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端午传承文明演讲稿小学
“流浪小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品味端午传承文明演讲稿小学,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品味端午传承文明演讲稿小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品味端午传承文明演讲稿小学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同学们,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你们对这个节日有多少了解呢?
端午节是爱国节,因为爱国诗人屈原在公园前278年的五月初五,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江而死。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并以呐喊旗鼓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端午节是防疫节。端午节前后是春夏交替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悬菖蒲,用以驱蚊蝇,净化空气。成年人还要饮雄黄酒和菖蒲酒驱蛇虫,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和雄黄的香囊预防疾病。
端午节是体育节,因为人们在这一天要在水上赛龙舟。龙舟竞赛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项国际体育赛事,也起到了友谊纽带的作用。
端午节还是美食节,以为我们要吃可口的美食——粽子。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花色品种繁多的粽子,可以让你一饱口福。
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是浸润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化遗产,体现着一种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新时代的少先队员要肩负起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为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做好准备。
谢谢!
篇2:端午节作文:品味端午,传承文明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因为他是楚国人,可是楚国的灭亡让他悲痛万分,决心与国家共存亡,便跳江自刎而死。他就是太爱自己的国家了,值得后人赞美他、崇拜他,就连他的代表作都抒发了他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所以后人便用优雅的语言赞美他,把他的代表作传承下来,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也能热爱自己的祖国,传承下历史上爱国英雄的高尚品质。而这些习俗呢,也都和屈原有关,人们为了让屈原的尸体永存,让屈原的精神永存,才需要我们好好传承下去呀!
啊!除了端午节,还让我想到了童年,让我想到了经典作品。童年是美好的,是让我们尽情玩耍、好好学习的重要阶段。童年时代的我们,一定要在心中播下美好、健康的种子,让将来的人生更有意义。童年时的我们,当年要从读书开始啊!好多好多经典作品,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法布尔昆虫记》《感恩自然》……都对我们的人生有意义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们懂得不屈不挠,永远坚强,富有爱心、助人为乐;《法布尔昆虫记》让我们善于观察、独立思考、大胆试验;《感恩自然》让我们从小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身边的一切……我们的人生是否精彩,全都靠优秀书籍中的深奥的道理啊!怎么会不让我们的人生更美好呢?
朋友们,知道了吧!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多读经典作品,播下美好的种苗,将来为祖国做贡献,让祖国繁荣、昌盛,我们的人生会更有意义,希望的种苗即将开出美丽的鲜花、长出硕大的果实呀!现在,我们要谨记: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篇3:端午节作文:品味端午,传承文明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护传统节日,就是保护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当我们重拾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时却发现传统节日的味道已被商品狂潮淹没。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在必胜客,肯德基庆祝生日很多人却不知道年画。糖人,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端午节的放假表明我们国家的文化自觉和对民俗的尊重及保护。也为端午文化的传承和光大提供了必要的时间和空间。但仅有放假还是不够的。
抢端午,争遗产,传承费思量
之争——韩国端午胜过中国端午?
端午节源于中国,它是一个民俗的节日也是一个民族的节日,韩国的“端午江陵祭”被联合国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曾引起国人哗然。
简单地说就是“彼端午非此端午”。韩国的端午“不吃粽子,不赛龙舟,也不纪念屈原”,不同于中国的端午节,它的出现可以算是东亚“汉字文化圈”一种特有的有趣的文化现象。
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本身是一种祭祀活动,主要是祭祀地方的保护神和英雄等,还有一些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它原名“江陵祭”,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直到1926年,因为其时间是从每年的阴历四月十五持续到五月初七,与中国的端午节相近,才更名“江陵端午祭”。中国很少有如此规模群众性的祭祀活动。
端午节不仅在中国广泛流传,而且随着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影响,陆续传播到日本、朝鲜、韩国和越南等地。日本的'端午很多习俗如吃粽子、喝菖蒲酒、沐菖蒲浴等均和我们一样。而韩国则发展为以“山神祭”为核心的节日。“江陵端午祭”至今还生机勃勃地传承着,根本原因在于它所传递的文化精神依然扎根于现代民众的心里。那些传统的祭祀仪式、风物游艺,依然是他们当下生活的一部分,精神和信仰的一部分,彼此朝夕相处,须臾不离。正是民众的自觉参与,推动着传统自然地传承与衍变,生生不息。
之忧——粽子唱“独角戏”?
