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及实践
“可怜考试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及实践,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及实践,希望您能喜欢!
篇1: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及实践
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及实践
摘要:1928年,英国女性主义作家,理论家伍尔夫提出了“双性同体”的概念。她超越了生理性别上的差异,向传统的性别区分模式发出了挑战,将自己的“双性同体”构建在男女的社会性别上,从而打破了传统的男/女二元对立模式,创造性的提出了两性之外的“第三性”。这既是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也成为后来众多女权主义者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在整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伍尔夫;双性同体
女性主义思潮最早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女性主义继文艺复兴之后再度兴起,并以更加迅猛的气势,更加规范的组织向“父权主义”发出挑战。女性在,,上争取权利平等的运动,使男性感受到妇女对其“父权权威的威胁,因此,战后一些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贬低,厌恶女性的言辞。这种“厌女症”的出现,反而刺激了女性作家的反抗意识。她们开始在精神文化领域与男性展开新一轮的激战,由此掀起了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即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
一、“双性同体”理论本体特质
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存在着一个如何看待文学活动中性别差异的问题。无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为代表的“激进女性主义”,还是9o年代以后在英美兴起的“后女性主义”,“权利女性主义”等,都无可避免的关注着女性地位以及男性和女性的关系问题。其实,早在1928年,作为女性主义批评的先驱者,英国女性主义作家,理论家伍尔夫在她的《一间自己的房间》就提出了一种解决男女性别对立的办法,即“双性同体”理论。“双性同体”又称“雌雄同体”,这一概念并不是伍尔夫的首创,而是源自一个生物学术语。“最原始和最直观的含义是同一躯体具备男性与女性特征其字源便是‘男人’(andro)和‘女人’(gyn)加在一起的意思。”但伍尔夫却是第一个在文学创作和批评领域中援用这一概念的人。在她的《一间自己的房间》中,不仅讨论了女性的创作问题还用姑娘和男子停下来,钻进出租车里悄没声息的消失这一形象比喻,提出了两性应该和睦相处。伍尔夫作出了自己的阐释:“我们每个人。都受两种力量的制约,一种是男性的,一种是女性的,在男性的头脑中,男人支配女人,在女性的头脑中,女人支配男人。正常的和适宜的存在状态是,两人情谊相投,和睦的生活在一起。如果你是男人,头脑中女性的一面应该发挥作用;如果你是女人,也应与头脑中的男性一面交流”。
首先,伍尔夫作为女权主义的先驱,是坚决反对单一的“男性中心”论的,她认为在以男权为主导的话语形态中,女性形象过于单一,有的.甚至遭到了歪曲,遗漏。在这种形象歧视的背后,有着更深刻的男权文化因素,伍尔夫所要抵制和突破的正是这种更广泛的男性价值体系。然而,伍尔夫对男性话语的批判并没有停留在否定一性(男性)肯定另一性(女性)的传统模式上。她指出:“挑动一个性别反对另一个性别,一种身份抗拒另一种身份;自命不凡,鄙薄他人,如此等等,都属于人类生存的小学阶段”。如果说执意要获得男性那样的权利和成就,实质上是对男性价值标准和文化体制的认同,努力确立不同于男性的女性价值体系,只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结果男女两性都将视对方为“他者”。伍尔夫就曾把自己称作“局外人”,认为所有的女性在父权社会都受到压迫,从来没有什么地位可言。她在挑战男权文化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同时还试图创造出一个达到完美人格的“第三性”,它融合了男性的勇敢、理智和女性的浪漫、想像。在伍尔夫看来,任何纯粹的男性化或女性化的头脑都是不能创作的,只有当一个作家“像女人一样写作,与此同时又忘记了自己身为女人”时,才会出现那种“性的质感”。这是一种忽略性别的思维方式。
二、打破“双性同体”
由此可见,伍尔夫并不是想在男性中心的对立面重建一套女性价值体系,因为这样无疑是重复男性权威的错误,她试图对建立男女性别秩序本身提出质疑。男女在生物性上的差别其实掩盖了人为造成的男女社会性别差异,而真正产生歧视、压迫的根源就在于性属(gender),而不是性(sex),这对女性而言是十分不公平的。生理性别被附上了社会性属的意义,男女在父权制下被教化成不同气质的人,两性才进人了对立冲突的状态。原始族群和母权制时代,人类并不存在一个性别压迫另一个性别的现象,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文明时代开始,两性之间不断分裂,才产生了性别压迫。于是,伍尔夫站在的更高点提出“双性同体”的构想,在打破男性先天优于女性的神话的同时,实际上也表明了重铸女性的相关身份问题与重铸男性相关的身份问题同等重要。
