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作文大全>中考作文禅理故事素材积累

中考作文禅理故事素材积累

2023-06-26 08:26:5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风车车风轻云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4篇中考作文禅理故事素材积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中考作文禅理故事素材积累,欢迎参阅。

中考作文禅理故事素材积累

篇1:中考作文禅理故事素材积累

有一学僧非常恭敬地问慈受禅师:“禅者悟道时,对于悟道的境界和感受,说得出来吗?”

慈受:“既是悟的道,说不出来。”

学僧:“说不出来的时候,像什么呢?”

慈受:“像哑巴吃蜜!”

学僧:“当一个禅者没有悟道时,他善于言辞,他说的能够算禅悟吗?”

慈受:“既未悟道,说出的怎能算样悟呢?”

学僧:“因为他讲得头头是道,如果不算禅悟,那像什么呢?”

慈受:“像鹦鹉学话!”

学僧:“哑巴吃蜜与鹦鹉学话有什么不同呢?”

慈受:“哑巴吃蜜,是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鹦鹉学话,是不知,如小儿学话,不解其义。”

学僧:“然则,未悟的禅者,如何说法度生呢?”

慈受:“自己知道的给他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不要给他知道。”

学僧:“老师现在是知还是不知?”

慈受:“我是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也如鹦鹉学讲话,讲得非常像。你说我是知呢还是不知呢?”学僧于言下有省。

篇2:中考作文素材禅理故事积累

磨砖作镜子

道一十二岁时到南岳衡山,拜怀让禅师为师,出家当了和尚。

一天,怀让禅师看道一整天呆呆地坐在那里参禅,于是便见机施教,问:“你整天在这里坐禅,图个什么?”

道一说:“我想成佛。”

怀让禅师拿起一块砖,在道一附近的石头上磨了起来。

道一被这种噪音吵得不能入静,就问:“师父,您磨砖作什么呀?”

怀让禅师:“我磨砖作镜子啊。”

道一:“磨砖怎么能作镜子呢?”

怀让禅师:“磨砖不能作镜子,那么坐禅又怎么能成佛呢?”

道一:“那要怎么样才能成佛呢?”

怀让禅师:“这道理就好比有人驾车,如果车子不走了,你是打车呢?还是打牛!”

道一沉默,没有回答。

怀让禅师又说:“你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如果学坐禅,禅并不在于坐卧。如果是学坐佛,佛并没有一定的形状。对于变化不定的事物不应该有所取舍,你如果学坐佛,就是扼杀了佛,如果你执着于坐相,就是背道而行。”

道一听了怀让禅师的教诲,如饮醍醐,通身舒畅。

篇3:中考作文素材禅理故事积累

三个人与雨后的蜘蛛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对待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悲观的人只能看到悲观的一面,而有成功心态者处处都能发觉成功的力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要学会积极向上的生活,懂得将生活中一些不美好的事情化解掉,这样不仅自己会快乐一些,而且更容易成功哦~

篇4:中考作文素材禅理故事的积累

不做权势的奴隶

有一则寓言,内容是这样的:

有一天,凤凰过寿,百鸟都去朝拜,独独蝙蝠不去。

凤凰见蝙蝠如此无大无小,责骂道:“你的地位在我之下,为何这样傲慢无礼?”

蝙蝠回答:“我有脚,属于走兽,不是飞禽,为何要为你庆贺,为何要向你朝拜?”

过了不久,麒麟过寿,蝙蝠还是不去。麒麟也责备它太孤傲。

蝙蝠说:“我有翅膀,属于飞禽,你过生日,我为何要向你拜贺呢?”

又过了不久,龙王欢度千岁大寿,不但水族同类纷纷前往庆贺,就连各种飞禽走兽也各显其能,在海边大摆宴席。蝙蝠还是视若无睹。

龙王对它大发脾气,蝙蝠说:“你住在水中,我住在山洞,我又不能下水,如何向你朝拜?”

蝙蝠这样做不是傲慢,也不是偏执,因为它有自己的立场,有自己的独特的性格。它不肯趋炎附势,只求能过自己安定的生活,所以凤凰也好,麒麟也好,甚至龙王也好,又怎能奈何它呢?

我们在世间生活,只要觉得自己有理,只要自己活得有尊严,不卑不亢,则虽居小小斗室,其安全也,又有谁能比呢?

