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狼和鹿(第二课时)(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狼和鹿(第二课时)(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2022-08-10 08:19: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ghost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狼和鹿(第二课时)(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狼和鹿(第二课时)(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狼和鹿(第二课时)(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篇1:狼和鹿(第二课时)(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对比、前后联系的方法读书,读懂得在大自然里,狼和鹿虽然是一对天敌,但也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他们的数量必须相对的均衡,才能让大自然充满勃勃的生机,这样的一种平衡叫生态平衡。

3、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

教学重难点:理解为什么活泼美丽的鹿是“祸首”,贪婪而凶残的狼是“功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狼和鹿)(板书)

2、引:100多年前,有一群狼和一群鹿快乐地生活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这个森林叫--凯巴伯森林。【板书:狼、鹿、林】

(一)感受森林的美好。

1、出示图片:这是一片怎样的森林?想看吗?课件出示:(凯巴伯森林)

2、师:这是一大片美丽的森林!老师看到同学们的眼睛都发亮了!你心中一定蹦出了好多词儿,谁来说?

3、交流,评价第一个答案:好一个……!谁再来?

4、小结:一口气就说了这么多,真棒!

5、指导感情朗读词语。

(1)屏显:一片葱绿 郁郁葱葱 翠色欲流 老师这里也有一组词,形容森林很绿很绿,我们一起读!

(2)引导学生读好每一个词:在凯巴伯森林,稠密的树叶是绿的,茂盛的灌木是绿的,嫩嫩的小草也是绿的,这是多么广阔,多么动人!再来读。

(3)满眼都是绿色,那么有活力,那么让人心醉。一起读!

屏显:生机勃勃 生机无限生机盎然

6、引:我们书上的第一段有一段文字写出了这片森林的美好。请你先默读,然后把表现凯巴伯森林的句子用括号括出来,自己练读,读得让人感觉到森林的绿,森林的活力。

7、引:老师刚才看了,同学们找的都是这句,出示: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8、指导朗读:谁来读?指读。

预设评价:(1)真绿啊!放眼远眺,每一寸土地都是绿的!谁再来读。(点击“一片葱绿”)

(2)老师发现,“唱歌”“嬉戏”,你读得真高兴啊!真要感谢造物主,给了小鸟和鹿群造就了一个如此美丽的家园!(我们一起读)

(二)感受森林的萧条。

1、引:读得太棒了!老师的眼前仿佛活现了这片美丽的大森林!然而25年后,这片森林却面目全非了。请看大屏幕。一起读!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①、同学们,森林着火是很可怕的事情,整个森林会毁于一旦。课文说,凯巴伯森林像着了火一样,那说明凯巴伯森林肯定遭灾了。遭了什么灾?

②、什么是蔓延?生说。师评:蔓是蔓开,延是延伸。就是说枯黄的颜色在不断地扩展,延伸,越来越大。来跟着老师的手势,一起读好蔓延。(生齐读蔓延)

引:同学们,枯黄在蔓开来,延伸开来,那就逼得绿色会不断地退后,退后,退到后来就怎样了?(消失)跟着老师的手势,一起来读好这两个词语。

③、同学们。读读“消退”,读读“蔓延”,再读读句子,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1)枯黄象熊熊的烈火,在森林中蔓延开来,它吞噬着可爱的绿,太可惜了!谁来读?

(2)短短25年,整个森林就被枯黄淹没了,再也找不到那充满生机的绿了。太痛心了!谁再来读?

③、引导齐读:枯黄的森林在哭泣,我们的心情也无比沉重,让我们把这沉痛的一幕牢记在心里。一起读。

(三)体会鹿的悲惨遭遇。

1、感悟朗读“饥荒”片段。

1、引:森林中的绿色为什么会消退呢?同学们仔细读第三小节,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

2、出示: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3、交流,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

A “一切”:是哪些?灌木、小树、嫩枝、树皮……(灌木吃完了吃小树,小树吃完了吃嫩枝,嫩枝吃完了吃树皮……)

B “……”:还有哪些东西是鹿群“吃得到”的?(草根:哪怕它是苦的;小草:可怜它才刚钻出地面;小花:它还没有来得及装扮森林呢……)

C “吃光”:这些都吃光了,没有了。同学们,我们来简单地算一算:一只鹿一天吃一棵灌木,10万只鹿一天就要吃掉10万棵灌木,2天,就要吃掉20万棵,那3天,4天,5天呢,森林里的绿色植物就是这样被吃光的。

D “饥饿”:所有的东西都吃完了,鹿群还是饿的。为什么?凯巴伯森林中本来有4000多只鹿,它们生活得很幸福。但是,现在鹿多了,达到了十万只,比原先增长了25倍,甚至还在增长,照理应该有25个森林才能让鹿快乐生长,但现在森林还是原来那一个森林。鹿群当然要挨饿,闹饥荒啦。

E、师点评:他们简直饿疯了!为了获得一丁点儿食物,它们穷凶极恶地争抢,失去了理性,只要发现一丁点儿绿意,立刻蜂拥而上,顷刻间把它灭掉。(齐读句子)在疯狂的鹿嘴下面,屏显: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4))、引:就这样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被毁了!多么令人痛心!谁来读!

