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经典获奖)3
“我好无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小学语文说课稿(经典获奖)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小学语文说课稿(经典获奖)3,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小学语文获奖说课稿《和时间赛跑》
小学语文获奖说课稿《和时间赛跑》
一、教材分析:
《和时间赛跑》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清新、淡雅而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讲的是“我”因外祖母的去世而忧伤不已,后来,在爸爸一席话的启发下,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中“我”明白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
教学这篇课文的目标是:1、知识和技能:人人读通课文;在语境中理解词义;在个性化的朗读中及创编名言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展示积累、收集的有关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和名人故事。2、过程与方法:从题入手,抓住课文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借助多媒体VCD,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从朗读中品味情感。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时间过去就不会回来,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
本篇课文,课题“和时间赛跑”既是文章的重点,又是全文的中心所在,文中的“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一人生启示,也与课题息息相关。所以教学本课时,我采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方式,由课题入用,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辐射全篇,使全篇的教学“形散而神不散”,最后达到披文入理、感悟人生的目的。
三、设计思路
(一)、紧扣课题,启发学生思考。
在预习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时间的认识。“同学们,你对时间有什么理解?”有的学生说:“时间很宝贵。”有的学生说:“时间过得非常快,一眨眼就过去了。”还有的学生说:“时间看不到也摸不着。”等等一些既生动又理性的感觉。通过这种谈话方式,我顺势引出本课的课题:“时间这种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作者林清玄却要与他赛跑,这是怎么回事呢?让学生自读课文,读懂的画一画,不懂的提出来组成学习小组共同探讨。”这种教学设计,由题入手,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也为学生的个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二)、疏理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会提出许多散乱的问题,经过师生的共同整理,关于课文内容,我发现学生基本上是围绕着以下三个问题提出的:(播放 VCD)①“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②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结果如何?③通过与时间赛跑,我明白了什么?在教学时,我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紧扣全文。
1、探索中解决问题。
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做,为学生指明了方向。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以课堂为主阵地,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当时学生提出疑问最多的,最不容易理解体会的就是“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同时这句话也是全文的难点,
教学时,我借助VCD向学生展示上文中的 “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下文中“一天真的过完了,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让他们从读中感悟。又摄取学生生活中的几个镜头,如:美好的童年、快乐的春游日、热闹的游艺会。然后我问他们:“你们小时候的`生活美好吗?你们还可以回到从前吗?”学生回答: “不可以”。“运动会、春游那么有意思,能无限延长吗?”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不可能”。学生通过结合上下文及自己的亲身实践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老师不必费心费力,逐字逐句地分析句子,那只是形式上的理解。
2、实践中感悟真谛。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我们也来和时间赛跑,好吗?”这种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感悟。(播入轻音乐)首先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充分利用一分钟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如读一段课文、写几行感受、同桌交流看法等。学生兴趣大增,纷纷做起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来。短暂的一分钟后,我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在刚才的一分钟内都做了什么?有的同学兴高采烈地告诉我,说自己一分钟读了260多个字,有的同学高举自己的作品,原来他写了50多个字,但也有的同学愁眉苦脸地说还没想好该做什么。我相机告诉他们如何把握好时间,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与体验,感受很深刻。同学们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今天我真高兴,因为我与一位特别的朋友赛跑,我竟跑赢了它。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它就是时间。”“今天的语文课让我深深明白了,假若我们一直和时间赛跑,我们就能更快、更早地取得成功。”这些感性的东西也从他们小小心中产生。
3、朗读中品味情感。
随着探究问题、理解内容的深入,我始终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个性朗读——发现问题时读,理解内容时读,体会情感时读。可采用自由读、范读(借助VCD)、指读、评读、齐读等。学生在理解和感受中读出了“我”因外祖母去世的哀痛,读出“我”体验时间流逝的哀愁,读出“我”跑在时间前面的喜悦。通过这些丰富多采,个性鲜明的朗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明理、悟情。
(三)、回扣主题,拓宽学生视野
“文中有很多和时间有关的名句,试着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背一背,并积累下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文本,学会积累并为自己所用。借助多媒体 VCD,向学生展示有关时间的名句。如:鲁迅说的“时间就是生命”。孔子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如此的宝贵,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名人惜时的故事,和其他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同时还可以自己当回小名人来创编名言,大家共同交流评价。学生听到自己可以当小名人了,积极性非常高,纷纷动笔,如:时间就像一条泥鳅,你不抓紧它,他就会悄悄地溜走。”“时间老人不等人哟!”“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能回。”等等。学生们的表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种教学设计,只为了让学生善于积累,达到触类旁通、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拓宽学生视野。最后让学生在诵读珍惜时间的名言中结束。
篇2:小学英语获奖说课稿
Hello dear teachers and judges, today I’m going to talk about how to teach some words and sentences using clothes as an example .
Part On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I. STATUS AND FUNCTION
From this lesson, the students will learn how to describe other’s clothes. The useful expression_rs and words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others more freely and vividly. Therefore this lesson is an important portion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Such a topic is related to daily life, so it is helpful to raise the learning interests of students and it will also help to improve their spoken English.
II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The Ss in Grade four have learned English for several years, but they still lack some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their vocabularies are limited.
III.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The teaching aim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New Curriculum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1.Knowledge objects
(1)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speak five new words and two sentence patterns: wear, shirt, T-shirt, dress, skirt. He’s wearing a… She’s wearing a…
(2) To be able to describe someone else more freely.
(3) To enlarge the Ss’ vocabulary.
2. Ability objects
(1) To develop the Ss’ speaking strategy.
(2)To develop the Ss’ vocabulary strategy. (word guessing etc.)
(3) 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cooperation amongst in their studies.
3.Moral objects
To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of learning English and to have them participate actively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To stimulate the students’ creativity .
IV.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The 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re based on the aims and demands.
TEACHING KEY POINTS :
To grasp the five new words and two sentence patterns.
TEACHING DIFFICULTIES
1.Improve Ss’s speaking ability to describe others more freely
2. Develop their lateral thinking through games .
V.TEACHING AIDS
A Computer
PART 2 Teaching Methods
1.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2. Task-based learning
3. Communication through learning
PART 3 Studying Ways
Activity-based learning(individual work; pair work; group work; class work)
Problem Analysis
Teaching which appeals to learners’ needs can facilitate learning .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why the students were showing less and less interested , and devoting less and less effort. So interviews were held and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It is found that:
a. Those poor learners report that , due to their lack of practice. They can’t complete sentences.
b. Some students report that they are afraid of being laughed at by other students.
c. Quite a number of students report that they are afraid of being criticized and thus withdraw from classroom activities.
d. Some students aren’t interested in practicing speaking .
