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观后感>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

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

2022-08-18 08:34:4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是她”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

篇1:南方车站的聚会电影观后感精选

这部新黑色电影会是年度最佳电影,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种境界不是每部电影能够做到的,会震撼电影届半壁江山,让我们尽情期待吧,不言而喻,看完之后会更加赞叹,这是中国影史上从未有过的商业艺术相结合的极强风格化艺术化商业化所产生的颠覆性效果的新黑色电影 我把它称之为“后黑色电影时代”,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黑色电影 ,起着承上启下的效应和作用以及领导。这果然是一部巨佳电影。其中缘由请期待电影上映,看完就明白了。

篇2:《南方车站的聚会》电影观后感精选

评价《南方车站的聚会》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刁亦男的这第三部剧情长片,在风格上呈现出了之前的华语电影中难以得见的独特气质,虽说这样的风格谈不上影史独创,但作为一部纯正的华语片,历史上恐怕还是头一遭。

脱离了传统的华语艺术电影经常所处的语境,让这部电影呈现出了复杂的观感,一方面为影片的视听所沉迷和震撼,另一方面又因为看着那些我们所熟知的银幕面孔,用一种少见的表演节奏表演的时候所带来的诡异。

《南方车站的聚会》将故事背景设定在武汉,在这个被称为“四大火炉”之一的城市,胡歌饰演的盗车贼周泽农在于对手团伙的火拼中意外枪杀了一名警察,警察为周泽农开出了悬赏30万元的价码。沦为逃犯的周泽农在武汉的“法外之地”野鹅湖逃亡,却在过程中意外遇见了一名素不相识的陪泳女刘爱爱(桂纶镁饰),一段亡命中的情愫也就开始滋生...

一、新黑色电影

如果说非要给《南方车站的聚会》硬加一个类型的话,“新黑色电影”是在合适不过的标签。

不过说“新黑色电影”还是要从“黑色电影”说起,我们所熟知的黑色电影,一般逃不过以下几个元素:

故事设定于底层、永远潮湿以及阴暗的环境、善恶划分不明确的道德观、被过去羁绊且对未来没有安全感的主角...

这些元素在《南方车站的聚会》中一个不落的写进了剧本中。

而在视觉表现形式上,《南方车站》也对黑色电影进行了延续,熟悉黑色电影的观众都知道,黑色电影的视觉呈现继承了以弗里兹·朗为代表的一众德国表现主义大师的衣钵,包括低光比的打光,和对影子的反复应用。

《南方车站》中的角色经常隐藏在影子中,暗藏在虚影里,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场戏,便是周泽农试图逃离追捕时,慌张的他向画外的远处跑去,但镜头并没有跟随他移动,而是将焦点依旧放在了起点时的一面墙上,我们就听见胡歌的脚步声越来越快,而他的影子却在原地变得越来越大...

这些运用都让人能够想起弗里兹·朗的《M就是凶手》,同样是四处躲逃的男主角,同样的利用构图和调度展现男主角的孤独,《南方车站的聚会》做的着实不错。

而另一方面,《南方车站的聚会》又做出了和传统黑色电影气质不同的呈现,比如在布光的选择上,选择了光比超高的霓虹灯色彩,让影片画面中的暗部极暗,亮部又是最为绚丽的紫色、橙色、黄色...

这当然是黑色电影发展到彩色片年代之后诞生的产物,这样的反差感让《南方车站的聚会》在影像气质上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在华语片领域中,是极少有人做出的尝试。

刁亦男曾经在说过自己对丹麦导演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的热爱,尤其是对《亡命驾驶》的推崇,在《南方车站》中,我们也无不见到《亡命驾驶》的影子:影像上对于霓虹色彩的运用,人物上瑞恩·高斯林和胡歌的气质高度重合,同样的沉默寡言,同样的一言不发。

二、看嗨了的昆汀·塔伦蒂诺

喜欢暴力血腥场景的影迷肯定不止我一个,但在华语影片中,这样的镜头实在少见,能够拍出美感的,更是屈指可数。

杀戮的暴力和油画的美感本身是两元对立的正反两面,能够结合不仅需要极高的审美,对于技术的要求也比番茄酱乱喷般的飙血镜头更加困难。

在《南方车站》中,刁亦男就贡献了几场极为突出的“以血作画”的戏,其中最独创的一场戏便是胡歌扮演的周泽农在逃离另一批黑帮团伙对他的追赶时,拿起身边的长柄雨伞直接捅穿了对方的肚子,并按下了开伞按钮,血浆喷洒出来,透明的雨伞瞬间被染成了血红色。

还有一幕,是在武汉的一处海滨浴场,一个简易大棚中是一个当地马戏团的表演场地,摆放在中间的便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游乐场中十分“流行”的瓶中女,往里面投钱,整个装置便会旋转起来,就看到一个花瓶上一个女人的头颅,跟着旋转的节奏开始唱歌。