这是森林的灾难!更是鹿群的灾难!很多鹿都会因此而饿死!多么可怕呀!我们一起读!

【板书:叉掉森林】

2、感受灾难之二:疾病。

引:如果说,森林燃烧的饥饿之火已经让鹿群难以招架,那接下来的灾难更无情,更可怕。一起看出示:疾病在鹿群中传染。(读读看)

①、文中第三小节有一句话跟这句话意思一样。快找找。

②、生答。出示: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

引:意思一样,可是读出来的感觉可大不一样。请你们好好读读,体会体会这两句话的感觉,一会和大家说说。(生自由读)谁来说。(可怕、无处不在、毛骨悚然)

引导个别读:疾病像妖魔的影子,甩不掉,逃不开,真可怕!谁来读!

引导齐读:病菌像妖魔的影子,无处不在,令人毛骨悚然!我们一起读!

引:就这样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同学们“仅仅”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时间短)两个冬天是多久?(两年)两年死了六万只鹿,计算一下,每天大概死亡多少只鹿?(83只)。好多一群鹿,目前还剩下多少只?(四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八千多只病鹿!疾病就这样,一步一步把鹿群推向死亡的边缘。让我们一起再来好好回顾一下鹿群数量的发展变化。

出示4000只(活泼而美丽)的鹿

100000只(饥饿)的鹿

60000只(病死)的鹿

8000只(生病)的鹿

请把大屏幕上的内容读一读

四千只,十万只,六万只,八千只,看这些数字的变化,再看看横线上填写的内容,我们分明感觉到了:这是多么可怕的消亡。

引:也许有一天,整个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都会消失。{叉掉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失衡”

三、研读第二段,感受杀狼之惨。

指板书,引:其实,森林惨遭破坏,鹿群濒临毁灭,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因为鹿太多造成的。)那么鹿的数量为何会急剧增长呢?(森林里的狼被杀了)

引:是的,狼被杀害了,【叉掉狼】自然界的生态就失衡了。同学们,文章第二节就写了人们杀狼的惨烈情景。好好读读第二节,读完后,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待会儿大胆地说出来。

3、学生自由读文,交流感受,相机评价。

(1)一只只狼哀嚎着倒在血泊中,多可怜啊!多悲惨啊!

(2)人们为了保护鹿,在森林里打狼,打了整整25年,共杀掉了六千多只。看来,人们杀狼的决心非常坚定,对鹿是“爱之深”,对狼更是“恨之切”!

4、显红: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

引:同学们,读读“青烟袅袅的枪口”,你分明看到了什么?听,猎人的枪口下,狼在“哀嚎”,狼在哀嚎什么?(自由说话)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你内心的痛、发自肺腑的怜。

四、读中练说,感悟道理。

1、引:同学们,老师在课前查了资料,了解到当年下达 “杀狼令”的,是美国一位很有影响力的总统罗斯福。他的一声令下,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就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六千多只。从此,这片森林就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儿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可捕杀狼没有给鹿带去美好和幸福的生活,短短25的时间,凯巴伯森林从天堂变成了地狱。人们静下心来思考,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2、什么是功臣?“功臣”就是有功劳的人,这里指的是--狼:

什么是祸首?“祸首”就是制造灾难的人,这里指的是--鹿。

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祸首”,这是为什么?自己去读读第4节,试着用这样的句式来总结一下?

出示:因为( ),所以狼是森林的“功臣”。

因为( ),所以狼是鹿群的“功臣”。

因为( ),所以鹿是破坏森林的“祸首”。

因为( ),所以鹿是毁灭自己的“祸首”。

4、学到这里老师想问:鹿是真正的祸首吗?真正的祸首是谁?为什么?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人们因为不知道大自然自身的规律,好心做了坏事,让学生明白不应该破坏生态平衡。)

五、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1、教师引:是啊,人类对鹿盲目的爱酿成了凯巴伯森林爱的悲剧;人类对狼无知的恨,铸成了凯巴伯森林“鹿死林毁”的局面。美国政府为了弥补过失,在1995年推行了“引狼入室”的计划,从加拿大运来首批野狼放生到落基山中。为了让进入森林的狩猎者不再任意地捕杀狼,凯巴伯森林的入口处竖了一块警示牌,牌上写着:请不要将枪口对准狼。

2、练习说话:为什么不要把枪口对准狼呢?如果你是守林人,准备怎样跟狩猎者解释呢?请拿起你们的笔,为守林人写段解释词吧!