令人担忧的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剧烈的社会转型,让传统文化陷入了逐渐失落和呼唤回归的双重齿轮中。端午节等全国性民俗节日文化遗产在大都市已经遭到了较大的损害,有的被人为淡化,有的被扭曲变形。年轻一代对传统节日失去了应有的热情。
走进大大小小的商场,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粽子在提示着人们: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很多人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但有关端午节的其他风俗,知之甚少。作家冯骥才表示,长久以来,很多人认为节日是吃点好东西,穿些好衣裳。
而每逢传统节日,精明的商家会挖空心思做文章。端午节,商家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抢金夺银”的机会。于是,动辄上百一只的粽子被生产出来,摆上商场、超市最显眼的位置。
正是因为人们将一些传统节日推向市场,民俗变成了卖点。这样的结果就是使很多文明在某些方面中断了。
当我们重拾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时,却发现传统节日的味道已被商品狂潮淹没。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在必胜客、肯德基庆祝生日,很多人不知道年画、糖人、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
之思——全民参与充实端午内涵
节日民俗绝对不是简单的吃喝穿戴。一个民族的文化光靠几个人呼吁是没有用的,它需要整个民族的一种自觉,这种自觉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自觉。
屈原的传说很完美地把古代五月份的民俗结合了起来,现在国家将端午节规定为法定假日以后,就应该充实其节日的内涵。怎么过端午节,有两个资源可以利用。首先看古人怎么过端午节,把有意思的东西复活,这些内容在古籍里有记载。另外就是考察传统民俗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把他们的做法跟当代社会融合到一块。
我们可以每年都去发掘端午节的内涵,慢慢积累,最后建成一个比较好的端午节。像韩国的端午祭,当初也衰落得很厉害,后来一些学者进行发掘,弄得影响很大。日韩两国都是全民参与过端午节,作为端午节的起源地,中国更可以全民参与。除了吃粽子、划龙舟,知识分子和老百姓应当一起努力,借鉴传统因素创造出一些适合现代生活的过节方式。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们要有自己的文化,端午节作为一个重要传统节日,有利于建立和强化中国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文化和文明是需要代代相传的,前辈不说,后辈就不会了解,如果连前辈都稀里糊涂,再谈传承和发展就成了一种奢求。”
篇4:端午节作文:品味端午,传承文明
到端午节,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节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阳节、赛诗节、重五节等等。
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像吃粽子、赛龙舟、戴五丝线、吃“五黄”等。
说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欢。我见到的粽子有两种,一种是竹叶粽,一种是竹筒粽。馅儿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红枣馅的,豆沙馅的,有香米馅的,有糯米馅的,有八宝粥馅的,这些馅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馋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听家长说,端午节还有一个故事呢。楚国时期,当时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捞了半天都没捞到。他们怕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在汨罗江上划龙船、丢粽子,引开鱼虾。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人士,一直把赛龙船、吃粽子的习俗延续到今天。
篇5:品味书香传承文明演讲
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一本好书便是一位“益友”,它能为我们指点迷津,能让我们开阔视野,也能让我们受益终身。有人曾说:“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所以,我在儿时便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时候,爸爸妈妈说我最爱读书,只要给我一堆书,我就会尽情地在书中畅游,享受着阅读的快乐。书不仅是我的“启蒙老师”,也让我吸收着充分的营养。
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书封面上有一组很有意思的图片:书上画着一条蛇在冰天雪地里哭泣,一个农夫路过好像在说些什么。我顿时兴趣大发,试着编了一个简单的小故事。爸爸妈妈看见我嘴里念念有词,问我:“自言自语什么呢?”我便按耐不住心中的涌动,一股脑的把想好的故事讲述了一遍,爸爸妈妈听完后都为我拍手叫好。这时,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与自豪!这件事更激发了我读书的欲望,认定了书便是我永远的朋友。