“双性同体”的提出,不仅是由于女性自己的利益,同样也是为了揭示男性的性别实质。
篇2: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思想论文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批评家。她因独有的对生活的感性和细腻的语言特色,以及对于意识流写作手法的大胆尝试与创新,使她的作品成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一株奇葩。然而,她对于女性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的深刻关注更加引人注目。纵观伍尔夫的一生及其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她对文学创作中的双性同体思想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研究。在《到灯塔去》《奥兰多》和《一间自己的屋子》等论著中,弗吉尼亚・伍尔夫多次强调:囚于单一性别的意识是艺术创作的大敌。一个男性或女性艺术家具有太强的男性或女性意识,会妨碍他们具备人类统一的整体性视角。只有在精神上达到两性的和谐,从而摆脱性别角色的束缚,才能最终实现艺术的最高境界。本文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伍尔夫的三部不同时期的作品《到灯塔去》《奥兰多》和《一问自己的屋子》,揭示伍尔夫的双性同体思想及其在有关文学创作中的反映。
一、双性同体的文学起源及伍尔夫双性同体思想的形成
文学,是一种对人类思想和生活的艺术反映形式,我们在其中随处可以见到双性同体思想的印记。双性同体的概念在其中被扩展为对性别思想的超越。其实,在伍尔夫之前的文学先驱的作品中,就已经对这个思想或多或少地提及和做了初步探索。如在荷马史诗中,很多神看起来就是双性同体的,这可能是在文学作品中首次出现的双性形象。之后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也塑造了女扮男装的女性形象。直到18世纪中期,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开始得到关注和分析。如《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以及《第十二夜》中的薇奥拉,表达了莎士比亚对既端庄美丽又智勇双全的女性的赞许,也表达了两性融合的文学理想。但是,众所周知,伍尔夫是第一个正式把双性同体思想引入文学中的作家。
作为女性主义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伍尔夫双性同体思想的形成,主要受到了两个方面的影响。首先,父母互相支持和依靠的和谐关系对成长中的伍尔夫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伍尔夫出生于一个知识贵族之家,父母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她的父亲莱斯利・斯蒂芬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报刊撰稿人、编辑和作家。他“正直、严格、富于理性和强烈的道德感”,他的性格具有严格明晰的理性主义精神;母亲朱莉亚是典型的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美丽、坚韧并无私。伍尔夫在回忆父母时曾这样评价:“丈夫和妻子深爱着彼此,她为他而活,打理家务减轻他的后顾之忧;他欣赏她的美德和平和。”
尽管生活在一起的父母是互相依靠又性格互补的,但成人后的伍尔夫却道出了他们性格中的弱点,受到剑桥理性主义和逻辑思维方式训练的父亲,没有色彩、温度或形体,只有无数精确明晰的线条。他严厉地管教孩子,像在教练一只划船队,而另一方面,他又像一个任性的孩子一样对妻子无尽地依赖和索取;母亲默默为家庭和子女奉献,她虽然是受人赞许的妻子、母亲,自己的个性却消泯一空。正是这种遗憾促使伍尔夫不断探求一种半雌半雄的思想状态.而达到既两性和谐又个体丰富独立的精神空间。
其次,轰轰烈烈的妇女解放运动也促使伍尔夫的双性同体思想的形成。第一次妇女解放运动追求的是妇女权益。而20世纪60―70年代的第二次妇女解放浪潮主要是弘扬妇女的本质,她们中的大多数是激进的女权主义者。伍尔夫处于两次妇女运动浪潮的低谷,一方面,她继承了妇女运动争取自由平等的进步观点,同时她也意识到该运动中所暴露出来的局限。因为在第一阶段追求两性平等和妇女权益的运动中,恰恰也在无形中促成了“男性中心主义”;第二阶段的运动虽然摈弃了“男性中心主义”,但对于女性自身价值的肯定和过分突出又导致事态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女性中心主义”。因此,伍尔夫认为,最为理想的思维模式应该是“两性融合”的,即超越性别。