首映当场,同样带着主竞赛单元电影来到戛纳的昆汀·塔伦蒂诺也意外现身,观影过程中的昆汀明显看的津津有味,时不时发出他的标志性大笑,当时坐得离他不远的我清楚的听到在这场以伞杀人的戏中,昆汀笑的尤其大声。

几场极为血腥且充满恶趣味的戏和一场虽不露点但在电影领域几乎很少这样表现的情欲戏,让在场的昆汀也在观影过程中数次发出大笑,对于拥有“怪鸡”品味的昆汀来说,这样的真实反映或许是比起立鼓掌更高的褒奖。

三、异托邦与漂浮的人物

在《亡命驾驶》中,雷弗恩构建了一个与平时我们所见的洛杉矶完全不同的影像环境。刁亦男镜下的武汉也不同于我们熟悉的那个“火炉”城市,去生活化的场景频频出现,让《南方车站》中的武汉更像是一个架空的南方潮热小镇。

用刁亦男的话来说,他试图营造出的是一个异托邦,通过城中村、通过酒馆、通过那些灰色交易的场所呈现出的一个有关我们生活那些神秘的、不安的、恐惧的一个异托邦。它更像是多种元素的集合,在刁亦男的掌控下有机的融为一体。

110分钟的影像时间中,银幕中所投射出的,便是这个架空出来的异托邦,即便影片中的人也都讲着我们所熟悉的武汉话,有我们所熟悉的筒子楼,就连潮湿、阴暗的空间这些都像极了印象中的武汉。

但刁亦男选用的视角却将武汉这两个字几乎和电影隔离开来,就如同他一开始选择拍摄场地的时候一样,深圳,广州都去过,最后选择武汉是因为武汉有一个适合拍摄的湖而已,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本身。

这种环境的剥离感为人物的塑造提供了很好的土壤,胡歌所扮演的周泽农、桂纶镁所扮演的刘爱爱、包括万茜扮演的周泽农之妻,他们都是在这个城市中被遗弃、被迫流离失所的人,就像是漂浮在空间之中的灵魂,空有实体。

胡歌的表演也真的完全契合了这个人物,在影片选定演员之后,相信有不少人都对胡歌的出演抱有很大的质疑,没有人会相信这个流量代表的古装偶像剧演员,真的能演好一部大银幕作品。

但作为一个演员,胡歌做到了,他用不睡觉等极端做法,让自己在形象上更加贴合颓废且消瘦的周泽农,一向外向的他在片场变的沉默寡言,从根上将自己和世界隔离开来,在他的演绎下,周泽农这个人物立住了。

刁亦男导演亦选择了顺拍(即按照影片的时间顺序拍摄每场戏)这种违反了制片守则的拍摄方式,为的就是让演员更好的进入到表演情绪当中,随着人物的发展慢慢构建角色,这对于一部对人物心理挖掘极深的电影,极为重要。

《南方车站》用极佳的视听塑造,独一无二的作者性,塑造了一个似乎熟悉却又未曾得见的影像空间,聚焦当下,关注被遗忘的人,毫无疑问会成为华语电影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影片。

篇3:南方车站的聚会电影观后感精选

纽约电影节,刁亦男说电影是让文盲的都可以看懂的艺术形式,我很认同。遗憾的是作为中文母语的人,我根本听不懂,配上英文字幕反而清晰了不少,就当外语片看吧。刁导说不惯着观众的理解惰性讲故事也是一条路,只是多数人不能一连走两个多小时,既要人物像人,又要导演当上帝呼风唤雨,这碗水太难端平。湖上的雾太美了。

篇4:南方车站的聚会电影观后感精选

不少活跃在推特上的影评人亦在观影后随即发表了对影片的感受。

多伦多影评人协会主席Peter Howell评论道:“逃亡中的男人,动态中的诗意。讲述一个潜逃中的男人和一个被派去寻找他的女人,刁亦男充满动态的黑色电影绕过了大脑皮层、愉悦了双目,有着娴熟设计的追捕和打斗场景,以及推进的神秘感。”

《Total Film》杂志编辑Jordan Farley称:“《南方车站的聚会》正是五天以来我需要的那种电影。风格鲜明的中国黑色电影,有点像是从哈利·莱恩的角度展开的《第三人》。有力的运用阴影和偶然爆发的极端暴力。但故事仍显薄弱。”

《Screen Daily》资深编辑Tim Grierson:“一部极其自信的犯罪悬疑电影:冷酷,令人不安,略显晦涩。刁亦男大量地运用雨、阴影、摩托车、霓虹光彩、夜景。如果没有到那么多的程度,它仍是一次令人眼前一亮的风格的应变。”

电影网站IndieWire的资深影评人David Ehrlich在网站上为本片给出了B-的评分:“《南方车站的聚会》较之于《白日焰火》有一点点令人失望,但这部迷人而阴冷的中国黑色电影证明了刁亦男是一位主流导演。”

篇5:《南方车站的聚会》电影观后感精选

著名电影网站The Wrap对于本片的整体评价是“一部风格鲜明的中国犯罪悬疑片,感觉很像是一部雷弗恩电影,填入了中国式感情。”影评人认为,本片在本届戛纳的运气不会太好,与导演的前作《白日焰火》相比,《南方车站的聚会》感染力更弱,风格更加放纵。但从某种程度看本片也相当有趣味。

