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的征途开讲啦王澍精彩演讲稿
“全职辣妹”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叛逆的征途开讲啦王澍精彩演讲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叛逆的征途开讲啦王澍精彩演讲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 叛逆的征途开讲啦王澍精彩演讲稿
叛逆的征途开讲啦王澍精彩演讲稿
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王澍。刚才小撒说到很多人不知道普利兹克奖,其实这个不奇怪,因为这个奖知道的人不多。但是呢,多少代的建筑师想得都得不到,最后居然被一个以叛逆着称,一直到今天几乎仍然工作和奋斗的建筑师所获得,很多人都跌下了他的眼镜。所以如果说在中国的建筑界,你要找一个人,说他从青年时代的开始就以叛逆着称,而且一直叛逆到他的成年,我想我肯定是其中之一,而且比较突出。很多人说叛逆,你凭什么叛逆,青春期有一种莫名的情绪,就是叛逆。
青春期大家其实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情绪,你的那种活力。你面对的这个社会,有点不可知的一个状态;很多的成年人都在教训你,让你这样让你那样;你又不太反驳得过他们,但同时你隐隐地知道,他们好像也不完全是对的。就是那样的一种情绪,那么大家可能会有个问题,这样的一个人,他是什么时候开始,是这样一个状态。
因为这个状态对于学生来说不太正常,连我自己都觉得奇怪,你不可以想象我的,比如中学是什么样子的。我中学时是一个标准的好孩子,好到什么程度呢,从入校开始我就一直是班长、团支部书记、西安市市级三好学生。那么这样的一个好学生,怎么可能后来会变成如此叛逆的学生?
有一件小事儿和我后来特别有关系,我记得我当时在中学的时候有一堂课就是历史,在读历史课的同时我看两本书,一本叫《法国大革命史》,一本是冯友兰先生的《中国通史》。那两本史看完之后再看课本,那课本就可以直接扔到垃圾桶里去了。因为它太幼稚、太简单,历史被他们概括得几乎就变成了没有。我记得我上课的时候,我们那个老师是刚毕业的一个年轻老师,我坐在第一排,他就老有点狐疑。因为他讲的其实不多,发现那个学生拿着本在那写,写的内容好像远远超出他在课堂上所讲的。下课的时候他说能不能把你的笔记本给我,让我看看。我就给他看,他说能不能让我带回家去看看,我说行。第二次上历史课的时候,他就说,他说:“这个学生,将来一定是不得了的。”
我进大学,那时候是南京工学院。我刚一进大学,每个系选一个学生做学生代表,在一间小会议室里听校长训话,我就是建筑系的学生代表,如果我不足够好的话 ,在那个年代是根本不可能被挑选去听校长训话的。我们的校长很有名,他是钱钟书先生的弟弟――钱钟韩,一个叛逆的校长。我记得印象很清楚,那次训话他的一个核心的话“什么是好学生 ”好学生就是那种敢向老师挑战的学生。他说:“你们不要以为你们那些老师都多么的了不起,很多人就是在混日子,如果你提前三天对你所上的课做认真的准备,你在课堂上问三个问题就有可能让你的老师哑口无言,他就下不了台,这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这个对我的冲击很大,但是也让我很振奋,因为我突然意识到我来对地方了,大学这才是我想来的地方。
很多人后来问我说你大学学习你的秘诀是什么,我说很简单就是自学。当钱钟韩校长说你要比老师备课更勤奋的`时候,我就是这么做的。我是很早就发现有一个好地方叫图书馆,完了我很早就进了图书馆,我开始看所有那些课堂上没有教过的东西。大学二年级,我当时就开始放话了,我说已经没有老师能教我了,因为他们讲的东西和我看的东西一对比,肤浅、幼稚、保守、陈旧就这八个字。当然我这样做其实确实引起我很多同学的紧张,我记得我夜里十二点钟睡觉,我睡在上铺,看出去我同寝室的同学拿着黑格尔的哲学史还坐在楼梯上在看,不睡觉,因为楼梯的灯还亮着。造成了一种压力,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
再一次所谓的叛逆的时候,就是刚才说的我写了一篇重量级的文章叫做作《破碎背后的逻辑――中国当代建筑学的危机》。这篇文章从梁思成一直评到我当时的导师十几个先生。因为我当时觉得很奇怪,中国的这个学问是怎么做的,不痛不痒,所有的东西都是含含糊糊说两句。如果永远都这样不说下去的话,那我们肯定是这样,我们的水平停留在1930年代,确实是不会再变化了。所以我当时写了这样一篇文章,没有人给我发表,其实我也没所谓,因为这篇文章是给自己写的。一个人如果说要有点牛气,就要这样。基本上我今天,一直到现在,我所做的所有的事情,只是把我1987年写的这篇文章,我所说的,我认为可能要发生的,我认为应该这样去做,朝这个方向去走的。其实在那篇文章里,基本上说清楚了,但是怎么做出来,说完了是不算的。我为了实践我当时所说的,又花了二十五年来实践我所说的。
当然硕士毕业的那个事情大家可能有些人是知道的,硕士毕业的时候其实我完全可以用我前一篇文章作毕业论文,但是我写了另外一篇,因为我觉得还有些事情没说清楚。论文的题目叫《死屋手记》,其实对整个当时中国建筑界的现状,建筑教育的现状,包括我们自己那个学校的现状,一个影射。但是它的实质是对当时大家热衷地在追逐的西方现代建筑的基本观念的再认识和再批判。大家可能会知道,就是我这个论文第一轮全票通过了,但是在学术委员会表决的时候,他们取消了我的硕士学位,因为这个学生实在是太狂,所以他们没有给我学位。当然这个对我没有打击,我觉得我那时候已经书读到有一点点超脱。
当然很多人的叛逆可能就是青年一段,而我好像时间更长。1992年春天到来,改革开放新的一轮开始了,遍地是钱,建筑师的好日子到了。就在这个时刻,我选择了退隐,因为我不想做很多东西来祸害这个世界。不幸被我言中,后来的十年里头,有无数的中国建筑师做了大量的东西,在祸害这个国家。他们摧毁了我们的文化,彻底让中国的城市和乡村发生了巨大的面貌的改变。但是我想很少有人想过他们在干吗?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没有人这样子真正地认真地去想。我觉得我的憨笨这时候帮助了我,就是我想不清楚,我就不敢做了。所以那个十年里头。我做了一些小工程,改造老建筑。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向工匠学习,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学校里没教过的。工人每天早晨八点上班,十二点下班。我从第一天开始我八点钟就站在现场,夜里十二点跟工人一起下班。我当时说我说我一定要看清楚这工地上每一根钉子是怎么钉进去的,全部要看清楚。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是知识,是读书,但是很少学如何动手做事,这个特重要。我到后来,到今天为止我做任何东西底气十足是因为最低的那个底牌我都已经摸过了,我当然有底气。当然人有的时候会有一点恍惚,我吃饭的时候突然发现,我说我一个研究生毕业整天跟一群外来务工人员坐在一起吃饭,好像这个社会阶层是不是混错了。但我学到大量的东西,就在这个时候,为我后来再出山,其实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后来很多人问我说,你有没有什么人生谏言来支撑你,其中一句话,我就说是叫“时刻准备着。”就当机会到来的时候,你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完了到之后,突然就有人对我做的这种设计有兴趣了,就接二连三地有人开始来找我,而且都说这句话。我们想做一个现代建筑,但是一定要有中国的感觉,而且不是那种表面的。我们反复访问过,也许在中国只有你能做,你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到我第三个十年的时候,其实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么艰难,第三个十年对我来说应该说是相当顺利。尽管在过程当中,会有一些,比如说争辩,这是难免的。所以让大家接受一个建筑,完全颠覆性地改变并不容易。所以我形容一个好建筑的诞生是什么?就是你一开始有一个很纯粹的,带有理想一样的想法,完了你要像长征一样的经过很多的险阻,中间每一次都是有人想摧毁你、否定你,你必须能够做到百折不挠,而且要说服大家,最后走到终点。你还保持了你最初理想的那个纯度,没有半分的减损,甚至更加地坚硬,这就是一个好的建筑师。
