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报告
“meetsz”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报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报告
一、见习目的
通过这次的实习,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实践相结合,加强我们对环境工程专业的认识和了解其实际应用。初步掌握污水、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工艺,以及环境检测的相应仪器。同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我们以后更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见习项目安排
20XX年10月29日 红树林保护区(上午) 亚龙湾污水处理厂(下午)
20XX年10月30日 红沙污水处理厂(上午) 鹿回头污水处理厂(下午)
20XX年11月 1 日 环境检测站(上午) 小结
20XX年11月 2 日 气象站(上午) 荔枝沟污水处理厂(下午)
20XX年11月 3 日 固体废弃物填埋厂(上午)总结
三、见习内容
1、了解各单位概况、处理工艺;
2、了解常用处理设备、工作原理及主要构筑物构造、布局;
3、掌握处理工艺流程、处理技术。
四、见习内容详述
1、实地检测
10月29日上午,我们来到红树林河滩进行实地检测,有三个项目,具体是硫化氢的测定、溶解氧的测定、水样色度的测定。
(1)硫化氢的测定:
我们先将装有硫化氢吸收液的采样管和CD-1型大气采样器组装好,然后设定速率为每分一升,设定时间为60分钟。通过上述操作来固定空气中的硫化氢。固定好后的溶液导入具塞比色管,贴上标签。标签要写明采样时间、地点、项目、环境。然后待回到实验室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硫化氢的浓度。
(2)溶解氧的测定:
我们用采样瓶表层水采样,加入碱性碘化钾1毫升,硫酸锰2毫升。摇匀,盖塞,贴标签保存。待回到实验室进行硫代硫酸钠滴定计算溶解氧的量。带队老师告诉我们取样时要防止空气进入,样品要在24小时内进行测定。
(3)水样色度的测定:
我们根据水样的色度将标准液配成一系列比色度溶液,取水样目测法得水样的色度。
2、污水处理厂的见习
10月29日下午、10月30日、11月2日我们依次见习了亚龙湾、红沙、鹿回头、荔枝沟四家污水处理厂,对污水处理工艺和构筑物有了初步的了解。
污水处理厂根据处理的量的大小和水污染程度决定厂的规模和构造物的繁简,现都用二级处理,先经历物理处理,再经过生物处理。
亚龙湾、鹿回头、荔枝沟的规模差不多,构筑物也大致一样,以亚龙湾污水处理厂为例,其流程为:原水——粗格栅——进水泵房——平流沉砂池——特殊生物格(厌氧、微曝气)——生物氧化池(耗氧、曝气)——配水井——沉淀池——快滤池——消毒接触池——中水池——排放或再利用
红沙规模是四家中最大的,其流程也较细致,具体为:原水——粗格栅(间隙25mm)——进水泵——细格栅(间隙8mm)——曝气沉砂池(充氧气)——缺氧池(反硝化除氮)——沉砂池(重力作用沉淀)——超细格栅(间隙2mm)——初沉出水提升泵——BAF曝气生物滤池(加药,用聚三氯化铝)——紫外消毒(之前有二氧化氯消毒)——中水池——出水泵
这四家污水处理厂对沉淀后的污泥都采样浓缩、脱水(加絮凝剂)处理。通过对大小规模污水处理厂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都是将原水粗过滤提高水位,利用水的自高向低流的特性减少外能的损耗,经过厌氧,好氧微生物处理,沉砂,过滤,消毒这些步骤。
目前污水处理工艺较成熟的是生物膜处理和活性污泥处理。沉砂也有平流和旋流两种方法。污水处理就是将COD、BOD、SS、氨氮、总P、总N超标的水处理达标排放减小对环境的污染。
3、检测站、气象局的见习
(1)环境检测站:
11月1日上午,我们参观了环境检测站。检测站就是检测水、声、气,对水就是主
检测地表水和海水,对声检测有区域、道路、功能区的检测,对气主要检测二氧化碳、氧化氮、二氧化氮、氮氧化合物、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
在检测站,我们见到了许多先进的仪器,如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ICP-MS等。加强了我们对已学过的仪器分析的理解。检测员告诉我们气相色谱仪用于在200摄氏度能气化的物质的检测,不能气化的用液相色谱仪。现在他们多用气相色谱仪定量分析,如要进行定性分析,就要用气相色谱仪—质谱仪。而且我们参观了空气自动检测仪,了解到三亚的空气质量非常好。
检测员多次告诉我们在校要多收集信息和了解国家标准检测方法。我们检测时不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则检测结果不予承认。而信息的收集是检测的重中之重,没有信息就无法进行检测。
(2)气象局见习:
11月2日上午,我们来到三亚市气象局。先了解了预报天气节目的制作和流程。随后在副站长的讲座我们了解一些三亚市的气象检测和和预报。普及了气象预报的一些知识,更改了过去的错误的认识,如检测的温度是指在百叶箱内测的温度,而不是我们拿着温度计在室内测的,还有雨的级别判定是以24小时内降雨量的多少为准的。最后我们了解人工增雨的过程,对云团的检测达到可降水的条件后在用碘化银炮弹增加凝聚核得到增雨的.效果。
4、固体废弃物填埋场见习:
11月3日上午,我们去了固体废弃物填埋场。这里采用垃圾分层堆放的方法,对垃圾进行铺盖——压实——消杀——盖膜——除臭。地下覆盖1.5~2mm的防渗膜,上覆盖0.5mm的覆盖膜,以防渗透液流失,污染环境。
填埋场最重要的就是渗透液的处理,运用物理、生化、膜处理三级处理。其中的金属及有毒物质用阻挡——回灌(微生物降解)处理。
渗透液的处理流程如下:预处理系统(混凝沉淀器)——硝化罐、反硝化罐(除磷、氮,将氨盐转化为氮气)——曝气(有消毒)——厌氧池/耗氧池——物理膜(NBI内置式物理膜)处理——纳滤处理池——纳滤处理系统——反渗透处理系统——中水池。物理膜、纳滤处理系统、反渗透处理系统阻挡金属及有毒物质,同时纳滤处理系统、反渗透处理系统去除渗透液中的COD、BOD、SS、色度。
至此,我们的见习结束了。
五、见习思考
对于水和固弃物的处理再利用,我有些初步的想法。水处理目前只是一小部分用于回收利用,这方面亚龙湾污水处理厂做的非常好,然而如何加大处理后的中水的再利用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这样就能使污水处理厂自负盈亏,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中水我想是不是可以用于人工湖泊的建造和广场的喷水池。同时规划好管网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再大的困难都要尽快解决。只有管网完善,才能将污水处理和再利用变成现实。
垃圾是放置错误的资源,这句话说的不错。如今,我们的国家人口众多,素质良莠不齐,既然这已成现实,要改善要很长的道路。我想可不可以由政府在填埋场附近建造一批集中房,将城市中的拾荒者集中起来,当垃圾车运来时,组织拾荒者进行一次粗略的筛选,这样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拾荒者的流浪问题。而且固弃物填埋厂的渗透液处理规模较小,让渗透液先由污水处理厂处理一次后在由固弃物填埋厂进行二次处理,这样减轻了固弃物填埋厂的压力还使污水处理厂的设备得到充分的运用,以免由于水量过小使设备闲置。
六、总结
通过这五天的见习,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了,为以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篇2: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的实习报告
1、实地检测
10月29日上午,我们来到红树林河滩进行实地检测,有三个项目,具体是硫化氢的测定、溶解氧的测定、水样色度的测定。
(1)硫化氢的测定:
我们先将装有硫化氢吸收液的采样管和CD-1型大气采样器组装好,然后设定速率为每分一升,设定时间为60分钟。通过上述操作来固定空气中的硫化氢。固定好后的溶液导入具塞比色管,贴上标签。标签要写明采样时间、地点、项目、环境。然后待回到实验室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硫化氢的浓度。
(2)溶解氧的测定:
我们用采样瓶表层水采样,加入碱性碘化钾1毫升,硫酸锰2毫升。摇匀,盖塞,贴标签保存。待回到实验室进行硫代硫酸钠滴定计算溶解氧的量。带队老师告诉我们取样时要防止空气进入,样品要在24小时内进行测定。
(3)水样色度的测定:
我们根据水样的色度将标准液配成一系列比色度溶液,取水样目测法得水样的色度。
2、污水处理厂的见习
10月29日下午、10月30日、11月2日我们依次见习了亚龙湾、红沙、鹿回头、荔枝沟四家污水处理厂,对污水处理工艺和构筑物有了初步的了解。
污水处理厂根据处理的量的大小和水污染程度决定厂的规模和构造物的繁简,现都用二级处理,先经历物理处理,再经过生物处理。
亚龙湾、鹿回头、荔枝沟的规模差不多,构筑物也大致一样,以亚龙湾污水处理厂为例,其流程为:原水——粗格栅——进水泵房——平流沉砂池——特殊生物格(厌氧、微曝气)——生物氧化池(耗氧、曝气)——配水井——沉淀池——快滤池——消毒接触池——中水池——排放或再利用
红沙规模是四家中最大的,其流程也较细致,具体为:原水——粗格栅(间隙25mm)——进水泵——细格栅(间隙8mm)——曝气沉砂池(充氧气)——缺氧池(反硝化除氮)——沉砂池(重力作用沉淀)——超细格栅(间隙2mm)——初沉出水提升泵——BAF曝气生物滤池(加药,用聚三氯化铝)——紫外消毒(之前有二氧化氯消毒)——中水池——出水泵
这四家污水处理厂对沉淀后的污泥都采样浓缩、脱水(加絮凝剂)处理。通过对大小规模污水处理厂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都是将原水粗过滤提高水位,利用水的自高向低流的特性减少外能的损耗,经过厌氧,好氧微生物处理,沉砂,过滤,消毒这些步骤。
目前污水处理工艺较成熟的是生物膜处理和活性污泥处理。沉砂也有平流和旋流两种方法。污水处理就是将COD、BOD、SS、氨氮、总P、总N超标的水处理达标排放减小对环境的污染。
3、检测站、气象局的见习
(1)环境检测站:
11月1日上午,我们参观了环境检测站。检测站就是检测水、声、气,对水就是主
检测地表水和海水,对声检测有区域、道路、功能区的检测,对气主要检测二氧化碳、氧化氮、二氧化氮、氮氧化合物、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
在检测站,我们见到了许多先进的仪器,如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ICP-MS等。加强了我们对已学过的仪器分析的理解。检测员告诉我们气相色谱仪用于在200摄氏度能气化的物质的检测,不能气化的用液相色谱仪。现在他们多用气相色谱仪定量分析,如要进行定性分析,就要用气相色谱仪—质谱仪。而且我们参观了空气自动检测仪,了解到三亚的空气质量非常好。
检测员多次告诉我们在校要多收集信息和了解国家标准检测方法。我们检测时不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则检测结果不予承认。而信息的收集是检测的重中之重,没有信息就无法进行检测。
(2)气象局见习:
11月2日上午,我们来到三亚市气象局。先了解了预报天气节目的制作和流程。随后在副站长的讲座我们了解一些三亚市的气象检测和预报。普及了气象预报的一些知识,更改了过去的错误的认识,如检测的温度是指在百叶箱内测的温度,而不是我们拿着温度计在室内测的,还有雨的级别判定是以24小时内降雨量的多少为准的。最后我们了解人工增雨的过程,对云团的检测达到可降水的条件后在用碘化银炮弹增加凝聚核得到增雨的效果。
4、固体废弃物填埋场见习:
11月3日上午,我们去了固体废弃物填埋场。这里采用垃圾分层堆放的方法,对垃圾进行铺盖——压实——消杀——盖膜——除臭。地下覆盖1.5~2mm的防渗膜,上覆盖0.5mm的覆盖膜,以防渗透液流失,污染环境。