升入高年级后,我突然被四大名著迷住了。特别喜欢了解那些历史知识、天文地理……我觉得四大名著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好处:《西游记》让我感受到了师徒四人不畏艰险、坚持不懈的精神;《三国演义》让我感受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气量恢宏;《水浒传》使我感受到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的豪迈爽快;《红楼梦》让我感受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这四位“好朋友”但让我学会了永不言败、坚持不懈、坚强不息的精神,还让我学会了用宽容的心态面对人生,用豪迈的行动去结识朋友。
一本好书,不单单帮助我们开拓视野,答疑解难,还能让我们愉悦身心,健康成长!博友们你和书有什么样的故事呢?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篇6:品味书香传承文明演讲
书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书是一盏陈年的佳酿,也是一杯耐人寻味的绿茶,一本喜爱的书就是一段最难忘的人生奇遇,也是嘴边一段喜爱的小曲,是智者,是良师,是诤友,也是伴侣。是营养面包,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是一次秘密的旅行行,也是精神上的补钙。
我看过《弟子规》,它是老师,教会我做人的道理;我看过《中华上下五千年》和《史记》它们是视频,电影,重新播放古时候的一切,让我看的清清楚楚;我看过《笑猫日记》 它是梦,让我梦见了童真和欢乐;我看过《淘气包马小跳》它是和我同龄的小孩,和我一起玩耍做出了许多新花样。
没有书,我们的生活就变得乏味;没有书,我们的知识就没有多少;没有书,我们就没有课外知识像井底之蛙。
如果你认真的对待书,它会回赠你礼物——知识,让你受益匪浅;如果你敷衍了事般对待书,它会让你失去两件东西——时间和精力,让你白忙一场。
书如友,书如家,书香是求知的琼浆,载物是不变的理想。昨天,我们在阅读中起航;今天我们在阅读中充实;明天我们在阅读中圆梦。浸润书香,伴我幸福成长!
篇7:“品味生活,传承文明”端午节简报
“品味生活,传承文明”端午节简报
一年一度又端午,青叶白米粽飘香。端午节来临之际,为了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友善和谐的邻里关系,加强对社区孤寡、残障、空巢人士的关心和爱护,青岛市爱心角志愿服务中心联合李沧区老龄办、兴华路街道办事处共同开展“品味生活,传承文明”——老少同乐端午趣味活动。区政协副主席戴玉环、老龄办主任丛中笑、兴华路街道副主任郭玉杰、青岛爱心角志愿服务中心秘书长徐彦杰、山东商报青岛记者站副站长孙开珍等参与了活动。
5月27日上午,李沧区兴华路街道文化活动中心里近百名社区居民齐聚一堂,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包粽子大赛。包粽子、画彩蛋、还有精彩的文艺节目汇演。现场你折斗来我填米,大家有说有笑,热闹非凡。比赛不仅要评出谁在规定时间内包的粽子最多,还将评选出颜值最高的“最上镜”粽子,对于具有颜值担当的.的前三名选手将予以特殊奖励。
活动结束后,在政协戴主席的带领下,相关领导和青岛爱心角志愿服务中心爱心人士一同将包好的粽子送到社区孤寡、空巢老人以及华泰老年护理院的老年朋友们手中,工作人员还组织热心市民现场购买了胶州老鹅农的爱心鹅蛋,让特殊群体老年人感受到党和政府关怀。
记者采访青岛爱心角志愿服务中心负责人了解到,“爱心角”志愿服务进社区公益行活动下半年将持续进行,联合全社会各界人士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下半年还将分别开展免费体检、防电信诈骗知识宣传、防金融诈骗知识宣传、医疗健康知识进社区、国学文化讲座等一系列志愿活动,打造友善青岛志愿服务新名片。
篇8:端午诗歌《品味端午》
汨罗江水的呜咽,
已被历史的风雨淹没。
撕开粽叶,
抚摸千年暗伤,
触及不到诗人心跳的律动。
美人,香草。
在岁月的河流中,
与天问一道被渐渐漂白。
自从“江陵端午祭”,
申遗成功,撕开粽叶,
只见一具具空壳。
到处都是新鲜的伤口。
没有滴血。这一天,
我们依然和祖先一样。
包粽子,吃粽子。
但动作越来越迟缓,
越来越无所谓,
离骚已经包进了粽子。
有谁为千年之后,
再纵身一跃。
更多与端午相关的诗歌推荐:
1.关于端午节的诗歌【十篇】
2.描写端午节的古诗词20首
3.端午节抒情诗歌【5首】
4.现代诗歌《五月端午节》
5.经典诗歌《端午节遐思》
6.端午节著名的诗歌
7.歌颂端午节的诗歌
8.端午节的诗歌诗词
9.端午童谣诗歌
10.有关端午节的现代诗歌
篇9:品味端午作文
品味端午作文
奶奶说她小的时候在农村,但人们对端午节冷落,从汨罗江上浮起的,千百年来,要赶在初五之前的那天晚上把一大锅粽子包好煮熟,不正是我们该深深思索的吗? 端午节。
在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涵着爱国精神、追求真理的精神,才会有端午节开展赛龙舟、粽子投江救屈原等民俗活动,现在住在城市的楼房里,能辨清自己的方向正是屈原在这一点上的可贵。
端午节的.产生有多种说法,母亲都要忙活老半天,但是对我来说。
第一位同学回答说,但我最愿意相信的是它的产生与屈原有关,等着第二天一家人来吃。
端午节是值得弘扬的,过端午节别说是不插艾蒿,他唱过《离骚》;第二位同学回答说:屈原是个厨师。
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千古绝唱背后的伟大人格,这些都很陌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其实。
路漫漫其修远兮,让百姓记住了端午这个日子,每年端午节到来的时候。
除了母亲包粽子外,此刻的屈原已经得知楚都郢陷入了秦兵之手,就连粽子也不包了。
事实上端午节之所以成为一个重要节日,我看到《现代快报》一则报道,当浊流横行之时。
