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资源>英语语法教学中例句的选择

英语语法教学中例句的选择

2023-01-30 07:59:4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致米睿的桃花坞”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英语语法教学中例句的选择,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英语语法教学中例句的选择,希望大家喜欢!

英语语法教学中例句的选择

篇1:英语语法教学中例句的选择

语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这种规则即被我们称之为“语法”。许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一听“语法”头就大,产生恐惧、厌学的心理。教师要遵循“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实现语言为交流工具的目的。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语法教学要重视例句的选择。

一、代表性

例句的选择在结构上要有代表性,起到掌握这个句型就能够举一反三的作用。历年的高考试题、学生比较熟悉的经典习题等,我们不妨拿来一试。

如,讲动词不定式的主动式和被动式:

She went to the ball not only to see,but also to be seen.(她去参加舞会不仅为了见见世面。也为了出出风头。)

如with复合结构,即with+宾语+宾语补足语:

With two exams to worry about,I have to work really hard this weekend.(,北京)

关于情态动词must have done 表对过去情况肯定的猜测:

I have lost one of my gloves. I must have dropped it somewhere. (,北京)

二、简洁性

有些教师认为,例句越难越好,难的会了容易的就更会了;还有教师因为学生上课不好好听课,主张选难懂的句子来镇镇他们。其实不然。正如人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对于语法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复杂的例句只会让他们更头痛,对语法更畏惧,对英语学习更没兴趣。选择结构简洁的例句,语言上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学生容易记,也记得牢。

如讲动词不定式的语法功能时:

1. He is always the first to come and the last to leave.(to do 不定式作定语,修饰序数词)

2. To see is to believe.(to do 不定式坐主语和表语)

对比学习Seeing is believing.(动名词作主语和表语)

3. It is easier to say something than to do something. (to do 不定式作句子的真正主语,It为形式主语)

对比学习It is easier said than done.

三、趣味性

兴趣是产生学习激情的巨大动力。选择内容生动有趣的例句,如谚语、成语、俚语等,这样学生有了兴趣,就愿意多念,念熟了就能由次及彼。

如: 倒装结构“so+助动词+主语+谓语+------”:

As a man lives,so shall he dies.(有生就有死)

As a man sows, so shall he reap.(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下边还有一个比较级的句子:

The old man was not any more fond of being read to than the old woman.

此句的翻译为“那个老头和老太太一样,都喜欢别人读书给他们听”。有学生将它译为“那个老头不喜欢别人给他念书,就喜欢哪个老太太”,这就要闹笑话了。

四、积极性

选择一些内容积极向上的语法例句,如名言警句等。这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语法知识,同时也起到教育的情感目的,起到教育人的作用。

One half of knowing what you want is knowing what you must give up before you get it.

知道想要什么,一半在于知道得到它之前必须放弃什么。 (表语从句)

Victory will not come to me unless I go to it. 胜利是不会向我走来的,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 (条件状语从句)

All that litters is not gold. 闪光的并非都是金子。 (定语从句)

五、综合性

在实际的语法教学中,很少有独立的语法项目,很多时候许多的语法知识汇集在一个句中。选择综合性较强的例句来讲解,让学生背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It was playing computer games that cost the boy much time he ought to have spent in doing his lessons.

这个例句综合了:

强调句型:It was---that---

定语从句:---time (that) he ought to have---lessons

情态动词:ought to have spent---

动名词作主语:---playing computer games cost the boy much more time---

总之,适当的例句选择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语法,掌握重点,还能在茫茫题海中减轻学生大量背诵和大量习题的课业负担,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注意多研究,多积累,找出更多的语法教学方法。

篇2:初中英语语法选择疑问句

初中英语语法选择疑问句

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是对选择疑问句语法知识的讲解。

选择疑问句:

提出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需要对方作出选择回答的疑问句叫选择疑问句。

1) 构成:(1) 一般疑问句 + or + 第二选项?

(2) 特殊疑问句 + 第一选项(+ 第二选项)+ or + 第三选项?