填埋场最重要的就是渗透液的处理,运用物理、生化、膜处理三级处理。其中的金属及有毒物质用阻挡——回灌(微生物降解)处理。
渗透液的处理流程如下:预处理系统(混凝沉淀器)——硝化罐、反硝化罐(除磷、氮,将氨盐转化为氮气)——曝气(有消毒)——厌氧池/耗氧池——物理膜(NBI内置式物理膜)处理——纳滤处理池——纳滤处理系统——反渗透处理系统——中水池。物理膜、纳滤处理系统、反渗透处理系统阻挡金属及有毒物质,同时纳滤处理系统、反渗透处理系统去除渗透液中的COD、BOD、SS、色度。
至此,我们的见习结束了。
对于水和固弃物的处理再利用,我有些初步的想法。水处理目前只是一小部分用于回收利用,这方面亚龙湾污水处理厂做的非常好,然而如何加大处理后的中水的再利用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这样就能使污水处理厂自负盈亏,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中水我想是不是可以用于人工湖泊的建造和广场的喷水池。同时规划好管网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再大的困难都要尽快解决。只有管网完善,才能将污水处理和再利用变成现实。
垃圾是放置错误的资源,这句话说的不错。如今,我们的国家人口众多,素质良莠不齐,既然这已成现实,要改善要很长的道路。我想可不可以由政府在填埋场附近建造一批集中房,将城市中的拾荒者集中起来,当垃圾车运来时,组织拾荒者进行一次粗略的筛选,这样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拾荒者的流浪问题。而且固弃物填埋厂的渗透液处理规模较小,让渗透液先由污水处理厂处理一次后在由固弃物填埋厂进行二次处理,这样减轻了固弃物填埋厂的压力还使污水处理厂的设备得到充分的运用,以免由于水量过小使设备闲置。
通过这五天的见习,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了,为以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生产实习是学生大学学习很重要的实践环节。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的必修课,它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还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更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生产实习使我更深入地接触专业知识,进一步了解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了解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理论和实际相冲突的难点问题,并通过撰写实习报告,使我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时间:20XX年7月5日
篇3: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实习周记
生产实习的第一周,是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三门峡水利枢纽进行生产实习。三门峡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下段,连接豫、晋两省,控制流域面积占黄河总流域面积的91.5%,来水量的89%,来沙量的98%。工程于1957年4月动工,1961年4月建成投入运用。枢纽建筑物包括:混凝土重力坝、斜丁坝、表孔、底空、泄洪排沙钢管、电站厂房等。主坝长713.2m,最大坝高106m,坝顶高程353m。7月9日,我们到达三门峡市陕县,前往三门峡水利枢纽。到达电站后,稍做休息,就在报告厅听了关于入场安全教育的报告会。
电站秉承“安全第一”的理念,要求所有入场工作的员工在工作前必须进行入场安全教育,经过安全教育,还要进行安全教育考试考核,只有成绩合格者才能进入电厂工作,作为要入场跟班学习的我们,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讲课的师傅为我们讲述了安全在电站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从电站建成以来,历任管理者都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现在电站已然形成安全文化,涉及到大家在电站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建设,并在不断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企业安全教育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0XX年8月5日,三门峡电厂实现连续生产4800天历史最长安全周期。通过安全教育,让大家懂得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安全生产重于泰山。三门峡水电厂装有七台机组,总装机容量410兆瓦。
其中,1973年~1978年,电站先安装了#1-#5发电机,单机容量50MW,为轴流转桨式。1994年和先后安装了#6和#7发电机,单机容量75MW,为混流式。,电厂同德国伏伊特公司合作对1号机组进行改造。#1-#5机组,额定转速100r/min,水轮机转轮直径6m,发电机为悬式空冷型,额定电压10.5kv;六、七号为混流式水轮机,转轮直径5.5m,额定转速88.2r/min,发电机为悬式空冷型,额定电压13.8kv。其多年平均年发电量达到13.17亿kw・h。讲课的师傅在对机组作了总体介绍以后,还将水轮机的相关知识作了全面系统地介绍,不仅让我们对书本上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也让我们对这些知识在电站里的实际应用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电厂的师傅带我们去了坝上以及厂房里。下游400米处,有石岛三座,其中一名砥柱石,挺立于黄河惊涛骇浪之中,“中流砥柱”由此而来。三门峡电站的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座落在坚硬的花岗岩和闪长玢岩上。
篇4: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实习周记
1月7日上午我们在学校实训楼前集合然后校车将我们带到了污水处理厂,进入工厂后我们先参观了位于办公楼大厅内的各类数据的展示墙,然后来到大会议室工厂总工程师给我们细致的讲解了该厂的工艺流程和实际操作的理论知识,随后,我们全体同学分为两个组由两个工程带领我们进行了全厂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及时的向工程师进行提问,工程师也耐心的向我们进行讲解。
在本次参观的A2 /O处理工艺中,把生物处理池划分为厌氧、缺氧、好氧三个区。由于每个区的工艺条件不同,生长的微生物种类也不完全一样,使每个区的处理功能不一样,通过这些不同的功能组合,达到除磷脱氮的处理目的。
污水处理厂的参观结束后,我们又很大的收获,在课堂上的学习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这样的实习让我们把理论的知识与实际紧密的相结合,让我们的课堂知识得到了更全面具体的体会。
对于一般垃圾,因为一般的学生生活垃圾内还有各种杂物所以需要作出清理后再做进一步处理。首先,将收集到的垃圾进行人工清理,清理出可以回收的塑料瓶或者铁、铝罐以及废弃书籍、铁器等,可以送至废品收购站以换取一定经济价值;剩余的垃圾可以再次进行人工筛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机械筛选一定大小的垃圾进行进一步分理;最后剩下的垃圾一般都直接集中送往指定地点填埋或焚烧。
对于资源垃圾,我们要尽可能的进行回收再利用。
篇5: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20xx年6月26日——20xx年7月17日
二、实习地点
xx工程项目部
三、实习目的
生产实习是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学完大二课程以后进行的第二次实习,是继大一的认识实习之后有组织,有目的,深层次的实习。学生深入工地现场,与现场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指导,参与实践,全面系统的了解建筑工程的各项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以及各项管理措施。熟悉工程建设企业的性质、作业特点,以及生产管理的经营运作模式。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整合课堂所学专业知识,深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化专业知识和技巧的运用和实务工作的能力;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意识和职业责任感,为大三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实质性的指导作用,为我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四、生产实习内容
(一)工程概况
1楼工程位置:秦皇岛市海港区燕山大街西段河北京秦高速公路管理处院内。
建设单位:秦皇岛京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秦皇岛京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住宅楼1楼。
建筑功能:住宅
结构形式:剪力墙结构
建筑层数:地下一层,主体十二层(局部机房及楼梯间十四层)
建筑面积:建筑面积12108.2㎡
地下面积845㎡
地上面积11263.2㎡
建筑基底面积878㎡
建筑高度:37.95m(主体女儿墙顶)
工程项目设计等级为三级,建筑类别为高层住宅建筑。耐火等级地上为二级地下为一级,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建筑物使用年限为50年。
2楼工程位置:秦皇岛市海港区燕山大街西段河北京秦高速公路管理处院内。
建设单位:秦皇岛京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秦皇岛京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住宅楼2楼。
建筑面积:住宅为3916.05㎡;下房层为584.68㎡;宿舍为584.68㎡,食堂、办公为696.62㎡,建筑占地面积为1097.68㎡。
建筑层数:6+1层
结构形式:砖混结构
建筑高度:xx.45m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室内地坪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9.90。
(二)工程简介
建设单位:秦皇岛京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秦皇岛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建筑安装分公司。
设计单位;中冶京诚(秦皇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北京日日豪监理有限公司。
(三)建筑节能设计
1楼建筑节能本工程体形系数为0.248﹤0.3
1.屋面保温;本工程采用80厚挤塑板加最薄处60厚1:10水泥珍珠岩作为屋面隔热保温材料。
2.墙体保温
①外墙粘贴40厚挤塑板。楼梯间隔墙外贴40厚聚苯板。