所以我记得有一个很可爱的甲方,就我当时做宁波博物馆的时候,他说:“王老师你到底怎么想的,我们设计的这个地方,新的CBD(中心商务区),我们宁波人管它叫小曼哈顿,可是你用了这么脏的材料做了这样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放在这里,跟小曼哈顿的感觉完全不相称,你到底怎么想的?”我说:“这样说吧,我们实际上是想做一个新东西,这个设计传统里有没有?”他说:“没有。”我说:“现代建筑里头你见过这样的设计没有?”他说:“好像也没见过。”“那么我们是不是在做一个全新的东西?”他说:“是的。”“全新的东西是不是大家都没有把握?”他说:“是的。”“那么在这一桌子没有把握的人当中谁最有把握?是不是我?”他说:“是的。”我说:“那你就得听我的。”当然后来很有意思,这个建筑建成之后,甲方总结最后大家的反响,对宁波博物馆的反响。他叫四满意:群众满意、专家满意、领导满意、我们满意、全都满意。但对我来说最感动的是我碰到很多的观众,会去一个博物馆短时间内去三次四次五次。我说为什么,他说因为这个地方全部被拆光了,变成一个新城了,只有在这座建筑上我能够找到我过去生活的痕迹。
我是为此而来,我听了非常地感动,但是有的时候也非常地酸楚。我记得我九十年代初做这个反叛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什么计算机,我没有想到这几乎像预言性质的,预言到今天计算机泛滥的年代建筑变得如此地干枯抽象和概念化,而我所主张的这条经验性的,以人的真实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建筑,反而变成了另类,变成了新探索。这时候你会意识到你真的是做了点事情,这个事情不仅是关于中国文化的,还甚至超越了中国文化的国界,它带有某种普遍性的价值与意义。但不管怎么样说,回顾整个我自己的这样一个人生历程,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一个人一定要对自己的内心非常地真诚。其实我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坚持自己的内心,并努力地去实现它。
篇2:开讲啦王澍经典语录
开讲啦王澍经典语录
1、所以如果说在中国的建筑界,你要找一个人,说他从青年时期开始就以叛逆著称,而且一直叛逆到他的成年,我想我肯定是其中之一,而且比较突出。
2、很多人说叛逆,你凭什么叛逆,青春期有一种莫名的情绪,就是叛逆。
3、你面对的这个社会,有点不可知的一个状态;很多的成年人都在教训你,让你这样让你那样;你又不太反驳得过他们,但同时你隐隐地知道,他们好像也不完全是对的。
4、那两本史看完之后再看课本,那课本就可以直接扔到垃圾桶里去了。因为它太幼稚、太简单,历史被他们概括得几乎就变成了没有。
5、他说:“你们不要以为你们那些老师都多么的了不起,很多人就是在混日子,如果你提前三天对你所上的课做认真的准备,你在课堂上问三个问题就有可能让你的老师哑口无言,他就下不了台,这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这个对我的冲击很大,但是也让我很振奋,因为我突然意识到我来对地方了,大学这才是我想来的地方。
6、很多人后来问我说你大学学习你的秘诀是什么,我说很简单就是自学。
7、大学二年级,我当时就开始放话了,我说已经没有老师能教我了,因为他们讲的东西和我看的东西一对比,肤浅、幼稚、保守、陈旧就这八个字。
8、当然很多人的叛逆可能就是青年一段,而我好像时间更长。
9、就在这个时刻,我选择了退隐,因为我不想做很多东西来祸害这个世界。
10、我到后来,到今天为止我做任何东西底气十足是因为最低的那个底牌我都已经摸过了,我当然有底气。
11、这时候你会意识到你真的是做了点事情,这个事情不仅是关于中国文化的,还甚至超越了中国文化的国界,它带有某种普遍性的价值与意义。
12、但不管怎么样说,回顾整个我自己的这样一个人生历程,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一个人一定要对自己的内心非常地真诚。
13、其实我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坚持自己的内心,并努力地去实现它。
14、所以让大家接受一个建筑,完全颠覆性地改变并不容易。
15、所以我形容一个好建筑的诞生是什么?就是你一开始有一个很纯粹的,带有理想一样的想法,完了你要像长征一样的经过很多的险阻,中间每一次都是有人想摧毁你、否定你,你必须能够做到百折不挠,而且要说服大家,最后走到终点。你还保持了你最初理想的那个纯度,没有半分的减损,甚至更加地坚硬,这就是一个好的建筑师。
篇3:开讲啦王石演讲稿:女性和领导力有关的故事
开讲啦王石演讲稿:女性和领导力有关的故事
非常开心再一次进入我们《开讲啦》。第一次是在中国,那第二次是伦敦。
今天这个栏目虽然说请了十位嘉宾,是有不同的这个主题,但我觉得《开讲啦》在伦敦,就是为了我们主题而设的。就是因为讲女性。在伦敦,谈现代女性和领导力,我觉得就特别合适。因为我们知道(英国)国家的首脑是一位女性――女王。尽管我们历任首相当中以男性为主,但是我们出了一位在全世界非常非常有名的首相,撒切尔夫人。那我这里想讲几个关于和女性、和领导力有关系的故事。
第一个,我认为自己是个平权主义(者)。所以男女应该是平等的,在创立万科的时候,八十年代还是按照企业来福利分房子。我们知道中国在计划经济的时候,分配房子是以男性为主的,但是我在万科就规定男女一律一样,按着你进公司的年龄,按着你的能力,按着你的级别待遇分配房子。
在中国改革开放当中我不但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对社会上妇女的地位中,我是积极的支持者。但是当我接受这次邀请来参加论坛,作为一个嘉宾来进行讲演的时候,我疑惑了。为什么呢?这数据一给出来,就和我的印象当中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就是说万科现在有员工四万人,这个男女性的比例是六点五比三点五,也就是十个员工当中,女性占了三点五个。再往下面来看,比如说我们中层以上的管理,比如硕士以上、博士(以)上这样的,有学问的比例,男女性比例是六点二比三点八。也就是主要在这里人的受高等教育的是男性。这就是一个现状。
为了准备这次讲话,给了我很大的冲击,我不得不重新来认识我自己,如果这样一个在中国自认为尊重女性,自认为自己是个平权主义的你所管的企业都尚且如此,所以那就检讨问题在什么地方上。和人力资源部总监探讨结果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很有意思,即是你王石先生的主观愿望有,但并没有进行制度建设。比如说万科并没有系统地培养女性管理者,并没有从万科的董事会的层面、从管理层的层面来规定:我要求有一定的女性比例。因为这是个男权社会,如果你是男权社会的主导者,在这方面不能从制度上去设立,仅仅有一个虚幻的东西,认为你是平权主义,甚至找了别的例子来证明这一点,这是不行的。所以我觉得今天的讲演应该给我们邀请的英国的维珍的金融公司的总裁,来给我们讲在英国这个社会他们是怎么来理解这个()女性领导力的。
谢谢各位!
篇4:开讲啦王拥军演讲稿:为什么要做卓越的医生?
开讲啦王拥军演讲稿:为什么要做卓越的医生?