Possible Solutions
Taking the above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the following solutions were proposed:
a. Employing interesting role work to help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learn new knowledge.
b. Organizing interesting activities to motivate the students to speak more English in the oral lesson. Make the students have to speak so that they would be interested in speaking English .
d. Encouraging the students to speak.
4. Project objective
Part Four Teaching Procedure
Step 1 warm up
to arouse Ss’ interest ,play a “colour song” on the computer, let the students become familiar with the phrase “ Who’s wearing…”
Step 2 Lead-in
To introduce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 ,I create a situation here, Sam and Amy are Australian children , they decide to buy some summer clothes because it’s getting hotter in their county. What will they buy?
(purpose: To present the new words and increase students geographical knowledge at the same time)
Step 3 practice
After presentating the new words, the students need some activities to practice them. Students greatly welcome games. They can create a cheerful and light-hearted environment and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Games are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efficiency in language learning. So in this part, I will use a power point I prepared to play some games with the students:
1. Let them try to memorize how many models are wearing a T- shirt/ shirt/ dress/skirt? 2
2. How many models they can introduce by using the sentence in a limit time: He’s wearing a …/She’s wearing a…
3. And the third game is to try to answer som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shadow pictures.
4. Step 4 extension
(to develop their creativity and speaking ability)
Organize Ss into groups of four and discuss “ how can you help them to find ”the missing person(situation: a little child is lost in a shopping mall and he/she is trying to find his parent)
Step 8 Homework
Design a T-shirt , or some other clothes that you like.
篇3:小学英语获奖说课稿
小学英语获奖说课稿推荐
一、 说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PEP Primary English Book IV Unit 6 At a Farm.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sheep, lamb, goat, cow, horse, hen六个新词..
二、 说教材
本节课是单词教学。它是在学生们初步学习句型“How many……do you have?之后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新词,感知句子What are they? They are….How many….为下节课的教学打下基础。本课时容量大,但难度不大,并受到学生们的喜爱.
三、 说教学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们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针对学生们实际,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
(1) 使学生们能听、说、认、读sheep, lamb, goat, cow, horse, hen等单词。
(2) 初步感知:“What are they? They are…. How many….How many……”等句子,学生们能听懂并理解其意思.。
2、能力目标:
(1) 能听懂Let’s do中的指令并做出相应动作.,如Shear a sheep.
(2) 能区分农场的动物, 培养学生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们注意观察、认真模仿的良好习惯和主动竞争的竟识。
(2) 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3) 培养学生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 说教学重点
学习新词sheep, lamb, goat, cow, horse, hen, 能正确认读.。
五、 说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树立自信心。
六、 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新旧单词卡片、录音机、磁带、流动小红旗、写句子的纸条、挂图。
七、 说教法、学法
为突破这堂课的'重、难点,根据小学生们好奇、好胜、好动、模仿力强、表现欲旺盛等生理和心理特点,我主要采取以任务型教学模式为主,以活动,合作为主线,让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游戏感悟等多法并用的方式组织教学。彻底改变传统的“授—受”的教学模式,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八、 说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们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学生们参与教学活动的基础。激发学生们参与学习的兴趣,是新课导入的关键。Well begun, half done. 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们带来新意、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们迅速地兴奋起来,而且还会使学生们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景。
因此,在热身的时候,首先让学生们分角色演唱歌曲:“Old MacDonald had a farm”,这样的导入能很快吸引住学生们,同时还渲染学生们学习英语的良好气氛。
(二)自由会话,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学生们在一个平等尊重的氛围中,他们的思维是放松的,敢于说、敢于参与教学。教师要真心诚意地把学生们当成学习的主人,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拔、尽可能地给学生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才能使课堂氛围充满活力。因此,我在这个环节与学生们进行朋友式的会话。It’s time for class. Are you ready ? Hello ! Boys and girls. How are you ? Nice to meet you. ? 不仅复习旧知识,还渲染学习英语的良好气氛。
(三)呈现新知,合作互动。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使学生们保持一种积极的紧张感,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外部动机,引发他们一系列的自主活动,促进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的转化。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Unit 6. Att a Farm.”. I’ll divide you into four groups . Which one is best, they’ll get the flag, OK? Now, Let’s start.于是我提出问题Do you like animals.引入学习主题,并通过挂图和音乐创设情景Let’s go to a farm. There are many animals自然引入新词的学习。在呈现新知时,我尤其注意小学生们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的特点,通过对比,听音,看动作等不同的方式引出新词,给学生们以深刻的第一印象。游戏所带来的乐趣会使每一位参与者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游戏是儿童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的最佳方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用思考、情感、创造、游戏的光芒来照亮儿童的学习,那么学习对于儿童来说是可以成为一件有趣的事情”。因此,在操练时,我首先进行一些机械的练习,如:“Listen, point and repeat. ”听音、指词、跟读,“Look and Guess”看口形、猜单词。同时,我更注意抓住小学生们好动的特点,辅以全身反应法,如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与之相关的动作(挤牛奶)等有趣的活动,充分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学习生词时感知句型,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词”,重视对学生们思维,观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们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们们在师生,生生,小组等不同的合作方式中,学会倾听,学会评价,为学生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课堂总结,及时评价。
通过对知识的小结,帮助学生们将本课的信息进行加工、储存,从而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以评价促发展,培养小组团队精神,激励学生们大胆开口,积极活动,为小组争得荣誉。最后做活动手册,是一个常规练习,其目的在于全方位地、及时检测学生们对本课时掌握的程度。
九、教学总结
这节课不论是新知识的呈现,还是游戏的设计,都能紧紧地抓住学生们,吸引学生们,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用,提高课堂实效,培养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充分让学生们主体参与、体验感悟、游戏巩固,是一定能圆满实现课堂教学任务的。
篇4:小学音乐课获奖说课稿
小学音乐课获奖说课稿