3、学生写词,全班交流。

4、总结:同学们说得都不错。看样子,大家已经了解了狼和鹿的故事,也完全了解了我们的大自然。相信狩猎者们听了你们的解释,不会再将枪口对准狼了。【课件出示狼】有了狼以后,凯巴伯森林会怎样呢?【生自由说】【在同学们的说中完成生态平衡图】

原来,狼、鹿、森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生机勃勃的森林,既需要适量的狼,也需要适量的鹿,这就叫作【“生态平衡”】。

5、总结:同学们,大自然,就是一张用生命编织的网,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植物乃至一切生物,都是网上的一个结、一根线。我们必须严守自然规律,去维护这张生命之网,不再重复狼和鹿的悲剧。

6、作业。

(1)课后,请同学们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了解生态平衡的道理。

(2)自己去找找有关生态平衡的故事读一读,与同学交流。

[狼和鹿(第二课时)(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篇2:《狼和鹿》(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第一板块:揭题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狼和鹿》。(齐读课题)

2. 你喜欢狼还是鹿呢?为什么?(狼凶残,贪婪,奸诈,狡猾;鹿乖巧,可爱,美丽,活泼)

3. 小结过渡:看来,狼和鹿的形象在你们心中是根深蒂固了,人们总是对鹿喜爱有加,对狼痛恨有余。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设置悬念

过渡: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也和你们一样的看法,可是后来,他们对狼和鹿的评价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默读课文最后一段,想:这时人们用哪两个词来形容狼和鹿。

2.“功臣”和“祸首”是什么意思?

(功臣:对某项事业有显著功劳的人。祸首:引起祸患的主要人物。)

3.为什么人们喜欢的鹿成了“祸首”,而人们痛恨的狼却成了“功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第三板块:思考森林的变化

1.一百多年前的森林是怎样的?后来的森林又是怎样的?自由朗读第一、三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出示句子,指名读。

(1)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2)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3.读一读第一句话,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从树木、花草、湖泊、天空、小鸟等方面述说。

(瞧,森林里,天空湛蓝,湖水清澈,树木茂盛,花儿鲜艳,小鸟在枝头唱歌,一切都那么生机勃勃。)

(森林里,树木郁郁葱葱,花草生机勃勃,湖泊水平如镜,天空一碧如洗,小鸟在自由自在的飞翔,真是人间仙境啊!)

4.让我们齐读这句话,一起来感受森林的生机勃勃。

5.第二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请找出来,从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消退--蔓延。森林中的绿色在逐渐减少,意味着森林即将遭遇灾难。)

6.原来生机勃勃的森林,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情如何,请带着这种心情读这句话。(学生带着惋惜、悲伤的心情读好这句话。)

7.同一座森林,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文中有关语句回答。(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第四板块:思考鹿群的变化

1.看来鹿群对于森林的毁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鹿群。文中有一组数字直观地告诉了我们鹿群的变化。默读课文一、三小节,把它们圈出来。(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很快,鹿的总数超过十万只--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只剩下八千只病鹿。)

2.从这组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鹿在森林中自由自在的嬉戏,无忧无虑的生儿育女,然而随着鹿的总数由四千只猛增至十万只,森林遭受到了灭顶之灾,也影响到了鹿群的生存。)

3.为什么鹿群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出示第二自然段: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个跟着一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6千多只。)

(预设:人们杀了狼和鹿的其他一些天敌。)

4.再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人们的心狠手辣、残忍以及捕杀数量之多,简直可以称为“斩尽杀绝”。)

5.让我们一起朗读第二自然段。

第五板块:寻根究底,总结原因

1. 如果把森林的生态环境看成是一座天平的话,现在狼少了,鹿多了,这座天平也就不平衡了。

任务驱动

【学习单1】

(1)轻声读第四自然段,试着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狼是“功臣”,鹿是“祸首”。

(2)谁才是真正的“祸首”?为什么?

(3)自学时间:3分钟

导学:预设(1)因为狼制约着鹿群的大量繁殖,防止饥荒发生,并吃掉病鹿,防止疾病蔓延,所以它成了人们眼中的“功臣”。

因为鹿在森林中过多繁殖,就会破坏森林,毁灭自己,所以它成了人们眼中的“祸首”。

(2)人类,因为人类杀掉了狼,导致鹿的大量繁殖,森林被糟蹋,并闹起了饥荒,疾病流行。

(狼成为“功臣”,鹿成为祸首,人们成为祸首都不是人们事先的愿望,人们事先以为,杀死了狼和鹿的其它天敌,是想更好地保护美丽可爱的鹿,但是人们想错了,得到的是“做梦也想不到的结果”。)

2、人类一心想保护鹿,结果却做梦也没有想到--齐读第四小节。

3.看着这架不平衡的天平,当地政府进行了著名的引狼入室计划,从外地引进了一些野狼,分批投入到凯巴伯森林中,用动物间的相互制约让森林重新焕发生机。现在,森林的生态环境又平衡了。

4. 狼和鹿的故事带给了人类很多的思考,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这个故事,想想它带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投影出示:不能随便破坏生态环境,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第六板块:小练笔

(1)“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此时,人们、鹿群、狼群分别会怎样想呢?选择下面的一个句子做开头,把他(它)们的想法写下来。

①人们如梦初醒……(我们真不应该啊!好心做坏事,想要保护鹿,结果成了杀鹿灭林的罪人,我好后悔,我真愚蠢!)