二、双性同体思想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伍尔夫认为,男性特质中的现实、理性和逻辑与女性特质中的直觉、情感和本能,都是人类各自的偏激和自满。作为杰出的文学家和评论家,她提出了关于文学创作中的双性同体思想:一个文学创作者不应该是一性的,只有在精神、思想上达到两性的和谐融合,才能打破性别偏见的限制,才能在意识形态和艺术价值上创造出杰出的作品。伍尔夫在她的《到灯塔去》《奥兰多》和《一问自己的屋子》这三部作品中,深入尝试并探索了这一思想。在《一问自己的屋子》这部著名的作品中,伍尔夫找到了妇女思想上自解释思路。在该书的开始部分,她认为物质条件的匮乏,阻碍了有些妇女进行自由的文学创作,因为才华的实现需要以物质前提为基础。她接着又指出:尽管一位进行文学创作的女性有足够的金钱、安静的私人空间,以及艺术表达的天赋,但是在一个男性主导的社会中,由于没有平和而健康的心态,她仍然很难发挥出才能。
在该作品中,伍尔夫把文学史内的女性作家分成了三类。
第一类是那些衣食无忧、出身高贵的女性。她们才华卓绝,但由于对男性价值中心或恐惧或憎恨,使她们的心志受到干扰,在其诗作中可以看到这种干扰的痕迹。如阅读公爵夫人的作品,能够看到这样的字句:妇女像老鼠或猫头鹰一样活着,像动物一样劳作,像蛆虫一样死去。
第二类是中产阶级的女性。她们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批运用才能获得生存的女作家。但窘迫的生活境况使她们挣扎在贫穷的生活线上,她们的悲惨境遇使同时代的姐妹们觉得“像她们那样活着还不如死去”。
第三类是以简・奥斯汀、夏洛特・勃朗特和乔治・艾略特为代表的女性作家。尽管她们的作品主宰了19世纪的`文学,但她们依然不能超越那个男性主宰的社会,充满了愤怒和担忧的文字阻碍了她们在语言上的充分表达。“她们本该平静地去写但她们愤怒,她们本该明智地去写但她们愚蠢,她们本该描写作品中的角色但她们却描写自己。”同时,伍尔夫还把视野投向了男作家的作品,如弥尔顿和托尔斯泰。她认为他们的作品中因充满了过多的男性气质而损害了作品的价值。
“他们的作品都没有一丁点女性特质,因此,他们的作品对于女性读者而言既粗鲁又青涩。”伍尔芙双性同体思想,在她的另外一部作品《到灯塔去》中得到了全面的体现。该小说在很多评论家看来是伍尔夫的自传。拉姆齐夫妇是伍尔夫父母的化身,画家莉丽・布里斯科实际上就是伍尔夫的自画像。莉丽完成画作时年44岁,而伍尔夫完成这本书的草稿也刚好是44岁,或许这也绝非巧合。在小说的第一部分,莉丽身上的两性原则并不平衡,表现在男性气质占优势,如她反对篡改色调,坚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绘画创作。同时,女性气质的缺乏使她在人际交往中屡屡受阻。她也无法协调体现在拉姆齐夫妇身上的男女两性原则,对于拉姆齐夫人她也持否认态度,认为她对异性过于关切,过分强调婚姻的必要。认为“最糟的就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也是“极端虚伪的”。偏激的想法使她无法与异性建立有效的沟通,对婚姻的偏见使她人到中年仍孤身一人。
因此,她大脑中两性片面地、无法调和思想阻碍了她艺术上的成就。虽然她对绘画热爱并孜孜不倦地绘画,但成就微小。莉丽一直要为拉姆齐夫人画一幅画,但她不知道该如何安排她画布上的“空白处”,她无法找到一种方式来平衡画面上的空间。
在第二部分“岁月流逝”中,瞬间的镜头和追忆描述了这个家庭的变迁:拉姆齐夫人及长女先后死去,长子也在战争中阵亡。后,重回别墅的莉丽对于拉姆齐夫妇有了新的认识,她不仅发现拉姆齐先生对人热情、关切,而且在对夫人进行追忆时,认识到她身上所具有的女性的包容、关切。对于生活和两性原则的重新感悟和调和,使莉丽的内心不再偏激和不平衡,达到了理性与感性、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融合的完美境界。于是,在小说的第三部分,她获得了新的创作灵感,一举完成了多年前一直不能完成的绘画。
同样,在完成《到灯塔去》不久的同一年中,伍尔夫在她的另一部充满奇想的作品《奥兰多》中,再次深入探索了双性同体的精神境界对于作家创作的重要性这一主题。《奥兰多》这部表面看起来“有些可笑,有些严肃:带着夸张地极度渲染”的作品,却蕴含着深刻的主题。奥兰多原是一位英俊的男子,备受伊丽莎白宠爱。成为著名的特使后,在君士坦丁堡一次叛乱当晚沉睡几日,醒来后变成美丽娇娘。之后她混迹于吉普赛人中间,返回英国后重获贵族头衔,醉心于文学创作,随后与一位船长结婚,之后她的诗作也获得了圆满成功。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奥兰多》中,伍尔夫没有花过多笔墨来描写主人公的写作,但奥兰多的诗作《橡树》贯穿全书始末。变性之前,奥兰多是位不折不扣的男子,由于情人的背弃,使他对女人有着偏激的态度。深爱他时她们是甜美的天使,背叛他时她们是多变的魔鬼。这一次失恋的经历使他饱受心智的折磨,一度无法正常阅读和写作。他常常“修改了又撕掉,删去一部分;插入一部分;极度兴奋;又极度绝望”。变性后的奥兰多一方面对于女性有着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社会的习惯与传统对女性的限制与要求,使她认识到女性的地位,她们只是男性主宰的社会里的点缀和附属品。有着两种性别经历的奥兰多逐渐获得了平衡的两性特质,均等的两性原则在她头脑内平等交融。这种双性同体的思想状态不仅使她获得了幸福的爱情与完美的婚姻,而且使她获得了文学创作上的成功――她终于完成了历经4个世纪,倾注她毕生心血的诗作《橡树》。
