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书香路教育心得
“feibe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回首书香路教育心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回首书香路教育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回首书香路教育心得
回首书香路教育心得
自20xx年1月开博以来,将近两个年头了。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亲子共读给我们家带来了快乐与温馨。读书让我和孩子之间没有隔阂,读书让我们成为一对好朋友,也因为和孩子一起读书,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慢慢长大,体会着生活的美,家的和谐。
两年里,明亮的灯光下,映出一对父子沉浸在书中的身影,照耀着孩子天真灿烂的笑脸。两年里,我们也从中得到了诸多回报,一次次的荣誉降临我们家,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温暖,谋足了劲儿,默默地为彼此打气,加油。
书香家庭,一张张大红的奖状,贴在了醒目的位置,时刻在督促着我们读书、写作,也正是有这不断的努力,博腕儿的桂冠终于降临在我们头上,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我们忙的时候别人都在忙,别人闲的时候,我们可别闲着,钻时间的'空子,钻别人的空子,挤出我们自己的时间。之后,“最受欢迎的爹地”这份荣誉稳稳地放在我们的面前,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更是知识。“状元文”的降临,让做家长的我,能正确地对待孩子的学习和考试,也让孩子能轻松地面对考试,正确地对待考试,以及对考试的理解也有了正确的认识。
生活中处处皆学问,处处有科学,聆听老师的话,我们走出去,揣摩着,思考着,一点点地走进大自然,走进科学。读书让孩子进步了很多,很多文章被校讯通推荐,可是孩子自己的结果。“小小数学家”的荣誉是属于孩子的。这个荣誉给了孩子莫大的鼓励,自己承认数学并不是很好的他,望着这大大的荣誉证书时,也暗自发誓,要把数学学好,从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学起。
追忆我们的成长路,总结了很多,学习了很多,都无外乎“坚持”和“勤奋”。多听,多读,多练,不必在意去测量荣誉的距离,就如孩子之前经常会问,我们啥时候才能当上博腕,老师总是说只要你坚持,博腕总会属于你。我也说再多读几本书,就会得到,今天终于明白,功到自然成。
走在书香的路上,我们幸福着,快乐着,收获着。路上属于孩子自己的,勤能补拙,相信每个孩子都会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篇2:关于读书的教育心得:从书香校园到书香世家
在为心底里一项酝酿已久的读书计划确定一个名目时,脑子里几乎没有走过几个词:书香校园、书香家园,便迅速出现了它:书香世家。
初略一想,连我自己都哑然失笑:三个词并排在那里,这个词有点大了——在时间上。但稍作梳理,又感觉这并非奢想。而且我又一次笑了,因为接下来我马上就想到了另一个词:中国梦。
别看我们今天普遍不读书,不屑谈书,不屑与书为伍,以书为荣,其实在我们的骨子里,依然对书香门第构成一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向往。我们只是在潜意识里还不大敢贸然跨进这道门槛。在一个世世代代诗书味道很浓郁的国度里,尽管农耕文化是它的基调,但“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文化心理,早已化作我们的文化基因,无法从我们的血脉里完全被剔除。我们还并没有多大站得住脚的理由,能够从骨子里说服我们放弃对书香的梦想。
书香校园已经有点让人心醉。但它从空间上走不出校门口,从时间上也难以管到一个人的终身,更不用说管到他的子孙数代。校园固然是读书的地方,但读书,不能止于校园。
但中国的读书,的确止于校园。不用往别处看,直接从中国家庭的室内环境就看得出。在中国的不少家庭里,如果没有一个正在上学的孩子,你要写个便条什么的,基本上就找不到一支笔。就是有上学的孩子的家庭,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我在《中国的家长》中写道:
中国的家长在购置或打造家具时,几乎都想不到同时也为孩子备一套与学校里差不多的课桌凳。中国家长的住宅里再窄小,也能容得下一张麻将桌,一张饭桌,一张电脑桌;再宽敞,也只容得下一张麻将桌,一张饭桌,一张电脑桌。中国的家长往往从床头上,从柜角里拿不出一本像样的书给孩子读。孩子要读书,必得是学校现喊,才现看现买。