②鹿群恍然大悟……(人类啊,正是由于你们的无知,才让我们几乎遭到灭顶之灾)

③狼群感慨万分……(你们征服了我们的身体,可是你们错得很离谱。)

2.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导学策略。

3.小组推荐学生展示,相机点评。

第七板块:布置作业

1.课作:《补充习题》。

2.家作:《一课一练》。

[《狼和鹿》(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篇3:狼和鹿(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一、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二、教具准备:

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一、听写

葱绿 繁殖 威胁 传染病 生机勃勃

二、精读训练

1、各自轻声读课文第1----3自然段,每段的意思用一副画来描绘。想一想;每幅画上该画些什么?怎么画?为什么这么画?

第一幅: 树: 挨挨挤挤 森林

小鸟: 枝头 唱歌

鹿: 林间 嬉戏

狼: 下毒手暗算

第二幅: 狩猎队:不止一人举枪

枪口: 轻烟袅袅

狼: 尸体血泊

25年杀掉6000多只

第三幅: 鹿: 活着的、死去的

树: 枯黄

很快超过了10万只

到1992年,只剩下8000只病魔

2、讨论

(1)一百多年前,森林里的狼和鹿是什么情况?森林呢?

(2)后来,狼和鹿的情况发生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3)结果,森林边成了什么样子?

3、流利地朗读1-3自然段。

4、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

(1)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同时也是毁灭自己的“大坏蛋”。

2、讨论:

(1)什么是“功臣”?为什么讲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鹿怎么会成了“大坏蛋”的呢?

3、小结:文中三处引号所引用的词语都是要引起人们注意的。

三、由事明理

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人们本想特意保护鹿,大量捕杀凶狼,结果鹿群大量繁殖,森林闹饥荒,疾病流行,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大坏蛋”,说明必须保持生态平衡)

四、练习朗读

1、 各自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抑扬顿挫、轻重快慢。

2、 指名当众有感情地读,读后评议。

五、指导复述

1、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着重了解文章层次。

2、 讨论各部分的要点。

3、 恰当摘引文中的语句,利于复述。

4、 复述训练。

六、作业设计

1、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

(1)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答:

(2)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同时也是毁灭自己的“大坏蛋”。

答:

2、想想人们该怎么恢复凯巴伯森林的本来面貌呢?

[狼和鹿(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篇4:狼和鹿(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想让大家用自己的话来给我们描述一下我们非常熟悉的两种动物的特点。(板书:狼)说说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带“狼”字的成语,能说几个吗?(声名狼藉、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吞虎咽……)(板书:鹿)鹿又给你怎样的印象?

2.作为课题,想想课文可能要写什么?

3.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狼和鹿的身上,让我们借助课文一起走进凯巴伯森林,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检查读书情况,个别学生分段读。

三、检查自学。

1.检查词语。本文二类字特别多,要读准。

多音字:泊提 倒 只 着

难写字:毁 凯 染 葱

2.读懂每一节写了什么。

(1)鹿在森林中嬉戏,但要提防狼的暗算。

(2)人们恨狼杀狼。

(3)鹿群大量繁殖,森林和鹿群都遭了殃。

(4)人们终于明白了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鹿是毁灭自己和森林的“祸首”。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说说课文讲了什么?

(出示词语,检查朗读,说说主要内容。

森林葱绿 提防

捕杀哀嚎王国消退蔓延灾难降临

功臣祸首)

二、紧扣“变”,找根源。

1.请你说说,课文中所描写事物,前后哪些发生了变化?

(狼变少,灭绝;鹿增多,又变少;森林,由葱绿变得绿色消退,枯黄蔓延)

2.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变化?这变化的根源是什么?读第二节找一找。

3.交流。枪声( )。

三、细看前后变化:

1.枪声响起前,我们能在凯巴伯森林看到怎样的画面?

(1)默读第1节。

(2)说说看到的画面情景。

森林:

小鸟:

鹿: 嬉戏。想象嬉戏的情景。(怎样嬉戏?)

狼: 暗算鹿。怎样暗算?

(所以鹿在嬉戏的同时,也有忧患,要提防狼的暗算。)

(3)齐读这幅画面。

评议:

(4)说一说感受。

这是( )的画面。

(美丽 活泼 和谐 宁静快乐和威胁共存……)

2.25年的枪声改变了这一切。

(1)默读第三节,想一想。

(2)说说看到的情景。

鹿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是怎样的情景?

森林的变化: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1)消退、蔓延 理解词语意思。区别消退、消失

2)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会导致什么后果?

引读:一年过去了,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十年过去了,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二十年过去了,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3)鹿又有了变化:

(3)分层朗读。

(4)枪声( )。

3.凯巴伯的人们也如梦初醒。他们明白了什么?

(1)指名读第4节。

(2)交流: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1)“居然”是什么意思?狼怎么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板书:三者关系图。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为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2)“祸首”什么意思?鹿怎么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真正的“祸首”是谁?

