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马李贺拼音

马李贺拼音

2022-06-18 08:09: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Apr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马李贺拼音,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马李贺拼音,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马李贺拼音

篇1:马李贺拼音

马李贺拼音

马诗二十三首·其一原文: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马诗二十三首·其一拼音解读:

lóng jǐ tiē lián qián ,yín tí bái tà yān 。

wú rén zhī jǐn chàn ,shuí wéi zhù jīn biān 。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原文: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拼音解读:

cǐ mǎ fēi fán mǎ ,fáng xīng běn shì xīng 。

xiàng qián qiāo shòu gǔ ,yóu zì dài tóng shēng 。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原文: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拼音解读:

dà mò shā rú xuě ,yàn shān yuè sì gōu 。

hé dāng jīn luò nǎo ,kuài zǒu tà qīng qiū 。

马诗二十三首·其八原文: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马诗二十三首·其八拼音解读:

chì tù wú rén yòng ,dāng xū lǚ bù qí 。

wú wén guǒ xià mǎ ,jī cè rèn mán ér 。

马诗二十三首·其九原文: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马诗二十三首·其九拼音解读:

liù shū qù cōng cōng ,rú jīn bú huàn lóng 。

yè lái shuāng yā zhàn ,jun4 gǔ shé xī fēng 。

篇2:李贺的诗马诗拼音版

李贺的诗马诗拼音版

李贺的诗马诗拼音版

马诗

作者: 李贺

cǐ mǎ fēi fán mǎ,fáng xīng běn shì xīng.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xiàng qián qiāo shòu gǔ,yóu zì dài tóng shēng.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dà mò shā rú xuě,yān shān yuè sì gōu.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hé dāng jīn luò nǎo,kuài zǒu tà qīng qiū.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wǔ dì aì shén xiān,shāo jīn dé zǐ yān.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jiù zhōng jiē ròu mǎ,bù jiě shàng qīng tiān.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lóng jí tiē lián qián,yín tí bái tà yān.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wú rén zhí jǐn chàn,shuí wèi zhù jīn biān.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nèi mǎ cì gōng rén,yīn jiān cì qí lín.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wǔ shí yán bǎn,shàng, cèng dēng kè fēng chén.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cuī bǎng dù wū jiāng,shén zhuī qì xiāng fēng.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jūn wáng jīn jiě jiàn,hé chù zhú yīng xióng.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马诗背景:

李贺的二十三首咏马诗,全都写马,以短小的篇幅,勾勒了马的形象。例如“其二“,写马在腊月雪天“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表现马的吃苦精神,“其三”写项羽自杀后他的乌锥马对英雄的思念: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其四”千里马在遭遇很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其美好的素质: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二十三”则嘲讽封建统治者弃置好马,而只养一些无用的“肉马”。这些马诗,其实都是托物咏志,写物抒怀之作,通过对马的吟咏,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或讽刺封建统治阶级不爱惜人才,或寄寓自己希望得遇明主的情思。

马诗赏析: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元和(8-8)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因此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因此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龙脊贴连钱》里说:“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其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这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首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十三首》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清秋”的时候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因此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李贺人物轶事:

李贺的小布袋究能装得下多少好诗。

明代著名思想家李卓吾在评论《水浒传》时曾指出:“非世上先有是事,即令文人面壁九年,呕血十石,亦何能至此哉!”①这里所说“呕血”一事,跟晋代大名士阮籍因他母亲丧逝而喝酒二斗后,便大哭起来并“因吐血”之事大为不同。②李卓吾所用的典故,正是唐人李商隐所写《李长吉传》里的李贺少年写诗故事。

李贺天才早熟,他在七岁时便写得一手好诗文,而且当即就名动京城。其时担任吏部员外郎的大文豪韩愈及侍郎皇甫湜听说有这种奇事后,开始还不大相信,说:“要是古人,那还罢了;而今天居然有这样的奇人,那我们怎么能失之交臂呢?”说罢,二人便联袂着要去探访个究竟了。

