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冷专业

冷专业

2022-05-27 23:10:2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爱伦伦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冷专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冷专业,欢迎参阅。

冷专业

篇1:冷专业

冷热门专业

热门专业排名表排行榜首(第一名):电子信息工程热门专业第二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热门专业第三名:临床医学热门专业第四名:土木工程热门专业第五名:国际经济贸易热门专业第六名:法学热门专业第七名:会计学热门专业第八名:经济学热门专业第九名:土木工程热门专业第十名:英语 20人才需求较大的热门专业至少在5年内,以下十大热门行业人才需求量较大。1.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对抗技术、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等。2.生物技术类。相关专业: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资源科学等。3. 现代医药类。相关专业: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等。4.汽车类。相关专业: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服务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等。5.物流类。相关专业:物流管理、现代物流等。6.新材料类。相关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 稀土工程等。;7.环境能源类。相关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资源环境与科学等。8.管理类。相关专业:工商管理类、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等。9.法律类。相关专业:法学、国际法、国际经济商业法、国际商法等。10.营销类。十大热门专业新一轮的毕业生即将汇入就业大军,市场对毕业生专业、技能的需求催生了许多热门职业,就业形势、就业趋势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甚至面临高考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影响。 2010年冷门专业排行榜NO.1 家庭和消费者学(Family and consumer sciences)家庭和消费者科学又称为家庭经济学,这项专业背景会教导学生所有关于组建家庭的知识与要素,学生毕业后能够成为儿童发展、家庭关系、消费经济学、个人理财、服装设计、住房和营养学等领域的专家。接受过这一专业学习和训练的学生在展开职业生涯时,拥有相当多的选择。相关职业包括教师、健康教育工作者、财务顾问、教育管理者。NO.2 语言学(Linguistics)语言学专业简言之就是学习语言,包括语言的结构、形成、历史以及人们如何使用语言等等。随着全球化持续作为新兴商业趋势,具有语言学背景的专家在许多领域中将会更加受到重视。从这一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从事的相关职业包括人类学、考古学、计算机科学、口译员、语言学家、语言病理学家、听力学家、翻译、市场营销。NO.3 娱乐管理(Recreation management)主修娱乐管理学的学生将学会如何管理员工、计划和执行活动、设立预算、并按照安全规章管理娱乐场所。相关科系的毕业学生大多在公园、度假村、体育设施、营地、老人中心、主题公园等行业发展。从这一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从事的相关职业包括娱乐公园服务员、救生员、滑雪巡查员、各种娱乐活动的保护服务、娱乐工作者、教练员、裁判员和公园护林员。NO.4 食品科学(Food science)这一专业对于自认为是“美食家”的食物爱好者特别适合,食品科学专业专门研究食物里面的生物和化学成分,了解生产、运输和准备食物的方式,并学习如何让消费者获得安全的.食品产品。大学毕业生可从事的有关工作包括农业和食品科学家、食品风味化验、饮食技术员、营养师、工业生产管理人员。NO.5 包装学(Packaging)如果你对于绿色环保有兴趣,这可能是一条很好的道路。大部分的包装产业都与健康和安全需求相关,因此这个产业不太可能有消失的一天。目前包装学专业的教育重点在于如何使包装学更加实用和环保。毕业生可从事的相关工作有保鲜工程师、工业设计师、农业和食品科学家。

篇2:冷

读初中的同学可能大都会感觉到,自己已经步入了青春期。从身体长高了,声音变了这种变化可以看出来。其实这些变化都只是次要的,真正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变化。正处于花季的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而我也发现自己多了一分冷静。

在我刚进入初一的时候,我与大部分同学的心里想的一样,对于新的环境大都显得不适应,每一节上课都在想着快点放学。就是这样的学习状态,导致我上课的状态非常不好,根本就没在听老师讲课。就这样过了一个月,第一次月考来了。在准备这一次考试的时候,我显得异常地混乱,我不知道该怎样复习。但考试终究是来到了。我怀异样的心情答题,心中是说不出的滋味。直到考完了,我才松了一口气。 但更大的挑战正向我靠近那就是成绩了。看着自己的成绩,我显得非常惭愧,心里猛想:到底为什么呢,是我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吗?是我上课没专心吗,为什么我的成绩会这样差啊。就在我恼怒不已的时候,老师对我说:“我知道你很惭愧,但失败谁会没有呢,面对这一次考试的失利我们应该吸收教训,不应该停留在失败的痛苦中。”听了老师的话后,我心情平复了许多,脑海中突然闪过父亲说过的一句话:不为失败找原因,而为成功找方法。

