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读后感400字: 读《李白》有感

读后感400字: 读《李白》有感

2022-11-06 08:37:3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你要吃油泼面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读后感400字: 读《李白》有感,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读后感400字: 读《李白》有感,希望大家喜欢!

读后感400字: 读《李白》有感

篇1:读后感400字: 读《李白》有感

李白小时候是一个性情活波、好动,经常坐不住的人。有一天,他趁先生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的跑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手里拿着一根铁杵用力地来回磨。李白好奇的问:“老婆婆,您磨这个干什么?”老婆婆说:“我要把它磨成针。”李白说:“铁杵磨成针,那得磨到什么时候啊?”老婆婆回答到:“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总有一天会摸成针的。”李白一听,恍然大悟,这和读书不是一样的吗。只要天天认真地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总有一天会把天下的好书读完的。他对这几天来自己的行动扪心自省,他决定要加倍努力学习,再也不偷偷跑掉了。由于李白的勤奋努力,终于使他成为一位著名的大诗人。

现在,正是我们读书的好时光,要像李白一样具有铁杵磨成针的毅力。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只有这样,才能终成大器。

篇2:读《李白》有感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诗善用比喻、夸张,想象奇特,被人们称为“诗仙”。从古至今有多少人崇拜李白啊!又有多少人想走近他,了解他呀!

今天,我终于实现了我的愿望,走近了李白,了解了李白的一生。李白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是璀璨的一生,是痛苦的一生,是艰辛的一生,是黯淡的一生,也是没有实现理想和抱负的一生。李白生于盛唐时期,可谓生不逢时。他的一首《蜀道难》赢得了贺知章的赏识,随后贺知章就把他推荐给了唐玄宗,可这时的唐玄宗已经不是那个胸怀大志,励精图治的开明君主了,而是一个贪图享乐的昏君了,他看中李白是想要李白为自己写歌功颂德的诗,所以李白的抱负就没有实现,这一切都是被封建王朝所害。

再看看现在,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各行各业都充斥着大量的人才,各行各业都提供给他们舞台,供他们发挥才干,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我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珍惜时间,珍惜现在,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锻炼身体,培养自己的情操,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篇3:读李白《蜀道难》有感

读李白《蜀道难》有感

闲坐于破镜之家,信手翻起了唐诗三百首。前段时间比较喜欢看诗评词评,如今回头再看三百首,好像品出点那么点意思了。陈廷焯称李白有鬼才,深以为然,鬼才之名犹在天才之上吧。围棋界近百年也只吴清源大师称到鬼才。陈廷焯对于李白的评价第二层意思是学不得,苏轼的词也学不得。有点像独孤九剑吧,如果只从招数来模仿,早晚入歧途的。

蜀道难是从小就读过的,一直也没好好背过,对于我这种文字上无甚天分的人来说,不读个上十遍根本记不住的,好在从小家里也只是要我熟悉熟悉没有让我刻意背。说实话,从前根本不理解蜀道为什么难,现在飞机火车的,那种走路的感觉反倒成了享受了。

中原九州大地,四川其实是在很边缘的位置。春秋时,这里有两个国家,巴和蜀,于是巴蜀也成了现在四川的代名词。当年张仪和司马错有过一场辩论,张仪力主灭东周,司马错力主吞并巴蜀。一个强调政治意义,一个强调地缘经济意义。以辩才著称的张仪最后没能说服秦王。而自秦并巴蜀之后,国势日盛,已据天险源头。