见到李贺还是个小不点儿的孩子时,两位大人当即遂出题让他写作,以便验证李贺到底有无真才实学。这李贺却也并不惊慌,向两位大人深施一礼,然后便援笔写了一首在文学史足以流传的名作《高轩过》,此首古诗说的是: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韩愈他们见李贺诗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自信和渊博,谦虚和恭敬,是他们很久都没有见到过的,当即便惊喜万分地对之夸赞不已:“天才,天才!果然是名不虚传哪!”从此,李贺的诗名传遍天下。!”在离开时,他们还热忱地邀请李贺到他们府第中作客。经过这次来访,李贺的诗名遂越发大了。但许多嫉妒李贺的人说他父亲名字叫“李晋肃”,其中的“晋”跟进士的“进”同音,那是“家讳”,是不能去参加进士考试的;这害得大文豪韩愈写了一篇著名的《讳辨》来为之辨解。然而,李贺此后的仕途竟因这些小人的恶意中伤,终究没能去参加进士考试,从而埋下了他一生生活中那辛酸和贫困的因子。

但李贺的写作状态却是使人感慨以至于赞叹的。他写诗不急着立题,而是先要到生活中去发现题材,挖掘题材。他经常骑着一匹瘦马,带着家中的小童子,边走边思索,一旦有了好句子或是来了灵感,他便把所想到的灵感火花急速记录下来,并把它们投进小童子所背负着的小锦囊里。一到家里,他连饭也来不及吃,遂从小锦囊里拿出他白天所投进去的断章零句,当即进行整理,并把它们写成一首首令人叫好的诗作。他母亲看到这种情况,既心疼又欣慰地说道:“唉,看来我这宝贝孩子写作时非要呕出心吐出血来,才肯罢休的呀!你怎么竟连饭也要忘记了去吃呢?”

事实上,正是李贺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因此他所创作的大量诗作都成为后人一再赞叹的对象。如: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此首五言绝句,绝大多数人在小学时就已读到过的。而人们面对那些恶劣环境下的现实时,动辄就会说“这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呀!”至于以前有人对知名作家余秋雨进行攻击时所集纳的一本名叫《石破天惊逗秋雨》的书,如同上述列举的,究其实,这书名如同上述所引诗句也都是李贺诗作中的句子。由此可见,李贺诗篇的应用机率至今仍是很高的。而李贺之因此能有这么个令人欣喜的结果,跟他当年不是敷衍了事,而是进行“呕心沥血”的创作态度大有关系。

李贺在长安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有得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死后,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李贺曾自编其集。有《李贺诗歌集注》。

李贺个人资料: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因此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篇3:李贺咏马

李贺咏马

李贺是唐代中期一位杰出的诗人。他是皇室的后裔,但到他这一辈,家道已经衰落,除了一个空虚的族望之外,实际上他只是一个出身布衣的寒士。

他聪敏早慧,七岁即能为辞章。大文豪韩愈和皇甫涅听了,未予置信,亲自到他家里考核。李贺援笔立就,竟如宿构。二人为之心折。自是名闻遐迩。

他每天骑着一匹赢弱的小马外出。后面跟着一个小书僮,背着古锦囊。路上偶然得佳句,随即写出放人囊中。到了晚上回家,再整理出来。累累成篇。他的母亲发现锦囊中竟有那么多的诗句,心疼地说:“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新唐书》本传中评他的诗文:“辞尚奇诡,所得皆警迈,绝去翰墨畦径,当时无能效者。”

他抱着满腔热情,渴望一展所长,替国家尽一份力量,但遭逢不偶。他的父亲名晋肃,曾在四川做过一任小官,而且已经早死。可是,与他争名者却以此毁之:“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韩愈认为其说无理,专门写了一篇《讳辩》,为之作有理有据的辩解,然而,最终还是没有就试。结果,终生困顿不得志,只做过一个时期的奉礼郎的卑微小官,等于后代普通人家婚丧时候的一个赞礼,情怀抑郁难舒,二十七岁就死去了。

在李贺的诗作中,咏马的特多,径题马诗及句中谈到马的竟达八十三首,占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左右。特别是《马诗二十三首》,尤具特色。

李贺原非咏物诗人,也不是养马、识马的专家。他名为咏马,实是写怀,借马为言,以马自况,表达他对于识才、用才的见解。对这一点,后人看得十分清楚。明代评论家曾益说过:“贺诸马诗,大都感慨不遇以自吟也。”他往往通过马的内心活动去表现它的际遇和周围环境。长歌当哭,为千古怀才不遇之士,洒一掬同情之泪。清人王琦注云:“马诗二十三首俱是借题抒意。或美,或讥,或悲,或惜,大抵于当时所闻见之中各有所比。言马也,而意初不在马矣。又每首之中皆有不经人道语。人皆以贺诗为怪,独朱子(熹)以贺诗为巧,读此数章,知朱子论诗真有卓见。”

