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蜗牛的教学心得
“鹦鹉咕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观察蜗牛的教学心得,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察蜗牛的教学心得,供大家参考。
篇1:观察蜗牛的教学心得
观察蜗牛的教学心得
观察蜗牛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科学实践活动。平时孩子们都见过蜗牛,非常熟悉,但对蜗牛的了解却局限于背着壳、爬行、吃菜叶、爬过有痕迹。为了让孩子们像小科学家一样用心仔细地观察蜗牛,发现更多蜗牛的奥秘,我精心组织了学生观察蜗牛的活动,活动收获很多。作为教师的我也同样感受到了观察带来的乐趣。
一.精心充分的活动准备:
《观察蜗牛》一课正在国庆节前后上,我统一调整到国庆节后,让孩子们利用放假一周的时间去捉几只蜗牛养一养。同时在班级微信群里发动家长协助,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抓到蜗牛我先让孩子自行观察,自己发现,随后建议给蜗牛放不同的食物如菜叶、苹果片、馒头片、饼干等,观察蜗牛吃什么。有的孩子精心地给蜗牛做了家,有的同学把蜗牛分养在几个盒子里放上不同的食物,很多家长陪同孩子一起捉蜗牛,一起观察体会童年的快乐,并把图片视频发到微信群里分享。
二.生动有趣的课堂:
上课前我专门布置学生要把蜗牛带来,所以上课时每个同学都至少有一只小蜗牛,有的带来三四只,还分享给了同学。
首先汇报了他们在哪里抓到的蜗牛。有的在白菜地,有的在阴暗的墙角,有的在潮湿的草丛,还有的买菜时让菜农在菜地里捉到……可谓想尽办法多种途径。根据抓到蜗牛的地方,我们总结出蜗牛喜欢阴暗、潮湿、温暖的'环境中。
随后同学们汇报了自己观察的发现。发现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壳上的螺纹花纹有顺时针方向有逆时针方向,壳的颜色有深有浅,壳颜色重的蜗牛身体颜色较黑,壳颜色浅的蜗牛身体颜色也浅。在班里我发现了一只特黑的蜗牛,拿出来让大家对比着看了看,同学们喊它“大黑”。大黑和小白放在一起真是黑白分明啊!还有的同学发现蜗牛有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引导了解长触角的最顶端是蜗牛的眼睛。也有的同学说蜗牛拉了很多小长条的便便,蜗牛的在哪?原来在蜗牛的尾部……孩子们的发现还真不少。
在孩子们充分汇报的基础上,我们认识了蜗牛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三.严谨有趣的实验:
随后我和学生一起做了几个有意思的实验。
实验1:对着蜗牛击掌、拍手、大声喊,观察蜗牛有什么变化?结果蜗牛无动于衷,也不拐弯,也不害怕,也不怕乱,一点也不受影响,枉费了孩子们忙的不亦乐乎。教师解释奥秘:蜗牛没有听觉。
实验2:我将蜗牛放在培养皿里,然后放在实物投影上,用课本遮住一部分光,蜗牛的身体一般在阴暗处一般在光照处,蜗牛会慢慢爬到书的阴影下。这说明蜗牛喜欢阴暗的环境,不喜欢有光照的地方。
实验3:用铅笔去碰蜗牛的触角,蜗牛的触角会迅速缩回去,说明蜗牛触角有感觉。学生在观察的时候也有新发现:她的蜗牛比较白,看上去和透明的似的。当触角缩回去的时候,她发现蜗牛的触角不是缩到头部就结束,而是一直缩一直缩,缩到脖子里一段。等安全了再伸出来,伸缩自如,好像有这样一个管状通道一样。这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大家都仔细观察果真如此。
实验4:我准备了一瓶白醋和一些纸巾,将白醋倒到纸巾上,先让孩子们闻了闻,那刺激的气味让孩子们直往后缩脖子。蜗牛会不会闻到这种刺激的气味?闻到的话会不会也和同学们一样缩脖子?于是我将沾有白醋的纸巾靠近蜗牛(其实,我也不知道会有什么现象?没有专门试过)。在还没有碰到蜗牛的时候,只是靠的比较近,蜗牛的触角就迅速地缩回去了。试了几次都如此。我把纸巾放在蜗牛前面一点,蜗牛深处触角试一试缩回去,试一试缩回去,几次之后在伸伸缩缩中身体调转了方向离开了。随后我把沾有白醋的纸巾分给孩子们一起感受神奇。
最有意思的是一次培养皿里放了两只蜗牛。蜗牛爬着爬着,触角碰在一起,头也缠在一起。孩子们兴奋地说:“蜗牛亲嘴了……”还鼓起了掌。我告诉孩子们这两只蜗牛看来互相喜欢找到了自己的配偶就会繁衍后代。这就是科学。
观察蜗牛给孩子们带来了科学知识,更带来了童年的快乐。
篇2:《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学会合作探究;观察蜗牛的运动,发现蜗牛运动中蕴藏着的奥秘,与同学分享。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合作探究,感受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发现知识的乐趣。
3、科学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知道蜗牛是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的,它的身体是怎样前进的,它爬行留下的黏液有什么用处等。
课前准备:
1、学生5或6人为一个小组(桌子抽屉里事先放好放大镜、一块玻璃片、一块木板、小刀、钢丝、滑板、树皮)
2、学生自带铅笔、直尺等各种文具。
3、用纸盒装若干蜗牛,塑料杯若干只,用报纸盖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大家快看屏幕,这些是什么?”老师边展示几组漂亮的蜗牛图片边问。
生:“蜗牛!”“蜗牛!”学生已陶醉在精美的画面中,脱口说道。
师:“仔细想想,你在哪里见到过或捉到过蜗牛?”