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伍尔夫曾说:“在男人的头脑里,男人胜过女人,在女人的头脑里,女人胜过男人,正常而舒适的存在状态,就是这两者共同和谐的生活,从精神上进行合作之时。”在她的其他两部小说《到灯塔去》和《奥兰多》中,都表明了她的这种文学理想。通过双性同体,她不但颠覆了男性中心主义,还避免了女权运动驶向女性中心主义一极。而且正是通过这一完美的“第三性”精神境界,伍尔夫为我们展现了最佳的文学创作的精神状态。
对于所有的文学创作者而言,他们可能无法把握纷繁复杂的环境变化,但是,只有摆脱偏激,超越性别局限的精神境界,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避免自身性别局限,倡导精神世界的双性融合,必将对文学创作产生深远的现实意义。
篇3:数据库课程设计理论及实践论文
数据库课程设计理论及实践论文
数据库课程是计算机科学及信息技术相关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包括数据库系统、数据模型、数据库查询语言、关系数据库设计、事务处理等核心内容.通过数据库系统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软件开发的基础规律,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数据库理论是数据库课程设计的前提
目前,数据库产品市场95%以上都是关系数据库产品.关系数据库理论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掌握关系数据库课程理论是数据库课程设计的前提.数据库课程是研究数据处理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是与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软件工程、计算机原理等学科及其他应用领域的知识和方法相结合的学科.数据库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数据建模、数据规范化理论、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数据恢复技术、模式分解理论和方法.只有掌握了数据库理论才能做好数据库设计[1]22-49.全国大部分院校都将数据库理论和应用作为两门课程开设,一门是数据库系统概论(主讲数据原理),另一门是数据库应用(主讲程序设计).对于绝大多数学习者来讲,学习数据库的最终目的是掌握数据库应用方法和技术,在现有DBMS的基础上二次开发数据库产品,而不是开发新的DBMS,所以大多数高校往往在数据理论之前先开设数据应用课程,如VisualFoxpro6.0、Delphi、Oracle、SQLServer、Access等程序设计课程是关系数据库的产品,它们属于原理的具体应用部分.学习数据库应用课程后,便于掌握和应用数据库理论;反之,也只有学习了数据库理论才能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数据库技术.
2数据库设计理论是数据库理论的应用和延伸
2.1数据库理论在数据库设计中的指导应用
按照规范设计的方法,将数据库设计分为6个阶段: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的实施、数据库运行和维护.在数据库设计的每一个阶段,都不同程度地用到了数据库理论与方法,同时对数据库理论进行了丰富的扩充.在概念结构设计中,核心内容是数据建模,即根据实体类型设计E-R(实体-联系)图.在E-R图中要搞清楚哪些是实体,哪些是属性.从理论的角度来说,实体是客观存在的,并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属性是对实体特征的描述,但是它们之间既有必然区别,也有一定联系.实体和属性不是绝对的,如果需要对属性进一步描述,则属性就作为实体,反之,如果不需要对实体进一步描述,则实体也可以作为另一实体的属性.例如,在设计职工档案管理数据库时,实体类型“职工”的属性:档案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学历,职称,职务,工资.如果只考虑现在的工资,则工资就是职工实体的属性,但是如果考虑职工的工资历史,则工资就是一个实体.在逻辑结构设计时,用到规范化理论、求极小集和码的方法、模式分解理论和方法.
2.2数据库设计理论是对数据库理论的延伸
数据库设计理论对数据库理论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延伸和扩展,使得数据库理论更加简捷、方便和直观.在逻辑结构设计中,将概念模型的产品基本E-R图转换为逻辑结构的关系模型,是模式分解理论的直接应用,是在数据库理论基础上的抽象和延伸,实体内和实体间的转换,实体间的每一个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实体内的属性是关系的属性,实体内属性的码就是关系的码.按照关系理论的函数依赖,每一个实体中,码决定每一个属性,而模式分解中,码相同的合并,左右两端的属性合并作为一个分解,从操作方面减少了复杂性,所以设计理论与数据理论完全吻合;数据库实体之间的联系分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和多实体之间的联系4种情况,这些转换在逻辑结构设计中都给出了转换规则,也完全满足模式分解理论,在模型优化时,用到极小集方法与设计理论的结合.