4.综观全文,课文中哪些情形是凯巴伯人们或者是你根本没想到的?用“居然”说说。

5.面对被破坏的森林,觉醒的人们(包括我们)有什么话要说?请写一写。

(1)写--交流。

(2)其实天地之间有杆称。狼鹿共存,好比是一架天平。当有意杀狼保鹿,反而失去了平衡。

四、课外阅读:

板书:一片葱绿 生机勃勃

枪声

绿色消退 枯黄蔓延

[狼和鹿(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篇5:小学三年级下册《狼和鹿》第二课时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下册《狼和鹿》第二课时说课稿

《狼和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讲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故事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

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来构思全篇。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统一。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鹿群嬉戏,恶狼出没,欢乐与危险同在,进攻与提防并存,组成了自然统一体。失衡——狼被捕杀,灾难降临。文章从两个方面展开叙写:一是人们组成狩猎队捕杀狼,消灭鹿群的天敌,枪声响了25年,狼被杀掉六千多只;二是鹿群从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长,造成严重饥荒和疾病流行,结局是森林遭到破坏,鹿群在毁灭。最后得出保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势在必行的道理。

课文寓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中,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由事及理,对比分明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对比主要有三组:一是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二是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三是狼鹿异位的对比。

根据教材的特点,在考虑学情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感悟,从人们随意杀狼反而害鹿,破坏森林的事实中懂得事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考虑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设计的主要教学思路是:先从整体入手,再以三组对比为突破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等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课文,在一幅幅鲜明画面,一个个具体数据的对比中体验明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来。为此,我准备分二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精读比较,探究明理。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在看、读、议、比中突破重点、难点,明白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下面我具体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及课后的一些反思: 一、 复习导入

在这一环节,出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考虑,复习上堂课的学习内容,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设计了一个回答范围较为广泛的问题:“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19《狼和鹿》这篇课文,初步学习课文后,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自由畅谈初学收获。

(当这个问题提出后,一开始,同学们的反应并不热烈,但不一会儿,同学们的小手就都举起来了。有复述课文的,有谈对狼或鹿新的认识的,有说从《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狼和鹿》背景资料中了解到的信息的……同学们各抒己见,一下上公开课的紧张与拘束消失了大半,对上堂课的学习内容也有了一个较好的反馈。但因为同学们要说的太多,而我又不忍心打断他们的`发言,所以这一段花的时间偏长了一些。)

二、 精读比较,探究明理

这是引导学生由文明理的关键。教学设计时,我紧扣三组对比,以此为突破,巧设衔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些对比的内在原由及联系,从而充分领悟文章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一)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丰富的表象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在导入畅谈之后,我按“由图及文,引发思考”的设想,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请同学们看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图片,说一说: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么样的呢?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第一小节,找出描写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句子赏读,接着问“你喜欢这样的森林吗?说一说你的理由。”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认识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由图及文,图文对照,在对比中引发学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追查原由的热情。

(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而25年后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真实的画面再现,图、文的鲜明对比给了学生强烈的冲击。看得出,同学们的内心深处被触动了。听,他们的朗读声中流露出了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喜爱,还有对25年后荒凉的凯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

(二)寻找森林改变的根源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刨根问底,凡事爱问个为什么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进行第一组对比后,我牢牢抓住同学们内心的疑惑,问:“同学们,看了这两幅图,读了这两句话,你们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待学生提出疑虑,再请学生自主读文探究答案,明白:原来,人们恨透了狼,大量捕杀狼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

(果不其然,第一组对比出示后,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疑惑: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然后主动地寻求着森林改变的根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提出问题开始,思维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学习中,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

这部分教学活动,我按“数字比较,深入探究”的设想展开。主要是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比较一、三小节鹿群数量及生存的状态,想象变化的情景,体会灾难的严重。

(在鹿群变化的前后比较这一块,我请学生圈出文中关于鹿的变化的数字,思考并交流数字后面的故事。多媒体根据学生回答逐一出示:四千只(活泼美丽)十万只(鹿的王国)四万只(饥饿疾病)八千只(病鹿)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再加入自己的丰富想象,借助媒体展示对鹿群的变化一目了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灾难的严重。)

(四)狼鹿异位的对比

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这个教学环节我按“由文悟理,提高认识”的设想主要设计请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大坏蛋”的原因。进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通过一节课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与感悟,所以文章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主动举手回答的同学能较好地将内部语言外化加以表达,而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更是我应该关注的对象。)

三、扩展延伸

拓展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从课本向相关材料的延伸,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所以最后,我和学生一起进入《小学语文电子教材》这个网络平台,进一步了解关于狼和鹿及生态平衡的相关内容。

在整个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过渡衔接较自然,所以三组对比各有侧重点但又并不孤立,学生探究森林状态的前后巨大变化;鹿群的巨大变化;狼鹿异位根源的热情很高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

另外,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齐读、赛读等),努力做到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们在动情地朗读中,也始终保持着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他们围绕课文内容,一遍又一遍感受着森林、鹿群的变化,产生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

再有就是在《狼和鹿》这篇课文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又一次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好帮手。比如在《小学语文电子教材》这个网络平台上,学生从背景资料、拓展阅读中可以大量获取课文相关的资料,这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同时现代教育媒体也是老师教学的好帮手,它的运用,避免了老师繁琐地讲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6:《狼和鹿》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二、教学重点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三、教学难点

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二、 教具准备:多媒体

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了解梗概。

同学们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你见过哪些动物?你最喜欢哪些动物?最讨厌哪些动物?为什么?