秦末汉初,天下大乱。项羽虽后入关,而不尊信义。令先入咸阳的刘邦为汉王,以章邯等前秦名将镇守三秦之地监视刘邦。后面的故事大家知道了,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于是汉中就成了汉朝的龙兴之地。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后世便有样学样了,可惜历史是不可重复的,多半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最著名也相对较近的一次学习是诸葛孔明的隆中对,先去荆州,后取益州,然后出荆州取洛宛,出汉中袭长安,复两京,天下可传檄而定。从古至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话没错,不过却不万能。守江山靠的的不是万里长城,而是人心。但有几个帝王能善用人心,人心这东西确实无敌,但很难掌握,而且是个长期工程,相对来说地利的优势更容易掌握,而且不容易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其变化,那山山水水总是在那里的。作为首都来说,彼时的长安基本就是首选了。相比于洛阳的无险可守四战之地,长安只要守住了潼关这个门户,来自中原大地的压力都可忽略不计。所以四川虽然地处一隅却是个退可守,进可攻的场所。蜀道的难行在于它的单向性,入蜀难,出蜀则相对容易一些。所以一旦四川的君主是个守成或者不思进取的,四川就极有可能变成一个几十年独立的隔绝之地。孔明先生的隆中对,我猜测多半还是想模仿高祖出三秦而争天下的`轨迹。隆中对最大的问题是,出川道路的稀少,减少了战略上回旋的余地。换句话说,就是傻子也知道你从哪里出来,除了硬碰硬的打,很难取巧。如果高祖时守三秦的不是轻敌而骄的章邯等人,高祖多半是要在四川被送终了。四川虽是好守之地,却是以放弃战略的主动性为前提的,说到底就是准备以一隅抗全国,胜负之数可想而知。比较一下汉初和汉末,有几点不同,汉初项羽分封基本刚结束,就已经打成了一锅粥,刘邦多少有点乘乱而起的意思。汉末北方魏国一家独大,诸葛每次出祁山面对的都是北方最精锐的骑兵。项羽背信弃义,这一点是的他这个霸主很难令人臣服,杀义帝更是受人以口实。强如诸葛的隆中对尚不能成,则后市小辈的命运可想而知了。

从前的以后,四川渐渐由一个可能的幸福发源地,变成了理想的避难所了。

唐玄宗入川,路还没迈开几步,先丢了个贵妃,说实话我真没觉得杨太真有多少错。荒废国事这些就不用说了,只说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一步接一步的臭棋,把长安这个不太可能被攻克的城市,拱手送了安禄山。

明末张献忠入川似乎只有一件事情就是杀人。据说是杀得只剩几百户,最后不得不湖广填川。

石达开是另一个被隆中对误导的人。四川也不是随随便就可以进的地方,不然你还去干吗呢?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篇4:读李白《将进酒》有感

将进酒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喝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那天外出与朋友小酌,席间上菜的碗盆上烧制这样几句词------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 烹羊宰牛且为乐

回家后立即查看,感触颇深,即于网上下载,以便日后随时观看。今天去香港,不多写了。

篇5:读《寻李白》有感

一千年夹着风沙尘埃飞过,宋、元、明、清……光阴流转过千年的故事,然而,这个国家最刻骨的铭印,最灿烂的回忆,还是――唐。没有人可以抑制住,当“盛唐”二字脱口而出时流露的自豪表情;没有人可以改变,这个朝代在国人心中已蒙上神话色彩的事实;大唐、牡丹,牡丹、大唐,已经成为了一个符号,代表了欣荣、自由与包容。而李白――这个传说里走来的仙人,更是人们心中,大唐的符号。

醉心盛唐风采的张艺谋,在他的电影《妖猫传》里,曾有一句台词说:“杨玉环成了大唐的标志。”然而杨玉环却说:“李白,大唐不能没有你。”李白出现在电影里的十几分钟,是整部电影里最狂放的高潮,高力士脱靴、作诗颂妃、赐金放还。这个执壶抛笔的身影,只要出现,定放异彩。

历史也袒护他,用时光打磨出他最雄奇的棱角,让后人但见其影,不得其形。他游于历史的烟云中,不露真迹,活在人们的口口相传里,活出了神话的影。倘若没有历史的着色呢?他便做不得神话么?不,绝非如此!

他是凤歌笑孔丘的楚狂人,是与月共舞的歌唱者,是要销去万古愁的骑行人!要就丹砂的、要谋权贵的,那圣贤人、那自屈者,终不与他同道。他是在月下、在山间的,骄傲将他推上寂寞的悬崖,他却纵身一跃,怀着寂寞而不甘寂寞,哪怕只能与影为伴、与山相望,他饮酒作乐笑之!

