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汇报报告>有关真菌学研究的报告单范文

有关真菌学研究的报告单范文

2024-01-21 08:16:2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东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有关真菌学研究的报告单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有关真菌学研究的报告单范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有关真菌学研究的报告单范文

篇1:中国广西大型真菌研究

中国广西大型真菌研究

根据调查与文献资料,列出了中国广西大型真菌种类共有891种和变种,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17目80科276属.其中子囊菌123种和变种,担子菌768种和变种.

作 者:吴兴亮 宋斌 李泰辉 刘作易 谭伟福 朱国胜 WU Xing-liang SONG Bin LI Tai-hui LIU Zuo-yi TAN Wei-fu ZHU Geo-shun  作者单位:吴兴亮,WU Xing-liang(贵州科学院,贵阳,550001;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口,570228)

宋斌,李泰辉,SONG Bin,LI Tai-hui(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州,510070)

刘作易,朱国胜,LIU Zuo-yi,ZHU Geo-shun(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阳,550009)

谭伟福,TAN Wei-fu(广西林业勘探设计院,南宁,530001)

刊 名:贵州科学 英文刊名:GUIZHOU SCIENCE 年,卷(期): 27(4) 分类号:Q949.329 关键词:广西   大型真菌  

篇2:河南大型真菌资源研究

河南大型真菌资源研究

大型真菌是自然界的一类具有特殊意义的生物资源,有着重要的生态意义和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能.它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河南省的`气候和自然环境为大型真菌的生长繁衍提供了多样的适宜条件,境内蕴育了丰富的大型真菌资源,是我国大型真菌资源丰富的地地区之一.

作 者:生物所  作者单位: 刊 名:创新科技 英文刊名:SCIENCE NEW GROUND 年,卷(期): “”(11) 分类号:F1 关键词: 

篇3:教师小课题研究报告单

为了促进我县中小学及幼儿园立项课题的深入研究,认真做好结题工作,撰写好结题报告,现搜集以下结题报告范例,供老师们在课题研究中参考和借鉴。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语文 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他还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

而现实教学中,老师们“一批到底”,批作文成了教师最烦恼的事。耗费了大量心血,收效却不大。学生怕写作文,总是对作文不感兴趣,更写不好作文。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贯彻教师写作意图的过程,学生则变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这样做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此,我确立了《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能力的研究》这个课题。

二、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有三个概念:

学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应是批改和评讲的主体,学生成了主体地位,他就会有兴趣,就会乐学。

互批互评:作文写好后,是学生间的互相批改,互相评讲,不是老师包办。

作文:是学生自己写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选来的文章。

三、研究目标

1.通过互批互评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

2.培养学生批改作文、评讲作文的能力,使批改成为习惯,以提高写作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四、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能力

本课题系苏州市中小学“指导学生自学”微型课题,课题编号1009059,组长:朱建荣。主要研究成员:施路平、郑咏梅、蔡秀兰、方芳等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有关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培养方面的科研文献,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与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

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方法,对学生作文批改现状以及学生自改作文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并加以分析综合,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实验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课题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不断地加以总结,把获得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以期从中探索出一些教学规律,来指引今后的教学工作。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10月:1.学习理论,我们学习了黄大龙、朱治国合编的《生态课堂理论》,学习了《蔡明讲语文 》和蔡明老师的一系列有关生态课堂的文章。2.酝酿制订了方案,我们的方案获得市方案评比二等奖。

第二阶段:(月――1月)按计划实施,根据实际情况,搜集整理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研究并小结;及时上传到网页。

第三阶段:(202月――3月)我们积极做好研究活动,成员们每人围绕课题开公开课。有几人多次上了课题公开课,及时资料整理、总结,及时上传。最后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教师小课题研究报告单]

篇4:灵芝真菌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灵芝真菌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对灵芝真菌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研究,选取了7种培养基成分进行研究,通过L18(37)正交试验确定出灵芝真菌的最佳发酵培养组(g/L)合为:葡萄糖30,玉米粉50,黄豆粉10,酵母膏1,KH2PO4 0.7,MgSO4・7H2O0.1,VB10.02,pH 6.0.

