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吗

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吗

2022-07-30 08:40:1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你敢凶菲试试”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吗,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吗

篇1: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今天在某小学数学竞赛真题上看到了这么一个问题:图中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求它的边长。当然,题目本身并不难,大家一看就知道答案;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问题是一道小学竞赛题,这意味着这个题目一定有一个异常巧妙的傻瓜解。这个解法不用相似形,不用列方程,事实上几乎什么都不用,只需要用到最基本最显然的正方形长方形的性质。你能想到这个解法吗?

(答案请点击下一页查看...)

篇2: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反正我是没想到,然后翻了翻答案,顿时感觉小学奥数思维之妙:把图形补充为一个长方形,则两个大的直角三角形面积相同,另外还有A的面积与B的面积相同,C的面积与D的面积相同。于是我们得到,阴影部分与右上角的那个小长方形面积相同,而后者的面积应该是36。这就是说,正方形的边长应该等于6。

我不由得开始思考,中学数学的学习真的禁锢了我们的思维吗?

数学智力题

1、小华的爸爸1分钟可以剪好5只自己的指甲。他在5分钟内可以剪好几只自己的指甲?

2、小华带50元钱去商店买一个价值38元的小汽车,但售货员只找给他2元钱,这是为什么?

3、三个孩子吃三个饼要用3分钟,九十个孩子吃九十个饼要用多少时间?

4、有两位盲人,他们都各自买了两对黑袜和两对白袜,八对袜子的布质、大小完全相同,而每对袜了都有一张商标纸连着。两位盲人不小心将八对袜了混在一起。他们咳嗽跹拍苋』睾谕嗪桶淄喔髁剿? (30秒30分)

5、填空: 1 1 23 5 ___ 13 21 34

6、什么字全世界通用?

7、时钟刚敲了13下,你现在应该怎么做?

8、中国古代的四大古发明有哪些?(说出其二)

9、妈妈有7块糖,想平均分给三个孩子,但又不愿把余下的糖切开,妈妈怎么办好呢?

10、有两根不均匀分布的香,香烧完的时间是一个小时,你能用什么方法来确定一段15分钟的时间?(1分钟50分)

11、食堂运回来白菜和萝卜共70筐,萝卜比白菜多18筐,那么,运来白菜筐,萝卜()筐。

12、一个房子4个角,一个角有一只猫,每只猫前面有3只猫,请问房里共有几只猫?

13、公园的路旁有一排树,每棵树之间相隔3米,请问第一棵树和第六棵树之间相隔多少米?

14、A离学校5km,B离学校10km,A、B相距多少千米?

15、 5、4、3、2、1 打一数学用语

16、在广阔的草地上,有一头牛在吃草。这头牛一年才吃了草地上一半的草。问,它要把草地上的草全部吃光,需要几年?

17、1元钱可以买一瓶汽水,汽水喝完后,两个空瓶可以换一瓶汽水,问:你有20元钱,最多可以喝到几瓶汽水?

18、题目是这样的1=5 2=25 3=75 4=2435 问5=?

19、 18、20、23、28、35、_______ 请在横线处填上适当的数A 42 B 46 C 48 D 51

20、填空: 1 2 4 7 ___ 16 22

21、一只用绳子拴在树干上的小狗,贪吃地上的一根骨头,但绳子不够长,差了5厘米。你能教小狗用什么办法抓着骨头呢?

22、填空:1 1/2 1/3 1/4 ___1/6 1/7

23、世界最高峰是_____,它的高度是_________

24、6匹马拉着一架大车跑了6里,每匹马跑了多少里?6匹马一共跑了多少里?

25、中国古代将圆周率推算至小数点后7位的数学家是______,它的值为____

26、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叫____定理,国外又称毕达哥拉斯定理

27、中国有位有名的数学家,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1+1”,这个科学家是____

A丘成桐 B 陈景润 C 王元 D 华罗庚

28、想象你在镜子前,镜子中的影像可以左右颠倒,怎样才能让影像上下颠倒呢?

29、数字填空: 3 6 12 ___ 4896

30、请你说出三个和数字有关系的四字成语(词语)必须是日常用语

31、小王说某条件下4-1=5,并用某种方式证明了。问他是如何证明的?猜猜看

32、蛋有10个,鸡蛋一打有几个?

33、 1、2、5、6、7、8 打一成语

34、8个圆环连在一起,你能只切断其中一个就使8个圆环全部都分开吗?