所谓“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顺治皇帝感叹“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他们对于解脱自在的人生,是多么向往啊!不住在五欲六尘里,自可随缘放旷,安然自在!

篇5:中考作文素材禅理故事的积累

以草为座的故事

太子在前往菩提树下的前一天晚上,曾经想到:“我明天前往菩提道场,该坐什么样的座位呢?”

这时,净居天就说道:“大圣仁者,在过去,所有的佛全都是坐在草座上大彻大悟的。”

第二天,太子来到菩提道场时,想起净居天的话,便想道:“谁能给我一些用来做座位的草呢?”

太子这念头刚起,帝释天王立即变成一个割草的人,在菩萨必经的路上,一丝不苟地割着地上的草。

那些草柔嫩纤细,发出青绿色的微光,好像孔雀脖子上的羽毛。如果用手去触摸时,就仿佛摸在精致的迦尸迦衣裳一样,有一种清香的气味。

太子看见净居天所化的人割下这样的青草,就慢慢地走到割草人旁边,非常和气地问道:“仁者,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那人回答说:“我叫吉祥。”

太子听了,心中大为高兴,他想道:“我现在正想寻求吉祥,而这人却用吉祥来取名,现在吉祥就在我的面前,这意味着我必定能够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太子对割草人说:“仁者,你能给我一些草吗?”’

那人回答说:“当然可以,我本来就是来为你割草。”于是,就拿出很多草来给太子。

太子取了一把草,把它捏在手中。

当太子从释帝手中接过草的时候,大地发生了六种震动。太子拿着这把草,迈着安详的步伐来到菩提树下,他把草铺成草座,坐在上面获取正觉,使众生都受到利益,获得求度。

——《本行经》

篇6:中考作文素材禅理故事的积累

除去师父的闲名

洞山禅师感觉自己不久即将离开人世了,但心中有一个愿望还未实现,于是便告诉世人,问谁能了却自己的愿望。

这个消息传出去以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连朝廷也派人急忙赶来想了却一代名师的愿望。

这天,洞山禅师走了出来,脸上洋溢着净莲般的微笑。

他看着满院的僧众、周围的村民和朝廷派来的人,大声说:“我在世间沾了一点闲名,如今躯壳即将散坏,闲名也该去除。你们之中有谁能够替我除去闲名就是了结了我的心愿啊!”

殿前一片寂静,人们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也有人在小声议论着。

忽然,一个才上山没几天的小和尚从后面走过来,恭敬地向洞山禅师施了一礼。之后,高声说道:“请问和尚法号是什么?”

话刚一出口,所有的人都投来埋怨的目光。有的人低声斥责小沙弥目无尊长,对禅师不敬,有的人埋怨小和尚无知,院子里顿时乱哄哄的。

谁知洞山禅师听了小和尚的问话,并不恼怒,反而大声笑着说:“好啊!现在我没有闲名了,还是小和尚聪明呀!”

在人们还没弄清怎么回事时,禅师已满足地坐下来闭目合十,就此离去。

这时,小和尚眼中的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但他立刻就被周围的人围了起来。他们责问道:“真是岂有此理!你为什么在禅师要离去时,问这种不敬的问题,真是胆大包天!幸亏禅师大恩大量。”

小和尚看着周围的人,无可奈何地说:“他是我的师父,他的法号我岂能不知?”

“那你为什么要那样问呢?”

小和尚答道:“我那样做就是为了除去师父的闲名!”

名利就像一只皮箱,在我们用它时,就将它提起,不用时就把它放下。倘若不用时,你仍然把它提在手上,便是累赘。为了名利终其一生,即使置身山间的快乐仙境,也会使精神堕入痛苦深渊。

一个人生存处世,就应该有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广阔胸怀。那样做人才能潇洒自如。调整心情

篇7:高中语文禅理故事素材积累

梅雨时节,一连下了小半个月的雨,寺庙内到处都湿漉漉的。

在大堂打坐的弟子们,常常一边坐在蒲团上,一边望着门外下个不停的雨,心绪不宁。

一小和尚对着另一小和尚耳语:“这雨到底怎么还不停呀!我的心都快要烦透……”

另一个小和尚接过话题说:“下雨的时候,我都惦念着家里的庄稼是否会涝了……”

就在这个时候,他们的师父手拿佛珠走了进来,望了望众弟子说:“请弟子们认真体悟一下当下,雨过天晴,碧空如洗,太阳是圆的,光芒耀眼,照在身上是舒适的滋味。弟子们,你们看到太阳吗?”

