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秋色散文
“墙里雀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山乡秋色散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山乡秋色散文,欢迎大家分享。
篇1:山乡秋色散文
山乡秋色散文
今年,秋天的脚步似乎比往年要快些,立秋后不久,天气就明显的凉爽了起来了。
那树上的叶子,先是边缘,后来是茎,染上了一些淡淡的黄色,后来就浅黄,再后来,大片叶子也就开始黄了。有的叶子渐渐变成了褐色,在秋风中,一片一片的飘落到地上了。
山上那枯萎的草,在秋风里瑟瑟作响。那些狗尾巴草,飘起了洋洋洒洒的飞恕,像极了雪,在风中飞舞着,轻盈而浪漫。
天空里很少的云彩,显得更蓝了,也更高了。
啊!秋色的韵味越来越浓了。
最好看的,是那已经金黄了的层层梯田,在蓝天下,在绿树间,闪着金光,飘着芬芳。山有多高,梯田就有多高,像是登天的金色梯子,直入云端。隆隆的打谷机声,伴着阵阵的欢声笑语,山乡间,到处是丰收的喜庆。不过,山乡人现在收割谷子,很少再使用板桶,因此,也难得听到那“梆梆”的打谷声了。距离公路近的,有人把面包车或摩托开到田边,把打好的谷子装袋放到车上拉回家。打下来的谷子也很少用箩筐装了,而是使用编织袋,既轻巧又方便。山乡条件的进步和变化,使许多劳动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一些地方的半边公路上,寨子前的晒谷场上,人们在忙着翻晒打下来的谷子。这一片片的`金黄,和那梯田里的层层金黄,交相辉映。人们的脸上充满了喜悦,欢声笑语在无边无垠的天地之间荡漾。人们忙忙碌碌的收获着春天的希望、秋天的硕果。期待着年年收获,年年金黄。
村寨里的屋檐下、栏杆上,挂着一排排金灿灿的包谷和一串串火红的辣椒,金光灿烂,火红耀眼。屋前屋后,那还没有来得及收摘的南瓜、北瓜满地都是。菜地里的西红柿,虽然摘得剩下不多了,那留在枝上的、红扑扑的、亮晶晶,犹如一张张娃娃的笑脸,很是招人喜爱。
吊脚楼,风雨桥,安详而静谧。淡蓝色的炊烟,袅袅升腾。路上行人稀稀,公路上的车辆渐渐少多了起来。三三两两的黄牛,在山坡上悠闲地吃草、嬉戏、撒欢,时而用长长尾巴不时地摔打着岁月的烦恼。整个山乡,都笼罩在浓浓的丰收而喜悦的气氛之中,沉浸在忙碌而不张扬的喜庆之中。
这一切,把整个山乡妆扮得格外漂亮而富有生气。
我爱秋天,更爱这山乡的秋天。山乡的秋天,是那么丰富、那么多彩、那么有层次,因而也是那么的迷人。
看着这美妙的山乡秋色,我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在一些文人的笔下,秋天就显得那么肃杀、阴沉、淒凉呢?比如大文学家欧阳修就是这样描写秋天的:“其色惨淡……,其意萧条,山川寂寥。……凄凄切切,呼号愤发。”欧阳修的年代,毕竟是一千多年前了。时代不同了,社会进步了,发展了,秋天给人们的感受自然也是天壤之别。假如欧阳修要是生活在今天,他也一定会用他那如檩之笔,赞美秋天之美。秋天,毕竟是色彩绚丽的季节,是硕果丰盛、气候宜人的季节,更是充满憧憬和梦想的季节。
篇2:山乡秋色浓
在千里苗疆门户三穗县邛水河畔,在开国上将杨至成将军的故里, 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小山村,那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景色娇娆,村富民殷。在这里一年四季不同的季节里,总是变化着不同的美丽色彩,给每个到这里的人们带来一种欢欣鼓舞的心情。