生:“夏天,下过雨后的墙上,墙角边。”“路旁的草丛里。”“草地里。”“树下。”“砖缝里。”……学生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不断地相互补充着。
师:“这说明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生:“阴暗,潮湿的环境里。”学生顺理成章地归纳出了结论。
师:“那我也想请大家说说就目前你对蜗牛的认识有哪些?”
生:“有壳!”“没有骨头,身体软绵绵的,能缩进壳里去,也能从壳里伸出来!”“身上有粘液!”“头上有四条伸出的角,我想大概是它的触角,两条长,两条短!”“没有脚,但它却能爬行!”……看来学生已对蜗牛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师:“真不错,今天啊,老师已经把蜗牛请进了我们的课堂,等一下我们再一起来观察蜗牛,但为了使我们能更大、更清晰地看清蜗牛,我们还得使用一件工具,这是什么?”“放大镜!”“以前用过吗?”“用过的!”学生非常自信的回答着。“请大家用放大镜先观察一下放在桌子的纸片上写了什么字?”老师用2号字在每张纸片上印上了“观察蜗牛的运动”四个字,大约过了10秒钟左右,“观察蜗牛的运动!”“观察蜗牛的运动!”回答声此起彼伏。看来学生对放大镜地使用已经不成问题了。
二、观察蜗牛的爬行
“现在,每组可以把蜗牛从烧杯内轻轻地取出来然后轻轻地放在玻璃板上用放大镜从上到下仔细地观察,它可是一条小生命呦,要小心!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蜗牛没有脚,它是靠腹部一伸一缩前进的。
师:对,蜗牛的腹部肌肉很发达,它就是蜗牛的运动器官,叫腹足。(教师板书:腹足)
生:蜗牛前进时是像波浪式的。
师;这个同学观察得真仔细啊。请同学们看一个录像。(蜗牛爬行的录像)从录像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蜗牛运动时腹足上有波浪的图案,那是因为蜗牛是以波浪方式前进。请同学们把蜗牛放在手心上,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生:有种吸起来的感觉。
师:是的,这种吸起来的感觉正是蜗牛以波浪式的前进方式在你的手心上爬行。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有一条湿漉漉的痕迹。
师:“你们组观察得也很仔细,这痕迹是什么啊?”
生:“是蜗牛分泌的粘液。”
师:“对了,那蜗牛的身体就是在粘液中滑行。”老师顺着学生的思路,不断地启发着。那么你还想了解有关蜗牛分泌出来的粘液的什么情况呢?
生:我想了解这种粘液有什么用?
生:我想了解这种粘液是由什么组成的?
师:“这些问题大家都提得太好了,都非常有价值。那么,今天我们就先重点来探究蜗牛的粘液有什么作用?
三、观察蜗牛的粘液
温馨提示:
1、每个小组组长专门记录观察记录
2、观察蜗牛时,请先把观察步骤读一遍,然后再进行观察,边观察边记录
3、小组成员要认真配合组长
4、观察时不要吵闹、大声喊叫,有问题时要举手提问
5、观察完一个内容,并完成观察记录,才可以进行下一个内容的观察。
篇3:《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以及幼儿的想象力
2·能和小蜗牛做好朋友,了解小蜗牛的一些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在种植植物的盆中放入小动物(蜗牛)
活动过程:
(1)引出活动
自然角的植物盆中投放了小动物(蜗牛),集体观察的时候,小朋友很兴奋的看着盆子中的蜗牛说:“是蜗牛,是蜗牛,好可爱的蜗牛”“你看,小蜗牛在爬。”评价:从讨论中可以发现幼儿对蜗牛充满了好奇,强烈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主动去观察蜗牛的活动,在观察中了解蜗牛。
(2)引导幼儿分不同的时间去观察蜗牛的活动。
教师引导:“盆子里有许多可爱的小蜗牛,我们可以看一看。”让幼儿在各个时段去观察,讨论。在幼儿观察的过程中,让孩子自由观察,几个人一起观察,或独自一个人观察。幼儿的想象力丰富,把观察到的想象成许多不同的情况。
(3)讨论各自的想法(想象力)
观察后,教师让孩子们说一说:“你们看了小蜗牛,小蜗牛在干什么呀?”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幼儿甲:“小蜗牛变成了蜗牛爷爷,本来是小蜗牛,因为它的触角变得长长的,它就成了蜗牛爷爷,蜗牛爷爷长胡子了。”
幼儿乙:“蜗牛有背壳。”
幼儿丙:“蜗牛喜欢爬来爬去的。”
幼儿丁:“有的蜗牛有背壳,有的蜗牛没有背壳。”
“蜗牛的背壳很漂亮。”
“蜗牛的背壳可以当当雨伞,淋不到雨的。”
“没有背壳的蜗牛是小蜗牛,有背壳的蜗牛是大蜗牛。”
“没有背壳的蜗牛爬的快一点,因为不用背着重重的壳。”
“背壳可以当房子。”
“小蜗牛喜欢微笑。”
“......”
