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家乡的端午日记250字

家乡的端午日记250字

2022-08-18 08:42:5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安陵容安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家乡的端午日记250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家乡的端午日记25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端午日记250字

篇1:家乡的端午日记250字

风雨端午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当一种局面和结果无法挽回时,就只好选择纪念。端午就是一个为了纪念的日子,纪念孤臣泪,纪念楚人悲,纪念汨罗水,纪念曾经那孤忠报楚国,余**及汉湘人的屈原。

尽管这天已从凭吊和纪念逐渐演变成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活动和迷信,尽管屈原这个名字在人们的记忆中相对淡远,至少汨罗江水多少年来一直在翻腾奔流着,千百年不变,为屈夫子唱着铿锵的挽歌,浪声滚滚,浩浩荡荡,正如他辉煌的一生。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很多年后,依然会有人来到当年楚江边,听他凄凄惨惨戚戚的故事,回味他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想象他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原是一代贤能啊!却落得如此地步,多少次便对着汨罗江,终难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意境和心境。再如何也只能是良辰美景虚设,总有满怀壮志,更与何人说?屈原一生不像李白,苏轼的怀才不遇,屈原曾经拥有过,曾为楚国立下汗马功劳,他亲自出使,使曾经战火不断,争城夺地的战国七雄联盟,深受怀王重用,但终成浮光掠影,在多少个无眠之夜的黑暗和颓然之中,灰飞烟灭。

有时候,如果辉煌过后注定是悲哀,还不如一直就没辉煌过。但屈原是前者。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篇2:家乡的端午日记250字

后来所发生的,我想屈原应会料及,或许他还期待着一丝转机?公子子兰,郑袖夺断专权,张仪趁虚而入,借齐杀楚,几番联盟拆盟,楚国国势大弱。顷襄王二十一年国都被占的噩耗不过是预言的实现,毁灭就是这么简单,这么绝决。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吾宁可赴之长流葬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猛世俗之温蠖乎?

一切都结束了,国亡,屈原岂有不亡之理?离开之前,他为自己写下了最好的墓志铭。从此他在每个人人生路上一回头就可以看见的地方,他微笑着告诉我们,时间在变,但他一直没有变过,就算所有人都变了,变得人云亦云,顾影自怜,他也始终只做他自己,永远守候着他的国家。所以一直觉得他的死有种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的飘逸,对生与死的界限看得如此淡然。为国而生,为国而亡,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一代贤臣就用这种方式结束了他不朽的一世,疑惑这也是他留给后人最好的结果。

节分端午向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在当今如此物质化的世界里,我想知道每个人心中是否还存在着一个尚未崩坏的地方,不肯腐烂的土壤,可以用来坚守静默与了望远方,坚定梦想而不被遗忘。是否还可以做到屈原的从容,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怀沙流水魂安在,汨罗江上楚人悲。

江水无言,远方君安否?

篇3:家乡的端午日记

又到一年端午节,故乡的气候也渐渐炎热了起来,不觉间都穿上了短袖,而路上偶遇的几位穿长袖的老人,其质朴、庄重的样子,却使我们显得格格不入。老人们望着街上卖得风火的粽子,眼中充满了凄凉与无奈,不禁长叹道:两千多年前的这个时候,却有一人只身化魂以示忠贞

那个人是屈原。对于已有六年寒窗的孩童们多数不识的人,却是让他们品尝上美味的人。然而,对于这位伟人,普通人所知道的,也不过是知道他因被放逐而投江自尽,成为后人所歌颂的爱国诗人罢了,其他的,又能知道多少呢?

他们想着:我们必需十分尊敬他的,是他让我们的粽子有来由,有销路,没有他,便是没有我们腰缠万贯的今天!

他们想着:我们必需十分感激他的.,是他让我们有法定的节日,有休息时间,没有他,这天我们还是要忙碌的工作和读书的!

他们想着:我们必需十分崇敬他的,是他让我们的汨罗江为世人所知晓,闻名天下,没有他,这片土地又怎能吸收如此多的旅游资源!