将他推上神坛的,又何止他的不羁?保守的过客,那灵魂里尚存的对自由的怀想,也迫着人们奉他为“仙”。或许历尽一生,也难得逍遥如李白的一刻,但不必让落寞攀上心头。翻开一卷书来,启口唱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篇6:读《寻李白》有感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谁如此轻狂?瞧那谪仙般的英姿,应是青莲居士――李白。

居士,你年少时便才名远扬,更是因作诗而获圣上赏识,进入朝廷。你本想一展宏图,奈何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寄情于诗。渐渐地,你的诗出现了更多长安的烟火气,有了更多长安的快意恩仇。可是后来,你又消失了。是倦了长安的繁华?还是恶了朝堂上的人心难测?我仿佛看见了,你孤身一人,站在千灯万火的长安城中,与周围的热闹格格不入。

良辰美景,举杯邀月,对影三人,可又有谁能知道你的忧愁?但你又是如此潇洒、浪漫,区区忧愁,如何能挫得了你的气度。你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又重拾信念启航了。

你游历祖国大好河山,一路上以酒结友,以诗会友。这个时期的你特别高产,许是面对大江大河,奇山峻岭,你诗兴大发;许是你的生命有了更多的意义,你看尽世间繁华,人间游戏,仍不改赤子之心。在路上,你遇到了同是志存高远却不得意的`高适,天真浪漫总喜欢追着你的杜甫,三人结伴而行,你心中添了不少欢乐吧?

但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各人有各人的抱负,你们这个临时组的队,最终也散了。再没体贴说话的高兄,再没眼巴巴追着你的杜二了,你又是孤身一人。只是路上人少了,还是乐趣也少了,一个人的旅程,潇洒但又寂寞。

后来,朝堂上又出现了你的身影,你的才华没有施展,却遭受牢狱之灾。这次,你又见到了高兄,你向他求助却遭到拒绝。你很悲伤吧,但你心知身处不同党派的你们早已是分道扬镳,恩断义绝是最好的结果,你也不强求了。

你又上路了,不过这次是踏上了流放的路,你走在路上,心里却又挂念什么呢?是否每到夜里,就会想起长安的盛景,想起游山玩水时的乐事,想起高兄,想起杜二,许是只有你自己知道,无法向他吐露吧。

那是一个晚上,你痴痴的看着水中月,清冷的月辉所塑造的幻境,使你分不清现实与幻象,你说要捞月亮,可这一下,却是在水中长眠了。生命以这种形式终结,也是不负你潇洒放纵的一生了吧。谪仙人最终以如此浪漫方式回归天上。

真恨君生我未生,要是与你同生在一个时代,我一定会如杜二一般追逐你的脚步,你以青莲居士自称,潇洒与清雅在你身上协调地表现,不愧是谪仙般的人物。不知今夜可在梦中相见,望周公为我们牵一牵线吧。

篇7:读《李白传记》有感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的.诗总是那么气势澎湃,气宇非凡,像闪电,穿越千年的风雨,震憾着我的心。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又是何等的豪放!我一提笔写作文就会想起口袋作文,所以转发了这篇文章;若你为写作文发愁,请访问。

李白是个豪放的诗人,但也不乏柔情衷肠,他的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竟也让人黯然神伤:“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难怪孟浩然听了这首诗后伤感得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我一直弄不清是什么力量造就了旷世奇才李白。读了《李白传记》后才明白,李白是以生命在写诗,所以才有了不朽的诗文。他那坎坷曲折的一生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浪漫诗人。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白的爷爷因逃难来到了西域胡地。李白在胡地长大,父亲李客却依然教他读书写字,以及一些大唐礼节。公元710年,李白十岁,这一年李白一家才返回大唐。生性顽皮的小李白,还是一样爱玩,直到有一天遇上了一个磨铁杵的老婆婆,悟出了“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的道理,才开始发愤读书。十二岁那年,李白就作出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的不朽之作。十五岁时,李白就告别家人,上大康山拜师赵征。二十岁又上峨眉山师从东岩子。五年后,李白告别东岩子,此后便浪迹天涯。