秋天到了,给这个美丽的山村和丰收田野披上了金色的盛装。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站在穿村公路边举目而视,到处是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放眼望去,远山还是翠绿一片,近山的松树和柏树叶子绿得近乎发黑,高大的栗子树上挂满了黄绿色的栗球,山间的小野果也成熟了,紫色的山茄,墨黑的“乌饭”,让人唾津潜溢。秋天里的山花烂漫开放着:紫色的,红色的,白色的……让人迷乱了双眼。最显眼的当属茅草花,它们银色的花絮在山风的怂恿下跳着优雅的舞蹈。北面的稻田里,金灿灿的稻谷随着微风吹来击起千层的麦浪,金黄的稻穗点燃了浓浓的秋天。南面连片成带的辣椒园,红通通的辣椒挂满了枝头,西边小河里一群群鸭子时而钻进水里,时而浮出水面,呈现出一幅幅群鸭嬉水图……远远望去,墨绿的线条把大片金黄分割成了无数不规则的图案,恰似一幅精美的套色木刻。
这是邛水河畔一个古风犹存比较幽静的小山村,成片的橘林下错落排列着十几幢房子,一律红褐色的石墙,黑色的房顶,显得那么古朴,山村拥有一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星光村。只要有人走进村子,他们就把你当作客人,总是热情招呼,邀请客人去他们家喝碗茶,吃碗粉,吃顿饭。
在村子里,最先惹人眼的,是那规划有序的房屋、宽敞的水泥道和河中田里的群群白鹅。村委会的办公楼是一幢四层楼的房子,第一层是人口学校、老年大学,第二层设有“三新书屋”、会议室。会议室的墙上里挂满了历年来村里得到的奖牌——“小康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五好”基层党组织、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先进村”……数都数不过来。该村负责人告诉我,他们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积极探索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新路子,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和积极创业使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形成了“一工、二农、三支撑”的崭新格局。该村先后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三穗县第一个“小康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级“百村试点村”等。
站在村委会远眺,农家依山而居。洁净的水泥路面,通往每个农家。小洋楼似的建筑,如雨后春笋,悄然拔地而起。富起来的农家门前,停放着崭新的卡车或者轿车。自从这里搞起省级新农村示范点后,科学知识走进了农家,惠及千家百姓。这里建起了果品基地,蔬菜基地……不管是春夏,或是秋季,瓜果总是散发出醉人的芳香。这里还发展起了养殖业和粉丝加工业等,这里出产的猪、牛、羊和粉条、碱耙,一年四季源源不断的供应城里的人们,山村的人们用自己的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山村最美的秋色和风景。
山村里美丽的田园风光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每年吸引了远方到来的的游客。村头的邛水河两岸,建起了不少的农家乐。这些农家乐的取名都别有一番诗情画意,什么“柳树林农家乐”、“杏花村农家乐”、“竹林鱼庄”……这些农家乐不仅环境有特色,而且口味也十分纯正地道。每逢周末、节日,远方的客人总会相邀而至,享受原生态的生活。
夕阳已经滑到了西边,柔和的光线洒遍山野,山村的秋色似乎更浓了。我已经被美丽如画的小山村陶醉……星光村,这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范示范村,已经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星光村,山村秋色浓!