(4)引导幼儿继续观察,分时段进行观察,充分发挥想象力。
幼儿甲在观察中,想到:“小蜗牛喜欢听小朋友唱歌。”
幼儿乙还念了两句儿歌:小青蛙呱呱呱,小蜗牛慢慢爬。”
幼儿丙观察到蜗牛钻到泥土里,边说:“小蜗牛在外面太冷了,到泥土里休息一下。”
幼儿丁说:“蜗牛也喜欢喝水,喝干静的水。”
(5)讨论、小结。
再次集中,教师提问:“小朋友观察了小蜗牛很多小朋友的想法很好,很棒,还有谁有更棒的,想一想。”
幼儿甲:“我喜欢蜗牛,蜗牛很可爱。”
幼儿乙:“我喜欢蜗牛,蜗牛会慢慢的爬。”
幼儿丙:“蜗牛有背壳,很有趣。”
幼儿丁:“蜗牛会对森林里的小动物微笑。
教师小结:小朋友在观察小蜗牛,和小蜗牛成了好朋友。小朋友很关心小蜗牛,小蜗牛让我们知道它的活动过程。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的动物,小朋友只要仔细的去观察它们,我们会有更多的好朋友。
活动延伸:手工《蜗牛》
篇4:《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我的说课题目是:观察蜗牛。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学三维目标和重难点,四说教法和学法,五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观察生物”,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第一课时。
《科学》新课标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材第一章第7节已经向学生介绍了科学探究的六大步骤。这节课选取蜗牛作为学生探究的对象,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本质。通过观察蜗牛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蜗牛受到外界刺激,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为第二课时学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做好了知识铺垫。
考纲中明确指出科学探究要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探究问题和假设,分析、处理多种信息获得事实与证据的能力,还要让学习初步学会运用文字、图表等方式解释、说明探究过程和结果。
二、说学情: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对于观察动物可能只是停留在小学学习科学时只注重某个部分的细节,还不能以科学探究的观念来对待中学的“科学探究”。如何开好这个头,对刚进中学的学生来说意义很大。开好了头,会让学生在以后科学课的学习中兴趣浓厚,条理清晰,并建立良好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观念。
通过第一章科学入门的学习,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已经有所提高。根据“最近发展区”原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能力去学习如何利用工具有顺序地去观察蜗牛,并学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完整地完成探究实验。
三、说教学三维目标和重难点:
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以下三维目标和本课的重难点。
1、知识和技能:
①学会使用放大镜;
②了解蜗牛的形态结构和生理习性;
③知道蜗牛的视、触、听、嗅、味等感觉;
④能通过设计并实践一些简单实验来研究某一生物。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习观察一种生物的基本方法和实验记录的方法;
②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会科学实验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②感受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③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交流能力;
④养成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重点:会用放大镜按一定顺序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
难点:对蜗牛的感觉展开实验,并归纳小结。
教学准备:放大镜、学生捕捉的蜗牛、玻璃板、米醋、蔗糖溶液、教学课件等。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遵循新课标理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我主要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兼用谈话法和讲解法。课堂时间安排采用“10+35”模式,把自己的课堂引导语言控制在10分钟内,把大部分的课堂时间交还给学生。
2、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将指导学生采用演讲法、观察法、分组自主探究法学习本节课内容。
五、说教学程序:
(一)课题引入:学生演说——捕蜗牛记
课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捕捉蜗牛。课上让学生演说“捕蜗牛记”,叙述在哪里能捉到蜗牛。这样不仅使学生明白了蜗牛的生活环境,还引入了新课。能将蜗牛带进课堂,此时学生兴趣浓厚。
(二)新课讲授
1、学会使用放大镜
蜗牛很小,部分构造无法用肉眼观察,从而引出放大镜的使用。
首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放大镜使用的实例,同时让他们讲解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学生明确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后,让他们用放大镜观察铅笔、头发、课本中的文字……
通过学生的独立演练,让他们体会放大镜可以扩大放大范围,从而达到人人学会使用放大镜的目的。
2、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
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放于玻璃板上蜗牛的身体结构,并填写课本中“蜗牛身体”各部分的名称。提醒学生按一定顺序来观察动物。学生通过边观察,边填图,能养成及时记录的好习惯。等学生观察完之后,在课件中出示一张蜗牛的图片,请学生回答各部分名称。在指图的过程中我将按一定顺序进行,让学生体会观察动物要按一定的顺序。以此来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学生掌握了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后,就能把这种观察方法转移到观察其他动物上。
3、观察蜗牛的运动
让学生观察蜗牛的运动,同时提出两个问题让他们思考:①蜗牛爬行时为什么在身后留下痕迹?②蜗牛为什么要四处爬行?该讨论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4、探究蜗牛的感觉
首先问学生:你有哪几类感觉?这些感觉蜗牛也有吗?
