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玻璃球和放大镜的发现教师反思
“josephreal”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透过玻璃球和放大镜的发现教师反思,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透过玻璃球和放大镜的发现教师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透过玻璃球和放大镜的发现教师反思
透过玻璃球和放大镜的发现教师反思
为了引导孩子们练习分类,活动区游戏后,我请他们每人将三个玩具分别放在两个小盘里,怎么分都可以,但要说出理由。尝试、操作之后,孩子们向大家介绍自己分类的方法。
“我把手铃和响板儿放在了一起了,因为手铃和响板儿都是音乐组的玩具,都能发出好听的声音。”
“我觉得应该把插片和乐高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塑料做的。”
“我把玻璃球和放大镜放在了一起。”姗姗闪动着一双亮亮的大眼睛兴奋地向同伴们介绍着。我没有急于让她说出理由,而是鼓励孩子们猜猜她为什么这样分。
“可能因为玻璃球和放大镜都是玻璃做的。”
“是不是因为它们都容易碎啊?”
听着同伴们的猜测,姗姗神秘地摇着头。最后,她解释说:“因为透过放大镜和玻璃球看到的东西都是放大了的。”
孩子的解释使我感到了由衷的兴奋与喜悦。我为姗姗与众不同的探索倍感振奋,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到,每个孩子探究的过程、探究的角度都是不同的,他们所得出的结论自然也是不同的。作为老师,我们只有让幼儿真正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才能使他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几年过去了,再看这篇教育笔记时,我仍然认为当时感悟到的内容很重要。从当时的教育观点来看,我对孩子的指导应该说还是比较到位的。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姗姗与众不同的探究与发现。然而,深入反思之后,又感到仍有缺憾。我们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认真观察、倾听孩子们的发现,最终都是为了使孩子们在原有经验和水平上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在了解到孩子们现有的`经验后,就应该挖掘其中更大的教育价值,并考虑怎样从课程的设计、材料的投放等方面给幼儿的探索以有效支持。我们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为了倾听而倾听。
现在看来,当时我对孩子的发现,更多地停留在认真倾听、表现出惊喜上面,而和孩子共同分享成功之后的指导就显得不足了。
从姗姗的解释中可以看到,在操作的过程中她已感受到了凸透镜可以将物体放大这一特性。同时,她的解释又使得同伴们都很惊奇。这样,我们就应从中捕捉到引发孩子们继续探索的切入点,在活动中投放丰富的有关凸透镜的玩具、材料,鼓励更多的幼儿去玩一玩、找一找,看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将物体放大,使孩子们在充分的探索中感知凸透镜的特性,或者引导孩子们围绕“我们的朋友凸透镜”展开讨论,使孩子们更加关注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等等。
可见,孩子的探索过程在老师的支持下应是持续的、连贯的,针对每个孩子的发展,老师的指导也应该是动态,的,随着他们的发展不断变化的。
篇2:《透过玻璃球和放大镜的发现》反思
为了引导孩子们练习分类,活动区游戏后,我请他们每人将三个玩具分别放在两个小盘里,怎么分都可以,但要说出理由。尝试、操作之后,孩子们向大家介绍自己分类的方法。
“我把手铃和响板儿放在了一起了,因为手铃和响板儿都是音乐组的玩具,都能发出好听的声音。”
“我觉得应该把插片和乐高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塑料做的。”
“我把玻璃球和放大镜放在了一起。”姗姗闪动着一双亮亮的大眼睛兴奋地向同伴们介绍着。我没有急于让她说出理由,而是鼓励孩子们猜猜她为什么这样分。
“可能因为玻璃球和放大镜都是玻璃做的。”
“是不是因为它们都容易碎啊?”