大家好,我刚才讲脑血管病,也就脑中风这个病,它不分肤色,不分国度,不分年龄,也不分社会地位。我今年看到一个跟大家一样年龄的病人,19岁,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因为他本身学习的专业是传媒,可能晚上睡觉比较少,一点钟坐在自己的宿舍里边玩电脑,玩完电脑之后上厕所,可能待的时间比较长,等到在厕所从坐位突然变成直立位的时候,站起来的时候,突然一侧肢体偏瘫。她的母亲带着他到北京各个医院来就诊,后来到我的门诊,我们很快查到了原因,很快给这个孩子治疗了,他现在又重新回到了学校。所以今天的技术能够保证我们大多数脑血管病患者能够健康地回到原来的生活和岗位。
我做神经科医生三十五年了,我毕业那一年二十岁,毕了业分到那个单位,不是分在现在我这个专业,是在别的科室,后来那个主任说,我觉得你脑子挺好用的,你学神经科吧。因为脑子里边结构非常非常复杂,所有的学生毕业的时候不愿意学这个科室。我在神经科,我现在还记得当时写的第一份病历,就是解剖不知道,查体不知道,临床描述不知道,所以写完病历之后,主任来查房,拿着我的病历,我看表情就不太好,皱着眉头,后来抬起头来看了我一眼,把那个病历顺着窗户给我扔出去了。十几个大夫看着我,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你想那个心里受的打击是非常大的。肯定我做错事了,肯定病历写得不对,所以当时我印象非常深刻,流着眼泪出去捡那份病历。回来以后拿着病历,我实在看不出来哪个地方出了问题。等三个小时过去了,大家查完房都走了,主任走到我的旁边,跟我说了一句话,他那句话就是我热爱这个专业的开始。他说你不要以为我扔你的病历使你非常难堪,你不要以为上面错了几个字就是几个字,他说你知道有可能这一行字换来的是一个生命。所以我当时就觉得这个职业有可能跟生命关系这么近,我觉得我自己的职业一下变得崇高起来。所以从那天开始,我就下决心在这个专业不走了,一留就是三十五年。我那一年的时间,每天在办公室画脑神经的图,整整画了一年。
第二年我在那个地方当住院医的时候,看到了一个花季少女,十五岁,是我的病人。这个孩子上初中,她的妈妈说三个月之前开始四肢无力,等她到医院的时候四肢瘫痪,做了各种检查不知道什么病。我们高度怀疑是外周的肌肉上边病了,什么病呢,我就给她做了个活检,就在小腿上切了一块肌肉下来在显微镜下看,看着不正常,实在是不认识。之后我又到旁边医学院,因为医学院有电子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再看,看着每一个肌肉细胞全跟别人长得不一样,但是也不知道叫什么,所以当时我就想,我说全中国谁看这个片子看得最好。那个年代,我知道北京301医院有一个老专家叫黄克维,黄克维教授是中国神经病理的最高的权威。所以我下了夜班,坐着四个小时火车到了北京,我拿片子给他看,他高度怀疑有一种病,他说我说不出名字来,他说你别走,我让我的学生下了门诊,给你复印一篇文献。他的学生给我拿了一大厚本的英文复印好的文献给我,我看完之后,我知道那是一种非常非常特殊的病,叫线粒体糖原脂质累积病。那个病例是中国从来没有报道过的,是中国第一次发现这个病,我们找到病因,就肯定有办法去治疗了。我印象特别深,三个月之后,那个孩子又重新回到了学校。所以从这个病例,我才知道医生的每一步努力,可以使一个枯萎的生命重新地绽放,这是医生的最大价值。
三十五年以来,整个神经病学的技术在不断地进步,那么医生的经验也在不断地增长。所以今天我们再看病就不像以前那么困惑了,我们能用我们的知识帮助更多的人,去解决他的疾病和痛苦。很多学生问我,他说老师你看复杂病例的感觉是什么呢,尤其是不学医的同学可能更奇怪。医生看病是靠什么呢?我经常说,医生在门诊看病,他有时候像作家,为了要把一个故事线能够说清楚;有时候像导演,他需要重现当时那个病人疾病的场景;有时候又像个警察,像破案一样。所以如果你形象地讲一个医生怎么看病呢,医生就像现在戴了一个VR眼镜在看悬疑片的感觉。所以我们拿了一张CT,拿了一张核磁,需要你看到一个病灶,你要把那个平面变成3D的图像,之后你在3D图像上去解读,它现在对这个神经的损害能解释它的症状吗?能解释它的表现吗?能解释它的体征吗?如果解释不了,那肯定是诊断出了问题,而这个时候我刚才说又得像作家,又得看他从发病那天开始,每天的演变能够解读今天的后果吗,如果这个故事线你讲不通,那诊断肯定出问题了。
大家可能听着比较悬,我来讲一个病例就能够理解怎么样弄通这个故事了。几年前我看过的一个小伙子,二十几岁,他的症状,有一天在家里边突然出现炸裂似的头疼,这个头疼的感觉他自己形容是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经历过的疼痛。那么到了当地的医院,当地医院做了个头的CT,告诉他脑袋里边出血了。二十几岁的一个孩子,脑袋里边出血是个很特殊的出血,是在脑的表面,医学叫蛛网膜下腔出血。如果按照一般的医学故事去讲,蛛网膜出血的百分之九十的原因是动脉瘤,就是动脉上鼓了一块瘤子出来。所以当地的医院很快给他做了一个脑血管造影,结果真的发现动脉瘤,他们就给做了手术,手术之后他就回家了,以为自己没有问题了。这个故事的后边就出了问题,一个月之后,他又再次出现炸裂似的头疼,他又回到那个医院,那个医院又做了CT,发现还是有血,他说又重新出血了,我们再做一个造影,造影发现这一次出了大问题,他不是一个动脉瘤,是五个动脉瘤。
他就到我的门诊找了我,到病房里面我就看他的病,大家注意,他从一个多月之后,从一个动脉瘤变成五个动脉瘤,这个故事造成的结果讲不通的,所以我就开始问他,你能告诉我在你病前的半年还有什么意外吗?还得过什么病吗?他突然想起来说,两个月前我受过一次伤,那我故事线要往前推两个月,我说你告诉我你怎么受的伤。他说他跟他父亲在一个餐馆吃饭,那个餐馆的旁边有人在打架,他站起来去劝架,被一个刀子误伤了上臂,他说当时伤得也不重,误伤了之后到医院包扎了一下,两个星期就好了,他说他没有在意。我说你好了之后,还有别的表现吗?他说那半个月老是在低烧,那我们这个故事线又重新从这一次的出血往前推两个月,把这个刀伤,那一次发烧,第一次动脉瘤,第二次动脉瘤连在一起。我要重新书写这个故事,我在办公室查文献,想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我站起来,我知道他的结论了。他是这一次刀扎之后有个细菌感染,他不知道,那个细菌顺着血管到了心脏,使心内膜感染,造成了感染性心内膜炎,所以他每次脱的不是一个东西,脱的是一团细菌,脱的脑子里面就腐蚀了血管,形成一个动脉瘤,脱到腐蚀一个动脉瘤。所以这就是医生看病的过程,他是靠这种逻辑的推理,他是靠把一个故事讲完整。这个病人就诊断清楚了,大家知道他最后是怎么治疗的吗?不学医的肯定不知道,非常简单,给他输了三个星期的消炎药。再复查,所有动脉瘤消失了。所以今天我们有越来越好的技术,今天我们有越来越好的这种检查手段,所以也有越来越好的医生。
医生怎么分类?我说我脑海中的医生应该分成四类。最低级的医生叫不合格的医生,或者叫培训中的医生,就像当年我大学毕业,病历被主任扔出去一样,那肯定是不合格,因为你没有学会,那这部分医生他不能保障患者的健康。比他再高一段的医生就是合格的医生,他能够按照指南,按照主任讲的,按照教科书讲的去看病,他会循规蹈矩。比他再高级的医生,我们称之为优秀的医生,所谓优秀的医生,那就是他能够把自己的经验,把自己的一些体会,把不同的病人能够区分开,也就是能个体化,他的病人的愈后比别人更好。每个患者都希望碰到优秀的医生,其实对我在医院工作三十五年的一个老医生来讲,我觉得医生还有更高的一个层次,这个层次叫卓越的医生。所谓卓越的医生,就是他除了能够把病人问题解决好,他同时还能创造新的理论,新的治疗方式,新的学说,新的手段,这样让更多的病人可以获益。在座的我不知道有没有学管理学的,管理学中有一个悖论,因为优秀所以难以卓越,优秀是卓越的大敌。中国现在有很多优秀的医生,但还是缺卓越的医生。
开讲啦王拥军演讲稿:为什么要做卓越的医生?(226期)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故事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到现在我还记得。10月29日那一天下午六点多,天已经黑了,我一个人坐在家里的落地窗前,在沙发上不敢开灯,我心里非常紧张,因为那一天在开普顿开“世界卒中大会”,那个会上决定的“世界卒中大会”到底在哪儿开。我的同事每十分钟给我打一次电话,每十分钟他告诉我选票情况,我当时想着如果中国真的能够获得主办权的话,对中国脑血管病的病人是一个巨大的福利,但是最后的结果很让我失望,七点多钟结果出来了,不是北京。后来有一位教授,一个德国教授跟我说,他们觉得北京会议条件很好,但是中国脑血管病的研究的成绩全世界看不到,这是十年前。那个时候我就想,中国缺很多国际大家关注的研究,所以那天晚上我一夜没有睡,我一直在想既然历史的责任把这么重的担子放我身上,我怎么能够让中国跟全世界走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我们今天是为“健康中国”在呼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里边,有两大段话在讲科技创新对于健康的支撑作用,因为没有新的科技手段,没有新的研究,没有新的证据,我们脑血管病的防控永远在困惑中旋转。所以我想中国在未来呼吁更多的卓越的医生去参与研究,让更多的卓越的医生找到新的治疗方法,能使中国的1100万脑血管病人早日摆脱痛苦。