3注重数据库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1处理好数据库设计经验和数据库设计理论的关系
数据库设计理论尽管比较完善,按照规范化理论,在函数依赖领域,如果关系满足BCNF,不会存在数据冗余、插入异常、删除异常和更新异常,实际上关系规范化不一定要达到BCNF;如果达到BCNF,不会出现冗余和各种异常,但会出现查询效率降低.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权衡.下面以规范化后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例说明.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包含下列3个关系: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课程(课号,课名,学时,学分);成绩(学号,课号,成绩).我们经常查询“某同学学习某课程的成绩”,这就需要3个关系的连接,如果学生人数较多(数据库较大),可能需要较长时间,但如果是第1范式,则不需要连接,如果是第2范式,可能连接的次数较少,也会减少耗费.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能不需要把关系划分到BCNF,也许只需要达到2NF,甚至1NF,也就是逆规范化,到底规范化到什么程度,要结合实际问题和具体设计经验[2]3-39.
3.2课程实验是数据库课程设计的基础
数据库课程是理论与应用结合较为紧密的一门课程.学习数据库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为了深入浅出地讲授数据库理论,在每一章都设计一些课程实验,以便通过实践验证理论,同时掌握其应用方法,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打下基础.在大部分教科书中,都是以SQLServer为例,讲授SQL语言、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在讲授SQL语言时,可以让学生先建立数据库,结合所学内容对数据库进行查询、插入、删除、修改等实践操作,在实践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并掌握SQL语言的应用环境.在讲授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时,利用数据库系统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对系统做数据控制.提高学生对数据库课程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3.3课程设计是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关键
课程设计是课程内容的展示,是对所学知识的延伸,是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方法和技巧的综合体现.数据库设计理论主要是为了指导数据库的应用和实践,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部分单元(如创建用户、创建视图、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等)的应用实践训练,充分认识到DBA在数据库系统中的作用.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在掌握数据库设计理论的同时掌握数据库课程设计的全过程,可以采取将学生分组的方式,为每组同学拟定相关题目,如学生档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售票管理系统等,设计可以采取集中设计和分散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集中7~10天时间做课程设计,否则,可以利用周末时间集中设计,学生自己找业余时间,教师加强指导,题目在期中布置,期末老师验收.让每一位同学独立完成或者协助完成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同时,使每一组同学进行上机运行并调试,完成所有功能进行程序实现,最后组织设计答辩.教课评价方面,可将学生平时的课程设计和期末考试相结合,作为学期期末成绩.通过课程设计和设计答辩,学生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丰富了课程实践,掌握了如何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应用,也对今后其他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取得较好的效果.
3.4数据库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数据库设计是在指定的应用环境下,构建最优的数据库逻辑模式和物理结构,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满足各种用户的各种需求(信息、管理和操作需求),并能够有效地存储和管理数据.数据库设计要按照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各个阶段突出特点严格进行结构设计是与行为设计的有机结合.每一个阶段都有具体的技术要求,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深入图书馆、学生管理部门或者企业进行系统调查,通过需求分析设计出数据流图,编写数据字典.概念结构设计是从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中提炼出E-R图,对E-R图优化后获得基本E-R图.按照转换规则和DBMS的转换功能将概念结构的产品基本E-R图转换为逻辑结构设计的关系模型.物理结构设计主要根据DBMS的详细特征设计存储结构和存取技术,最后经过优化、评价满足用户的效率要求.数据库实施和运行维护主要考虑代码的编写、调试、试运行和维护,涉及数据转储、安全性、完整性、数据组等问题.整个设计都是在数据库理论的指导下进行[3]181-250.
4结语
数据库课程设计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深入,数据库应用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如何使数据库理论和设计更好的结合是值得高校教师深入探讨的问题.只有不断的探索数据库课程设计理论,才能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创新.