听着同伴们的猜测,姗姗神秘地摇着头。最后,她解释说:“因为透过放大镜和玻璃球看到的东西都是放大了的。”
孩子的解释使我感到了由衷的兴奋与喜悦。我为姗姗与众不同的探索倍感振奋,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到,每个孩子探究的过程、探究的角度都是不同的,他们所得出的结论自然也是不同的。作为老师,我们只有让幼儿真正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才能使他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几年过去了,再看这篇教育笔记时,我仍然认为当时感悟到的内容很重要。从当时的教育观点来看,我对孩子的指导应该说还是比较到位的。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姗姗与众不同的探究与发现。然而,深入反思之后,又感到仍有缺憾。我们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认真观察、倾听孩子们的发现,最终都是为了使孩子们在原有经验和水平上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在了解到孩子们现有的经验后,就应该挖掘其中更大的教育价值,并考虑怎样从课程的设计、材料的投放等方面给幼儿的探索以有效支持。我们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为了倾听而倾听。
现在看来,当时我对孩子的发现,更多地停留在认真倾听、表现出惊喜上面,而和孩子共同分享成功之后的指导就显得不足了。
从姗姗的解释中可以看到,在操作的过程中她已感受到了凸透镜可以将物体放大这一特性。同时,她的解释又使得同伴们都很惊奇。这样,我们就应从中捕捉到引发孩子们继续探索的.切入点,在活动中投放丰富的有关凸透镜的玩具、材料,鼓励更多的幼儿去玩一玩、找一找,看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将物体放大,使孩子们在充分的探索中感知凸透镜的特性,或者引导孩子们围绕“我们的朋友凸透镜”展开讨论,使孩子们更加关注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等等。
可见,孩子的探索过程在老师的支持下应是持续的、连贯的,针对每个孩子的发展,老师的指导也应该是动态,的,随着他们的发展不断变化的。
篇3: 童年的发现教师教学反思
这是我第二次教学《童年的发现》这篇文章。备课时,第一次教学这篇文章的种种不足就浮此刻眼前,因此,无论是对教材的分析,还是对学情的估计,我都进行了较为周密的思考,盼望能有所突破。
也许是准备充分的原因,前面的课堂效果较为理想,我心中颇为得意。没想到,意外出现了。当我问:“你们在生活中也有过许多发现,来,说说吧!”刚才还热闹的课堂一下子沉寂了下来,一个个默不作声,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突然,我脑中灵光一闪,何不讲一讲自己童年的发现来启发启发学生。我立刻想到“蜘蛛在雨天结竖网,晴天结横网”,面带微笑对学生说:“这样,我先来讲一个我童年时候的发现吧!”“好!”顿时,全班同学的目光都投向了我,我慢慢地讲到:“小时候呀……”话音刚落,教室里便慢慢地嘀咕开了。但这时学生说出的发现多是用眼睛看到的,这种状况下,我让学生回忆课文,让他们说说作者的童年发现是什么,是用什么发现的,从而让他们明白发现能够是用眼睛看,还能够用耳朵听,甚至能够用脑子想。这样学生的观察就会是多角度的,对他们的观察潜力、写作潜力的提高都将很有作用。课堂中的这个小插曲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常会遇到学生思路不畅的状况,首先,教师切忌动怒,务必克制自己的情感,用理智驾驭感情,持续冷静。“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是应用教学机智的原则之一。冷静,能让我们的头脑更清楚,思维更敏捷,能让灵感在刹那间迸发出来,更能恰当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其次,教师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中的意外状况。
我们虽然能够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但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料到课堂偶发状况的出现;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为偶发状况事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因为教学环境不是完全封闭的,更何况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应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状况,教师也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我在备这一课时,就根本不觉得让学生说自己的发现是一个难点,反而觉得只要教师一提出这个问题,学生就能很快说出很多发现来。因此,完全没料到学生会出现思维障碍,出现冷场。但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到用我自己童年时的一个小发现来抛砖引玉,打破了僵局,唤醒了学生生活经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这一点就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同时也能够看出教师的教学机智是多么重要。
当然,一个教师的教学机智并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思考、实践,再学习、思考、实践,长期坚持,循环往复,经过艰苦磨砺和用心领悟而来的。它像一个人的语感一样,是属于个性化的范畴,是一种驾驭课堂的随机应变的潜力。它不仅仅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开阔的心胸、敏捷的思维、丰富的阅历、迅捷的反应力等。因此,我们不能不永远当“学生”。
【透过玻璃球和放大镜的发现教师反思】相关文章:
4.教师反思
8.教师工作反思
9.教师培训反思
10.教师自修反思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