2)选择疑问句的结构与特殊疑问句相同,即要具体回答,不可以用yes / no回答。如:

Is your friend a boy or a girl? CA girl. (----你的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是女孩。)

Which do you prefer, coffee or tea? CTea, please. (---你要哪一样咖啡还是茶?----请来茶吧。)

Which do you like best, singing, dancing or skating? --Dancing, of course. (----唱歌、跳舞和溜冰你最喜欢哪样?----当然是跳舞啦!)

希望上面对选择疑问句语法知识的讲解学习,能很好的帮助同学们对此知识点的巩固学习,同学们要努力哦。

初中英语语法大全:动词的种类

关于英语中动词的种类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学习。

动词的种类

动词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按其词义和在句子中的作用可分为行为动词,连系动词,助动词和情态动词。

1.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可分为及物动词 (vt)和不及物动词(vi),及物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有完整的词义,能单独作谓语,后跟宾语;不及物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有完整的词义,能单独作谓语,但后面不能直接跟宾语,如要带宾语则与介词或副词构成短语。

如:

More and more people study English.(vt)

The students are listening to the teacher carefully.(vi)

2.连系动词

连系动词本身有一定的词义,但不能独立作谓语,必须与表语一起构成谓语。常用的连系动词有 be, get, turn, become, look, feel, grow, seem, sound, taste, smell等。

如:

Our country is becoming stronger and stronger.

It feels damp.

3.助动词

助动词本身无词义,不能单独作谓语,只能和主要动词一起构成谓语动词,表示否定,疑问及动词的时态、语态、人称和数等语法特征,助动词有 be,do,have,shall,will等。

如:

How do you usually come to school?

The children are playing yo-yo now.

4.情态动词

情态动词本身有一定的意义,但不能独立作谓语,只能和主要动词原形一起构成谓语,表示说话人的语气和情态。情态动词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情态动词有 can (could),may(might),must, need, ought to, dare等。

如:

Can I help you?

- Must we go now? -No, you needn't .

a. can与be able to的用法有所区别。can只用于一般现在时和过去时,指本身有能力的“能”;be able to用于各种时态均可,指须经过努力而“能”。

b. must与have/has to的用法。must表示说话人主观认为“必须”,只用于一般现在时和一般将来时;have/has to表示客观需要,意为“不得不”,它可用于各种时态。

c.need和dare既可作情态动词也可作行为动词。

以上对动词的种类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初中英语语法大全:动词不定式的形式

对于英语的学习中,关于动词不定式的形式知识点的内容,我们做下面的讲解学习哦。

动词不定式的形式

1.作主语。 如:

To learn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但实际上不定式作主语常用 it来作形式主语,而将不定式移至谓语动词后作真正的主语。

如上句可表达为:

It's very important to learn English.

2.作表语。 如:

My idea is to ring him up at once.

3.作宾语。 如:

I have decided to go to Binjiang Primary School.

4.作宾语补足语。

a. ask, want, teach, tell, know, would like, allow等动词后面接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

如: The policemen asked him to get off the bus.

b. hear, see, look at, feel, watch, notice, listen to等动词后接不带to的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

如: We often see Miss Li clean the classroom.

c. let, make, have这些使役动词后接不带to的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但在被动语态中这些不带to的都须带上to。

如: In those days the bosses often made the workers work day and night.

d.动词help接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可带to也可不带to。

如: Can you help me (to) carry the heavy bag?

5.作定语。

a.与被修饰词有动宾关系。如: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you.但如果不定式动词为不及物动词,后面的介词千万不要省略。

如: Maybe they have three rooms to live in.

b.与被修饰词有主谓关系。

如: Mr Liang is always the first to come and the last to leave.

c.与被修饰之间只有修饰关系。

如: I have no time to play cards.

6.作状语,表示目的、原因、方法、方向、结果等。

如: I'll go to meet my friend at the railway station.

7.不定式复合结构“for sb. to do sth” 作主语时,常用“It is +adj+ for

of sb. to do sth”的句式。形容词good, bad, polite, unkind, kind, ice, clever,

right, wrong, careful等用“It is +adj +of sb. to do sth.”