他却想着:他是一个值得尊敬、歌颂的人,是他让我懂得,国家需要良才,人心需要安抚,思想需要发扬他被排斥,但他高兴,因为排斥他的那帮人,都是利欲熏心、祸国殃民的千古罪人;他被放逐,但他不以己悲,他的心只为国家所动容;他要跳江自尽,但他并非绝望,他的魂魄只追随楚国的残骸。——他是屈原,是一个千古难寻的爱国诗人。

而他,确实如此。

他很喜欢花,但他不为花的枯萎而伤心,却哀众芳之芜秽,——他觉得,这些花儿,变质了,——为了追求美艳而不惜改变自身特有的清香,甘愿与凡夫俗子同流合污;为了追求功名富贵而不惜用尽手段向上爬,甘愿舍弃做人的尊严,用尽一切力量爬到顶上祸国,也还是不够的,还要殃民。他为它们感到悲哀。

他很坚强,但他毅然决然的纵身跳江,——他觉得,真正的楚国,早已失去躯壳,他也要,让自己的灵魂,随着楚国一同飘去。他用行动击败了他人用嘴皮子磨出来的爱国之情;他用信念,唤醒了每一个似他一般的人。但有的人却胆敢**他是不愿受敌国的皮肉之苦。而这些,我却不想去辩驳,——因为不值得,这样认为的人,他的内心已经堕入了深渊,也就不必去与之较量了。而我,也被屈原唤醒了。

于是,历史记住了这一天——端午。

在我的故乡,这一天,自然是有很多的习俗的,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全国各地的人都在做的——吃粽子。而粽子的来由,普通人又懂得多少呢?相传屈原投江后,渔民冒雨争相打捞他的尸体,却一直没有找到,于是一直担心江里的鱼虾过度饥饿而吃他的尸体,便纷纷用米饭拌一些佐料,用叶子包紧防止散开投入江中,希望喂饱了鱼虾,能让屈原的尸体安全的沉在江中。渐渐的,粽子便成为端午节的标志,然而现在,也变质了。

端午节一到,忙活的都是老人,而年轻一代都若无其事一般。老人们用五端草放在家里,用艾草、菖蒲插在门上,再用艾叶给孩子们洗澡,希望能祛邪避灾,这些事情做好了,孩子们便都吵着吃粽子了。粽子的含义,并不是吃就能领会到的,不亲手做,又能去哪领会呢?形式罢了。以前我们家的粽子都是曾祖母包的,包好后,家里的亲戚每个人都能分四五个,就大概要包四五百个,人多的权且不说,单单是自己的孩子们的血脉,至今最少也有二十几号人的,也便要包一两百个,曾祖母去世后,便由祖母挑起了这工作,而那些疏懒的人,又怎会自己动手?宁可花钱去外面买罢,也就促成了前面所说的粽子的销路了,费钱吧,而这意义也渐渐的淡去了。

每到端午时节,各处都有赛龙舟的,上千人围在水边,呐喊助威,鼓声震耳欲聋,于是便有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斜波飞万剑,鼓声辟波鸣千雷的赞叹。在故乡,端午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在端午节前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还要买一对纸制的小公鸡安置在龙船上,认为可以保佑船平安。虽然有些荒诞,但总归是人们心中的那份崇敬和美好的心愿,使人不敢冒犯,这些江湖术士想出的赚钱的点子,却有一些美好的意义让我们沿袭了下来,而赛龙舟,却也有一段故事:

传说屈原先生投江后,很多崇敬他的人纷纷指示手下驾驶小船去打捞他的尸身,也出钱让附近的渔民帮忙,与此同时,上天也被屈原感动得落泪,而捕鱼的人最避忌的便是雨天出船了,但被重金所诱惑,便驶了船去,你争我赶,从下游硬是奔上了上游,寻求无果,便不了了之。回到家后,得知是要打捞楚国大贤臣屈原大夫的尸身,又再出了船,此时更仔细,更紧张了,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快一点找到屈原大夫,但是雨越来越大,前路一片迷茫,只能凭感觉驶回家,至此为了永怀屈原先生,赛龙舟便诞生了。

而今的赛龙舟与那时相比,所不同的,除了人多之外,还有心情,——以前的心情是悲伤,紧张,伤痛而又不甘的,现在,紧张还是有的,为了那个第一,却失掉了其他,得到了快乐与自豪,这是我所不能领悟的。