篇3:山乡秋色六年级作文
山乡秋色六年级作文
我的外公家在山区。每年秋天,我都会去那秋意浓浓的山里。
今年秋天,我又去了那里。田野上、山坡上都秋意正浓。阵阵秋风吹来,还夹杂着野果的芳香,令人心旷神怡。
早晨,我踏在软绵绵的田间小道上,露水湿润了稻穗,湿润了野草,也湿润了我的鞋。看着这些黄澄澄、一种丰收在望的景象,快感涌上了我的心头。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这话不假。如果你留意的话,不难发现,家家户户门前都堆晒着金黄的稻谷,长长的蕃薯和玉米粒。
我走在山间的小路上,只看见一排排的柿子树挂满了小红灯笼般的柿子,真想扑上去摘一个。
沿着撒满枯叶的'山道,我穿过了柿子林,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野果林,一些野果子成熟了,有玛瑙似的山楂,有紫红色的红葡萄,还有像圣诞树一样的枣树,一个个小红枣像圣诞树上的一个个小礼物,送给期盼圣诞节来临的小孩儿。
远望那一座座山峰,就像披上了红黄相间的新衣。山峰连绵不断地起伏着,有低的,仿如一片海洋。
秋天,虽然没有姹紫嫣红的鲜花,绿绿的草地,但它却有成熟的累累果实。
我喜欢鲜花遍地、蜂蝶飞舞的春天,但我更喜欢瓜果遍地的秋天。
相信你们也一定会爱上秋天的。
篇4:山乡村学散文
山乡村学两则散文
火炕小学
和所有贫穷的山村小学一样,一间破烂不堪的教室,几张歪歪扭扭的桌凳,一块刷了墨的木板,就构成了学校的全部。房顶有几处椽已经朽了,墙上留着雨水冲刷的痕迹。学校位于前不见村后不见舍的沟洼里,据说是为了方便周围六个山头上的孩子读书。教室里最明显的特征是在教室的角落里盘着一方结实的大炕。山里的冬长,寒冷常常过早得降临,天不亮就出发的孩子,到学校时手脚已冻得红肿。有了这炕孩子们就可以和老师同挤在土炕上,同盖一块旧毡,听老师念书,跟老师写字,手脚相触,彼此传导着温暖。尽管窗外已是数九寒天,冷风从椽眼里、窗缝里不断地吹进来,教室里冷得像个冰窖,可火炕这一角却格外温暖。
老师叫张拉堂,是火炕小学的创始人,也是小学唯一的代课教师。他的家离学校有七八里地,全家四口人挤在一孔不大的窑洞里。夏日遇雨,教室漏水厉害,他就将孩子们全带到他家的窑洞里,照例在炕上上课。冬日寒冷,他天不亮就进山沟砍柴,然后背着柴去学校烧炕。当孩子们进教室时,浓烟已散尽,炕已烧热。孩子们甩掉鞋子,三下两下跳上炕,把红肿的脚放在热炕上来回地蹭。张老师知道孩子们的脚冻肿了,痒得难受,就挨个儿放在自己粗糙的手掌里揉搓。有的孩子没吃早饭,张老师就把从家里带来的洋芋塞在炕眼里烧着,课间休息时一人一个,吹了灰,剥了皮,吃得孩子们个个心里热乎乎。
十五年了,每年都有三年级的学生从这里毕业,然后去村里的完全小学读四到六年级,而后再去乡上的初中、县城的高中,直至读中专、考大学。年年草木枯荣,年年日月更替,火炕上稚嫩的小脸一直在变,不变的`只有张拉堂老师。他照旧趴在炕上备课、改作业,照旧弯腰从山沟里背柴禾,在浓烟粉尘中大声地咳嗽……近来听说他已经进山砍椽、斫栈子了,那是他得知乡上要翻修学校的消息后,做出的第一个举动。
我相信,火炕小学最终会成为一页泛黄的历史而不复存在;我也相信,火炕小学将永远镌刻在莘莘学子的心里,成为他们人生中最温暖的记忆。
山花烂漫
我正坐在春天的阳光里,哗啦啦翻一本册子。在这宁静的氛围里,我翻纸的声音一定惊扰了窗外的春光。我的手指触摸过一个个名字,似乎很容易地就嗅到了泥土和青草的气味。这是一本失学女童的名册,每年春天我都会收到它们。每逢此时,我都会坐在一片春光里,仔细地一页一页翻过去。最后把思绪停留在一个个名字上面:小红、小兰、小琴、小梅、小丽、花花、燕燕……她们的衣衫,她们的面孔,他们纤弱的身影,他们都是山野上小小的花儿。在青草之间,在庄稼之下,自自然然地生长着。红的黄的白的粉的。他们难经风霜却在经历着风霜,它们难挨苦寒却与苦寒相搏。一阵风雪、一场洪水、一些冰雹,常常会把她们的一生淹没。生命之花,在这贫瘠的土地上,该绽出一种怎样的色彩呢?