其他形容词用 for。

如:

It's dangerous for you to ride so fast.

It's very kind of you to help me.

8.动词不定式与疑问句who, what, which, when, how, where, whether等连用。

如: I don't know when to start.

He didn't tell me where to go.

但上面结构相当于一个从句,故上述句子也可表达为:

I don't know when we'll start.

He didn't tell me where he would go.

注意:

a.有些动词或动词短语不能带不定式,只能接动词的-ing形式。

如: enjoy, finish, keep, mind, miss(错过),be busy, go on, keep on, be worth, practise等。

如: The peasants are busy picking apples.

Would you mind my opening the door?

b.有些动词后可接不定式,也可接动词的-ing形式,但意思不同。

如: Lu Jian forgot to post the letter.(该寄但还没做)

Lu Jian forgot posting the letter.(已经寄过信了)

They stopped to sing a song.(停止在做的工作而去做另一件工作)

They stopped singing.(停止正在做的工作)

希望上面对动词不定式的形式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取得很好的成绩的哦。

初中英语语法大全:短语动词的四种类型

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是老师对短语动词的.四种类型知识总结。

短语动词的四种类型

动词与介词、副词等构成的固定短语,叫短语动词。主要有四类:

一、动词+副词

有的一般不跟宾语,如go ahead, fall behind, get up, lie down, go up, run out, give in, stay up等;有的可以跟宾语,如put out, carry out, give up, wake up, check in, eat up, fill in, find out, fix up, hand in, mix up, look up, make out, turn down, work out等。

注意:宾语是名词时,放在副词前面或后面都可以,但若作宾语的是人称代词时,就只能放在动词和副词之间了。如:

We’ve decided to put the meeting off (=put off the meeting) . 我们决定把会议推迟。

We’ve decided to put it off. 我们决定将它推迟。(不说put off it)

二、动词+介词

如ask for, care for, call for, break into, deal with, call on, look for等。后面必须接宾语。如:

I don’t care for tea. 我不喜欢喝茶。

三、动词+副词+介词

如look forward to, put up with, looked up to, go in for, go along with, date back to, look down on, keep up with, add up to, run out of等。如:

She soon caught up with us. 她很快赶上了我们。

四、动词+名词+介词

如take care of, pay attention to, make use of, make contribution to做出贡献等。如:

Take care of your brother while I am away. 我不在的时候,你要照顾好你弟弟。

希望上面老师对短语动词的四种类型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很好的哦。

初中英语语法大全: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

关于英语中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的知识学习,我们做下面的内容讲解。

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

根据其后是否带宾语,动词可分为及物动词(带宾语)和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如:

When will he arrive? 他什么时候到?(arrive 不带宾语,为不及物动词)

He reached Beijing yesterday. 他昨天到达北京。(reach 带了宾语,为及物动词)

有的动词既可用作及物动词也可用作不及物动词:

The child is playing. 这小孩在玩。(不及物用法)

The child is playing the piano. 这小孩在弹钢琴。(及物用法)

He is writing. 他在写字。(不及物用法)

He is writing a letter. 他在写信。(及物用法)

The boy is reading. 这男孩在阅读。 (不及物用法)

The boy is reading a magazine. 这男孩在看杂志。(及物用法)

上面对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更好的吧。

初中英语语法大全:实义动词与非实义动词

下面是对英语中实义动词与非实义动词知识的内容讲解,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

实义动词与非实义动词

根据其含义和句子功用,动词可分为实义动词和非实义动词(包括时态助动词和情态助动词等)。如:

He bought a story book. 他买了一本故事书。(buy 为实义动词)

He has read the story book. 他已读过这本故事书。(has 为时态助动词,read为实意动词)

He should read the story book. 他应该读读这本故事书。(should 为情态助动词,red为实义动词)

上面对实义动词与非实义动词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

篇3:英语语法教学

英语语法教学(2)

