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崖迁客的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小xinxinxinxi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朱崖迁客的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朱崖迁客的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朱崖迁客的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朱崖迁客的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朱崖①迁客
【宋】洪迈
唐韦执谊自宰相贬崖州司户。刺史命摄军事衙推②,碟词③云:“前件官久在朝廷,颇谙公事,幸期佐理,勿惮縻④贤。”当时传以为笑,然犹未至于挫抑也。
卢多逊罢相流崖州。知州乃牙校,为子求昏,多逊不许,遂侵辱之,将加害。不得已,卒与为昏。
绍兴中,胡邦衡铨⑤窜新州,再徙吉阳,吉阳即朱崖也。军守张生,亦一右列指使,遇之亡状。每旬呈,必令囚首诣廷下。邦衡尽礼事之,至作五十韵诗,为其生日寿。性命之忧,朝不谋夕。是时,黎酋闻邦衡名,遣子就学,其居去城三十里,尝邀致入山,见军守者,荷枷絣西庑下,酋指而语曰:“此人贪虐已甚,吾将杀之,先生以为何如?”邦衡曰:“其死有余罪,果若此,足以洗一邦怨心。然既蒙垂问,切有献焉。贤郎所以相从者,为何事哉?当先知君臣上下之名分。此人固亡状,要之为一州主,所谓邦君也。欲诉其过,合以告海南安抚司,次至广西经略司。俟其不行,然后讼于枢密院。今不应擅杀也。”酋悟,遽释之,令自书一纸引咎,乃再拜而出。明日,邦衡归,张诣门悔谢,殊感再生之恩,自此待为上客。邦衡以隆兴初在侍从,录所作《生日诗》示仲兄文安公,且备言昔日事。乃知去天万里,身陷九渊,日与死迫,古今一辙也。
(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朱崖:今海南琼山。古崖州泛指海南,是蛮荒烟瘴之地,是谪客逐臣闻之丧胆的“人间地狱”。②军事衙推:州刺史的属官。③碟词:任命书。④縻(mi):捆,拴。这里是束缚的意思。⑤胡邦衡铨:胡铨,字邦衡,南宋主战派大臣。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刺史命摄军事衙推 摄:代理。
B.胡邦衡铨窜新州 窜:逃窜。
C.军守张生,亦一右列指使,遇之亡状 遇:对待
D.欲诉其过,合以告海南安抚司 诉:控告。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胡邦衡“身陷九渊,日与死迫”的一组是(3分)
①当时传以为笑,然犹未至于挫抑也
②多逊不许,遂侵辱之,将加害
③遇之亡状。每旬呈,必令囚首诣廷下
④邦衡尽礼事之……性命之忧,朝不谋夕
⑤首悟,遽释之,令自书一纸引咎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崖州刺史给韦执谊代理军事衙推得任命书,小看了曾经位居宰相的韦执谊的才干,显得可笑。
B.卢多逊为了免受凌、辱迫害,只好将女儿嫁给知州的儿子,遭遇就比韦执谊更为酸涩可悲了。
C.胡邦衡饱受军守凌、辱而伺机报复,但最后在黎人酋长的教导下抛弃私怨并赢得了军守的尊重。
D.作者认为,从这几个人的遭遇可以看出,朝廷官员一旦被贬官流放,其苦楚古往今来皆如出一辙。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死有余罪,果若此,足以洗一邦怨心。然既蒙垂问,切有献焉。贤郎所以相从者,为何事哉?(5分)