这次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九课《丰收之歌》。它汇集了欣赏《丰收之歌》、《丰收的喜悦》以及歌曲《桔梗谣》、《圆圆和弯弯》四首音乐作品,表达了人们劳动丰收的喜悦之情。通过分析,我决定用三课时完成本课教学。第一课时学唱、表演歌曲《桔梗谣》,第二课时欣赏《丰收之歌》学唱《圆圆和弯弯》,其余内容放到第三课时。今天,我想就本课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向大家详细地谈一谈。
首先,我想对这教材内容说说自己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歌曲《桔梗谣》采用3/4拍节奏,音乐轻快明朗,是一首曲调优美,带有舞蹈性节奏的朝鲜族民歌。非常符合三年级小朋友的欣赏学习。歌曲共有七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整首歌曲前后既统一,又有变化,生动地塑造了一个朝鲜族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从中,可使学生触及到朝鲜族优秀的特色文化,深刻感受中国丰富的少数民族艺术。
二、教学目标
综合教材内容及其他教学要素,我认为可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听、唱、舞、奏、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朝鲜族的民族风格。
2、能边歌边舞表演《桔梗谣》,表现人们喜庆丰收的欢乐情绪。
3、鼓励学生自选伴奏乐器为歌曲伴奏。
其中教学重点、难点设定为:在听、唱、奏、舞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体验感受朝鲜族的民族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教学理念及教法、学法的确定
新课标提出:音乐课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加强音乐实践与创造。同时还强调了课堂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相互融合与渗透。鉴于以上理念,我决定采用参与——体验、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学模式,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努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和表现音乐,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过程追求动静结合、张驰有度,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再有,本课的编创等实践活动穿插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唱中有创,动唱结合;听中有创,边听边动,自始自终都鼓励学生的创新与实践。
那么到底要怎样使我的音乐课堂成为学生享受音乐美的圣殿呢?我决定这样安排教学过程:
四、教学流程及相关考虑: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跟着《朝鲜梦》这富有朝鲜族特色的音乐声,做拉裙子的动作点步进教室,师生共同律动。
待音乐声结束后,师生用音乐语言相互问好。
(本课的重点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感受朝鲜民族的音乐风格。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朝鲜族音乐来营造课堂氛围,其次又通过引导学生听、律动等形式,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
1、先请学生欣赏课件演示朝鲜族人民的服饰,民族特色文化活动。
2、然后师生展开关于朝鲜族风情的交流讨论。
3、鼓励学生照着课件上的舞蹈动作,和老师一起学一学,动一动。
4、老师小结。使孩子们明确: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民歌优美动听,富有舞蹈特点。他们的`舞蹈舞姿优美,富有民族特色。
(在这个环节中,借助课件,通过欣赏、交流、学习舞蹈等方式,不仅使学生了解到许多有关内蒙古民族的风土人情,激起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又能促使孩子积极展开想像,引发创作的灵感,有效地培养了孩子的审美能力。)
三)、学唱歌曲《桔梗谣》
1、解题:桔梗,是朝鲜族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
2、聆听范唱,教师边唱边舞,激起孩子的兴趣
3、学唱曲调:把曲调做成七张卡片,每张卡片4小节,并编号。 然后,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合作练唱、小组比赛唱等形式学会演唱曲调。
4、 再次聆听范唱,学生跟唱几遍,接着跟琴填唱歌词学会演唱歌曲《桔梗谣》。
(这个环节中,对于曲调的学习我采用了制作卡片的方式,目的是为了易化难点,再通过学生合作练唱、小组比赛唱等形式,使枯燥的练唱活动变成了有意思的学习,即激发了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又增强了群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
四)表现歌曲《桔梗谣》
1、组织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意境呢?引出本首歌曲的主题:劳动可以给人带来快乐,我们要热爱劳动。
2、老师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伴奏乐器,按课本上提示,为歌曲伴奏。
3、鼓励学生自由创编恰当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4、师生一起复习朝鲜族的舞蹈动作,鼓励孩子们为歌曲伴舞。
5、 开个小型的演唱会,请孩子们表演唱、物、奏。
(一堂音乐课会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愉悦的感受。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通过唱、舞、奏等创编活动,他们的兴趣、创造性、个性、社会性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已完全沉醉在音乐本身的乐趣中,此外也进一步地深化主题:劳动能给人带来快乐!)
五)、组织下课
师生互道再见。在《桔梗谣》的音乐声中,边舞边离开教室。
(音乐教学的功能决不仅仅体现在一堂课上,让孩子们在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声中边舞边离开教室,就是希望能使学生把课堂上所感悟到的,带到教室外,带进自己的生活,使音乐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当然,以上所述只是我对本课的一种设想,若是要投入到真正的课堂教学中去,我想还应该考虑更多方面的因素。但不管怎样,我认为,一堂音乐课能成为孩子们享受音乐美的圣殿,就是我们教师永远孜孜不倦的追求!
篇5:小学语文《蜗牛的奖杯》获奖说课稿
小学语文《蜗牛的奖杯》获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蜗牛的奖杯》讲的是善飞的蜗牛得到飞行角逐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迷恋,不思朝上前进,效果党羽退化,丧失了飞行本领的事,报告我们在荣誉眼前自满得意就会拦阻本身前进的原理。文本语言生动鲜活,是训练门生朗读、造就门生情绪、态度、代价观的好课本。课文的两幅插图给门生以富厚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引发门生对寓意的感悟。
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能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明白重点词语。
(二)历程与要领:借助多媒体课件,资助门生明白难明的词语,引导门生有情感的朗读课文;借助看图,引导想象,紧扣重点文句重复品读,在充实的诵读中意会文章寓意,熬炼多种本领。
(三)情绪、态度和代价观:使门生明白在荣誉眼前自满得意就会拦阻本身前进的原理。
本课时的三维目标再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叠。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懂得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寓意,体会“唯恐”和“生怕”两词的异同
二、学情、学法与教法
1、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领悟了发现文本背后寓意的方法,但二年级的学生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认知特点和整体语文素养决定了他们在学习时仍更多地关注于课文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而忽视形象的寓意和文本的内涵。
2、学法指导
针对这一学情,在教学时我将指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图片,展开想象,反复朗读等多种手段领悟文章内涵。
3、教法分析
在教法上我会充分运用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创设多种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抓住课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朗读,自由交流,从而突破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课件出示词语)
【设计意图:多媒体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读。接着指名学生选取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课文大意。此处复习既巩固了上节课认识的词语,又培养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运用词语的能力。】
(二)前后对比,引出问题
(出示由翅膀的蜗牛图和带有硬壳的蜗牛图)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展示两幅图,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使其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说说两幅图中蜗牛的不同样子。这一过程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更引起了学生的疑问,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出示两幅图以及相应的语句)
【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找出描写蜗牛夺冠前后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相关句子并凸显重点词语,引导学生抓住这些重点词语反复朗读体会蜗牛前后的变化,形成更为具体鲜明的对比,即得冠军前的翅膀有力,善于飞行,和得冠军后的翅膀退化,缓慢爬行。】
(三)精读感悟,探究原因
第二自然段(出示飞行比赛现场图和可随意移动的蜗牛图)
【设计意图:多媒体出示飞行比赛现场图,蜗牛的竞争对手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媒体贴图画的方式,请学生来摆摆蜗牛此时的飞行位置,让学生直观准确地理解“遥遥领先、甩下、所有”等词语。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蜗牛高超的飞行本领和捧走奖杯的喜悦心情。】
(出示采访图)
【设计意图:多媒体出示赛后采访图,为学生创设说话情境。请学生扮演夺冠的蜗牛发表感想(夺冠感言,今后做法等),使学生化身蜗牛,身临其境,为理解下文蜗牛的想法和做法做铺垫。】
第三自然段(出示蜗牛背奖杯和睡奖杯图)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蜗牛夺冠后成天背着奖杯图和夜晚睡在奖杯里的图,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蜗牛赛后得意洋洋的心情。接着以“得意洋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找找描写蜗牛得意洋洋的句子,反复诵读,相互交流。】
(出示相关句子,凸显重点词语)
【设计意图:抓住“成天、唯恐、生怕”等关键词深入体会蜗牛的得意洋洋,再引导学生想象蜗牛会怎样四处炫耀,从而体会到蜗牛从此不思进取,把荣誉看得很重的心态。在此基础上,结合插图,让学生将又大又重的奖杯与柔弱的蜗牛进行对比,从而引导学生感悟到奖杯的`沉重以及蜗牛飞不起来的原因。】