学习英语语法的方法因人而异,方法很多,专家学者也各有其独到的见解。实际上学校的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绝大多数其学习的目标是要能讲写通顺无误的一般英语就可以,而不是将来要成为一个英语语法专家。所以语法书上所提出来许多规则或语法资料实在没有理由全单照收。因此学校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基本有效的方法有下列三点。

(1)对语法的规则或句型应力求充分的了解,不必作深入的理论探讨。练习都以句为单位,口头练习与书写练习并重,更应培养思路与表达趋于一体的自然语言习惯。

(2)多阅读文章,如故事、寓言、童话、小说、甚至诗歌等。阅读时要切实朗读,不可有eye-reading。阅读材料以切合自己能力或程度为佳。在阅读中并注意引证自己已学习过的语法规则,或利用自己所学过的语法规则来了解文意,体会文体,模仿英语的.表达句式或习惯。记住,读过10本语法书你不一定能说写流畅的英语,但是阅读了10本小说(或文学作品),你的英语的说写能力必定能顺畅自如。

(3)不要怕犯语法上的错误。有错误,表示你已跑上了学习的道路,检查自己犯错误的原因,努力改正自己。敢犯错误的人一定会发现,他自己已更加接近成功的目标了。

篇4:英语语法教学

英语语法教学(1)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英国的语言教学界曾兴起一阵热烈而且普遍的讨论,主题是:“在学校的语文课程中,英文法是否有必要列入”。结果,“英文法”纷纷地从各学校的语文课程中消失了。可是事隔20多年后美国和英国的教育界发现把英文法从语文课程中排除出去后不但没有获得教学效果的改善,而且引起了不少负面的影响。于是这些专家又开始主张重新把英文法列入学校的语文课程中。

为什么“英文法”会被排出学校的语文课程呢?语言学家的理由之一是英文法的学习无助于学生的写作能力之增进。经过20多年后,语言学家又发现问题的症结不在于文法而是在于“…what is taught and how it (grammar) is taught。(教的内容与教的方法)----The Oxford English Grammar,Sidney Greenbaum,Oxford University Press,)”。实际上学校文法所教的造句法、语序、标点、句子的.承接,段落的处理等都是属于语文教学的很基本的事项,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确实有增进的功能。

台湾的英语教学界也受到这一阵的“排除英文法教学”的热风影响,于1981年左右把英文法从中等学校课程中排除出去了。这样到现在也已经历了左右,不知我们的英文教学是否因排除了英文法而有所提高?我们的语言学家是否也和英美的语言学家一样再发现到文法的重要性?

在理论上,对美国或英国的学生而言,英语是他们的母语,他们每天直接生活在他们的母语环境中,在这样语言成长的自然环境下他们还觉得文法的教学有助于增进他们的“speaking correctly and writing accurately(讲得无误,写得正确)”的语言能力,那么以英语为外国语言在学习的我们中国学生,文法教学对我们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应是不容置疑的。编者深信,任何一位英语教师每当她或他在批改学生的英语作文或中翻英作业时,或者每一位大学教授在批阅大学联考中考生所写的英语作文试卷时,一定都会感觉到英文法教学之重要性的强烈信息。或许,我们在英语教学上对英文法的犹豫,问题也应该是在“...what is taught and how it is taught.”

篇5:如何加强英语语法教学

以归纳的方法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接触语言材料,通过给学生输入大量真实的语言实例,使学生对所学语言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并进行思维加工,从中归纳出语法规则。这一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记忆、思维和综合能力。演绎的方法是对学生较难理解的语法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先给学生呈现语法规则,再适当举例或让学生举例的教学方法。例如:

如何将直接引语转变为间接引语,在归纳总结转变规则之前,我先给学生呈现以下句子:1. He said, “I am a student.”

2. She asked, “Will you go to the zoo?”

3. “Where is John?” the teacher asked.

4. “Make sure the door is shut when you leave.” The teacher said to us.

