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五十步笑百步寓言故事

五十步笑百步寓言故事

2022-08-11 08:16: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enj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五十步笑百步寓言故事,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五十步笑百步寓言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五十步笑百步寓言故事

篇1:寓言故事: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好驱使百姓与邻国打仗。有一次梁惠王召见孟子,问道:“我在位,对于国家的治理,可以说是尽心尽意的了。河内(今河南省黄河北岸)常年发生灾荒,收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一部分老百姓迁移到收成较好的河东去,并把收成较好的河东地区的一部分粮食运到河内来,让河内发生灾荒地区的老百姓不致于饿死。有时河东遇上灾年,粮食歉收,我也是这样,把其他地方的粮食调运到河东来,解决老百姓的无米之炊。我也看到邻国当政者的作法,没有哪一个像我这样尽心尽意替自己的老百姓着想的`。然而,邻国的百姓没有减少,而我的百姓也没有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战场上,两军对垒,战斗一打响,战鼓擂得咚咚地响,作战双方短兵相接,各自向对方奋勇刺杀。经过一场激烈拼杀后,胜方向前穷追猛杀,败方就有人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那逃跑的士兵中有的跑得快,跑了一百步停下来了;有的跑得慢,跑了五十步停下来了。这时,跑得慢的士兵却为自己只跑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士兵是胆小鬼,您认为这种嘲笑是对的吗?”

梁惠王说:“不对,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是这也是临阵脱逃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那么就无须再希望您的国家的老百姓比邻国多了。”

这篇寓言故事说明:看事物应当看到事物的本质与全局,不能只看表面和局部。邻国国君不管灾荒年间老百姓的生活,是不爱百姓的国君。梁惠王常调动百姓去打仗,致使民不聊生,仍然是不爱百姓的国君。

【不龟手之药】

宋国有个人善于炮制防止冻裂的不龟(jun)手之药,他的家族靠着这个祖传秘方,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业,始终勤勤恳恳,披星戴月,但由于收入菲薄,生活总是很贫困。

有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听说有不龟手之药的秘方,愿以百金求购。这可是个大数目!不龟手之药的主人动心了。但想到祖传的秘方要卖出去,也是件大事,于是集合全家族的成员共商转让之事。大家七嘴八舌一番议论,最后总算统一了思想:祖祖辈辈以漂洗丝絮为生,收入太少,今天一旦出售药方,可以获取大笔金钱,何乐而不为?于是全体成员一致同意把药方卖出去。

客人得到秘方以后,立即奔赴吴国,对吴王说,今后将士在寒冬打仗,再也不用为冻手犯难了。不久,越国大军压境,吴国告急,吴王委任此人统帅大军。此时正值严冬,吴越两军又是进行水战。由于吴军将士涂抹了不龟手之药,战斗力特别旺盛,因而大胜越军。班师回朝后,吴王大喜过望,颁诏犒赏三军,同时将献药之人视为有特殊贡献的统帅,割地封赏嘉奖他。

同样是这个不龟手之药,宋国人世世代代用来漂洗丝絮,结果始终贫困交加;而吴国用来作战,则可以战胜敌国。由此可见,同样一个事物,由于使用方法和对象不同,其结果和收效也会大不一样。

【九方皋相马】

伯乐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有名的相马能手,他的相马技能是天下有名的。

在伯乐暮年之时,有一回秦国国君秦穆公召见他时间他说:“您的年纪也很大了啊!在您的后辈人中有谁能够继承您寻找千里马呢?”伯乐回答道:“对于一般的良马,它的特征很明显,是可以从其外表上、筋骨上观察得出来。而那天下难得的千里马呀,看起来它与一般的好马差不多,论其特征,也是很难捉摸,好像是若有若无,若隐若现。不过,千里马奔跑起来,又轻又快,刹那间从你眼前一闪而过,不一会儿远驰得无影无踪,让人看不到飞扬的尘土,寻不着它奔跑的足蹄印儿。我的儿子们都是才能低下的人,对于好马的特征,我可以告诉他们,对于千里马的特征,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仅凭自己相马的经验来判断,他们是无法掌握的。不过,在过去同我一起挑过菜、担过柴的人当中,有一个名叫九方皋的人,他的相马技术很高,的确不比我低,请大王召见他吧。”秦穆公便召见了九方皋,叫他到各地去寻找千里马。

