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作文大全>无锡鼋头渚一日游作文

无锡鼋头渚一日游作文

2025-02-19 08:23:5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搞乜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2篇无锡鼋头渚一日游作文,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无锡鼋头渚一日游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无锡鼋头渚一日游作文

篇1:无锡鼋头渚一日游作文

今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也是春游的好日子,我和爸妈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无锡鼋头渚。这可是被称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的地方呢,我来这里要好好体验春光的沐浴。

一进门,就可以看到一排排高大的树木矗立在路旁,树上有一个鸟窝,但它并不是名副其实的鸟窝,而是一个路灯。树的旁边就是一望无际的太湖,高大的树木婀娜多姿地“站”在湖中,感觉还能听见那凉凉的流水声萦绕在我的耳畔。

继续往里走,可以看到一个圆形喷泉,它好像被赋予了生命,它竟在那里“哗哗”的唱歌。这歌声洗净了我的双耳,让我感觉十分的美妙。喷泉旁边有好几棵樱花树,这樱花有的已经绽开了笑脸,有的还是花骨朵儿,有的正在含苞待放……这樱花开得粉嫩粉嫩的,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向纵深行进,就到了我最期待的时刻,我们要坐船去太湖仙岛了。经过漫长的等待,我终于踏上了轮船,迫不及待的跑上了轮船的最顶层。站在船上登高远眺,船下的景色一览无余。望着那波光粼粼的湖面,我不禁想到了当代诗人郭沫若写的诗句:“太湖绝佳出,毕竟在鼋头”。天空中不时有白色的海鸥飞过,水是那么绿,天是那么蓝,这水天一色的样子,真是美不胜收。轮船在飞速前进着,只有那柔和的微风拂过我的脸颊……

下了船,我们就来到被称为“三山”的太湖仙岛,我们还在这里参观了南天门,长春桥等地方。

夕阳西下,我怀着不舍的心情离开了无锡鼋头渚,无锡鼋头渚真是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篇2:无锡鼋头渚一日游作文

大家盼呀盼,盼星辰,盼日月,盼到世界的尽头,终于盼来我们最爱的那一天——春游!

经过一个半小时漫长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无锡鼋头渚。鼋头渚因山像一只巨大的乌龟而得名。 刚进入景区,一片片樱花的花瓣便落在我的头上。接着,老师便带我们去乘游轮。刚走上游轮,一片蓝蓝的`湖水便映入我的眼帘,湖水波光粼粼,水与天连在了一起。低头往下看,水清澈见底,湖底有许多形状各异的石头。偶尔,船边还有几条小鱼游过 。向远处眺望,天空无比的蓝,几朵白云悠悠的飘在空中,它们变化多端,有时像一只乖顺的绵羊;有时像一只凶恶的狼;有时又像一个大大甜甜的棒棒糖……正被那白云吸引着,一阵风吹到我脸上,凉丝丝的,更让我精神一振。湖面上,一只只白鸥向我们飞来,它们有时仰着飞,有时低低地飞在湖面上,好似蜻蜓点水一样。白鸥身体在阳光下又白又亮,它们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着,每当波浪掀起的时候,这群白色的小天使就争先恐后地去抢小鱼吃,真是可爱!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樱花谷。进入樱花谷,一团团,一簇簇的樱花开满了每一棵树,风姑娘一吹便下起了樱花雨。每一片花瓣都像一个个可爱的小仙子,在风中偏偏起舞,风铃为它们伴奏。樱花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头微微低下;有的像年轻的帅小伙,英俊萧洒。地上落满了花瓣,像极了一块粉红色的地毯。还有些花瓣飘落在水里,像一艘艘小帆船,驶向远方!

不知不觉已到了返校时候,我们意犹未尽。鼋头渚真是太美了,你也一定要来看一看哦!

篇3:无锡鼋头渚一日游作文

早晨上海火车站7:40的一辆火车,8:35到无锡。与男友。

我以前往过,可是一下火车仍是有点蒙,火车站四周在刷新。记适昔时坐的是辆公交车。可是问了一小我都说不知。问个保安,他马上叫来个挂了个牌牌的中年瘦女人,说是市政府办的旅游车。其实却是挺划算,可是鉴于我们只想去一个处所,不想赶得太累,仍是下车了,而且很顺遂退了票。

走了一会,旁边有几小我力车。挑了一个憨厚的老头,问了路,他说要到**路去坐1路。我们两人就5元钱坐着去了。车来的时辰,上面已经坐满了人,车战牌上写着前一站只有火车站。男友说受骗了,我还不信,那老头不像压(回来时证实1路的肇端站就在火车站的另一侧50米摆布,我们走错标的目的了,即应该出了火车站向右手拐,莫随年夜溜走)

鼋头渚仍是挺美的,可是娱乐太少了,天热坐着也不愉快,出格是阿谁仙岛,热得很,四周都是太湖水,挺美的。只有阿谁聚先桥很凉爽,人们都懒在那儿那里不愿走。我和男友环着小岛走了一圈。路上碰着两次山公,概略是一只呢。第一次人家喂他喷香蕉,他很乖的。第二次,一个女孩子赤手逗他,他串过来,仿佛咬了人家的手臂。我正好走过那女孩子的身边,下死了。不外仿佛不疼把,那女孩没怎么样,仍是别理山公吧。

绕了一圈,走到所谓的沙滩。下阶梯的时侯,就听前面以对男女年夜叫,我们走曩昔也不知怎么了,就继续走,看见他两站不才面看我们,神气怪异。我还隐约听见那男人说“……别吓到女的……”。莫名其妙的下去了,才听年夜白,适才有一条很年夜的蛇,从那儿那里经由……

我和男友戏称此次堪称一只山公、一条蛇。

晚上坐了4:30的回上海的特快,是下了1路,在旁边的一个国旅买的,他们在外面坐着卖。20元的车票加5元。5:30就到上海了。车况比来时好得多(来时车票才10元摆布)

以前往过三国城,到感受那儿那里更有意思,良多传神的表演,自然风光也不错。鼋头渚过于乏味,概略烟雨蒙蒙之时好点吧。

篇4:无锡鼋头渚一日游作文

今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也是春游的好日子,我和爸妈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无锡鼋头渚。这可是被称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的'地方呢,我来这里要好好体验春光的沐浴。

一进门,就可以看到一排排高大的树木矗立在路旁,树上有一个鸟窝,但它并不是名副其实的鸟窝,而是一个路灯。树的旁边就是一望无际的太湖,高大的树木婀娜多姿地站在湖中,感觉还能听见那凉凉的流水声萦绕在我的耳畔。

继续往里走,可以看到一个圆形喷泉,它好像被赋予了生命,它竟在那里哗哗的唱歌。这歌声洗净了我的双耳,让我感觉十分的美妙。喷泉旁边有好几棵樱花树,这樱花有的已经绽开了笑脸,有的还是花骨朵儿,有的正在含苞待放这樱花开得粉嫩粉嫩的,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向纵深行进,就到了我最期待的时刻,我们要坐船去太湖仙岛了。经过漫长的等待,我终于踏上了轮船,迫不及待的跑上了轮船的最顶层。站在船上登高远眺,船下的景色一览无余。望着那波光粼粼的湖面,我不禁想到了当代诗人郭沫若写的诗句:太湖绝佳出,毕竟在鼋头。天空中不时有白色的海鸥飞过,水是那么绿,天是那么蓝,这水天一色的样子,真是美不胜收。轮船在飞速前进着,只有那柔和的微风拂过我的脸颊

下了船,我们就来到被称为三山的太湖仙岛,我们还在这里参观了南天门,长春桥等地方。

夕阳西下,我怀着不舍的心情离开了无锡鼋头渚,无锡鼋头渚真是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篇5: 鼋头渚一日游作文

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今天,因为我们终于可以去春游了。一大清早,同学们就怀着激动的心情上了大巴车,一路上大家欢声笑语,谈笑风生,大巴车后留下了一串串欢快的笑声。经过了漫长的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抵达了无锡鼋头渚。

首先我们坐着游轮欣赏风景,湖边杨依依,在水天交接处远方的小岛若隐若现。湖面上一阵阵微风吹过,湖面上泛起了一圈圈的涟j,一波波的浪花像个顽皮的孩子追着游轮跑。一群海鸥飞来了,同学们都拿出零食来喂海鸥,它们可高兴了,舒展着双翅为我们跳舞,翅膀划出了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它们有时在大家头顶盘旋,有时站在船杆上给同学们欣赏,有时轻轻碰一下我们的手指,有时在湖面上捕捉小鱼…… 后来我们去了樱花谷,一进园门,满园的粉色映入眼帘,那樱花树长得不高但枝干苍劲有力,樱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儿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花瓣白里透粉,粉里透黄,配合得是如此协调,放眼望去宛如一个美若天仙的少女头上戴着一个美丽的头饰。樱花随着暖风轻轻降落在草地上,形成了一片花海,树上挂的风铃也随着暖风唱起了美妙的旋律,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大家回到了学校,那清脆而又甜美的笑声仍回荡在我的耳畔,我喜欢那甜美的笑声,也喜欢那美丽的樱花。

篇6: 游无锡鼋头渚作文

放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兴致勃勃地来到无锡最美丽的景点――鼋头渚游玩。我们会在这景色迷人的鼋头渚过上整整一天。

刚到目的地,我们就欢快地走进大门,沿着一大片荷塘漫步,两旁的柳树随风飘荡,轻轻地扭动着自己柔美的身姿,好像在说:“欢迎你们来鼋头渚游玩!”然后,我们走啊走、走啊走,走了50分钟终于来到了鼋头渚正门。我抬头往上一看,大门正面有着“鼋头渚”三个金光灿灿的大字,非常壮观。走进去一看,门背后还有“山辉川媚”四个大字,可见这里的风光一定特别迷人。再往前走,左右两旁出现了美食摊,美食真是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接着,走了大约150米,我们就来到了太湖游船登船处,只见那里人山人海,队伍排得像一条长龙。好不容易上了船,我发现游船有两层,可以容纳好几百人,好大的游船啊。忽然,我看见一艘快艇如同火箭一般在湖面穿梭,顿时,快艇在湖面上掀起了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真是美丽无比。站在船上向远处望去,美不胜收的太湖仙岛和会仙桥就显现在眼前,会仙桥连接着两个小岛,它上下两层都可以让人游览。下了游船,我们就来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很小很小,在入口处就看到了几只石像猴子,原来这里就是“花果山”、“水帘洞”啊。在这里,我还观看了许多精彩的动物表演,有小狗跳绳、猴子走高跷、鹦鹉捡垃圾、山羊走钢丝……小狗动物们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看完表演,我们通过会仙桥登上了另一个岛,在会仙桥上看太湖景色,真是别有洞天。