我觉得,端午节我们所做的种种,无非是为了怀念屈原爱国的精神,而不是让自己快乐、放松,无论时隔多久,我心里却总是很舍不得的,那样一位有才华有豪情有骨气的爱国诗人,总归是不能这样就死去的,但或许这是他的宿命罢了,毕竟,能与屈原有同样想法的人并不多,屈指可数的,然而这份情义却渐渐的被世人的无知所洗刷、扼杀了,这无疑是一种悲哀,即使在六月,也使人感到寒冷。

篇4:家乡的端午日记

今年的六月六日是端午节,那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在外婆家度过了开心的一天。

记得小时候过端午节,总是外婆和妈妈包好了红豆棕子,烧熟后裹着白糖给我吃,每次吃到这红豆棕子,我别提有多高兴了,啊呜啊呜地吃下去,边吃还边在心里盘算着,什么时候自己也包一回棕子。

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到了今年端午节,我可以自己包棕子啦!吃完午饭,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包棕子,于是,外婆拿出了一袋糯米和棕叶。

我和外婆先一起把糯和棕叶洗干净,然后,外婆把糯米放到一个大盆里,往糯米里洒了一小勺盐。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洒盐,就问:外婆,为什么要洒盐呀?洒了盐糯米就不粘牙了啦!那不会很咸吗?就一点点,没关系的啦!哦!虽然我这样回答了,可我还是一知半解。

准备工作做好后,就要开始了。外婆拿起一片棕叶,卷好,再往卷好的叶里放入糯米,再把棕叶折起来,包出棕子的形状,最后用绳子把棕子捆好,一个棕子就包好了。一卷,一放,一折,一捆,一个棕子只需四步就完成了。

篇5:家乡的端午日记

只见外婆双手灵巧地包出一个个小棕子,包好的棕子小巧灵珑,看着外婆包棕子挺简单的,我就忍不住想要来试一试。我刚包出一个棕子的形状,还没捆好呢,米就漏出来了,只好重新包过。有时候,稍一用力,棕叶就破了,也只能重新换张叶子重新包过。看着外婆和妈妈包了一个又一个棕子,可我手头没有一个棕子诞生,甭提有多着急,只好请妈妈帮忙,总算包好了几个。最后,我自己单独包的棕子仅仅只有一个,哈哈,我是多么强悍呀!

锅里放好水,外婆把棕子倒进去,看着这小棕子扑通扑通跳下水,我的口水便不由自主地落下来,真是口水流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呀!吃完粽子,我们便来到华东理工大学观看龙舟比赛。

华东理工大学校园内的大河上,只见碧波荡漾的河面上,五颜六色的龙舟整装待发,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仿佛胜券在握。而站在岸边的观众比队员们还要紧张,个个屏息凝视着河面。裁判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一般地向前冲去。顿时,河面上鼓声震耳欲聋。一千米的水道上,队员们憋红了脸,咬紧了牙,拼命地划。龙舟的身后留下了一条条波纹,原来平静的水面,如布满硝烟一般。尾随在后的龙舟,不紧不慢地跟着,鼓手们也使出了吃奶的劲,使劲地敲,这锣声一声接着一声,清脆而有力。别的龙舟也不甘落后,一边划船,一边和着鼓声,一二一二地喊着口令往前冲,那口令里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河面上热闹极了,口令声、锣鼓声、划桨声,汇成了一首激昂雄浑的乐曲,乐曲里有着浓重的端午节的气氛。

端午节就这么过去了,嘴里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想着我国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诗: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

当暑着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篇6:家乡的端午粽作文250字

家乡的端午粽作文250字

家乡的端午粽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端午节主要活动是包粽子和赛龙舟,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撒白糖。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包粽子。

一到端午节,奶奶就会和我包粽子,奶奶先拿几片粽叶包成一个火炬形,再放上米,然后,可以再放上肉块、红枣,再然后,拿剩下的粽叶一包一包,再系上绳子,就做好了。做完后,放进锅里煮到第二天就熟了。打开,一阵香气钻进鼻子里,咬一口,又糯又甜,真好吃。

我喜欢家乡的端午粽,因为这一天,我们全家人在一起包粽子,吃粽子,一片欢声笑语,全家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家乡的端午日记250字】相关文章:

1.日记250字

2.端午记忆日记

3.家乡的端午作文

4.端午说明文精选250字短文

5.家乡春节作文250字

6.一年级250字日记

7.日记250字五年级

8.开学日记250字

9.端午情系家乡诗歌

10.家乡端午节作文:说端午

下载word文档
《家乡的端午日记25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