李白游历过许多山川湖泊和名胜古迹,这不但开拓了他的视野,更使他的心灵得到了滋润。他每到一个地方,总要结交几个豪杰之士,或是接济一些落魄文人。他不仅是诗人,也是豪侠。

李白的一生总是生活在现实与理想的冲实中。他对政治很有抱负,但因才盛遭忌,只做了两年的翰林学士,以致鹏鸟展翅翱翔的壮志受挫。他终日沉溺在诗酒中,其实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旷世的诗仙李白,他的诗如长江黄河般直泻千里,波澜壮阔,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奇迹!李白有着太多能令我们学习的地方,他对学习的态度、方法;他对政治的抱负、看法;他崇尚自由的生活态度;不畏权威的无畏精神……

篇8:读《李白传记》有感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的诗总是那么气势澎湃,气宇非凡,像闪电,穿越千年的风雨,震憾着我的心。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又是何等的'豪放!我一提笔写作文就会想起口袋作文,所以转发了这篇文章;若你为写作文发愁,请访问()。

李白是个豪放的诗人,但也不乏柔情衷肠,他的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竟也让人黯然神伤:“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难怪孟浩然听了这首诗后伤感得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我一直弄不清是什么力量造就了旷世奇才李白。读了《李白传记》后才明白,李白是以生命在写诗,所以才有了不朽的诗文。他那坎坷曲折的一生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浪漫诗人。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白的爷爷因逃难来到了西域胡地。李白在胡地长大,父亲李客却依然教他读书写字,以及一些大唐礼节。公元710年,李白十岁,这一年李白一家才返回大唐。生性顽皮的小李白,还是一样爱玩,直到有一天遇上了一个磨铁杵的老婆婆,悟出了“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的道理,才开始发愤读书。十二岁那年,李白就作出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的不朽之作。十五岁时,李白就告别家人,上大康山拜师赵征。二十岁又上峨眉山师从东岩子。五年后,李白告别东岩子,此后便浪迹天涯。

李白游历过许多山川湖泊和名胜古迹,这不但开拓了他的视野,更使他的心灵得到了滋润。他每到一个地方,总要结交几个豪杰之士,或是接济一些落魄文人。他不仅是诗人,也是豪侠。

李白的一生总是生活在现实与理想的冲实中。他对政治很有抱负,但因才盛遭忌,只做了两年的翰林学士,以致鹏鸟展翅翱翔的壮志受挫。他终日沉溺在诗酒中,其实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旷世的诗仙李白,他的诗如长江黄河般直泻千里,波澜壮阔,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奇迹!李白有着太多能令我们学习的地方,他对学习的态度、方法;他对政治的抱负、看法;他崇尚自由的生活态度;不畏权威的无畏精神……

篇9:读《李白诗集》 有感

李白,字太白,盛唐时期的诗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

我来谈谈我看到的李白: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我看到的,是一个不媚权贵,不涉足于官场之人,一个高洁,一个孤傲的李白。命令高力士拖鞋,让杨运忠

为其磨墨,除了他,谁还可以这样?不肯屈服于人,心直口快,面对不平敢于出手相助,这注定了他的一生

与官场无缘。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我看到的,是一个洒脱,放荡不羁的人,一个仗剑走天涯,一个浊酒行千里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

臣是酒中仙”的李白,自命不凡,孤芳自赏。难道他没有理想,没有抱负吗?不!“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

乘舟梦日边”是他的理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的政治抱负。他之所以不去追求,是

因为他洁身自好,不想同流合污,想过那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生活。

唐朝兴起的科举制成就了李白的名气,但自古的封建官僚扼杀了李白的未来。这样一个放荡不羁,一个豪情

壮志的人,就是古代思想的牺牲品。不过,李白终究是成功了,他名字会超过所有的帝王,永载史册。

这就是我读到的李白。

篇10:读李白《将进酒》有感

一直以来,中华民族的诗词歌赋源远流长,为每个国人所自豪。在五千中华文明的历史中,许多诗人留下了无数为人赞叹的诗句。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骆宾王的《咏鹅》是每个小朋友成长记忆里最先铭记的一首唐诗,成为传颂的经典。