篇4:分析体育云平台理论及性论文
分析体育云平台理论及实用性论文
1构建以虚拟现实为基础的体育云平台理论分析
以虚拟现实为基础的体育云平台理论是将体育云平台运用到体育运动实践的基础保障,是体育云平台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我们在这里探索其构建理论,寄希望于通过VR建模,使体育云平台早日投入到现实应用,通过科技体育的魅力,增加人们参与体育的热情,让更多的人在参加体育的同时体验到科技体育带来的趣味性、休闲性、娱乐性。
1。1体育云平台中运动人物及场景模型的构建理论
VR云平台的构建中,需要在预选的虚拟场景中,构建一个以现实为依据,及时反映人物运动数据的模型,这些数据包括了参与者运动的速度、力量、耐力、速率、时间、节奏、幅度、轨迹等。为了准确对参与者平移、旋转和缩放的数据的采集,我们通过4×4的齐次变化矩阵来实现。如式(1。1)所示:这里,R3*3描述坐标系B的方向相对于坐标系A的旋转子矩阵,P3*1描述坐标系B的原点相对于坐标系A的变化矢量。如果为了描述参与者的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除了齐次变化矩阵之外,我们还需要给每一个参与者捆绑一个和参与者一起移动的坐标系,在坐标系中对象顶点的位置和方向保持不变[4]。如图1所示,Object1和Object2是捆绑了坐标系(x1,y1,z1)和(x2,y2,z2)的两个对象。在人物实时数据采集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在虚拟环境中,能够随着人物位置、接触、遮挡等变化而动态地产生变化。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描述这种需求。例如,身处不同地方的朋友利用体育云平台在虚拟的足球场中进行足球比赛,为了使其有真实感,我们除了让虚拟系统的人物模型能够及时地反映出现实中人物的动作以外,还需要模拟出球员之间的碰撞、足球的反弹、裁判员的临场执法等情况。对于球员之间是否发生碰撞的模拟,我们可以通过前面描述的变换公式计算对象Object1内的一点相对于对象Object2的位置P(2)(t)来实现。
1。2体育云平台网络的构建理论
体育云平台网络是为参与者提供虚拟服务器,使其在虚拟服务器上读取程序数据,并从多个层面不同视角在“服务空间”中对运动数据进行的一体化管理和组织,从而实现参与者利用云平台达到体育交流的目的。体育云平台网络的本质是用户之间的数据交换,其利用将互联网上的单个或多个用户模拟成在同一局域网的通用性联网技术,使参与者无论通过拨号、ADSL、LAN、CABLE还是MODEM上网,只要进入云平台之后,便会得到服务器分配一个虚拟IP地址,然后把tcp/ip协议转换为ipx协议,虚拟局域网,从而为世界各地的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共同运动的平台[6]。除了上述的网络技术外,体育云平台的构建还应该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基础框架结构层面提供云平台服务的`资源层。这些服务提供包括运动员、场地器材、运动环境等参数的虚拟化运动数据资源,从而隐藏物理资源复杂性,其包括了物理资源服务器服务、网络服务和存储服务;第二,为参与者提供资源层服务的封装,使其可以构建自己运动参数的平台层;第三,为参与者提供选择运动项目、运动参数、运动方式等软件服务的应用层;第四,方便参与者使用云平台服务所需要的各种支撑服务,针对每个层次的云平台服务都需要提供相应访问接口的用户访问层;第五,对包括网络安全、服务的组合、服务的目录、服务使用计量、服务质量,以及服务监控在内的所有层次的云平台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层[7]。
2以虚拟现实为基础的体育云平台应用
以虚拟现实为基础的体育云平台的应用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用科技促进体育的发展、交流、传播的重要手段,是虚拟现实技术和体育云技术由理论探索到发挥实践作用的必由之路。我们在这里探索其应用前景,以期早日实现体育云平台的推广和普及。
2。1以体育云平台为基础的无时空限制的运动参与
在不同区域、不同环境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运动项目,构建不同的运动环境,通过空间跟踪技术、声音跟踪技术、视觉跟踪与试点感应技术融入到构建的环境。然后以体育云平台为基础,进行相关的数据交流,分配相应的平台网络,从而实现运动参与的双方共同在虚拟环境中交流,达到运动不限时空的目的。例如,同样喜欢网球,但是不在同一城市之间的亲人可以相约在同一时间,选择相应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能够及时反馈现场信息的感知设备并通过客户端登录到体育云平台,在墨尔本的罗德?拉沃(RodLaver)球场面对面的打一场网球。在此过程中人们不仅仅身体得到锻炼,而且可以进行情感交流,使人在娱乐的同时,达到身心愉悦的效果。当然,这种技术同样可以颠覆传统意义上的训练,使其更加的经济化、人性化和多样化,有利于节约训练成本、消除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和免除运动员到处颠簸之苦。例如,一支篮球队的不同队员可以从世界上不同的地方同时登陆到云平台,在云平台上选择相应的训练场地,对场地的环境、气压、风速等进行模拟,进而进行技战术的训练。同样,一些对场地、设施以及现场环境交互要求比较低的竞技比赛,云平台也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例如,一场对现场要求比较低的国家田径交流比赛,主办方完全可以通过云平台进行场地设计,虚拟出比赛场地。然后,不同国家的运动员通过各自的客户端进行登录,通过实时的数据交换,足不出户的就可以完成比赛。
2。2利用优质的资源数据库提高运动技能水平
与比自己优秀运动员同场竞技可以不断学习进步、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水平。但是这种机会并非能够经常得到,尤其是同世界顶尖运动员的同场竞技,可能性更是少之又少。比赛尚如此,如果为了提高您的运动技能水平让这些运动员当您的陪练,目前对您来说更是天方夜谭。但是如果您将优秀运动员的数据上传到构建的体育云平台之中,并将其共享。那么,与世界知名运动员一起训练便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例如,您如果在体育云平台中输入“博尔特”的运动参数、建立其仿真模型,就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在虚拟场景中,构建出一个一直陪伴自己不断练习的“博尔特”。这样您就能在练习中不断的找到自己的差距,通过改进技术,提高训练效果。
3建议与结论
3。1建议
(1)建议联合计算机、网络、系统仿真等方面的专家协同创新,加强以虚拟现实为基础的体育云平台基础理论研究,为该平台的应用奠定更为可靠理论基础。(2)要实现以虚拟现实为基础的体育云平台的广泛应用,其中还存在着很多的现实问题需要去克服解决,如:运动交互过程的延迟问题,虚拟影像的捕捉问题等。因此,要以高校、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体育协同创新,确保体育云平台在体育事业的发展中极早发挥应有的作用。总之,融合了虚拟现实技术的体育云平台将彻底颠覆我们对体育传统的认识,有助于将体育变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集体育运动、休闲娱乐、通信交流为一体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将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的左右,消除现代科技对身体锻炼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强壮了人们的身体、愉悦了人们的心情,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分享现代科技和当代体育给人们带来的无限乐趣。这无论从体育运动本身发展,还是从人类身心进化和社会适应的发展来看,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
