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又元宵作文
“榉个栗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今又元宵作文,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今又元宵作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今又元宵作文
今又元宵作文
年年元宵,今又元宵。元宵节是新年之后第一个满月,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心愿,象征着圆圆满满,象征着合家团圆。祝愿新一年中,大家心想事成,事事顺利,和和美美!
正月十五日的上午,我们全家一起去水镜路上看闹元宵。大街上人山人海可真热闹,有舞龙灯、划旱船、还有花环队、彩旗队。街道两旁挤满了许多观看的'人。我最喜欢看舞龙灯。
龙灯队里面有年轻的叔叔,还有80多岁的老爷爷,他们穿着黄色的衣服,腰里扎着红丝带,一个个显得那么精神。看,他们舞起来了,那些围观的人们把鞭炮扔在他们中间,鞭炮炸开了,他们舞的更欢了。只见那条“巨龙”在龙灯的指挥下上下翻滚。
今天我过的真高兴。
篇2: 今又重阳
今又重阳
每当读到王维的那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时,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家乡的那座山头,然后无边的思绪就开始漫无方向地起飞、起飞:
说是一座山,其实它只是古代遗留下来的烽火台而已,我还真不记得它何时起,成为我们重阳登高的首选地,从而成为我们的乐园,更成为我若干年后离开家乡以后想家的一个实实在在的载体与思乡的寄托物之一!
每次坐车回家,每当车辆就要驶入家乡的时候,我都要探头去眺望一下那以前留下我们多少欢笑与快乐的烽火台,哪怕外面是漆黑的一片,我也要睁大双眼费力地去找寻童年的梦想,因为那里写满我们太多、太多的乐趣,它真实地记录了一个父亲给予孩子的细心呵护与无限关爱!
每年还没有到重阳节这天,父亲就喜滋滋地帮我们倒计时:“孩子们,再过几天就是重阳节了。今年你们打算吃什么呢?”于是我们姐妹几个就唧唧喳喳地说:“米粉,我们要吃米粉!”“米粉要用肉煮的!”“还要有虾,或者蛏!”……
而我总是大声地说:“爸爸,我要青菜,还要好多蒜叶!”这时候父亲总是乐呵呵地说:“好,好,要吃米粉,要有肉,我们的傻妞儿——阿清,还要有很多很多青菜,对吗?”然后就引来大家的哈哈大笑,他们总是笑我的不懂事,笑我不懂得吃肉或者其他好吃的东西,啥时候都是傻乎乎地惦记着青菜!没办法,从小我就不喜欢吃肉,我只爱吃青菜!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父亲总是抓紧每一个空闲时光把烽火台四周的杂草铲除干净,再把通向烽火台的小路凿出一级级台阶,到时候好方便我们的上上下下。时光就这样在父亲的有意无意的倒计时中过得飞快。有了盼头的日子总是充满喜悦的,年幼的我们多么期望第二天一早醒来就是重阳节啊,这样我们就能够登高远眺、吃好吃的米粉了!……
期盼已久的重阳节总算在我们望穿的秋水中来临了:天还没有亮,父亲就早早上街采购米粉、肉以及其他的一些食物去了,在出门之前父亲总是不忘叮嘱我们这些小破孩,在家必须把要带去山上的东西备好、洗刷干净。
这时候我们一个比一个手脚更勤快,洗完了这个洗那个,恨不得把那个小铁锅洗出我们小小的人影儿来!这时候的母亲总是嗔怪我们:“瞧瞧你们这些小兔崽子们,平常叫你们洗涮个东西总是磨磨蹭蹭的,这天你们那长不大的父亲的一句话居然就能够让你们这么卖命地洗刷,哪天你们也帮我洗洗东西吧!……
这个老顽童啊,我们家的这些孩子早晚要会被他惯坏的!”从来不参加我们的登高活动的母亲总是不理解我们的行为,每次在我们临出发之前还不忘嘲笑几句:“我就是想不明白,好好的东西为什么非要拿去山上糟蹋?难道在家里煮着吃不是一样的吗?非要这样累死累活地带着那么多东西去山上,却只为了煮一顿米粉吃?”