九方皋到各处寻找了三个月后,回来报告说:“我好不容易为大王您寻找到了一匹千里马。不过,那匹千里马眼下正在沙丘那个地方。”秦穆公问:“那匹马是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那是一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于是派人去取,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这时候秦穆公很不高兴,就把伯乐叫来,对他说:“你该怎么说呢?太不中用啊!你推荐的人连马的毛色与公母都分辨不出来,又怎么能认识出千里马呢?”

伯乐这时长叹一声说道:“想不到他识别马的技术竟然高到这种地步了啊!这就是要高出我千倍万倍乃至无法计算的长处了。像九方皋看到的,是马具有的精神和机能,他看马时,眼里只看到了马的特征而不着马的皮毛,注重它的本质,去掉它的现象;他只看那应该看到的东西,不去注意那不该注意的东西;他审察研究时,只注意那应该审察研究的方面,抛弃了那不必审察的方面。九方皋相马的价值,远远高于千里马的价值,这正是他超过我的地方啊!”等到把那匹马从沙丘那地方牵到秦穆公和伯乐面前时,大家一看,果然是名不虚传的、天下少有的千里马。

这篇故事启发我们:看问题时要有所舍弃才有所专注,同时要将获得的感性材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样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

篇2:五十步笑百步寓言故事

战国中期有个国君叫梁惠王。为了扩大疆域,聚敛财富,他想出了许多主意,还把百姓赶到战场上,为他打仗。有一天,他问孟子:“我对于国家,总算尽心了吧!河内年成不好,我就把河内的灾民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调到河内来。河东荒年的时候,我也同样设法救灾。看看邻国的君王还没有象我这样做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没有大量逃跑,我国的百姓也没有明显地增加,这是什么道理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拿打仗作比方吧。战场上,战鼓一响,双方的士兵就刀对刀、枪对枪地打起来。打败的一方,丢盔卸甲,拖着刀枪,赶紧逃命。有一个人选了一百步,另一个人逃了五十步。这时候,如果那个逃了五十步的竟嘲笑那个逃了一百步的胆小怕死,你说对不对?”

梁惠王说:“当然不对。他只不过没有逃到一百步罢了,但同样也是逃跑啊!”

盂子说:“大王既然懂得了这个道理,怎么能够希望你的百姓会比邻国的多呢?”

五十步笑百步的意思:

逃了五十步和逃了一百步,虽然在数量上有区别,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逃跑。梁惠王尽管给了百姓一点小恩小惠,但他发动战争,欺压黎民,在压榨人民这一点上,跟别国的暴君没有本质的差别。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事情要看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五十步笑百步”这句成语就是从这则寓言中提炼出来的。

篇3:五十步笑百步寓言故事

战国时候,梁惠王好驱使百姓与邻国打仗。

有一次梁惠王召见孟子,问道:“我在位,对于国家的治理,可以说是尽心尽意的了。河内(今河南省黄河北岸)常年发生灾荒,收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一部分老百姓迁移到收成较好的河东去,并把收成较好的河东地区的一部分粮食运到河内来,让河内发生灾荒地区的老百姓不致于饿死。有时河东遇上灾年,粮食歉收,我也是这样,把其他地方的粮食调运到河东来,解决老百姓的无米之炊。我也看到邻国当政者的作法,没有哪一个像我这样尽心尽意替自己的.老百姓着想的。然而,邻国的百姓没有减少,而我的百姓也没有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战场上,两军对垒,战斗一打响,战鼓擂得咚咚地响,作战双方短兵相接,各自向对方奋勇刺杀。经过一场激烈拼杀后,胜方向前穷追猛杀,败方就有人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那逃跑的士兵中有的跑得快,跑了一百步停下来了;有的跑得慢,跑了五十步停下来了。这时,跑得慢的士兵却为自己只跑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士兵是胆小鬼,您认为这种嘲笑是对的吗?”