李贺抱负不凡,自视甚高,但遭逢不偶,怀才未遇,颇堪浩叹。《马诗》第四首,极写马之素质良好,但际遇不佳,景况凄凉。这是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实际是写他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法。尤其可贵的是,诗人通过咏马,创造出物我两契的深远意境。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清代姚文燮评论这首诗说:“上应天驷,

则骨气自尔不凡。瘦骨寒峭,敲之犹带铜声,总以自形其刚坚耳。”那么,这样的天马、神骏,得到的待遇又如何呢?且看《马诗》第一首: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糖(音串,一作鞯),谁为铸

金鞭?

开头两句还是形容神骏的贵质奇材。说这匹龙马脊上长着状如连钱的彩色斑点:四蹄雪白,跑起来似飞行云烟之中。接着写道:可惜的是,这样的良材骏骥却无人赏识,织锦(垂覆马腹左右以遮挡泥土的布)无人,铸金鞭无人,结果,偃蹇、落拓,与凡马无异。这都是在慨叹贤能之士(首先是他自己)的怀才不遇。惟其天赋奇材异质,在受到不公正的摧折时,其内心的矛盾痛苦也就格外深沉。

再看第十八首: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祗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过去认为,马有旋毛在腹,乃千里马之特征。但一般人并没有注意,往往以常马视之,伯乐一眼就看出来了,从而发现了它的异秉。但是,相马者有人,市骏者无主。甚至连白草都要遭到克扣。结果,因为饲料粗糙,刍秣不足,每食难饱,精力有限,哪还有希望越迈山峦,驰驱万里呢!这里也含蕴着李贺个人的佗傺失意的境遇:他不是没有遇到伯乐,韩愈首先发现了他的才能。但由于韩愈并非高据要津的达官显宦,除了写一篇《讳辨》为他伸张正义之外,也没有更大的能力去汲引他。

为了理解这首诗,我们还可以把刘禹锡的杂文《说骥》引来参照着读。文章说,一位堂兄送给他一匹良马,但他不识货,只用普通的方法喂养。不久,因为生病等着钱用,便把这匹马卖给了一个姓裴的人。在一位朋友的指点下,裴某得知这并非一匹常马,只是因为口齿尚嫩,锐气深藏,又兼过去饲养失当,所以一般人看不出它的异质。经过新主人一段时间的精心照料,后来这匹马果然长成一匹名马。这和韩愈《杂说四》一文讲的是同一道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上述诗文,都是借马喻才,阐明识才、育才、用才的道理。

一句话,并非世无良才,关键在于当政者是否采取了科学的方法与正确的态度。

上文讲了一些良马虽具奇材异质,且有千里之志,但因无人识拔而遭致摧挫的情况。《马诗》第六首就着这个题目作文章,着意刻画了千里马骨立毛残、鬣焦发断的衰惫之态: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朱色落,发断锯长麻。

首句写马饥饿困顿、瘦骨突露、错乱不齐的状态;次句写马瘦毛长、粗毛支起;第三句写马颈部的毛灰败如焦;末句写麻绳勒着马头,额上的发毛都被磨断了。写马的憔悴可怜,意在说明坎坷不遇的才智之士正复如此。

如果说,这一首诗写的是骏马的落拓之态,那么第九首则是进一步揭示落拓的原因:

通首是说,深识龙性的叔已经距离现在很久远了,如今再没有掌握养龙术的人了。你看,夜深时节严霜压栈,骏骨被寒风吹得困痛欲折。这里的龙马、骏骨都是讲的贤才,也是李贺自喻。而飓叔则是识才、爱才的伯乐之喻。伯乐死后,骏马因无人赏识而憔悴不堪,这正和俊逸之材不获知遇而困顿风霜是一样的。

与此形成鲜明的对照,那种凡马却得时逢春,气派得很。且看《马诗》第十四首:

香镤赭罗新,盘龙蹙镫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前两句说,赤罗新帕覆盖在凡马锦鞍上,龙麟精细地雕在铜镫上:后两旬写凡马的骄矜得意,昂首四顾,在它看来,世间是不会有困顿失意之事的。这是借刻画凡马踌躇满志、自鸣得意来反衬贤才的风尘憔悴、遭际不偶。两相对映,颇富感染力。同时,借以讽刺那班侥幸得志的势利小人。《剧谈录》载,元稹明经擢第后,曾欣然拜访李贺。李贺素来看不起他的夤缘趋附、得意忘形,因而拒不接见。有评论家认为,此诗正是讽刺这一类人物的。

李贺自伤不遇。而且鄙视那些侥幸乘时的势利小人。但就他的本意来看,还是盼望能够有机会一展所长、酬其夙愿的。

《马诗》第七首借马自喻,充分反映了这种心情: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拽车辕?

大意是说,西王母、东王公那里即将酒阑宴罢了。君王倘要效仿穆天子那样及时赴宴,

那就非得有日行三万里的八骏替代拽车辕不可。李贺在这里以神骏自喻,说明当今君主要想治理天下,就应设法找到并起用八骏那样的治国贤才。

《马诗》第十二首表达了那种锐身自任、希冀一展所长的愿望: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诗人描绘出一匹幼稚可爱的良驹形象:批竹般的双耳刚刚攒聚在额上,毛色初成也还不够鲜明。可是。望去已经知道这是一匹稀世的骏马。将来冲锋搅阵,一定能够帮助将军建功立业的。诗人以良驹比喻自己的年少新进、初露头角,说明人们还没能看到他的真正本事;但后生可畏,将来一旦有机会致身朝廷、辅佐君相,其前程正未可限量哩。

诗人高自期许,踔厉风发。这种精神状态正同他在另外两篇诗作中讲的“更容一夜抽千尺”、“少年心事当拿云”是相互一致的.。《马诗》第十五首写道: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这里借用《管子》一书中“桓公乘马,虎望见之而伏”的典故,说明贤才伏处草野之中,不遇识者;即使智勇绝伦、雄略盖世,也无从得以施展。而一朝得遇明主识拔,出乎沟陇之间,则可以建功立业。大展奇才,像拂云掠电的神骏一般,令人刮目相看。在《马诗》第五首中,诗人这样描写千里马的心态: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步踏清秋!

诗人说,如果得获知遇,我将在那自沙似雪的安边朔漠之间,在那燕然山一钩新月之下,戴着金线编成的络头,趁着气爽天高的清秋,在疆场上纵横驰骋一番。这里充满着翘盼知遇、以期一展所长的壮志豪情。

李贺作为一个壮怀激烈的青年,尽管被排斥压抑在一个“臣妾气态间,惟欲奉箕帚”的无聊职位上,但开始时还是抱着用世的希望的。后来眼看着种种叫人气愤、忧虑的世事,他逐渐感到灰心失望了。这种心情也充分反映在他的《马诗》里。且看第十一首: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上下两联恰恰形成鲜明的对比:赏赐官人的内马,则银鞍垫上刺着麒麟,极尽装饰之美;而负重致远的千里马,则风尘蹭蹬,白汗交流,根本无人怜恤。这正像孟尝君所说的“后宫蹈绮觳,而士不得短褐;仆妾馀粱肉,而士不厌糟糠”。世事的不公平,竟至如此!这种重女色而轻视人才的腐败现象,反映在诗人的笔下,正自有无限的悲慨。

《马诗》第十七首写了另外一种不合理的现象:

白铁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王孙公子玩赏于豪华的马厩(金埒)之间,取其观美而已,喂给它的是切成细莎般的青禾,十分精细考究;而牙长齿利的骏骥、良马,却因为怕它踢啮,都不愿加以畜养,更无人去悉心怜爱它。这是借马比喻朝廷只喜欢重用阿谀取容的小人,而对于那些有作为有见地的良材,则因为担心他们不肯趋附而不予录用。其结果,不问可知,必然是“厩中皆肉马”了。《马诗》的最后一首是: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这首诗以借喻手法,说明仕于朝者都是肉马、庸材;而一些奇材颖异之士,则沉埋于草野之中,无从崭露头角。一面慨叹朝廷无人,一面悲叹自己怀才不遇。但他不便直言,只能绕个大圈子说:汉武帝癖好神仙之术,而招募的方士专事行骗,炼丹烧金无数,所得不过一缕紫烟。武帝还曾宣称“得天马于渥洼水中”,实际上厩中豢养的无非是些痴肥呆长、不解登天的凡马,哪能借以升仙呢!言外之意,是人君虽然意在求治,但不谙用人之道。结果一切只能陷于空谈而已。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从各方面写马,写了不少的马,其实大别之无非两种:骏马和驽马。他写马不满足于从旁观的角度描写马的神骏,赞美马的品格,而是融进个人怀才不遇的凄凉身世之感,因而更加凄惨动人。