登上了另一个岛,这里的景点更是别具一格,有“天街”、“月老祠”、“太湖通宝”等,这是三个岛中最大的岛,我们游览了很久,在“天街”,看到了很多颇具特色的建筑。走着走着,展现在眼前的是“太湖佳绝处”牌坊,想必就是在鼋头了,我又发现长春桥两旁的樱花已经没了,但是可以想象樱花烂漫时是多么的美。沿着太湖岸边走,最后来到了“震泽神鼋”,我看见了一只像龟又不像龟的石像,那就是“鼋”了。在岛上举目远眺,一望无际的太湖水明亮如镜,水天相接,连成一片,远处几座小岛若隐若现,犹如仙境一般。许多船在蔚蓝色的湖面漂游,风儿携着朵朵细浪跃到湖面上,湖水轻柔的荡漾声,仿佛是风儿和浪花在窃窃私语,好神秘,声音轻微得无法听清……

不知不觉,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们结束了一天的旅程,虽然很累但很快乐。

篇7:鼋头渚一日游作文450字

鼋头渚一日游作文450字

春姑娘来了,大地复苏,万物萌生。在这暖洋洋的季节里,学校举行了春游。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不一会儿就到了无锡。

下车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扇气势宏伟,形状如古代宫殿的大门。一跨进大门,哇!好一幅春色的风景画!柳树吐出了新芽,樱花朵朵齐放,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浓浓的春意。因为我们要到湖中的岛上去玩,所以我们乘坐了轮船。我从船上眺望远方,看不见尽头。湖面上笼罩着一层轻纱,迷迷蒙蒙,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水。水天相连的`地方,微弱的光透过雾照到了湖面上。一阵风吹过,湖面荡起的涟漪银光闪闪,美得让人陶醉。下船后,我和同学在湖边嬉戏,欣赏着惊险而刺激的空中走钢丝,接着我们又坐船返回到岸上。

这次春游最令我不能忘怀的是樱花。远看樱花粉粉嫩嫩,一簇簇的抱在一起,一阵风拂过他们的脸庞,漫天的樱花纷纷扬扬的洒落到地上,留下一地的粉色,我漫步在樱花小路上,问着淡雅的清香,陶醉在花海中......

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候,我坐在车上,闭上了眼睛,满脑子浮现着鼋头渚的湖光山色。我似乎闻到了一股熟悉的香味,原来是“粉红色的蝴蝶”在我面前飞舞,好像在说:“再见!”

篇8:鼋头渚一日游小学作文

早就听爸爸说鼋头渚了。今天,我便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全家人去鼋头渚欣赏那里美丽的风景。

带我如风似的到了鼋头渚时。导游又向我们介绍了下一站景点,那就是蓬莱仙道。蓬莱仙道又名太湖仙岛,里面有许多景点,如:大觉弯.银河飞瀑.“潮音洞”等。

在我刚迈进太湖仙岛,我就被那里优美的景色所吸引了,在这里到处可以听到小鸟的歌唱声,与远处那银河飞瀑的声响相映衬,还可以看见远处一座座青山。我们穿过了大觉弯来到了一个小山洞中,只见上面写着“潮音洞”三个大字,我走出“潮音洞”便看见了那银河飞瀑从山上直泻下来,那些被溅出的水珠一串串的洒下来,如珍珠.水晶一样透明,一样美丽!瀑布从山上泻下来发出了震撼人心的声音!

然而我认为这飞瀑在雄伟也没有那一大片一大片的樱花那样娇美。

参观完了太湖仙岛,我们便直接去了樱花大道。

来到了樱花大道,我便惊叹不已。虽然是雨季,但那一棵棵樱花树却丝毫没有想象中的那样低下了头,反而这雨为它们增添了几分朦胧感。它们开得多么旺盛,红的火红,绿的碧绿,白的雪白……朵朵争奇斗艳的如繁星点点!那些撑着伞走路的人更为着一幅画添上了几分色彩感……

时间随着我的步伐渐渐流逝。直到下午,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鼋头渚。

篇9:游无锡鼋头渚作文600字

游无锡鼋头渚作文600字

俗话说,“到无锡必游太湖,游太湖必去鼋头渚。”鼋头渚究竟是个怎样的所在啊?

听爸爸讲,鼋头渚这个地方不仅景美,就连它的来历都充满神秘色彩——其实,它是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传说有巨石突入湖中,状如神话中的神鼋浮在水面,故而得名。

坐了三个多小时的车,我们终于来到了太湖边。资料上说太湖的面积有2427.8平方公里,举目远眺,顿觉心胸开阔。浩瀚无垠的太湖水就在我眼前,可我的心儿早已飞到了鼋头渚。

来到鼋头渚,我们先去游览“樱花谷”,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掉”。那里简直就是樱花的海洋,樱花的世界。四面八方,放眼望去,枝头、树下、河面,满是粉红的樱花,它们像俊俏的娃娃,一个个露出灿烂的笑容,却各有各的姿态,引得游人纷纷驻足观看,拍照留影。这里的樱花树足足有三万余棵,被称为世界第三大樱花种植地。我们来得也正是时候,这里正举行“国际樱花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有什么能挡住游客赏花的热情呢?

我们走一路,樱花就陪一路香一路,最后我全身都是香的了。实在走累了,我们便躺在树下休息,可眼睛却怎么也舍不得闭上。一阵微风吹过,树上的风铃发出悦耳的“叮叮”声,从枝头飘下无数花瓣,像是在下一场漫天花雨,好不美丽!

我们在码头登上游船前往“太湖仙岛”景点。站在船尾,凉爽的海风吹过面颊,我整个人一下子神清气爽起来。一群群红嘴鸥紧随船尾飞行,游客把小块面包扔向空中,它们竟然一下子就用嘴夹住了。游船行一路,海鸥跟一路,场面好不生动!

游完“太湖仙岛”,天色已晚,是时候跟这里说“再见”了,尽管我仍然意犹未尽。太湖、鼋头渚,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回来看你们的!等我。

篇10:无锡鼋头渚的游览作文

星期五,我校全体师生去鼋头渚春游。

我们来到鼋头渚,只见正门上“鼋头渚”三个大字金光闪闪,雄浑有力。穿过正门,我们走过长春桥来到码头,乘坐“神仙号”游轮驶向美丽的太湖仙岛。下了船,我们沿着山路来到天街,天街可真高啊,同学们拾级而上,有的都爬出了一身汗。离开天街,我们来到一条名叫“银河”的人工瀑布前,只见瀑布像一条白练悬挂在山崖上,清凉的太湖水直落下来,溅起的水花随风飘洒在游人的脸上、身上,人们嬉笑着、躲闪着……

在山上玩了不久,我们来到雕刻世界——大觉湾。这里浓缩了我国各大石窟中的佛像雕塑,观赏着这些神态各异,少见重复的佛像,不禁对劳动人民鬼斧神工的艺术创造产生敬佩之情。

游玩了太湖仙岛,我们乘船回鼋头渚。在船上,我看见了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外国女孩。为了满足自己用英语与外国人交流的愿望,我大胆地走上前去,很礼貌地和她用英语打招呼。通过交流,我知道了她叫马克斯·迪娜,来自意大利,是个中学生,还会一点中文。李镕荣、李辰昊、贺子屹几位同学见我和这位意大利女孩聊得很开心,也上前与她打招呼。不一会儿,其他同学纷纷走过来,她象是一个大明星似的被同学们围在中间。船靠岸了,我和她说了再见,就随同学们下了船。李HP

上得岸来,沿着湖边一条石板路,我们来到太湖绝佳处,走过万浪桥,观赏了万浪卷雪景观。虽然今天风和日丽,但湖面上还是有点点波光。

不知不觉,春游活动结束了。虽然有点累,但收获也很大。特别是与意大利女孩的交流,使我深深感到,学好英语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我要努力学好英语,用熟练、流利的英语把无锡、把祖国介绍给世界,让更多的外国人民了解正在崛起的中国和美丽的无锡。

篇11:无锡鼋头渚的游览作文

鼋头渚公园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太湖之滨,是无锡最大的水上乐园。今天,我们有幸来到这里欣赏优美的湖景,并体验快艇游轮的刺激。

从鼋头渚公园大门到太湖三山,一路都市连绵的山脉,绿树成荫,桂花飘香。湖面波光粼粼,让我们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我们首先来到“太湖佳绝处”和“问津”,听妈妈说这里是观看太湖最好的地方,这是郭沫若爷爷的亲笔题词。接着我们来到了碧绿碧绿的荷花池,那里的荷叶大者如盘,小者如钱很是好看。然后,我们又来到了太湖边,湖里的小船整齐的排列着,供游人观看。无锡最有名的三山就坐落在太湖中央。接着,我们来到了鼋的铜像边,很远就看见有许多人在投幸运钱,妈妈说,相传只要谁投到鼋的身体无论哪个部位都会交好运我们也兴致勃勃地投了起来,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哦!我真的投中了鼋的头部哦!大家都替我感到高兴。

后来,我们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快艇旁边,我们激动的穿上救生衣,迅速走上一艘快艇,静静地等待惊险的一刻,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到了,游艇开起来了,风驰电掣的感觉让我的心腾飞起来。只见白花花的浪花迎头扑来,又迅速的向后奔去,好像要把这艘快艇吞没。很多人都惊呼起来,我把手伸出去触摸浪花,凉丝丝的真爽!整个太湖都好像随着动起来了。

最合我们又去了太湖三山,那里人山人海,比肩接踵。经典别致有趣。

去无锡鼋头渚公园真开心啊!我只是粗略的介绍了一下,如果你去了那里,肯定印象会更加深刻的!