我还在鹦鹉学舌的幼儿时期,几乎会被唐诗熏陶,爸爸妈妈为我会背《静夜思》、《画》、《登鹳雀楼》、《绝句》等唐诗而感到骄傲。

上小学后,在老师的教授下,我逐步学习了许多唐诗,渐渐理解了诗的意思,优美的诗句吸引了我,从这时起,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唐诗。唐诗丰富多彩,浪漫写意,博大精深,许多经典的.诗句在民间都广为流传,就连农村掉了牙齿的耄耋老人都能吟诵两句,可见唐诗影响非凡。

我喜欢王维的诗,喜欢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田园风格;

我喜欢杜甫的诗,喜欢他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诗风;

我喜欢白居易的诗,喜欢他平易通俗,形式多样的诗句。

但众多唐诗中,我最喜欢的当属李白的诗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是唐朝一位伟大的诗人。李白的诗作神思千里无疆,文词自然流畅,飘逸豪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诗文极为工整,正所谓“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假期里,我和爸爸一起学习了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语气大气磅礴,气势宏伟,有很强的渲染力,体现了李白洒脱的豪迈之情。《将进酒》是爸爸最喜欢的一首诗,爸爸还要求我理解全诗的意思,并通篇背诵。

将读“qiāng”,将进酒是请喝酒的意思,是一首劝酒歌。诗人李白同自己的好友元丹丘、岑勋一起登高喝酒而作的诗。

这首诗主要写了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消愁,抒发自己的激愤情绪,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诗人李白一方面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并非大言不惭,而是积极进取精神的自然流露,实为壮志;另一方面显示出为了实现抱负,广结有识之士,为朋友慷概解囊,轻财仗义,挥金如土,及时享乐的豪情气概。

听“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多么大气豪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多么潇洒自信;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是多么气度非凡;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是多么豁达乐观。

读了这首诗,我体会到人生不可能一路平顺,但当你遭遇坎坷,还能淡笑风生,还能有宽阔的胸怀,是多么伟大的气度!我要学习诗人李白乐观自信的精神品质,对生活充满信心,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也要拿出拼搏的精神。同时,人生易老,所以我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11:读李白将进酒有感

天下没有无用之人,李白的一首《将进酒》,不知激发了多少人的上进之心。何需苦叹时运之不济,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就会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

不需因一时的失败而总是否定自己。人生在世,九十九次失败,一次成功,何必苦恼。失败越多,经验积累的越多,或许失败了许多次,但总是会有成功的一次,与其愁眉苦脸地对待失败,不如满怀总会成功的自信,对待下一次的考验。爱迪生这位人们耳熟能详的伟大人物,他失败次数之多是令我们难以想象的,若换做一般人,大概尝试了几次,失败了几次,就撒手不干了,但爱迪生坚持下来了,因为他相信失败只是暂时的,他相信下一次会成功,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于是,他为世界带来了光明。他没有因失败否定否定自己,他的坚持,他的自信,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与赞叹。不必怨天怨地,踏实地做好自己;不必伤心苦恼,微笑面对下一次,成功总会来临。

功名利禄,素来为人所恶,却又是素来为人所求的的,有用之材,不为其所苦。“人生得意须进欢,莫使今樽空对月”。追求自己所爱所好,不为身外之物忧心劳神,只为在失败的过程中得到其以外的乐趣。不用在意结果,纵使千般无奈万般愁,依然“人生乐时直须乐”。只专心做自己喜爱的事,在某一方面自己做不好,不热衷,但在另一方面,总会发现自己所想,自己所喜欢并且能将它做好的事情,并确定其为自己的最终目标,为之而不懈努力,就能有上有所成就,李煜,一代亡国之君,可以说,他没有做君主的才能,致使一国沦陷,自己也成为了阶下囚。但他却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朗朗上口的辞赋,亡国之前的词绮丽柔靡,亡国后的冷清凄凉,极富感染力,表露出他不同时期的不同心境,他写词的才华,令人注目。若非生在帝王之家,李煜也许能成为一代词人,留下更多歌风咏雪的著作。李煜在作词上的成就,表明了他对事物的喜爱,并将它们以词的形式表现出来,表达出自己当时的心境,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慨,以求得心中的平静,虽不能“人生得意需尽欢”,也能找到自己所爱之事,寄托自己的忧思。