很好,上个世纪初,在美国洛杉矶西部的凯巴伯森林,人们也和大家一样,非常喜欢小鹿,恨透了狼,可是后来发生了可怕的事情,让人们改变了看法。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到凯巴伯森林去看一看那里发生的狼和鹿的故事。

板书课题“狼和鹿”,

问:当你们看到课题的时候,你想知道什么?

很好,大家也预习过课文了,在我们去凯巴伯森林之前,我要检查一下你预习的情况。

二、检查课文预习情况。

1.看谁能读的正确流利:

贪婪 毒手 大约 提防 哀嚎 血泊 繁殖 灌木 蔓延 妖魔 威胁 毁灭 祸首 凯巴伯 葱绿 捕杀 其他 饥饿 悲惨 传染 一旦

2. 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讲授新知:

同学们都预习的很好,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凯巴伯森林去看一看

1、各自轻声读课文第1----3自然段,每段的意思用一副画来描绘。想一想;每幅画上该画些什么?怎么画?为什么这么画?

第一幅: 树: 挨挨挤挤 森林

小鸟: 枝头 唱歌

鹿: 林间 嬉戏

狼: 下毒手暗算

第二幅: 狩猎队:不止一人举枪

枪口: 轻烟袅袅

狼: 尸体血泊

25年杀掉6000多只

第三幅: 鹿: 活着的、死去的

树: 枯黄

很快超过了10万只

到1992年,只剩下8000只病魔

2、讨论

(1)一百多年前,森林里的狼和鹿是什么情况?森林呢?

(2)后来,狼和鹿的情况发生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3)结果,森林边成了什么样子?

3、流利地朗读1-3自然段。

4、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

(1)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同时也是毁灭自己的“大坏蛋”。

2、讨论:

(1)什么是“功臣”?为什么讲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鹿怎么会成了“大坏蛋”的呢?

3、小结:文中三处引号所引用的词语都是要引起人们注意的。

三、由事明理

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人们本想特意保护鹿,大量捕杀凶狼,结果鹿群大量繁殖,森林闹饥荒,疾病流行,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大坏蛋”,说明必须保持生态平衡)

四、练习朗读

1、 各自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抑扬顿挫、轻重快慢。

2、 指名当众有感情地读,读后评议。

五、指导复述

1、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着重了解文章层次。

2、 讨论各部分的要点。

3、 恰当摘引文中的语句,利于复述。

4、 复述训练。

六、作业设计

1、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

(1)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答:

(2)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同时也是毁灭自己的“大坏蛋”。

答:

2、想想人们该怎么恢复凯巴伯森林的本来面貌呢?

七、板书设计

19、狼和鹿

鹿

森林

对鹿下毒手

暗 算

嬉戏

活泼美丽

一片葱绿

生机勃勃

25年共被杀

掉6000多只

大量繁殖

超过10万只

闹起了饥荒

死去6万只

只剩8000只病鹿

疾病流行

[《狼和鹿》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篇7:《狼和鹿》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二、教学重点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三、教学难点

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看看狼和鹿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出示课题--18《狼和鹿》,齐读课题。

师:下面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 出示字词,学生认读

重点:多音字

dī pō

提 泊

2.小组内识记

3、教师小结:生字朋友都已经累了,回到课文中去了,在课文中,你还认识它们吗?我来考考你们。

4、指名读。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狼和鹿》。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狼和鹿曾经生活过的凯巴伯森林。

二、精度课文(感受森林变化)

1、这就是狼和鹿曾经生活过的凯巴勃森林,看了图片,谁来说说凯巴伯森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中是如何描写凯巴伯森林的?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描写森林的句子用直线画起来。

2、指名读:“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师:“生机勃勃”什么意思? 读好这个词。把它放入句子中再读读。

读得真不错。

要求小组读读(点小组的名字)

3、师:这就是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经过25年后,凯巴伯森林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再次描写凯巴伯森林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指名读:“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读着这句话,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象?读到这些,你们有什么疑惑吗?

三、深入探究(感受狼与鹿的变化)

(一)狼的变化

1、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到原因。

点拨:原来,狼被大量捕杀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为什么要捕杀狼呢?谁能用书中的话回答?指名说。

“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是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

让我们再看看书上插图,它们瞪大着眼睛,四处张望,时不时提防狼的暗算。原来生活在这生机勃勃的森林里,除了快乐,还要时刻提防,真希望把这群狼消灭掉。鹿这样想,人们也这样想,于是他们拿起了枪,请小声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当地居民是怎样捕杀狼的?从这段文字里,你能读懂什么?