②住户外窗为中空玻璃断桥合金窗,中空玻璃气密性等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分级几检测方法》GB/T7107-20xx规定。保温性能等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20xx规定的检测结果,外窗传热系数不应大于3.0。
③玻璃选用应符合JGJ113-97《建筑玻璃用技术规范》门单块大于1.5平米的玻璃和落地窗1100以下的玻璃均应采用安全玻璃(夹层玻璃厚度大于或等于6.38㎜)。
④钢筋混凝土凸窗及阳台栏板外壁贴50厚单面泰柏板;在施工过程中与栏板一起支模浇筑。地下室顶板铺50厚挤塑板;接触室外空气的阳台底版贴50厚挤塑板。
2楼建筑节能
1.本地区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划分区域为Ⅱ级
2.建筑物体形系数:﹤0.3
3.屋面保温材料采用100厚聚苯板和60厚水泥珍珠岩,聚苯板容重不小于15㎏/m。
4.外墙外侧抹30厚聚苯颗粒保温砂浆;楼梯间内墙(与用户的隔墙)内侧抹20厚聚苯颗粒保温砂浆,下房顶板铺40厚挤塑板保温,钢筋混凝土阳台栏板外壁贴50厚单面泰柏板;在施工过程中与栏板一起支模浇筑。接触室外空气的阳台底板贴50厚挤塑板。
5.外门窗保温性能等级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20xx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外窗传热系数不应大于3.0。
6.住宅外窗采用中空玻璃,墨绿色断桥合金,下房采用玻璃实腹钢窗,楼梯间采用合金窗。
﹙四﹚主体工程施工
1楼1.基础工程
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到达工地的时候基础与地下室都已经做完了,都开始了基础以上部分的施工,不过我们还是从图纸上了解到了基础的部分技术资料。该剪力墙住宅楼的基础采用的是长螺旋压灌混凝土桩,桩径为500㎜,桩长在3.0~10.0m。考虑到土层(从上到下依次为杂填土,粉质黏土,粉砂,粉质黏土,粗砂,强风化混合花岗岩)及地下水(地下水位埋深5.00~5.60m)的影响而采用桩基础。共有两种型号的桩:一种桩的单根承载力设计值为505KN,主要用于楼梯与电梯间墙下基础主要是考虑到这些部位荷载较大。另一种型号的桩单根承载力设计值为615N。桩,承台,承台梁及连系梁均采用C30混凝土,垫层采用C15混凝土,钢筋采用的是一级钢和二级钢。钢筋保护层厚度:桩为50㎜,承台为100㎜,地基梁为35㎜。其构造要求为:①承台梁上部钢筋应在桩间距范围内搭接,下部钢筋应在桩位范围内搭接,每个截面上下钢筋搭接截面面积不得超过25%(绑扎)与50%(焊接)。②桩伸入承台100㎜。桩钢筋锚固入承台长度为钢筋直径的35倍。③现场应进行试桩,试桩数量不少于桩总数的1%,且不少于3根。④承台底及承台侧面如遇软弱土,应全部换填非液化土,夯实系数不小于0.94。
2.钢筋工程
由于是全剪力墙结构的,所以现场钢筋与混凝土是占主导地位的。而钢筋又是重中之重了。在整个的施工过程中钢筋的绑扎或焊接可以分为墙体(当然也包括柱)钢筋的绑扎,梁板钢筋的绑扎以及楼梯钢筋的绑扎。其中又以梁板钢筋的绑扎和焊接是最为复杂也是最为重要的。现在我就依次把从工地上所看到的学到的知识要点归纳如下了:
①墙体(暗柱)钢筋
剪力墙钢筋可分为水平钢筋与竖向钢筋。钢筋绑扎时水平筋在竖直钢筋的外侧这样也刚好便于工人施工。而其墙体的拉筋是按照直径6㎜间距600㎜的二级钢来布置的,其设计时是按照两端135°弯钩来考虑的,但实际中考虑到施工的方便在钢筋下料是其一端做成135°儿另外一端做成90°弯钩了。简力墙中又布置有许多的暗柱(AZ),它按其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角柱(JZ)和约束柱(YZ),这些暗柱都是起到进一步提高墙体的承载力及其稳定性的。暗柱的纵向钢筋采用绑扎或焊接,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要求。而柱的箍筋则在上下两端是加密的,主要考虑到柱上下的剪力都比较的大的缘故。箍筋的摆放也是有要求的,其两个135°弯钩不能在同一个方向上而是应该间隔的布置错位放置,也是考虑到构造要求的。剪力墙钢筋绑扎完毕后还要在下部焊接其长度等于墙体宽度的钢筋条(本工程无特殊说明的,其外墙是200厚,内墙是160厚),目的是支墙模时产生保护层兼起内撑的作用。另外在墙体的水平筋上还的加黑色的橡胶圈即混凝土垫块。
篇6: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毕业实习是整个毕业设计教学计划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叫许耳环界。通过组织参观和听取一些专题技术报告,收集一些与毕业设计课题有关的资料和素材,为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实习,应达到以下目的:
1、了解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或道桥工程的整个设计过程;
2、了解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建筑分类及功能作用、结构类型及特点、结构构件的布置及荷载传递路线、主要节点的细部构造和处理方法等;
3、了解建筑物的施工方法;
4、了解建筑、结构、施工之间的相互关系;
5、了解建筑结构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
二、实习方式、地点及内容
按照道路与桥梁工程教研室的实习计划和日程安排,我们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毕业实习,先后辗转于武汉天兴洲大桥施工现场和武汉轻轨沿线各站,其具体实习方式与地点列表如下:
A、短片观摩
上午,我们主要观看一些跨海、跨江、跨河的'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实例录象,对施工工艺和流程进行简单回顾。其一,台湾省高雄至淡水高速公路的规划设计。该工程通过平面图演示,介绍了各中点城市的位置及沿途的地形地貌和各支路的连接,考虑了沿岛高速公路网的建设与之连接。
在环境保护上表现也甚为突出——特意聘请了动植物专家对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和完工后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和检测,并将其研究成果考虑到设计规划中去。这在国内所做力度明显不够。之后,我们陆续接触了美国等多国道路施工及拱桥施工实录,对路桥新工艺和新技术有了初步了解。
下午,我们继续观摩幻灯片,其中阳逻公路长江大桥的施工流程以动态逼真的三维动画模拟展示,学习效果明显;此后原版演示日本东北新干线工程和泰国某大型公路桥梁的施工,虽存在一定的语言障碍,但因画面详细系统且反复播映,仍较好地达到认知、学习,思考等多重目的。
下面依次对上述三项工程的施工作一些简单介绍:
1、阳逻大桥体系为悬索桥。目前正在施工的江苏润扬长江大桥跨径达1490米,为世界上第三大跨度悬索桥。悬索桥的特点是能够跨越其他桥型无与伦比的特大跨度,且因受力简单明了,成卷的钢揽易于运输,在将缆索架设完成后,能形成一个强大稳定的结构支承系统,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相对较小。而幻灯出来的阳逻大桥具体施工工序如下:
⑴工作面地表处理;
⑵开挖槽段施工;
⑶北锚碇施工;
⑷索塔施工;
⑸立模浇筑混凝土塔柱
⑹主桥缆索系统安装和桥体节段安装。
因阳逻大桥南北岸的土质不同,决定了其施工方案迥异,其中一侧土质较好,可直接开挖;另一侧属砂质淤泥土质,应在铺锭的开挖外径向下开挖填筑混凝土,做护壁,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工序⑵和工序⑸,前者从上往下挖槽浇注混凝土,可防止坍塌;后者因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水化热过大引起温度应变,要注意控制。
2、日本东北新干线工程
经介绍,日本东北新干线工程采用的是移动模架施工法。其方法是使用移动式的脚手架和装配式的模扳,在桥上逐孔浇筑施工。它由承重梁、导梁、台车、桥墩托架和模架等构件组成。在箱形梁两侧各设置一根承重梁,用于支承模架和承受施工重力。导重梁的长度要大于桥梁跨径,浇筑混凝土时承重梁支承在桥墩托架上。
导梁主要用于运送承重梁和活动模架,因此,需要有大于两倍桥梁跨径的长度。当一孔梁的施工完成后便进行脱模卸架,由前方台车和后方台车在导梁和已完成的桥梁上面,将承重梁和活动模架运送至下一桥孔。承重梁就位后,再将导梁向前移动。
3、泰国某大型公路高架桥施工
通过幻灯片对施工现场长时间的显示和详细介绍,该桥梁墩台为现场浇筑,其桥体梁段为工厂预制。其优点是桥梁的上下部结构可以平行施工,使工期大大缩短,且无须在高空进行构件制作,质量容易控制,可以集中在一处成批生产,从而降低工程成本;而缺点是:需要大型的起吊运输设备,由于在构件与构件之间存在拼接纵缝,显然,拼接构件的整体工作性能就不如就地浇筑法。
2、主桥结构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主桥为(98+196+504+196+98)米双塔三索面钢桁梁斜拉桥,长1092米。上层公路6车道,桥面宽27米;下层铁路按四线设计,其中两线I级干线,两线客运专线。主梁为板桁结合钢桁梁,N型桁架,三片主桁,桁宽2×15米,桁高12米,节间长度14米。
主塔采用混凝土结构,倒Y形,承台以上高度185米。主塔两侧各有3×16根镀锌平行钢丝斜拉索,索最大截面为451φ7毫米,最大索力约1250吨。主塔基础约采用φ3米钻孔灌注桩,2号墩32根,3号墩40根,承台采用双壁钢吊箱围堰施工。该桥集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设备“四新”技术于一身,是我国建设新水平的标志性工程。
3、工程创新点与特点
⑴主桥跨度大:大桥斜拉桥主跨504米为世界共类桥梁跨度之首。
⑵桥梁荷载重:该桥是世界上第一座按四线铁路修建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可以同时承载2万吨的荷载,是世界上荷载量最大的公铁两用桥。
⑶设计速度高:此桥是我国第一座铁路客运专线的大跨度斜拉桥,客运专线设计速度200公里/小时,按250公里/小时作动力仿真设计。
三、实习小结
本次实习,时间虽短,但基本达到了为毕业设计收集资料,完善所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重目的。
在实习工程中,我们了解了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的全过程及一般步骤,了解了结构设计的新动向和新方法,了解了有关的施工技术。
实习实质是毕业前的模拟演练,在即将走向社会,踏上工作岗位之即,这样的磨砺很重要。希望人生能由此延展开来,真正使所学所想有用武之地。
实习对于我来说是很陌生的字眼,因为我十几年的学生生涯没有经历过实习,这是第一次实习,他将全面检验我各方面的能力:学习、心理、身体、思想等等。就像一块试金石,检验我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关系到我将来能否顺利的立足于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中。
由于时间短暂,在那几个礼拜里就接触到这些东西,但是我很知足。
不实践很多问题都考虑不到,实践后才知道什么情况都可能遇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像刚刚走出校门的实习生实践经验还很不丰富,但理论中的东西要是也什么都不会,那在实习过程中就吃不开了。到了施工现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才体会到并不是课本中学的东西用不上,而是要看你会不会用,懂不懂得变通和举一反三的道理。
篇7:环境专业实习报告
一,概述(实习任务、目的、地点的简介)
1,实习任务与目的