而我们总是一边雀跃地奔跑,一边抛下百思不得其解的母亲:“山上煮的米粉好吃,那是因为山上的空气好呢!家里闷着呢!”其实年幼的我们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一样的米粉在山上煮出来的味道就是要比家里的别有风味、美味可口得多!更不要说生性就不懂得浪漫、不晓得情趣的母亲了,她老人家至死也想不明白!
就这样,采购回来的父亲就带着我们这一班“喽罗”浩浩荡荡地向烽火台出发了:父亲总是肩上挑着锅头、碗筷等笨重的东西“威风凛凛”地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而年幼的我们的手里也没空着,不是拿着一只锅铲就是拿着一把汤勺,而最小的我总是紧紧地攥着我最爱吃的青菜,然后在所有大小孩子们的眼前“招摇过市”,从而引来一阵阵的羡慕声:“老王(我们村里人都叫父亲老王或者王先生以示尊敬),又去山上野炊啦?您老真有兴致!”“阿清,你们好幸福啊,又去山上煮米粉吃了?山上的米粉必须比家里的好吃吧?”有的更小的孩子干脆就哭开了:“妈妈,我也要去山上野炊,我也要去山上煮东西吃!呜呜呜……”
这时候的我们总是觉得自我是村里最幸福的一群孩子——因为我们的重阳节是那样的'不一般,因为我们的父亲是那样的伟大!因为只有我们的父亲才会在重阳节这天带我们山上野餐,而且还有肉、海鲜等物煮米粉吃!
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这些东西可不是等闲之物啊,不是谁都能够享受的,而我们的父亲却能够无条件地满足我们,而且年年如此!而更多的孩子根本就不明白在重阳这天还要登高这回事呢,更别说那些让人馋得流口水的吃食了!所以像我们这样不仅仅登高去玩,而且还能享用美食的过重阳的做法,不羡煞那些馋猫一样的小屁孩才怪呢!
到了山上,其实我们早就筋疲力尽了!但是只要我们一登上烽火台,被那“空穴来风”般的飒爽秋风一吹拂,我们立刻又干劲倍增了,这时候的我们就像是一个个斗志昂扬的角斗士,就等着父亲这位“将领”的一声令下了:“爸爸,此刻我们要干什么?”
父亲总是胸有成竹地分配任务,有的去捡柴火、有的搭灶台做饭、有的做饭,而我总是什么任务也没有,无聊的我总是黏在父亲的身边,父亲干什么我就“破坏”什么!谁让我最小,我不会干活啊!但是父亲从来不骂我,因为他明白这天是个快乐的日子,不能让孩子们受委屈,更不能让老幺的我哭鼻子!
真是人多力量大,我们5个孩子加上父亲,很快就烹煮出一大锅头热气腾腾的米粉了,顿时米粉的香味就在整个烽火台上弥散开来,连地洞下的蚂蚁们都被我们吸引来了!而善良的我们也不舍得踩死蚂蚁,总是无比留意地往地上扔几节米粉犒劳小蚂蚁:“小蚂蚁,过节了,我们一齐吃米粉吧?蚂蚁,我们的米粉好吃吗?”从而招惹来更多的蚂蚁,但是等大批量的、密密麻麻的、慢慢吞吞的
“闻讯赶来”蚂蚁们赶到时,我们都要打道回府了!
真是一个开心而又快乐的重阳节啊,我们的童年正是被这样一个又一个生动搞笑的重阳登高而点缀得色彩斑斓、难以忘怀!能够说在当时的农村,与同一时代的孩子们比较,我们是无比幸福的,因为我们有一个那样疼爱我们、宠爱我们的父亲!是我们那像老顽童一样童心未泯的好父亲用他那热爱生活、幽默风趣的生活态度让我们度过了一个快乐无限的完美童年!
正是父亲那乐观幽默的性格长长久久地影响着我们5个孩子,所以我们不仅仅没有像母亲所担心的那样被父亲“惯坏”,而是一个个都长大成人了,而且永远感激当年父亲赋予我们的一切、一切!父亲啊,能身为您的儿女是我们这辈子最大的荣耀!……
父亲啊,这天又是一个难忘的重阳节了,这天的您过得快乐吗?这天,您登高了吗?而我却再也无法企及您当年的高度了,哪怕我用尽所有的力气,我也没有足够的勇气再次登上当年的烽火台了!因为没有了您的重阳节,就是我今后最大的无奈与遗憾!!