35、 2、4、6、8、10 打一成语

36、北京到杭州的火车全程需用15小时,现在火车开了7小时,问它现在在哪里?

37、什么情况下一度与一吨相同?

38、再见了妈妈,打一数学常用名词。

39、下周我去办几件事,买书,参观展览,去银行交房费,看病。书店周二休息,银行周六日关门,展览馆二、三、五展出,医院周二、五、六开门,我哪天出门能一天办完所有事情?

40、在两个数2和3之间加个什么记号可以得到一个比2大比3小的数字?

数学智力题答案

1、20只,包括手指甲和脚指甲

2、因为他付给售货员40元,所以只找给他2元;

3、三分钟,九十个孩子同时吃

4、每对袜子都拆开,每人各拿一支,袜子无左右,最后取回黑袜和白袜各两对。

5、8

6、阿拉伯数字

7、应该修理时钟

8、中国古代的四大古发明有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术。(说出其二可)

9、妈妈先吃一块,再分给每个孩子两块;

10、不管从哪一头点,烧完整跟都是1小时,所以同时点两头就是半小时烧完,但是最后烧完的地方不一定是香的中间。所以同时点燃第一根的两端和第二根的一端,第一根烧完是半个小时,这时点燃第二根的另一端并开始计时,全部烧完就是15分钟。

11、26;44

12、4只

13、15米

14、5km到15km的范围内

15、倒数

16、它永远不会把草吃光,因为草会不断生长

17、共可以喝37瓶;

18、5=1

19、46

20、11

21、只要教小狗转过身子用后脚抓骨头,就行了。

22.、1/5

23、珠穆朗玛峰; 8844.43(.5.22中国国家测绘局); 8848.13(1975中国)

24、6里,36里

25、南北朝时期(公元5世纪下半叶)的祖冲之 3.1415926 比欧洲人早了1000多年

26、勾股定理。《周髀算经》记载了勾股定理的公式与证明,相传是在商代由商高发现,故又有称之为商高定理。国外据说毕达哥拉斯定理由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所证明,证明了这个定理后,即斩了一百头牛作庆祝,因此又称“百牛定理”。

27、B王元证明了“3+4 ”“3+3 ”和“2+3 ”“1+4 ”

28.、因为照镜子的时候镜子的摆放是纵向的,而镜子是对称面,所以在纵向上不会颠倒,只在横向上有颠倒。试想若镜子平铺在地板上,人站在上面的话,镜中的人就是大头朝下而左右正常了。

29、24

30、一见钟情二龙戏珠三生有幸四海为家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嘴八舌八仙过海九九归一十全十美

31、把矩形桌子用刀砍去一角,此时桌子的角变为5个

32、0个(全打了)

33、丢三落四

34、把其中7个圆环全都套在第8个圆环上,然后把第这个圆环切断

35、无独有偶

36、铁轨上

37、水表上

38、分母

39、周五

40、小数点

篇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8~119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七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具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剪刀、直尺。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面积

1、感受物体表面面积

学生动手操作:把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贴到长方体的盒子上。

教师提问:“你会发现或体会到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谁大谁中,教师在这过程中引导、总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体验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生动手画一个学过的图形,然后每组的同学把画好的图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可能体会到平面图形有大有小,在此过程中教学“平面图形”这一概念,如果有的学生画出角的图形,教师借此机会让学生把角的图形和学生画的长方形、正方形进行比较,教学“围成”一词的意义。)

引出: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操作矛盾,引出面积单位。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谁能想出办法来?(学生可能想出用划方格的办法、重叠的

办法、剪拼的办法等,只要合理教师给予肯定。)

(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

教师有意出示下列图形比较,看哪一个图形的面积大?

(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

师生总结:在进行测量、计算面积时规定

了统一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房分米、平

方厘米。

2、动手操作,联系实际,形成表象。

教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教师提前把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印在白纸上。)

学生涂上颜色,然后剪下来,体会1平方厘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表面。

用1平方厘米的小纸片测量你身边的物体表面的面积。(如扣子、橡皮等。)

(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学生剪下来,体会1平方分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测量课本的封面面积。

(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学生先估计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教师再出示面积是1平方米的大纸。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小结:结合本课的重点,进行总结――板书课题

四、综合练习

1、课本第119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要钉子板上围出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图形。

3、课本第121页第2题测量图形的面积。

4、课本第121页第3题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面积是8平方厘米、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       1平方米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0页例题及“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七的第4~7题。

教学目的

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面积单位,初步明确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明确分清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步步深入,比较异同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学生估计1厘米有多长?1平方厘米的面积多大?