(四)感悟结尾,理解因果
(出示文章的结尾,凸显重点词语)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读,组织学生交流感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天长日久、退化、勉强”等词语。感悟蜗牛现在的可怜是它自己得意洋洋、不思进取的后果,进而为课文主旨的揭示作好铺垫】
(五)创设情境,理解寓意
(蜗牛以前和现在样子的图片)
【设计意图:在学生深入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再次出示蜗牛以前和现在样子的图片,启发学生观察想象蜗牛现在的心情。接着出示文章结尾的插图,创设情境:此时,如果你是这只蜗牛,面对自己的孩子会说些什么呢?看着再也飞不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通过这一番说话练习提高了认识,理解了文章寓意。】
(出示名言警句)
【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多媒体出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相关名言警句,让学生齐读,进一步明白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四、整合点的诊断与解决方法
1、运用多媒体增强教学的层次性,突破教学重难点。
利用多媒体依次有序呈现图片、说话练习、相关文本,并用红色字体凸显出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关键词语,在词基础上加以声音的提示,不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突破了教学难点。
篇6:小学五年级语文《新型玻璃》获奖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是来自龙兴中心小校的unjs,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新型玻璃》。
一、教材分析
教材简析
《新型玻璃》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七单元第三课。上承《爬山虎的脚》,下《2030年的一天》。这篇课文一共有六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夹丝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文语言浅显易懂,主要是让学生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内容的知识点。通过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说明新型玻璃在现代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自主性。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的学生思维活跃,富于充分的想象力,善于发表个人意见。易被课文的开篇所吸引,对神奇的玻璃产生好奇感。课文前五个自然段结构基本相同,学生易于理解。读完课文,有意犹未尽之感,渴望了解更多的新型玻璃、新型事物,对科技的浓厚兴趣被激发起来。但学生自身缺乏相应的科学知识,因此,对各种新型玻璃的制作原理缺乏了解。
三、教学目标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新课标理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a、把课文内容读懂,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b、了解课文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拓展科学知识的意识,进行说话训练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情感目标:a、通过理解和学习,让学生对科技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
b、在家庭、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四、教学重点
教学时,要根据课文本身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每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的语句,然后抓关键词、句、段,读懂内容。
五、教学准备
学生:读课文内容,收集有关各种新型玻璃的制作原理、写推销词。
教师:查阅有关新型玻璃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
六、教法与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新课程改革观念的光照下,构建新的课堂模式,改变“空洞说教”和“硬灌”的局面,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方法,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之在参与中获得愉悦的体验,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认识,对科技产生浓厚的兴趣,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导入课题
引导法、组织小组讨论交流法:教学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能力牵引法:检查学生所学知识的收获和运用
学生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在自学法、讨论交流法、合作探究、自我评价法等方法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七、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课文的编排体系,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三维目标的实现,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开展销会,让生当推销员,推销产品
兴趣是学生的动机之一,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之后,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一种积极性,就会主动的参与学生的活动,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生活中的情境:举办一次新型玻璃的展销会,你们就是展销会的推销员,推销产品,利用情境导入,可以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凝聚在产品的特点和作用上便于推销,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阅读,交流体验——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的主体,教是为了不教,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自主阅读,采用:读、想、勾画,收集资料来学习,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并把自己所学到的在小组内交流,做到共同学习、资源共享,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与人交流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促进参与——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质疑
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体验,变被动为主动探究学习,把师生间的单向变为双向、多向交流,使课堂成为一个开放的课堂,为了实现学生作为主体的原则,在对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有所了解的情况下,让生提出疑问,借助小组的力量,讨论、合作交流、释疑,最后由学生汇报交流情况,教师总结。
在此活动中,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意识,同时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感受快乐,得到收获,学会相互接纳,倾听、分享、互助,交流与合作的技能。在活动中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也使他们把自己的差异变成合作探究的学习资源,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四)、发挥潜能,勇于设计创新——给幼儿园装修提建议,巩固知识
为了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所学知识去表达,交流,走进真实的社会生活,体现语文知识能力和迁移,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培养创新精神和道德行为,让学生为“新修幼儿园装修”给装修公司提建议,选用哪些玻璃。在此活动中,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也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运用。
当学生汇报交流后,我用这样的语言进行小结:同学们,我们人类真了不起,研制了这么好的新型玻璃,造福人类!我也希望在座的每位同学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造福人类!努力吧!孩子们,你们一定做得到!再次激发学生对科技的浓厚兴趣。
(五)、生活实践
根据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让学生自己设计玻璃房子,玻璃桥或其它东西,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进一步激发对科技产生浓厚兴趣,使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篇7:小学语文《鸟的天堂》获奖说课稿
巴金的《鸟的天堂》,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的确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好文,以它为范本的确能引发学生喜爱的个性化冲动,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展开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促进学生主动、生动、个性地学习和发展。当我们把多媒体课件恰当地整合进课堂教学之中以后,由于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具象性、虚拟性、音效性可将学生所欣赏的各部分的文字信息多元化,从而就为更加有效地阅读、更加有个性的阅读,更加有创造性的阅读创设了更大的空间。
根据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多媒体课件的特点,从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出发,我们以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单元教学重点来确定教学目的和重、难点;按由扶到放的程序来安排课堂教学结构:
一、关于教学目的及重、难点。
首先是落实“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我们认为:有自己的见解是目的,而暂时不问见解是否正确,充分,合理,或者粗疏浅陋,只要是自己的思考所得就好。这样,才能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营造发展创新思维的必要条件。
其次,是要落实根据特定目标积极收集有关资料并运用资料的习惯和能力。这个目的的落实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见解在实践中发展。这两点也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第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及审美情趣,背诵指定的段落。在这里,朗读既是理解课文的基本手段,又是获得语感及审美情趣的基本方法,特别是结合多媒体课件提供的画面朗读,可以促进学生产生用声音再创情景的更大欲求。