(2)酋悟,遽释之,令自书一纸引咎,乃再拜而出。明日,邦衡归,张诣门悔谢,殊感再生之恩。(5分)
4B(窜:放逐、流放。这里是被贬的意思)
5B (①记叙的是作者对这件事的态度 ⑤记叙的是黎族酋长明白了胡邦衡说的道理,下令释放了张军守,并让他自己写了罪状。均未涉及“身陷九渊,日与死迫”)
6C(他并没有伺机报复的想法,赢得军守的尊重也不是“在酋长#from 本文来自学优网 end#的教导下”,而是胡教导黎酋按国法办事,救了军守一命,才赢得军守尊重)
7(1)此人的确死有余辜果真把他杀掉也足以消除一州人的怨恨之心,但是既然您俯问我的看法,那我私下就献上几句话。您的儿子跟我学习到底是什么目的呢?(“其、然、足以洗、相、所以”各一分)
(2)酋长醒悟,立即释放了张军守,并让他自己写了罪状,军守于是就对胡邦衡拜两拜退出去。第二天,邦衡返回,张军守登门谢罪,表示悔恨,并非常感谢胡邦衡的救命之恩(“遽、引咎、再拜、诣、殊”各一分)
译文:
唐代的韦执谊本位居宰相,后因故被贬为崖州司户。到任之后,崖州刺史任命他为摄军事衙推,而且还撰写一纸任命书。任命书中这样说:“你在朝廷为官多时,长期担任宰相,因此对公务非常熟悉,希望你能尽心辅佐本刺史处理州中公务,不用过于担心忧虑,以免束缚了自己的才能。”这纸任命书一时间便被传为笑料,不过这还不算过分,毕竟还没到侮辱、压迫他的地步。
卢多逊被罢免宰相流放到崖州。当时的知州乃是牙校出身,替他的儿子向卢多逊的女儿求婚,卢多逊坚决不同意。知州由此怀恨在心,伺机凌、辱欺压卢多逊。为了不致被害丧命,卢多逊只好忍气吞声,无奈之下,不得不勉强同意将女儿下嫁给知州的儿子。
高宗绍兴年间,胡邦衡被贬至新州,后来又被迁至吉阳,此时的`吉阳就是朱崖州。当时担任军守之人名为张生,同样是下层官吏出身,不懂礼节。所以对被贬的胡邦衡甚为蛮横。每次胡邦衡向他上报公务进展的情况时,都要像一个囚犯一样俯首低眉,立于庭下接受他的训斥。胡邦衡尽力以上下级的礼节来侍奉他,而且在军守的生日时为他作五十韵诗,为他祝寿。即使如此,胡的性命可说是朝不保夕。当地有一个黎族的酋长,久闻胡邦衡的大名,对他颇为敬仰,而且命令自己的儿子尊胡为老师,潜心求学。一日,酋长邀请胡邦衡前往族中做客,胡欣然应允。酋长居住之地离官衙足有三十里地,待胡邦衡赶到此地时,竟然看到军守被绑于园内的廊屋下,而且身上还带着沉重的枷锁。胡邦衡深感意外,此时酋长指着被绑的军守说:“此人乃贪婪残忍至极,我今天要为民除害,要了他的性命,您的意见如何?”但是胡邦衡却说:“正如您所说,此人暴戾成性,确实死有余辜。不过既然您询问我的看法,我就说说我的不同意见。您命自己的儿子跟着我苦研学问,到底是什么目的呢?我想首先要学习的便是君臣上下的礼仪之道。军守固然凶残无道,但毕竟是一州之主,算是朱崖州的最高长官。如果要惩戒他,一定要到海南安抚司处联名上告,然后再经广西经略司视案情处置。若这两处都不能秉公处理,那就再向中央枢密院申诉,到时他自然会得到应得的惩罚。如果我们动用死刑,擅自将他处决,那就不符合法制,是不应该的了。”酋长听后,心悦诚服,便下令释放了张军守,并让他自己写了罪状。军守有幸捡回一条命,对胡邦衡再三叩谢后急忙退去。次日,胡邦衡从酋长处返回,张军守主动登门谢罪,并发誓要痛改前非,对胡邦衡的救命之恩再三言谢,从此之后,待胡为上宾,不再有任意欺压之事。胡邦衡凭自己的一身正气赢得了军守的尊重。至孝宗隆兴初年,胡邦衡重回朝廷,担任侍从官一职,其间曾手抄他自己所作的《生日诗》给我的二兄文安公洪遵看,而且详细地回忆起往昔的艰难时日,不胜感慨。
从以上数人的遭遇可以看出,古往今来,被贬斥流放之人,总是离家万里,身陷九渊,每日与死神交手,与艰难为伴,其苦楚皆如出一辙啊!