所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我在读完它之后,我还有第二点体会,未来的中国医疗要“强基层”,就是要让基层的医疗强大起来。我们大多数病人都是在基层,有一年我跟着我的同事去了甘肃的南部,那一年正好是甘南地震。是地震前几天我去的`,从北京飞到兰州,从兰州坐了六个小时长途汽车到了甘南,下了车之后,我说我想找一个老人比较集中的地方,他们当地的同志带着我到了当地的敬老院。那个敬老院有四十位老人,我跟我的同事用了整整一下午跟他们在一起,问了四十个老人,我说你知道你的血压吗?没有一个人知道,没有量过,那些老人平均年龄差不多七十岁,从来没有量过血压。我说你知道你有脑中风的风险吗?他们不知道,他不知道这词,我说我带机器了,我给你查一下,四十位老人,发现有五位老人脑子里边已经出了亚临床病变,也就是他们这五位老人在未来的几年可能会得中风,但他自己不知道。有个姓王的老人,我现在还记得他的模样,个头比我矮一点,满头的白发,从我进到敬老院那天开始,他就站在距离我半米远的地方,跟个孩子是一样的,我走给别人看病,他跟着我,我去取东西他跟着我,我去上厕所他也在门口站着。等我下午五点钟收工了,我说我离开,我跟我的同事坐了一个中巴,我坐在最后一排,等车开出去的时候,我回了一下头,那老人跟着车在跑,所以那个时候心里很难受,我就知道基层多需要人去关心我们这高危的人群。他没有见过大夫,他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有可能跟中风连在一起。所以“强基层”是我们解决“健康中国”非常非常重要的,它不是口号,它需要行动。我们同样也要提高我们全民的健康素养,让所有的老百姓能够有正确的健康知识,能够武装自己。
大家知道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脑的功能,所以换一句话来讲,人的本性就是脑的功能,所以当一个人脑子得病之后,脑血管出了问题,得了中风,他就失去了脑的功能。换一句话来讲,他就失去了人的本性。所以作为医生来讲,挽救脑的功能就是挽救人的本性,这就是三十五年来我能作为这个医生感到最自豪的地方,我们在为人的本性而战。谢谢大家。
【开讲啦王拥军演讲要点】:
1、写完病历之后,主任来查房,拿着我的病历,我看表情就不太好,皱着眉头,后来抬起头来看了我一眼,把那个病历顺着窗户给我扔出去了。
2、从这个病例,我才知道医生的每一步努力,可以使一个枯萎的生命重新地绽放,这是医生的最大价值。
3、医生在门诊看病,有时候像作家,有时候像导演,有时候又像个警察。如果形象地讲一个医生怎么看病,医生就像现在戴了一个VR眼镜在看悬疑片的感觉。
4、我要重新书写这个故事,我在办公室查文献,想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我站起来,我知道他的结论了。
5、因为优秀所以难以卓越,优秀是卓越的大敌。中国现在有很多优秀的医生,但还是缺卓越的医生。
6、我想中国在未来呼吁更多的卓越的医生去参与研究,让更多的卓越的医生找到新的治疗方法,能使中国的1100万脑血管病人早日摆脱痛苦。
7、四十位老人,发现有五位老人脑子里边已经出了亚临床病变,也就是他们这五位老人在未来的几年可能会得中风,但他自己不知道。
篇5:开讲啦王巍演讲稿:中华文明五千年,并非只是个传说
开讲啦王巍演讲稿:中华文明五千年,并非只是个传说
我自己是做中国考古的,做考古我算了算,应该也是三十多年了,亲手挖掘出过不到一百件但也差不多的青铜器、玉器等等,应该说还是很幸福的。从开始,我的研究方向转型了,我转向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为什么呢?我们中国号称五千年文明,问一问我们在座的中国的留学生朋友们,根据是什么?你们知不知道呢?我记得有一次是在国外,在交流当中,我说我们中国是历史悠久文明,然后就有学者质疑,说你们中国的文明不就是从甲骨文算起那三千多年吗?然后我们一个搞历史的同行就说不是,我们从夏本纪开始,夏王朝开始四千年。那怎么算也算不了五千年,你们为什么经常是说五千年文明?这个当时给我很大的震动,但是我很不甘心。必须要用考古来去发现、去验证到底是多少时间,因为这个对我们文明古国太重要了。
所以,国家开始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我荣幸地成为首席科学家,来带领一个团队。我们这个探源工程,开始做了十二年,到去年年底就算结项了。通过我们的考古发现,可以公开地说、有信心地说,中华文明五千年并非虚言,我就用这个图片,跟大家一起分享分享我们一些重大的考古发现。
首先,万年奠基――就是农业的出现。
这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水稻――栽培稻,是在浙江上山遗址,在浙江的北部。一万年,一万年是刚刚开始栽培。等八千年的时候,我们发现农业已经开始有了初步的发展。
这是当时的工具――开荒的石铲,然后收割的镰刀。
这个时候农业有了初步的发展之后,人们的精神世界丰富了,墓葬当中经常发现这个乌龟壳,在不少量的乌龟壳的底部,有刻画的符号。
比如这个,这是跟商代的甲骨文的眼睛的“目”字,是一样的。你看这个象形字,有点像子曰的“曰”。有若干的符号刻画在龟甲上,这个引起了我们高度的注意,所以我们考古就是说这个有可能是商代甲骨文的前身,有待我们今后的工作。
这个还有更绝的,墓葬当中出土了若干件骨笛。
简单来说,你看,有七孔的、有六孔的。我二月份去云南,有一个老艺术家就说,这是他们祖先的,因为这是一样的。开始以为是仙鹤的跖骨,后来这个实验考古发现,彝族仙鹤的跖骨非常粗,应该是翅根。那个鸡翅根大家知道,这个就是那个翅根做的,你看做得非常非常精致。另外这个音非常准,音乐学家吹过《小白菜》河北民歌,非常准。所以这个让我们非常震惊,这个八千年前的古笛,是世界上最早的吹奏的乐器。表明我们中华文明的先民确实是非常聪明。
更神奇的,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了制作非常精致的玉耳环。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喜欢玉,这个时候,八千年前已经可以制作了,而且制作得相当的精致。有大有小,基本上一对耳环,配一个吊坠。
所以我们说八千年的时候,人有很多发明创造,为什么呢?有少部分人可以不用去从事农业生产,专门地从事这些手工业了,它就有很大的飞跃和进步,包括原始的宗教信仰,包括艺术。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直接进入到五千年文明了。在中国的东北辽河地区,我们发现了进入到早期文明的一个重要的证据。就是这个时候,以玉为贵了。因为八千年前,就是装饰,但是这个时候,只有权贵的人才能够随葬玉器,而且随葬的玉器种类很丰富。
有动物型的,这个是玉圭,还有玉璧在脑子上。往下看,还有一个,随葬的一个玉人,和一个玉鸟,你看在头上。
最重要的部分,还有这个时期开始出现了玉龙,我们叫C型龙,制作得相当的精致,而且只在大墓里出现。
所以可见当时应该说是等级身份的一个象征。
到了五千年左右的时候,在浙江北部,江浙沪交界区,出现了一个很强大的文明,这就是良渚文明。发现了巨型的城址,巨型到什么程度呢?
长1800米、 宽1500米的城址,然后城墙宽40米到60米,建在沼泽之上,开始先从外面运大量的石块奠基,然后上面从外面运了黄土,光修建这样一个城,据计算一万个人得四年的时间。最近的发现,发现它的外围又有一个城圈,达到八平方公里,这个就是()三平方公里。能够组织这么巨大的人力,就让我们非常地震惊,我们说如果不是文明的话,是很难想象的。你能够组织这应该是数万人、得干十数年、十几年才能够干的起来的工程,所以应该说是五千年文明非常重要的证据。
所以中华文明五千年,绝非虚言,我们通过考古发现印证了。而且重要的是我们得到了国际的认可,我们通过世界考古论坛,请世界顶级的一些人来,他们意识到中国的这种文明是需要重新认识的。三千三百年前的以甲骨文算起,肯定是已经成为历史了。我相信随着我们工作的深入,会有更多的考古发现问世,让我们的民众、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谢谢!