本课的难点在于:将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信息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阅读课文,并形成自己的见解。这个难点难就难在“有机整合”,难在课件设计必须与教学目的及本课特点融为一体,形成本课教学的鲜明特色,形成本课教学的鲜明教学个性,而不是为了使用课件而用课件,使课件浮于教学目的及本课特点之外。
二、关于教学结构安排。
1、出示课件,展示河面变窄了。
首先我们虚拟场景,让学生同作者一起进入作者所描写过的又被多媒体所再造的情景中,使学生同作者同时产生感受,并使学生的感受同作者的感受产生比较,相互碰闯,使学生与巴金比肩观察、比肩表达,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同时比较“真绿得可爱”和“绿得真可爱”的异同,咬文嚼字,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然后引导学生深研“我说许多株榕树”的错因,揣摩作者写榕树之大的妙笔。紧跟着,用作者两次到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你更喜欢那一种景象呢?这一个问题促进学生作个性化的选择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地高涨。在学生选择的基础上,我们按照课文中描写的顺序出示课件组织下一步的学习。
2、出示课件,展示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样子。
让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抓准特点,同时自由朗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再相互交流自己喜欢这一部分文字的原因,让作者与同学的感受相互应和相互启发,并在此基础上,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在反复朗读、评价的基础上揣摩作者是如何准确、形象地用词、用句,才把本自然段写得既精练准确又特点鲜明的。
3、出示课件,展示大榕树树冠近景。
请同学们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认真阅读课文第八自然段。首先说说你最欣赏作者哪些句子,并说说为什么?这一设计将学生的观察与对重点句的欣赏和理解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个性化的。同时,又由于个人对同一句子的欣赏和理解的角度不同,所以容易引发不同见解的碰闯、融合。然后,再请学生说说,根据你的观察你认为还可以怎样描述?并请大家评一评。
这样一来,实际上诱导的是发表与作者不同的见解,潜移默化地鼓励学生站在伟人的肩头并超过伟人的地平线。而评一评呢,或鼓励、或指正、或欣赏、或帮助,个性化见解纷呈,信息容量大增。接下来,用齐读造势,造审美的氛围。再指名朗读第八自然段,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指名再读,用声音之美表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紧接着再齐读重点句“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用自己声音之美表现作者点睛之美。
最后设计用“读了这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促进学生进一步交流各自的见解:或朗读的明丽,或句子的精美,或观察的准确,或体会的细致。
4、首先让学生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然后出示课件,展示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
画面中群鸟翔集、百鸟齐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状态,将在课件场景中看到的、听到的与作者所描写的相互对照,细细品味。然后分组学习讨论你认为哪些句子对景物描写最精彩?并结合画面谈一谈为什么?之所以这样设计,在于把读书、观察、验证、分析、欣赏结合起来,深入学习、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怎样表达的。又由于是分组学习,学生发表见解、思维碰闯的机会就更多,学习的个性化色彩就更浓,民主氛围更强,学习的自由度也更高。紧接着各学习小组交流见解。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展示自己最精彩,最动人,最亮丽的一面。然后指名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自我评价,说说我这样读的理由。这一设计意在通过朗读展示自我对课文的见解,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课文。
5、出示课件,对比展示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看到的景象,为学生导游解说提供画面。
第一步组内练习: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收集的资料,集体为导游创作解说词。组内集体创作为人人参与提供了机会,同时,将课文内容与自己收集的资料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然后用竞赛形式让小组派代表上台结合银屏提供的画面导游,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兴趣,润物无声地内化学生在课堂上所习得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审美意识,并由此获得美感。
篇8:小学语文《鸟的天堂》获奖说课稿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三个生字:梢、暇、恋。
(2)学会本课几个新词:留恋、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会用“应接不暇”、“陆续”造句。
(3)理解本课重点句:
①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棵大榕树,树干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②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③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学习按作者游览顺序理清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静态与动态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以及阅读、思维能力。
2、思想教育目标。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二、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十一册第五组中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不同景象。全文按作者游览的顺序记叙的,先写了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然后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象;接着写了作者和朋友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象;最后写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根据本册教材的编排,本组训练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在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时,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制定如下重点和难点。
三、说重点、难点
1、说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作者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2、说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根据教材的编排和本文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素质教育提出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本课时,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先整体感知,再从中心句入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采用以读为主,先扶后放、质疑问难的方法,借助电教手段来理解课文内容,一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五、说学法
在教学前,教给学生用“读、划、思、议”的方法认真预习。通过读,让学生有所思,再思考之后,划出中心句,议出文章的训练难点。
在学习中,借助配乐朗读,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
六、课时安排
根据上述内容,本课安排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设疑、析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游览顺序。教授学习方法,完成课后第一题;第二课时,从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深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描写静态和动态的方法。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完成课后第二、三题;第三课时,围绕重点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完成课后第四、五题。
七、说教学过程
1、整体导入,以读为主
2、教学一开始,教师设计以下问题激发学生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的兴趣及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1)课文题目中“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2)“鸟的天堂”指什么?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
(3)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 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通过以上问题,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同时,可以通过自学。讨论以及作者生动逼真的语言描绘,结合课文插图,使学生从整体上领略本文景象的美妙之处。
1、住重点,深入理解。
在学生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景象之中,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景象之美。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以下问题:
(1)我们已经知道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了,那么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说一说。
(2)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描绘“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的?
提出上述问题,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找出本文中心句。此时教师用投影片打出中心句文字让学生齐读后,针对这句话质疑问难,从而引出学习全文。
在学习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看到一只鸟时,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阅读:
(1)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没看到一只鸟看到了什么?