篇12:无锡鼋头渚的游览作文

坐在车上,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因为妈妈终于答应带我去鼋头渚游玩。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我站在故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的地方—鼋头渚,想到了当代大诗人郭沫若先生说的“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当时听到时还不信,然而当亲身来到,我却不得不信。我不由的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走进鼋头渚,我感受着大自然的清新空气,然后狠狠地吸了一口。妈妈刮了刮我的鼻子,宠溺地说:“傻孩子。”我嘟着嘴说:“这里的空气比城市清新多了。”

首先我们去了鼋门楼。它在充山脚下,呈牌楼状,上盖桔黄色琉璃门楼瓦,建于1986年。然后妈妈向我介绍:由此前行3。5公里直通老门楼,它位于犊山村,建于1972年,飞甍重檐,琉璃瓦顶,正面有“鼋头渚”三个鎏金大字;背面书“山辉川媚”。入门左侧为“太湖别墅”门楼,穿月洞门、循齐眉路可登七十二峰山馆;顺大路向前,走过300米的杜鹃坡,有通往太湖仙岛的轮渡码头,此处露出太湖一片水域,被中犊山、小箕山、大箕山诸峰环抱。湖水广阔处,可见若沉若浮形如大龟的三山。湖堤上风光明媚,著名旅美画家杨令,1935年回国时,为鼋头渚写下“翠微嶂”三字,勒于湖堤山岩上。

经过了一天的游玩,我已经累到不行。于是在回家的路上我沉沉地睡着了,在梦里我看见了鼋头渚。

篇13:无锡鼋头渚导游词

鼋头渚风景区始建于19,现面积达539公顷。有充山隐秀、鹿顶迎晖、鼋渚春涛、横云山庄、广福寺、太湖仙岛、江南兰苑,中日樱花友谊林等众多景观,各具风貌。长春桥是园主在1936年仿照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上的玉带桥所建的。湖堤两边所种的是日本的“染井吉野”,在日本的樱花品种中,“染井吉野”是公认较美的一种。每年4月这里樱花夹道,缤纷艳丽。 长春桥是一座拱石桥,高耸湖面,堤岸遍植樱花,挡住了外湖的景色,分隔了水面和空间,丰富了景色层次,它与涵万轩、绛雪轩和东面山坡自成一个空间,构成长春花漪的景色。

原为“横云山庄”门楼,始建于1931年,结构古典,北式风格,斗拱连接,琉璃顶、飞檐翘角。1975年根据郭沫若诗句并集其手迹制额。牌坊右侧,有砖彻拱门,正反面有砖刻“利涉”、“问津”。1934年前的鼋头渚,都要乘渡船到此,渡船在此停泊,故称“利涉”。渡船将游人送到这里,不知“桃花源”在何处,就得“问津”。进牌坊,立以照壁,饰以凤穿牡丹。壁后临水而筑“涵万轩”水榭,轩内悬挂“湖山罨画”一额,系乾隆手笔。1934年,园主得之于北京地安门外烟袋斜街,据说还是圆明园中故物。

七桅帆船是吴地船文化的一个缩影,距今已有2历史。原来传说是岳飞的水师战船,岳飞屈死**亭后,把战船改良成鱼船,战士们靠打渔为生,它的航行速度相当快,顺风时每小时可以达到20公里,逆风时成之字行行走。据记载曾经有四艘同样的船在一起一网捕起了3600公斤的银鱼,可见它是捕捉银鱼的主力船只。它是目前太湖流域中船帆较多,船型较大的木制船只,被称为“渔船博物馆”。

澄澜堂建于1931年,是仿照宋、明宫殿式样营建的,面阔5间,四周游廊,气宇不凡,是“鼋渚春涛”的主建筑。“澄”是指水平静清澈,“澜”则是波浪起伏之意。取名“澄澜堂”是说在这里可以饱赏太湖多变的天然景色。鼋头渚本身变化万千,阵雨过后又有雾气,而且这里居高临下,远眺近览,春夏秋冬,早中晚,雨阴晴,景色各异,真是“浪涛与松涛齐名,碧水共长天一色”!

屹立于长春桥畔船坞处,面临太湖,斗拱飞檐,古朴清雅。背额“横云山庄”。具区,是太湖古称;横云山庄则是公园的原名。牌坊前正中,湖石耸立,状如作揖迎客。前行还有王荫之的“到此忘机”刻,以示游人到此凡念顿消,超然世外。

赏樱阁位于鼋头渚樱花林核心地带,是樱花林内标志性建筑景观,登临赏樱阁,居高临下,眺目四望,漫山遍野樱花花海,是鼋头渚风景区内的赏樱佳境。登楼品茗,领略太湖山水之美,然后乘船渡湖,一探太湖仙岛灵秀、神幻之妙。

“鼋渚春涛”四字是在19题书的,每逢春天,这里会出现神话般的奇景:春涛好似古梅在水上开花一般,显得美丽极了;无锡正处在太湖北岸,春天时多东南风,太湖无日不起浪,尤以鼋头渚一带水势浩大,波涛汹涌,声势雄壮。鼋渚涛声是这里的一大特色。若遇风和日暖,微波涟漪,涛声则清缓而流畅,和谐而有节奏;若遇狂风怒号,浊浪滔天,则轰然巨鸣,犹如万马奔腾,真有“涛声吼鼋渚,地胜十洲三岛”的感觉。

绛雪轩是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汉族宫殿建筑,位于北京故宫御花园的东南,为一座小型殿宇,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是御花园中赏景休息之处。园主仿建绛雪轩,贴水而建。立于涵万轩中纵目而观,从长春桥北堍起,视线先随着桥面渐次升高、过桥拱后又渐次降低,直到绛雪轩的低处。视线越过绛雪轩,则见鼋头渚青山横斜,如一带翠嶂般西延而去,直入湖滨。 绛雪轩南为一座开阔庭院,左手一道月洞门,门外山麓,建有云逗楼,楼后山坡上有花神庙,内奉花神女夷像。

鹿顶山,位于鼋头渚充山之东,山高96米,地理位置优越,视野开阔。1983年,无锡市人民政府决定建“鹿顶迎晖”一景,1984年动工兴建,1986年元旦正式开放。通鹿顶山的道路有四条,还有一条盘山公路,一般游人多从挹秀桥登山。

看过“无锡鼋头渚导游词 ”的还看了:

篇14:无锡鼋头渚的导游词

各位旅客:

现在前往游览的是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的鼋头渚。它距无锡市区18公里,是无锡境内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状如浮重翘首而得名。山清水秀的鼋头渚是无锡最佳游览胜地,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曾有“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诗赞,道出了重头清今人神往的意境。游客朋友们,在前往鼋头渚的途中,让我先来介绍一下太湖。

【太湖概况-民间传说-成因和物产】

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横贯江、浙两省,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湖泊面积为2427.8平方公里,除去湖中51个岛屿,湖泊实际面积为2338.l平方公里,号称“三万六千顷”,南北长68公里,湖面海拔3米,平均水深约2米。湖边的山和湖中的岛台称“72峰”,尤以鼋头渚、三山、洞庭东西山最为著名。湖中遗存着大量的文物古迹,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

有关太湖的来历,民间有多种说法:相传在很久以前,王母做寿,在天宫大设皤桃宴,玉皇大帝命四大金刚送去一份寿礼,是一个大银盒,里面装有72 颗特大的翡翠,外表还雕饰着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飞禽走兽,如同一只聚宝盆,令在场的各路神仙赞不绝口。但王母设宴时没请孙悟空,于是这位齐天大圣就大闹天宫。当他看见王帝送的这只大银盒时,一棒打翻,银盒便从空中翻落下来,砸到地上成了一大坑,银盒立即化成了湖水。因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字上的一横落在下面成一点,就是“太”,所以此湖取名为“太湖”。而72颗翡翠分撒在太湖之中,变成了72峰。本来银盒是圆的,被孙悟空打了一棒,这便是太湖不圆的原因。

游客朋友们,太湖的传说,发人遐想。其实,太湖原是一个大海湾,约在5000多年前,这里地壳下陷,东部的泥沙不断淤积,导致长江三角洲向东伸展,西部的洼地便形成烟波浩森的太湖。然而,民间传说更增添了太湖的神秘感。

太湖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物产特别丰富,水产品种多达30多种。其中以银鱼、青蟹、白虾最为有名。各种水生植物也深受客人的喜爱,如莲藕、菱白。水芹、药菜等已成为人们品尝“绿色植物”的美味佳肴。

【鼋头渚所处的位置-人文景观的营建经过】

游客朋友们,我们的车开过宝界桥后,就进入了充山(也叫南犊山)。重头清就位于南犊山西端,请看山形突入太湖水中,三面临水,好像一只巨大鼋头伸出水面。这就是鼋头渚。鼋头渚独占地势,在这里可以眺望太湖,三山仙岛随波浮动,如同仙境一般,令人心驰神往。因此,在明朝时,这里早已被称为“世外桃源”,是富人们郊游踏青的地方。

关于鼋头渚的营建历史,可以追述到19。当时,杨翰西在这里购得60亩山地,开始对鼋头渚进行最初开发,建造了仿帝王宫苑的“横云山庄”。20年代起又陆续兴建了王心如的“太湖别墅”,陈仲言的“若圃”,郑明山的“郑园”,何辑五的别墅和蔡缄的“退庐”。到建国以后逐渐规划建成完整的鼋头渚公园。现面积达500公顷。有充山隐秀、湖山真意、十里芳径、万浪卷雪、鹿顶迎晖、鼋渚春涛、江南兰苑、太湖仙岛等十多个景观,各具风貌。

【充山隐秀-聂耳亭-鹿顶迎晖-舒天阁-范蠡堂-西子池-中日樱花友谊林-江南兰苑】

游客朋友们,进人大门后,我们正式进入鼋头渚景区。首先参观“充山隐秀”景点。充山隐秀位于充山最高处鹿顶山的东南面,原来是陈家花园的所在地。陈家花园,也叫“若圃”,是1928年无锡本地民族工商业者陈仲言所建。1984年开始建设“充山隐秀”景点。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分为春花、夏荫、秋色、冬景四个区。面积为13.3公顷。