“这……”小和尚们你望我,我望你。

师父继续说:“其实,太阳每天都在升起,只不过是被眼前那一团乌云遮挡而已。拨开乌云,心中就是一片晴朗的天空,你看不见太阳,太阳当然也就不会照射到你的身上了。”

禅中道义:

即便生活让我们痛苦地发疯,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仍要让自己笑一笑。当你心情愉快时,也许你并不习惯微笑。但是如果你强挤出一个笑容,结果你可能会开怀大笑。如果你献出了微笑,你的内心便会感到快乐。

篇8:高中语文禅理故事素材积累

从前有一个和尚,他的房子经常遭盗贼偷东西,和尚很生气,却也没有办法,只好每天把门窗关得紧紧的。

有一天,和尚紧闭门窗躲在房中,盗贼又来了,“咚咚咚”地敲门。

和尚说:“快别敲了,我的门都要让你敲烂了。我可不敢见你,你把手伸进来吧!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

盗贼果真把手伸进门内。

和尚连忙用一根绳子,把盗贼的手绑住,再拴在柱子上,然后提着一根木棒开门出去,抡起木棒就是一下,同时嘴里喊着:“归依佛!”

盗贼吓坏了,连忙跟着说:“归依佛!”

和尚抡高了棒子,狠狠地又是一下,嘴里喊:“归依法!”

盗贼怕死,也大声叫道:“哎哟!哎哟!归依法!”

和尚接着又狠狠地打了第三下,嘴里喊:“归依僧!”

盗贼怕极了,也喊:“归依僧!归依僧!”一面喊心里一面嘀咕:“也不知道这个和尚到底有多少个‘归依’?如果他还要这么‘归依’下去,非把我打死不可。”

没想到那个和尚却住手不打了,解开绳子,把盗贼放了。

盗贼一跛一拐地回到家,趴在床上,再也起不来,休养好长一段时间,才把伤养好。伤好之后,他竟然出家当和尚。

有人问他:“你以前当盗贼,干尽了坏事,现在怎么会悔悟,想出家当和尚呢?”

盗贼回答:“我想来想去,觉得释迦牟尼实在是太伟大了,所以要求出家。我那次被和尚抓住,他用棒子打了我三下,差点没把我打死。如果当年释迦牟尼教导弟子,不是‘三归依’,而是‘四归依’的话,我非死不可!想必释迦牟尼法力无边,早在几百年前就知道我会被抓住;如果制定‘四归依’,我非被打死不可,所以才只制定‘三归依’。释迦牟尼太伟大了,所以我要求出家当和尚。”

篇9:中考禅理故事作文素材

请等一分钟

这是人和真主的对话,充分突出了人的贪婪。一起来看看真主对人说什么了吧!

有人梦见自己在和安拉对话。

人问:“伟大的安拉哟,在你眼里,一千年意味着什么?”

“一分钟罢了。”

人又问:“哦,至高无上的真主①哇,在你眼里,一万金币意味着什么?”

“一个铜板罢了。”

人请求道:“大慈大悲的真主哇,请赐给我一个铜板吧。”

安拉回答说:“好的,请等一分钟。”

①阿拉伯文Allān的音译,伊斯兰教所信仰的神的名称。中国通用汉语的穆斯林称为“真主”。

篇10:中考禅理故事作文素材

三个人与雨后的蜘蛛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对待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悲观的人只能看到悲观的一面,而有成功心态者处处都能发觉成功的力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要学会积极向上的生活,懂得将生活中一些不美好的事情化解掉,这样不仅自己会快乐一些,而且更容易成功哦~

篇11:中考禅理故事作文素材

一切过错只在你

虚云禅师在云游途中收了两个弟子。大徒弟勤快,心胸宽阔坦诚。相比之下,小徒弟则心眼多,总在虚云禅师面前说师兄的坏话。

一天,师徒三人来到了江边,渔夫正在收拾渔篓和渔网。

虚云禅师想麻烦渔夫载他们过江,渔夫笑笑说:“你们自己撑船过去吧,我的老丈人就住在江对面,你们过去后把船停好就行了。”虚云禅师谢过渔夫。

勤快的大徒弟马上就从浅滩上把小船拉了过来,小徒弟一见这情形,又凑到虚云禅师的身边说:“师父,你看师兄这么大手大脚地拉船,下面一定有很多小鱼小虾被压死了,他这是犯了杀生大过,你应该处罚他。”

“他没有过错,他只是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虚云禅师说。

小徒弟反问道:“他杀生了还没有过错?难道是小鱼小虾的过错?”