就这样,老师和父亲的话一直勉励着我,使我在失利的时候能够冷静对待。我会把这些话永远放在心上,作为我遇到挫折时的提醒,提醒我一定要冷静。

篇3:冷

一个人走在下班的路上,冷风在耳边吹过,夜是那么的冷清,看看四周,以前的车如流水,人如鱼,在不断穿梭,如今却是冷冷清清,看不到昨日那繁忙的人群,过年了,都带着微笑,和家人团聚,而我呢,每年都是如此,一个人在外过,真的好想家,好想去感受一下家的那片刻的温馨,可是对我却又是那么的遥远。也许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也许是我不懂得如何去珍惜,人有太多的无奈,无法去实现。太多的感叹,无法去叹息。 如今的我,只能面对着电脑,敲打着键盘,开始新的忙碌的工作。只能站在边上,远远的看着别人的笑,别人那温馨。好想去感受一下,可是身如钉,无法迈出那一步,想伸手把那温馨挽留,可是却在空气中慢慢的消失。得到的,看到的,感受的,只有那冰冷的气息,冰冷的空间。我不知道,我何时才能结束这不该属于自己的一切。不知道,什么时候拥有属于自己那温情。也许一辈子都无法感受的,也许是我在无意中把那温馨丢失了,可是不管世间的沧桑如何变化,我还是我,一个不能改变的事实。只要心如尘,或许我能感受到那温情。太多的东西我已经失去,该走的路已经走了,该受的痛苦已经经历过了,更多的无奈我已经去面对了。也许如风一样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结束。该属于自己的要好好的去争取,去珍惜。人生太短了,很多东西不能一下去实现了。只能珍惜好每一天,珍惜好属于自己的快乐。

篇4:冷_

黑夜,它是一块蓝得发黑的大布幕,渐渐爬上对门的屋顶,神不知鬼不觉的,月亮,像一盏明灯,渐渐爬上了山头,又渐渐地升上了天穹……

我坐在窗边,心想,是什么东西,让黑夜与月亮同时飘然而起呢?那阵风,就好像一把利剑一般,直接刺透了竹子的枝叶,将它们分开了;又像一丝轻纱,薄薄地在我边拂过。是什么东西,让它拥有了如此强大的魔力?

我打了个寒战:冷空气,这位不速之客,又过了一年,要来了吧?那阵风,到底是一丝轻柔的纱,还是一捧冰冰冷冷的水呢?我望着天上的云,那时的云,在我的眼中竟是粉色的,有着一阵薄薄的温暖,一阵轻盈的冰凉。就是在没有风的时候,我仍旧觉得整个世界都是冷冷清清的,只是觉得风只是在身边徘徊罢了;在有风的时候,倒是觉得小花园就变的幽静了,幽静的小路,幽静的花儿,所有的事物都是幽静的。

一种说不出的味道,清凉的有些薄荷味。已完澡之后躺在床上看《狼图腾》,我总觉得,在一个离家很遥远很遥远的地方,有一只小小的狼,和父母兄弟一同背着风,伺机行动,风缠绕着小狼的胸怀大志,散播到了每一块田野,每一片山丘,这股风,阴凉的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在风的呼啸中,月,顿时显得异常宁静……

篇5:冷_

走在街头,四处漂浮寒气,手中握着那刚出炉的烧饼,身体早已蜷为一团在。寒风的凛冽

中,人们传出对寒冷的抱怨,他们披着围巾,带着帽子,却伊然带着小跑,口中絮絮叨叨的说个不停。

冬天的前奏带着他那更酷的面庞,一面和人们的着招呼,一面又以寒风来招待着他的客人。

冷开始以风为半径不停的画着圆,传递给人们冬天到来的讯息。冷的色调弥漫于这片被寒冷笼罩这的地方,渐渐扩散开来。寒风、雨雪、冷色他们招摇过市的走过,告知人们这已是冬至未至的时节。