沿着空中列车站的石路向上,便到春花区内,大家看到的水池名叫“翠湖”,它利用地势,顺其自然回旋在幽谷之中。水边的土山是人工堆积的,种植着桃李、杏梅、玉兰、杜鹃、月季等花卉和竹、柳、香樟等树木。在翠湖的水面上,架设着一曲一直两座桥,直桥名为“跨绿”,曲桥名为“俯青”。水边两层楼是供游人品茗小憩的地方,上层为“醉方楼”,下层为“春风人座”。楼边的方亭,名叫“家风”。大家绕过“寥风”小亭,穿过了“俯青”曲桥,便看到山坡上林边有一六角形的“竹亭”。6根柱子仿照毛竹形状,十分逼真。因“个”字形如竹叶,此亭命名为“个亭”。

游客朋友们,穿过了“荇春”桥亭,我们到达夏荫景区,这里有许多名贵的树木。其中两株苦槠,高20米,已有六七百年的树龄,而高大挺拔的大王松,是当年若圃园主陈仲言栽种的。

游客朋友们,现在看到的建筑是聂耳亭。这里原来是陈仲言于1928年所建的一座花园。1934年,22岁的聂耳随电影《大路》摄制组来无锡时就居住在这里,并谱写了著名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两首插曲。当年,这里正在修建公路,聂耳来到筑路工地,将《大路歌》唱给民工们听。电影尚未拍完,歌曲已在民工中传开了。1959年无锡市政府主修了这座小阎,为纪念这位人民的音乐家,取名“聂耳亭”。1981年还雕塑了聂耳胸像供游人们瞻仰。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鹿顶山的“十里芳径”景点。它是由茂盛的树木、开山留下的池塘、石壁串连在一起的游步小道组成。每到秋天,这里漫山遍地的原野景色,令游人置身其中,仿佛如在画中畅游。

现在我们登上了鹿顶山,这里的海拔96米,是鼋头渚景区的制高点。鹿顶山有一个传说:说是南极仙翁的天鹿触犯了无规,被仙翁一掌打下云头。仙鹿下凡时,看中了水草丰美的太湖,于是就在湖边化成了美丽的山峰,永远守护着太湖。鹿顶山共有6个山顶,在无锡“鹿”和“六”同音,所以此山也叫“六顶山”。 1984年,在这里建造了“鹿顶迎晖”景区。

舒天阁是鹿顶山的最高点,坐落在600平方米的平台上,阁高24米,三层八角四重檐,黄色琉璃瓦顶,意为“四时有景,八方入画”。登阁北望五里湖波光点点,南望整个鼋头渚一览无遗,真有“极目楚天舒,饱览鼋头渚”的意境。

舒天阁东南是“范蠡堂”和“西子池”,相传,越国大夫范蠡和西施隐居五里湖时,经常来鹿顶山。范蠡堂的屋顶为歇山式建筑,庄重大方。里面有泥塑彩绘的范蠡像,西边墙上青铜色浮雕分别为《泛舟》、《养鱼》、《制陶》、《经商》,记叙了范蠡生前的事迹。

我们向上走,便是西子池。池壁上刻“照影”两字,故叫“照影池”,据说西施曾在浣纱溪边,以水为镜,鱼儿见她美貌无比,羞得纷纷潜入池底,从而有 “沉鱼之容”的传说。池边还有一轩一亭,分别叫“西子”、“淡抹”。整个景致清远幽静,别具情趣。再向上走,金沤亭展现在眼前,亭名取自郭沫若的《游鼋头渚》诗中的“四周腾黛浪,万顷泛金沤”。亭立在峭壁之上,居高临下,向东眺望,远处五里湖上的宝界桥如长龙卧波;北岸的鱼池星罗棋布;南岸山峰绵绵,绿树成荫;湖面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此情此景,各位旅客想要细细品味,还可以到旁边的“环碧楼”、“静观”茶室坐下来,慢慢体会。

往前,是“碑刻影壁”。正面刻有艺术大师刘海粟手书的“鹿顶迎晖”4宇,是刘大师90高龄时书写的,气势雄伟,笔力苍劲。背面刻沙陆墟撰稿的《鹿顶迎晖建设记》。最后看到的是“准望亭”,这里原是鹿顶山的最高点,海拔96.6米的三级测量点就设在这里。后来用石亭取代了原先的三脚架,所以取名 “准望亭”。

各位旅客;现在我们沿着环山路向面穿过了鹿碑,来到了中日樱花友谊林。樱花是日本的国花。80年代中期,日本青年友好访问团来到无锡,为了日中青年友谊长存,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中日青年在鹿顶山上种下樱花树,还建筑“中日友谊亭”。现在,这些樱花树已经很深叶茂,春天盛开的樱花象征着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古长青。

沿林间小路向西,来到的是“江南兰苑”。这是一个小巧精致的建筑,一面开敞的亭子,面对着一塘池水,掩映在茂密的竹林中,他中莲叶浮动,体现着江南园林特有的精致--幽静、淡雅。

【鼋头渚门楼-“太湖佳绝处”牌坊-照壁-涵万轩-绛云轩-长春桥-“具区胜境”牌坊-菊花深处】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的便是鼋头渚门楼、这座琉璃瓦顶,飞檐翘角的门楼是1973年建造的。正面“鼋头渚”3个馏金大宇;背面“山辉川媚”这四个字,点明了鼋头渚风景的特点。门楼左边是“太湖别墅”门楼。顺小路上山可到达广福寺。右边有一巨大的盆景,是一棵百年柏树,树高7米,树冠直径6米,重达 10吨,是1978年从梅园水厂移植来的。它姿态如云冠,配上假山湖石,似在欢迎各位旅客的到来。

沿着大道往前,是300多米的杜鹃坡。如果春天到此,山坡上的杜鹃花漫山遍野,映红周围。右边则是高大的香樟树、枫树、大山樱等树木与花草相互映衬,构成了美丽的图画。

游客朋友们,前面的又一座牌坊,上写“太湖佳绝处”5个大字,只见牌坊外形古朴典雅,斗拱相连,飞檐翘角。此牌坊是鼋头渚公园的老大门,于 1931年建造,当时有题额“山辉川媚”,在1973年移到“鼋头渚”牌楼处。在1981年,以郭沫若手迹制作现在的匾额。牌楼右边门洞两面分别题有“问津”、“利涉”,表明这里原来是游船停靠的码头。1934年以前鼋头渚不通陆路。游人进入重头猪,只能走水路,渡船停泊在此,名“利涉”;而游人上岸,却不知道“桃花源”在何处,所以要“问津”。

穿过了“太湖佳绝处”门洞,是一块照壁,起到挡住园中景色的作用,这是造园艺术中“障景”的巧妙运用。照壁上装饰的“凤戏牡丹”图案是1981年制作的。照壁后临水的小轩名为“涵万轩”,上方有朱汝珍书写的匾额,呈扇形,取意“亭小,却能包涵万顷波涛”;另~块匾额是清乾隆御书的“湖山置画”,原在北京静明园内,1934年园主人从北京天安门外烟袋斜街购得后,制匾挂在这里。

涵万轩对面的水轩,1981年建造,名叫“绿云轩”,而在绛云轩前依山而建的是“云逗楼”和花神庙。云逗楼于1931年建造,呈四方形朱门黄顶,上有蔡元培题额。楼边石壁上是1983年刻的“渐入佳境”4宇。云逗楼上是花神庙,内有白矾石雕塑的“女夷”像,女夷为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花神。

从右边走是樱堤,堤上的这座石拱桥,名叫“长春桥”。该桥建于1936年,桥的前后有湖堤与太湖分隔。桥呈拱形,太阳照耀时成浑圆形,像颐和园的玉带桥。整个长堤种植着日本大山樱树,枝干粗大,是3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每年4月,是这里的最美季节,樱花盛开,缤纷绚丽,华丽幽雅,此景称为“长春樱花”。

过樱堤看到的是“具区胜境”牌坊。斗拱飞檐,一面为何绍基手书“具区胜境”;另一面书“横云山庄”。“具区”是太湖的古称,牌坊前的太湖石名“古云石”,系杨斡西家旧物。

由牌坊继续往前过曲桥,荷塘上的方亭题名为“藕花深处”,取自李清照“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的词意。匾额是田原在1981年题写的。再往前是“清芬屿”,四面临水,宫殿式建筑,原来是杨家洞堂。1978年8月李苦禅题堂额“诵芬”,请看两边槛联写道:湖阔鱼飞跃,山阴草木香。调堂后面的亭子为;“诵芬亭”,堂前太湖石亭亭玉立,给周围景观增添不少神韵。清芬屿对岸坡下,“净香水树”和“山光照槛水绕廊”,临水而立,东面的水谢为“牡丹坞”,棚后山坡上种植着牡丹。整个“藕花深处”建筑疏密错落,小中见大,既有江南水乡特色,又有古典园林风格。

【鼋头渚灯塔-“鼋渚春涛”刻石-涵虚亭-“包孕吴越”-“震泽神鼋”雕塑】

从诵芬堂沿石阶而上就来到鼋头。站在鼋头眺望,对面的“三山仙岛”若隐若现,湖水拍打岩石,不愧为观赏太湖风景最佳之地。鼋头渚上的灯塔,建于工924年,用于夜间导航。1982年进行了翻新,加固底部和中心,四周装饰金山石,并且把塔高从12.56米增加到13.1米。鼋渚灯塔外观呈粉红色,造型十分雅致,是鼋头渚的标志性建筑。

游客朋友们,参观完灯塔,请大家再来看一下鼋头渚刻石。这块二米多高的刻石,正面刻“鼋头渚”3字,为秦敦世所书。另一面所刻的“鼋渚春涛”4字,原由清代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于1906年书写。十年**中被毁,现在我们看到的是1974年从清代后陀为“花神庙”所书的'检联中,集取四字加以恢复的。鼋头春涛,是鼋头渚一大特色景观,在此摄影留念具有纪念意义。

