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岱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苏当当”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浙江岱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浙江岱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欢迎阅读!
篇1:浙江岱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浙江岱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分析了浙江岱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该海域潮间带调查采获的大型底栖动物标本26种,其中软体动物16种,节肢动物6种,脊索动物2种,腔肠动物与环节动物各1种.潮问带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生物量为279.22g/m2,总平均栖息密度为493 ind/m2.在各类群底栖动物中,平均生物量及密度都以软体动物居首位.岱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分布范围分别在1.176~2.115、0.833~1.897和0.565~0.801,平均值分别为1.490±0.429、1.223±0.465和0.654±0.104.岱山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ABC曲线分析表明底栖动物群落中度的污染或者干扰.
作 者:宋翔 朱四喜 杨红丽 王镨 应启肇 作者单位:宋翔,朱四喜,应启肇(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浙江舟山,316004)杨红丽(浙江海洋学院食品与药学学院,浙江舟山,316004)
王镨(浙江大学出版社,浙江杭州,310027)
刊 名: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 28(2) 分类号:Q958.15 关键词: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岱山岛篇2:灵昆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生态位分析
灵昆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生态位分析
11月至8月,在温州湾的灵昆岛东滩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采样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33种,隶属7门8纲21科.主要为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多毛类,其中高潮带25种,中潮带30种,低潮带14种.通过对不同季节不同潮带的大型底栖动物密度数据进行成对t检验分析,结果认为各潮带的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分布有明显差异,而大型底栖动物密度的季节变化不明显.对定量取样中获得的21个物种以Shannon-Wiener指数为基础进行了生态位宽度测定,以Pianka重叠指数为基础进行了生态位重叠值分析,结果表明日本沙蚕(Nereis japonica)、纽虫和线虫的生态位较宽,均为2.80以上,它们之间的生态重叠值也较高,均为0.90以上.以密度数据四次开方为基础,利用欧氏距离进行群落物种的'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1个物种可以分为三大类,即潮间带广布种、中高潮带常见种、狭布种和偶见种,通过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也支持以上结果.3类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均有不同的表现,与物种的分布与数量相关.研究表明,物种生态宽度、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与物种的分布与数量密切相关,反映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各物种对生境资源的利用能力的强弱.
作 者:葛宝明 鲍毅新 郑祥 程宏毅 GE Bao-Ming BAO Yi-Xin ZHENG Xiang CHENG Hong-Yi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浙江,金华,321004 刊 名:生态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ECOLOGICA SINICA 年,卷(期): 25(11) 分类号:Q958.15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 生态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值 系统聚类 排序篇3:胶州湾红石崖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胶州湾红石崖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根据208月至205月(夏、秋、冬、春季)4个季度月,对位于胶州湾内红石崖潮间带的高潮带(H1站)、中潮带(H2站)、和低潮带(H3站)所设的3个站进行了综合生态调查并分析所获的资料.结果表明,红石崖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栖息密度、总平均生物量和总种数分别为718.67个/m2、123.21 g/m2和62种.平均密度、平均生物量和种数在高潮带分别是1 765.5个/m2、342.53 g/m2和12种; 中潮带分别是248个/m2、11.31 g/m2和35种; 低潮带分别是142.5个/m2、15.74 g/m2和44种.3个潮带的平均密度(D):大小顺序为DH1>DH2>DH3,平均生物量(B):BH1>BH3>BH2;种数(S):SH3>SH2>SH1.定性采集在3个潮区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44种,其中有27种在定量采集中没采到,3个潮带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89种.
作 者:王洪法 李宝泉 张宝琳 帅莲梅 李新正 WANG Hong-fa LI Bao-quan ZHANG Bao-lin SHUAI Lian-mei LI Xin-zheng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 刊 名:海洋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MARINE SCIENCES 年,卷(期): 30(9) 分类号:P714.5 关键词: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 生态学研究 胶州湾篇4:镜泊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调查
镜泊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调查
春、夏、秋3个季节对镜泊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镜泊湖大型底栖动物主要隶属于3门、9科、26种.其中水栖寡毛类2科、8属、11种,为绝对优势类群,其密度呈现季节性差异,在春季最高(951.45个/m2),夏季最低(706.40个/m2);其次,优势类群为水生昆虫,夏季密度最高(840.26个/m2),秋季最低(319.47个/m2).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前突摇蚊(Proeladius sp.)幼虫等耐污种为底栖动物的优势种,同时也是镜泊湖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底栖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都表现为春季最大,夏季次之,秋季最小;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在各季节差异不大;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BI指数都表现为秋季最大,夏季次之,春季最小.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BI指数对该水体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该湖区水质污染程度为轻度一中度污染状态.