手伸进温暖的口袋,揣着2块硬币,站在包子店旁,盼望那掀开新一层盖子的掀开。于是刹那间,看到热浪带着白雾充满的蒸笼的上方,心也随之澎湃起来。音响店旁,缭绕着那温暖的`情歌,使我想起了王力宏的《雪人》中第一句便是――好冷。的却是淅淞耍太久的假期是我习惯于蜗居在家而不愿出门了。

我开始在寒冷中变得堕落了,是的,我开始给自己找理由早睡,又在早上赖床。寒冷作为

我懒惰的推卸责任者,蒙上了一层堕落的面纱。我开始变得可悲起来,我终于沦为了我惰性的附庸沉沦了。

但风即将吹醒冬天,我有怎能继续沉睡?

篇6:选专业不能只看冷

选专业不能只看冷热门

高考刚刚结束,为了给学子们提供建议,智联招聘发布《20高校专业就业前景报告》,结果显示,曾经的所谓“热门”和“冷门”专业在求职效果上出现了某种倒挂。当年一窝蜂报考某些热门专业的后遗症正在显现,而一些有一定专业技术含量并且各家公司都离不开的专业(如财会)的毕业生,在求职时则普遍较受欢迎。

当年挤破头毕业撞了墙

时至6月,北京一所重点高校生物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小沈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不知道我们这样的去哪里才算合适,去药厂面试,人家要专门学药学的。到生物试剂公司,只能从没有底薪的销售做起。研究所之类的科研机构,又得是硕士才行。”小沈显得十分茫然,“当年为了能上这个专业,大家都挤破头了,没想到毕业犯了难。”

小沈的经历折射出“热门”专业求职的困难,智联招聘数据显示,生物工程专业的职场人士从事的前5大岗位是销售业务、行政/后勤/文秘、生物/制药/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安全防护、教育/培训。其中,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岗位最对口,能够顺利找到这类岗位工作的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的比例却仅有8.9%。

曾经的另一大报考热点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日子同样不舒坦。据智联招聘统计,与计算机专业对口的岗位是计算机软件/系统集成和互联网/电子商务/网游,从事这两大岗位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却只有6.92%和6.64%。

专业不“发烧”求职却容易

工业机械专业的小陈早早地签订了三方协议,据他介绍,学院招生从来没“热”过。但是工程类技术性比较强,别的'专业不好来“抢饭碗”,找个对口单位,没什么难度。根据智联招聘数据显示,工程机械岗位与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最相关,对口就业比例高达30.43%。

每年招生都比较平稳的财会专业毕业生在职场上也颇受欢迎。智联招聘数据显示,财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从事财务/审计/税务工作的比例达到64.17%,专业就业对口率在所有专业中是最高的。

是否有“钱景”还应长远看

根据统计数据,销售业务、行政/后勤/文秘、客服/售前/售后/技术支持三大“大门类”岗位位居多个专业的前5大就业岗位。而所谓的“高薪”与“低薪”在职业生涯的开端并不会那么分明,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从各岗位比较来看,初入职场的起点薪酬没有太大差异,大多集中在2500-3500元这一区间内,金融/证券/期货/投资平均薪酬略高,约4500元。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各岗位的平均薪酬也呈上涨趋势。大部分岗位的平均月薪在工作年限达到5年后才有比较明显的提升。

工作年限越长,从事销售业务、金融/证券/期货/投资、建筑装修/市政建设三大岗位的人员的薪酬优势越明显,尤其是工作经验积累至8年后,领先优势更大。销售业务的底薪较低,收入高低主要取决于个人业绩表现带来的提成。随着工作年限增长,人脉关系的积累,销售业务的薪酬优势逐渐显现。

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黄若珊提醒即将面临专业选择、步入大学校园的高三学子,所谓的“学习”除了指课堂的吸收外,还需主动拓展知识面,增加对未来职业的认识,课外活动及实习经验的积累将使未来择业时掌握更多主动权。

篇7:“热专业”遭遇“冷就业”滑铁卢

“2009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高考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这些专业曾经备受关注、风光无限,如今登上“滞销榜”,发人深思。