(2)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
在学习中,教师借助投影让学生理解“枝干又生根,有许多根垂到地上”的景象, 弄清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体会榕树的茂盛。想象树叶绿得耀眼。绿得发亮。充满活力,从而感受榕树的蓬勃生机。在学习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之所以会有的这样的景象。是因为南方气候湿润,加上榕树正处于生长旺盛时期,所以枝繁叶茂,每片叶子都充满生机。
在学习这一部分时,引入作者的描写方法——静态描写,教学中设计下述问题:
(1)你读懂了那些描写榕树的词或句?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2)这些词句都说明了什么?是什么描写方法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出示图画投影片,让学生看榕树近景,再出示描写榕树的词句投影片,引导学生体会榕树之“大”,说明生长年代已久远。在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并及时指导朗读,从而使学生体会到静态描写的方法。完成教学目标中的理解重点句子的(1)(2)和能力目标。
八、结方法,放手自学
在教师引导点拨学习了静态描写之后,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运用总接触学习方式、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划出重点词句,同学间互相讨论、思考、议出疑难问题学习作者动态描写的一部分。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引导:
(1)作者的感受怎么会发生变化?为生么两次看到的景象不同?
(2)和写榕树比较,作者写鸟采取了什么方法?
(3)本文最后一句话中,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通过上述问题让学生自学动态描写,体会众鸟纷飞,大小不一、颜色各一、动作千姿百态,有的飞,有的叫。有的拍翅膀,使人应接不暇的热闹场面,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中,教师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众鸟纷飞的录像,加深学生体会从静到动的壮观景象。学生课文之后,进行配乐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完成思想教育目标。
九、再读全文,迁移深化
《鸟的天堂》是本组中的第一篇课文,要真正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师借以配乐朗读外,再自己从反复品读中体会,从电化教学的观看中对比,体会作者抓住榕树静止不动的特点进行静态描写,抓住鸟儿活泼好动的特点进行动态描写,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突出了“鸟的天堂”的美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
十、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既可以概括课文内容,有突出了重点,便于学生记忆,符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特点。
鸟的天堂
昨天眼睛 榕树 大
骗了“我” 茂盛 静态
“鸟的天堂”
鸟 多 动态
快乐
鸟的天堂
篇9:小学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获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册教材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最后一册教材,是衔接中小学语文学习的桥梁。俗话说:编筐窝篓,全在收口。因此,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语文阅读作文能力的提升,不仅对中学语文学习有益,更是学生终生学习的必备能力。
本组课文共有4篇,都是追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有大义凛然的李大钊,有舍身引路的郝副营长,有日夜操劳的开国总理周总理,有舍己救人的张思德。虽然他们所处的时期不同,但是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是相同的,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是相同的。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贞革命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深深地思念。这篇文章除开头外,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记叙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李大钊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受到革命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的面对危险,平和的面对家人的悲伤,以及无所畏惧的面对死亡。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教给他们读书作文的方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教给学生寻求“活水”的方法,他们才能够思如泉涌,妙笔生花。
二、说学情
本班62人,学习语文的兴趣都很浓厚,并且具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他们的朗读入情入境,他们的表达酣畅淋漓,他们的倾听全神贯注,他们的笔尖真情流露。在这样的课堂,教这样的学生,只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只需要教师的“授之以渔”,“原生态”的语文课堂即可呈现,当然这只是预期的效果。
三、说设计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天天看书,终生与书为友,这是一条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
理念一:课堂书声琅琅,享受精神食粮
理念二:课前查找资料,课堂加深理解
理念三:学习表达方法,读写相得益彰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眼前要阅读、要写作,将来一辈子要阅读、要写作。因此设计了:写一件令你记忆深刻的事情,运用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把内容写具体。达到了学以致用。
四、说方法策略
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定教。
从教学内容出发,朗读感悟。
从教学效果出发,积极体验。
五、说教学流程
1、诗歌导入,联想入题
2、整体回顾,理清脉络
3、对比朗读谈发现
4、自由朗读,品味其人
5、重点引导,加深理解
6、纵观全文,交流收获
7、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其实,语文很小,不过“字词句点”,语文很大,包罗“气象万千”,语文教学就是把大千世界缩小了给学生看,语文教育就是把小东西放大了装进学生的心田。
春暖花开,面朝大海,让我们做一个快乐的语文人。
以上是我的说课。谢谢大家!
篇10:小学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获奖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文中,女儿以回忆的方式真实地记叙了父亲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如果通篇串讲,不但使文章特色荡然无存,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其效果也会事倍功半。因为文章篇幅较长,为了实现长文短教、化难为易,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将本课教学作为两课时处理。第一课时重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并以“被捕前”、“被捕时”这两部分的课文内容为重点,由“坚决”体会到李大钊说话时的毫不犹豫;态度的坚定;留下的决心;由“不能轻易”、“哪能离开”体会到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离开的;由“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么重要”体会到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相对“被捕前”和“被捕后”这两部分,将“被捕时”这一部分做弱处理。通过让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式再现当时的情景,体会人物的内心。第二课时,在学生理解“被捕后”这部分内容、体验情感的基础上,抓住“父亲”外表的变化来组织学习,两课时有详有略,不拖泥带水,一气呵成。由此可见,长文短教的关键是选择好教学的切入口,即确定重点,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进行突破,而不及其余。重其所重,略其所略,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
在一遍遍与文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李大钊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他爱孩子,爱家庭,他是平凡的,可亲的。可当他面对工作,面对凶残的敌人时,他却能处变不惊、坚贞不屈,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他又是不平凡的,他更是一位伟大的人。我被文章中所涌动着的人性的美所深深打动。我想,教学本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一个平凡人的不平凡的一生。