作 者:孙金旭 朱会霞 王敏 魏淑珍 王倩 SUN Jin-xu ZHU Hui-xia WANG Min WEI Shu-zhen WANG-qian  作者单位:河北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河北,衡水,053000 刊 名:现代食品科技  ISTIC英文刊名: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23(12) 分类号:Q93 关键词:灵芝真菌   胞外多糖   培养基   优化  

篇5:江西大型野生真菌资源及其生境研究

江西大型野生真菌资源及其生境研究

江西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植被资源,是大型野生真菌的天然基因库.据初步调查和鉴定,江西有大型野生真菌496种,它们隶属于担子菌亚门3纲10目41科114属460种、子囊菌亚门2纲5目9科16属36种.

作 者:金卫根 孙丽萍 饶军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学院,生物系,江西,抚州,344000 刊 名:江西农业学报  ISTIC英文刊名: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 年,卷(期):2007 19(6) 分类号:Q949.32 关键词:野生   大型真菌   生境   江西  

篇6:芦苇根际AM真菌生态学研究

芦苇根际AM真菌生态学研究

对河北安新县南刘庄、北刘庄和白洋淀等3个自然生境下芦苇根际AM真菌空间分布和土壤成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芦苇能与AM真菌形成共生关系,AM真菌不同结构定殖和孢子密度与样地生态条件密切相关.泡囊定殖率和孢子密度在北刘庄最高,菌丝定殖率在南刘庄最高.采样深度对孢子密度有显著影响,在0~10 cm或20~30 cm土层出现最大孢子密度,40~50 cm土层孢子密度最低;AM真菌定殖率在20~30 cm或30~40 cm土层有最大值.孢子密度与泡囊、菌丝定殖率和总定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孢子密度与土壤速效氮呈显著正相关.

作 者:杨磊 贺学礼 YANG Lei HE Xue-li  作者单位:杨磊,YANG Lei(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贺学礼,HE Xue-li(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刊 名: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年,卷(期): 29(3) 分类号:Q949.32 关键词:芦苇   AM真菌   空间分布   安新县  

篇7:真菌M2对染料脱色的研究

真菌M2对染料脱色的研究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获得一株有良好脱色能力的'真菌,编号M2.试验分别研究了不同脱色条件下M2对孔雀绿脱色效果.结果表明,M2对染料的脱色过程是先吸附然后逐渐降解.在添加0.15%吐温-80诱导剂时,培养4d,该菌脱色率由无诱导剂时的76%提高到96%.在保证良好的降解效果的前提下,M2能耐受6%的盐度.而辅助碳源、pH、温度对该菌降解染料均有影响.

作 者:张丽芳 孙玉凤 ZHANG Li-fang SUN Yu-feng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68 刊 名: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ISTIC英文刊名:TRANSACTIONS OF 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 年,卷(期):2006 25(6) 分类号:X172 关键词:脱色   真菌   孔雀绿染料   染料  

篇8:真菌免疫调节蛋白(FIP)结构与功能研究

真菌免疫调节蛋白(FIP)结构与功能研究

高等真菌作为免疫调节药物在中医中的`应用已有 年之久,对其药学功能的研究也一直为学者们所关注.真菌免疫调节蛋白 (FIP) 是20世纪90年代从灵芝中发现的一类蛋白质,其不仅具有与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相似的结构,而且具有抑制过敏反应、促进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加速代谢的功能,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就 FIP 家族蛋白质的发现、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研究加以论述.

作 者:林忠平白杰英 李彦舫 LIN Zhong-ping BAI Jie-ying LI Yan-fang  作者单位:林忠平,LIN Zhong-ping(北京大学,蛋白质工程与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白杰英,BAI Jie-ying(北京大学,蛋白质工程与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2)

李彦舫,LI Yan-fang(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2)

刊 名: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9(1) 分类号:Q949.33 R392.12 关键词:可食性真菌   灵芝   免疫调节蛋白  

篇9:真菌降解废气中邻-二甲苯试验研究

真菌降解废气中邻-二甲苯试验研究

采用真菌降解废气中的邻-二甲苯,试验装置为真菌生物滤池.将滤池内填料分成3段,考察每一段的负荷能力、去除效率以及pH值、温度、湿度的变化特点等.邻-二甲苯的进气浓度为400~700mg・m-3,气量为0.25m3・h-1,停留时间为100 s.试验结果表明,真菌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气中的邻-二甲苯,总去除率达到90%以上.其中,从上到下各段的去除率分别为36.8%,28.6%和25.5%.生物滤池内产生CO2的浓度与邻-二甲苯的降解有密切关联,通过在线监测进出气中的CO2浓度变化,可以间接反映出生物滤池的.运行状况和生物生长量.在本研究中,降解的邻二甲苯中的碳约74%转化成CO2.微生物鉴定结果表明,降解邻-二甲苯的微生物主要是青霉菌和诺卡氏菌.