其次,让学生回顾探究的6大步骤。
再次,请学生设计一张表格,分别用实验来验证蜗牛的各种感觉。让学生通过表格记录小组观察的现象,并根据现象做出结论。经过对课本的预习,学生应该能针对蜗牛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觉设计出实验表格,并进行相应的科学探究。此时,我将巡视学生的探究活动,给予一些学困生必要的点拨,鼓励他们认真开展实验。通过学生在做中学突破本课的难点。
探究活动结束后,邀请各小组汇报展示探究结果。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我将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激发他们各抒己见,允许他们有截然相反的结论出现。在民主、和谐和轻松的课堂环境中,让学生想说、爱说、乐说,从而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开展组内合作探究,组间交流互助,让学生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合作的好习惯,并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课堂小结
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想想看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本领?最后我将在课件中通过简洁的版面内容展示这节课的板书,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认识。
(四)作业布置
在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很难对每个问题都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心中一定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我将鼓励他们饲养好蜗牛,选择有关蜗牛感兴趣的课题继续研究,把实验开展好,激励他们撰写观察日记,上网查找有关蜗牛的资料,拓宽知识面。让他们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倡导有益的课余生活。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将蜗牛放回原来生活的地方,让他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让学生保留一颗童心,一颗爱心,养成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篇5:《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曾宝俊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观察小动物》单元的第一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并研究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行为特征,达到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一些特征,以实现科学课程标准中制定的关于“生命世界”中的有关认识动物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的多样性的内容标准,以及珍爱生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本节课的观察研究和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的一些生活经验和生活能力基础上的。现在大多数小孩已经从不同渠道了解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有的甚至会饲养过一些小动物,学习本课的内容可以为学生将来学习各种各样的动物以及动物的分类知识等打下一定的基础。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们需要做的教学准备应该比较充分,如果实在不能找到蜗牛,可以根据本地情况,用蚯蚓代替也行,但必须保证有充足的实验材料。
本课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
●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
●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
知识与技能:
●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照顾小动物(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
1、猜谜:同学们,猜一猜这里面是什么小动物?(蜗牛)
2、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蜗牛。
【评析】研究对象的突然出现,可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热烈起来。
二、观察了解蜗牛的外形
1、谈话:通过观察,你们对蜗牛有了哪些认识?
2、学生汇报。
3、谈话:对蜗牛有了这么多的了解,你们能不能把观察到的蜗牛外形画出来?
4、学生画画。
〖说明〗教师适时发放大镜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展评时,适时介绍不同种类的蜗牛,也可以利用图片或多媒体演示。
三、了解蜗牛的行为特征
1、提问:刚才的画图说明同学们对蜗牛又有了新的认识,那么关于蜗牛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呢?
2、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提问:你们准备怎样研究呢?
4、学生讨论。
5、学生汇报,教师补充。
①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材料是一块玻璃、放大镜。
②蜗牛怎样吃食?
材料是盘子和若干食物。
③蜗牛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呢?
材料是干土、湿土,或干布、湿布。
6、学生分组研究并作记录。
【评析】我们的教学强调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但是增加自由度并非放任自流,在引导学生充分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基础上,有选择地研究几个问题,是在学生思维充分发散基础上的集中,有利于学生研究的重要项目。
7、组织研讨。
①谈话:刚才的活动,大家表现都很好,每个同学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现在请大家来说一说,通过这次观察研究活动,你有了哪些收获?
②学生汇报。
◇关于蜗牛的爬行;
◇关于蜗牛的吃食;
◇关于蜗牛喜欢的环境。
8、提问:如果要给蜗牛重新安一个舒适的家,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呢?
【评析】研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一块儿来思考,互相交流每个人在探究中获得的经验,从而形成每个孩子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并提高每个孩子的概念水平,所以孩子们都会大道理思考,如何给蜗牛安家。
9、提问:有同学发现蜗牛躲在壳中不出来,假如蜗牛一直躲在壳中,你有什么办法让它爬出来吗?又有什么办法让蜗牛缩回去呢?
【评析】此处调整了一下教材的顺序,目的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再提出研究项目,而且这个研究项目可以说是本课的高潮部分,相信学生对这项研究会有极大的兴趣和收获。
10、学生研究。
11、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12、谈话:你们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蜗牛究竟是靠什么来对外界作出怎样的反应的。
四、巩固、延伸。
教学片断赏析
师:用什么方法让蜗牛从壳里爬出来?又可以用什么方法让蜗牛从壳外缩回去?