李大钊先生逝世的纪念日。不仅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对李大钊都是知之甚少: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仅此而已。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积累,与文本的情感内涵相距甚远,再加上文章篇幅较长,学生很难被文章打动。因此,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文本的特点,紧扣文中的重点词句,从作者的视觉出发,挖掘文中人性最美好的.内涵,让学生感受到李大钊是一个慈爱的父亲,他爱孩子、爱家庭,他是平凡的,是可亲的,他是一位慈爱的父亲;可当他面对工作,面对凶残的的敌人时,他处变不惊、坚贞不屈,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他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基于以上考虑,我们的教学设计力求拉近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李大钊作为一名平凡人的伟大的内心世界。
文章篇幅较长,但语言平实,极具感染力。文章的布局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首尾照应,整体结构的严谨体现了本文的写作特点,同时产生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另外,作者对场景的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对比描写也为文章增色不少,使读者能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真情实感。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文本的宝贵资源,应该在教学中予以充分的重视和落实。
基于以上的两个方面的思考,我们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将本课教学作为两课时处理。第一课时重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并以“被捕前”、“被捕时”这两部分的课文内容为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情感。第二课时,在学生理解“被捕后”这部分内容、体验情感的基础上,揣摩、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
1、针对课文的特点,借助课外资料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在读书体悟中,感受李大钊不仅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更是一个伟大的人,并从中受到熏陶与感染。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李大钊言行的重点语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读中加深对人物的了解,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1、创设情境,挑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
2、搭建平台,拉近时空距离,以文本为载体,让学生、教师、作者之间情感交融。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师生谈话,单元整体导入。
2、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师生交流资料。
5、学生默读课文,围绕自己感受很深的地方作批注。
6、集体交流“被捕前”、“被捕时”这两部分的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1、集体交流“被捕后”这一部分。
2、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感受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对表达感情所起的作用。
3、读写结合。
篇11:小学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获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组:深深地怀念中的第一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说教材
本册教材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最后一册教材,是衔接中小学语文学习的桥梁。俗话说:编筐窝篓,全在收口。因此,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语文阅读作文能力的提升,不仅对中学语文学习有益,更是学生终生学习的必备能力。
本组课文共有4篇,都是追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有大义凛然的李大钊,有舍身引路的郝副营长,有日夜操劳的开国总理周总理,有舍己救人的张思德。虽然他们所处的时期不同,但是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是相同的,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是相同的。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贞革命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深深地思念。这篇文章除开头外,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记叙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李大钊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受到革命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的面对危险,平和的面对家人的悲伤,以及无所畏惧的面对死亡。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教给他们读书作文的方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教给学生寻求“活水”的方法,他们才能够思如泉涌,妙笔生花。
二、说学情
本班62人,学习语文的兴趣都很浓厚,并且具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他们的朗读入情入境,他们的表达酣畅淋漓,他们的倾听全神贯注,他们的笔尖真情流露。在这样的课堂,教这样的学生,只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只需要教师的“授之以渔”,“原生态”的语文课堂即可呈现,当然这只是预期的效果。
三、说设计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天天看书,终生与书为友,这是一条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
理念一:课堂书声琅琅,享受精神食粮
理念二:课前查找资料,课堂加深理解
理念三:学习表达方法,读写相得益彰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眼前要阅读、要写作,将来一辈子要阅读、要写作。因此设计了:写一件令你记忆深刻的事情,运用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把内容写具体。达到了学以致用。
四、说方法策略
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定教。
从教学内容出发,朗读感悟。
从教学效果出发,积极体验。
五、说教学流程
1、诗歌导入,联想入题
2、整体回顾,理清脉络
3、对比朗读谈发现
4、自由朗读,品味其人
5、重点引导,加深理解
6、纵观全文,交流收获
7、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其实,语文很小,不过“字词句点”,语文很大,包罗“气象万千”,语文教学就是把大千世界缩小了给学生看,语文教育就是把小东西放大了装进学生的心田。
春暖花开,面朝大海,让我们做一个快乐的语文人。
以上是我的说课。谢谢大家!
篇12:小学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获奖说课稿
教学目标:
1、针对课文的特点,借助课外资料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在读书体悟中,感受李大钊不仅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更是一个伟大的人,并从中受到熏陶与感染。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李大钊言行的重点语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读中加深对人物的了解,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1、创设情境,挑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
2、搭建平台,拉近时空距离,以文本为载体,让学生、教师、作者之间情感交融。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师生谈话,单元整体导入。
2、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师生交流资料。
5、学生默读课文,围绕自己感受很深的地方作批注。
6、集体交流“被捕前”、“被捕时”这两部分的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1、集体交流“被捕后”这一部分。
2、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感受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对表达感情所起的作用。
3、读写结合。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反思
上了教研课后,有同事说:这下子心情紧张过后该轻松了吧。其实不然。这节课备课评课过程中,有很多的东西值得我学习,也有太多的东西令我思索。
把这样的老课文拿来教学,我首先从人性的角度去解读文本,让学生在咀嚼涵咏中感受人性光辉。因此,普通人的情感成为我和学生对话的平台。我从亲情、父亲这个角度提醒学生去解读李大钊,这个定位告诉孩子李大钊是活生生的人,是有血有肉的人,这样能较好地把握人性的特点。
教学这样的课文教者首先自己要感动,然后才是如何让学生感动。不仅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对李大钊都是知之甚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积累,与文本的情感内涵相距甚远,再加上文章篇幅较长,学生很难被文章打动。课堂上我安排了一段资料的介绍,以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渲染情境。我也沉浸其中,因为我被李大钊的人性光辉感动着!