我曾跋山涉水,去了位于山区的青泥沟小学,那是一座什么样的小学呢?空旷的山崖畔,孤零零站着一间用木椽顶了墙壁的房子。就在这间教室里,我认识了年仅八岁的小姑娘方玉萍和全校八名师生。年轻的民请教师穿一件漂洗得辨不出颜色的中山装。我注意到他的双肩上落了一层粉笔末。他告诉我他准备出门寻活去,只是村里还没寻下替他的人。方玉萍还有朱娟娟、黄玲娥家里也不让念了。她们一走,学校的人就更少了。我问像方玉萍这样的女娃村里还有吗?老师说有的是,她们大都呆在家里。我摸了摸方玉萍乱蓬蓬的头发:“下学期继续念吧,我们给你出学费。”方玉萍不说话,头埋得很低。我看到她的脖子里结了一层黑垢。她的双手捻着衣服袖子上抽开的线头,一语不发。老师对我说,山里娃没见过世面怕人。我拿出一份申请书的样式,请老师写在黑板上,让她们抄。方玉萍、朱娟娟、黄玲娥就站在黑板前,认真地抄着。我发现方玉萍写得又快又整齐,别的孩子写一个字要抬头看好几遍,方玉萍却看一眼就会写出来,“希望工程”几个字只抬了两次头看了两遍。她写好时,别的孩子才写了一半……
在其它偏僻的乡村,我看到了和方玉萍一样的女孩子,黑红的脸,一年四季皴裂的手,脚上没有袜子,头发上缀满了麦草屑和尘土,见了人大气都不敢出一口。和希望工程宣传画上那个握铅笔的大眼睛女孩子相比,她们更显得真实和生动。她们一出生,就让父母眉头不展。父亲准备了一箩筐的名字:大强、大刚、大龙什么的。母亲随口叫了一声女女,就一直叫到她担了两桶水晃悠悠地远去。她们接过了母亲的洗衣棒,无休止地揉搓着家人那汗浸过的粗布衣,漂洗着母亲那黑黑的旧围裙。他们在烈日下刨了满满一筐山芋,背到集市上,换回一块小手帕。他们接过父亲的背篓,去田野里割猪草,去山里挖草药,从集上装回憨憨的笑……有一天,当她们脚下垫了石块够得上在案板上擀面时,母亲疲倦的笑容里仿佛在说,长大了能找婆家了!
我注目这简单的名字,仿佛感受到生命的渴望和成长的艰辛。方玉萍和这些女孩子都走进了学堂。这些名字被工工整整地写在了自己的课本上。此刻,她们一定和我一样,仰起脸来接受着来自春天的阳光。她们一定在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娃哈哈,娃哈哈……我看到漫山遍野,山花烂漫,装点着这片热土,美丽着这个世界。我知道这是她们对春天的回报。
篇5:走近山乡散文
走近山乡散文
因为工作原因,最近经常下乡。不仅仅是乡下,关键还要到大山里的村庄去。
还没下去,我就有了几分悔意。想象中的山乡荒芜贫瘠,道路崎岖,十里八乡闻不到人气。山里人也一定是信息闭塞,愚昧无礼,即使有几个沾了政策光的暴发户,也不会太知书明理。
人到中年,惑也不惑。嗨!管它呢,反正咱下乡是短暂停留,又不在那里长期居住,短日子好坚持,我暗暗地安慰自己。
车行不久,一路北上,大山的身影便清晰可辨,我们地处太行山南麓,所以对大山并不生疏。大山也好像看到来的是自家人,主动揭开蒙面的雾纱,伸开双臂作欢迎状。我们沿着蜿蜒但平整的山路蛇行而上,平地上就迷路的我早已没有了方向感,任司机游刃有余在不辨东西南北的山间。
不知过了多久,车停到站。这里是岸上乡卫生院,来到院长办公室,说明来意,因为原本认识,所以更加热情。短短几分钟时间,院长已把我们的来意传达到在场的`所有人。看我们进山的欣喜还荡在脸上,院长又兴致勃勃的带我们参观了医院的办公室和病房,还有职工就餐的厨房、餐厅,俨然一个家庭厨房,餐厅地上还滚着几个大南瓜。院长自豪的说,这都是职工自己种的,纯绿色无污染,尔后我又来到他们开垦的菜园,绿油油的上海青、菠菜,青翠的红薯秧,碧绿的芥菜,还有几个没有摘下的大南瓜,腆着肚子,歪着脖子,好像在问我们是哪里的来客。菜园四周随意生长着的几株野菊花,黄灿灿的好像要笑出声来。因为还有任务,我们要很快离开,准备上车了,我回头又看了一眼那个生机勃勃的小菜园。
车行不远,突然停下,原来是半路有人搭车。我赶忙给她让出座位,姑娘似乎就是山里人,说是要到方庄转盘。我们的车正好路过,因为生疏,我也有点晕车,一路无言。姑娘很快就到目的地,停车,下人,连句谢谢都没说就走了。我和司机打趣说,这姑娘是不是你家亲戚,要不人家怎么这么不客气!在山里下过乡的司机哈哈一笑,无限老道的说:“这你就不懂了,山里人就这习惯,咱要是哪天坐人家的车,说声谢谢,他会难过好半天,这叫淳朴!”