(学生讨论研究方法后汇报)
生:用针刺它的壳,蜗牛没有反应。
生:用针刺它的触角,蜗牛动了一下,但没有出来。
生:用针刺它的头,蜗牛的身体缩到壳里去了。
生:用针筒吸水后注入蜗牛壳里,蜗牛慢慢爬了出来!
生:我们小组没有碰它,蜗牛也自己爬了出来。
生:它先伸出头部,再慢慢地把身体探了出来。
生:用针刺它的头部,他又缩了回去。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篇6:观察蜗牛
“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每当我唱起这首歌,都会想到可爱的小蜗牛。
蜗牛虽然小,但它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蜗牛可有25000多颗牙齿呢!它的牙齿长在舌头上,被称为“齿舌”。
一天,我在我家门前的小河边发现了一只小小的蜗牛。我捉起蜗牛,找来放大镜仔细观察。我发现,蜗牛背着一个“大房子”,所以它走路时满吞吞的。蜗牛有触角,触角上有两只芝麻粒一般的小眼睛,它没有鼻子,可是有小气孔。蜗牛喜欢在潮湿的地方生活。怪不得我会再小河边遇见它呢!
我还发现了蜗牛喜欢吃菜叶,我把馒头渣、菜叶、苹果块放在它面前,它不吃馒头渣和苹果快,只吃菜叶。我开心极了,因为我最终明白它喜欢吃什么了。
这是只可爱又趣味的蜗牛。
篇7:观察蜗牛
科学课上,教师让我们观察蜗牛吃什么东西。
我发现:蜗牛是需要分泌粘液爬行的,如果它的粘液没了,它就不会再走了,因为它的肚子蹭在地上很疼。
它有量对触角。长的、高高伸起的那对触角顶端有眼睛。两只短触角,是用来掌握方向的。
教师给每一组准备了一只蜗牛和一盘丰盛大餐,有面包、鸡蛋、西红柿等。可是我们小组四个同学有点小遗憾,我们观察了整整一节课时间,蜗牛就是不配合,不肯吃食物。
可是我以前观察过蜗牛,我明白蜗牛喜欢吃叶子。
篇8:观察蜗牛
小蜗牛的外面有一个硬硬的壳,壳上还有一些螺旋形,听说小蜗牛的嘴里有两万多颗牙齿!小蜗牛最喜欢吃清淡的叶子了。
小蜗牛遇到朋友时候会把头卷在一齐打架、玩耍。外国人还是十分喜欢吃蜗牛的呢!蜗牛其实是有脚的,只是有点小。蜗牛的粘液是有些透明的,身体也有些软。
小蜗牛晚上在两块石头中间睡觉,在睡觉的时候,小蜗牛会把头缩到壳里。下雨的时候小蜗牛会躲在叶子下头。小蜗牛是不能在太阳底下晒的,他必须在阴凉的地方,这样小蜗牛才能够活下来。
篇9:观察蜗牛
蜗牛哪,十分奇特,你必须也想了解蜗牛吧,那就让我们一齐去了解了解吧!
蜗牛的壳有些与众不一样,它的壳很硬,有着不规则的花纹,美丽极了,最奇妙的是它的壳是螺旋形的。蜗牛的身体也很奇妙,软软的,好像一碰就会散架,身上还有很多黏液,黏糊糊的,还有,他们的身体还有些透明呢!蜗牛的身上长着一对触角,你们明白吗?蜗牛的眼睛可是长在触角上的呢!蜗牛还有些更奇特的地方呢!比如:蜗牛的牙齿。它的牙齿有2万多颗呢,你们必须还不明白吧?
咦?我有一个问题,问问大家:我的两个同学在草丛中发现了两只蜗牛,这两只蜗牛的身体黏在一齐,眼睛黏在一齐,这是在干什么呢?大家都来猜一猜吧!(为什么呢)
大家看,蜗牛是不是很奇特呀?请注意,不能把蜗牛放在太阳底下晒很久,或者把它放到盐水里呀!那样的话,蜗牛可是会死掉的呢!