本次实习是毕业实习,主要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在实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独立工作和协作提高工作能力。在了解基本工艺流程的基础上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对工艺进行核算和评价,并与目前较流行的先进工艺进行对比,找出其优缺点。与此同时,可以了解一下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能,便于以后就业和努力方向。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加强自己的综合能力,比如社交能力等。
2,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简介
北京排水集团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是北京市拟建的14座城市污水处理厂中规模最大的,也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承担着市中心区及东部工业区总计9661公顷流域范围内的污水收集与治理任务,服务人口240万,厂区总占地68公顷,总处理规模为每日100万立方米,约占北京市目前污水总量40%。
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是北京市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污水处理厂,其设计规模为100万m3/d,按远景规划,其最终规模为250万m3/d。该厂位于东郊高碑店村南,距旧城广渠门约8km。虽然厂址地处市区边缘,但水、电、交通等条件均甚便利。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污水量迅速增长,使城区护城河严重污染,环境恶化。为了保护环境,治理水污染,50年代中期,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分流制排水原则,同时,开始修建污水截流管。这些截流管事实上也是分流制污水管系统的干管。1960年,本地区污水管网系统已基本形成,并在高碑店厂址建成一座为农田灌溉服务的、临时性的初级污水处理厂。25万m3/d污水经格栅、沉砂、沉淀后送到农田。这些措施暂时减轻了城区的污染问题。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城市污水量迅速增加,据统计,全系统下水道总长已达530km,污水量达80万m3/d,占全市总排水量的40%,超出了现有排水设施的能力,迫切需要建设新的二级污水处理厂并完善截流管网。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并进行了小型和中型试验,为新的高碑店污水二级处理厂的设计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依据。本工程分两期建设,第一期50万m3/d于1993年完成投产,第二期50万m3/d已于完成。
二,我的实习内容
1综述
当我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我便感受到了一股不平凡的气息:蓝蓝的天空、洁净的地面、蔓延的暖绿、清新的空气……这里与前次去的鞍钢生产协力中心大不同!工艺设计合理,出水水质好,自动化程度高,管理严格,不愧是典范。
高碑店污水处理厂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二级处理工艺:一级处理包括格栅、泵房、曝气沉砂池和矩形平流式沉淀池;二级处理采用空气曝气活性污泥法,经处理后的水排至通惠河,对还清通惠河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污泥处理采用中温两级消化工艺,消化后经脱水的泥饼外运作为农业和绿化的肥源。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可解决厂内20%用电量。厂内还有1万立方米/日的中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水用于厂内生产及绿化浇灌。
设计数据
1.进水水质
bod5=200mg/l;ss=250mg/l;tn=40mg/l;nh4+-n=30mg/l;ph=6~9
2.处理程度
由于处理后出水排放至通惠河和通惠渠,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应执行二级标准。同时考虑到将作为工业冷却水使用,故增加nh4+-n指标,则处理后出水水质为:bod5≤20mg/l;ss≤30mg/l;nh4+-n≤3mg/l。
3.处理水回用
(1)厂内回用水建设一座1万m3/d规模的中水处理设施,作为厂内设施清洗、冲洗车辆、绿化和清扫杂用水。
(2)工业冷却水二期工程可提供20万m3/d作为工业冷却水使用。
(3)河湖景观用水处理后出水补给河道及公园河湖,美化城市环境。
(4)农业灌溉用水处理后出水用于农业灌溉。
4.安全溢流
因流域内管网系统和处理厂建设规模尚不完全配套,同时考虑工业废水事故排放对水处理厂的威胁,保留并改造191号井及溢流道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将污水溢流入通惠河,保护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2工艺流程
1.一期污水工艺选择
针对出水要求,通过试验研究,一期选用前置缺氧段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延长曝气时间,使出水完全硝化。污泥处理采用两级中温消化工艺。沼气用以发电。以补充能源。发电机的冷却水、尾气余热、供消化池加热。提高热能回收率。回用水的深度处理考虑在二级处理基础上,增加混凝、沉淀和砂虑两种简单工艺,使出水水质进一步提高。
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图
1——污水泵房2——曝气沉砂池3——初次沉淀池&n
篇8:环境专业实习报告
1、引言
根据学校的安排,我们专业在大三下学期进行实习,通过老师的介绍,我离开学校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专项洱海研究基地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实习,可以说我们在这5个月的实习中除了学到了很多在课堂没学到的知识外,还有意外的收获,不但接触了社会,亲历了工作的艰辛,还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自己的预期来确定自己的社会定位。
实习,意味着要进行专业知识和实践训练的对接,我们必须自己去观察、去学习、去适应、去总结、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初步形成环境科学研究意识,为日后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2、实习时间
20xx年3月1日——20xx年8月5日。
3、实习目的
(1)熟悉本专业的工作性质,端正专业思想,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增强综合素质;巩固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谦虚、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为从实习生向职业工作者过渡奠定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2)掌握本专业基本工作内容、方法和专业技能,通过实践不断增强自学与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熟悉环境科学研究野外调查工作方式及方法。
(3)掌握常规水化、土壤、底泥、植物相关指标测定方法。
(4)巩固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加强对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做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
(5)积累工作经验,让自己真正的融入到工作的氛围,熟悉工作的相关事项,了解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同时希望通过真正的工作,让自己学会更多接人待物的技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为自己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6)开拓视野,让自己接触到更多的新事物,从而潜移默化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和自己的综合素质。
4、实习单位基本情况概述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专项洱海研究基地国家重大水专项大理洱海项目才村工作站是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为水专项洱海项目第四课题“湖滨带生物多样性恢复与缓冲区建设技术及过程示范”和第五课题“湖泊水生态、内负荷变化研究与防退化技术及工程示范”现场研究而成立的研究基地。
目前有来自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研究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华中师范大学、中交天津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众多国家级研究单位的11位高级研究人员,28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在工作站开展工作。
工作站20xx年4月开始运行,具有多参数水质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超净工作台、显微镜、冷冻干燥机、差分GPS、底泥勘测设备等研究设备,具备开展水化学研究、沉积物沉积化学研究、水生生物研究、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底质勘察、地形测量等能力,基本具备完成水专项洱海项目第四课题和第五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
5、研究对象概述
洱海位于东经 100 °05 ' ~ 100° 17 ',北纬 25° 36 '~ 25° 58 '之间。地处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中心地带。是云南高原第二大淡水湖。湖泊呈耳状分布, 南北长, 东西窄。该湖正常水位1 974.00m ( 海防高程) ,水面面积 249 .80km2,汇水面积 2 565. 0km2,补给系数约为 10. 6;最大水深 21 .0m,平均水深10 .5m, 库容 28 .8 亿 m3。
国家重大水专项大理洱海项目才村工作站为第四课题“湖滨带生物多样性恢复与缓冲区建设技术及过程示范”和第五课题“湖泊水生态、内负荷变化研究与防退化技术及工程示范”现场研究而成立的研究基地。我们组导师负责的是子课题“缓冲带空间结构研究及缓冲带污染控制工程参数研究”,我们到该基地实习主要是负责野外采样、实验现场记录、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以及野外调查等。
6、具体工作