篇6:开讲啦王拥军励志演讲稿:为什么要做卓越的医生
大家好,我刚才讲脑血管病,也就脑中风这个病,它不分肤色,不分国度,不分年龄,也不分社会地位。我今年看到一个跟大家一样年龄的病人,19岁,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因为他本身学习的专业是传媒,可能晚上睡觉比较少,一点钟坐在自己的宿舍里边玩电脑,玩完电脑之后上厕所,可能待的时间比较长,等到在厕所从坐位突然变成直立位的时候,站起来的时候,突然一侧肢体偏瘫。她的母亲带着他到北京各个医院来就诊,后来到我的门诊,我们很快查到了原因,很快给这个孩子治疗了,他现在又重新回到了学校。所以今天的技术能够保证我们大多数脑血管病患者能够健康地回到原来的生活和岗位。
我做神经科医生三十五年了,我毕业那一年二十岁,毕了业分到那个单位,不是分在现在我这个专业,是在别的科室,后来那个主任说,我觉得你脑子挺好用的,你学神经科吧。因为脑子里边结构非常非常复杂,所有的学生毕业的时候不愿意学这个科室。我在神经科,我现在还记得当时写的第一份病历,就是解剖不知道,查体不知道,临床描述不知道,所以写完病历之后,主任来查房,拿着我的病历,我看表情就不太好,皱着眉头,后来抬起头来看了我一眼,把那个病历顺着窗户给我扔出去了。十几个大夫看着我,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你想那个心里受的打击是非常大的。肯定我做错事了,肯定病历写得不对,所以当时我印象非常深刻,流着眼泪出去捡那份病历。回来以后拿着病历,我实在看不出来哪个地方出了问题。等三个小时过去了,大家查完房都走了,主任走到我的旁边,跟我说了一句话,他那句话就是我热爱这个专业的开始。他说你不要以为我扔你的病历使你非常难堪,你不要以为上面错了几个字就是几个字,他说你知道有可能这一行字换来的是一个生命。所以我当时就觉得这个职业有可能跟生命关系这么近,我觉得我自己的职业一下变得崇高起来。所以从那天开始,我就下决心在这个专业不走了,一留就是三十五年。我那一年的时间,每天在办公室画脑神经的图,整整画了一年。
第二年我在那个地方当住院医的时候,看到了一个花季少女,十五岁,是我的病人。这个孩子上初中,她的妈妈说三个月之前开始四肢无力,等她到医院的时候四肢瘫痪,做了各种检查不知道什么病。我们高度怀疑是外周的肌肉上边病了,什么病呢,我就给她做了个活检,就在小腿上切了一块肌肉下来在显微镜下看,看着不正常,实在是不认识。之后我又到旁边医学院,因为医学院有电子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再看,看着每一个肌肉细胞全跟别人长得不一样,但是也不知道叫什么,所以当时我就想,我说全中国谁看这个片子看得最好。那个年代,我知道北京301医院有一个老专家叫黄克维,黄克维教授是中国神经病理的最高的权威。所以我下了夜班,坐着四个小时火车到了北京,我拿片子给他看,他高度怀疑有一种病,他说我说不出名字来,他说你别走,我让我的学生下了门诊,给你复印一篇文献。他的学生给我拿了一大厚本的英文复印好的文献给我,我看完之后,我知道那是一种非常非常特殊的病,叫线粒体糖原脂质累积病。那个病例是中国从来没有报道过的,是中国第一次发现这个病,我们找到病因,就肯定有办法去治疗了。我印象特别深,三个月之后,那个孩子又重新回到了学校。所以从这个病例,我才知道医生的每一步努力,可以使一个枯萎的生命重新地绽放,这是医生的最大价值。
三十五年以来,整个神经病学的技术在不断地进步,那么医生的经验也在不断地增长。所以今天我们再看病就不像以前那么困惑了,我们能用我们的知识帮助更多的人,去解决他的疾病和痛苦。很多学生问我,他说老师你看复杂病例的感觉是什么呢,尤其是不学医的同学可能更奇怪。医生看病是靠什么呢?我经常说,医生在门诊看病,他有时候像作家,为了要把一个故事线能够说清楚;有时候像导演,他需要重现当时那个病人疾病的场景;有时候又像个警察,像破案一样。所以如果你形象地讲一个医生怎么看病呢,医生就像现在戴了一个VR眼镜在看悬疑片的感觉。所以我们拿了一张CT,拿了一张核磁,需要你看到一个病灶,你要把那个平面变成3D的图像,之后你在3D图像上去解读,它现在对这个神经的损害能解释它的症状吗?能解释它的表现吗?能解释它的体征吗?如果解释不了,那肯定是诊断出了问题,而这个时候我刚才说又得像作家,又得看他从发病那天开始,每天的演变能够解读今天的后果吗,如果这个故事线你讲不通,那诊断肯定出问题了。
大家可能听着比较悬,我来讲一个病例就能够理解怎么样弄通这个故事了。几年前我看过的一个小伙子,二十几岁,他的症状,有一天在家里边突然出现炸裂似的头疼,这个头疼的感觉他自己形容是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经历过的疼痛。那么到了当地的医院,当地医院做了个头的CT,告诉他脑袋里边出血了。二十几岁的一个孩子,脑袋里边出血是个很特殊的出血,是在脑的表面,医学叫蛛网膜下腔出血。如果按照一般的医学故事去讲,蛛网膜出血的百分之九十的原因是动脉瘤,就是动脉上鼓了一块瘤子出来。所以当地的医院很快给他做了一个脑血管造影,结果真的发现动脉瘤,他们就给做了手术,手术之后他就回家了,以为自己没有问题了。这个故事的后边就出了问题,一个月之后,他又再次出现炸裂似的头疼,他又回到那个医院,那个医院又做了CT,发现还是有血,他说又重新出血了,我们再做一个造影,造影发现这一次出了大问题,他不是一个动脉瘤,是五个动脉瘤。
他就到我的门诊找了我,到病房里面我就看他的病,大家注意,他从一个多月之后,从一个动脉瘤变成五个动脉瘤,这个故事造成的结果讲不通的,所以我就开始问他,你能告诉我在你病前的半年还有什么意外吗?还得过什么病吗?他突然想起来说,两个月前我受过一次伤,那我故事线要往前推两个月,我说你告诉我你怎么受的伤。他说他跟他父亲在一个餐馆吃饭,那个餐馆的旁边有人在打架,他站起来去劝架,被一个刀子误伤了上臂,他说当时伤得也不重,误伤了之后到医院包扎了一下,两个星期就好了,他说他没有在意。我说你好了之后,还有别的表现吗?他说那半个月老是在低烧,那我们这个故事线又重新从这一次的出血往前推两个月,把这个刀伤,那一次发烧,第一次动脉瘤,第二次动脉瘤连在一起。我要重新书写这个故事,我在办公室查文献,想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我站起来,我知道他的结论了。他是这一次刀扎之后有个细菌感染,他不知道,那个细菌顺着血管到了心脏,使心内膜感染,造成了感染性心内膜炎,所以他每次脱的不是一个东西,脱的是一团细菌,脱的脑子里面就腐蚀了血管,形成一个动脉瘤,脱到腐蚀一个动脉瘤。所以这就是医生看病的过程,他是靠这种逻辑的推理,他是靠把一个故事讲完整。这个病人就诊断清楚了,大家知道他最后是怎么治疗的吗?不学医的肯定不知道,非常简单,给他输了三个星期的消炎药。再复查,所有动脉瘤消失了。所以今天我们有越来越好的技术,今天我们有越来越好的这种检查手段,所以也有越来越好的医生。
医生怎么分类?我说我脑海中的医生应该分成四类。最低级的医生叫不合格的医生,或者叫培训中的医生,就像当年我大学毕业,病历被主任扔出去一样,那肯定是不合格,因为你没有学会,那这部分医生他不能保障患者的健康。比他再高一段的医生就是合格的医生,他能够按照指南,按照主任讲的,按照教科书讲的去看病,他会循规蹈矩。比他再高级的医生,我们称之为优秀的医生,所谓优秀的医生,那就是他能够把自己的经验,把自己的一些体会,把不同的病人能够区分开,也就是能个体化,他的病人的愈后比别人更好。每个患者都希望碰到优秀的医生,其实对我在医院工作三十五年的'一个老医生来讲,我觉得医生还有更高的一个层次,这个层次叫卓越的医生。所谓卓越的医生,就是他除了能够把病人问题解决好,他同时还能创造新的理论,新的治疗方式,新的学说,新的手段,这样让更多的病人可以获益。在座的我不知道有没有学管理学的,管理学中有一个悖论,因为优秀所以难以卓越,优秀是卓越的大敌。中国现在有很多优秀的医生,但还是缺卓越的医生。
篇7:开讲啦王拥军励志演讲稿:为什么要做卓越的医生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故事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到现在我还记得。20xx年10月29日那一天下午六点多,天已经黑了,我一个人坐在家里的落地窗前,在沙发上不敢开灯,我心里非常紧张,因为那一天在开普顿开“世界卒中大会”,那个会上决定20xx年的“世界卒中大会”到底在哪儿开。我的同事每十分钟给我打一次电话,每十分钟他告诉我选票情况,我当时想着如果中国真的能够获得主办权的话,对中国脑血管病的病人是一个巨大的福利,但是最后的结果很让我失望,七点多钟结果出来了,不是北京。后来有一位教授,一个德国教授跟我说,他们觉得北京会议条件很好,但是中国脑血管病的研究的成绩全世界看不到,这是十年前。那个时候我就想,中国缺很多国际大家关注的研究,所以那天晚上我一夜没有睡,我一直在想既然历史的责任把这么重的担子放我身上,我怎么能够让中国跟全世界走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我们今天是为“健康中国”在呼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里边,有两大段话在讲科技创新对于健康的支撑作用,因为没有新的科技手段,没有新的研究,没有新的证据,我们脑血管病的防控永远在困惑中旋转。所以我想中国在未来呼吁更多的卓越的医生去参与研究,让更多的卓越的医生找到新的治疗方法,能使中国的1100万脑血管病人早日摆脱痛苦。