由石碑向前,是八角形的“涵虚亭”。亭中悬挂着清光绪年间进士陈蒙龙19书写的匾额。这里是观赏大湖山水的最佳地方。涵虚亭下崖壁上刻有 “明高忠宪公濯足处”8个字。说的是明末东林党首领高攀龙,隐居蠡湖,常到鼋头渚湖滩“濯足”,以“沧浪之水浊矣,可以濯吾足”之意,表示避世隐身,知足常乐。高攀龙因得罪明代宦官魏忠贤,遭到放逐,归隐无锡蠡湖,自号“湖上老人”,不谈时事,以花鸟为伴,但是魏党仍不放过他,逼得高攀龙于1626年3月 17日清晨,在水曲巷住宅池中自尽。

站在高公濯足处,涂望对面绝壁上分别刻有“横云”、“包孕吴越”六字,这是清末无锡县令廖纶于1891年所书。这年的正月初八,廖给同朋友一起乘船到此游览,挥笔题写这6个字,后镌刻在石壁上。“包孕吴越”形容太湖气魄宏大,春秋时吴越两国在此孕育生息,抚育了吴越儿女。“横云”意思是说从湖中远处眺望鼋头渚,水天一色,湖岸好似横在半空的彩云,轻轻飘移。

由涵虚亭前行,是“震泽神鼋”青铜雕塑。“震泽”是太湖的古称。“鼋”在古代被尊称为神物。相传它是龙和龟所生的长子,呈龙头龟身。古时太湖发洪水,淹没了大片土地。大禹来治水,劈开犊牛山,才使洪水退去。大禹治完水在太湖边看到一块色泽青润的大石头,敲起来声音悦耳动听,于是用开山斧凿了一只石鼋,昂头而立,神气十足。大禹用五色宝石在石鼋身上划出许多花纹,石鼋身上便有了鳞甲,这只石鼋就是“震泽神重”,也叫“镇妖石”,镇住太湖水龙,从此太湖地区就风调雨顺。现在,大家看到的神鼋是用青铜制作的,长1.7米,高1.3米,宽1.1米,重达700多公斤,由著名雕塑家徐宝庆创作,上面镌刻朱复戡的“震泽神鼋”篆书。这是上海青铜文化复兴公司在1985年5月送给无锡首届“太湖之春艺术节”的礼物。

【澄澜堂-光明亭-飞云阁-广福寺-“七十二峰山馆”-万浪桥-苍鹰渚-“湖山真意”景区】

顺山坡而上,大家看到的是一座仿宋、明宫殿式建筑“澄澜堂”,建于1931年。面阔5间,游廊环抱,宽畅豁达,气宇不凡。这里是鼋头渚的高处,面对太湖,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湖中72峰点缀清波,犹如出水芙蓉。堂内匾额,原是清末书法家华世奎所书,因湖水平静清澈,波浪起伏,取名“澄澜”。同时,在此地可以饱览太湖四时多变的景色,为此中堂挂着“天然图画”匾,字由谭瓶斋书写,现在看到的两块匾都是在1974年复制的。两边抱柱上是陈夔龙撰写的对联:山横马迹,渚峙鼋头,尽纳湖光开绿野;雨卷珠帘,云飞画栋,此间风景胜洪都。

由澄澜堂而上是“光明亭”,这座重檐攒尖顶黄色亭子,于1953年开始建造,盖到一半时因资金缺乏,被迫停工。1954年春,刘伯承元帅来无锡游览重头绪,看到未完工的亭子说:“天上光明。”后来在刘帅关怀下最终完工,并在1957年题名“光明亭”,表达老一辈革命家对太湖的赞美。

站在湖边“飞云阁”前回望鼋头渚,只见巨石卧水,浪花拍岸,红色灯塔,直刺青天。飞云阁建于1931年,两层建筑。章浸书写匾额。下层为“长生未央馆”由杨天骥书写。馆名中的“长生殿”、“未央宫”是西安唐宫中建筑,为唐玄宗、杨贵妃寝宫和召见之处,以此命名,可见园主人的用意。

从飞云阁到广福寺,各位旅客还可看到“秋叶涧”、“慈亭”、“戊辰亭”、“一勺泉”诸景点。秋叶洞是山径中段的一条林荫深逢的洞峡。洞上用黄石架一个洞口,原名“秋一洞”,园主为怀念早逝的长女,在洞上刻石纪念。1980年改为“秋叶洞”。憩亭,呈四方形,原有俞件还题额“云阶”,以及弥勒佛石像一尊。1980年改称“憩亭”。1981年又移入《湖山歌》碑石一块,这块碑是1978年在宝界山湖山草堂遗址发现的。

戊辰亭于1928年初建造,这一年是成辰年,便命名为“戊辰亭”。匾额由尉天池题写。楼高三层,琉璃瓦顶,雄伟高大,登楼观湖,尽收眼底。西哈努克亲王曾在此品茗观景。

在成辰亭东坡岩旁有“一勺泉”,是以“有源之水聚而为一勺,散而为三万六千顷”而得名。相传很久以前,一青年打柴路过此地,见两位老者在此下棋。一老者见青年有个水葫芦,便向他要水喝,老者喝过水后,用手杖在地上一揭,说:“喝你壶水,送你一勺泉”。说罢,两老者拂袖而去,而老者手杖捣过的地方,一股清泉冒出。在泉边崖壁上有明进士王问“源头一勺”、“天开峭壁”、“劈了泰华”等题字。

从一勺泉循台阶而上,就是广福寺。1924年,杨翰西将一亩多地捐给量如和尚。量如原是北伐时军人,后削发为僧,将后山的广福庵(又名削岩寺)迁到这里。据说,原寺虽小,却建于萧梁,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1925年建成广福寺,取“广士众民同登庙地洞天”之意命名。寺前三拱因门意为“三解脱门”。寺虽小,却也香烟综绕,信徒众多。

“72峰馆”在鼋头渚后山最高处,是1927年无锡王心如建造的太湖别墅中的主要建筑物,它是一个五门敞开中西结合的厅,具有江南近代建筑风格。厅后有山泉小池,坡上是桂花、龙柏,馆前平台石栏,面对太湖,从这里可以遥望三山、马山。馆背面的这些湖石假山,细细数来也合72之数,故称“72峰山馆”。现在,山馆已辟为王昆仑纪念馆。王昆仑是原民革中央主席,太湖别墅主人王心如的儿子。

从72峰山馆顺山路而下,是万浪桥。这里是一个天然水湾。30年代,筑曲堤,上面建小拱桥。浪打岩石,如万马奔腾,所以叫“万浪桥”,又称“万浪卷雪”。万浪桥还有一奇,就是晨曦之景。春夏清晨,晨庵渐露,薄疾重重,忽然红日跃起,远山近水湖天一色,相映成趣,使人流连忘返。

万浪桥南侧是“苍鹰渚”,是太湖著名的“湖东12渚”之一。因势如雄鹰昂首伸入湖中,两岸青山,如鹰展翅,所以称“苍鹰渚”。1984年,清上立一块巨石,高2.2米,宽1.2米,厚0.35米,上刻“苍鹰渚”三字,为著名文学家周而复所书。渚上建有“卷雪亭”,四角攒尖顶,典雅明丽,这里是观浪最佳的地方。

由“卷雪亭”循山路往上,就是“湖山真意”景区,摩崖上“湖山真意”额为原外交部长姬鹏飞所书。这里地势较高,眺望太湖,美景尽收眼底。

“湖山真意”主建筑是建于1986年的“天远楼”,取意于文徵明《太湖》诗中的名句:“天远洪涛翻日月,春寒泽国隐鱼龙。”天远楼是眺望梅梁湖山水真趣的最佳处。因太湖北端人无锡市内,形成一个袋形湖湾--梅梁湖。梅梁湖可称太湖山水组合最美的一区,整个湖湾,东面12淆,西面18湾。

天远楼北行,在石丛中有一个洞口,长有几十米,是1931年郑明山建郑家花园时的遗物。出洞口可看到“半亭”和“红亭”。滑石级下山,便到了十字路口。从这里向东过“拒秀桥”,就可返回鼋头渚大门。

游客朋友们,素有“太湖之冠”之称的鼋头渚即将游览结束了。在您充分领略鼋头渚那清新迷人的风光后,想必它的“真山真水”一定给各位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如果说鼋头渚给您带来的是秀气、灵气的话,那么继续游览太湖三山将赋予您更多的仙气和福气。下面请大家跟我乘上游船,前去游览太湖的另一处“人间仙境”--太湖仙岛。

篇15:江苏无锡鼋头渚导游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鹿顶山的“十里芳径”景点。它是由茂盛的树木、开山留下的池塘、石壁串连在一起的游步小道组成。每到秋天,这里漫山遍地的原野景色,令游人置身其中,仿佛如在画中畅游。

现在我们登上了鹿顶山,这里海拔96米,是鼋头渚景区的制高点。鹿顶山还有一个传说:南极仙翁的天鹿触犯了无规,被仙翁一掌打下云头。仙鹿下凡时,看中了水草丰美的太湖,于是就在湖边化成了美丽的山峰,永远守护着太湖。鹿顶山共有6个山顶,在无锡“鹿”和“六”同音,所以此山也叫“六顶山”。 1984年,在这里建造了“鹿顶迎晖”景区。

舒天阁是鹿顶山的最高点,坐落在600平方米的平台上,阁高24米,三层八角四重檐,黄色琉璃瓦顶,意为“四时有景,八方入画”。登阁北望五里湖波光点点,南望整个鼋头渚一览无遗,真有“极目楚天舒,饱览鼋头渚”的意境。

舒天阁东南是“范蠡堂”和“西子池”,相传,越国大夫范蠡和西施隐居五里湖时,经常来鹿顶山。范蠡堂的屋顶为歇山式建筑,庄重大方。里面有泥塑彩绘的范蠡像,西边墙上青铜色浮雕分别为《泛舟》、《养鱼》、《制陶》、《经商》,记叙了范蠡生前的事迹。