梁惠王说:“不对,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是这也是临阵脱逃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那么就无须再希望您的国家的老百姓比邻国多了。”

故事寓意:

这篇寓言故事说明:看事物应当看到事物的本质与全局,不能只看表面和局部。邻国国君不管灾荒年间老百姓的生活,是不爱百姓的国君。梁惠王常调动百姓去打仗,致使民不聊生,仍然是不爱百姓的国君。

孟子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来警醒惠王。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他还不如我呢”类似这样的话。可我们是否想过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呢?往往我们在某些事上不如他人时,总喜欢找那些次于自己的来比较来突显自已,讲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这种自甘堕落,不求上进的表现,往往是人们身上的通病,下一次考得更菜,还不如这一次,便与比自己还差的比较,至最后,越来越差,堕入深渊。

同样犯错误的人,笑话别人犯错了其实自己也有错误,只不过是比别人的轻而已。我们只有勇于攀登,与强者比肩,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强大自己,是自己成为强者。每个人都有缺点,不要以为自己的缺点少一些而去嘲笑别人,其实是一样的,只有尽力去改正缺点才是对的。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那可真是够尽心的啦!黄河北岸魏地收成不好,遭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也如此办。我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哪个国家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加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让我用战争作比喻吧。咚咚地敲起战鼓,兵器刀锋相交撞击,有人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凭着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他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尽。密网不下池沼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尽(按,古时曾经规定)。

斧子按一定的季节(指在草木凋落的时候,那时生长时节已过)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使百姓供养老人孩子和为死者办丧事都没有什么遗憾了,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篇4:五十步笑百步

五十步笑百步

《五十步笑百步》既表达了孟子主张王道,提倡礼乐,反对霸道,反对战争的政治理念,也体现出了孟子巧妙的论辩技巧和高超的论辩水平。文中面对“好战”的梁惠王“请以战喻”,最终提出“好战”就“无望民之多于邻国”,可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令听者哑然失笑之余,定会沉入深省之中。梁惠王在治国方面并没有采取什么实质性的好政策,当然也就别指望达到天下归心的目标了。

【成语典故】:

梁惠王好驱使百姓与邻国打仗。有一次梁惠王召见孟子,问道:“我在位,对于国家的治理,可以说是尽心尽意的了。河内(今河南省黄河北岸)常年发生灾荒,收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一部分老百姓迁移到收成较好的河东去,并把收成较好的河东地区的一部分粮食运到河内来,让河内发生灾荒地区的老百姓不致于饿死。有时河东遇上灾年,粮食歉收,我也是这样,把其他地方的粮食调运到河东来,解决老百姓的.无米之炊。我也看到邻国当政者的作法,没有哪一个像我这样尽心尽意替自己的老百姓着想的。然而,邻国的百姓没有减少,而我的百姓也没有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战场上,两军对垒,战斗一打响,战鼓擂得咚咚地响,作战双方短兵相接,各自向对方奋勇刺杀。经过一场激烈拼杀后,胜方向前穷追猛杀,败方就有人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那逃跑的士兵中有的跑得快,跑了一百步停下来了;有的跑得慢,跑了五十步停下来了。这时,跑得慢的士兵却为自己只跑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士兵是胆小表,您认为这种嘲笑是对的吗?”

梁惠王说:“不对,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是这也是临阵脱逃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那么就无须再希望您的国家的老百姓比邻国多了。”

这篇寓言故事说明:看事物应当看到事物的本质与全局,不能只看表面和局部。邻国国君不管灾荒年间老百姓的生活,是不爱百姓的国君。梁惠王常调动百姓去打仗,致使民不聊生,仍然是不爱百姓的国君。

篇5:五十步笑百步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闯兀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解