《中国教育报》6月2日刊登的“第八届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十七周岁以下国民阅读调查十大结论”中,有三大结论与家长直接相关。过去历遭家庭反对却依然生生不息的青少年课外阅读,转而需要家长的陪读甚至朗读。而这所谓的亲子阅读,却并无多大的普适意义。在中国,在现阶段,把未成年人阅读的重任完全寄托在亲子阅读,这是脱离中国现阶段实际的读书乌托邦。不仅如此,恐怕再过较长一段时间,也造就不出多少能够陪孩子阅读、为孩子朗读的书香四溢的家庭。如果放在现阶段每一个中国家庭范围内考察,以家庭影响读书,远比以读书影响家庭更要艰难。
今天的学生是明天的家长。在书香世家的构建中,学校完全能以读书影响学生,进而影响家庭。
绕点道,先从一个故事开始。
一位校长很欣慰地跟我聊他儿子的读书故事。儿子刚读三年级,特别喜欢读书,属于那种逮到什么书都得读上一读的天生书虫。一天儿子问他,蚕蛾没牙,也没有爪,怎么能从坚韧的蚕丝中破茧而出?遗憾的是校长并不知道这个问题。儿子嘲笑他这都不知道,还当校长,然后给校长解释起这是为什么。在解释的过程中,儿子不仅将问题解释得一清二楚,而且还用到了许多在我们看来,对于学生来说很艰涩的书面词语。譬如他不仅能使用“唾沫”这个词,而且还生怕父亲不明白,特意又向他补充解释:“唾沫就是口水。”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充满意味的读书故事。
因为爱读书而终于能说出“唾沫就是口水”;而我们的教学反其道行之,因为教学而让学生说得出“唾沫就是口水”,却不能最终让学生爱上书本。
无论在一个书香家庭,还是一个书香校园,热爱读书永远比怎样读书更让人敬重与羡慕。教人热爱读书,永远比教人怎样读书来得重要而又艰难。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在思想与行为上做出一些努力。
1、剔除一切强加给读书的负担
不要一提读书的话题,总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要总是人为地制造读书的麻烦,抬高读书的门槛,宣扬读书的难度,平添书外的负担。
不要迷信读书专家整理出来的那点读书法。不要迷信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不可能只有那几种方法。人家的方法再好,也只是人家的方法。每一个会读书的人,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方法。
不要迷信做读书笔记。不要一提到读书,就近乎条件反射地联想到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读书不等于政治反省、道德提审、经验总结,也不是为了方便今后引经据典。就像吃饭,吃完就走,没必要把每顿饭吃了些什么,每个菜什么味道都用笔记录下来。但吃下去的饭,会化作肌体的营养。
不要总是向孩子灌输读书是为了什么什么。读书说到底就是因为想读书。就像吃饭就是因为想吃饭。读书就是读书。读书不只是精神需要,还是生命漫游。
请相信,越是纯粹自然,不拖泥带水,只关乎生命的读书,越走得宽广——从校园到家园;越走得久长——从孩子到孩子的孩子。
2、在教育断缺的情况下,环境可以持续引导学生读书。
鼓励学生,动员他们的家长,帮助他们营造一个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理论上,帮助他们营造一个好的家庭阅读环境,至少起点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艰难。今天我们的住房实在紧张,短期内每户一间专门的书房也许还难做到,但一个家庭为孩子配备一个书橱(或者一个书柜、一个书架)、一张书桌、第一本或者第一批藏书,并不是过分地为难家长。
不要轻视“书环境”对读书的影响。书庄严地排在那里,即使你不去读,它也是一道风景,会构成一种熏陶,让你的眼睛在不经意中掠过它的时候,心头平添几分高贵、敬畏与宁静。
打造一个书香家园,也需要三代人的努力。不大喜欢书香味的第一代,至少也有理由为第二代打造一片像样的读书环境,让你的下一代一落地,就跌落在一片书香中;闻到的第一股香气,就是书香。
可以稍微想象一下,一个孩子人生中拥有的第一笔私有财产,是一批由他自由支配的书籍,这对于孩子的高贵人生,会平添怎样的意义。
还可以将事情想象得更为深刻、美好一点。
一位家长拿着一摞试卷走进孩子的房间。孩子正在静心看书。家长把试卷放在孩子的案头,转身瞅见一侧的书橱,目光稍做迟钝,然后取下一册书,在孩子旁边的位置上坐下来……多年以后,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换成了今天的孩子。而孩子今天看书的位置上,坐着孩子的孩子……
书香、书味是可以传染的。试试组织学生参观做得好的书香家园,让参观者羡慕,被参观者自豪。还可以把学生带到教师自己的书房参观学习。
辅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自己的藏书票,培养学生的藏书情趣,让学生感受到藏书本身就是一件很高雅的事情。
3、藏书哪里来?