其中1、2句直接引语的内容我请班里学生A表达,然后由学生B告诉其他同学刚才学生A说了什么,在这一过程中体会人称、时态的变化,同时指导学生一般疑问句转变时要用连词whether或if引导且疑问语序要改为陈述语序(主语在谓语前面),句末用句号。接着第3、4句直接引语部分由我表达,班里学生主动举手,由一名学生告诉其他学生老师说了什么,同时指导学生特殊疑问句及祈使句转变时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总结归纳出如何将陈述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及祈使句的直接引语转变为间接引语。接着再用“传悄悄话”的活动方式,让学生操练,要求学生在“传悄悄话”的过程中尽量运用不同句式,学生通过这一活动,练习巩固了转变规则,达到熟练掌握间接引语的句型结构的目的。

篇6:如何加强英语语法教学

小组协作任务型教学是任务型教学比较好的实施方式,它采用两人活动或小组活动形式,避免了班额大,不同学生之间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参差不齐,同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等教学问题。运用小组协作式任务型教学,可以改变目前语法教学过于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的状况,从而优化英语语法教学,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实践,使枯燥的语法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语法课本中有一单元是学习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在呈现语法结构后,我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要求每小组成员就学校的校规进行讨论,运用“Students should be allowed to……/Students shouldn’t be allowed to……”进行讨论,各小组得出若干意见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到讲台发表意见,最后综合全班同学的一致的意见向校长提建议。由于这一活动与每位同学密切相关,人人都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积极地“动”起来了,教学也随之“活”了起来。学生在小组协作讨论中,反复运用以上句型,达到了掌握运用情态动词被动语态教学任务的目的。

篇7:如何加强英语语法教学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求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语法教学一向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很多学生认为语法难学,没有意义,所以语法教学一定要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若能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不仅可以复习和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授现在进行时的语法内容时,我设计猜测游戏,让一位学生做动作,让全班学生运用句型“What’s he /she doing? He/She is doing ... ;”猜测动作。

再如,教学“There be”句型时,我将全班分成3--4个小组,每组由一位学生发出指令,例如:There is a table/bed/...; in the living room.其他学生按照指令画出某人的起居室;然后小组之间交换所画的图,并用“There be”句型描述图片内容。在这样的趣味性活动中,学生既掌握了新的句型,也复习了已学的词汇,同时还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篇8:如何加强英语语法教学

语法教学应与听、说、和阅读活动紧密结合。阅读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过程,通过分析阅读中遇到的一些语法现象,学生会加深对这些语法现象的理解,这绝非单纯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所能替代的。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机械地在句中操练某个语法点,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若将语法点放入语篇中,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对文章中的语言现象首先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就能引导学生根据语境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又不会使学生感到乏味。

例如:

Dear Tom,

How was your day off? Did you have fun camping? I didn’t have a very fun day. I visited my cousins. It rained all day. In the morning, I stayed in the house and watched DVDs, played computer games, and read. In the afternoon, Uncle Martin put some of his old things out in the yard and had a yard sale! However, no one came to the sale because the weather was so bad. Luckily, we brought our umbrellas and raincoats, so we didn’t get wet.

See you soon,

Nick

这封信件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动词的过去时,其中有动词过去时的肯定式、否定式及疑问式,而且里面还包含个别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文章又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即描述他们是如何度过假日的,如“visited my cousins/ stayed in the house/ watched DVDs/ played computer games/ read”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仿照此信件给自己的朋友写一封信,描述自己刚刚度过的假日。这样的写作活动既能让学生通过语篇来学习语法,学到系统的语法知识,又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语法教学不再“枯燥”,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法知识,只有这样,语法教学才能在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反思一:

在这两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自己在语法教学方面走了不少弯路。我一直认为,学生学习英语如果不了解英语语言的内部规则,必将影响学生准确的表达。即使是在强调以语言的交际功能为主的现在,学生也需要一些语法知识,准确、系统地掌握语言,因此我总是要求学生掌握住我所讲解的语法知识,但结果与我的要求相差甚远,我曾一度很是苦恼。最近我在网上查阅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同时也听了专家的讲座,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现在我终于明白,原来小学阶段的语法教学有来自学生接受能力的局限性,也有其不同的方法和要求。