篇2:《旧唐书-王维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王维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
维开元九年进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门友悌,多士推之。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丧。服阕,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代宗时,缙为宰相。代宗好文,常谓缙曰:“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尝于诸王座闻其乐章。今有多少文集,卿可进来。”缙曰:“臣兄开元中诗百千余篇,天宝事后,十不存一。比于中外亲故间相与编缀,都得四百余篇。”翌日上之,帝优诏褒赏。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10.下列加点词的,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柴毁骨立,殆不胜丧 殆:疲惫
B.书画特臻其妙 臻:达到
C.辋水周于舍下 周:环绕
D.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 敦:勉励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事母崔氏以孝闻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B.尝聚其田园所为诗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C.舍笔而绝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D.翌日上之,帝优诏褒赏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12.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分别表现王维绘画技艺高超和笃信佛教的一组是 ( )
A.笔踪措思,参于造化 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
B.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 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
C.非绘者之所及也 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D.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 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4分)
②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4分)#from 本文来自 end#
③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尝于诸王座闻其乐章(4分)
10、【A】几乎
11、【A】A凭借;B.与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所+动词做定语; C.承接关系,就/假设关系,如果; D.代词,指代诗集/语气助词,无意义
12、【C】A后一句是写王维在辋川别墅的悠闲生活B前一句批评王维绘画方面的缺陷D前一句只是写王维能看出画中之妙
13、①王维凭借诗名著称于开元、天宝年间,兄弟在两都做官,凡是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拭坐席恭迎他。(昆仲1分,宦游1分,拂席1分,大意1分)
②王维兄弟都信佛,平时经常吃蔬菜,不吃荤腥食物,到晚年吃长斋,不穿华美的衣服。(居1分,茹1分,文彩1分,大意1分)
③你的兄长,在天宝年间诗名冠于当代,朕曾在诸王的座上听到过奏他的乐章。(伯氏1分,冠代1分,尝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王维,字摩诘,是太原祁县人。父名处廉,官位终于汾州司马,家迁到蒲,于是成为河东人。
王维在开元九年考中进士。奉养其母崔氏以孝见称。和弟王缙都有俊才,在博学多艺上也齐名。兄弟友好,为士人们推崇。历任右拾遣、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居母丧,因哀痛毁伤得骨瘦如柴,几乎不能胜任服丧。丧满除服,拜授吏部郎中。天宝末年,任给事中。
王维以诗名著称于开元、天宝年间,兄弟在两都做官,凡是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恭迎他,宁王、薛王待他如同师友,王维尤其擅长五言诗。书画更是极其神妙,笔迹措思,和造化相参,而创立画意经营图绘,就有所不足,至于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于天机,不是一般绘画的`所能企及了。有人得到《奏乐图》,不知道奏的是什么,王维看后说: “这是《霓裳》第三叠第一拍。”好事者召集乐工来演奏,一点也不差,都佩服他的精思。
王维兄弟都信佛,平时经常吃蔬菜,不吃荤血,到晚年长斋,不穿华美的衣服。得到宋之间蓝田别墅,在辋口,以辋水周绕房舍,修建竹洲花坞,和道友裴迪泛舟往来,弹琴赋诗,歌咏整天。曾汇集他在田园所作的诗,称为《辋川集》。在京师时每天给十几位僧人施斋饭,以玄谈为乐,斋中没有别的,只有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专心禅诵。妻去世后不再娶,三十年独居一室,完全屏除尘世之累。乾元二年七月去世。临终之际,因为王缙在凤翔。忽然索笔作辞别王缙的书信,又给平生亲友作告别书几幅,大都是勉励朋友信佛修心的意思,扔下笔便去世了。
代宗时王缙任宰相,代宗好文,常对王缙说:“卿兄在天宝年间诗名冠於当世,朕曾在诸王座上听到过奏他的乐章。现在有多少文集,卿可以献进来。”王缙说:“臣兄在开元年间有诗百千余篇,天宝乱事后,十不存一。最近在中外亲故间相互搜集汇编,总共得到四百多篇。”次日把它献上,皇上优诏褒赏。
篇3:《与朱元思书》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与朱元思书》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原文阅读: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译文或注释: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篇4:《新唐书列传文艺上王勃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①《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②。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令。勃往省,度海溺水,s③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④不辞。都督怒,起更衣⑤,遣吏伺其文辄报。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作《唐家千岁历》。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注:①论次:评定编次。②唐道名。以地区在剑阁之南得名。宋陆游曾留蜀约十年,喜蜀道风土,因题其生平所为诗曰《剑南诗稿》,后人因以“剑南”称之。③s:同“悸”,因受惊吓心跳加速。④泛然:漫不经心,随意。⑤更衣:如厕。
4.对下列 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指瑕》以`其失 `:揭发,挑出
B.勃戏为文檄英王鸡 檄: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声讨的文书
C.是且交构 交构:相互构陷
D.不易一字 易:改动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王勃才华的一组是
①作《指瑕》以`其失
②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
③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
④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
⑤公矍然曰:“天才也!”