由于以影像风格化闻名的丹麦导演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今年也同样携作品来到戛纳,影评人忍不住对比了一下雷弗恩与刁亦男对于标志性的霓虹色彩的使用。

“随着电影充满艺术性地铺开,这种与雷弗恩风格的比较也卷土重来——不仅仅是刁亦男也喜欢用霓虹色彩装点画面。尽管有着审美上的巨大相似,但两位导演对这种风格的使用却走向了非常不同的方向:雷弗恩的画面与构图根本上反映的是一种奢华的美学,而刁亦男的视角则与劳动阶级紧紧相连。

“换种方式说:雷弗恩是一个高雅艺术的恋物主义者,他使用霓虹色调来分离并凸显他选择的对象,而刁亦男则更接近于一个朴实的感觉主义者,对于表现在地下小酒吧啜食一碗面条的身体体验和中年男人穿着迪斯科舞鞋跳舞的庸俗乐趣充满兴趣。这两种手法都各有其价值,而在过去的24小时里,他们也各自都在戛纳找到了位置。”

篇6:《南方车站的聚会》电影观后感精选

老牌媒体《综艺》评论称,“自《白日焰火》赢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起,刁亦男就将中国黑色电影与社会现实主义的艺术电影彼此相融,调制成一种奇异而强劲的鸡尾酒,并且后劲十足,也令人头痛。这一回,或许潜藏其中的社会政治的潜台词不再是主角,但意义更为深远的是《南》对于黑色电影在中国这片复杂的二线边缘土壤上的极致想象。”

但影评人认为本片的剧本有值得诟病之处:“片中充斥着彼此之间可以互换角色的匪徒和警察——他们各自都遵守着神秘的等级制度并彼此背叛——还有一场并不必要的强奸戏,使得剧情显得臃肿繁复,并且欠缺意义。”影片呈现出的各个维度上的创造性,获得了影评人的认可:“这部电影值得称道的是其富有生机的创作,以及对那些如今看来实属陈腔滥调的情节的重新畅想。再度与摄影师董劲松联手,刁亦男表现出了对于形式感的超强把控力。他可以将创造性落在近微之处,如小船上的性场面。他也可以将创造性延展,落在摩托车追逐的激烈大场面;一个警察在搜索一幢废弃建筑时的广角镜头,建筑露出的破败内里犹如一座玩具小屋;一个美丽得有些异样的山坡对决,从中观众只能辨认出闪烁的枪火和鞋子上跳动的LED荧光。”除了称赞董劲松对于视觉的捕捉以外,影评人也称赞了本片的音效设计,称“这一切也得益于声音指导张阳的设计,它是如此的准确,经常自己就承载了叙事功能。”

“尽管本片不可避免地会被拿来跟类型里的经典影片比较,但《南》就像是中国电影版图中的有生力量。仿佛是从地底喷涌而出,在银幕上汇聚着油污与阴郁的光辉。突然之间,中国感觉是世界上最适宜黑色电影的地方了。”

篇7:南方车站的聚会电影观后感精选

《南方车站的聚会》讲述了一个被警方通缉的在逃犯罪嫌疑人,在逃亡过程中寻求自我救赎的故事。戛纳首映结束后,昆汀·塔伦蒂诺带头鼓掌,在全场爆发长达四分钟的热烈掌声之后,昆汀与刁亦男导演握手相贺。昆汀不仅给出本片“影片的视听太厉害”的好评,更在之后的专访中称自己“很喜欢,真的入戏了,很多年没有看过这样的电影”,还不遗余力跟友人安利本片。

 

值得一提的是,刁亦男也参与了昆汀的入围影片《好莱坞往事》的首映,两人此前的握手环节也被外媒调侃为“昆汀刚刚发现了一位角逐导演奖的强劲对手”。不得不说,两位东西方优秀导演,在光影中完成了彼此的惺惺相惜,这无疑也是本届戛纳的一大看点。

该片在各个层面都收获了优良口碑。戛纳首映场刊给出《南方车站的聚会》2.8的高分,多家海外主流媒体与知名影评人也在首映后发布了对本片的评价,称能在其中看到很多经典电影的影子,是中国电影版图上的有生力量,并一致肯定了导演刁亦男在风格和类型上的处理。

篇8:《南方车站的聚会》电影观后感

《南方车站的聚会》影评

刁亦男今年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南方车站的聚会》终于要在纽约CineCina大路电影节上映了。作为刁亦男的第四部剧情长片,这位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得奖导演的最新作品让众影迷翘首期待。

影片讲的是误杀警察的周泽农(胡歌 饰)在被通缉后逃亡于武汉「法外之地」野鹅湖,途中与陌生女子刘爱爱产生情愫(桂纶镁 饰),并卷入一场逃亡漩涡的故事。

与前作《白日焰火》相比,《南方车站的聚会》展现了刁亦男在华语犯罪类型片上的更大野心和个人影像风格上的突破。猫鼠游戏般的人物关系、城中村阴暗的环境对比光陆怪离的霓虹灯场景、大量致敬「经典黑色电影」的光影探索、华语电影中少有的生猛暴力美学和情欲戏…