交流:捕杀数量之多情景残忍。心情如何?重点指导朗读。(师:看着一条条生命倒在枪口下,你们感到愤怒吗?愤怒的同学站起来表达你心中的感受。

师:看着一条条生命倒在血泊之中,你们难过,悲伤吗?让我们用悲伤,难过的语气读一下这段话。)

3、鹿没有了狼和其他天敌的威胁,凯巴伯森林一时间成了鹿的--自由王国。凯巴伯森林真的永远成了人们心中鹿的自由王国了吗?

(二)鹿的变化

1、鹿发生了什么变化?我请个同学来读读读第三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鹿在数量上有哪些变化?

(板书:四千 十万 八千)

2、为什么在数量上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请同学们再放声读一读想一想。

3、师:原来是饥饿和疾病夺去了鹿的生命。谁能读好这段话?

师: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感受一下鹿群的变化,男、女、齐读。

四、对照感悟

1、课文读到这里,想想狼被捕杀前后,凯巴伯森林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师:狼一只跟着一只倒在血泊中,美丽的森林随之被破坏,活泼可爱的鹿也陆续死去,留下一片苍凉和惨淡。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悲剧!

2、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

狼功臣行为和鹿的祸首行为是人们事先的愿望吗?是人们做梦也没想到。

点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彼此关系紧密。就像狼、鹿和凯巴伯森林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样,它们之间构成了一条条互相依存的链条,人们把它叫做生物链。生物链一旦被破坏,后果就不堪设想,终会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3、师:昔日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凯巴伯大森林闹的如此悲凉,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呢?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正如同学们所说:生物间有一种平衡关系,就像一架天平,一头是狼,一头是鹿,如果没有外界干扰,它们始终保持平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平衡。(板画天平;板书生态平衡)

如果一旦某一方遭到人为的破坏,就像狼被无止尽地杀死,天平必将倾斜甚至是倒塌,必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狼和鹿》这篇课文就是一幕惨痛的悲剧!这无疑给人类敲响了“保护生态平衡”的警钟!(板书:保护)

5、“保护生态平衡”齐读,请同学们把这六个字永远记在心中!

五、作业

小组内制作手抄报关于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的都可以。

[《狼和鹿》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篇8:《狼和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词语,领会课文内容。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事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30课《狼和鹿》,看老师写课题。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二、插图比较,显现矛盾

1、同学们看,这就是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你觉得那时的凯巴伯森林怎么样?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她呢?

2、课文是怎样来描写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呢,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把描写森林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再读一读。

3、指名回答。出示: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指名试读,评价,齐读。

4、看来大家都十分喜欢这样美好的森林。那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又是怎样的呢?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相应的句子,用浪线画出来。

5、指名回答。出示: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齐读。现在你脑中的森林又是什么样的?从哪些词看出来的?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什么在不断向四周扩展,什么在慢慢消失?看,这就是枯黄的森林。这样的森林又给你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指名读,齐读。

6、我们请女生读第一句,要读出森林的美好。男生读第二句,要读出森林的荒凉。比比谁读得更投入。

7、同学们,看了这两幅图,读了这两句话。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呢?

三、深入探究

1、是呀,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找找原因。

2、指名说原因。原来,狼被大量捕杀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为什么要捕杀狼呢?课文第几小节写人们捕杀狼的?读读第二小节,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人们捕杀狼的数量之多的?如果你能读好这些词,你就能读好整段话,不信试试。指名读。齐读。

3、狼越来越少,鹿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现在鹿的数量是原来的多少倍?快速口算,为什么会增长得这么快呢?看来,狼越少鹿就——越多。

4、鹿没有了狼和其他天敌的威胁,生活得可自由,可快乐了。你能想象鹿群们是怎样自由生活的吗?凯巴伯森林可真是鹿的——自由王国。如果你是当地的居民,看到这番美好的情景,心情怎样?会怎么想呢?但凯巴伯森林真的成了鹿永远的自由王国了吗?发生了什么事?仔细读读第三小节,然后告诉我。

5、请同学们再将第一小节和第三小节对照着读,想想狼被捕杀前后,哪些事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呀,美丽的森林正慢慢地枯黄,活泼可爱的鹿也正陆续地死去。同学们,这是多么令人心痛啊!想想此时当地的居民心情又会怎样?会怎么想?

6、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罪魁祸首是谁呢?小组讨论。指名回答。为什么是当地的人们呢?是呀,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正是当地人们的“无知”,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却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大坏蛋。

7、可恶的狼怎么会成了“功臣”?可爱的鹿怎么倒成了“大坏蛋”了呢?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其中的原因。

8、同学们看,这是一架天平(师画天平),假如这头代表狼,另一头代表鹿,狼只有吃掉一些鹿(师画箭头和吃字)才能制约鹿的过度繁殖,将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才能使这架天平保持平衡,使整个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否则就会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

9、老师从网上的资料中了解到大量捕杀狼这一政策是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制定的。如果罗斯福还没有下令消灭狼,你是他的总统助理,你准备如何说服他取消这项政策呢?