篇3:今又重阳
今又重阳
秋天是美丽的,这是我的`理解.但国人却对秋普遍地怀有一种“悲”的意识,所以有“伤春悲秋”的说法.难怪德国的汉学家顾彬在他的论著<中国文人的自然观>一书中把这一主题解说为中国人的自然意识(自我意识的一种呈现形式,是人内心世界的“自然感受”)的出现,首先表现为“悲秋”意识的出现,具体的标志是对时间(昼夜时间)的自我意识.
作 者:海金华 作者单位: 刊 名:天风 英文刊名:HEAVENLY WIND 年,卷(期): “”(11) 分类号: 关键词:篇4:今又重阳抒情散文
今又重阳抒情散文
三人行,应着九月九日的登高佳节。约了密友,跨入禹西的天门红叶谷!
天高云淡,望雁南飞。虽有跋涉,笑谈之中没有了任何的苦累。进入深山,穿行密林,方知道秋的靓丽和人的和谐是一样的美妙绝伦!
红叶似火,燃烧着整个的秋色。高阳在天,蒸腾着无雨的季节。密友伴行,谈笑着五彩的世界。
虽然红叶谷的秋色完美的令人感叹,但是今年重阳给我最深的感触,不在高山流彩、涧水含情,更不在于红叶满山、七彩叠峰,而是同伴三人,黄金搭档,组合了这个秋季里最完美的风景,形成了红叶谷中最恰切的重阳!
忆去年,步入此山,浩浩荡荡,洋洋洒洒。结伴几十人,谈笑有鸿儒。风景这边独好,山水尽在眼前。满山红叶,映着绿树黄杨,煞是美丽!或一路轻歌,或高声呐喊,或窃窃私语,或笑声连天。展开胸怀,好不自在,潇潇洒洒,徜徉山腰谷底,陶醉天门诸峰。称得上心情豪迈,逍遥赛仙,醉在其中,乐在旅行。
看今朝,又入天门,步履矫健,挺胸昂首。组合三人行,往来无白丁。远闻谷底犬吠,近听山涧鸟语。翠山着色,闹着争春夺艳,甚是妙哉!有仙乐相伴,有佳文赏析,有真情相守,有大爱无边。释放心怀,陶冶情操,倜傥风流,游走大千世界,欣赏无限圣境。真可谓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愉悦无限,应有尽有。
三人行,必有吾师。其实所行者,均为师也。和美的氛围,融洽的沟通,高雅的修养,执着的追求,沉着的脚步,攀岩的`拉手------所见之处,都是学习的成分。这个完美组合,给我提供了一个交流和提高的平台,搭建了一个不断攀升的契机。
初如山谷,放眼四望,红叶似漫天的云霞,铺张了诸多山山岭岭。同伴细讲天地文学,轻吟小诗甜歌,共谈逸闻趣事,不觉翻山越岭,踏沟跨涧,虽攀岩扶藤,毫无辛苦之感。午时至半山腰,搭吊床,生炉灶,野炊喷香,餐饮山露野风,品啄甘霖山泉,淋漓尽致,酣畅透顶。以地为褥,拿天当被,有山林做屏障,微风当空调,哇!一个享受不尽的巨大资源!昏昏然进入格林童话的故乡,蓝天,大海,紫贝壳,白浪花------酣梦一场,陶醉于天门红叶谷,惺忪睁眼,原来在一个人间仙境里!继续穿行,在林中寻索,没有路的地方探足,拨开红叶片片,低头伸脚,趔趄蹒跚,但有一个美好总在心头。和美的音乐响起,嘹亮的歌喉打开,伸开双臂,直起腰杆,仰望长空,远眺四野,这个美好世界属于我们,五彩金秋重阳属于我们!
踩着夕阳,三人组合结束了完美的登高之旅。那份和悦,那份美好,那份促人奋进的理念仍久久萦绕在心头。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这个重阳是完美人生的最壮观的一个!只要是善良的、和谐的、虚心的、谦逊的、团结的、互助的------这些美好的东西存在,无论季节,无论色彩,无论风景,都是最难以忘记的荧屏!