《南方车站的聚会》当之无愧成为今年最为关注的华语电影之一。在戛纳首映场,鬼才导演昆汀也对《南方车站的聚会》赞不绝口。在这里,小编在不做剧透的情况下,带你以昆汀的影迷角度去欣赏这部年度华语佳作:

WHY 昆汀称赞《南方车站的聚会》

一直关注《南方车站的聚会》的影迷对铺天盖地影评中的关键词「黑色电影」都耳熟能详了。如果说《白日焰火》散发出的黑色电影气质是来源于犯罪题材,那么《南方车站的聚会》则是经典黑色电影元素和中国社会犯罪类型电影的双珠和璧。

电影中大量的人为布光和对影子的运用在武汉阴暗城中村这样的地域特色里有了很大发挥空间和观赏乐趣:摩托车群呼啸而过在墙上的留影、男女主角谈话时投射到墙上的影子、主人公在楼梯间逃亡时影子越来越大的影像、拔枪动作的刻意特写对于影迷来说都是大饱眼福。

除了对经典黑色电影「大力致敬」和「为我所用」,刁亦男也同样融入了传统中国的“江湖”元素。无论是胡歌所在的帮派与警察之间的“警匪周旋”,抑或是桂纶镁宛如“侠女”的斗笠造型。

影片后半部分一场旧楼追捕戏的配乐里运用了中国戏剧和中国传统乐器,营造紧张感和戏剧感,加上几段精彩利落的打杀片段,不禁让人联想到昆汀的经典之作《杀死比尔》。

同时,刁亦男对影片拍摄地的武汉也可以说“物尽其用”。不仅全片对白使用武汉话,武汉“千湖之城”的一面更是被全面展现。因此,也不难解释一直对东方元素有兴趣的昆汀在观影全程如同头号玩家寻找影迷彩蛋、欢乐无穷。

除此之外,更为昆汀啧啧称赞的是刁亦男在电影里的暴力美学。看过《白日焰火》的观众应该会对电影里发廊和溜冰场两段生猛的暴力戏有所印象,在《南方车站的聚会》里,刁亦男的影像暴力美学再度升级,更带有银幕视觉冲击却不会引起生理不适。在电影的预告片中,我们也可以对这种「暴力」略窥一二。

主演胡歌和桂纶镁的银幕表现也可圈可点。胡歌饰演的亡命之徒周泽农形象颓废粗糙,颠覆他以往气质翩翩的古装形象。

而和刁亦男第二次合作的桂纶镁,在《南方车站的聚会》里饰演陪泳女刘爱爱,比起《白日焰火》里吴志贞角色的发挥空间更大和有层次感,更像是冰美人和蛇蝎美人的合体。

如果一部电影能够获得暴力美学教主昆汀塔伦蒂诺背书,那么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大银幕上感受一下呢?

典型黑色电影的光影,相当扎实的动作戏编排,再加上国片里前所未见的血腥情欲新尺度,已经足够令人满意。但最令人称奇的是,刁亦男将城中村与湖水这两个地域特色相结合,于是武汉便被架空成一种既九龙城寨而又水泊梁山的地下世界。

一场南方车站谄媚的聚会

在戛纳看完《南方车站的聚会》后,一直想要写些什么,回来后工作比较忙,又赶上了上海电影节,迟迟没有完成。这里结合当时做的笔记,写一些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个人化的观感,据说影片将要定档八月,等上映后欢迎讨论,但希望不要乱喷或者人身攻击。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部片子比较“特殊”,在戛纳首映当晚,豆瓣上在前方的记者和影评人们口碑两极分化,不少网友开始站队,甚至为此引发了一场唇枪舌战。其实大可不必,电影本就是见仁见智的艺术,放平心态看待就好。

尤其在信息繁杂的当下,没必要人云亦云,看到的好评的不一定是发自真心,看到的差评也不一定就是故意抹黑。虽然今年华语电影很艰难,我不该泼冷水,但如果电影批评完全顾忌外部的大环境,不就事论事,可能也就失去了其价值与意义。

我看这部电影的时间相对比较晚,是在电影节的后几天,当时各方评论均已出炉,所以可以相对客观地看待这部电影。期待肯定是有的,作为唯一一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片,从这个项目立项之初我就一直在关注着,可惜看完之后却远没有达到预期。

影片并没有延续刁亦男在《白日焰火》中初步搭建的个人风格,而是选择模仿一些深度影迷会比较熟悉的影像,在普通观众眼中可能会觉得很独特,甚至前所未见,但如果类型片看得较多的黑色电影爱好者很快就能看出其亦步亦趋的模仿姿态。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太像《亡命驾驶》了,刁亦男是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的忠实拥趸,在电影中运用了大量的高饱和度用光,可惜过犹不及,使得电影看似绚烂又华丽,实则与故事传递出的气质有一种格格不入之感。