“不,你师兄没有过错,小鱼小虾也没有过错,一切过错只在你。”虚云禅师淡淡地说。

小徒弟愣了:“师父,我什么也没做,怎么会是我的过错呢?”

“第一,该做事的时候你什么也没做,这就是过错。第二,佛教虽然讲六道众生,但以人为本,所以在人本的立场上有些真理和事相都不能说破,比如渔民造船捕鱼,只不过是为了赚钱生活,这是谁的过错呢?渔民把船借给我们,虾蟹因为藏身船底而被压,这是谁的过错呢?其实谁都没有过错。所以,罪孽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时罪亦无,无心即无罪,纵有也是无心之过。而你该做之事不去做,却要无中生有,妄自判断中伤他人,这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虚云禅师说。

小徒弟羞愧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篇12:中考作文禅理故事素材

要学会排解愤怒

一位经理向全体员工宣布,从明天起谁也不许迟到,他自己带头。

第二天,经理睡过头,一起床就晚了。他十分沮丧,开车拼命奔向公司,连闯两次红灯,执照被扣。他气喘吁吁地坐在自己的办公室。

营销经理来了,他问:“昨天那批货物是否发出去了?”

营销经理说:“还没来得及,现在马上发。”

他一拍桌子,严厉地训斥了营销经理。营销经理满肚子不愉快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此时,秘书进来了,营销经理问昨天那份文件是否打印完了,秘书说:“说没来得及,今天马上打。”

营销经理找到了出气筒,严厉责骂了秘书。

秘书忍气吞声一直到下班,回到家里,发现孩子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大骂孩子为什么不看书、写作业。孩子极不高兴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发现猫竟然趴在自己的地毯上,他对猫狠狠地踢了一脚。

这就是愤怒的链条。恐怕我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这叫做“迁怒于人”。在单位被领导训斥了,工作不顺利,回家对着家人出气。在家同家人发生了不谕快,把家里的东西砸了,又把这种不愉快带到工作单位,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更严重的是,发生不愉快后开车发泄,其后果就更不堪设想了。

愤怒是一种常见的消极情绪,它是当人对客观现实的某些方面不满,或者个人的意愿一再受到阻碍时产生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学会排解愤怒,也是道德修养的表现。养身贵在戒怒,戒怒就是养怡身心,尽量做到不生气、少生气,性格开朗,心胸开阔,宽宏大量,宽厚待人,谦虚处世。这样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也利于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水平,于人于己都会有益而无害。

容易动怒的人,光知道排解怒气是不行的,最主要的是如何让自己制怒,学会让自己尽量不发脾气,不轻易动怒,才是上策。这就要有一颗包容的心,事事宽容。宽容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风度。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宽以待人,才能让自己心态平和,心胸开阔,心里永远充满阳光。

人常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在怒火中放纵,无异于燃烧自己有限的生命。人生苦短,值得我们用心去品尝的东西实在太多,耗费时间和精力去生气,可以算是真正的愚行。其实,人生多一点豁达,多一点宽容,多一点感悟,多一点理性,愤怒的情绪便会化为虚无。

篇13:中考作文禅理故事素材

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

一次,佛祖释迦牟尼问身边的弟子:“给你一滴水,怎样才能让它不干?”

弟子答不出来,佛祖说:“融入大海。”

是的,单独的一滴水,既经不起阳光的暴晒,又无法抵挡狂风的侵袭,惟有融入广阔的海洋,才能永不干涸,才能掀起滔天巨浪。

篇14:中考作文禅理故事素材

把你的烦恼还给你

一个大富翁,家财万贯,住在一所豪华巨宅里,每天烦恼不断。

在他楼下有一间违章建筑,里面住了一对贫穷的夫妇,每天出去打工,回来了弹琴唱歌,活得非常开心。

他觉得很奇怪,这穷人饭也吃不上,这么快乐?我山珍海味,却烦恼不断,实在想不通。

管家说:“老爷,这好办。你要送烦恼吗?就送他二十万吧。”

富翁说:“送了二十万,他们不就享福了?”