篇5:现代诗歌:今又月圆
现代诗歌:今又月圆
如果,一只蝴蝶
还未忘却沧海
孤单的
背负着一轮圆月,选择了泅渡
/
就去陪伴它吧
吻去它淡淡的忧伤
用温暖驱散独飞的寂寞
双翅,挥动起海天之间相接的`那缕幽蓝
/
随同静静的呼吸
催开浪花,唤起如潮汐般
温柔起伏的梦幻,一份倾心
不舍昼夜,接续起前世未了的夙愿
/
如果,一束菊黄
不再惧怕沧桑
独自
凝视皎洁的月色,无悔的绽放
/
就去陪伴它吧
听它的静夜倾诉
用注目报以诚挚的欣喜
单薄的花瓣,弥散开,消瘦无言的心事
/
怜惜邂逅秋露
相依每一片晚霜
月色下的芯蕊,牵动眷恋
溶入含羞的萼片
/
风中的花信
轻轻的
辗落几分苦涩
越过窗外的秋虫声声
更远处,是蛙的思念
/
那里,回响着旧曲
或已轻轻洒下了丹桂的香
初心,回眸
追寻,那一夜的圆月,记忆中朦胧的身影
踏上,漫长抑或无果的行旅
篇6:今又七夕诗歌
今又七夕诗歌
总是趟不过那河,总是隔河叹息
还是当初容颜么?年年惦念
年年柔情如许,青春芳华又怎肯
轻易老去
总是难以忘却,总是那么在意
曾经恩爱如新,岁月岂能尘封记忆
月桂树的伤痛早已结痂,思念叶子
心头摇曳,总那么情深葱郁
追寻幸福,跋涉的脚印尾随凄风冷雨
吐出苦果,在抗争面前把枷锁踩踏成泥
即使对面那条银河再宽再泛,也阻隔
不了信念喜鹊搭一条通途,让梦想欢聚
年年七夕,今又七夕,每年这天
总诉不尽牛郎织女久别的真情话语
从此今日就成全了这对相思情侣吧
别让我心口惆怅,遗憾回旋
年年再看那银河的'潮落,银河的潮起
篇7:今又七夕散文
不管在那,总要泛起往事,家乡,耍伴,童年……仿佛又回到孩童时代。
七夕是永远抹不去的梦。
家乡是山村,比较闭塞,村民勤劳,民风淳朴。七夕是小麦收获后的节日,秋忙还不到,较空闲。炎夏刚过,冷天没到,利于生活改善。
七夕是家乡唯一油炸节。都要预先准备,用好面,地瓜面,掺上豆面,舍得用花生油炸面鱼,炸巧饼。
巧饼是从作物和蔬菜中提取颜料:叶里挤绿,高粱乌穗里找黑,苋菜中提红……分别揉在面团中,做成五颜六色花鸟鱼和福禄寿等食品。不仅鲜艳好看,还含有各种味道。节日里互相赠送,交流,花样不同,颜色也不一样,还有油烙和干烘的,见了便食欲大增。每次都撑得肚子老大。
吃不了便用麻绳串着,挂在够不到的房顶风干。彩色的美味是悬在眼前的欲望,也是对我的制约。当生病时,会不自主地观望,曾祖母一眼便看透我心事,拍着我的后脑勺,嗔怪说:“小馋猫,你根本没病,馋虫上来了!”老人会毫不犹豫地够下一块,递我手中。虽硬得像石块,要用斧头砸碎吃,却是香饽饽。不仅解馋,还是治拉肚子的良药。那时没什么吃,盼望有病。有病可以啃到七夕的味道,尝到暖暖的`亲情,勾起美美的记忆。
七夕是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千古流传仙女嫁凡人的故事,给人无限遐想。人人企盼爱情,农民更渴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希望有个甜美的家。据说那天连喜鹊都去搭桥了。
七夕之夜,姑娘们燃起香烛,将西瓜香瓜切成锯齿状,摆上巧饼,寿桃……敬奉姐姐(七仙女)。男孩子祭祀圣人。一般走走形式,很少有人陪着。女孩子则不同,特地换上新衣服,凑一起虔诚地守着,唱着。这是自己的节日,一人唱开头,大家紧跟上,唱了一首又一首。把心里的歌统统哼唱一遍,再重复唱。边唱,边笑。心儿随着歌声飞,推着梦想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编织着斑驳陆离的憧憬。
七夕也是男孩子放肆胡闹的时光。家乡称为‘闹姐姐’。他们用粗野的举动勾引女孩,用荒唐的行为吸引关注。我早就用竹管准备好水枪。当夜抽满水,悄悄走近女孩窗户,舔开窗纸,趁她们兴致勃勃时,猛射一通。把女孩淋湿,在一阵阵惊叫声中,落荒而逃。
这样的恶作剧年年都有,打破平时男女间一本正经的僵局,在嬉戏中赢得快乐。女孩当场骂:“你混蛋,我要告你!”