3。2结论
(1)建构以虚拟现实为基础的体育云平台理论,是以互联网为理论基础,以运动人物及场景为模型,通过虚拟现实和云技术等尖端科技综成的体育运行理论模式。
篇5:CSU两点刻度理论及双感应仪器的刻度方法
CSU两点刻度理论及双感应仪器的刻度方法
文章阐述了斯伦贝谢CSU的两点刻度理论,并应用于双感应仪器的`车间刻度以及现场刻度.
作 者:秦建国 马江湖 王双泉 倪兰英 作者单位:西部钻探测井公司,新疆,克拉玛依,834000 刊 名:国外测井技术 英文刊名:WORLD WELL LOGGING TECHNOLOGY 年,卷(期): “”(4) 分类号:P631 关键词:测井仪器 两点 刻度 方法篇6:探析管理会计理论及在我国的实践问题
探析管理会计理论及在我国的实践问题
管理会计是一种既侧重于在现代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直接发挥作用的会计,同时又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为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为其计划、决策、内部控制等提供服务。它不仅能详细地分析过去,更重要的是能科学地筹划未来,并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使它朝着既定的目标进行。通过近三十年的在我国企业的实践,管理会计已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其实际应用状况却不甚理想,主要问题是因其有较大的局限性。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管理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管理会计也逐步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但其实际应用状况却不甚理想。总的看来,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理论研究难以形成一套严谨的、完整的体系
现代管理会计是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从20世纪50年代起,战后的资本主义经济有许多新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经济的规模化,企业面临的外部市场情况瞬息万变,竞争日趋激烈。这种新的条件和环境,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代管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在理论上为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得管理会计脱颖而出。使其逐步完善,形成了一个新的相对独立的完整的理论方法体系。在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相关科学诸如行为科学、运筹学、信息经济学等的研究成果相继引入,拓宽了管理会计领域,修正了管理会计某些不合理的假设。可是,由于新兴的相关科学本身仍处于一个发展的过程,加之引入的时候没有考虑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管理会计理论在我国运用时的局限性和不适用性,许多缺乏实际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应用价值。WWW.11665.cOM在具体的经济体实践中,决策者往往无法准确计量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从而无法进行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
(二)管理会计的具体处理方法在实务运用中有较大的局限性
西方管理会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家为了牟取最大利润的需要。追求最大利润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使他们认识到,那种单纯靠提高劳动强度和广告宣传等手法已不能满足其扩张的需求,从而推动了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产生。管理会计的理论假设是依据其企业所处的客观环境而确立的,所确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设在变化着的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许多背离,特别是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人们很难运用这些理论和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与报酬、利率等管理会计理论基础性问题,还有一些具体的方法运用上,如年金的计算、现金流量等的计算问题,针对经营问题产生的方法,在现实中难以运用。
(三)与企业管理会计所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存在着问题
1.会计管理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管理会计、责任会计、会计检查等工作难以开展,基础会计资料不完整,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工作有待于加强和完善。
2.企业管理组织机构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一些单位的财务部门、会计机构、会计人员配置都不完善,分工不明,责任不清,难以有效开展财务分析,并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
3.企业会计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职责不明。单位领导人负责制下的管理体制,使得单位领导人权利过于集中,左右会计工作,缺少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会计人员队伍不稳定,其政治、经济待遇难以得到公正的对待,制约了广大会计工作者的管理工作积极性。
(四)经验式管理和传统的核算方式制约着管理会计的发展
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企业生产技术上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国企业决策者的管理水平仍滞留在过去的经验管理上,要么独断专行,要么柔弱寡断,没有现代的管理科学理论做支撑,对管理会计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导致企业财会人员观念陈旧,管理会计知识浅薄、应用水平不高。
企业会计人员素质水平不高,大多认为会计工作是“记账—算账—报账”工作,简单的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析不到位,缺乏参与企业管理的热情。没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的能力。