哦,原来如此。
接下来的几天,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们结识了更多的山里人,也渐渐对山里人有了新的认识,他们的憨厚、淳朴、热情、率直一如山路两边盛开的野山菊,自然生长,生命旺盛,无需修剪,如约绽放。又如满山的柿子树,枯叶落尽,枝桠坚挺,挑着满树灯笼似地红柿子指引来客进山的方向。
回来后,我不断接到来自山里的电话,那声音似乎是对着大山发出的,带着回声萦绕在耳畔!
篇6:山乡秋雨散文
山乡秋雨散文
时值霜降,北国已是大雪纷飞、寒风凛冽,秦岭南麓,却还是秋雨绵绵。
这里的秋雨,实际是雾雨。淡淡的云雾笼罩着整个天空,覆盖着整个山野大地。洋洋洒洒,若有若无,你说它是雾,分明有着雨丝,置身其中,会漫漫地淋湿你的头发和衣服;你说它是雨,却又朦朦胧胧,有几分仙气,苑若天宫。这雨,它没有春雨那么甘甜,让大地如饥似渴,让你激动地忍不住冒雨踏青,却能彻底除去夏日的燥热,能让你触景生情,勾起你的各种回忆;这雨,没有盛夏的雨那么滂沱,如墙如柱,排山倒海,猛来骤逝,却也多了份成熟,添了许多宁静,给人制造了静静思索的环境。绵绵的秋雨更显得沉静悠长,如恋人绵绵情丝,但不转瞬即逝,似来日方长;这雨,没有惊天动地的雷声伴奏,没有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谷摧的那么分明那么刺激,但也有着天籁之声轻轻抚慰。
不是么?在空旷的山野里,庄稼早已收割,一个老翁戴着斗笠,披着蓑衣在赶着老黄牛耕冬地,远远望去,特别渺小,犹如串着黑色经脉的老树上挂着随风颤抖的.小柿子。但不时远远传来悠扬婉转的号子,浸人心脾,如从远古传来,小狗听得不再跑跳,牛儿听得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这抑扬顿挫的古老号子显然是为这萧萧秋雨伴奏的。
如此意境,你禁不住要去独步寻思!
这霏霏细雨自然是来自苍穹之雾。这雾,没有春天的雾那么淡薄易逝婀娜多姿,它绘成一个图案,轮廓分明,久久不去;这雾,没有夏天的雾那么浓密多变,遮天蔽日,吞噬世界,但却有着稳重的深沉和执着,显得与山岭平地大沟小川格外亲密融洽。这雾却是善意,不会带来惊恐的雷霆万钧,不会带来恐吓人间的盛怒暴雨,更不会带来洪水猛兽般的雾霾,让人们变得鼠目寸光无路可走。
有时也不会带来萧萧秋雨,或许它只是想对秋山旷野略加点缀,或许它想念亲人,遥遥向人们默视轻轻招手。这雾,着实让人百看不厌,浮想联翩。它可以是戈壁滩上回族少女的洁百面纱,它可以是你蕴含童年记忆的史册,它可以是没有终成眷属的久违恋人或是你远在千里之外务工偶尔重逢的亲人,它还可以是你遥在天堂还惦记着你激励祝福着你的老父亲老母亲……
这时的雾,显然是与秋雨一道来荡涤你记忆中的尘埃,来抚慰你曾浮燥曾伤感仍孤寂的心灵。
萧萧秋雨,萧萧落木,辽阔霜天,应不再是古人的悲秋!应是在昭示光阴易逝,又过了一个收获的季节;应是在鼓舞着万物生灵去酝酿勇度严冬挑战寒冷的无畏斗志;应是在艰难困苦甚至绝望中孕育新芽,在满怀豪情地等待来年又一个春暖花开、硕果累累的涅槃!
山乡,也就是我的家乡,又一个清晨,我要走了。
走到山梁,回首眺望。一些飘零的黄叶落在路旁,淡淡的薄雾和着漫漫延伸的袅袅饮烟,轻轻地抚摸着护卫着山边河畔的农舍,若有若无的牛毛细雨在安抚即将离别已很干渴的心霏。
一切都是无比眷恋,一切都是无比亲切!
篇7:山乡清早散文
山乡清早散文
问自己,静不下心,是否还能写下一篇纯美的散文?