1、小学英语语法主要出现在单词、句型、短小文章中, 因而语法教学主要是结合这些具体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感受、领会、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语法教学要做到精读多练, 或适当点拨、反复操练, 直到熟练掌握、形成语感、建立一套新的语言习惯。

2、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归纳和总结英语语法是很必要的。在接触、理解、体验、操练、运用之后,进行归纳和总结,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做总结归纳的时候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和思维的特点来采取相应的方法。

3、语言学习离不开实践和反复练习。因而在教学中特别是语法教学中必须强调语言知识的实践性和练习的多样化。

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一些符合孩子实际生活的情境来组织学生呈现、操练与运用语言。语法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讲与学生学的基础上.应该结合课堂创设的情境加以训练,这样将有助于学生远离单调、枯燥的学习心理。在小学中高年级,教师尽量让学生在教师的设问、提示下,来归纳和总结简单地语法规则。语法规则是好学不好用。语言实践活动会逐渐地培养用规则的能力。有一些老师以为孩子犯错误是因为这个语言点讲解得不够,我们讲的很多东西是相互联系的。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较真实的情景去使用语言,让他们在玩乐中无意识地训练了所学的语法。精讲多练,促成内化。淡化对语法的讲解和记忆,留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实例、实践、实用;启发、诱导、点化学生在语境中反复接触和应用语言。

三, 要用心设计见成效的情景习作习题。

以前对于语法教学实在感到很难无从下手,但今天我不这样认为了.教师在给学生设计练习题时,除了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外,还要注意带给学生一定的语境.,应该多设计一些语境.情景教学中渗透语法知识.我觉得创设情景很重要,在真实自然的语境中学生才能真正的感受体验语言.我认为情景教学不但教师喜欢学生会更喜欢,我一定多尝试.小学英语语法教学要有归纳和总结,但不同年级用的方法可以不同,总结归纳的层次应该是有所区别的,为此,要重视教材和教学程序的内在逻辑性,培养学生多问、多思、多想象、多联想的习惯。

总之语法的教学要遵循三个原则:

1, 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对学生掌握语言、利用语言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2,只有理解了意义,孩子们才能加以运用, 为了巩固孩子的语法知识,提高孩子语言的准确性,教师也要在适当时候使用意义先行原则.

3,最关键的是实践、实践、再实践,要在实践中为学生量身定做语法大餐,太多了学生不能消化吸收,还会厌倦 , 根据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人为本”,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都要符合学生的本能与天性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小学语法教学生动起来. 不仅有利于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还有利于孩子身心、情感的健康。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反思二:

语法知识是语言运用能力的组成部分,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要注重语法知识的传授。每道高考题的单项填空题都是一个语法点:如冠词、情态动词、动词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此外,在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文章中都有较难的语法句子,若对这些语法现象不理解,必定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会影响答题的得分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语法

1. 在教授语法知识时,我先向学生介绍具体的句子,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找出规律,归纳出语法规则,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语法知识。比如,在教学动名词作主语这一语法项目时,可先在黑板上给出例句:Nodding the head means “yes” and shaking the head means “No”. 学生会立即理解其意义,但教师先不要说明语法点,而是呈现更多的句子,以检验学生对这一语法点的理解。如:Pointing at others isn't polite. Going to bed early and getting up early is a good habit. Watching too much TV is bad for our health. 之后,让学生归纳这些句子的共同点,学会自然找出其中的语法:动名词作主语;动词加-ing变为名词在句子中作主语;然后再反复操练,培养学生的语法感,使得学生做到活用及自然流露。这样的语法归纳教学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更好地掌握语法知识。

2. 教授语法时,我还常利用比较、分析、转化的形式启发学生找出关键点,并重点加以突破。例如,教非谓语动词——分词作状语时,可以利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句型转换,让学生掌握这一语法难点。例如:

① When he heard the news, he jumped with joy.

→Hearing the news, he jumped with joy.

②He stood in the street. He waited for a friend.

→He stood in the street waiting for a friend.

③As he was tired, he couldn't go any further.