所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我在读完它之后,我还有第二点体会,未来的中国医疗要“强基层”,就是要让基层的医疗强大起来。我们大多数病人都是在基层,有一年我跟着我的同事去了甘肃的南部,那一年正好是甘南地震。是地震前几天我去的,从北京飞到兰州,从兰州坐了六个小时长途汽车到了甘南,下了车之后,我说我想找一个老人比较集中的地方,他们当地的同志带着我到了当地的敬老院。那个敬老院有四十位老人,我跟我的同事用了整整一下午跟他们在一起,问了四十个老人,我说你知道你的血压吗?没有一个人知道,没有量过,那些老人平均年龄差不多七十岁,从来没有量过血压。我说你知道你有脑中风的风险吗?他们不知道,他不知道这词,我说我带机器了,我给你查一下,四十位老人,发现有五位老人脑子里边已经出了亚临床病变,也就是他们这五位老人在未来的几年可能会得中风,但他自己不知道。有个姓王的老人,我现在还记得他的模样,个头比我矮一点,满头的白发,从我进到敬老院那天开始,他就站在距离我半米远的地方,跟个孩子是一样的,我走给别人看病,他跟着我,我去取东西他跟着我,我去上厕所他也在门口站着。等我下午五点钟收工了,我说我离开,我跟我的同事坐了一个中巴,我坐在最后一排,等车开出去的时候,我回了一下头,那老人跟着车在跑,所以那个时候心里很难受,我就知道基层多需要人去关心我们这高危的人群。他没有见过大夫,他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有可能跟中风连在一起。所以“强基层”是我们解决“健康中国”非常非常重要的,它不是口号,它需要行动。我们同样也要提高我们全民的健康素养,让所有的老百姓能够有正确的健康知识,能够武装自己。
大家知道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脑的功能,所以换一句话来讲,人的本性就是脑的功能,所以当一个人脑子得病之后,脑血管出了问题,得了中风,他就失去了脑的功能。换一句话来讲,他就失去了人的本性。所以作为医生来讲,挽救脑的功能就是挽救人的本性,这就是三十五年来我能作为这个医生感到最自豪的地方,我们在为人的本性而战。谢谢大家。
篇8:王晓棠《开讲啦》抗战演讲稿:亲历抗战的家与国
亲爱的朋友们,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很高兴。因为今天是一个好日子,今年就是一个好日子。为什么?因为是咱们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这个月份。1945年,就是8月,我小学毕业宣布的日本无条件投降。现在我恰恰赶上这个月,来跟大伙见面。能说说我的事,所以我特别高兴。
1931年九一八,我还没出生。1937年七七事变,我三岁半。就在7月, 我就跟随全家,开始投入抗战的洪流。当时叫逃难,就等于是把一个孩子,在温室里的一朵花,一下子扔到野外去生长。我就记得我跟我妈妈他们,坐上一个大卡车,跟很多很多人在一块,直奔第一个地方叫南阳,也是河南。当时根本没有吃的,我就记得大片大片金黄的麦子,已经没人收割了。可是我太饿了,其他人也饿了。我们把车停下来,我们家大人跳下去,撸一把很饱满的麦穗,点上火,烧一烧 ,搓一搓 ,吹一吹,吃吧 ,这就是饭。我就吃着这个麦粒,就这样一直到了南阳。
我们在南阳,大人就每天讲战况怎么样怎么样。之后从南阳到了武汉。在南阳的时候,我就问我的爸爸,我说:“爸爸,我们为什么要逃难?日本人为什么要打到我们中国来?”一个三岁半的孩子,她不明白。我爸爸说了两句话:“日本人说我们是东亚病夫,日本人说中国人是一盘散沙。”这是我最初记住的两句话。等到了武汉,我发现我看见的,完全不是一盘散沙和东亚病夫。整个的武汉,就是一个掀起了抗日狂潮的大群体,满街都是人。那么多的集会,大家在演讲、在喊口号、在唱歌。就是这样一种氛围,包围着一个这么小的孩子。
有一天我的爸爸妈妈就带着我,到了一个很大很大,比这个舞台还要大得多的一个献金台。当时就是用木板搭的一个比较高的台子。你去献你的钱和你的金子。很多妇女就当场把自个的金项链、金手镯、金耳环摘下来,献在一个箱子里,钱就献在另一个箱子里。而后有一个厚厚的本子,打开用毛笔写上你的名字。我一看见这样的情况,我特别着急。我说:“爸爸,我们献不献?我们献吗?”爸爸说:“献!”好不容易轮到我了,爸爸把我抱上去。因为我太小了,他就把我搁在他的肩膀上。上了献金台以后,爸爸把我放下来。我妈妈就用一个毛巾,包了一包银圆递给我。我爸爸就和我一块,把银元倒在那个献金箱子里边,而后抓着我的手,在献金簿上了写了三个字“王小棠”。大小的小,海棠的棠,我以前叫这个名字。我当时已经知道,钱和这些东西,是要去造枪炮打日本鬼子的。所以写完了我的名字之后,我就张手让爸爸再把我抱起来,然后我就伸出拳头喊了一句:“打倒日本鬼子!”有一个年轻的姑娘,在台上说:“同胞们,你们看三岁的小妹妹,都要打倒日本鬼子。我们一定会胜利!”
可是等来等去,却听说日本鬼子已经快接近了,要在武汉会战。10月24号国军撤出来,25号成为真空,26号就进来人,27号真正被日本人占领。日本人占领了武汉以后,就成为他们整个的飞机的基地。所有的飞机从武汉起飞,到重庆去轰炸我们。5年半的战略轰炸。我们就跟着我的妈妈,从宜昌到万县,从万县到涪陵,从涪陵再到重庆。为什么走得这么复杂?因为这个时候,我母亲生了我的弟弟。我的弟弟40天以后,我们从涪陵到了重庆。
1939年的4月下旬,日本飞机进行5年半的战略轰炸。什么时候不炸呢?冬天雾大了,看不见了,我上学的时候,伸手不见五指,它就不炸了。那么晴朗的天它就会开始轰炸。4月底肯定没有雾了,我们到了重庆不到10天,就赶上了当时的举世闻名的五三五四大轰炸。
那时的我不懂,不知道什么叫大轰炸,又没有听过。到5月3号大晴天,一大早就有人在制高点上,挂上了一个红球,一个很大很大的红球。意思是告诉你叫“有消息”,就是今天飞机要来。而后很快再升一个红球,两个,意思是“空袭警报”,就在一个钟头之内,敌机要到重庆,这个时候你要躲到防空洞里。重庆是个山城,挖了很多防空洞。那时我们刚到重庆也不太熟。全家就进到了一个防空洞里面,紧急警报的时候一拉。那就是,飞机到了万县拉空袭警报,到了涪陵拉紧急警报。等两个红球落下来,就听得见那个飞机很沉重,因为带了很多炸弹,轰隆隆就来了。我们全家都在防空洞里。这一天它就轮番地炸,轮番地炸。我们一直就没有吃饭。中饭不能吃,晚饭也没有吃。我们家,当时跟着我们一起来了一个叫万历堂的厨子,河南封丘人。他说我回家去拿点吃的吧,他就回去了。回去了之后,正好赶上一个飞机的空档,没有炸。过一会儿他回来了。这个人我特别喜欢,平常总是笑呵呵的,可是这次他回来的时候,脸色特别难看。他把他的馍,就是馒头,递给我们吃,他却不吃,就在那儿这么待着。我妈说:“你怎么了?”他也不说话。我妈妈又问:“你怎么了万历堂?”他说:“我回去拿馍的时候,那个女房东叫我。我一看她在大门口,躺在那个门边。她那肚子里的肠子已经流出来了。她叫我把肠子,给她放到肚子里边去。我给她放进去之后,就进去拿馍。等我出来的时候,她已经死了。”就这样,我们大家听了全傻了。一个三岁多,不到四岁的孩子,对“死”的概念不是很清楚。我妈就说:“这么好的天明天还得来。”这是5月3号,到了5月4号,我妈就有主意了。她找了一个挑夫弄两个筐,这头搁着我一个多月的弟弟,另一头搁我们家里,他们喜欢的什么瓶子,什么画画用的,他们认为好的东西,让挑夫挑着。果然空袭警报来得特别厉害,人流就整个向防空洞里涌。我们走到防空洞门口,我妈一回头发现挑夫没有了,她说:“怎么啦 ?怎么啦?在哪儿?”但是根本容不得她想,人流就把她涌进去了。我好不容易有一个弟弟了,我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弟弟特别宝贝,但偏偏他没了,才一个多月。我妈就不断地说:“到哪儿去了?他们会到哪儿啊?”我爸爸说:“没关系,没关系,他们会找另外一个防空洞的,没关系。”一直挨到晚上,结束警报出去。外头一片火海,地下全是死尸。没有办法,我妈妈急得要命,找不着孩子,找不着儿子了。我们说:“回家吧,回家吧。”我父亲说:“回家,可能他们已经先到家了。”等一到家里,没有了,没有家了,已经被炸成瓦砾了,我们无家可归了。我当时急得不得了,那个时候我已经觉得我很大了。我妈妈急得直哭,我说:“妈妈你不要哭,我去找弟弟。“妈妈说:”你不许去,(等会)连你也丢了。“ 我认为我已经很大了,但是我只能做找弟弟的事,别的事我做不了。过了两天到第三天,在一个难民收容所,我们把我弟弟找到了。还行,他还活着,还好好的。
篇9:开讲啦王潮歌励志演讲稿:那么,我是谁
特别兴奋,我一点都不紧张。等待这个跟大家见面的机会,等了好长时间,今天我终于站在这儿了!挺高兴的!我是谁呢?我叫王潮歌,女,民族:汉,六十年代生于北京,已婚,括号:原配,育有一女。从大学毕业,一直到现在,唯一做过的职业就是导演。我认为我是谁这个问题,是大多数中国人,现在每天都在问的一个问题。但知道我是谁,特别不容易!