“热专业”为何遭遇“冷就业”滑铁卢?当年一腔热血奔赴梦想的大学校园,四年之后换来的是找不到工作或者失业的尴尬。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冷”与“热”的分界线在哪里?“冷”与“热”本来就是相对的,两者没有绝对的界限。不过,仔细研究当年的热门专业,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还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在当今的发展中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热门行业?天子骄子们为什么会遭受上帝无情的驱逐?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热点,其中原因很多,而出现某些专业的“冷”“热”遭遇,或许透露出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考核体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观念也是其不可缺少的因素。

根据2009年教育部统计数字,全国高等院校共1867所。其中本科720,专科1147所。一些高校在设置专业的时候没有考虑本校的定位,比如一些理工科院校为了求全,设置一些文科类的专业,虽然工商管理、法学还有汉语言文学是热门专业,但是没有考虑自身的师资力量以及学生的就业情况。这些情况致使“热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遭遇“冷就业”。有些学校虽是文理综合类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没有充分跟上时代步伐。比如法律专业的课程包括: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刑法学、民法学、刑事诉讼学、民事诉讼学、行政法学、经济法概论、国际法,四年大学法律专业的学生得到的是被老师念完了的厚厚的法律书。法学专业本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大学里学生要尽量走出校门参加各种实习,增加阅历,据了解法学院学生很少有人主动的走出校门面对社会,至于学校规定的实习证明也是莫须有。学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方面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架好大学生和实习单位之间的桥梁,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纵使顶着“热专业”的光环也要被无情的社会竞争淘汰,遭遇“冷就业”无情的打击。

1999年,我国普通高校招生154万人,比1998年增加46万人,增幅高达42.6%.从1999年到2008年,短短9年时间,大学招生几乎呈直线上升趋势,每年递增50万人左右。中国教育从此由精英教育进入了大众教育的阶段。随之而来的是每年日益递增的毕业生数量,2010年中国应届毕业生达到630万人次。毕业生数量的激增以及就业岗位的短缺成为摆在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每年政府、社会还有毕业生都会为这些大量数字紧紧缠身。

有人就在质疑:高校扩招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没有转变过来之前,高校扩招是弊大于利的。读大学,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就是进入了精英阶层,尤其是这些所谓热门专业毕业生,他们希望毕业之后从事的工作必须与体面、高薪、稳定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的。残酷的现实不容许大多数人有这样的愿望,这些所谓的“天之骄子”只能选择逃避或者等待,这也就出现了“热专业”“冷就业”的尴尬境地。据调查,省内某重点高校新闻专业某班40名毕业生除去十个左右读研的,几个考公务员的,截至目前真正签约的聊聊无几。新闻专业也是如今的热门专业,而如今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社会上没有太多的新闻媒体单位容纳他们,没有办法,有的学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新闻理想转改其他行业。理想和现实的落差致使大部分学生工作时没有归属感,只能是频繁的跳槽。

要想改变这种“热专业”“冷就业”的尴尬局面,学校在这方面做好调节作用,大学期间多给学生一些真正实践的机会,为他们以后走进社会打好基础。社会要学会包容这些刚刚迈入社会的的学生,要知道并不是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就一定做白领,在政府机关工作,有很高的薪水。毕业生个人方面更要转变就业观念,刚毕业不一定就有高薪、高职位、高待遇。李开复曾经说过:机会远比安稳重要,事业远比金钱重要,未来远比今天重要。他认为,大学生就业时要综合考虑自己的条件、天赋、兴趣、学习。学校提供的训练并不能让人在实际工作中立即上手,因此要找一家进去后可以多学一些技术和知识的公司,而不要把月薪看得太重。如果在一个职位上能学到东西,哪怕最初要从最基层干起也是值得的。

用一颗平和的心看待“热专业”,即使“冷就业”又何妨,找准目标勇敢面对就是成功。

【冷专业】相关文章:

1.冷餐会策划书

2.冷抒情作文

3.初一作文冷

4.冷笑话段子

5.《一竿冷》读后感

6.个人总结冷德宏

7.冷笑话谜语大全

8.疯狂冷笑话脑筋急转弯

9.形容冷的句子

10.经典情侣冷笑话

下载word文档
《冷专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