篇13:小学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获奖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的经过,从而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不惜献身的嵩高品质,也使我们认识到当时反动军阀狠残暴的本质。
根据这一课文的内容,在这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体会语感,辨析“沉重”、“沉着”等词,并用词造句。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惜献身的高贵品质。
3、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基于以上的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看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理解课文“被捕”与“被审”两部分,体会李大钊同志沉着,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和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不惜献身的革命气概;
(2)通过学习用简练、通俗的语言对李大钊的描写,学习家人的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弄清文中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子及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小语大纲五年级“识字、写字”中提出:五年级学生要提高辨析词语的能力,通过对“沉重”“沉着”的辨析经进一上理解李大钊的品质。本课是一篇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文,指导学生理解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惜牺牲的精神和对反动军阀的凶狠、残酷的憎恨,这也是《大纲》提出的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反映。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爱党、爱祖国的教育,也培养了学生在为人处事时能爱憎分明。本课编排在本册教材中每五组,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是小学阶段最后一篇指导写法的训练项目,为此,指导学生弄清文中的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子,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很必要的。
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本组训练特点以及高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结构。
一、从“忆”入手,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阅读教学要从整体着眼,这一点就告诉我们,使学生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是很重要的,这个印象即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避开文章的主题,分散教学,就会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支离破碎,所形成的知识概念就是松散、孤立的,对课文的理解也可能片面的理解或以篇概全的弊端。为了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感知课文。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忆”作统领提出:课文忆了谁?忆了他哪几个时间段的事情?忆了哪一天使“我”忘不了?(幻灯片出示)再运用“自读——讨论”法理解这些问题。这样既使学生从感知上了解课文大意,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符合高年级学生认识理解规律的。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理解重、难点。
突出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既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减轻学生负担,膈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更透彻。为此,在理解重、难点时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在理解“被捕”这一部分时,我采用“讲授法”“对比法”的训练方法。通过讲解,指导朗读,使学生了解李大钊在被捕时神态以体会他对革命的追求。通过划出“我”和宪兵表现的词语,采用“对比法”教学求理解李大钊的沉着镇定,从容不迫的精神,从而学习这种对比写人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篇14:小学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文章主要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对此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对“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是第五单元的第2篇讲读课文,教学本课时不但要继续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要根据课文特点,渗透一点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在知识体系上,它是前四个单元训练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为下一单元新的训练项目“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了一些铺垫。为此,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正确书写,能正确读写、理解词语。背诵、抄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学习对任务动作、语言和心理的刻画,体会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不同方式表达的爱。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对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深入品读感悟,体会作者逐渐理解父母的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新课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上课伊始,老师引导学生背诵《题西林壁》,以此引导学生领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一个人或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进而老师检查上节课所学内容:对于作者“我”所写的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分别是怎样评价的?从而引入本课的学习。
【这样的导入,复习旧知而揭示课文主要内容,既激发兴趣,又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精读课文,悟情明理
新课改指出,教师应定好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位置,变“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者”,为激励、组织学生主动的“学道、悟道”和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的特殊“学者”,这是学生得以自主学习的前提。这种教师角色位置的变换,在这一环节设计中体现尤为突出。
老师过渡:“我既得到母亲的赞扬,又得到父亲的批评,究竟这两种评价对”我“有什么作用呢?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第二部分的学习。
课文第二部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老师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的15——17自然段。接着运用”质疑法“理解课文内容。因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积极质疑,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体现教材重难点的问题加以梳理,最后形成两个重点问题:
(1)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2)成年后,作者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自由发言以后,引导学生领悟到”精彩极了“是一种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一种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这两种爱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作者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这样学生就在读、悟、问、议的过程中解决课文重难点。最后,多形式的朗读读好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求解,读中品味,读中明理。
(三)拓展文本,联系生活
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因为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因而我们设计了”拓展文本,联系生活“这一环节。
首先,安排一场小小的辩论会:如果说爱有两种,一种是慈祥的母爱,一种是严厉的父爱,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在这里,我们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的平台。实践证明,辩论不仅是交流思想,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而且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互相启发、活跃思维的过程。
在辩论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应及时予以点拨引导。通过辩论最后得出一致结论:两种爱都好,缺一不可,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辩论既活跃了气氛,又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随后老师进一步拓展激趣:”人间最美是真情。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像巴迪这样的事情也经常发生,我们就是童年的巴迪。请大家用手中的笔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学生就走出文本,积极主动地学习,创新的潜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师生、生生灵活互动,既渗透了思想教育,又碰撞出哲理的火花。
(四)以诗结尾,升华情感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精彩极了“和”糟糕头了“》结课时,老师提供一首现代诗《教育与孩子》让学生齐读,来结束我们这次爱的行程。
(六)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得意扬扬 痛哭
慈祥 →爱← 严厉
篇15:小学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诚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再三强调,待人以诚是立身之本;而今党中央更是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培养青少年的诚实美德。目前,商业战线也提出了“诚信经营”的口号。因此,“诚实”是人心所向。
苏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诚实与信任》这篇课文,记叙“我”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断了路边小红车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纸条,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说明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本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描写手法也极为朴实,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人物的言行却感人至深。特别是课文的第二段(对话部分),尤为情真意切,生动感人。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按计划需要两课时完成,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技能目标: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悟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教学重点:读中感悟“打电话”这部分内容,体味其中的蕴含。
教学难点:以读为本,以情促读,读中感悟文章“小中见大”、“平中见奇”的写作特色。
二、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中年级学生的特点,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我”与小红车主人的“打电话”这部分内容,我给学生适度的时间与“文本”对话,诵读、感受、理解、欣赏课文,从而感悟出诚实与信任的可贵;再进一步地开展师生、生生间的对话。
我打算在操作过程中采用“读、划、练、演、议、品”等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时主要教给学生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
本课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求实、求活、求新、求效。
三、说学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演演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叶圣陶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他认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使知、能和谐发展。”我设计了指名读、范读、品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以读显形,突出感染性;以读动情,注重熏陶性;以情促读,加强理解性:以读启智,坚持启发性。
本堂课教学着重教给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这也是阅读写人的文章的基本方法。
2、抓住关键词,读懂句子,领会蕴含的意思。
3、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情激趣。
为此,我打算从师生两方面做好如下准备,师:电脑课件;生:搜集关于“诚实”的故事和名人名言。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因为是第二课时,所以我就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正题。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带有课题的一句话,用“~~~~~~~”画出。(“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二)质疑研读,探究“诚实”
1、读文质疑,连词明意:
出示词语:驾驶、故障、超出、环顾、联系、陌生、道歉、诚实、信任
读准这些词语,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品词析句,挖掘内涵
出示语段:
“虽然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是它毕竟是停着的,事故的责任应该在我。”
“我环顾四周,不见一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纸条,压在这辆车的雨刷下。”
明明是红色小汽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十多厘米,才会造成这次事故,为什么“我”会认为事故的责任在“我”,而且留这张纸条是“应该的”呢?(引导学生讨论,体会“我”的诚实)
(三)设计练笔,加深理解
1、假设你就是课文中的“我”,请你用上自己的姓名、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给车主留个条。
2、再读课文,讨论造成事故的原因:
天气环境的原因——天黑、有雾、能见度差
小汽车车主原因——车头超出停出线二三十厘米
“我”的原因——归心似箭
(四)品读对话,体验真诚
叶圣陶先生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请学生设计对话的提示语,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通过分角色朗读“打电话”部分,指导学生读中悟情。
(五)拓展延伸,激情导行
1、读、背最后一段对话,想一想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与信任”作题目?还可以用什么作题目?
2、屏幕出示故事《宽恕》,让学生读一读,并做简短的发言。
3、搜集关于“诚实”的故事和名人名言,并适当地摘抄下来。
五、说板书设计:
总之,我力图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做到书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分析让学生讲,道理让学生悟,最终达到学有所得。
19、诚实与信任
无人知晓留条回电…………………………………诚实与信任(比)
买反光镜的费用……………………………………金钱(更)
人与人的之间和谐、信任…………………………重要
我的说课内容结束,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说课稿(经典获奖)3】相关文章:
2.说课稿获奖
3.获奖说课稿
4.说课稿小学语文
5.小学语文说课稿
10.年月日获奖说课稿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