篇10:观察蜗牛
今日,我和妈妈在买菜回家的路上看见了两只小蜗牛在“散步,”我十分好奇,于是跑过去想看看他俩长什么样。
只见两只小蜗牛的壳都呈螺旋形,他们伸出触角——眼睛,拉长身子,驮着“房子,”慢慢的向前挪动。:我突发奇想:“妈妈,蜗牛有几颗牙齿?”妈妈查了百度:“蜗牛有二万零六颗牙齿。”“哇,这么多!”我大吃一惊。“为什么有那么多牙齿呢?”“因为蜗牛牙齿又细又小,呈绒毛状。”妈妈回答。“那蜗牛把触角——眼睛放在一齐,是“打架”还是“交配”呢……我心中有无数个问号。
周一的时候刘教师和我们一齐交流了,蜗牛怎样进食,有什么作用。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蜗牛的脸也能够做面膜,蜗牛在法国能够变成美食……
养蜗牛的小朋友可要注意啦。蜗牛不能够放在盐水里,不能够放在热水或冷水里,也不能够晒太阳。
篇11:观察蜗牛
今日早上阳光明媚,我到公园玩耍。来到凉亭旁我看到有一个小东西动来动去就把它捡了起来,仔细一看原先是蜗牛,我赶紧把它握在手里准备带回家观察它,谁知它立刻他头缩进壳里,回家后我就把它放在地上观察。我看到蜗牛的两边肉只要一碰他就会紧紧的收起来,然后拼命往上爬,在它爬过的地方留下一些黏液,听教师说这些黏液能够让它长时间趴在树枝上不掉下来。
该吃饭了,因为我不明白蜗牛喜欢吃什么所以只能让它自我选,我拿来了很多吃的有:菜叶、面包、栗子、苹果,我看到别的东西它看都不看,直朝着菜叶出爬去,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不一会菜叶就被它吃得一干二净了,吃完后它就把身体收进壳里睡大觉了。为什么蜗牛吃东西吃得这么快呢?带着疑问我来到电脑前查了资料,真是不看不明白看了下一跳,原先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它一共有两万五千多颗牙齿。
这次观察中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篇12:观察蜗牛
今日我从花鸟市场买了两只蜗牛。
一到家,我就仔细观察蜗牛,发现蜗牛的壳是螺旋状的,并且两只蜗牛壳上的花纹不一样:一个是花纹向左旋转,叫左旋纹;一个是花纹向右旋转,叫右旋纹。是不是很趣味呢?它们长着两对奇怪的触角,一长一短的。如果用铅笔去碰它的触角,触角就会“嗖”的一下缩了回去。
当天我还去了自我的花园里捡了几片树叶和树枝,又挖了一点潮湿的土壤,再把这些东西拿去布置蜗牛的生活环境,能让蜗牛适应我给它的家。
我和蜗牛还趣味事哦!我给蜗牛喂食物这件事就是个例子:我第一次给蜗牛喂食物时,以为它吃树叶,于是就放了进去。可是第二天早上我看见蜗牛一动也没动那片树叶,甚至看都没看一眼!我只好把叶子当作装饰品。这次我又放了一片白菜,期望它喜欢吃。好期待啊!
再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其实蜗牛不分雌雄,一只蜗牛又当爸又当妈,很辛苦哦。
篇13:观察蜗牛
上好玩的语文课时,刘教师不知不觉的就讲到了蜗牛,一说到蜗牛,我就想起一年级时,我那可爱的小蜗牛。
我那可爱的小蜗牛最喜欢吃青菜,我一把青菜放下去,他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可是他吃的太多了。一吃就是一大片青菜。有一次我打开我的书包,发现小蜗牛在吃我的书!我在一秒的时间里把那只可恨的小蜗牛从书包里拿了出来再把它放入盒子里。
对了,有一次,它跑到了我的床上。把我的床上弄的都是粘液,害得我不能睡在我的小床上了。
还有一次,我听说蜗牛有两万多颗牙齿呢,还有小很小的足,太不可思议了。
蜗牛好神奇!
篇14:观察蜗牛
蜗牛爬得很慢,连乌龟都比它快了。我看见蜗牛挺(停)了,停了下来,好像在说:“你以为,背着这么大的壳可能跑得很快啊?”
蜗牛有很多粘液。粘液的用处可大了!比如在刀锋上走路,太阳晒着他的时候。粘液都会保护他“。我发现它的壳上有一个螺旋形的东西。我又仔细看了一下,小蜗牛有一双小小的黑眼睛。
我又看见蜗牛把自我的两个触角缠到了另一只蜗牛的身上,另一只蜗牛也把自我的触角缠到对手的身上。
我的脑子里有很多的疑惑,把妈妈的手机打开,到网上查了一下资料,有很多奇特的发现,蜗牛居然有2万颗牙齿,并且不能把它放在太阳下太久,否则会被晒死。
篇15:观察蜗牛
为了上科学课,我家养了三只可爱的小蜗牛,我一有空就把它们端着它们的“家”出来玩。
今天,我想考验一下我的三只小蜗牛,于是我就拿了一把尺子,把我的旧笔盒和蜗牛的“家”连起来,就这样简易的蜗牛跑道做好了。
我就要请“运动员”出场了,我就把我最看好的一只小蜗牛放尺子“起点”上用手点了点它的触角说:“小蜗牛,你一定要为我争气。”它的触角一缩过头好象在说:“放心吧,主人,我一定会赢的。”然后,我把另外两只蜗牛也放过来并告诉它们:“加油哦。”我同时点了点它们的尾部,它们还真的慢慢地爬了起来,瞧,蜗牛的身体一伸一缩粘粘地爬行,我发现在它们的身后留下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线“。突然,有一只小蜗牛掉了下来,不过没关系,我又把它放上尺子,没想到它使出绝技――用粘粘的肉贴在尺子上,就干脆不爬了,站在原地不动,任凭我怎么点,怎么摸,怎么推,它就是不动,我简直对它束手无策。
篇16:观察蜗牛
说起蜗牛,大家必须很熟悉吧!我家的阳台上的小罐子里就放着我捉来的两只蜗牛,我每一天只要一有空就会去看这两只蜗牛。蜗牛的身体十分软,头上有四只“触角”——上两只比较短的是它的鼻子;下面两只比较长的是蜗牛的眼睛。蜗牛背上驮着一个像海螺似的硬壳,这就是它居住的“小房子”。要是累了或是遇到危险,它就会缩进这间“小房子”里去。
一次,我突发奇想,何不让两只蜗牛进行一次赛跑比赛?说干就干,我将两只蜗牛分别放在卡片上,仔细地做上了记号。
比赛即将开始,我将两位选手“请”上场,并让它们做了“热身运动”。比赛开始,身为裁判的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而这两位选手却悠悠哉哉地慢慢爬。大约过了四分钟,两只蜗牛才爬了五寸远,好慢呀!我只好耐心地等待,最后,一号选手透过终点,取得胜利。
我细细观察了一下,发此刻它们跑过的地方,还有两条亮晶晶的线。真搞笑,运动员还给自我画“跑道”呀!