(2)教师出示:长是1厘米的线段图,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看它们图形有什么异同?

(3)教师出示:学生用和铅芯和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要知道它们的大小分别用什么单位来测量?

(4)学生动手测出铅芯的长度和纸片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估计1分米的长度,1平方分米的大小。(学生交流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使学生的估计接近正确。)

(2)估计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

(3)学生动手进行测量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看自己的估计情况。(教师进行指导怎样才能减少误差。)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1)前面我们学习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那么,我们可以用1米和1平方米来干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用1米来测量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各是多少?用1平方米来测量黑板的面积是多少?教室地面的面积是多少?……)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并向学生说明教室的地面的面积大约是60平方米……。

4、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讨论1厘米、1分米、1米和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什么异同?学生交流讨论情况,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5、教师总结

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板书课题)。

二、巩固反馈,深化认识

1、教科书第120页第2题。

2、教科书第120页第1题。

3、练习二十七第4题。

4、练习二十七第5题。进行改编:让学生用4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任意拼图形,看拼成的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5、练习二十七第7题。

长方形 长:5厘米 宽:1厘米

6、练习二十七第6题。要求学生围出3个图形 长方形 长:4厘米 宽:2厘米

正方形 边长:3厘米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学生板演算式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3~124页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八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根据操作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学具准备

学生每组准备一张长5厘米、3厘米;长3厘米、宽4厘米;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沟通知识,建立联系

学生估计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面积大约是多大?

二、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最好是做成多

媒体课件显示给学生看。)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指导:长方形的长摆了5排,说明是5厘米;宽摆了3排,说明是3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看它包含了多少个面积单位。)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课本第124页上面“做一做”: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计算它的面积。

2、练习二十八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3、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

4、练习二十八的第2题。建议把此题改编成图画题,多媒体显示电视机画面,再显示它的长和宽分别是44厘米、34厘米,求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练习二十八的第5题。学生先自己做,然后交流。教师小结:半场的面积是操场总面积的一半。

板书设计: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4页正方形的计算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八的第6~11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2、通过对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根据操作理解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边长20厘米的正方形手帕,面积是1平方米的硬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利用迁移,探究知识

先测量,再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1)        (2)          (3)         (4)

学生做完后进行交流。

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引导、点拨。

如果有的学生选了(2)、(3),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首先学生说明自己的算法,再让学生讲明这样做的道理。教师引导:用课件演示长方形的长变短与宽相等时就变成了正方形,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也可以这样想,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其计算方法是相同的。

如果学生没有选(2)、(3),教师直接引入:图(2)、(3)正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呢?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明想法,教师再引导。

练习:课本第125页第7题。 2厘米  9分米

(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2厘米  9分米

2、学生讨论正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教师板书公式,并说明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3、学生把课本例题填完整。

二、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动手测量正方形手帕的边长再计算它的面积。(遇到有小数的情况,计算结果可以用整分米来表示。)

2、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什么地方还用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练习二十八的第8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提问:“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是什么意思?”(要配的玻璃面积与桌面的面积一样大,也是边长8分米。)

2、练习二十八的第6题。口算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13×14、84÷4、

630÷30是怎样口算的。

3、练习二十八的第9题。让学生拿一个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纸板,实际做一做。

4、练习二十八的第10题。学生先独立做,然后说明为什么这样列式。

5、练习二十八的第1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5分米

3、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7页的例题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九的第1、3、5、6题。

教学目的

通过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使学生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清长度和面积单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小手帕。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对比不同

1、多媒体演示(或幻灯片):一块长方形的白菜地,周围围上篱笆。学生根据这个情境提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篱笆有多长?菜地的面积是多少?……)

继续演示:菜地的长是5米、宽是2米。

然后选取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中的主要问题:篱笆有多长?菜地的面积多少?让学生进行解答。

在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提问:求篱笆有多长?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实际上是求什么?方法有什么不同?

2、计算下面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3厘米               6厘米

12厘米                  6厘米

3、学生估计教科书封面的面积大致是多少?

4、学生讨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指什么?

周长和面积各是用什么计量单位?