答自己,如果不能,找一处安然无扰的天空,不管写出来的文字是不是纯美?但是你至少会收获一片属于自己的心情。
于是登上高岗,把自己埋进雾里,趁着月亮刚刚滑下树梢,走入山乡的清早。
这个八月,云南鲁甸在地震,一丝撕心裂肺的疼围绕着也是如画的山川。这个八月,我的心也在地震,喜欢上一句话,“有那么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会让你一辈子痛快淋漓。”
经历过生死,才会在生死之后猛然恍悟。失去过至亲,才会想起至亲的脸庞在你的心底的烙印有多深!我不敢相信那浑浊的泪能够浸湿多少囫囵的噩梦?或许在花椒树下,或许在落日霞边,或许在来不及考虑的最后一顿晚餐的谈笑间,泪哭干的时候,才会忘记你我应该怎么活下去?
活着,简单的活着。
简单的活着,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多赚取一些人民币;简单的活着,在不抱怨世俗的坏境中,多积累一些好故事;简单的活着,在不得罪灵魂的感知里,多营造一些开心曲;简单的活着,数着星星迎接朝霞,陪着妻儿打发日历撕下的日子。
乌鸦起得很早,在苦楝树上啼叫。遇到乌鸦,自古以来的世俗总觉得遇上乌鸦,会带来哀伤。我的血地老屋已经趴倒在毛竹山中,泥墙和瓦片的覆盖下,一丛芦苇高踞断墙,迎着清早的晨风,发出簌簌的声响。原本平整的道地,岁月在三十年间种下一棵苦楝树,覆盆子和栝楼藤沿着院前的矮墙无规则蔓延着,屋后的山壁上,络石藤的吸盘般的毛根扎入岩隙每一寸可攀沿的`部位,油亮的叶子鱼鳞般封盖住岩石的黑褐色的记忆。三十四年前的某个初冬的清早,我在这里打破山村的宁静。
那个清早,我只会哭,母亲只会痛,父亲只会笑。我不知道那个清早的景色,但是在我的记忆里面应该是完美的。屋前有一棵桃树,三月里,桃花粉面迎着东风怒放,六月里,桃子在碧叶间膨胀出乳白的细毛。矮墙上架着瓜棚,用毛竹剖成两片,从二楼的屋檐搭联出整片绿色。葫芦垂下玲珑,丝瓜垂下青涩,黄瓜垂下娇嫩,荔棘垂下裂开的喜悦,道地里没有旋复花和夏枯草,靠近阳光的前沿,理出几垄沃土,栽着茄子和豇豆,毛竹也不敢侵占屋子周边每一寸领土,刚顶破昏暗的地皮,露出倔强的脑袋,被母亲一锄头连根挖起,撒一把雪里蕻,不添味精也能煮成一锅鲜美的汤。
屋前的埠头上,青石板上覆起了苔藓,山涧滩边的鱼腥草长势很猛,那几棵橡树和楸树,依然固定的站在那里。炸开的皮肤,似乎也老了几岁。唯独那棵泡桐,愈发粗壮,子子孙孙围着一团,不显孤单,成为人丁兴旺的典范。
我的记忆里面,村里大姐大婶挽起竹篮去涧边洗涤的那条曲折的小道,如今在落叶间沉没了。同时沉没的,还有廊下的燕子和那块被清澈的山水、年轻的手指搓洗得光亮的青石板。
小水潭里的水依然甘冽,落叶漂浮在水面,随着水流盘旋。那早起的担水声,“扑通,扑通”如沸腾的心脏的脉动激发清早的旋律。那如我父亲一样健壮的臂膀,在水潭里挥动着爆发力的背影。
他们去哪里了?我有些想念了。
卵石山道沿着山的脊背一直延伸到山下,经过一座石拱桥,桥边有一座土地堂。以前没有土地公婆的神像,如今遗留在村里的山人塑造了两尊。他们都老了,他们唤着我的乳名或者某某的儿子,或许他们遗留下的是祖辈给予的淳朴,把土地堂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每月逢初一十五点上一支蜡烛,虔敬的磕头,请菩萨保佑赐予属于他们的幸福。
我的家在村子东头第一家,那条山道就从我家的高坎下穿过。或许在某个清早,母亲早早起床,在屋前几垄菜地里收获长熟的蔬果,把我放置进铁桶一样不会摔倒的竹椅里面,我望着父亲扛起大锤出门的背影,我望着山村里每一个勤劳的背影在我的身边走过,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却友好的冲我笑着。我咿呀一句,他们的眼角就会眯起一条长线。等太阳从云层里钻出,穿透头顶毛竹的叶片间的温暖,他们却走远了。如今,他们和我的父亲一样,走得太远了。