至于将很多人看到高潮的“飞车割头”和“血花雨伞”戏,则明显是对昆汀等“血浆”系导演的模仿,也难怪他本人在戛纳首映现场看的如此开心。其实宾馆杀人那场戏在剪辑上有些问题,并不连贯,似乎只是为了这一幕而专门铺设出这一段场景。

在这基础上,刁亦男还不舍得丢掉一些自己逐渐摸索出的所谓“作者性”,所以我们会感受到影片确实是黑色电影风格,但不成体系,美学也并未达成统一。虽说刁亦男每部电影都有其他导演的影子,但这部已经完全是东抓西拿,找不到自我了。

刁亦男也许认为形式感很重要,所以将这样一部看上去应该拍成现实主义向的影片,硬生生变成了一部形式主义电影,这也是他在影片中致力于打磨的部分,反倒弱化了人物的塑造以及剧本的完善,使得电影更像是刁亦男个人的一场炫技大秀,以及迷影情结的集中释放。

形式感的注重实际上是在压缩演员们的发挥空间,场景更像是视觉影像式的拼接,而并非完整流畅的表演,即演员似乎在努力完成好每一幕戏,但并没有把人物的线索联接起来。这可能也来源于刁亦男早年在戏剧舞台上的习惯,将戏剧经验直接搬到这里明显不对路。

镜头、调度上的僵硬,以及文本的拼凑性,直接使得人物的动机也立不住脚,我们几乎没有在电影中看到一个完整且持续的人物情绪,尤其是刘爱爱这个人物,作为电影中多次转折冲突的推动者,从始至终处于一种游离的状态,这可能与桂纶镁和角色的不契合也有关。

最令人生厌的是,影片从内到外渗透出的谄媚感,而且是那种明眼人很容易就能感受到的谄媚,说它是一部为国外电影节量身定制的影片应该并不为过。尤其是在影片中堆砌大量所谓的东方奇观,完全是对外国观众的讨好。

比如电影中的荧光广场舞、瓶中女付费表演等,其实与影片本身的主题并无太多关联,但之前贾樟柯、毕赣等戛纳入围导演曾经在作品中有所展现,所以刁亦男在电影中干脆来了个大杂烩,不管有没有意义,全部放到其中,毕竟外国观众的心中,中国就该是这个样子。

标配还有方言台词,几位主要演员都不是武汉当地人,非母语台词带来的问题在电影中完全展现出来。去年《江湖儿女》廖凡也是后学的山西话,但至少在没有中文字幕的情况下能听的清楚,但这部在相同影厅的配置下,多处背景音盖过对白,很多地方混沌的令人听不懂。

演员方面最值得讨论的就是胡歌和桂纶镁(万茜也还好,如果人物更丰满一些应该是全片最佳)。胡歌的努力毋庸置疑,从《你好,之华》中的惊艳客串开始,就能看出来努力改变戏路的决心,但这次饰演的周泽农实在太过用力,偏离了这个人物冷峻的底色。

胡歌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步子迈的太大,骤然尝试性格非常复杂的角色,大家赞叹他的突破,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造型方面,但并不是扮作沧桑就一定能演出人物的沧桑感,尤其作为一个底层的小人物,胡歌还是演出了几分“贵”气。

这里要加一句,我对胡歌没有任何偏见,我很喜欢他的《琅琊榜》《伪装者》,当然还有早期的《仙剑奇侠传》。我确实不太喜欢他的《猎场》,之前写过评论,恰好这次他主演的这部我也不喜欢,但我没必要写这么一大篇文章专门来黑他,现在处于上升期的男演员不多,有一个应该珍惜。

所以诸位胡歌的粉丝们请看清楚再控评,不要上来就说我是胡歌黑。

桂纶镁有着同样的困惑,在《白日焰火》中,刁亦男将桂纶镁性格当中的“冷”挖掘出来,刘爱爱和吴志贞有些相近,但本质有着很大差别,她骨子中的倔强与孤独与大环境是相融合的,但桂纶镁基本还是用吴志贞的演法诠释,再加上观众对她的高认知度,和角色有些违和。

也难怪会有观众把这部比作“讲故事版的《地球最后的夜晚》”,从人物说话的强调,到湿漉漉的场景,再到破旧城市与霓虹灯光的结合,都透出了一股毕氏风味。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做的彻底一些,连黄觉、陈永忠、曾美慧孜也直接请过来,来上一个“戛纳华语宇宙”联动。

仔细观察,《雪暴》+《地球最后的夜晚》的演员阵容都快成为国内文艺片的标配了,这固然体现了当下国内文艺片演员空缺的窘境,但同时也能看出一些小心机:直接复制成功影片的模式,连一些演员都照搬过来,借着观众的记忆渗透到自己的作品中,这很鸡贼。