5、学生进行交流,教师总结出示下表:

周 长 面 积

含义 四条边的长度和 四条围成的面的大小

计算方法 (长+宽)×2

长×宽

计量单位 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

篇4:小学正方形面积教案

1能结合实物或平面图形,理解面积的含义。

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大小树叶各一张,钉子板,橡皮筋,照片一张,两段绳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创新

教师出示春游时和学生一起照的放大的照片。

教师:同学们,这是前几天我们班春游时老师和你们一起照的照片,这是一张珍贵的照片,猜一猜老师会把它怎样?

教师:如果给这张照片加上框,需要多少木条?这求的是什么?(周长)

如果我要想给相框配上玻璃,需要多大的玻璃?这又是求的什么呢?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教师:等我们今天学习了面积的知识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二、理解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面积

教师出示两条线段,让学生观察这两条线段有什么不一样,再出

示大小两片树叶,让学生观察又有什么不同?

教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物体既有长短之分,又有大小之分。黑板、课桌、书本、树叶、文具盒等都可以叫做物体。教师出示文具盒,让学生观察:一眼看去,我们先看到的是什么?

教师:是的,许多物体都有它们的表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在教室里你可以看到哪些物体的面?

让学生闭上眼睛,摸一摸数学书和课桌的表面,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教师:大家的感觉都不错,课桌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课桌表面的面积比较大;数学书的表面比较小,我们就说数学书表面的面积比较小。

教师:看来物体的面是有大小的,有的物体面大,有的物体面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板书:面积)。比如数学书表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表面的面积。让学生分小组相互说一说教室的地面、墙面,黑板面,桌面,文具盒面„„的面积分别指的是什么?

2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师:物体表面有大有小,那么这些平面图形也有大小吗?电脑显示4个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些平面图形中谁最大?谁最小?

教师:对,我们可以直接地比较出三角形比圆大。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些平面图形,用颜色涂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师: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是平面图形的什么呢?

教师: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让学生指出黑板上的平

面图形的面积。

3归纳面积的意义

让学生把这两方面内容概括起来说说什么叫面积。

教师:物体表面的大小叫面积,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所以说: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板书)

三、比较面积的大小

1引导学生用观察法、重叠法进行比较

教师:既然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平面图形也有大小,怎样去比较它们的大小呢?让学生看一看,教室里哪些物体的表面比较大?

小组讨论:你是用哪些办法来比较这些面的大小的?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有的同学通过观察,看出黑板的面积与课桌面的面积大小差别很明显,说明黑板的面积比课桌面面积大;有的同学把文具盒面放在课桌面上重叠起来比较,发现文具盒面比课桌面的面积小。

2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各一张,面积大小相差无几,让学生猜一猜长方形面积大?还是正方形面积大?

学生通过观察,是不容易看出长方形面积大还是正方形面积大的,可能有的学生会想到用重叠法进行比较,这时可让学生拿出桌上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动手操作用重叠法试一试看能否比出谁大谁小?学生通过操作发现用重叠法也不能比出谁大谁小?怎样才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出示例2的教室内两面墙上贴瓷砖的图。 教师:你能比较出这两面墙贴瓷砖部分的大小吗?

教师:现在你有办法比较出你桌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面积大吗?(小组讨论,抽学生汇报)

教师:对,我们可以把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分成一些相等的格子,再数一数格子的个数就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大还是小。让学生先动手操作比较桌上两片树叶的大小,再抽学生汇报比较方法。

总结:要比较两个平面或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可以借助相等的格子数量的多少来进行比较。

3“统一标准”的重要性

出示例3(没有分成方格的)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让学生先猜一猜,图A与图B哪个面积大?

显示图A有6个方格,图B有24个方格,让学生比较,哪个图形面积大?

总结:从这次比较可以看出,如果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比较,格子的大小一定要相同才能比

较出结果。

四、课堂活动

(1)在钉子板上围出你喜欢的图形,并数出你围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格?

(2)在格子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9个方格的有趣图形(面积相等,图形的形状一样的)。

篇5:小学正方形面积教案

1认识面积单位cm2,dm2,m2。

2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的面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灵活选用不同的面积单位去测量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

边长是1cm,1dm,1m的正方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动物王国里小白兔和小熊正在吵个不停,原来它们在争论谁的家大)课件动态显示:小白兔家的地面铺了24块砖,而小熊家的地面铺了36块砖(两种砖的大小不一样,小白兔家的砖要大一些,小熊家的砖要小一些),到底谁的家大一些呢?小白兔和小熊想请你们来当“小裁判”。

学生可能回答:

教师:现在有3种不同的意见,到底哪一个“裁判”说得对呢?虽然小熊家的地面铺的砖的块数多,但它家的砖比小白兔家的砖要小一些,所以我们并不能以砖的块数的多少来比较谁的家大,那怎么办呢?