村子里面几条狗吠了,一只雄鸡跳上断墙,迎着阳光,啼叫着久违的晨乐。
母亲和我说过,我出生的那个清早,家里的大公鸡一啼,我几乎同时落地。所以你的名字就取了明鸣。天亮了,鸡鸣了,你来了。
我来到这个世上的那一天,是母亲的苦难日。普天下的父母都会记住自己的孩子诞生的那一刻的每一个细微的片段,翻开尘封的抽屉,看着父亲用铅笔在红纸上记载下我出生的时间。
公元一九八一年农历十月十九晨六时十分。
我也记住另一个悲痛的时间。
公元二零一一年农历十月十八晨七时十六分,那是父亲的祭日。
每一个刻骨铭心的经历,都会让人一辈子痛快淋漓。鲁甸那片如我一样如画的山川里的人们,我在这里祈愿,早点放下悲伤,我们还要制造幸福。
篇8:山乡小路的散文
山乡小路的散文
曾几何时,我那贫穷但不愚昧的山乡小村,一条蜿蜒的小路,沧桑的通向山外,联系着山外断断续续的精彩。一代又一代的父老,踩出了小路凝重的历史和无奈的艰辛。风霜雨雪一次又一次考验着小路的坚韧,也坚定着乡亲们对道路平坦和宽敞的向往。
当一双双磨起老茧的粗糙大手,把一袋袋盈余的粮食装上独轮车在坑坑洼洼中跳跃前行时;当一个个饱经重负的肩膀,扛起扁担深深弧度下的丰收,心底的喜悦在脚底一步一趔趄的行进中,不可抑制的成为声声叹息;当一名名学子金榜题名走出山村告别小路的泥泞,乡亲们送去质朴的微笑和真挚的祝愿的同时,也寄予了深深的厚望,改变家乡,让脚下不再崎岖不再如此跋涉艰难。
机遇来自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国省道改造铺天盖地;机遇来自国家惠民政策乡乡通油路,县道建设如火如荼;机遇来自国家亲民举措村村通工程全面实施,父老乡亲梦寐以求的愿望活生生的变成了现实。
从工作的县城到家乡,途径国道、省道、县道、村村通,每回家一次,就是一次走完中国各级普通公路的历程;每回家一次,都是一次道路日新月异的见证;每次都有新感受,每次都有新喜悦。
曾几何,当一条条国省道改造告罄,笔直的柏油路无限向前延伸,欢快的车辆在其上舞动优美的旋律,因路而引进的财富源源不断。同时我也读出了偏安一隅的乡亲们脸上的焦虑和急切,门前亘古未变的尘土飞扬和晴通雨阻的道路,何时才有痛快的句号?
家乡的许多人已是致富的弄潮儿,驿动的心不甘于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劳动惯性,不甘心几亩水田几座荒山禁锢住了一往无前的睿智,大江南北留下了奋斗的脚迹,“芭比馒头”唱响了960万平方公里,“面点师之乡”的荣耀让这方热土热血沸腾。四面风光之余,那条通向哪怕走得再远心永远走不出的地方的路,成了永远的痛和萦绕的结。人们以各种方式表露着修路的恳切,以各种渠道努力追求着期待中的快捷通畅。
隆隆的推土机和开山的炮声打破了山村的'寂静,也震出了村民饱满的热情,积贮的能量火山般爆发,平静的山村沸腾出了未来美好的图腾。测量的皮尺缩短了与五彩缤纷的外界的距离,混凝土路面众目睽睽下的生长,无疑把山石资源肋生双翅。
感人的场面层出不穷,农民视为根本的水田、旱地、果林甚至房屋,毫无迟疑的让位于路,是那么的干脆和不计条件。当村村通工程需要援助时,没有倡议却形成了共同行动,一份份援助从四面八方从这片热土走出的人们中纷纷聚拢而来,汇成了祖祖辈辈的梦想成真。
今天,我回家的路由二小时变为一小时,缩短的是时间,延长的是快乐和舒坦。看着乡亲们洋溢着没有颠簸的笑容,领悟到了走出的路只能是收藏的鲁迅先生的名言,机器筑起的路,才是真正迈向康庄的大道。
【山乡秋色散文】相关文章:
1.山乡秋雨散文
2.秋色蕴涵散文
3.独舞秋色散文
5.故乡秋色写景散文
10.秋色盈盈散文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