也许说的有些苛刻,不过很多观点在当时看完片后和朋友讨论他们也表示认同,《江湖儿女》和《地球最后的夜晚》我个人都蛮喜欢,但《南方车站的聚会》在各方面配置都要高于前面两部的情况下,除了布景之外毫无优势可言,这确实反映了一些问题。

等未来大家同时看到《寄生虫》和《南方车站的聚会》的时候,可以稍微做一下对比,二者虽然题材不同,但都属于亚洲语境下的黑色向寓言,孰优孰劣,高下立判,至少这一次,金棕榈给到《寄生虫》确实令人心服口服。

篇9: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的观后感

《南方车站的聚会》截止发文当日,上映两天累计票房5429.6万,豆瓣评分7.7分。

而同期上映的电影有《勇敢者的游戏2》、《冰雪奇缘2》、《利刃出鞘》等好莱坞大片,《南方车站的聚会》可谓你夹缝中求生存。从票房成绩上也看得出影片上映两天的乏力感。

电影评分7.7分,豆瓣影评也相对《两只老虎》优秀的多。

但为什么票房成绩,不论是首映当天,还是后边的发力都不如《两只老虎》?

其实原因很简单,电影风格。

《南方车站的聚会》电影风格呈现一种黑色电影的风格。

所谓黑色电影,从角色上设定,几乎都是一个社会的边缘人物,人物的道德观模糊,过往对人物有深刻的印象,对未来人物又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安全感。从布景,美术上看,影片当中的环境,昏暗,潮湿,给人压抑的感觉。一旦是这样的影片,电影的对观影群体就进行了划分和限制,喜欢消遣娱乐的就不会选择这样的影片观看,而恰恰这部分观影人数是占据大多数的。这也就是这部电影,评分特别高,但票房相对较低的原因之一。

其次票房低的原因是,同期上映的对手太过强大,《冰雪奇缘2》虽然已经上映有12天,但能够与之竞争的国产电影,后期法力,几乎不能对其构成威胁,所以依旧高居票房榜第3位,同《南方车站的聚会》继续撕咬。

而新上的《勇敢者的游戏2》有前作的珠玉在前,所以一定独占目前票房榜首位。

因此《南方车站的聚会》上映两天,票房成绩一般也属于正常现象,夹缝中求生存嘛。

说完影片的票房成绩和评分,我们来聊一聊这部电影的风格和导演。

正如前面提到的,这是一部黑色电影。属于一种不太大众的类型电影。

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全片看下来,太过分压抑,比如这部电影的前作《白日焰火》(也是出自《南方车站的聚会》的导演刁亦男之手)也是相同类型的影片,再比如段奕宏主演的《暴雨将至》,《引爆者》都是相同类型的电影。

如此压抑的电影,大部分想要放松心情去看电影的影迷很难在其中找到乐趣,所以看得人较少。

再一个,这部影片,主题相对于其他类型电影而言,太过晦涩。警匪电影有明确的正反,善恶。但这类的电影,在这上面的鉴定非常模糊。即便是看完电影,你依然不知道应该用一种什么样情绪去看待影片中的人物。

而指导这部影片的导演刁亦男似乎擅长此类影片,从第一部《白日焰火》到现在这部《南方车站的聚会》都是相同类型的。

所以,如果你喜欢看一点深沉东西的影迷,这部电影应该能满足你的胃口。但如果你是单纯的想要娱乐消遣一下,建议还是选择其他电影比较合适。

这类型影片,即便在剧情上有比较大的翻转,但依旧显得生硬,又或者是冷静,克制。不太会给人一种翻转的爽劲。

篇10: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的观后感

雨夜、方言、凶杀、怀着心事的鬼祟男女,《南方车站的聚会》一开场仍是熟悉的刁亦男风格。周泽农(胡歌饰)在帮派火拼中受伤,亡命途中失手枪杀了警察,成为公安局悬赏30万元的凶犯,不愿再逃的他想让妻子杨淑俊(万茜饰)当场举报他并获得这笔赏金。然而,来火车站接头的却是陪泳女刘爱爱(桂纶镁饰),后者表示可以帮助周泽农完成他的心愿,实际上她也是受人指使的。为了不引起警方怀疑,他们来到野鹅湖。

在《南方车站的聚会》里,导演刁亦男营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地下世界。在黑色阴影的笼罩下,混乱的城中村开发区里暗流涌动,偷摩托车的团伙、乔装打扮的警察、抓阄决定产权的村民,这些神出鬼没的人们眼神里充满警觉和恐惧,迅速聚集,然后鸟兽散,影片也通过刑警队长(廖凡饰)和逃犯在动物园的一场对峙戏,将人和四周动物的眼睛快速剪辑在一起,表现出惊悚紧张的心理氛围,给人极大的视觉冲击。

而路途横置的铁棍撞飞头颅,穿透身体的雨伞张开成血红的花朵,是别样的暴力美学。统一穿着荧光鞋跳广场舞,戴着头盔假装电动车司机的办案警察,身体被拘禁在花瓶里的马戏团唱片人,通宵打麻将打台球的夜猫子,黑夜车灯如同白日焰火,构成了一幅猎奇和现实交融的夜生活图景。