我的人生第一个十年,就忙了一件事,就是成长,就是忙着长大。
人生第二一个十年的时候,我忙了两件事:一个是疯狂地喜欢小哥哥。这个小哥哥是谁,现在已经糊涂了。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埋藏在我心底的这个秘密,让我变得美丽,让我变得丰富,让我看到风沙的时候,让我看到雨雪的时候,让我看到落叶的时候,让我被老师插着腰骂的时候——我依然心里很坦然、很自在。因为我心里有一个我喜欢的人。第二件事情,疯狂地热爱文学。热爱文学,爱到一个发痴的程度。那个时候,杂志非常少。有一本书叫《人民文学》,它出版那一天,我甚至激动到要把脸洗干净,要洗头,然后我要把自己所有的地方都全打扮好了,坐在我自己的床边,然后摆一点小零食,因为我今天要看《人民文学》了!当那本书慢慢打开,我开始阅读那个文字的时候,那个心跳的速度,就跟见着那小哥哥是一样的。我热爱它,热爱到发痴的程度!我眼睛里只有诗歌,只有小说。只有诗歌和小说里出现的那个世界,是我向往的。我就学着写,写得特棒。棒到什么程度呢?年方十四岁的时候,我已经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我两首诗歌了!这就是我的第二个十年。
到我人生,第三个十年的时候,我又忙了两件事:生了两个孩子。第一个孩子,是我的女儿——是一个健康的小姑娘。长得虽然一点都不像我,没有一个大眼睛,但是她在努力地学习我。我第二个孩子,是我的作品——我不断地用我导演的才华,导出一部又一部的作品。所以我觉着,可能我今天有资格站在这儿,并不是我有资格谈论什么理想、谈论什么成功,或者给大家做青年导师,这都不是我有资格的。但是我有资格的,是把我生命中经历的这些事情,我认为很丰富的人生,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如果你们愿意听,就听下去,谢谢!
现在到了我人生的第四个十年了,这个第四个十年没过完,所以还没法总结。但是现在,此时此刻我站在大家面前的时候,我正在努力地想:我是谁?我该往哪里走?说现在大家知道,有一个叫短板的理论。说如果你要是短板的话,你的水就会流出去。我站在这儿告诉大家:我就是那长板理论!所有板都短,我有一根长,就是我的作文写得非常之好。因为我写得好,文学带给我的光荣,带给我的荣誉,足以消解我在物理、数学上的缺陷,所以我现在并不扭曲,因为我有一个长板。因为这个长板,致使我的性格长得是完美的,致使我今天的生活,依然因为这个长板带给我名也好、利也好、生活的饭碗也好。
那么,为什么要求所有人都去把那个短板垒起来,把长板压下去呢?人有能,也有不能。所以,你是谁?我说这个理论呢,会有很多年轻人反对我,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们更多地反对,说:“你这样说是不对的。”可是,我就用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告诉你,我如果今天说:“我非常想当一个歌唱家,我热爱音乐。”热爱到哪儿去了?我天天去练音乐,我可以唱歌吗?我不可以!因为什么?我的声带没有长成那个样子,就是我苦死累死,我不能成为一个歌唱家,这是我的短板,我为什么要练?所以,要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是谁,才能够把自己的长板做得更长。短板,就暂且短着吧。但是我真心跟大家讲,我从来没有为钱工作过,我从来没有为了我的一日三餐犯过愁,并不是我不吃饭,喝凉水就能长大。
如果有一个人跟我说:你干这么一件事吧,因为我给你很多钱。那我第一个反应是:这件事好干吗?我行不行?不行那算了,不管多少钱,我不干了!这是我的骨气吗?不是!是我特别自觉自愿的,一种高瞻远瞩的,一种人格魅力吗?也不是。其实就是一个生活技能。
我认为现在真的饿不死人,你们现在随便找到一个餐饮一条街,你都会发现那儿什么招洗完工、招服务员。你只要会洗碗,会给人家端盘子,你能饿死吗?那么为什么,在饿不死的情况之下,会抛弃自己的爱好、去抛弃自己的理想、去寻求那碗饭?我这个想不通。我不认为工种有高有低。每一个人在这块土地上,与生俱来的平等。你都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你都是一日三餐,你都是要睡八个小时的觉,有谁比谁高,有谁比谁低吗?唯一有高低的分别,就是因为你的心智在哪里。
所以我反问一个问题:你是谁?如果,如果你天生对数字敏感,那么你为什么要学文学去?如果你天生所有的机理智能非常之棒,那么你为什么把这些爱好足球篮球都不敢要?为什么非要这样?那么多年轻人——八零九零,我在微博上看见你们骂人,骂一切有钱人、骂一切有钱人的孩子、骂一切有钱人的生活、骂一切成功的,为什么?大家说这叫羡慕嫉妒恨。实际上你们在说:为什么我不可以像你一样?难道人人都想追求富裕、都想追求美好、都想追求幸福、都想追求、过上那样的生活是不对的吗?我说不对!
因为,你是谁?因为宝塔尖上就那么一两位,你凭什么是他?你有这个能耐吗?你有这个长处吗?甚至你有这个命运吗?如果这个东西都不具备的时候,那你凭什么说:我怎么就不是马云呢?对不起,你就不是他!他就是他,你就是你!我们长的样子都不一样,为什么我们命运是一样的?这种趋同的观念,致使非常多的年轻人在前行的路上是迷茫的。承认我是谁,非常清楚地知道我是谁,其实每一个人生都可能是完美的。
生活没好没坏,有的是你心怎么比量这个生活。如果现在想:如果我没有一个迈巴赫,我还叫过人生吗?那是,你看见你家有奔驰也生气啊!如果你天天想:天上直升飞机怎么没有一个私人飞机是我的?那你看见迈巴赫你也生气啊!你有了什么能让你不生气呢?那么其实我说的这个“我是谁”的问题,变得很简单。简单到就像我们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一样简单。知道我是谁,就知道我如何前行,我将往哪里去,成功是什么。成功是我感到幸福、我感到我生而有意义、我感到我没有那么多的挫败、我感到我这个人不错,这叫成功。
所以,换一个角度讲:今天我在这儿看,就我最老,你们都比我年轻。真正到了我这个第四个十年,我大概知道我是谁了。我出现了第二个问题:我将向何处去?这个问题极其残忍,比我是谁要残酷。我现在主要的思考,是我要放下什么?我的肩上有我的父母、孩子、我的丈夫,和我自己爱好的好多东西。我这个肩上挑着我的工作,他们是那么多个好的演出,每一天都在开演,有几千个、成千个演员在指望着我们。我这小肩膀啊,我扛得住不?我扛得了昨天,我扛得了今天,我扛得了明天,我还扛得了后天和大后天吗?我还扛得了多久呢?