为了犒劳它们,我在它们的“居室”里放进了一小段黄瓜和一小块西红柿。我饶有兴趣地看着它们,只见1号蜗牛只拣黄瓜吃,而2号蜗牛却专挑西红柿吃,我看着它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样貌,开心的笑了。
吃过晚饭,当我再次看望它们时,发现“居室”里居然有红绿两种颜色的粪便,为了一探究竟,我又给1号蜗牛喂了一点橘子,给2号蜗牛喂了一点白兰瓜,而我就静观其变。
第二天一早,当我去看望它们时,发现“居室”中又多了黄、白两种颜色的粪便。由此,我明白了蜗牛粪便的颜色与食物中的色素有关。
这两只小蜗牛真搞笑!它们带给了我欢乐,带给了我知识,更带给了我一颗好学的心。
篇17:观察蜗牛
妈妈送给我和姐姐一个小家伙儿,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可爱的白玉蜗牛啊!只见它身子洁白洁白的,好像皎洁的月亮,身上还背着一个重重的壳。我和姐姐高兴极了,一有空就围着它看个不停。
星期天的早上,我和姐姐又把它拿出来了。可是它却一动不动,怎么拨弄也没反应。“是不是它死了?”我急得都快哭了。姐姐说:“我们可以把它放在水里,看看它会不会出来?”于是,我和姐姐找来一个杯子,里面倒了点水,我们把蜗牛放进了杯子里,然后静静地等待。过了大约半分钟,它慢慢地伸出了身子。我高兴地说:“终于出来了!”姐姐连忙制止我说:“小声点,不然会把它吓到的!”我点了点头,但是心里还是抑制不住地高兴。我们把它放在了菜叶上,然后我用放大镜在那里仔细地观察,发现姐姐给它喂菜叶的时候,看见它脖子里居然有菜叶,难道它是用脖子吃东西的?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后来我查了资料,知道蜗牛它是有口的,而且它的牙齿还非常多,长在舌头上像一条锯齿,所以称为齿舌。
我拿起了一根棍子,轻轻地放在蜗牛的前面,它慢慢地爬上了小棍子,紧紧地贴在上面,无论我怎么拿棍子,它都不会掉下来,真是太神奇了!不过,它爬了一会儿就不爬了,停在那里动也不动了。后来我又拿了几片新鲜的菜叶给它吃,可是它也不吃,到最后,索性把头也缩了回去。姐姐说:“不要再观察了,不然会被妈妈发现的,又要说我们耽误学习了。”我点了点头。
这只小蜗牛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还让我们增长了丰富的知识。观察蜗牛实在太好玩了。
篇18:观察蜗牛
星期五,老师布置了个作业——观察小动物。星期六,我该找昆虫了,可哪有呢?正好修洗衣机的叔叔来了,结果,从洗衣机里爬出一只蚯蚓。我心想:哈哈!这是天助我也!就观察蚯蚓!
我把蚯蚓放到金鱼盒里。它大概有10厘米长吧!是棕色的,细细长长的身子使它行动敏捷。可昨天到现在,它就没动几下。我早上起来,都七点十分了,我抖了抖盒子,它还是不买单。我皱起眉头,百思不得其解地问妈妈:“妈妈,蚯蚓怎么了,动都不动!”妈妈意味深长地回答:“蚯蚓本来就很懒,只有等它想舒展下身子时,它才会蠕动几下!”哎!蚯蚓,你尊贵的像皇上一样,我还得伺候你,真古怪!