刚开始来到国家重大水专项大理洱海项目才村工作站,我怀着好学的心情去对待每一件事,几天后我熟悉了我们组主要负责的课题及工作环境,熟悉水质的常规指标测定及仪器使用及采样仪器使用,如:紫外分光光度计、pH计、测DO的仪器、采水器、彼得森采泥器等。在实习期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看参考文献:从20xx年3月份开始在卢少勇博士的指导下阅读大量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有关文献了解有关河流生态修复有关我国河流生态修复研究现状、国内研究进展、我国河流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河流生态修复与重建的内容、河流生态修复的技术、国河流生态修复有关专家的建议和一些有关缓冲带的文献,了解缓冲带的定义、分类、分区、功能、污染控制关键参数,了解国内外缓冲带的研究进展。
(2)采样:来到国家重大水专项大理洱海项目才村工作站,我们先向基地的学长及老师了解基地的情况,熟悉基地的工作安排,学习水质常规指标的测定及基地常用仪器的操作。然后进行采样,根据已有测图,并结合现场调查和测量,研究洱海全湖缓冲带类型(农田型、村落型、陡岸型、景区型、城镇型)及其分布、岸线长度,选取各主要类型缓冲带中典型区域作为研究对象,沿着和缓冲带湖滨带界线垂直的方向均匀设置监测断面,每个断面布设最少3个监测点位进行采样;
(3)现场采样进行记录:如周围环境、现场指标DO、pH及温度的测量及记录。
(4)实验内容:测水质指标TN、TP、DTN、DTP、NO3--N、NH4+-N、OP以及土壤、底泥的有机质、全氮、全磷、氨氮、硝氮和植物全氮、全磷的测定。
(5)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及整理,通过野外采样、实验和数据的整理分析方法。
(6)野外调查,实习的后期我们调查了洱海周边的作物种植、施肥量、农药使用量;除此以外还调查了洱海周边的湿地面积、土壤净化槽的个数及洱海周边的点源污染等工作。
7、实习收获
在这次实习中,通过阅读有关缓冲带文献、向老师了解学习了缓冲带的定义、分类、分区、功能、污染控制关键参数、缓冲带的空间结构关键参数、以及我们组缓冲带的研究方向;通过实验,我熟练掌握了水质采样、实验的仪器:采水器、彼得森采泥器、流速仪、pH计、DO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冷冻干燥机、凯氏定氮仪、油浴锅、离心机、高压灭菌锅等的使用;掌握了水质、底泥、土壤和植物的常规指标国标的测定方法并能熟练操作;掌握环境科学研究实验数据的整理及分析方法,初步形成环境科学研究意识,为日后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同时也认识了中国环境科学水专项研究的一些老师专家和学长,跟他们在一起工作、交流,这次实习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做让我对环境方面的研究和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中开阔了眼界。
8、实习心得
在经过几个月的实习之后,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的能力是远远没有达到工作要求的,实际的工作远比想象中的要细致得多复杂得多,这时才真正领悟到 “活到老学到老”的含义。实际的工作能力是书本上没有办法教授给大家的,必须要通过实际工作来积累与强化。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发挥它的价值,只有实践才能够更好的升华理论,我们只有对理论知识牢固的掌握,才能够在实践中得以灵活的运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充分地发挥自己精力充沛、头脑灵活的资本,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激情,向老师和学长请教、交流,最后能顺利完成这阶段的缓冲带文献学习、洱海采样、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工作,并且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通过实习我切实的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理论知识是从书本上学来的,而经验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知识是我们的基础是写在书上的,我们只要按照书中的去理解和记忆都能够学好,而实践学习过程中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按照书本照搬,其实在实践这个新起点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实验操作中所见到的现象有时候和书本上的有些差距。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发挥它的价值,只有实践才能够更好的升华理论,我们只有对理论知识牢固的掌握,才能够在实践中得以灵活的运用。
9、总结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一个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
实习期间,我从末出现无故缺勤。我谦虚谨慎,认真听取老师和同事的指导。并能够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并努力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环境专业有了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了解到该专业广阔的就业前景,意识到我们目前所学的课程在将来工作中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实习使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学识、能力和阅历还很欠缺,特别是专业知识的欠缺和缺乏独立自主的工作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向书本学习、向周围的领导和同事学习,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因此我对自己以后学习、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
一、认知工作,审视自己。在这次实习中,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在工作中要细心耐心对待每一件事情要严格要求自己,严肃约束自己,同时,要有较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
二、学以致用、全面提高。只有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学习和总结,才能真正的改正自己的错误、掌握工作的要领、提高自己的才华,做一个真正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加强沟通,及时反省。以诚恳的态度听取领导、同事和同学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努力改变学习、工作中遇事处理不果断、不细致、协调能力不够等诸多问题,工作中、生活中有不如意之处,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多与其他同学和同事谈心、沟通。
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几个月的实习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几项岗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去反思,勤时自勉,有所收获,使这次实习达到了它的真正目的。
最后感谢赵斌老师、卢少勇博士、张雯涛博士、王正能同学在这段时间里对我的指导、教诲和帮助,我从中受益非浅。也感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给我提供此次的实习机会,使我圆满地完成此次的专业实习。我会把这此实习作为我人生的起点,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要求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做的更好。
篇9:环境专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认识实习是学生大学学习很重要的实践环节。实习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它不仅能让我们学到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还能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我们以后更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环境工程专业快一年了,但对于这个专业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却还十分模糊,通过这次认识实习,使我已经对这个专业所要从事的工作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实习的具体内容:
(一)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三峡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实习时间:20xx年6月20日上午
1。概况:
长江三峡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是国家二级监测站,共监测30个项目,同等级别的监测站整个长江干流共有7个,主要负责水文水资源勘测、干流及主要支流水文、河道、泥沙、水质基本资料收集,在水文水资源监测与评价、水资源论证、水环境监测、水质分析、水量计算、水文气象预报、水文分析计算、防洪等方面,技术设备先进,实力雄厚。
2。处理工艺:
该监测站拥有较多实验室,根据其功能不同可分为:生化室,无菌室,质控室,消解室,天平室,仪器一,二,三室,原子荧光室,原子吸收室,气象色谱室,泥沙分析室,泥沙天平室。每个实验室配有相关的仪器。
其中日常监测项目包括常规五参数(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有机碳(toc),总氮,总磷,硝酸盐氮,磷酸盐,氰化物,氟化物,氯化物,酚类,油类,汞等的重金属,粪大肠杆菌,细菌总数。
而且该监测站设备齐全,比如说有gm—0。35隔膜真空泵,pxd—12数字式离子计,aa—400原子吸收仪,afs—900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测汞仪,测油仪,ddsj—380电导率仪,phsj—4a7ph计,离子色谱仪,uv—75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7—225型可见分光光度计,ae200电子天平,gpi—2气体净化仪,ldzx—40bi立体式自动电热压力蒸汽器,yxz型自动恒温水浴锅,psh525生化培养箱,tg16—ws高速离心机,bod5恒温培养箱,摩尔元素系列超纯水机,bod—220b快速测仪,z—XX原子吸收仪等一系列高级仪器。据高站长说,其中价值在百万以上的仪器不在少数。
3。监测站工作流程:
质量体系运行 → 业务合同受理 → 编制计划、程序 → 环境设施确认 → 仪器设备确认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 人员确认 → 采样送样 → 样品接收、处理 → 领出样品,按标准(作用指导书)检测 → 数据、记录控制 → 报告编制 → 服务客户
(二)宜昌水文站
实习时间:20xx年6月20日上午
1。 概况:
宜昌水文站坐落在长江边,它被誉为国家一级水文站,世界教科文组织一级站,在世界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它悠久的历史也为自身增添了不小的魅力。该站始建于民国时期,是我国最早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几个水文站之一,并且在抗洪期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该站从运行之日起,就开始在水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至今已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数据。比如:
1153年7月31日 59。5m 1227年8月1日 58。47 m
1560年8月25日 58。45 m 1788年7月23日 57。5 m
177月18日 56。81 m 167月18日 56。67 m
1860年7月18日 58。32 m 1870年7月20日 59。5 m
1896年9月4日 55。92 m 19XX年8月14日 55。14 m
197月17日 55。33 m 1931年8月10日 55。02 m
1945年9月6日 55。71 m 1954年8月7日 55。73 m
水文站是观测及搜集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水文、气象资料的基层水文机构。水文站观测的水文要素包括水位、流速、流向、波浪、含沙量、水温、冰情、地下水、水质等;气象要素包括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湿度、气压和风等。按测验项目分为观测水位、流量或兼测其他项目的水文站;只观测水位,或兼测降水量的水位站;只观测降水量的`雨量站;只测水质的水质站;只测地下水的地下水井观测站;测量河流泥沙的泥沙站;观测水面蒸发和陆面蒸发的蒸发站。中国把水文站按性质分为基本站和专用站。前者的任务是收集实测资料,提供探索基本水文规律的资料,满足水资源评价、水文计算、水文情报、水文预报和水文科学研究的需要。
篇10:环境专业实习报告
从20xx年7月16日开始,我和另外两位同学来到广州市农科院进行暑期实习。我们所在的部门的全称是农业环境与农产品检测中心。我们被安排到杨敏老师身边,负责食品、土壤、水等的重金属(主要是Hg和As)的检测工作。正常上班时间为8:00~12:00a。m。;14:00~17:00p。m。,我们的实习到了20xx年8月27日圆满结束。
如今翻开笔记本,里面满满的记着好几页,那都是我这一个多月以来的工作,几乎每天都有事做,每都有样品要检测,这让我感到很充实,学到不少东西,虽然每次下班都挺累的。
过量的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重金属在人体中累积达到一定程度,会造成慢性中毒,所以对于与人生命息息相关的物质,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测通关,才能放行于市场,得到使用于生产生活的批准。这些检测的物质一般有食品、土壤、灌溉水、饲料、肥料等。
我们刚开始接触的时候,老师只让我们做预处理的部分,包括土壤的研磨,隔水消解、食品的微波消解、灌溉水的加酸处理等。其中,土壤的前处理,主要是将各地的土样先经过研磨,按20目和100目的规格分装到播磨薄膜袋中,接着就是消解的部分,一般土壤称量0。2g左右,加5mL硝酸和5mL盐酸,过夜预消解,待到第二天再进行水浴消解3小时,然后就是定容,这样在静置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上机测汞,而测砷就要从定容液中取5mL加5mL5%硫脲,再定容上机;食品的消解不同于土壤,它一般是使用微波系统来消解。它的预处理相对麻烦点,要用消解罐装好放于微波系统中消解半个小时。灌溉水的处理相对简单多了,汞直接就可以上机,而砷就要加(1+1)HCl和硫脲。
在日常的工作中,杨老师经常会跟我们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和操作规范,这让我们获益匪浅,学习到了不少新知识,也改正了一些不良的实验习惯。而我们也在日常中,经常观察老师对原子荧光光度计的操作,并通过询问和查看书籍,慢慢学习该仪器的使用方法,这样之后,在第二周,我就有机会自己参与仪器的操作。而且在星期五开始独立负责整个实验,虽然有点紧张,但还是自信地做完了。AFS—9130原子荧光光度计的原理是气态自由原子吸收光源的特征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然后又跃迁返回基态或较低能级,同时发射出与原激发波长相同或不同的发射即为原子荧光。原子荧光是光致发光,也是二次发光。当激发光源停止照射之后,再发射过程立即停止。仪器的操作比原理简单多了,因为是全自动的,所以我需要做的也就是操作软件。
原子荧光光度计由于所检测的浓度小到ppb,所以灵敏度要求很高,稍微点风吹草动,对仪器的测量结果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短短的一个多月里,我们基本都是在研究它,由于问题不断出现,麻烦不断,我们没少花精神在上面,但是最终问题都被我们的团队给解决了。这让我感受到,探索的过程,探索的过程,战胜困难的过程是多么让人难忘。
在这次实习经历中,一项工作让我感受深刻,那就是出报告。别小看它,它里面却是充满学问。从第一天我最开始接触,到最后一天,我都有做出报告的工作。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里,在我手里出错的报告已经不计其数。其实所谓的出报告,也就是实验完之后的项目,是每一次检测的最终体现。样品是否合格,食品是否在该项目是安全的,这都是报告的内容。出报告也就是将数据抄写到实验报告纸上,交付于领导盖章。而出报告的过程需要非常细心,这里面要考虑的东西很多,不仅要书写工整,而且要涉及到环境条件,格式要求,数字的修约,数据的归类等,稍不注意,就会出错,一出错,就必须重写。第一次接触我还不以为然,结果当我花了一个上午才勉强完成任务的时候,我才知道我错了。不断地反省自己,粗心和骄傲是多么的要不得。我感觉作为一名工作者,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一定要认真细心,任何工作都不分轻重,要一视同仁,认真对待。
实习结束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接触了很多人和事,谦虚好学,平易近人的杨老师、率真爽朗的周师姐、憨厚老实,吃苦能干的谢师傅、还有负责洗具,唠叨善良的潘阿姨,从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普通平凡工作者的认真,善良还有敬业。特别是杨老师,在跟她接触的这段时间里,我从她身上看到的是一种朴实和真诚,她毫不保留地跟我们交流她的经验和所知。把我们当成她的弟弟般看待,这让我们很感动。她虽然是一位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者,却没有高人一等的架子,她喜欢和我们讨论问题,对我们的意见和建议都非常重视,这让我们有种被重视的感觉。让我们工作起来也更加主动和自信,她总是不断地鼓励我们,当我们有不懂的地方,她总能够不厌其烦地教导我们,直到我们完全弄懂为止,这真的很让我们感动,我们感谢她。
实习,不仅仅是将理论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不仅仅是在专业的领域扩充自己,不仅仅是体验工作的感觉,更是学习跟社会的人和事打交道,学习做人。只有知识和精神都得到全面的提高,才能真正达到实习的目的。我想这份宝贵的经历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工作都会是一份财富,我会好好珍藏着,希望未来的路我会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篇11:环境专业实习报告
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污水站于20xx年4月开始建设施工,20xx年1月竣工,2月1日开始调试试运行。占地面积为3588m2,其中构筑物面积为2385m2,地面建筑面积为270m2。南湖校区远期规划在校生人数为25000人,校区内总人数约为30000人。根据校区规模设计污水处理量为8000m3/d,该校区分期建设,第一期污水处理量约为20xxm3/d,第二期约达4000m3/d,第三期约达6000m3/d,第四期达到8000m3/d。校园生活污水主要于学生生活区、教学区、行政办公楼、食堂、及医院排水。该校区生活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站。按地形将校区分成东区、西区两路进水。完工后东区污水进入1#污水加压泵房,水量预计20xxm3/d;西区污水进入2#泵房,水量预计4600m3/d。经处理合格排放的中水回用水量(含绿化用水,校区内水体需要的补充水量,冲厕所需要的水量,观光用水量)大约6700m3/d,其他水量排入校园人工湖。
一、实习目的
1、提高给水污染控制工程,水环境化学基础的感性认识。
2、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范围,加深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3、了解和掌握污水处理厂的设计特点,工艺流程,主要设计参数,各构筑物选型依据极其优缺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4、了解和掌握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方面的技能。
5、参加生产劳动,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作为未来的一名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劳动锻炼,更能体会到在实践中发挥自己所长、服务社会的重要意义。
6、加深对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二、时间安排
20xx年7月23日20xx年7月31日,每天上午8:0012:00,下午2:006:00
三、实习内容
1、请污水处理厂技术人员就该厂的设计思想,工艺流程,调试运行和操作管理等方面作报告。
2、了解各个子系统的运行管理情况,操作规程,自动化控制技术及有关指标;
3、跟班参加生产劳动,学会基本的操作技能。
4、了解污水处理厂的用地要求和厂址选择原则。
5、了解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及平面和竖向布置情况。
篇12:环境专业实习报告
环境专业实习报告锦集
xx月xx日,天空中还不时地微微下着小雨,我们资环学院环境科学系的xx多位学生兴致勃勃地登上了开往位于浙江宁波天童生态实习站的火车。在那里我们开始了为期10天的实习,一段令所有人都怀念的生活。xx天中的激动、兴奋、紧张、劳累、尽情……每一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我们大学生涯中的“美丽乐章”。
一、出发喽!
也许正因为大学三年来第一次班级集体外出实习,大家的心里都洋溢着喜悦和兴奋。早就听说了天童的自然美景,心生向往;又听说有山蚂蝗、有大蚊子,又不禁哆嗦一下;还听说山路迢迢,崎岖难走,忍不住伸伸舌头……总之,我们像一群即将进入神秘园的孩子,关于天童的一切,都是那么让我们着迷。
三个多小时的火车,将近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再加上层层石阶,背着书包、拖着或者扛着行李的我们似乎都快要趴下了,才看见我们的宿舍楼,这才重新点燃了热情。在寝室里一阵忙活后,大家好像个个都精神饱满,同时也会感叹一下:“噢,原来天童是这个样子的呀!”
二、植物组的实习:走的人多了,世上就有了路。
xx月xx日,我们的生态实习正式拉开序幕。上午,大家“倾巢出动”,跟着老师们在山里“溜达”。其实说“溜达”是不准确的,因为一路上王希华老师会不时地停下脚步,然后摘下一些植物枝条,帮我们讲解植物的名称和特征。这时候我就特别好奇,王老师只要看看叶子形状和颜色、摸摸叶片质地,就能随口说出植物的名字,怎么在我眼里,所有的叶子都是一个样子?