作 者:刘曼红 马成学 左彦东 蔡会丽 于洪贤 LIU Man-hong MA Cheng-xue ZUO Yan-dong CAI Hui-li YU Hong-xian 作者单位:刘曼红,马成学,于洪贤,LIU Man-hong,MA Cheng-xue,YU Hong-xian(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左彦东,蔡会丽,ZUO Yan-dong,CAI Hui-li(牡丹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刊 名:水生态学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YDROECOLOGY 年,卷(期): 30(4) 分类号:Q178.1+4 关键词:镜泊湖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水质评价篇5:浙江苍南泥相潮间带春末底栖动物生态特征
浙江苍南泥相潮间带春末底栖动物生态特征
通过6月对鳌江口南侧苍南县3条泥相潮间带断面的调查分析,鉴定出潮间带底栖动物74种,其中多毛类8种,软体动物24种,甲壳动物26种,棘皮动物1种,其他类动物15种.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103.74 g/m2,667个/m2,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可占总生物量的72%和15%,断面数量平面分布为巴曹>白沙>海城,垂直分布中潮区>高潮区>低潮区,多样性指数H'值北侧白沙断面(1.82)大于南侧巴曹断面(1.61),均匀度J值中间海城断面为最大(0.72),调查区域北端鳌江淡水注入和南端外侧琵琶山阻挡,海流及潮汐的作用影响不一,致使该区潮间带动物种类和数量在南北断面间有较大差异.
作 者:高爱根 陈全震 曾江宁 周青松 杨俊毅 GAO Ai-gen CHEN Quan-zhen ZENG Jiang-ning ZHOU Qing-song YANG Jun-yi 作者单位:高爱根,陈全震,周青松,杨俊毅,GAO Ai-gen,CHEN Quan-zhen,ZHOU Qing-song,YANG Jun-yi(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曾江宁,ZENG Jiang-ning(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杭州,310029)
刊 名:海洋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MARINE SCIENCES 年,卷(期): 30(5) 分类号:Q178.57 关键词:泥相潮间带 底栖动物 生态篇6:青岛潮间带底栖微藻生物量研究
青岛潮间带底栖微藻生物量研究
3~6月,选择胶州湾口近海作为研究海区,在栈桥、湛山湾和石老人3个站位每月取样两次,每次退潮后,在潮间带固定地点采集底质样品,分别测定样品中叶绿素a、b、c和脱镁叶绿素a的含量,同步观测海水温度、海水密度和pH值.结果显示,青岛近岸春季海水水温上升较快,海水密度和pH比较稳定.栈桥取样点底质中叶绿素a、b、c和脱镁叶绿素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58、0.47、0.34和0.16μg/g.湛山湾取样点底质中的叶绿素含量最高,波动较小,叶绿素a、b、c和脱镁叶绿素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72、0.56、0.36和0.45μg/g.石老人海水浴场底质中的叶绿素含量最低,波动较大,叶绿素a、b、c和脱镁叶绿素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6、0.28、0.20和0.29μg/g.
作 者:姜祖辉 陈瑞盛 王俊 JIANG Zu-hui CHEN Rui-sheng WANG Jun 作者单位:姜祖辉,JIANG Zu-hui(青岛大学化工学院,266071)陈瑞盛,王俊,CHEN Rui-sheng,WANG Jun(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
刊 名:海洋水产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年,卷(期):2006 27(3) 分类号:Q949.208 关键词:青岛 底栖微藻 叶绿素 脱镁叶绿素a篇7:莆田互花米草入侵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研究
莆田互花米草入侵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研究
摘要:2008年3月--12月对莆田市沿海互花米草(Spartina atterniflora)的入侵现状及分布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仙游县枫亭镇、涵江区三江口镇沿海滩涂有较大面积的互花米草分布,在其他海域尚未发现.在枫亭镇辉煌村互花米草分布区高、中、低三个潮区共获得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25种,其中节肢动物7种,环节动物16种,软体动物2种,生物量平均为156.1246±120.0180g・m-2,平均密度为11253±9133ind・m-2,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相比属于较高水平.数量优势种为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 Hansen)与中华蜾赢蜚(Corophium chinensis)等.作 者:林秀春 任帅 龚玉 陈晓 LIN Xiu-chun REN Shuai GONG Yu CHEN Xiao 作者单位:莆田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福建,莆田,351100 期 刊:莆田学院学报 Journal:JOURNAL OF PUTIAN UNIVERSITY 年,卷(期):2010, 17(2) 分类号:X174 Q958.8 关键词:莆田市 沿海 互花米草 大型底栖动物 生态入侵【浙江岱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