诗的主旨是骏马与人才的失路之悲。笔锋所至,时而隐喻微讽,时而郁怒嘶鸣,时而昂扬愤激,长歌当哭,读之令人热耳酸心,感染力是很强的。

篇4:李贺马诗

马诗(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谁为铸金鞭。

首一个“龙”字已写此马非比寻常,又有背脊连钱图案之外观奇特,银蹄踏烟之体格矫健,终是良马无疑。可纵是良马,无人赏识,织得锦],铸成金鞭,又有何用,徒悲而已。

马诗(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腊月,无草可食,唯有草根聊以充饥,却也深埋于盐雪之下。饥肠辘辘,哪管得入口是硬是软。如此境地,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可怎知,衔到的还是带刺的蒺藜。马之饥,还是人之饥,马之困,还是人之困。

马诗(三)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忽然想起周穆王西域取玉,赤骥终于离开凤苑这游乐之地,有了一方展示神力之天地。羡慕,还是期盼?

篇5:《马》古诗李贺

《马》古诗李贺

李贺写的古诗《马》,通过咏马,抒发怎样的人生的感慨呢?以及人生抱负呢?全诗如下: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朝代:唐代

作者: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注释

燕山——山名,在现河北省的北部。

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赏析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篇6:马诗 李贺

马诗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其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译文】

龙马脊毛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

银蹄奔驰白色一片如踏着云烟。

可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障泥,

又有谁肯为它铸就饰金的马鞭。

【赏析】

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诗开头一个“龙”字写此马非比寻常,又有背脊连钱图案之奇特外观,银蹄踏烟之矫健体格,定是良马。可纵是良马,无人赏识,织得锦韂,铸成金鞭,又有何用,徒悲而已。诗以龙脊银蹄的骏马自比,慨叹纵有千里马但却没有识千里马的伯乐,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与愤懑之情。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译文】

寒冬腊月里,草根也发甜,

京城道路上,白雪撒如盐。

不知自己嘴,是硬还是软,

就是碰蒺藜,也要去吞衔。

【鉴赏】

李贺《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二首。这首诗通过骏马在寒冬腊月里无草可食,饥肠辘辘,只能到白雪覆盖的土里寻找草根,这时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就算是碰到了带刺的蒺藜,也要把它吃掉。此诗表现了有志之士的穷苦困顿的遭遇和倔强不屈的性格。

【诗人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篇7:马诗 李贺

马诗两首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注释

燕山——山名,在现河北省的北部。

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解析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马诗二十三首·其八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译文

骏马赤兔没人用,只有吕布能乘骑。

听说矮小果下马,蛮儿都可任驾驭。

注释

⑴赤兔:骏马名。吕布的坐骑。

⑵吕布:勇将名。字奉先,东汉末期人。

⑶果下马:一种非常矮小的马,骑之可行于果树下。

⑷羁策:驾驭,驱使。蛮儿: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简析

李贺《马诗》共二十三首,诗人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这是其中的第八首。此诗通过猛将骑良马,庸人骑劣马的对比,表明良才必须英主才能任用的道理。同时也对当时社会不能做到“才尽其用”的现象表示极大的愤慨,对趋炎附势的庸才进行无情的嘲讽。

篇8:李贺马诗

《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其中,马诗的第五首已选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作品原文

【马李贺拼音】相关文章:

1.马诗李贺翻译

2.李贺《马诗》全诗注音

3.李贺《马诗·其四》赏析

4.李贺名言

5.李贺作诗

6.感春 李贺

7.李贺的诗词

8.李贺《将进酒》欣赏

9.出城原文赏析 李贺

10.唐代诗人李贺故事

下载word文档
《马李贺拼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