作 者:李琳 崔福义 刘俊新  作者单位:李琳(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90;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

崔福义(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90)

刘俊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

刊 名:环境科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年,卷(期): 25(1) 分类号:X703 关键词:生物滤池   真菌   邻-二甲苯   废气处理  

篇10:AM真菌对草莓的接种效应研究

AM真菌对草莓的接种效应研究

为了给草莓(Fragaria ananassa)菌根化育苗提供依据,以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为接种剂,研究了在土壤灭菌和非灭菌条件下,AM真菌对草莓生长、果实品质、植株和土壤中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后,草莓叶片个数、根长、株高有明显提高,并且地上部分干重在灭菌和非灭菌条件下,分别提高了15.9%和2.77%;提早开花2~3 d,果实提前成熟4~5 d;果实的单果重和Vc含量明显提高,有机酸含量明显下降;组织中氮、磷含量均有提高;明显提高了土壤中碱解N、速效P的利用率.与对照组相比,土壤灭菌条件下,AM真菌对草莓的促生作用较非灭菌处理更明显.

作 者:郭鹏 贺学礼 GUO Peng HE Xue-li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刊 名: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年,卷(期): 29(4) 分类号:Q948 关键词:AM真菌   接种效应   草莓  

篇11:白腐真菌处理皂素生产废水的研究

白腐真菌处理皂素生产废水的研究

摘要:用富集培养和逐级驯化的.白腐真菌,对皂素生产废水进行了好氧处理的生化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当皂素生产废水的CODCr在20 000 mg/L左右时,向废水中补充KH2PO4 10 g/L、MgSO4 0.05 g/L和酒石酸铵2.0 g/L,在起始pH 5.0、温度28 ℃左右、接种量150 mL/L、处理时间4 d、摇床转速120 r/min的条件下,白腐真菌对皂素生产废水的CODCr去除率为80%以上,对色度的去除率为10%,从每升处理后的废液中可回收干菌体28.2 g;该研究结果既可用于皂素生产废水的一级处理,也可用于二级处理.作 者:刘建党    呼世斌    冯贵颖    申卫博    秦宝福    LIU Jian-dang    HU Shi-bin    FENG Gui-ying    SHEN Wei-bo    QIN Bao-fu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期 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PKU  Journal:JOURNAL OF NORTHWEST SCI-TEC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年,卷(期):2006, 34(12) 分类号:X7 关键词:白腐真菌    皂素生产废水    生化降解   

篇12:上消化道真菌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

上消化道真菌21例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

摘 要:目的:了解消化道各部分真菌的分布情况并比较现有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取其咽部、食管、胃液、胃窦的标本行真菌涂片和培养,并用科马嘉显色法鉴定菌种。结果:共检测66例患者,21例发现真菌,其中白色念珠菌19例,光滑念珠菌2例。结论:消化道真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真菌种类和咽拭子一致。真菌培养的诊断价值高于真菌涂片,但是不能取代后者。

关键词:消化道;真菌;诊断

消化道真菌感染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真菌性食道炎的检出率由的0.3%上升至的2.5%[1-2],消化内镜的广泛使用解决了消化道内标本难以取得的问题。文章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了解消化道各部分真菌分布的情况及现有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用随机数表挑选患者检查号的的尾数,1月~3月共获得样本66例。记录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症状、既往疾病史和用药史等。