鼓励在同学、师生、亲友之间以互赠书籍代替互赠其他礼品。
倡导家庭把奖励孩子衣物,学校把奖励学生文具,改为奖励优秀图书。倡导家长在每年岁首,把给孩子的压岁钱换成“压岁书”。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了解到的书目,有目的、有计划地添置图书。托远方的亲友购书。请家长陪同买书。倡导家长去书店为孩子办一张贵宾卡。
教学生学会从网上购书。随时去旧书摊上淘书。
4、做好荐书工作。
组织教师向学生、学生向学生的荐书活动。读一段时间的书,就组织一场读书推介活动,把每个人发现的好的作品,好的作家推荐给每个人。
经典是人生读书的必修课,但“入学年龄”与“学制”不限。可以为学生选定几部经典,但不管什么时候完成,只是有必要完成。进入经典,并非越早越好,时机适合更好。
一部经典第一次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考虑是它的本来面目。否则,我们也许会弄巧成拙,降低经典在学生心目中的等级。
学生对经典如果暂时无兴趣,可以暂时不读,但可以经常帮助学生了解一些经典的信息,让他们在心里暗暗地记住一些经典的名字,记住它们的作者的名字。哪一天学生会自己想起来,然后专程去拜访他们的。而这个前期工作,主要要有学校来做。学校不仅要为了学生当下的阅读做好荐书工作,还要为学生今后的读书做好前期工作。提前把学生暂时还不想去爬的几个制高点指点给他们看,不要让学生今后在太长的时间内,在选择读什么书的问题上一个人歪打瞎撞。
5、倡导家长和教师——在当下尤其是教师——做持之以恒的朗读者,坚持每天把书大声朗读给孩子听。天生的书虫毕竟太罕见。在多数孩子与多数书本之间,通过一种媒介,更容易让孩子发现书中的趣味,爱上读书。把书朗读给他们听,把躺在文字上的快乐,化作流淌在书声中的味道,让每个之前并不太注意书本的孩子,从此对书刮目相看。
6、让学生持续默读。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默读,让学生从小习惯一种高尚的日常生活方式。
作者:钟世华
公众号: 吾班书屋
篇3:远程培训心得:漫漫教育路 长存求索心
远程培训心得:漫漫教育路 长存求索心
远程培训心得:漫漫教育路 长存求索心有幸参加此次培训,虽然时间较短,但带来的影响深远。每位专家的讲座或如湍流江河,振聋发聩,或似涓涓细流,沁入心脾。每一种思想都是灵魂的净化,每一种观点都是知识的升华,每一种经验都是教育的真谛,每一种行动都是生命的执着。翻着曾经的笔记,回想着异彩纷呈的课堂,回味着每一种讲座,都历历在目,犹能感受到来自内心的呐喊。它们带给我的震撼是无尽的,只能在寥寥数语中窥见一斑。
第一,视野更开阔。有人说教高中只有高中水平,教小学只有小学水平。在多年的教学中,可能知识具有局限性。通过本次培训,在我的面前打开了一扇窗,透过它,我看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接触到了新的光芒,突破了原有的窠臼。
第二,欲望更强烈。囿于教育的环境,往往满足于既有的成就,躺在过去的成就中沾沾自喜,却以为这就是我的教育生涯。而今在聆听诸多专家和优秀教师的'讲座后,发现了自己的渺小。古语道,欲壑难填。在教育探索的道路上,就需要我们不断的产生欲望,一种执着追求更合适更进步更人性更有效的教育欲望。当我们被这样的欲望充斥,就有了不断前进的动力,迈起的步伐就会铿锵有力。
第三,责任更重大。现在的我们已经出于教育的成熟期,在肩负教育学生的责任的同时,还肩负着传帮带的重任。创新语文课程,传承教育使命。
第四,思想更深邃。从事教育多年,可以说拥有了较多的经验,它们是零碎的,松散的,不能很好的指导教学,促进自己成长。从众多优秀教师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希望。完全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更多的反思自己,把诸多表面的肤浅的经验进一步的提升,让自己的思想更深邃一点,让自己的教育信心更足一点。
第五,目标更明确。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名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而名师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慢慢锤炼的过程。在现有的基础上朝着名师的目标努力着,“更上一层楼”这不仅是自己的追求,也是教育教学的需要。
教育之路虽然漫漫,而求索之心长存。过去虽小有成就,却已被日新月异的发展掩盖,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将倾注精力,与时俱进,孜孜追求,不断努力,继续发挥绵薄之力,书写下自己的一方天地。
【回首书香路教育心得】相关文章:
5.教育心得
7.作文《回首初一》
8.回首初三作文
10.初一作文回首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