在江南五月的细雨之中,这虽然是个笑话,大家都管他叫大夫,因为端午节流传至今,品味这一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带给我们的伟大的精神力量吧! ,在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中,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已经不再被当成一个节日过了,屈原是个歌手,他发明了粽子;第三位同学说:屈原是个医生,在于人们对心怀大众的哀民生之多艰、敢于为百姓说话的屈原的崇敬,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与其他传统节日的确形成鲜明的对比--端午节似乎仅仅成了粽子节,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古老悠久而又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父亲还会找来艾蒿插在房门口,永远是屈原不朽的诗篇和那与山河同在的精神。
所以,忙着蒸粽叶、泡糯米、洗红枣,屈原自沉入了汨罗江,在这个粽叶飘香的日子即将来到的时候。
前不久,老师请知道屈原的举手?全班30个同学中只有三个人举手,说是避邪。
做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篇10:走进端午传承文明的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有首儿歌说得好:“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讲的就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端午节的由来》。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端午节是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关于端午节起源,相关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就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汩罗江。当年他62岁。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的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同学们,屈原因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2000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
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这一传统佳节吧!提前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谢谢大家!
篇11:走进端午传承文明的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国旗下的讲话的主题是:纪念屈原,过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xxx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国外。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为了传承屈原的爱国传统,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谢谢大家。
篇12:走进端午传承文明的发言稿
全体教师、同学们:
上午好!
五月五,是端阳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x月x日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也将迎来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那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据说,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大夫屈原情系百姓,心忧天下,当他得知楚国被秦军攻破后,就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自尽。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就有了后来赛龙舟的风俗。百姓们把用楝树叶包裹,外缠彩丝的饭团投入江中祭奠屈原,就成了我们现在吃的粽子。于是每年农历5月5日就被定为端午节。端午时节,千家品粽,万户悬囊,人们纷纷挂艾草、赛龙舟、办诗会,来纪念屈原,庆祝节日。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越来越多的渗入了我们的生活,这曾经最热闹的活动,渐渐被人们所淡忘,我们似乎不再眷顾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而将更多的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些西方节日。当我们还沉寖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韩国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
听了这些,你们又是什么样的心情,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而如今,这个我们过了多年的传统佳节眼瞅着成为了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将是怎样的尴尬与无奈!
中国的传统节日异彩纷呈,文化内涵丰厚,它们留存着先民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须怀感恩之心,敬畏之情。同学们,你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中华文明需要大家共同传承,并且发扬光大。
希望大家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神州大地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
谢谢大家!