四、拓展、作业

1、其实,除了狼和鹿,世间万物之间都存在着这种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平衡关系,(指图说)这种平衡关系一旦被破坏了,将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你还能给大家举个生活中因为没有注意生态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例子吗?或者说明事物间互相制约关系的例子。

2、同学们搜集的资料还真不少,那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受到了什么启发呢?(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3、没错,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课后,联系今天课上所学的内容,每人写一篇环保小论文,宣传生态平衡的知识,号召更多的人来保护环境,好吗?好,下课。

篇9:《狼和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自学,采用不同的形式汇报自学的成果。

2、在汇报自学成果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以及学生自编课本剧。

教学方法:

自学汇报。

教学手段:

通过学生自学汇报达到口语交际以及演课本剧。

教学课时:

2课时。

一、导入:

1、师生问好。

2、同学们前段时间已经对《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进行了自学,并且作了充分的准备,现在你们已经自由的组合成了四个组,那么你们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

(学生派代表回答)

(生汇报:有的组通过朗读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有的组通过与别的组合作表演童话剧的形式汇报成果。)

3、老师相信每个组的同学都作了精心的准备,那么对于朗读得好的同学,我们今天将评选出今日朗读之星,对于表演得棒的同学,我们今天将评出表演之星,并且还有环保小卫士奖,最佳组织奖。

面对这么多的奖品等着你们来拿,你们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4、有没有信心?(有)用声音来告诉大家,准备好了吗?那么哪个组先来汇报?

二、朗读:

1、我们首先请第三组的同学。

(我们这组采用朗读的形式来汇报我们的学习成果)

2、第三组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的听,仔细的听,当好评委,听听他们哪些地方读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读得不好,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读?

3、第三组汇报。

4、第三组精彩的朗读深深的感染了我们每个人,我们将在第三组评选出今日的'朗读之星。

学生(第四组):老师。

师:你有什么事?

生:我觉得我们这组比他们读得更好。

师:第四组的同学已经向第三组的同学发起了挑战,我们来看看这两组同学中哪组的朗读之星产生得更多!听众当好评委哦!有请第四组的同学。

由本组代表组织本次汇报。

(老师参与学生中,精彩的自发鼓掌)

评价:

1、三组四组的朗读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评委们,朗读之星就要产生了。

学生自由评。

2、同学们,其实第三、四组的同学朗读得都很棒,不过××同学特别突出,我们推选××同学为朗读之星,你们同意吗?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同学比××同学朗读得好,读出了……,我觉得朗……发给她。

3、那么有请××同学上台,老师给你们颁发朗读之星的奖品!(鼓掌鼓励)希望你们以后朗读得更好。

4、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今天的朗读之星,希望我们班上的朗读之星越来越多。

童话剧:

1、一、二组的同学,三、四组的同学通过自己精彩的朗读,捧走了今天的朗读之星,那么你们愿意通过自己的表演赢得表演之星吗?朗读组的同学可要当好评委哦!他们哪些同学表演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同学表演得不够好,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表演?那么,一、二组的同学上吧!

(教师到座位上,适时参评鼓掌)

2、同学们你们觉得一、二组的同学表演得怎样?(好)(掌声)好在哪里?

3、我们的表演之星即将产生!

4、经过同学和老师的意见,我们今天将评选出××同学为最佳组织奖,××同学为今日表演之星,并且我们还要评选出贾婷同学为今日朗读之星。

5、看来我们的同学不仅会表演,而且还会欣赏,老师相信不久的将来,著名的主持人、著名的演员、著名的导演都会在我们班上诞生。

三、感悟:

1、三、四组绘声绘色的朗读,一、二组深情并茂的表演,我们听了看了,在同学们的内心一定产生了许多的想法,你们下去也收集了许多的资料,那么请同学们自由而大声的交流,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来谈谈你的感悟,你的联想,你的收获。

(评出环保卫士)

(发环保小卫士奖)

2、同学们的感悟、联想、收获还有很多,下来的时候我们再交流。

3、同学们收集整理了许多的资料,采用了不同的形式,汇报了你们的学习成果,你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在座的热烈掌声,在同学们内心深处已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从我做起,从你做起,从他做起,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这一刻起,你们就是环保的小卫士,让我们共同努力,与动物和平相处,让它们成为我们永远的朋友,愉快的生活在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板书:

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狼和鹿(第二课时)(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1.小学三年级下册《狼和鹿》第二课时说课稿

2.小学三年级语文《狼和鹿》教案

3.《狼和鹿》续写

4.狼和鹿教学设计

5.狼和鹿教学随笔

6.狼和鹿语文教案

7.狼和鹿续写作文

8.狼和鹿课文原文

9.《狼和小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10.三年级下册苏教版范文

下载word文档
《狼和鹿(第二课时)(苏教版三年级下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