向上走,便是西子池。池壁上刻“照影”两字,故叫“照影池”,据说西施曾在浣纱溪边,以水为镜,鱼儿见她美貌无比,羞得纷纷潜入池底,从而有 “沉鱼之容”的传说。池边还有一轩一亭,分别叫“西子”、“淡抹”。整个景致清远幽静,别具情趣。再向上走,金沤亭展现在眼前,亭名取自郭沫若的《游鼋头渚》诗中的“四周腾黛浪,万顷泛金沤”。亭立在峭壁之上,居高临下,向东眺望,远处五里湖上的宝界桥如长龙卧波;北岸的鱼池星罗棋布;南岸山峰绵绵,绿树成荫;湖面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此情此景,各位游客想要细细品味,还可以到旁边的“环碧楼”、“静观”茶室坐下来,慢慢体会。

往前,是“碑刻影壁”。正面刻有艺术大师刘海粟手书的“鹿顶迎晖”4宇,是刘大师90高龄时书写的,气势雄伟,笔力苍劲。背面刻沙陆墟撰稿的《鹿顶迎晖建设记》。最后看到的是“准望亭”,这里原是鹿顶山的最高点,海拔96.6米的三级测量点就设在这里。后来用石亭取代了原先的三脚架,所以取名 “准望亭”。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沿着环山路向面穿过鹿碑,来到了中日樱花友谊林。樱花是日本的国花。80年代中期,日本青年友好访问团来到无锡,为了日中青年友谊长存,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中日青年在鹿顶山上种下樱花树,还建筑“中日友谊亭”。现在,这些樱花树已经很深叶茂,春天盛开的樱花象征着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古长青。

沿林间小路向西,来到的是“江南兰苑”。这是一个小巧精致的建筑,一面开敞的亭子,面对着一塘池水,掩映在茂密的竹林中,他中莲叶浮动,体现着江南园林特有的精致——幽静、淡雅。

篇16:无锡太湖鼋头渚导游词

无锡太湖鼋头渚导游词

【太湖概况―民间传说―成因和物产】

有关太湖的来历,民间有多种说法:相传在很久以前,王母做寿,在天宫大设皤桃宴,玉皇大帝命四大金刚送去一份寿礼,是一个大银盒,里面装有72颗特大的翡翠,外表还雕饰着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飞禽走兽,如同一只聚宝盆,令在场的各路神仙赞不绝口。但王母设宴时没请孙悟空,于是这位齐天大圣就大闹天宫。当他看见王帝送的这只大银盒时,一棒打翻,银盒便从空中翻落下来,砸到地上成了一大坑,银盒立即化成了湖水。因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字上的一横落在下面成一点,就是“太”,所以此湖取名为“太湖”。而72颗翡翠分撒在太湖之中,变成了72峰。本来银盒是圆的,被孙悟空打了一棒,这便是太湖不圆的原因。

游客们:太湖的传说,发人遐想。其实,太湖原是一个大海湾,约在5000多年前,这里地壳下陷,东部的泥沙不断淤积,导致长江三角洲向东伸展,西部的洼地便形成烟波浩森的太湖。然而,民间传说更增添了太湖的神秘感。

太湖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物产特别丰富,水产品种多达30多种。其中以银鱼、青蟹、白虾最为有名。各种水生植物也深受客人的喜爱,如莲藕、菱白。水芹、药菜等已成为人们品尝“绿色植物”的美味佳肴。

【鼋头渚所处的位置―人文景观的营建经过】

各位游客:我们的`车开过宝界桥后,就进入了充山(也叫南犊山)。重头清就位于南犊山西端,请看山形突入太湖水中,三面临水,好像一只巨大鼋头伸出水面。这就是鼋头渚。鼋头渚独占地势,在这里可以眺望太湖,三山仙岛随波浮动,如同仙境一般,令人心驰神往。因此,在明朝时,这里早已被称为“世外桃源”,是富人们郊游踏青的地方。

【充山隐秀―聂耳亭―鹿顶迎晖―舒天阁―范蠡堂―西子池―中日樱花友谊林―江南兰苑】

沿着空中列车站的石路向上,便到春花区内,大家看到的水池名叫“翠湖”,它利用地势,顺其自然回旋在幽谷之中。水边的土山是人工堆积的,种植着桃李、杏梅、玉兰、杜鹃、月季等花卉和竹、柳、香樟等树木。在翠湖的水面上,架设着一曲一直两座桥,直桥名为“跨绿”,曲桥名为“俯青”。水边两层楼是供游人品茗小憩的地方,上层为“醉方楼”,下层为“春风人座”。楼边的方亭,名叫“家风”。大家绕过“寥风”小亭,穿过“俯青”曲桥,便看到山坡上林边有一六角形的“竹亭”。6根柱子仿照毛竹形状,十分逼真。因“个”字形如竹叶,此亭命名为“个亭”。

各位游客:穿过“荇春”桥亭,我们到达夏荫景区,这里有许多名贵的树木。其中两株苦剑高20米,已有六七百年的树龄,而高大挺拔的大王松,是当年若圃园主陈仲言栽种的。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鹿顶山的“十里芳径”景点。它是由茂盛的树木、开山留下的池塘、石壁串连在一起的游步小道组成。每到秋天,这里漫山遍地的原野景色,令游人置身其中,仿佛如在画中畅游。

现在我们登上了鹿顶山,这里海拔96米,是鼋头渚景区的制高点。鹿顶山还有一个传说:南极仙翁的天鹿触犯了无规,被仙翁一掌打下云头。仙鹿下凡时,看中了水草丰美的太湖,于是就在湖边化成了美丽的山峰,永远守护着太湖。鹿顶山共有6个山顶,在无锡“鹿”和“六”同音,所以此山也叫“六顶山”。1984年,在这里建造了“鹿顶迎晖”景区。

舒天阁是鹿顶山的最高点,坐落在600平方米的平台上,阁高24米,三层八角四重檐,黄色琉璃瓦顶,意为“四时有景,八方入画”。登阁北望五里湖波光点点,南望整个鼋头渚一览无遗,真有“极目楚天舒,饱览鼋头渚”的意境。

篇17:江苏无锡太湖鼋头渚导游词

江苏无锡太湖鼋头渚导游词

各位游客:现在前往游览的是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的鼋头渚。它距无锡市区18公里,是无锡境内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状如浮重翘首而得名。山清水秀的鼋头渚是无锡最佳游览胜地,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曾有“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诗赞,道出了重头清今人神往的意境。游客们:在前往鼋头渚的途中,让我先来介绍一下太湖。

【太湖概况―民间传说―成因和物产】

有关太湖的来历,民间有多种说法:相传在很久以前,王母做寿,在天宫大设皤桃宴,玉皇大帝命四大金刚送去一份寿礼,是一个大银盒,里面装有72颗特大的翡翠,外表还雕饰着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飞禽走兽,如同一只聚宝盆,令在场的各路神仙赞不绝口。但王母设宴时没请孙悟空,于是这位齐天大圣就大闹天宫。当他看见王帝送的这只大银盒时,一棒打翻,银盒便从空中翻落下来,砸到地上成了一大坑,银盒立即化成了湖水。因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字上的一横落在下面成一点,就是“太”,所以此湖取名为“太湖”。而72颗翡翠分撒在太湖之中,变成了72峰。本来银盒是圆的,被孙悟空打了一棒,这便是太湖不圆的原因。

游客们:太湖的传说,发人遐想。其实,太湖原是一个大海湾,约在5000多年前,这里地壳下陷,东部的泥沙不断淤积,导致长江三角洲向东伸展,西部的洼地便形成烟波浩森的太湖。然而,民间传说更增添了太湖的神秘感。

太湖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物产特别丰富,水产品种多达30多种。其中以银鱼、青蟹、白虾最为有名。各种水生植物也深受客人的喜爱,如莲藕、菱白。水芹、药菜等已成为人们品尝“绿色植物”的美味佳肴。

【鼋头渚所处的位置―人文景观的营建经过】

各位游客:我们的车开过宝界桥后,就进入了充山(也叫南犊山)。重头清就位于南犊山西端,请看山形突入太湖水中,三面临水,好像一只巨大鼋头伸出水面。这就是鼋头渚。鼋头渚独占地势,在这里可以眺望太湖,三山仙岛随波浮动,如同仙境一般,令人心驰神往。因此,在明朝时,这里早已被称为“世外桃源”,是富人们郊游踏青的地方。

【充山隐秀―聂耳亭―鹿顶迎晖―舒天阁―范蠡堂―西子池―中日樱花友谊林―江南兰苑】

沿着空中列车站的石路向上,便到春花区内,大家看到的水池名叫“翠湖”,它利用地势,顺其自然回旋在幽谷之中。水边的土山是人工堆积的,种植着桃李、杏梅、玉兰、杜鹃、月季等花卉和竹、柳、香樟等树木。在翠湖的'水面上,架设着一曲一直两座桥,直桥名为“跨绿”,曲桥名为“俯青”。水边两层楼是供游人品茗小憩的地方,上层为“醉方楼”,下层为“春风人座”。楼边的方亭,名叫“家风”。大家绕过“寥风”小亭,穿过“俯青”曲桥,便看到山坡上林边有一六角形的“竹亭”。6根柱子仿照毛竹形状,十分逼真。因“个”字形如竹叶,此亭命名为“个亭”。

各位游客:穿过“荇春”桥亭,我们到达夏荫景区,这里有许多名贵的树木。其中两株苦剑高20米,已有六七百年的树龄,而高大挺拔的大王松,是当年若圃园主陈仲言栽种的。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鹿顶山的“十里芳径”景点。它是由茂盛的树木、开山留下的池塘、石壁串连在一起的游步小道组成。每到秋天,这里漫山遍地的原野景色,令游人置身其中,仿佛如在画中畅游。

现在我们登上了鹿顶山,这里海拔96米,是鼋头渚景区的制高点。鹿顶山还有一个传说:南极仙翁的天鹿触犯了无规,被仙翁一掌打下云头。仙鹿下凡时,看中了水草丰美的太湖,于是就在湖边化成了美丽的山峰,永远守护着太湖。鹿顶山共有6个山顶,在无锡“鹿”和“六”同音,所以此山也叫“六顶山”。1984年,在这里建造了“鹿顶迎晖”景区。