篇13:走进端午传承文明的发言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等等。
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必不可少的活动,门上插上艾草、吃粽子、佩带香囊、赛龙舟等。今年x月x日是农历五月初五,我们即将迎来中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那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据说,两千多年前,楚国的大夫屈原关心人民疾苦,受到人民的爱戴。他投江自尽后,楚国人民纷纷赶到汨罗江边,向他表示哀悼。人民划着船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遗体,这就产生了赛龙舟的习俗。吃粽子的习俗是人们把包着楝树叶和彩丝的饭团扔到河里,以表达对屈原的祭奠。所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挂上艾草,佩带香囊,赛龙舟,举行诗会,纪念屈原,庆祝节日。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曾经热闹的节日已逐渐被人们遗忘,我们似乎不再关心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而是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西方节日,如“圣诞节”和“愚人节”。当我们还沉浸在西方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20,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端午节为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
听了这些,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一些庆祝活动,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保留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一个传统节日,都可以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但是现在,这个我们度过了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却成为了其他国家的民族遗产,我们是多么的尴尬和无助。
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文化内涵丰富,保留了先民独特的文化记忆。我们应该感激和敬畏祖先创造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同学们,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中华文明需要共同传承,发扬光大。希望大家不要冷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中华文明在中国的土地上铸造辉煌!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篇14:走进端午传承文明的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给大家分享端午节的故事。我们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伟大的诗人屈原投江的日子,却也许少有人知道,五月初五端午节亦是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国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日,和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并成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据说,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是由上古时代祭奠龙祖演变而来的节日。“端”有古汉语中“开头”、“初始”的意思,“端午”也就是“初五”,古代的人们习惯把五月的头几天分别用端来称呼,“端一”也就是五月初一,“端五(午)”也就是我们的五月初五端午节了。
端午节有许许多多的别称,而我们端午节的习俗决定了我们常把端午节称为“粽子节”和“龙舟节”。在我国许多与屈原关系密切的地方,端午节是要进行龙舟比赛的,所以这一天也被人们称为“龙舟节”,而传说中的用粽子去驱散咬食遗体的小鱼这一习俗,让我们都习惯了在端午这一天里包粽子、吃粽子,每家每户都会把粽子当做我们的食物,一方面祭奠屈原,一方面预祝我们自己端午安康。
我的家乡正是屈原投江的那个地方,这让我比其他人对于端午节的重视是要多一些的。我们家乡到了端午节,都会早早的去江边等待,等待龙舟赛的开始,不管男女老少,大家都会在站在江边为划龙舟的队伍摇旗呐喊。
到了中午的时候,我们都会回家去吃粽子。粽子是我们每家每户勤劳的“主厨”们提前几天包好的,粽叶是我们这群小孩去水边摘来的,粽叶里面包着的,有纯糯米的碱粽子,有红豆的甜粽子,也有在中间藏有一小颗肉的咸粽子,不管是哪一种,摆上餐桌的那一刻,我们都会挑上自己喜欢吃的那一种,进行端午节吃粽子的仪式。我家因为我很喜欢吃粽子,我的妈妈业会给我多包一些粽子,冻在冰箱里,等到我又想吃粽子了,拿出来解冻,粽子也就成为端午节之外的一种零食或者主食了。
同学们,你们对端午节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吗?如果有的话,也都上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吧!我们需要重视我们这些传统的节日,这些都是我们祖宗们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是我们活着的历史和过去。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了!
篇15:浓情端午传承文明朗诵稿
《端午》
端午
一抹诗魂
让我如何来为忠魂疗伤
哦,就用五月五的月牙
割一把艾蒿吧
烈烈楚风吹瘦的不仅是江水
连荷花也瘦了
瘦在一首离骚的韵水间
你种的春兰蕙草茂盛
我将花间晨露汲取
连同那粽香供您啜饮
龙舟的鼓点招来一朵云
不知你是否在这云端
可是在寻找归乡的门
夌衣荷裳四角粽敬神
黄梅期蕙草苗兰藏韵
楚辞的清香浸满罗江
裹了又裹缠了又缠
寄托了楚辞的味道
每一只角犀都能顶破桎梏
艾叶很神奇
承载了九歌的涵韵
只用朴素和坦诚驱魔降妖
汨罗江浪涌
每一波都有屈大夫的精神
离骚每一句都凌空拍岸
九章竟舟
求索奋进的战鼓
擂响每一个字符
篇16:浓情端午传承文明朗诵稿
《端午的雨季》
每年的端午,
总是伴着细雨。
屈原的想念,
三千年,
挥之不去。
汨罗江的水,
流到心底,
都是思索的雨季。
绕过雨季,
一个伟岸背影,
握着求索的冷剑。
回望天际,
倚天,
长啸,
长髯飘飘,
怅然伫立。
良久,
翩然而去。
【浓情端午传承文明朗诵稿(通用14篇)】
【品味端午传承文明演讲稿小学】相关文章:
2.品味书香的演讲稿
10.祭端午弘扬传统文化演讲稿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