(五)现代的会计操作软件难以适应管理会计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运用,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但是目前在市场上难以发现用于管理会计的软件系统。
二、管理会计应用中的问题反思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期解决问题,探索比较可行的出路,促进我国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
(1)加大现代管理知识理论的宣传,提高企业决策者和会计工作者的科学管理水平。
只有管理到位,思想认识清楚,使科学管理根植于管理者的头脑中,才能使企业经营长久不衰,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要加强分权管理,形成一个和谐的内部管理环境,建立起适合我国的思想文化、能够真正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的业绩评价制度。因此,应当加强企业领导理论的学习和教育,使他们在百忙中不断为自己充电,扩展其视野,丰富其才识,才能为管理会计的实际推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培养一批为企业管理服务的会计人员人才队伍,打破过去那种只有核算人员的.单一会计队伍状况,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具备多种深厚理论功底的基础
于论文联盟 www.ybask.com上,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造就一种符合时代需要的企业化知识型人才,解决实际运用中的问题,为决策提供服务。(2)加强管理会计理论建设,构筑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在研究传统会计理论的同时,必须结合我国国情,符合企业具体需要,确定管理会计研究的目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分阶段、有步骤的展开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构筑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充分利用现有的会计核算资料和信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数学理论,进行科学的价值分析,使形成的会计信息能为企业带来看得见的效益,为决策者提供可行的方案。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要大力开展典型案例研究,从成功的管理会计实践中提炼出新思想和新方法,以例证的方法推动理论的界定和完善,规范管理会计基本概念、制订和颁布指导性的管理会计原则和规范,为管理会计实务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托。使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路。只有这样,管理会计才能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
(3)尽快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鼓励开发适应企业需要的管理会计操作软件。
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要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管理会计不应是单一化的,而必须是灵活、多样化的,包括数量信息与质量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物质层面的信息与精神层面的信息等。要突破管理会计应用的技术瓶颈,需要分别从信息加工的三个阶段入手。在数据输入阶段,必须考虑信息点的设定、需要采集的基础数据、数据的采集方式和频率及数据的储存形式。在数据加工阶段,各种管理会计方法及其原理,将通过计算机得以体现。该阶段工作完成的好坏,受到前一阶段数据质量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管理会计方法科学性和数据库模型质量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上述三个阶段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条件,即构造一个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这个框架,可按事项会计法的原理来设计。
美国著名的会计学教授约翰逊和卡普兰认为“现行的管理会计体系应该有一个根本性的变革”。经济社会发展得如此迅猛,大可今非昔比。管理理论也日新月异,但为管理服务的会计理论则显得力不从心。目前,就形成的管理会计理论来看,都偏重于方法研究,很难说是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例如,与核算型会计理论相比较,管理会计至今都没有形成框架性的目标、假设、原则、方法等基本范畴及其内在联系,迄今也鲜有人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针对于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起步晚,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等问题,应该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汲取中西方先进的经验,通过调查研究,拨付专项经费资金,鼓励开发与我国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会计操作软件。
三、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的产业集成一条庞大的产业链。为振兴民族工业,必须重视企业的内在管理,使信息及时化,决策科学化。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是势不可挡的潮流,我们应尽早抓住机会,完善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巩固已有的经济发展成果,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拓展、壮大生存空间。
篇7: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流-固耦合理论及应用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流-固耦合理论及应用
作 者:刘建军 作者单位:武汉工业学院土木系,武汉,430023;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430071 刊 名: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3 22(4) 分类号:O3 关键词:流-固耦合 渗流 孔隙度 渗透率 裂缝扩展 数值模拟 裂缝性油藏【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及实践】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