南面平台上有一小庙,沿石阶而上可到此地,为关帝庙,又名“老爷阁”,庙系座北朝南的两间小木架结构建筑,兢兢业业瓦顶盖,而原塑有关羽、周仓、关平和赤兔马像,现已无存,据说,此庙址原是元工广宁王耶律楚材幼年读书之所,老爷阁便是在其遗址上改建的,据只料记载:耶律楚材系辽东丹人皇王耶律倍八世孙,其父耶律履楚材三岁而孤,母亲杨氏在闾山桃花洞南部悬崖上建设两间读书堂教子读书,楚材在闾山中刻苦用功,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书数、元太祖忽必列定燕、闻其名、召见之、任中书令、事无太祖、太宗二十余年,终年五十五年。

老爷阁西侧为南天门,是天然形杨的下山之路东西两大石壁夹立,如锦屏对峙,沿山路而上,南天门、居高临下,形势险要,仅可通行人,沿此路而下,便可回到道隐谷,按原路返回可到山门,南天门东下角,有一摩崖石刻群,具中以明嘉靖丙戊状元,翰林修撰用卿,题刻在石匠壁上的“北镇名山”四个大字最为醒目,沿石阶而下,右见路旁陡壁的大平面石上,雕刻着明代山西蒲州人张邦所书“极目天表”四个大字,每字1.4 米见方。路旁空地三座小石塔,埋葬的是大观音阁庙中三代和尚,沿石阶而下,就到达了道隐,再返回山门,各位游客,我们为期一天的闾山游就要结束了,十分感谢各位对于我这一天来工作的信任与支持,同时,也希望各位今后能够继续参加我社的参观游览活动,如果有缘,宋导仍然愿意为您导游。最后祝医座的各位游客心想事成,工作顺利!

【精选辽宁导游词】相关文章:

1.辽宁五女山导游词精选

2.辽宁景色导游词

3.辽宁景点讲解导游词

4.的辽宁景点导游词

5.辽宁老虎滩导游词

6.辽宁锦州笔架山导游词

7.关于辽宁清东陵导游词

8.辽宁大鹿岛导游词

9.辽宁兴城古城的导游词

10.辽宁红海滩的导游词

下载word文档
《精选辽宁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