⑥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王勃年幼时就表现出才华,后来在麟德初年给到关内巡查的刘祥道献上文章表露才华,并在朝廷的策试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并被授予官职。
B.由于王勃倚仗才华常常让同僚难堪,所以在后来他窝藏、杀死官奴并被判处死后,同僚们都高兴不已。
C.王勃在滕王阁的聚会上依旧是恃才不羁,众位客人没有能为滕王阁聚会写出序言,他毫不推辞,他的才华初现便令已经起身去了厕所的都督闫公欣赏赞叹,也给宴会增加了又一乐事。
D.王勃既才华横溢,又喜欢著书立说,曾给祖父王通撰写的《尚 书》中的残缺内容补出二十五篇。后又写出《易发挥》、《唐家千岁历》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5分)
译文:
(2)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5分)
4.B(檄:动词,用文书声讨)
5.B(②开玩笑之举动③想要研究医学而做的事④犯罪之举)
6.A(B同僚们高兴不已,无中生有;C众位客人不写是因为都督有私心;D张冠李戴,《尚书》非王通撰写)
7.(1)官家的奴才曹达犯了罪,藏在王勃的寓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杀了曹达。(“抵罪”“匿 于”“辄”各1分,句意2分)
(2)杨炯曾说:“我惭愧排在卢前,而对排在王后面感到羞耻。”(当时的)评议者也认为是这样。(“愧”“耻”“然”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王勃,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人。六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九岁那一年,读到了(大儒)颜师古注解的《汉书》,就作了一篇《汉书指瑕》来挑出它错误。唐高宗麟德初年,官员刘祥道奉旨巡行关内,王勃给刘祥道写了一封信,展示自己的才学。刘祥道上表给朝廷,策试成绩优秀。当时他还不满二十岁,就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多次献上精美的颂文给皇帝。皇子沛王听说了他的名气,就把王勃请到自己的府中,担任专门的著作工作,评定编次《平台秘略》一书。书写成以后,沛王对王勃更加宠爱信任。当时,皇 子们喜欢玩斗鸡游戏,王勃开玩笑写了一篇檄文声讨英王的斗鸡,高宗皇帝大怒道:“这么下去将会挑起皇子之间的矛盾。”把王勃轰出了王府。
王勃被轰走后,游历到四川剑南。曾登上葛愦山远望,慷慨地怀念起三国诸葛亮的功绩,写下诗篇展露情怀。他听说虢州盛产草药,求托门路弄了个虢州参军的小官(便于研究医学)。他倚仗自己的才华,傲视同僚下属,被他们所共嫉妒。官家的奴才曹达犯了罪,藏在王勃的寓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把他杀了。事情暴露之后,本该问死罪,正好赶上大赦,只免除了他的'职名。父亲王福,为雍州司功参军,因为王勃的缘故降职至交n县令。王勃前往交n探望父亲,渡海时溺水,惊悸而死,享年二十九岁。
当年,王勃路过钟陵,正赶上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宴宾客,事先背地里命他的女婿作一篇序以向宾客夸耀,于是拿出纸笔遍请宾客作序,大家都不敢担承。到王勃那里,竟漫不经心地接过笔来,也不推辞。都督大怒,起身假装上厕所,暗中派遣下属窥探王勃的文章,随时汇报。汇报了一两次之后,文章的语言越来越奇妙,都督兴奋地说:“这真是个天才!”连忙请他将文章全部写完,宾主尽欢而散。王勃做文章的时候,刚开始并不精密思索,先磨数升墨汁,然后大量饮酒,拉过一床被子蒙头而卧,等醒来之后,拿过笔来就写完全篇,一字不改,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中写稿”。
王勃还特别喜欢著书立说。当年,王勃的祖父王通,隋末住在白牛溪,教养了很多门客。曾经创 作了从汉魏至晋时的一百二十篇史料,用来当做古《尚书》的续篇,后来序文亡佚,有十篇只有目录,没有文章,王勃将缺失的地方补充完 整,最终定稿二十五篇。他又认为,做为一个人,不能不懂医学,当时长安名医曹元有秘密的医术,王勃跟他行医学习,全都掌握了曹元的医学精华。他曾经读《易经》,晚上梦中仿佛有人告诉他:“《易经》中有个太极,你要好好思考!”醒来后便写作《易发挥》,一连写了好几篇,写到了《晋卦》,恰逢生病,这件事就中止了。王勃作了一部《唐家千岁历》。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凭文章齐名,天下称为“初唐四杰”。杨炯曾说:“我惭愧排在卢前,而对排在王后面感到羞耻。”当时的评议者也认为是这样。
【朱崖迁客的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相关文章:
6.译文翻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