梁惠王:即魏惠王,战国时魏国的国王。因魏国的首都是大梁,故魏国亦梁国。

之于:对于。

尽心焉耳矣:真是费尽心力了。尽心,费尽心思;焉耳矣 ,这三个字都是句末语气词,虚词。连用表示增强语气,相当于“啊”。

河内:魏国跨黄河两岸,“河内”指黄河的西边。

凶:歉收,饥荒。

亦然:也是这样。

察:看。

加:更。

好:喜欢。

请:请允许我。

以:用。

喻:打比方。

填然:拟声词,模拟鼓声。形容宏达震耳的鼓声。填,象声词。然,词尾。

然:...的样子。

鼓之:敲起鼓来。 鼓,敲鼓。之,句末语助词,无实义。

兵刃既接:双方已经交锋。兵:兵器,武器。刃:交锋。既,已经。接,接触。

曳:拖着。

走:跑。

或:有人

直:通“只”,只不过。

无望:不要希望。无:通“毋”,不要。于:比。

违:违反,耽误。

胜(shēng)食:吃完。胜,尽。

数(cù):密

罟(gǔ):网

矗荷睢

矗wū)池:池塘

斤:锛子。

以时:按照一定的时候。

生:活人。丧死:安葬死者。丧:办丧事。死:死人。

始:开端。

五亩:合一亩二分

树:种植。

桑:桑树。

衣:穿。

豚:小猪。

畜:畜养。

时:繁殖的季节。

夺:强迫改变。

谨:谨慎。

庠、序:都指学校。

教:教化。

申:反复陈述。

颁:通“斑”,斑白。

负:背负。

戴:顶东西。

黎民:百姓。

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检:制止。

涂:通“途”,路上。

饿莩:饿死的人。

发:赈济百姓。

罪岁:归罪于成年。岁:年成。罪:归咎。

斯:那么。

凶:荒年。

亦然:也是这样。

加:更。

王道:孟子理想中的政治。

直:通“只”,仅仅,只是。

既:已经。

以:按照。

去:离开。

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那可真是够尽心的啦!黄河北岸魏地收成不好,遭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也如此办。我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哪个国家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加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让我用战争作比喻吧。咚咚地敲起战鼓,兵器刀锋相交撞击,有人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凭着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他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尽(这句指在农忙季节不应让人民为公家服役)。密网不下池沼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尽(按,古时曾经规定)。斧子按一定的季节(指在草木凋落的时候,那时生长时节已过)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使百姓供养老人孩子和为死者办丧事都没有什么遗憾了,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五亩大的宅园,在里面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等家禽、家畜的饲养(豚:小猪。彘:大猪),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老人可以吃肉了。百亩的耕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数口人的家庭没有挨饿的情况了。认认真真地办好学校教育,反覆进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教育(庠序:学校,殷代叫序,周代叫庠),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头顶著或背负著重物走在路上了。七十岁的人穿衣吃肉,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

富贵人家让猪狗吃人吃的东西,而不知道加以约束,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却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指别的诸侯国的人)就会前来归顺了。”

篇6:五十步笑百步

【汉字书写】:五十步笑百步

【汉语注音】: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

【成语出处】: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成语语法】:复句式;作宾语、分句;指自作聪明。

【五十步笑百步的意思】:战败时后退五十步的讥笑后退一百步的。比喻某些缺点或错误,虽然在情节上有轻重的程度区别,但实质上是一样的。

【五十步笑百步的近义词】:半斤八两、不相上下、并驾齐驱;

【五十步笑百步的反义词】:天差地别、大相径庭、截然不同;

【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

战国时期,梁惠王问孟子道:“我对国事尽心尽力,河东或者河内两地收成不好的时侯我就把两地的粮食互相调配一下,我看其它国家不像我这么花心思,但他们国家的百姓没有减少,可我梁国的百姓也没有增加,这却是为何?”孟子回答梁惠王说:“大王爱打仗,我就用这个来举个例子说一说。战斗一打起来,刀枪相见,这时士兵们把盔甲扔掉,拖着刀或矛掉头号就跑,有的人跑五十步停下来,有的人跑一百步停下来,大王觉得用跑了五十步的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这样对不对呢?”梁惠王回答道:“这当然是不对的呀,他们都是逃跑,只不过一个跑得比另一个远罢了。”孟子说:“大王既然清楚这个道理,就不需要因为百姓的多少而去想这个问题了。”孟珂用“五十步笑百步”说出了梁惠王给百姓一点小小的好处,却要百姓去为了统治者的权力之争而战斗,而邻国国君也是一样。实际上他们这些统治者都不懂得去爱护百姓,只是两者的程度不同而已。