舒天阁是鹿顶山的最高点,坐落在600平方米的平台上,阁高24米,三层八角四重檐,黄色琉璃瓦顶,意为“四时有景,八方入画”。登阁北望五里湖波光点点,南望整个鼋头渚一览无遗,真有“极目楚天舒,饱览鼋头渚”的意境。

篇18:推荐的无锡鼋头渚导游词

太湖,古称具区、震泽、笠泽、五湖等。《尔雅》中有“吴越之间具区”之句。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湖泊,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有两个香港/四个新加坡/四百个西湖那么大,号称三万六千顷。水发源于茅山、天目山,经吴江、黄浦江流入东海,是长江中下游的一个良好的天然蓄水库。

那么太湖是怎么形成的呢?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王母娘娘要做寿了,玉皇大帝叫四大金刚抬去了一份厚礼。王母娘娘看见后,高兴的连嘴都合不拢了。原来玉皇大帝送的是一个大银盆,里面有72颗特大的翡翠,而且还有千姿百态的各种五色玉石雕凿的飞禽走兽,简直是一个聚宝盆;远远望去,还活象一只精致的大盆景呢,各路神仙都赞不绝口。大家看过《西游记》都知道,王母娘娘设蟠桃会,没请弼马温,结果齐天大圣孙悟空发了脾气,大闹天宫。他见一样打一样,当他看见玉帝送的这只大银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棒打了下去,银盆便从天上落了下来,跌到地上砸了个大洞,银子便化作白花花的水,形成了三万六千顷的湖,因此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字上面的一横落在下面就为一点,也就是“太”字,所以此湖就叫“太湖”。72颗翡翠就成了72座山峰,分布在太湖中间。玉石雕刻的鱼,就是现在太湖里肌白如银、肉嫩味鲜的银鱼。玉石雕刻的飞禽,变成了对对鸳鸯。只有走兽没有活成。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并无科学根据。据考证,真正的太湖是一个海迹湖,地理上称“泻湖”。原来这里是一个大海湾,由于长江、钱塘江泥沙的冲积,长江三角洲不断向东延伸,海湾因湾口被泥沙淤积成的沙坝所封闭而形成了太湖,以后在河水和雨水的作用下,海水逐年淡化,于是就成了淡水湖。因此也有人说他是“海的儿子”。

关于太湖的成因还有很多种说法,如1986年,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用自制的走航式地层剖析仪,在湖上行使200多公里,对湖底穿透程度40—80米,最终查明,太湖之底是坚硬的黄土层,上面覆盖着10—200厘米不等的软泥。在黄土层上,还有许多掩埋的古道河的浅洼地痕迹,这却清楚的说明太湖并不是一个泻湖,而是一个黄土覆盖的冲积平原环境。科学研究尚未统一,就不要说民间的传说了。

这里呢还有一个“沉落山阳县,汆出无锡城”的传说,传说在远古时代,太湖在山阳县,这里的人作恶多端,天上玉皇大帝听说后,派太白金星在下凡去看看是否真的如此。太白金星下凡后呢,在山阳县遇到一个孩子,他每天打柴侍奉老母。于是太白金星就变作一个老乞丐向孩子要吃的,孩子看他很可怜就把身边唯一的一个馒头给了他。太白金星看到孩子这么好心,决定拯救这个孩子。他告诉孩子,说:“如果山阳县狱庙前的石狮子眼中淌血,就又洪水冲垮山阳县,你赶快背着老母往西北逃命。”于是这个孩子就每天到狱庙前去看石狮子的眼睛,这个秘密被一个屠夫知道了,便和孩子开玩笑,将猪血涂在狮子眼睛里。孩子一见,立即背着母亲香西北跑,边跑边喊:“山阳县要沉了,赶快逃命!”可是人们都以为孩子疯了,没有理睬。谁知孩子前脚刚走,洪水后脚就到。孩子跑啊跑,最后实在跑不动了,就停了下来,洪水也就在孩子的脚下停了。后来人们发现,在孩子背母逃命时,在一个地方歇了三歇,这地方就长出三个山峰,就是现在湖中的三山——乌龟山;母子最后停留的地方就是鼋头渚。太湖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严寒年代才全湖结冰,近650年中全湖结冰仅10次。它的平均深度只有2米左右,最深处也只有4。87米,自然条件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天然饲料丰富,是我国著名的淡水水产基地。湖中有鱼类、虾类、贝类等水产一百五十多种,其中最著名的太湖三白“白鱼、白虾、银鱼”更是名扬天下,现在先让我们去领略一下太湖的无边风光,中午再品尝太湖的水产。

篇19:推荐的无锡鼋头渚导游词

各位来宾,我们走过了幽曲的“藕花深处”翻过了一道小小的山梁,来到了大家心仪已久,景色豁然开朗的太湖佳绝处鼋头渚。您看:三万六千顷的浩淼烟波奔来眼底,浓淡相宜,七十二峰缥渺可辩。三十六和七十二,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代表3的阳数之极即九的四倍数和八倍数,具有阴阳调和,吉祥完美的意义,用来概括太湖的水域面积和山、岛的数量,是赞美这里既有海的雄伟,又有湖的秀丽。真是“山不高而清秀,湖不深而辽阔”,一派山外有山,湖中有湖的“天然图画”,把太湖平远山水的审美特征,展示得淋漓尽致。请大家往左面看:那里山势连绵,重岗复岭,有12个山渚伸突湖中,称为“湖东十二渚,现在已建有中央电视台的”影视城“,还有建设中的”山水城“。

请大家转向右边看:那里从青龙山到闾江口,沿湖有18个山湾,简称”湖西十八湾“;它的前端就是马山岛,岛上有国家级的度假区,更有高88米的”灵山大佛“,遐迩闻名。再请大家往中间看:那好象由三个小岛组成的”三山岛“,既有秀气,又有灵气,更象”蓬莱三岛“那样有点儿仙气,已被建成中外驰名的”太湖仙岛“。再远点那座像笠帽一样隐约可辨的小岛,叫”拖山岛“,这拖山岛的南面,就是一片汪洋的外太湖了。

在这里,我还想向大家补充讲一讲:这湖东十二渚、湖面十八湾和拖山岛之间的太湖,归无锡管辖,在古代又称作”梅梁湖“。它的得名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三千年前,陕西岐山周太王的长子泰伯”南奔荆蛮“,在无锡”梅里“,也就是今天的梅村镇,开创了吴国五百多的的基业。当时用梅树的树干做成房屋的正梁,被赋于了神圣的色彩。一次吴国运送梅梁的船只,把梅梁翻入了湖心,这样到了每年的春季,湖面就会飘出朵朵洁白的梅花。请大家回过身子,欣赏一下太湖航行的保护神”鼋渚灯塔"。因为鼋头渚处于太湖和蠡湖航道的突出位置,因此在19,就有人在这里立杆挂灯,为夜行船只导航。1924年,锡湖轮船公司通航,地方人士建灯塔表示祝贺,当时灯塔的形状,象一枚弹头朝上通红的炮弹。1982年结合灯塔翻修,改成民族形式的紫酱色,琉璃瓦重檐塔顶;并在砖砌墙身上用粉红色金山石贴面,高度也从原来的12。56米加高到13。1米,使灯塔显得更加典雅挺拨,成为鼋头渚的标志性建筑。

篇20:推荐的无锡鼋头渚导游词

各位来宾:你们好!今天有幸陪同大家游览太湖,共渡美好时光,我感到很高兴。(导游作自我介绍)有人讲,太湖的“太”字真有意思,因为它比大字还要多一点,太湖确实很大,仅水域面积就有2400多平方公里,在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中占了第三位。很多人又喜欢唱《太湖美》,太湖确实很美,而且美的景点又不少。有的来宾一定会问,那末最能代表太湖美的景点是谁呢?当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用美丽的诗句,作了明确的回答:“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请大家抬头看,那牌坊上五个潇洒的大字,就是郭老的手迹。因此有人通俗地把它解释为:不到鼋头渚,等于没有到太湖。这牌坊左面的山峰,叫做充山,又名南犊山。“自古名山僧占多”,早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萧梁时,充山的后山就建起了“广福庵”,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这里最早的风景开发。到了明清时,不少文人雅士就常到这湖边游览,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还在湖边的山崖石壁上,刻上了言简意赅的摩崖石刻。其中明末有位叫做王永积的,在他编写的《锡山景物略》中,对这里的景物作了记载:“更有一巨石,直瞰湖中,如鼋头状,因呼为鼋头渚”。鼋是一种大型的海龟。在中国古代,乌龟被看作是长寿的灵物,俗话说得好:“到了乌龟头,万事不用愁。”鼋头渚因此被赋于了吉祥的含义。

19,地方绅士杨翰西,用做稻谷生意赚来的块大洋,向朱某人购买了这里包括鼋头渚在内的60亩山地,从19开始构筑别墅园林“横云山庄”。杨翰西是清末举人,有相当的文化素养。在造园时有意识地发挥真山真水的环境优势,因势布局,巧妙点缀,融情入景,恰到好处,所谓“三分人意,七分天然”,这别墅园林造得很是不俗。但杨的民族气节不好,抗战时,曾担任汪伪政权的水利委员长。抗战胜利后,横云山庄被当局接收,改为“横云花园”。建国后,又把这里与附近的太湖别墅、陈园、郑园等联成一片,组成“鼋头渚公园”。到了八、九十年代,公园进一步扩充,形成了游览面积达130公顷的鼋头渚风景区,包括充山隐秀、鹿顶迎晖、湖山真意、江南兰苑、十里芳径、万浪卷雪、鼋渚春涛、太湖仙岛等八大景点。如果把这各具千秋的“鼋渚八景”统统游一遍,大约需要整整一天时间。今天我们的游程安排得比较紧凑,因此重点游览精品中的极品“鼋渚春涛”,该景点的基础就是刚才所说的“横云山庄”。

无锡鼋头渚导游词 (四)