1.2 方法:66例患者均进行常规咽拭子培养。消化道标本用细胞刷经内镜活检孔刷取食道黏膜,用并用无菌软管吸取黏液湖黏液1 ml,活检钳钳取胃窦黏膜,以上标本均放至液态沙保弱培养瓶内保存,并于3 h内接种到斜面沙保弱琼脂培养管内,38℃温箱孵育48 h后观察,阳性标本转接至科玛嘉显色培养基鉴定菌种。食道刷检的标本也涂于无菌玻片上,用10%KOH溶液镜检,找到菌丝、孢子为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检验用x2检验,年龄、体重指数(BMI)两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收入为偏态分布,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66例中21例于食道和胃检出真菌,男11例,女10例,年龄27~73岁,平均47.5岁。平均BMI 21.53,收入中位数1 500元。45例未检出真菌,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49.1岁,平均BMI 22.67,收入中位数2 000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基础疾病和用药史:21例阳性样本中有慢性支气管炎5例,糖尿病4例,高血压、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胆囊炎、甲亢各1例。不规则服用抗生素的有11例,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3例,H2-阻滞剂的1例,非甾体抗炎药物的3例。阴性样本中有慢性支气管炎5例,无糖尿病患者,有高血压7例,类风湿关节炎和肝硬化各1例。不规则服用抗生素的有7例,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8例,H2-阻滞剂的1例,非甾体抗炎药物的4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糖尿病和使用抗生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内镜检查结果:21例阳性样本中,发现真菌性食道炎9例,按Kodsi分级,I级6例,2级1例,3级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5例,胃溃疡2例,胃癌1例,十二指肠炎7例,十二指肠溃疡5例。阴性样本中发现返流性食管炎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例,胃溃疡2例。十二指肠炎9例,溃疡10例。两组间胃和十二指肠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各部分真菌检出情况:阳性组食道涂片检出真菌菌丝7例,培养于食道检出真菌14例(21.2%),胃液检出16例(24.2%),胃窦检出10例(15.2%),咽拭子共检出真菌12例。其中两例样本在食道和咽部均检出光滑念珠菌,其余样本均为白色念珠菌。阴性组咽拭子仅检出白色念珠菌1例。

3 讨论

真菌是人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平时并不致病,只有当宿主免疫力下降或菌群失调时才侵入宿主组织。既往消化道真菌感染并不常见,但随着近年来免疫低下患者增多和抗生素滥用增加,消化道真菌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组资料糖尿病和不规则使用抗生素两个因素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与以往报道相符。说明免疫力低下和局部菌群失调是消化道真菌易感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并非性别、职业、收入水平等其他因素,这些因素造成的差异,可能与不同的抗生素使用水平和免疫状况有关。

本组资料检出消化道真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其次是光滑念珠菌,与文献相符。入院患者中消化道真菌带菌率为31.8%,较既往文献报道的50%偏低,可能与云南地处高原,紫外线强烈,食物及饮水中真菌污染较少有关,也可能与取材量和检验准确性等诸多因素有关。李媚报道真菌在胃溃疡的定植与低酸有关,本组资料中胃液与食道检出率相当,胃窦最低,可能是由于胃液的酸性不利于真菌生长,从而保护了胃窦的黏膜。

66例样本中,真菌涂片的检出率为10.6%,明显低于培养的检出率(21.2%),可能与涂片操作技术有关。目前消化道真菌感染的金标准是在病理活检在组织内查见真菌菌丝,部分医疗机构限于条件无法开展相应检查,用真菌涂片和培养代替,本组资料说明培养的诊断价值高于涂片,有助于提高检出率。

总之,本组资料提示,免疫力低下和局部菌群失调是消化道真菌易感的主要因素。消化道真菌来源于咽部真菌的顺行感染,种类与咽拭子结果一致,主要种类是白色念珠菌。真菌培养的检出率高于真菌涂片,但不能替代之,涂片发现真菌时最好能报告真菌的状态:孢子、芽生孢子、菌丝,以供临床参考。

致谢:本研究得到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真菌室黄丽云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4 参考文献

[1] 王晓宇.霉菌性食管炎31例报告[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7(3):187.

[2] 韦善学.食管霉菌感染310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1(10):86.

篇13:内蒙古阿尔山地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

内蒙古阿尔山地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

在内蒙古阿尔山地区采集到大型真菌标本205种,隶属于2门5纲13目44科89属,其中子囊菌门3纲3目4科4属7种,担子菌门2纲10目40科85属198种.记载2个中国新记录种,印黄盖环柄菇(拟)Lepi-ota flava Beeli和亚托丝盖伞(拟)Inocybe subvolvata Hongo,73个内蒙古新记录种.凭证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

作 者:万宇 图力古尔 李玉 WAN Yo BAU Tolgor LI Yu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长春,130118 刊 名:菌物研究 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NGAL RESEARCH 年,卷(期):2009 7(2) 分类号:Q949.32 关键词:大型真菌   黄盖环柄菇   亚托丝盖伞   资源  

【有关真菌学研究的报告单范文】相关文章:

1.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及其在真菌学研究中的应用

2.辞职报告单

3.成绩报告单

4.体检报告单

5.工伤事故报告单

6.素质报告单

7.真菌感染怎么办

8.采用不同微生物来源培养真菌的实验研究

9.领报告单作文

10.辞职报告单样本

下载word文档
《有关真菌学研究的报告单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