【五十步笑百步例句】: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五回:“比如老将军算是忠心,犹能建立宋朝旗号,然仅逍遥河上,逗留不进,坐视君父之难,只算得以五十步笑百步。”

闻一多《什么是儒家》:“孔子的见地还是远点,但比起冉求,也不过是以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五十步笑百步造句】:

股票跌得哀鸿遍野的时侯,卖股票早一点的人五十步笑百步,总是幸灾乐祸笑话卖得迟的人。

中国房价一天天更上一层楼,买房早的人经常乐此不疲的笑话买得晚的,大有五十步笑百步的意思。

篇7:五十步笑百步

五十步笑百步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如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闯兀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释】

1. 凶:荒年

2. 亦然:也是这样

3. 加:更

4. 填然:形容鼓声。填,象声词。然,词尾。

5. 兵刃既接:双方已经交锋。刃,锋刃。既,已经。接,接触。

6. 无望:不要希望。无,同勿,不要。

7. 胜食:吃完。胜,尽。

8. 数:密

9. 罟:网

10. 闯兀撼靥

11. 以时:按照一定的时候。

12. 王道:孟子理想中的政治。

13. 甲:铠甲。

14. 兵:兵器。

15. 或:有人

16. 曳:丢弃

17 .直:通只

18. 察:看。

19. 以:用。

20.喻:作比喻。

21.既:已经

22.或:有的人

23.以:按照。

篇8:五十步笑百步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在鄙视一个人,一个明明自己在战场上退缩了五十步,却偏要笑另一个退缩了一百步的人。我们都认为,他自己都犯了错,哪来的资格去嘲笑别人啊!

但是,有没有人去想过,在那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个逃兵为什么还要连生命都不顾地去嘲笑另一个与自己同病相怜的逃兵呢?对此,只有三种可能。第一,五十步有着严重的心理疾病,平时见谁犯了什么错就非得要笑他两下,甚至连命都可以不顾;第二,五十步是个神经病,就在他跑了五十步时神经病突然又犯了,这时他完全控制不了自己只有捧腹大笑。

可是,我们仔细想一下,这两中情况都是不可能的。我们知道,国家在征兵的时候是不会要一个病人到军队去吃白饭的。就算五十步他运气好,一下混进了军队。可“养兵千日”,在那千日之中,五十步的病情不论如何都会暴露。五十步病情暴露之后,军队还不赶快把他赶走啊!不然把他留在军队里拖累了大家谁能负得起这个责任啊!

这样一来,也就只有第三种可能――就在五十步退缩了五十步后,他突然觉悟到当逃兵是可耻的。然后他开始讥笑自己这临阵脱逃的可耻行为,并准备重新回到战场,与军队的兄弟们共存亡。

就在他要冲向战场时,却发现原来还有一个兄弟已经逃到了更远的地方,那个人就是一百步。他想要劝戒一百步跟自己一块儿重返战场杀敌。可他又想,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都已经逃那么远了,他会听自己的话吗?于是他想出了一条妙计――嘲笑,以嘲笑来激发一百步的斗志。然后五十步就开始大声“讥笑”一百步。

后来躲在某个地方的村民看见了这一幕,就觉得五十步实在可耻,自己明明也犯了错,只是没有一百步机灵,没一百步跑得快,就不知廉耻地去笑话一百步。

【五十步笑百步寓言故事】相关文章:

1.五十步笑百步近义词

2.五十步笑百步翻译

3.外国寓言故事

4.儿童寓言故事

5.现代寓言故事

6.蚂蚁寓言故事

7.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8.友谊寓言故事

9.寓言故事文言文

10.励志寓言故事

下载word文档
《五十步笑百步寓言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