鼋头渚风景区始建于1916年,现面积达539公顷。有充山隐秀、鹿顶迎晖、鼋渚春涛、横云山庄、广福寺、太湖仙岛、江南兰苑,中日樱花友谊林等众多景观,各具风貌。长春桥是园主在1936年仿照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上的玉带桥所建的。湖堤两边所种的是日本的“染井吉野”,在日本的樱花品种中,“染井吉野”是公认较美的一种。每年4月这里樱花夹道,缤纷艳丽。 长春桥是一座拱石桥,高耸湖面,堤岸遍植樱花,挡住了外湖的景色,分隔了水面和空间,丰富了景色层次,它与涵万轩、绛雪轩和东面山坡自成一个空间,构成长春花漪的景色。

原为“横云山庄”门楼,始建于1931年,结构古典,北式风格,斗拱连接,琉璃顶、飞檐翘角。1975年根据郭沫若诗句并集其手迹制额。牌坊右侧,有砖彻拱门,正反面有砖刻“利涉”、“问津”。1934年前的鼋头渚,都要乘渡船到此,渡船在此停泊,故称“利涉”。渡船将游人送到这里,不知“桃花源”在何处,就得“问津”。进牌坊,立以照壁,饰以凤穿牡丹。壁后临水而筑“涵万轩”水榭,轩内悬挂“湖山罨画”一额,系乾隆手笔。1934年,园主得之于北京地安门外烟袋斜街,据说还是圆明园中故物。

七桅帆船是吴地船文化的一个缩影,距今已有2历史。原来传说是岳飞的水师战船,岳飞屈死**亭后,把战船改良成鱼船,战士们靠打渔为生,它的航行速度相当快,顺风时每小时可以达到20公里,逆风时成之字行行走。据记载曾经有四艘同样的船在一起一网捕起了3600公斤的银鱼,可见它是捕捉银鱼的主力船只。它是目前太湖流域中船帆较多,船型较大的木制船只,被称为“渔船博物馆”。

澄澜堂建于1931年,是仿照宋、明宫殿式样营建的,面阔5间,四周游廊,气宇不凡,是“鼋渚春涛”的主建筑。“澄”是指水平静清澈,“澜”则是波浪起伏之意。取名“澄澜堂”是说在这里可以饱赏太湖多变的天然景色。鼋头渚本身变化万千,阵雨过后又有雾气,而且这里居高临下,远眺近览,春夏秋冬,早中晚,雨阴晴,景色各异,真是“浪涛与松涛齐名,碧水共长天一色”!

屹立于长春桥畔船坞处,面临太湖,斗拱飞檐,古朴清雅。背额“横云山庄”。具区,是太湖古称;横云山庄则是公园的原名。牌坊前正中,湖石耸立,状如作揖迎客。前行还有王荫之的“到此忘机”刻,以示游人到此凡念顿消,超然世外。

赏樱阁位于鼋头渚樱花林核心地带,是樱花林内标志性建筑景观,登临赏樱阁,居高临下,眺目四望,漫山遍野樱花花海,是鼋头渚风景区内的赏樱佳境。登楼品茗,领略太湖山水之美,然后乘船渡湖,一探太湖仙岛灵秀、神幻之妙。

“鼋渚春涛”四字是在19题书的,每逢春天,这里会出现神话般的奇景:春涛好似古梅在水上开花一般,显得美丽极了;无锡正处在太湖北岸,春天时多东南风,太湖无日不起浪,尤以鼋头渚一带水势浩大,波涛汹涌,声势雄壮。鼋渚涛声是这里的一大特色。若遇风和日暖,微波涟漪,涛声则清缓而流畅,和谐而有节奏;若遇狂风怒号,浊浪滔天,则轰然巨鸣,犹如万马奔腾,真有“涛声吼鼋渚,地胜十洲三岛”的感觉。

绛雪轩是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汉族宫殿建筑,位于北京故宫御花园的东南,为一座小型殿宇,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御花园中赏景休息之处。园主仿建绛雪轩,贴水而建。立于涵万轩中纵目而观,从长春桥北堍起,视线先随着桥面渐次升高、过桥拱后又渐次降低,直到绛雪轩的低处。视线越过绛雪轩,则见鼋头渚青山横斜,如一带翠嶂般西延而去,直入湖滨。 绛雪轩南为一座开阔庭院,左手一道月洞门,门外山麓,建有云逗楼,楼后山坡上有花神庙,内奉花神女夷像。

鹿顶山,位于鼋头渚充山之东,山高96米,地理位置优越,视野开阔。1983年,无锡市人民政府决定建“鹿顶迎晖”一景,1984年动工兴建,1986年元旦正式开放。通鹿顶山的道路有四条,还有一条盘山公路,一般游人多从挹秀桥登山。

篇21:精选推荐的江苏无锡鼋头渚导游词

鼋头渚位于无锡西南郊的太湖之滨,距离市区约18公里。渚是指三面临水的小陆地,因为它状如鼋头而叫鼋头渚。它可以说是独占太湖最美的一角,向南望,太湖有着青岛海滨的气概;向北望太湖又有着杭州西湖的明媚风光。在这一片真山真水的自然景色中辅之以别具匠心的人工点缀,使之成为观赏太湖最为理想的游览胜地。难怪诗人郭沫若畅游太湖之后,作出了“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评价。鼋头渚以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辽阔”的无边风月,以及早中晚、晴阴雨景致各异的神奇变幻和春花秋月、夏荷冬雪的四时之景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和无数中外游人 。

民国初年,无锡人杨翰西在此购得60亩山地,并于1918年开始对鼋头渚进行最初的开发,开始建构“横云山庄”;1924年他又拨地1亩多给量如和尚,由量如募款将后山的广福庵迁于此,更名为广福寺。1925年,杨翰西利用无锡商团会长的身份,在工商界集款建造了“陶朱阁”。抗日战争时期,改名为“横云公园”。

江苏无锡鼋头渚导游词3篇

鼋头渚地区还有王心如在1927年建的“太湖别墅”;1928年陈仲言建的“若圃”;1931年郑明山建的“郑园”;以及何缉伍和蔡缄三的退庐。当时这些风景都因为蠡湖的阻隔,交通不便,因而游人不多。1934年荣德生老先生60大寿,他利用寿礼在蠡湖上架起了一座长达375米的长桥,因南端架在宝界山上而取名“宝界桥”,从此沟通了蠡湖南北两岸的陆路交通,把梅园、蠡园和鼋头渚等景色连成一片,便于游人游览观光,同时长桥卧波,恰给蠡湖拦腰一束,平添几分秀色,桥下的60个桥孔又正好象征着荣德生老先生的60大寿,提醒人们过桥不忘修桥人。

解放后政府将这里原有的园林、别墅合并为“鼋头渚公园”。1982年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面积从原来的480亩,扩大到1950亩,统称“具区胜境”。园内有十大景区(鼋渚春涛、万浪卷雪、芦湾消夏、湖山真意、鹿顶迎晖、充山隐秀、藕花深处、十里芳径、中犊晨雾、三山映碧),我们所要游览的是鼋渚春涛景区,它是整个园林的精华所在。

篇22:精选推荐的江苏无锡鼋头渚导游词

各位来宾:你们好!今天有幸陪同大家游览太湖,共渡美好时光,我感到很高兴。(导游作自我介绍)有人讲,太湖的“太”字真有意思,因为它比大字还要多一点,太湖确实很大,仅水域面积就有2400多平方公里,在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中占了第三位。很多人又喜欢唱《太湖美》,太湖确实很美,而且美的景点又不少。有的来宾一定会问,那末最能代表太湖美的景点是谁呢?当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用美丽的诗句,作了明确的回答:“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请大家抬头看,那牌坊上五个潇洒的大字,就是郭老的手迹。因此有人通俗地把它解释为:不到鼋头渚,等于没有到太湖。这牌坊左面的山峰,叫做充山,又名南犊山。“自古名山僧占多”,早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萧梁时,充山的后山就建起了“广福庵”,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这里最早的风景开发。到了明清时,不少文人雅士就常到这湖边游览,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还在湖边的山崖石壁上,刻上了言简意赅的摩崖石刻。其中明末有位叫做王永积的,在他编写的《锡山景物略》中,对这里的景物作了记载:“更有一巨石,直瞰湖中,如鼋头状,因呼为鼋头渚”。鼋是一种大型的海龟。在中国古代,乌龟被看作是长寿的灵物,俗话说得好:“到了乌龟头,万事不用愁。”鼋头渚因此被赋于了吉祥的含义。

1916年,地方绅士杨翰西,用做稻谷生意赚来的2000块大洋,向朱某人购买了这里包括鼋头渚在内的60亩山地,从1918年开始构筑别墅园林“横云山庄”。杨翰西是清末举人,有相当的文化素养。在造园时有意识地发挥真山真水的环境优势,因势布局,巧妙点缀,融情入景,恰到好处,所谓“三分人意,七分天然”,这别墅园林造得很是不俗。但杨的民族气节不好,抗战时,曾担任汪伪政权的水利委员长。抗战胜利后,横云山庄被当局接收,改为“横云花园”。建国后,又把这里与附近的太湖别墅、陈园、郑园等联成一片,组成“鼋头渚公园”。到了八、九十年代,公园进一步扩充,形成了游览面积达130公顷的鼋头渚风景区,包括充山隐秀、鹿顶迎晖、湖山真意、江南兰苑、十里芳径、万浪卷雪、鼋渚春涛、太湖仙岛等八大景点。如果把这各具千秋的“鼋渚八景”统统游一遍,大约需要整整一天时间。今天我们的游程安排得比较紧凑,因此重点游览精品中的极品“鼋渚春涛”,该景点的基础就是刚才所说的“横云山庄”。

【无锡鼋头渚一日游作文】相关文章:

1.游无锡鼋头渚作文

2.鼋头渚导游词

3.游鼋头渚的作文900字

4.无锡龙头渚公园作文300字

5.游尧头窑-一日游作文600字

6.无锡导游词

7.十一游无锡作文

8.无锡太湖作文400字

9.一日游作文

10.无锡冬至习俗

下载word文档
《无锡鼋头渚一日游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