虽怕老师和家长责骂。但女孩一会便安静下来。她们只吓唬,不较真。过了便装没事,谁也不提。
七夕是男女懵懂稀奇时的嬉闹怀想天堂!
七夕在欢乐中刚度过,脑海中又筹划起明年的新花样。
一幌,甲子轮回。孩子变成老人。都经历过风雨浪潮,寻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儿孙绕膝,一大群了。当年的耍伴,有的远离,有的在家,有的杳无音信,也有的早早离世,阴阳两隔。
爱情,有人幸福甜蜜,有人凑合干熬,有的分道扬镳。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
如今这些满脸皱纹,白发苍苍的老人,七夕的企盼具已淡泊。但小时一起上学,拾草,挖野菜,慰问军属的样子,都不会忘记。昔日七夕的情景仍会历历在目。留下无限思念和感慨!
当有联系的提起这些往事,忍不住唏嘘。真盼昔日场景再现,能从头再来!
七夕是永远抹不去的记忆。时光不会逆转,只好永远沉在心底。让每年七夕激起涟漪,好像又回到过去,又嗅到亲人的味道。往事只有自己知道,只好独自去暗暗品味和感受。
时光如梭,日月无情,人生苦短。自然规律谁也不能违背。唯一的就是好好活着,在有限的生命中,很好地珍惜和利用,让每天都过得健康开心,更有意义价值。
篇8:今又中秋诗歌
/
一个人,静静地坐着
沉思,想着未来,
夜悄悄地漫上窗来
把我的思绪硬生生的拉了回来
原来,又到了一季中秋佳节
/
满满的月,
满满的是祝福,
月儿爬上了树梢
榕树也显得甚是魁梧
这夜色格外撩人
把我的`祝福和微笑带回到远方的家
/
月光牵引着我,向着家的方向
把我所有的情感和牵挂,连同内心深处的思念
全部嵌在了这柔柔的月光里
伴着这凉凉的风,
飘向了远方亲人朋友的窗前
朦胧中,我看到了他们欢笑,
他们猜灯谜,他们玩游戏,
他们相拥相偎,他们在窗前赏月,
凉夜里,他们谈笑风生,在炉火旁
从什么时候起,我也那么的怀念从前、
怀念陪在家人身边那温馨的一瞬间
而且竟是那般的义无反顾
我又回到了那许多年前……
/
月儿盛开的笑脸,笑吟吟地邀我共眠
就这样,月光下温馨的欢笑声,又飘到了我的梦里,我的怀念里
篇9:乡愁今又诗歌
一盏孤独的酒,连线电话那端,无人相握的。
吻不到孩子脸蛋儿的唇,拥不着娇妻的空怀,闻不见,母亲那飘香的馒头,似乎看见,村口的歪脖柳盼白了头。
爷爷的泪光,同烛光一样愁,连年有余的窗花何人剪?
福字大红灯笼谁来挂,哪个给财神爷披上红绸?
上坟的子孙里缺少一人。
除夕午后,拜年的人群里,有一个未到。
初一的清早,
尽管,仍然,薄皮大馅儿的北方水饺,没有瑞雪飘飘的'除夕夜,哪里有过年的味道?