天生我材的用处,还在于对世事的乐观,对身外之物不过分重视,对万事万物的自信。“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用这样的诗句,表现他率直自信个性,“钟鼓馔玉不足贵,唯有饮者留其名。”金钱、权利、这些东西能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吗?关键要有一份“我为国之栋梁”的自信不在乎身外之物的多少与否。李白一代诗仙,却被小人暗算,被皇帝放逐出京,但他没有就此消沉,为痛失名利而唉声叹气,而是抱着一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写出了不知多少的'不朽诗作。对名利不看重,以诗词抒发自己心中的不平之情。“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写出了拔尘的人格和蔑视富贵的傲岸精神,成就了一代诗仙。

对富贵名利的不屑,对所爱之物的不懈,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多少伟人由此成功。相信自己的才能吧,向梦想前进,不为身外之物牵肠挂肚,充满自信地走自己的认为对的路吧,天生我材必有用!

篇12:读李白将进酒有感

读点经典真的可以让人感唔,《将敬酒》可值得得一读。

什么是潇洒酣畅,什么叫豪情万丈?朋友们,李白的《将敬酒》不知读了多少遍,遍遍让人回味。古往今来,以酒入诗无以计数,似乎还没有哪一篇像《将敬酒》那样读来荡气回肠,那样酣畅淋漓。以酒会友是人生的一大快事。查阅《中国文学史》,才知道这次宴饮,李白与元丹邱是作为客人应邀出席,但李白反客为主,在宴席上豪情大发,谈天说地,颐指气使,这场酒宴成了感慨人生的讲坛。这篇惊世骇俗之作,以驾长风,挟雷电之势,抒发巨人式的感伤。现在读来实在让人感概万千。我们可不要把“人生得意须尽欢”误解为李白的沉沦,一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呐喊,亮出来的才是李白的人生价值宣言!我们不必去学习李白的酣酒,不要学李白的忧伤,但要学习李白的豪放。人生一辈子,豪放些吧,豪放可以忘记烦恼,豪放使你健康,健康才有快乐,健康就是幸福,健康是人生的最大财富。朋友们,无论你年轻或是年长,都把辛、酸、苦、涩、麻、辣不当一回事,与世无争,就会其乐无穷。让我们举杯同庆幸福美满的生活,抛弃一切不愉快的事情,在《乐龄网》中探索,研究古往今来,寻求新的生活方式,乐在其中,一定会快乐一生,幸福一生的。


更多《将进酒》文章推荐阅读:

1.李贺《将进酒》的相关介绍

2.李贺《将进酒》的赏析

3.李白《将进酒》习题及答案

4.寄情于酒——李白《将进酒》赏析

5.李白《将进酒 》鉴赏论文

6.李白《将进酒》的学习资料

7.《将进酒》等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的30首诗词

8.《将进酒》习题精选

9.李白 《将进酒》 教案

10.《将进酒》读后感高中生

【读后感400字: 读《李白》有感】相关文章:

1.读《寻李白》有感

2.读巴黎圣母院有感_读后感400字

3.读水浒传有感400字读后感精选

4.四年级读后感 :读《窃读记》有感400字

5.六年级暑假读后感400字:读《三字经》有感

6.初二读《伊索寓言》有感400字读后感

7.五年级读《伊索寓言》有感400字读后感

8.四年级读《伊索寓言》有感400字读后感

9.读《三国演义》有感400字

10.读《昆虫记》有感400字

下载word文档
《读后感400字: 读《李白》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