管家说:“试试吧,送了就知道了。”

这对穷夫妻忽然得到二十万,这下不平静了。到了晚上,想把这笔钱藏起来。放在枕头下,屋梁上,橱柜里,放在哪里都不放心。一夜没有睡,天亮时,才发觉上了当。第二天,原封退回。“把你的烦恼还给你!”不要了。

这当然是一则笑话。送烦恼,实际上就是把烦恼放下。能把烦恼放下,把烦恼送掉,把烦恼断灭,这个意义非同小可。学佛的一大事因缘,其实就是了脱生死,究竟涅盘。众生不能了脱生死,就是因为烦恼不能断尽,因烦恼系缚而流转生死。众生若破执放下,则一切烦恼必能断尽。烦恼无尽既能断,当然也就能出尘了脱生死了。

我见他人死,

我心热如火。

不是热他人,

看看轮到我。

这首偈子看起来很幽默。但说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谁能不跨越死亡的门槛呢?任何人都要“轮到”的,能把生死放下,当然是最彻底的放下了。

篇15:中考作文素材禅理故事

台阶与佛像

有座山上建了一座庙,庙里有尊雕刻精美的佛像。数不清的善男信女沿着一级级石阶走到山顶,在佛像前顶礼膜拜,烧香许愿。一年又一年过去,这座庙一直香火鼎盛,前来拜佛的人络绎不绝。

终于,铺在山路上的石阶开始抱怨了:“我说佛像呀,大家同是石头,凭什么我被人蹬来踩去,你却被人供在殿堂?”

佛像笑了笑,说:“当年,您只挨六刀,便成为一方石阶,而我是经历了千刀万凿之后,才有了现在的形状!”

佛像昔日经受雕凿的痛苦,造就了今日的成就。同样,我们每个人也在用今天的坎坷,为自己的未来塑造着形象。

篇16:中考作文素材禅理故事

做自己的观音

一个虔诚的佛教徒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他发现观音的像前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

“你是观音吗?”

“是。”那人答道。

“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因为我也遇到了难事。”观音笑着说道,“可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这则关于佛的趣谈,让人深思,让人回味。想来凡人之所以为凡人,可能是遇事喜欢求别人。而观音之所以为观音,大概就是因为遇事只求自己吧。苏东坡与佛印大师探讨佛学,苏东坡问:“世人皆求佛,佛求谁?”佛印回答:“佛求自己!”

佛家都大彻大悟了,可生活中总有些人至死还没有悟。

西方有这样一个故事:洪水来了,虔诚的教徒不停地祈祷上帝救助。大水漫上了教堂的台阶,一块木板漂过来,上面的人喊他:“把手伸过来拉住!”他拒绝了:“不,多谢了。我相信上帝,上帝将会拯救我。”

水位不断上涨,他继续祈祷。这时,一艘汽艇飞驰而来,驾驶员扔过来一个拴着绳子的救生圈,焦急地冲他喊道:“快抓住!我把你拉上来!”对上帝无限信任的教徒又一次拒绝了:“不要担心,我相信上帝,他会来救我的。”

最后,洪水淹没了教堂,教徒紧紧抓住教堂的尖顶不敢松手,身体被波浪打得摇摇晃晃,一架直升飞机飞到了他的头顶并放下了绳梯。驾驶员冲他喊道:“抓住绳梯上来!”对上帝的虔诚让他再一次经受住了考验,“不要担心,我相信上帝,他不会抛弃我的!”

水继续上涨,教徒被淹死了。这位虔诚的教徒不是死于洪水,而是死在对上帝的过分依赖上,死在自己的手里。他至死都没有明白:自己是自己的敌人,只有自己才能打倒自己;自己是自己的上帝,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你自己不伸出手来,谁能救你?命运的缆绳要靠自己努力握住,而不是靠上帝。

人生从不按照提前安排好的剧情发展,谁都难以预料将来会发生什么;人生没有完全纯净的天空,烦恼、痛苦、磨难是生活中弥漫着的灰尘。不要害怕磨炼,不要逃避苦难,不要拒绝风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勇气和自信。正如《国际歌》中所唱到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只能靠我们自己!青春的地盘应该由自己做主,也只能由自己做主!