看不到,红烛摇曳着张张笑脸,声声鞭炮徒增烦恼,漫天的礼花,映照的是他乡的容貌。
家乡的雪啊,今晚,切莫将你迎春的脚步,停留。
也许,也许唯有你,才能淡了故土的愁绪,才能将游子的思念捎走。
篇10: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作文
农历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是为重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作文
。因“九九”谐音“久久”,俗嘉其名,常于今日祭祖与敬老,取其长久之意。长长久久的日子,子女心念父母健康长寿,父母唯望子女环绕膝边。无奈人生易老,事业亲情难兼顾,天南地北两遥遥,
小学生作文大全
龙应台的《目送》,细致地描述了这种感受:“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百度祝愿天下老人精神矍铄,乐而忘老篇11: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作文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身影?驼着背,腿和胳膊皆是瘦的,但却精神饱满。他帮助我,呵护我,疼爱我。他说,他要陪我一起读大学,他说他以后要一直陪着我。他的退休金不多,却仍问爸妈生意咋样,用钱不?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老人,而我的世界必须有他的存在。这个老人便是我的姥爷。
妈妈和我说,我出生5天后,就把我接到了姥姥家,4岁前一直是姥姥、姥爷陪着我,因为那时爸妈太忙了,生意刚起步。
我的记忆中,姥爷每天都陪着我,陪我去楼下的沙坑里扣馒头,一玩就是大半天,有时甚至是早上去,晚上回。每天清晨,我都会和姥爷拎着小桶去楼下玩,隐约记得邻居说我精力旺盛,不赖床,我也只知冲着他们傻笑。到了地方,我就开始刨土,把底层湿润的土给掘出来,姥爷则把它们放到桶里,用小铲把它们压平,而我就把它们一倒,扣在地上,再使劲敲两下,搞定!每次姥爷的衬衫都是湿的,脸也是油油的,和我像孩子一样一起在沙坑里玩。
后来,我大些,跟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去海南玩。一天我们去爬山,下山途中不巧赶上下雨,爷爷看姥爷抱我太累了,就说:“哥,我抱会儿孩子吧!”爷爷抱着我慢慢往下走,一不小心脚滑了,摔了一跤,手也松了,我就像小石子一样往下滚,把小手指甲摔掉了,姥爷看着,就心疼了:“你咋抱的孩子?太不小心了!你瞅孩子摔的!”姥爷脾气本来就暴,再加上我受伤了,就更生气了,姥姥在旁边一直说:“行了,别说了,都不是故意的!”
现在,我上初中了,前些时间军训,坐上大巴车,透过窗外看见姥爷小跑过来,朝我挥着手,我也回应着。听妈妈说,大巴车走后,姥爷就哭了,而我一边听着,一边努力咬着嘴唇。
姥爷现在已经70了,身体却依旧好得很。马上到重阳节了,也祝姥爷的身体仍旧健康!
篇12:今又秋风起作文
在我们家的一幢楼里,根本上就没有人种花,但是,在一次放学回家时,我在自家楼梯口开门时,一阵菊花香扑鼻而来,使我久久不愿离去。
这天我迈着轻快的脚步走到楼梯口时,又闻到那种菊花的香味,不禁停下脚步,循香找去。过了老半天,我在自家的车库门前停了下来。抬头望去,忽然,一些美丽的花儿,映入我的眼帘,它们正展开着双臂,投入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动人。我看着看着,简直入了迷,这儿有菊花、文竹、芦荟、仙人掌。其中最令我欣赏的要算文竹了,不知为什么我是那么喜欢它,可能是因为的生命力强的.原因吧。它伸展着枝叶,不停地向上缠绕着,直到顶峰。它的叶子薄薄的,轻轻的,风儿一吹,那叶子便飘散落下来,好像一片片绿色的花。它的茎又长又细,特别的光滑,它和别的花与众不同:它不会开花,可我觉得它比其它的花要来的顽强,在狂风呼啸时,它是默默地在那儿,挺立着自己娇嫩的身躯,从不低头,屈服,正是这种顽强的精神,才使它来的比别的花生命力更强,更珍贵。我们学生缺少的就是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
篇1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作文
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重阳节里,我们应该给老人送上一句祝福,递上一张贺卡。在那个重阳节里,我做了这样一件事。
重阳节到了,我寻思着要给爷爷奶奶送什么礼物。一边的小王启发我:“重阳糕怎么样?”我想了想,装出生气的样子:“拜托,我爷爷奶奶又不在上海,寄过往不发霉才怪呢!”忽然,一个动机清楚地从我脑海中闪过:有了!