除了蚯蚓,奶奶昨天替蚯蚓挖泥土时,我还发现了一只大蜗牛,它也是“懒动物家族”的成员。但相比较尊贵的蚯蚓,蜗牛还是好动一点。它不紧不慢地伸出柔软的身躯,最后再羞滴滴地、像个小姑娘似的探出头来。可是,它想逃出这个“牢笼”的心也太急切了吧!没过几分钟,它就爬到了封住的保鲜膜上面。
我采了些细细的草和几片嫩叶放进去喂它们,可它俩还不是那么饥肠辘辘,我放进去的'食物倒成了它们的“简易游乐场”。蚯蚓扭动着身子,显得十分自信,仿佛在对我说:“看!别以为我很文静,其实我动如脱兔,今天我就让你对我刮目相看!”
瞧!蜗牛还是保持着与往常一样的节奏。咦?怎么今天它们俩好像商量好似的——蚯蚓变灵活,蜗牛脱变成傲娇公主。哈哈!蜗牛高仰着头,慢吞吞地蠕动着,十分抢眼!
观察蚯蚓与昆虫,令我进一步地了解动物,也令我体会到了动物之间的默契与欢乐!
篇19:观察蜗牛
今天中午,天气格外郁闷。我走进小农夫种植园,正在除草时,忽然,我看见一只蜗牛悠悠地爬上了叶子。我想:“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呢?为什么无论它走到哪里总会留下一条线呢?”这两个问题一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晚上,我睡觉时,猛然,我的脑海里仿佛显现了一个小人,它说:“蜗牛是益虫,因为蜗牛很聪明呀,它把则硬硬的壳,当成保护自己的武器…。。。我说:“对”后来又显现了一个小人,它说:“蜗牛是害虫,因为它是吃白菜叶子的大坏蛋……
为了弄清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清晨,我捡来白菜叶子、饼干、面包、小虫子……等,然后,又捉了几只蜗牛,把它们放在这些食物面前。概况它们太饿了,都纷纭爬到自己喜爱的食物,但是每只蜗牛都挑选了白菜叶子,便顶真的嚼了起来,而对别的食物瞧也不瞧`闻也不闻。一会儿,白菜叶子便被它们吃完了。这时,我得出初步结论:蜗牛是害虫。
那蜗牛爬行时又为什么会留下长长的一条线呢?我冥思苦想,最终决定做了个实验,我把蜗牛放在高处,但这对蜗牛来说应该是“高山峻岭了”。等蜗牛把头伸出来时,马上想捉住它的身子时,可是我的手还没碰到它时,它的头又缩回去了,我想:蜗牛真是个胆小鬼呀!接连几次,都没有成功,我真有点泄劲了。猝然,一个法子从我的脑海中划过。
有了,高兴的我手舞足蹈。我用一小块尖石块小心翼翼地去敲蜗牛的壳,这下,蜗牛好像上当了一样,抽出身子,用手摸了一下它的身子,粘粘糊糊的,依稀还有小粒样的东西,这是什么呢?经过上网查找,我终于找到了答案。那小粒样的东西是它的脚,那粘粘糊糊的就是蜗牛的排泄物,它有助于蜗牛的爬行。
没想到小小的蜗牛竟藏着这么多奥秘呀!
篇20:观察蜗牛
今天科学课上,老师要我们回家观察蜗牛,在回家的路上姑姑给我买了一只蜗牛,要我回家仔细观察。
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观察蜗牛,我发现蜗牛的眼睛是长在两只触角上的,下面是腹足,蜗牛是像人一样用肺进行呼吸的,运动的时候会在他经过的地方留下一层粘液。上午我写完作业之后蜗,便查了一下蜗牛的资料,“哇”,原来蜗牛的嘴巴就像针头一样大小,但是里面却长了两万五千颗牙齿,太让人惊讶了!蜗牛非常的好动,如果你把它放在纸盒里,他一定会“偷跑”出来,像个贪玩的小朋友一样。
饲养了几天后,我的蜗牛变成了“大胃王”,因为它的饭量非常惊人,如果放三片菜叶给他,不一会的功夫就被它吃完了,所以我叫它“大胃王”。它还特别喜欢爬出来东看西看的,今天放学回家时,我发现“大胃王”竟然不见了,我四处寻找“大胃王”,可怎么找也找不到它,我坐下来垂头丧气的低下头,突然发现“大胃王”原来躲在我写作业的桌子底下。我万分高兴地把“大胃王”放到它自己的家里,有好几次都这样,像是在跟我玩躲猫猫呢。
哎呀,这几天作业太多了。我竟然忘记给“大胃王”喂食,今天放学时我急忙跑回家去看“大胃王”,一回家,我放下书包就跑去房间看“大胃王”,啊,“大胃王”又不见了,我四处寻找,最终还是找不到“大胃王”。我便哭了起来,我一抬头,原来“大胃王”躲在垃圾桶里了,正在吃一张蓝色的彩纸。过了几天,“大胃王”拉出来的大便竟然是蓝色的。
这就是我家淘气又好吃的“大胃王。”
【观察蜗牛的教学心得】相关文章:
1.观察小蜗牛
3.观察蜗牛的作文
6.蜗牛的观察作文
10.观察蜗牛作文700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