路上我们走走停停,就是为了观察植物,提高我们对植物的“认知”能力。貌似每次老师介绍一种新植物的时候,我听着一个个特征,短时间内能记住名字。可惜走了二三十米远之后,就怎么也想不起来名字了。最后我只记住了杨梅和里白……
接下来的几个半天,我们都是在山路上度过的。说实话,这山路的确是“山路”。我以前也爬过山,可从来没爬过这样陡峭的山。感觉前方好像没有路,又好像到处都是路。前方的王老师步履矫健,如履平地;后面的我们踩着枯枝落叶,绕过身边的枝条,还得注意着脚下的石块,我整个人都是提心吊胆,战战兢兢,有时候真是手脚并用。而且不巧了,那些天正好下雨,路上软塌塌滑溜溜,让我不敢踩下去。身上又穿着雨衣,手脚不便,唯恐自己一个不小心滑进身旁的“绿色海洋”里。到最后,双脚已经没有感觉,只是麻木机械地不停地走走走,只想跟上前方大部队……
走在路上,老师还得时不时地帮我们讲解植物,的确很辛苦,但是那个时候的我正关注着这路怎么走、这山怎么下,老师所说的内容记下了一半,走出不远忘记了一半,路上紧张又忘记了一半,想起来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虽然在白天我记得住的植物实在是寥寥无几,但这么多次的植物讲解,至少让我明白了一点道理:在辨别植物种类时,我们可以凭借叶片的形状、叶片(正面和背面)的颜色、叶片的着生方式、叶片的质感、叶片(揉碎后)的气味、叶柄的形状和颜色等等诸多因素。当我们能大致辨别出植物的大类后,可以更加细致地分辨出具体的种,就像山矾分为黑山山矾、披针叶山矾、薄叶山矾等等。
我一般是晚上回到寝室后,看看自己的和其他同学采到的样本,问问同学,然后努力记住植物名字。不过说实话,我觉得这些植物的名字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样高深莫测,一不留神就从脑袋里溜走了,我只能拼命回忆,刚刚那个才认过的植物叫什么来着?
不过,和植物叶子不同的是,我们对白天情景的回忆是真实的、感性的、细腻的。在山上,我们冒着雨拉样方,在植物群中穿来穿去,彼此之间互相大声应答;山路上,我们相互扶持、彼此提醒,更有细心的同学折断一根根挡人的树枝,为身后的同学开路;在险情路段,有同学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温暖人心。在细雨中度过了两天与植物的亲密接触,惊险的山路让我们都身心疲惫,那时候真恨不得立马下山。事后回想,当时的雨、当时的恐慌、当时的跌跌撞撞似乎都淡了,留在心里的是那路上显现出的丝丝温情。
三、土壤组的实习:嘿,咱们挖土去!
大铁锹、小铁锹、小刀、卷尺、罗盘、文件夹、像模像样的记录板,还有小巧的土壤样方纸盒……这些器材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点像小时候玩沙子呵呵。
土壤组的实习活动看似很简单,可是要认真地完成,也不容易呢。
1、要选择一块适当的样地进行开挖,同时测定该样地的坡度和坡向。在选择样地的时候就要考虑到适当的光照度。光照的强弱会影响我们对土壤颜色、土壤根系数量的观察,继而会影响到土壤的分层。所以可不要在这个时候贪快,随便找块样地就动手开挖噢。到时候土壤观察不清除,反而耽误了活动进程。我们组就犯过这样的错误,后来果然体会到什么叫“欲速则不达”了。
2、用小刀自然地挑去断面的部分土壤,使之呈现该断面土壤的自然状态。我们可以根据该断面土壤的颜色变化、根系数量多少、石块大小、数量多少来进行分层。在分层处做上标记,便于区分。
3、对各个土壤层进行定性定量的测定。例如,对每个土壤层的厚度、植物根系多少、土壤颜色、干湿程度、质地、结构、松紧度等等指标,根据相应的方法测定,并且及时把这些数值或者性状记录在案。这个过程还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说测定土壤颜色的时候,把土壤颗粒洒在比色卡上,睁大眼睛寻寻觅觅,找到与之相似的颜色;比如说测定土壤质地的时候,拿着一小堆土壤搓搓揉揉,试图把它搓成球状、条状、环状,好像自己又回到小时候玩泥巴的时光……
4、在每个土壤层中,选取适量的土壤,装入样方盒中相应的位子。这可是技术活儿呵呵,我也尝试过装盒。装第一层土壤的时候,土壤不够多;然后又挑了些土壤装入,可是又多了。小心翼翼地倒去多余的土壤,还得注意别把土壤压得过于严实了。
5、整理记录数据,完成记录表格。同时整理好器材。
在短短的两天内,针对不同地段、不同特点的地段,在王秀芝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做了前前后后5次土壤实验,看到了土壤的不同性状,形象直观地了解到植被、人为因素等对土壤的影响因素。
不过我对这两天土壤实习时候所爬过的坡也是心有余悸。植物组实习时候走的的山路虽陡,却是两旁树枝繁茂,下山的时候还可以狠狠抓着;可这儿,光秃秃的山坡,一眼看下去真是有点心惊肉跳,也没有树枝可以抓,只好蹲下身子把住石块,亦步亦趋,或者干脆滑下山坡……
工作的时候大家分工明确,齐心协力,彼此之间有问有答;工作完成后,大家在一起合影留念,嬉戏调皮,欢声笑语洒满山间。我想,也许是天童山也看到了我们的率性开心吧,要不,它怎么会在连绵两天的大雨后,忽然呈现阳光,忽然绽开笑脸,一路上向我们展现云雾缭绕的山顶、静谧清澈的湖泊、清雅安静的竹林、蜿蜒细长的小路呢?
四、动物组的实习:看我抓到的老鼠噢!
据说……据说……动物组的实习很“安全”。后来发现,在动物组的两天实习过程中,我们的确较以往拥有了很大的安全感。我们可以不用走那密林深处的山路了,不用贴着地面颤抖着下陡坡了,暗自庆幸着。不过,慢!早上可得五点钟起床,准时跟着老师去观鸟噢!
“好,没问题!”应声一片。
迎着清晨温柔的阳光,呼吸着山间清新的空气,倾听着耳边声声的的鸟鸣,我们情绪高昂地走在山林边缘,来看看早起的鸟儿。倏忽间,有一抹黑影掠过我们的视野,我们便会开心地大声叫唤,几乎手舞足蹈。不想错过这良好的机会,赶紧运用科技武器――望远镜――来做一回“鸟人”嘿嘿。
我看到,白头贝的头后边有一大块白斑,心里想着这个名字取得还挺名副其实的;有只小鸟,它那小小身躯在空中灵巧地一转,让我看到它身上还有一条明亮的线条,原来是金腰燕呀;还有的小鸟安安静静地站在电线上,认真地偏着小脑袋看着我们,好像对我们反侦察……一只只小鸟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望远镜的镜头之下。
当老师向我们讲解老鼠解剖的时候,大部分女生都往身后缩,躲开这比较残忍的一幕。奇怪我倒是不惧怕这个,对老鼠尸体也没有什么强烈的厌恶感,于是,我就在童老师的指点下,按照相应的要求,完成了解剖实验的要求。
首先,测量老鼠的体长、耳长、尾长以及后足的长度。对不同部位的形态状况、测量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有一定要求的。比如,在测量老鼠身体长度时,就要先把老鼠的身体拉直,然后再拿着卷尺进行测量。
其次,用托盘天平对老鼠进行称重。再结合老鼠(背部和腹部)体毛的颜色、是否有针毛、尾巴尖端的颜色、身体长度、性腺器官等因素,判断老鼠的性别和种类。我们做实验时,抓到的大都是针毛鼠。将相应的数据记录在案。
然后,就进入解剖阶段了。要先用剪刀小心地剪开老鼠的肚皮,再对身体内的各个器官组织进行观察和辨认,而且我们还对老鼠的胃进行了解剖,通过查看胃里的残留物,我们推断出老鼠吃的食物多为植物,并不如大家印象中的那般“罪恶”。
最后,整理数据,并且做好老鼠的“善后工作”。因为那天我解剖了两只老鼠,所以主动要求,由我自己负责把这些小老鼠进行安葬。其实在埋葬这些小老鼠的时候,我也在想,我们果真能这么心安理得地、轻易地剥夺了它们的生命吗?就因为它们妨碍我们的生活?就因为我们需要利用实物进行生物解剖和研究?这些是光明正大的理由还是冠冕堂皇的理由?……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的存在都有一定的道理,没有绝对的“益虫”“害虫”之分,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我们也没有充分的理由凭借“害”的理由把这一类动物赶尽杀绝。其实所谓的“益”和“害”,是我们人类从是否利己的角度去分类的。“害”是站错了立场的“益”。
虽然老鼠解剖让很多人望而生畏,老鼠夹的无情让很多人吃了苦头,动物组的实习仍然让我们感到轻松愉快。毕竟,我们可以清晨的时候来到林中,聆听清脆的鸟鸣,近距离观察它们清秀的身躯;我们可以在荒地里一字儿排开,恶作剧一般地进行青蛙大搜索;我们可以趴在桌子上,许多脑袋聚在一起,观察采集到的昆虫;我们可以看着童老师镇定自若,三下五除二就作出了一个好看的蝴蝶标本;我们还可以向童老师提出很多千奇百怪的问题,甚至是重复的问题,童老师好像永远不会生气,总是笑呵呵地回答。
五、班级集体登山:我终于安全回来了……
“心有余悸”是我时候回想起这段经历时首先想到的词语。对于我而言,这是在天童实习以来最难熬的时光。
早上出发时还是精力充沛,满怀希望,积极地跟着大部队,不敢落后。可是,爬过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虽然雷达站就在眼前,可山路迢迢却仍然望不到头,不免有些焦躁。一路上高高低低、起起伏伏,这山望着那山高。当我终于到达最后一个山脚、,看见了山顶的雷达站,心里似乎又倍增了勇气和信心,不顾形象问题,手脚并用努力爬上山坡。站在山上往下看,果然是心旷神怡,饱感“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自古有云,上山容易下山难。在前几天的实习中已经充分体验过这句话的真实性。这次更加不例外,真是惊险不断。从雷达站的峭壁处动身下山,我紧贴着峭壁,战战兢兢,紧紧跟着前面同学的脚步,不敢多迈一步旁路,唯恐滑下山头。树林深处树枝繁茂,密密麻麻地挡住我们的去路,我们真成了“开路先锋”,在山里走出一条路。
机械地移动着双脚,忽然看到前方一片光亮,我还误以为我们已经越过了一个山头,心里一喜赶紧往上爬。殊不知仔细环顾后,雷达站居然还在眼前……这才意识到我们花费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绕一个大弯才走过一段原本只需要五分钟的路程。我想,那一刻大家一定都又气愤又郁闷……稍作休息后,正式下山。那山路让我毫无方向感和安全感,一会儿往山上走,我手里紧紧抓着旁边的树干树枝,哪怕是草本植物也当成了“救命稻草”;一会儿又往山下走,蹲下身子,紧贴地面“滑行”下去,有好几次还差点刹不住车,差点撞上前面的同学。在那样的山里走路,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终归要靠自己。有时候,心里都快没底了,只好一直暗示自己:“别的同学可以做到,我也一定能行的!”