教师:说得好!要准确地知道面积的大小,就必须要有统一的度量面积的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单位。(板书:认识面积单位)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1 cm2 看:演示由4条1 cm的线段围成的一个正方形,即1 cm2,使学生初步认识1 cm与1 cm2的区别。

量:让学生从学具盒中找出最小的一个正方形,用尺子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

教师: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学生看一看,摸一摸1 cm2的正方形,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 cm2有多大?

找: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 cm2。(大拇指的指甲盖、写字本上的田字格)

摆:教师指出,量较小的面积常用cm2作单位,让同桌合作用6个1 cm2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估一估文具盒的上面的面积大约有多少cm2?同桌合作用1 cm2的正方形量一量。

引:如果我们用1 c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的面积(不用操作完)。请学生谈感受。

2认识1 dm2 学生动手操作用1 c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不用操作完),请学生谈感受。让学生感受到:cm2这个面积单位太小了,量起来不方便,如果换一个大的面积单位来量就好了。

教师:有没有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

教师:确实有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你们先猜一猜是什么?

教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教师:说得太好了,这位同学在学习新知识时能联想到以前学过的知识,真会学习,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确实是平方分米。

找:让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1 dm2的正方形,想一想,为什么选个正方形?抽学生汇报,边长是1 dm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 dm2。

比:用手比划一下,1 dm2大约有多大?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 dm2?

摆:同桌合作用1 d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1 dm2?

引:如果让你用1 dm2的正方形去测量教室地面,你认为怎样? 3认识1 m2 请学生观察并讨论,让学生感受到dm2这个面积单位太小了,量教室的地面不方便,要用再大一点的面积单位量就好了。

学生可能会想到m或m2。 教师:为什么是平方米?

教师:大家学得真好,又认识了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1平方米,那么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看:出示边长是1 m的正方形,学生量后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 m2究竟有多大?

比:你能比出1 m2有多大吗?想一想身边什么物体的表面大约

是1 m2?

做:4人一组用手围1 m2。

估:估计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活动

1议一议:1cm2和1cm有什么不同? 2第37页课堂活动第1~3题。 动手操作。

四、课堂小结

教师:说说你在今天的数学课上获得了哪些数学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五、巩固练习。 1~4题。 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 【教学目标】

1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培养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

2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3在解决与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1cm2的正方形卡片若干张,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什么叫面积?

说一说下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1小格是1cm2) 出示下面图形:

教师:你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学生可能无法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一猜,并把猜的结果记录在图的旁边。

教师:同学们用估计的办法测得了这个图形的面积,但不精确,如果要准确知道它的面积可以怎么办?

学生如果不能回答,教师可以引导:长方形的周长可以测量、计算,那长方形的面积呢?

(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1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用1 cm2的正方形摆长方形,至少要多少个?(2个) 学生取几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边摆边思考:用了几个正方形?摆出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cm2?

教师:用5个、10个、18个小正方形分别摆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摆?请根据你的操作填写下表。

学生逐一填表后展示汇报。 姓名正方形个数(个) 面积(cm2)长(cm)宽(cm) 提问: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教师:也就是说长方形的面积与它们的长和宽都有关系,对吗? 2用覆盖的办法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出示下面的几个长方形:

学生分组用1cm2的正方形去覆盖上面3个图形,并填下表: 图形长(cm) 宽(cm)面积(cm2) 教师:从刚才的探索中,你又发现了什么?通过交流,尽量让学生感受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

教师:根据上表看一看,算一算,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是这样的吗?再算一算学习例1时拼的长方形,看是否都具有这一关系?

教师:请你们大胆猜一猜,可以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验证发现

(1)数一数,算一算,填一填。 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cm,

长方形面积是每格1cm2 ,面积是() 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cm 长方形面积是() (2)算一算。

三、巩固应用

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2完成练习七第2题 让学生完成练习七第2题。

3实践活动:测量并计算面积物体名称课桌面数学书面文具盒面黑板面长宽面积

四、反思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篇6: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初步渗透事物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并可以互相转化的观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吗】相关文章:

1.正方形面积公式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案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数学教案

4.相似三角形面积比和边长比的关系

5.《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应用》数学教案

7.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8.《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说课稿

9.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10.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案

下载word文档
《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