总之,影片的风格化影像让人着迷,但它没有说服力的剧情也让人费解。《白日焰火》里张自力扭曲,吴志贞神秘,他们在凶杀与情欲中的徒劳挣扎让人唏嘘,而《南方车站的聚会》里首先预设了周泽农的好,他并非存心作恶,而是被一步步逼上了绝路,将钱留给妻儿更是人物弧光。

由此将复杂和矛盾全部集中在刘爱爱身上,她究竟怀着何种目的接近周泽农,相处期间心理是否会发生微妙但顺理成章的改变,便是最大的看点。

无疑,观众没看到刘爱爱移情周泽农的过程。一方面是因为桂纶镁两段重要的激情戏被剪得面目全非,影响了角色的连贯性,另一方面,晒黑、短发、俗气的衣服帮助桂纶镁无比接底气,但同她的扮相一样,这个人物毫无魅力可言,既不蛇蝎也不腹黑,她的两次举报没头没脑,作为转变动机的被强暴戏后也没有起伏落点,一闷到底。另外,桂纶镁在本片中的地位犹如副旦,只起到了搭桥引线的作用。

那正旦呢?也不是杨淑俊。影片甚至都没有展现她对周泽农的复杂情感,甚至也没有展现后者的愧疚,两人的关系极其虚无缥缈。

所以,周泽农这个角色是为胡歌量身定做。一方面,《仙剑奇侠传》里的帅气明朗的李逍遥,《琅琊榜》里的温润君子梅长苏已成过去式,人近中年,一心想转型的胡歌连续两次出演胡子拉碴的暴力男形象,突破的愿望够迫切了。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三人没有化学反应,联系微弱得只能让观众根据颜值来脑补他们的动机,情感走向,进而自我催眠,导演拱火不到位,还差一口气。

胡歌、桂纶镁、万茜都是优秀的演员,但他们自带的文艺都市气质跟生猛、凌乱的底层街头比较违和,感觉他们三个像漂浮在上的疏离灵魂,而廖凡,则是浸润在其中的。

篇11: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的观后感

其实我很少看这类影片,去看《南方车站的聚会》纯粹是因为胡歌,还约了我妈。最开始我以为胡歌也是小鲜肉类型的演员,中学时代也不怎么看剧,然而高考结束后用两个星期刷完琅琊榜后,胡歌用他的演技和气质、谈吐征服了我。就像他前几天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说的那样,他是鬼门关外走过一遭的人,如果仅仅是为了再火一次,貌似不是这样吧。从电视剧到话剧,再到电影,胡歌一次次挑战着自己的演技,而这一次他也没有让我们失望。

一个逃犯,累,无助,迷茫。胡歌的眼里朦胧中带着对远方的憧憬,深邃的黑,却又时不时闪着夜色的微光。朋友,小弟,大哥,情人,妻子……周泽农的在做那个抉择时的两难、犹豫、决心,都刻入了胡歌的眸子里。

这是一部着重刻画社会底层的电影,与欧美黑帮属上流的背景完全不同。小破酒店的地下室,摩托车盗窃团伙,火拼,暗杀,陪泳女……这就是底层的生活。还记得桂纶镁在地摊上玩那种光纤小物件的时候,我妈说了一句,这东西你小时候也玩过。是啊我还记得,记得曾经还没有林立起的高楼大厦,街边的小吃摊,路旁的玩具店……十几年的光景,城市在飞速发展中褪去了往日的青涩,却也失去了最本真的烟火气息。

有算计,就一定会有真诚来反衬算计。马哥和华哥就是对立的两面,你会为猫眼猫耳的心狠手辣咬牙切齿,就会为华哥重情重义扼腕痛惜。曾几何时我也有过帮派的梦想,教父带给我的,也是武侠带给我的,现在想想曾经自己那些呼朋引伴,饮酒吃肉的梦想,又何尝不是天真呢?算计,终究是人心中躲不过的那个坎。

结尾刘爱爱把奖金给了周泽农的老婆,她纠结过吗?挣扎过吗?很显然,挣扎过。但是她心中最后的道义还在,只要心中还存有这份信念,人性就没有泯灭,人间就还有真情。就像《风起长林》里的路原一样,诚如濮阳缨所言,路原不是成大事的人,因为他不够狠辣,他心中还有软弱的地方。然而,这就是我们生而为人的意义。

篇12: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的观后感

“它具有太丰富的,影像的迷宫、人性的交错汇聚,何其迷人,何其不同。就像你会在这个片子里看见不认识的胡歌一样,这些主演的面孔跟群演混在一起,足够多义、足够暧昧。”导演郑大圣在观赏完同行作品后意犹未尽。

今天,刁亦男执导的影片《南方车站的聚会》上映。之前,它有太多标签:入围今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唯一一部华语电影,是刁亦男、桂纶镁、廖凡折桂柏林金熊奖后的再次合作,胡歌演员生涯首次担纲大银幕男主角的作品。加之万茜、黄觉等文艺片常客在片中担任“绿叶”,新片的“想看指数”表明:它或有可能成为又一部打通商业类型与作者表达从而“破圈”的电影,就如《白日焰火》那样。