我急忙跑回家,翻箱倒柜地找出了两张精美的信纸和一只小鱼热手袋。我记得奶奶曾说过,她一到冬天就怕冷,手脚冰冷,要是我给了奶奶一只热手袋,奶奶的手脚就不会冷了。
篇14:今又清明初三作文
今又清明初三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题记
春寒已尽,梨花落去,清明又至。
说到清明,人们不约而同的会想起春秋战国时的那位忠义之士——介子推。相传寒食就是因他而设,之后与清明合为一体,寒食成为清明的一个习俗,在这天禁烟火,所以人们会在清明来临之前,烙一些饼,已备清明食用。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于是,清明便有了踏青、插柳、荡秋千、放风筝等习俗。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清明节在难忘的应该是荡秋千和放风筝了。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纸鸢”便是风筝,我想,清明节放风筝应该是孩子们少不了的活动。依然记的当年,我们姐妹在姥爷的陪伴下放风筝的情景。那时我和姐姐还很小,只能看着老爷将风筝送上天空,看着它在空中翱翔。一年又一年,姥爷渐渐老了,腿脚不灵活了,不能给我们放风筝了。于是,我和姐姐开始学放风筝,一次一次的尝试,一次一次的坠落,最终我们还是将它送上了空中,虽然时间很短,但我们做到了。今年,又到清明,我们回家看望姥爷,姥爷从房中拿出了一只风筝文:“你俩放风筝不?”,姐姐说:“放,好久没玩了”。我们拿着风筝跑了出去,姐姐拿着线,我拿着风中跑,姐姐说放,我便将拿着风筝的手松开了,风筝边飞上了天空。不知何时,姥爷来了。“姥爷,快来,你试一试”姐姐朝姥爷喊道,“不行了,老了,你们玩吧”姥爷说。“姥爷,你试试嘛!”我也朝姥爷说。姥爷终于接过风筝,看着姥爷那专注的神情,脸上那久违了的微笑,我恍惚又回到了当年,那是的我还小,姥爷依旧健壮。看到姥爷脸上的汗珠,我接过了姥爷的风筝,“你们玩吧”说完,姥爷便回家了。
看着天空的风筝,心中有一种淡淡的哀伤,说不出,却又挥不去。记得当年初学放风筝,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坠落,却不从放弃,如今,我终于能将风筝放飞在空中,姥爷却不能陪我玩了。少年那无忧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像童年放飞的风筝,挣断了线,便消失的无影无踪。清明,让我们心存感恩,感恩那些爱我们的亲人,那些为我们的幸福生活而牺牲的烈士、先辈们。
今又清明,细雨霏霏,诉说着不尽的感恩,为那已逝去的亲人们,为那些英勇牺牲的烈士们,为我们永远的节日……
篇15: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祝福语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祝福语
最近流行一种代号为“重阳快乐”的手机病毒,如果您不幸收到含有此类字符的短信,请马上扔掉手机,以免感染。
皱纹不过是表示原来有过笑容的地方。
重阳节快乐!因为牵了你的'手,所以我要抓住你的手。给你幸福给你快乐相伴永远!我爱你!
重阳节到了,秋高气爽,愿与你赏菊饮酒,登高遥望,祝你健康...
重阳节到了!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祝愿你:事业丰收,薪水丰收,爱情丰收,欢乐永相随!
重阳节:我国古代以“六” 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叫重阳”,也叫“重九”,你知道吗?重阳节快乐!
一根扁担挑两筐,三秋雁阵四五行,六六大顺七八项,九九重阳十月忙。农民可亲,丰收喜悦,一起祝福中秋国庆重阳节!
天高气爽,人寿花香。彩云追月,桂花飘香。
桃熟三千老人星耀,春光九九华堂歌喧。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不似春光,胜似春光。重阳节快乐!
松柏不残四季翠,山村难老百岁人。
双喜临门,佳期欣逢佳日;三阳播彩,小阳春叠重阳。重阳节快乐。
身体的有力和美是青春的好处,至于智慧的美则是老年人特有的财产。
赏菊饮酒,登高遥望,祝您健康长寿!
三三令节春时松更高,九九芳辰重阳鹤添寿。
人们尽可跑得比老年人快,却不能超过他的智力。
人的一生,最值得赞美的时代,便是老年时代。孔子说他自己年至七十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
秋风徐徐,重阳九九,蒸上九重的粟糕,备好香醇的菊酒,等着与你分享。
【今又元宵作文】相关文章:
6.元宵作文
7.作文 今天真高兴
8.诗词今韵
9.今的成语
10.元宵团圆饭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