所以现在,我能否让我的十指从攥着拳头的姿势,慢慢地舒展成一个掌,再从这个掌,慢慢地把手指头松开,让非常多的东西,像流沙一样,顺着我的指缝流走。就如同我的岁月和时间、就如同我的青春、就如同每一个春夏秋冬,从我的指缝中慢慢地流走。我松下来,就这么静静地呆在这儿,留下什么是什么吧。我现在正在努力地做这件事,但这件事,太难了!不仅需要智慧,而且需要有极其坚定的意志力。因为诱惑太多了!
我觉着作为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我们是最幸运的。我们最幸运的是:我们迎来了一个好的时代。这个时代,允许我们追求个人的梦想,有机会让我们完成我们想完成的事业。但是同样这个时代,它在加速度地前行。这个速度是十三亿人推着往前走的速度。你作为一个个体,能跟上已然不易。能跑在前边,就更困难!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挫败感。如果能够慢下来,掠一掠身边的风景,听一听鸟鸣,可能我们不会因为没有钱买房子,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如果生命中那么简单的事情:吃饭、睡觉、结婚生子、有病瞧病,没病高兴。就这么简单的事情,都要被房子、车,所有都加在这儿的话,您觉也就甭睡了,睡您也是噩梦。
世界是五颜六色的,人是各式各样的。个人过个人的日子,没有必要过他的日子!我说完了。
篇10:王潮歌励志演讲稿:那么,我是谁开讲啦第6期
王潮歌励志演讲稿:那么,我是谁(开讲啦第6期)
特别兴奋,我一点都不紧张,等待这个跟大家见面的机会,等了好长时间,今天我终于站在这儿了!挺高兴的!我是谁呢?我叫王潮歌,女,民族:汉,六十年代生于北京,已婚,括号:原配,育有一女。从大学毕业,一直到现在,唯一做过的职业就是导演。我认为我是谁这个问题,是大多数中国人,现在每天都在问的一个问题。但知道我是谁,特别不容易!
我的人生第一个十年,就忙了一件事,就是成长,就是忙着长大。
人生第二一个十年的时候,我忙了两件事:一个是疯狂地喜欢小哥哥。这个小哥哥是谁,现在已经糊涂了。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埋藏在我心底的这个秘密,让我变得美丽,让我变得丰富,让我看到风沙的时候,让我看到雨雪的时候,让我看到落叶的时候,让我被老师插着腰骂的时候——我依然心里很坦然、很自在。因为我心里有一个我喜欢的人。第二件事情,疯狂地热爱文学。热爱文学,爱到一个发痴的程度。那个时候,杂志非常少。有一本书叫《人民文学》,它出版那一天,我甚至激动到要把脸洗干净,要洗头,然后我要把自己所有的地方都全打扮好了,坐在我自己的床边,然后摆一点小零食,因为我今天要看《人民文学》了!当那本书慢慢打开,我开始阅读那个文字的时候,那个心跳的速度,就跟见着那小哥哥是一样的。我热爱它,热爱到发痴的程度!我眼睛里只有诗歌,只有小说。只有诗歌和小说里出现的那个世界,是我向往的。我就学着写,写得特棒。棒到什么程度呢?年方十四岁的时候,我已经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我两首诗歌了!这就是我的第二个十年。
到我人生,第三个十年的时候,我又忙了两件事:生了两个孩子。第一个孩子,是我的女儿——是一个健康的小姑娘。长得虽然一点都不像我,没有一个大眼睛,但是她在努力地学习我。我第二个孩子,是我的作品——我不断地用我导演的才华,导出一部又一部的作品。所以我觉着,可能我今天有资格站在这儿,并不是我有资格谈论什么理想、谈论什么成功,或者给大家做青年导师,这都不是我有资格的。但是我有资格的,是把我生命中经历的这些事情,我认为很丰富的人生,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如果你们愿意听,就听下去,谢谢!
现在到了我人生的第四个十年了,这个第四个十年没过完,所以还没法总结。但是现在,此时此刻我站在大家面前的时候,我正在努力地想:我是谁?我该往哪里走?说现在大家知道,有一个叫短板的理论。说如果你要是短板的话,你的水就会流出去。我站在这儿告诉大家:我就是那长板理论!所有板都短,我有一根长,就是我的作文写得非常之好。因为我写得好,文学带给我的光荣,带给我的荣誉,足以消解我在物理、数学上的缺陷,所以我现在并不扭曲,因为我有一个长板。因为这个长板,致使我的性格长得是完美的,致使我今天的生活,依然因为这个长板带给我名也好、利也好、生活的饭碗也好,
那么,为什么要求所有人都去把那个短板垒起来,把长板压下去呢?人有能,也有不能。所以,你是谁?我说这个理论呢,会有很多年轻人反对我,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们更多地反对,说:“你这样说是不对的。”可是,我就用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告诉你,我如果今天说:“我非常想当一个歌唱家,我热爱音乐。” 热爱到哪儿去了?我天天去练音乐,我可以唱歌吗?我不可以!因为什么?我的声带没有长成那个样子,就是我苦死累死,我不能成为一个歌唱家,这是我的短板,我为什么要练?所以,要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是谁,才能够把自己的长板做得更长。短板,就暂且短着吧。但是我真心跟大家讲,我从来没有为钱工作过,我从来没有为了我的一日三餐犯过愁,并不是我不吃饭,喝凉水就能长大。
如果有一个人跟我说:你干这么一件事吧,因为我给你很多钱。那我第一个反应是:这件事好干吗?我行不行?不行那算了,不管多少钱,我不干了!这是我的骨气吗?不是!是我特别自觉自愿的,一种高瞻远瞩的,一种人格魅力吗?也不是。其实就是一个生活技能。
我认为现在真的饿不死人,你们现在随便找到一个餐饮一条街,你都会发现那儿什么招洗碗工、招服务员。你只要会洗碗,会给人家端盘子,你能饿死吗?那么为什么,在饿不死的情况之下,会抛弃自己的爱好、去抛弃自己的理想、去寻求那碗饭?我这个想不通。我不认为工种有高有低。每一个人在这块土地上,与生俱来的平等。你都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你都是一日三餐,你都是要睡八个小时的觉,有谁比谁高,有谁比谁低吗?唯一有高低的分别,就是因为你的心智在哪里。
所以我反问一个问题:你是谁?如果,如果你天生对数字敏感,那么你为什么要学文学去?如果你天生所有的机理智能非常之棒,那么你为什么把这些爱好足球篮球都不敢要?为什么非要这样?那么多年轻人——八零九零,我在微博上看见你们骂人,骂一切有钱人、骂一切有钱人的'孩子、骂一切有钱人的生活、骂一切成功的,为什么?大家说这叫羡慕嫉妒恨。实际上你们在说:为什么我不可以像你一样?难道人人都想追求富裕、都想追求美好、都想追求幸福、都想追求、过上那样的生活是不对的吗?我说不对!
因为,你是谁?因为宝塔尖上就那么一两位,你凭什么是他?你有这个能耐吗?你有这个长处吗?甚至你有这个命运吗?如果这个东西都不具备的时候,那你凭什么说:我怎么就不是马云呢?对不起,你就不是他!他就是他,你就是你!我们长的样子都不一样,为什么我们命运是一样的?这种趋同的观念,致使非常多的年轻人在前行的路上是迷茫的。承认我是谁,非常清楚地知道我是谁,其实每一个人生都可能是完美的。
生活没好没坏,有的是你心怎么比量这个生活。如果现在想:如果我没有一个迈巴赫,我还叫过人生吗?那是,你看见你家有奔驰也生气啊!如果你天天想:天上直升飞机怎么没有一个私人飞机是我的?那你看见迈巴赫你也生气啊!你有了什么能让你不生气呢?那么其实我说的这个“我是谁”的问题,变得很简单。简单到就像我们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一样简单。知道我是谁,就知道我如何前行,我将往哪里去,成功是什么。成功是我感到幸福、我感到我生而有意义、我感到我没有那么多的挫败、我感到我这个人不错,这叫成功。
所以,换一个角度讲:今天我在这儿看,就我最老,你们都比我年轻。真正到了我这个第四个十年,我大概知道我是谁了。我出现了第二个问题:我将向何处去?这个问题极其残忍,比我是谁要残酷。我现在主要的思考,是我要放下什么?我的肩上有我的父母、孩子、我的丈夫,和我自己爱好的好多东西。我这个肩上挑着我的工作,他们是那么多个好的演出,每一天都在开演,有几千个、成千个演员在指望着我们。我这小肩膀啊,我扛得住不?我扛得了昨天,我扛得了今天,我扛得了明天,我还扛得了后天和大后天吗?我还扛得了多久呢?
【叛逆的征途开讲啦王澍精彩演讲稿】相关文章:
5.开讲啦李健演讲稿
6.党课开讲啦
10.开讲啦夏雨经典语录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