篇17:中考作文禅理故事素材

吃粥洗钵去吧

唐代时,有参学禅法的僧人不远千里,来到河北赵州观音院(今柏林禅寺)。

早饭后,他来到赵州禅师身前,向他请教,“禅师,我刚刚开始寺院生活,请您指导我什么是禅?”

赵州问:“你吃粥了吗?”

僧人答:“吃粥了。”

赵州说:“那就洗钵去吧!”

在赵州禅师话语之中,这位僧人有所省悟。

赵州的“洗钵去”,指示参禅者要用心体会禅法的奥妙处,必须不离日常生活。这些日常的喝茶吃饭,与禅宗的精神没有丝毫的背离。

篇18:中考作文禅理故事素材

熟透的豆荚

早年,庙里种了一些黄豆。

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小和尚走到地里,一串串饱满的豆荚被小和尚碰得“刷拉刷拉”响。

随后,有些豆荚爆开了,黄澄澄的豆粒蹦得到处都是,豆秸上的空壳则打了卷,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很伤心、很遗憾的样子。

小和尚怕糟践了即将到口的粮食,回去找出镰刀,告诉老和尚:“豆子都熟透了,赶快收割吧。”

老和尚说:“明天清晨再割吧。”

小和尚以为他没时间,就说:“你没空的话,就让我去割吧。”

老和尚说:“你不能去!现在正是烈日当头,豆荚都晒焦了,一碰就爆开了,豆粒四处蹦,无法收拾。等明天清晨,夜里下了露水,豆荚潮湿了,就不会爆开了。”

第二天一早,小和尚就与老和尚一起去割豆子。

果然,豆秸、豆荚潮乎乎的。直到割完,也没有一个豆荚爆开,一个豆粒也没有损失。

禅悟:

收获,也是讲究时机的。同样是熟透的果实,如果收获的时机得当,就会满载而归;否则,到手的果实也会不翼而飞,让你劳而无功。

篇19:高中作文禅理故事素材积累

高中作文禅理故事素材一

修剪欲望

曼谷西郊有一座寺院,因地处偏僻,香火一直不旺。

老住持圆寂后,索提法师来到这里接替住持一职。初来乍到,他绕寺巡视,发现周围山坡上到处长满杂乱无章的灌木。法师找了把剪刀,时不时地就去修剪一棵灌木。半年过去了,那棵灌木被修成一个漂亮的圆球。人们

篇20:初中作文禅理小故事素材积累

人生承受的容积放大成一个湖

印度有一个师傅对于徒弟不停地抱怨这抱怨那感到非常厌烦,于是有一天早上派徒弟去取一些盐回来。

当徒弟很不情愿地把盐取回来后,师傅让徒弟把盐倒进水杯里喝下去,然后问他味道如何。

徒弟吐了出来,说:“很苦。”

师傅笑着让徒弟带着一些盐和自己一起去湖边。

他们一路上没有说话。

来到湖边后,师傅让徒弟把盐撒进湖水里,然后对徒弟说:“现在你喝点湖水。”

徒弟喝了口湖水。师傅问:“有什么味道?”

徒弟回答:“很清凉。”

师傅问:“尝到咸味了吗?”

徒弟说:“没有。”

然后,师傅坐在这个总爱怨天尤人的徒弟身边,握着他的手说:“人生的苦痛如同这些盐有一定数量,既不会多也不会少。我们承受痛苦的容积的大小决定痛苦的程度。所以当你感到痛苦的时候,就把你的承受的容积放大些,不是一杯水,而是一个湖。”

佛禅启示:

人生的苦痛如同这些盐有一定数量,既不会多也不会少。我们承受痛苦的容积的大小决定痛苦的程度。所以当你感到痛苦的时候,就把你的承受的容积放大些,不是一杯水,而是一个湖。

篇21:初中作文禅理小故事素材积累

“秃子”当和尚的故事

秃子所在的村子历来以满头秀发为美,秃子自然被好多人瞧不起,他自己也颇觉尴尬。

为使秃头不秃,秃子想了好多办法,花了好多银子,但是都没有长出黑黑的秀发。

这样一来,秃子三伏天也得捂着大帽子,好多公开场合都不能露面,那些不礼貌的孩童还围着他的屁股叫他“秃驴”。

就在秃子烦恼万分之际,附近新建一座大庙,老住持来秃子的村子招募和尚。

秃子知道和尚不留发,自己正好没头发,心想:我干吗不离开这个令人烦恼的地方去当和尚呢?