时间是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过去,在山里转悠了几个小时,到最后,除了看着前方同学踩过的路,几乎没有多余的感觉,甚至我都懒得抱怨了,噢不,是没有时间去抱怨了。
终于捱过艰险的三个多小时,终于捱到了那片熟悉的竹林,本以为“丛林历险记”到此告一段落,没想到这看似文弱的竹林照样不留情面。坡度大,地面滑,让我站着都摇摇欲坠,更甭说下去了。最后一狠心,只好牺牲一下裤子和鞋子,坐在山坡上就“滑”下去了。事后检查,从鞋子里“哗啦啦”地倒出了一堆竹叶和沙子……
现在回想起来似乎都遥远了,却记住了当时爬山时的麻木,下山时的惶恐,在危险处有人拉扯我一把的感动,脱离大山后的庆幸等等等等。一切的一切,都好像梦境一样,明明还能记得爬山时自己脑海中闪过的念头,转眼之间好像又忽然飘然远去……只有手脚上的划痕和伤疤才能证实这一切曾经是那么真实地发生过。
六、小组的论文实验:拉样方,数植物。
在天童实习后期,我们每个小组都自拟题目,准备一份论文。我们小组选择的题目为“从毛竹林到阔叶林的交错带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选择合适的样地,拉好一定数目的样方,分别计算出每个样地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看其变化规律,并且分析现象的原因。
这活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经过了几个波折。选择样地的时候,我们一时间拿不准那个地段合适,还得麻烦一位研二的师兄带路。到了那里,又发现了问题:首先地势太险,我们下去太危险;其次样地中有一条小河,这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的,不知是否能放入样方中。因此我们在附近来回走动,找到并确定了另一块样地。
开始拉样方的时候又出现了新情况。原定拉的样方沿着山坡长100米、宽5米,结果组长拿着尺子跑到山顶一看,到顶了也只有60米。这样的话我们又不得不改动原先方案,同时还得考虑到样方的面积不能过小,数量不能太少。经过将近20分钟的讨论,我们五个人才达成一致:拉五个连续的10m×10m的样方。
经过一番上上下下,终于把样方给勾勒出来了。我们的指标是β多样性指数,因此需要统计每个样方中植物的种类。我对植物的认知能力实在是不行,只好跟在组员后面帮忙记录。看似轻松的活儿,我们却也耗费了差不多一天的时间。
接下来的统计工作有点儿繁琐,不仅要算出每个样方的β多样性指数,而且还要把这五个样方的植物细细比较,找出雷同的,计算相似率。忙乎了一个上午,终于得出了大致的眉目,就等着下午的小组论文交流了。
在交流会上,每个小组的作业都很精彩。有的小组介绍得简单明了,有的小组激情飞扬,有的小组颇有专业风范,这一刻,大家的思想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发现身边原来有那么多的内容,只待我们一双慧眼去发现。
七、最后的那个晚上:真性情的流露。
嘘!小声点儿……我们老早就闻到饭菜的香味儿了,所以干脆早早就来到桌边,嬉笑着说着这些天来的趣闻或者感受,同时也感叹厨房师傅的辛劳:大清早就起来采购食品,连续十天的饭菜都能做到不重样,今天又忙了整个下午准备这丰盛的晚餐,真的很不简单。
好容易到了吃饭时刻,大家的兴致立马高涨起来,碰杯声叮叮当当连续不绝。不过大家都怀着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几位老师们“多喝几杯”呵呵。
于是乎,一批批的同学涌进老师们吃饭的包厢,费九牛二虎之力去盛情敬酒,结果……好像多数被反灌嘛……
也许是那天晚上月色好,也许是想到第二天就要离开天童重回上海,也许是这十天的经历让我们有了太多的交点,也许是暂离尘世的生活让我们有了太多的感慨……大家的情绪都很好,迟迟不愿散开,哪怕只是静静坐着,似乎也是一种享受……
我忽然觉得,大家之间亲密了很多,不再是那种见面只打招呼的客气,而是一种有过这么多共同经历后所感受到的相互信任与支持。天童像一个神奇的魔力场,以它的朦胧、安详、坚定、艰险与欢乐,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敞开心扉,洗净铅华,恢复童真,话语间流淌着彼此的理解、信赖、温情与分享。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和我一样,会怀念当时的月光,当时的夜晚,当时的笑容,当时的话语……
八、后记:回来后的我们。
屈指一算,距离天童实习的日子已经有将半个月了。真的有那么久了吗?明明知道,心里似乎总有些不敢相信似的……的确已经那么久了,我都似乎淡忘了自己当时怎样得忧心忡忡,怎样得欢呼雀跃,怎样得身心俱疲……从天童回来后,似乎总有很多话语想要倾诉,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只好在时间慢慢的流逝中,一点点地释放。
这次实习,是我们大学生涯中一次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好机会,书本上的知识远没有亲身经历来得深刻难忘。以前我们都学过样方的选取方法、最小面积的含义、土壤的质地、动物的基本分类,也许我们在考试的时候都是下笔如有神;可是“书到用时方很少”,一到实际情况,似乎所有的含义都躲在脑子的最深处,无法出来。自己亲身经历了拉样方、土壤分层、土壤质地判断等等,一下子这些脑海中的定义都复活了,变得形象而难忘。
除了这学业上的巨大帮助,更让我难以忘怀的是班级情、同学情、师生情。实习给了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子,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同学、我们的老师们。我还清楚地记得,班干部背着大包小包的实习器材,却还心甘情愿地帮助其他同学拎行李;山路上崎岖处毫不犹豫伸出的友谊之手,帮助其他人度过难关;前面的同学不会只顾自己冲到前面去,丢下后面的同学不管,我们总是会在一起,不放弃、不抛弃;清晨醒来,桌边静静地放着热水壶;中午睡觉醒来,寝室里的垃圾不知何时已经不见了,桌面变得清爽又干净……回忆中的一幅幅画面,那么远,却又那么近。
十天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十天的“丛林探险”,十天的坦诚相处,十天的互帮互助,构成了我们大学生活的一段华丽乐章,不思量,自难忘。而且在时间的冲刷中,不会褪色,不会消散,愈久弥坚,吐露芳香。
篇13:环境专业实习报告精选
一、实习目的
通过这次的实习,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实践相结合,了解他们之间的异同点,也更清楚地认识到,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差距。
众所周知,生产实习是学生大学学习很重要的实践环节,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的必修课,它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还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更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生产实习使我更深入地接触专业知识,进一步了解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了解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理论和实际相冲突的难点问题,并通过撰写实习报告,使我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安排
1、20__年6月7日昆明市第二污水处理厂
2、20__年6月8日林职院校园垃圾调查及处理方案设计
4、20__年6月10日昆明市官渡区五甲塘湿地公园
5、20__年6月11日实习小结及实习内容汇总PPT制作
三、实习小组人员安排
组长:##############
组员:##############
四、实习内容
(一)污水处理厂参观学习
1、实习时间:8:00——14:00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3.环境实习报告
8.环境雕塑实习报告
9.建筑环境实习报告
10.环境景观设计实习报告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