昨晚,新片在上海举行了点映式。人性的聚会就在影像的迷宫里正式开场。

“夜的诗人”炮制出特殊气质,令影片取自现实又超越现实

《南方车站的聚会》灵感源于真实的新闻事件,讲述了偷车团伙头目周泽农被重金悬赏下一路逃亡、一路艰难寻求自我救赎的故事。看似取自现实,影片揭面后却被发现其实超越了现实。

一来,环境元素的更迭使得新作具有更浓郁的作者风格。20__年,《白日焰火》中犯罪类型与东北冷冽钢铁风交织,为人性的隐秘部分铺垫了戏剧背景。如今新片的故事发生地挪到潮湿的南方,几乎都在武汉湿漉漉的夜晚展开。从“白日”的北方,到“夜幕”的南方,环境本身已为故事蒙上一层幻境。二来,由于85%的戏份被安排在夜晚,光与影炮制的奇情被放大到极致,导演也由此被称为“夜的诗人”。比如夜幕下,艳俗而又时常故障的霓虹灯、狭窄弯曲而又时常泥泞的道路、仓促搭建于是又像毛坯又像草稿一般的建筑群落,似乎都在诉说着什么。又比如,白色的雨伞在昏黄路灯下炸开血之花,分明是艳丽的视觉,却指向森然的观感。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左衡复盘过新片的美学高光时刻。“昏暗的空地里,人们用霓虹灯般的艳丽和闪耀踏出时尚舞步;杀机陡现,便衣警察从人群脱颖而出,奔赴最后的沙场,高亮度舞鞋围猎黯淡无光的凶犯。”在他看来,“这个急速翻转的场景应被20__年中国电影的美学记录下来,它跨越了多个年代、多个情绪、多个艺术风格,而其顺滑的程度仿佛用指尖划过最高端旗舰手机的触摸屏。”

如果说犯罪类型、人物心理的描摹等要素是新作与《白日焰火》的相似之处,那么由光与影“主动”洒落的细节,让《南方车站的聚会》具备了“每一刻都可能被颠覆”的本质。对于这样的影像叙事,导演自有用意:“我想表达的是生活的神秘、不安,这也是我内心的一种投射。”五年前,现实感十足的《白日焰火》成功打破了所谓文艺片的票房桎梏,取得破亿元的收入。现在,取自现实又超现实的“南方车站”能有多少观众缘,取决于多少人能走通光与影的迷宫。

人来人往中,胡歌的角色完成对自我和人生的最后一块拼图

廖凡饰演刑警队长,桂纶镁饰演“陪泳女”刘爱爱,万茜客串周泽农五年未见的妻子杨淑俊……演员表上,几乎清一色文艺片常客。多雨潮湿的天气、混乱而富有生机的旧小区、彪悍生猛的方言、小饭馆的馄饨和牛肉面……片子里,到处有着氤氲的人间烟火。所有的因素中,惟有胡歌,算是“新人”。

刁亦男说,自己选胡歌,并不出于市场号召力,而是在恰当时候被恰到好处地打动了,“我在杂志上看到胡歌的照片,那张脸后面仿佛有很多故事,可能藏着一个非常叛逆的人”。胡歌亦说,是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我一直在等一个好剧本、一个好角色”。

片中,周泽农是野鹅塘湖区盗车团伙中的一个,沾上凶案沦为亡命之徒,还被悬赏了30万元。各路人怀揣着心事,在他身边来了又走了。此时,周泽农邂逅了刘爱爱,后者为其传话,联络上多年未见的妻子。于是,赏金的下落成为撕扯人性的利刃。对于这样一个在逃亡中绽放生命亮色的悲情人物,胡歌的理解是“一块拼图”。“他五年没回家了,但在知晓自己的命运后,他用36个小时给内心、家庭作了解答,完成了对自我和人生的最后一块拼图。”而周泽农与刘爱爱之间戒备、试探、暧昧混杂的情感,亦让人性光谱斑斓了不少。

挑战这些复杂的边缘人,演员们付出了该有的努力。全体主演学方言,让那段时间的生活全部沉浸在武汉的气场里。胡歌不仅健身,让自己变“糙”,还经历了片子里肉眼可见的身体磨砺。他说,这些苦不算什么,因为“周泽农一路逃亡颠簸,他本身就是挣扎在生死间的人,如果连我都不信这种流离失所,观众又怎会相信”。导演亦采用了“不计成本”的顺拍、实拍,“我们几乎用了3000人群演,因为电影里涉及到了很多社会景观、群体生活,那是人来人往的世间本来面目”。

【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相关文章:

1.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500字精选

2.观看《南方车站的聚会》长篇影评

3.南方车站的聚会观看影评精选

4.电影观后感

5.晚秋电影观后感

6.电影小鞋子观后感

7.首席执行官电影观后感

8.1921电影观后感

9.雷锋电影观后感

10.电影观后感800字

下载word文档
《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