老住持也相中了秃子,秃子就很顺利地当上了和尚。

秃子终于摘下了大帽子,原来的心理负担也一下子化为乌有,在大庙里非常愉快非常用心地做事。

不久,老住持圆寂了,秃子当上了住持。

当他回到原来的村子时,那些原来瞧不起他的人一反常态,纷纷夸奖起他来了……

篇22:高考禅理小故事作文素材积累

但吃肉边菜

六祖慧能从湖北黄梅山秘密接受禅宗衣法,悄悄地回到家乡广东,一路上被人追赶寻探。

为了保持悟心,守护法脉,防止恶人的种种扰害,六祖辗转流浪,来到四会县的山林中,隐迹于当地猎人的群伙之中。

在围猎时,大伙要他守网,他常常趁人不留意,撩起绳网,释放猎物。

平时,他利用各种机会,为这些终年杀生为食为业的猎夫们讲说佛法。

吃饭时,他把自己的一份蔬菜放在肉锅的边上一齐烧熟。

后来有人问:“大师在猎人群中十余年,吃什么?”

六祖回答:“但(只)吃肉边菜。”

【禅悟人生】

“但吃肉边菜”,南禅创始人慧能可谓是打了一只宗教历史上的“擦边球”,将出世法与世间法、将严刻的佛教戒律与严酷的现实生活融汇如一,体现了禅直面人生和适应人生的现实态度。

篇23:高考禅理小故事作文素材积累

烧开水

一天,师父问:如果你要烧壶开水,生火到一半时发现柴不够,你该怎么办?

有的弟子说赶快去找,有的说去借,有的说去买。

师父说:为什么不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 ?

启示:

世事总不能万般如意,有舍才有得。

篇24:中考作文禅理故事素材

一切随它去吧

日照禅师是南方人,经常周游名山大川。他很喜爱树木花草,所住的山间道场边总种有许多奇花异树。

‘天,日照禅师在山中巡视,正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身边的两个侍者却为了一棵大树起了争执。

甲侍者说:“这叫香樟,有三十年了吧!长得很快啊!”

乙侍者说:“不是!这叫牛樟,顶多只有三十年左右。”

甲侍者又说;“这个香味,一闻就知道是香樟。”

乙侍者则说:“牛樟也有香味啊!”就这样,两个侍者你一言我一句,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

争论不下之时,甲侍者调过头来,询问日照禅师:“老师,这棵树是您种的,您说,这棵树是香樟吧!”

日照禅师说:“我耳朵聋了,听不到你讲话。”

乙侍者也问:“我们山上有许多牛樟,不都是您种的吗?”

日照禅师答:“我眼睛瞎了,等看得到的时候再告诉你吧!”

侍者觉得自讨没趣,不解一向耳聪目明的老师,怎么会忽然说他耳聋眼瞎了呢?

二人正面面相觑,日照禅师又喃喃地说了一句:“一切随它去吧!”

两名侍者为了名称的不同纷争不已,到最后还要请老师来判决。

本来,香樟也好,牛樟也好,树都有个名字,但是一计较、一争执,这棵本来很平静的树就不免暗暗叫苦——为了它,世间有了纠纷。

其实,世间万物本来都没有纠纷,各有各的世界,但是由于人的固执,经过如此相争,世界便不能再得到安宁。无聊的争执只会扰乱世界,人要放弃固执,不如跟随日照禅师的一句话:“一切随它去吧!”

【中考作文禅理故事素材积累】相关文章:

1.高中禅理故事写作素材

2.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禅理故事

3.初中语文禅理素材

4.中考作文成语故事素材积累

5.中考作文题材素材积累

6.初中禅理小故事作文素材本

7.珍惜的中考素材积累

8.错过的中考素材积累

9.高考作文哲理故事素材积累

10.作文素材积累

下载word文档
《中考作文禅理故事素材积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