→Being tired, he couldn't go any further.

④Once it is seen, it isn't easily forgotten.

→Once seen, it isn't easily forgotten.

让学生观察上述句子,会发现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在句中作状语可以表示原因、时间、条件、伴随,相当于一个状语从句。经过句型转换和比较,看似复杂的语法点简单化了,学生就能轻松掌握了。

在教定语从句时,其结构较复杂,也可采用比较的方法来理解:例如:

① This is the island. We visited the island last year.

→This is the island which we visited last year.

② The house was repaired last year. Luxun once lived in the house.

→The house where Luxun once lived was repaired last year.

经过转换对比学生会发现:①句中的which是定语从句的宾语,指代它所修饰的先行词island。②句中的lived为不及物动词,where在句中充当地点状语。

3. 此外还有必要通过任务型教学来巩固语法项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知识的巩固。这种任务可以是填空练习、英汉互译、造句练习、做游戏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所学语法现象的记忆。

篇9:如何加强英语语法教学

传统的语法教学主要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掌握语言知识上,而不是形成语言运用能力上。但是,学习语法的目的不应只是掌握语言形式,而应使语言学习者能够在特定的场合及情景中运用语言形式来实现交际目的。语境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正确理解判别同一词语或同一句子的不同意思。例如: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I’m babysitting my sister.

这类具有相同语法形式的句子。此时,应告诉学生,BE+V-ing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意思,例如:“I’m babysitting my sister.”可以指“我正在照看妹妹”但根据上文的问句“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此处“I’m babysitting my sister”意思就应是“我将要照看我妹妹。

又如“hang”一词,作为动词意思可以是“悬挂,吊着”,也可以是“绞死,吊死”之意,那么要正确理解它的意思就要根据特定的语境来判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hang这一词,我给出了以下两道题(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He_____(hang) his dry clothes on the line yesterday.

2. He_____(hang)for murder.

在题1中,整句应理解为“他把他的湿衣服吊在绳子上,所以hang此时应为“悬挂,吊着”的意思,而第2题应是“他因杀人而被处以绞刑”的意思,那么hang就应理解为“绞死,吊死”了,根据hang为“悬挂,吊着”时过去式为hung而hang为“绞死,吊死”时,过去式和过去分词为hanged,所以第1题应填hung而第2题答案为hanged。

可见,在语境中教学语法能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语言和词语,而不是只注意语言的形式和词的片面意思,这样才能使学生认识到:同一语句和词语在不同场合和不同情景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意思,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篇10:在比较中进行大学英语语法教学

在比较中进行大学英语语法教学

本文指出在英语语法教学的过程中,应同时将汉语语法加以展示,将两种语法规范的侧重点分析,对比.学生对英语语法的认识才能更进一步.

作 者:黄飞  作者单位:忻州师范学院公外部,山西忻州,0340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7) 分类号:G40 关键词:语法   英语教学   母语  

篇11:初中英语语法预习:选择疑问句

选择疑问句同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的结构形式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一项或者多项可供选择的内容,回答时不用yes或者no,就像回答特殊疑问句一样根据具体内容直接回答。

1一般疑问句形式的选择疑问句

一般疑问句形式的选择疑问句由“一般疑问句+or+选择部分”构成:

问:Is he a doctor or professor?

他是医生还是教授?

答:He is a professor.

他是教授。

Are you a doctor or a teacher?

你是医生还是教师?

Does he like this or that?

他喜欢这个还是喜欢那个?

Is that coffee yours or hers?

这咖啡是你的还是她的?

Are you going by train or by plane?

你坐火车去还是坐飞机去?

Was he born in 1980 or in 1981?

他是生于1980年还是1981年?

Will you have tea or coffee?

你喝茶还是喝咖啡?

有时选择部分用or not来表示:

Are you ready or not?

你准备好没有?

Do you like the film or not?

你喜不喜欢这部电影?

Are you coming or not? 你来还是不来?

2 特殊疑问句形式的选择疑问句

特殊疑问句形式的选择疑问句由“特殊疑问句,选项A+or+选项B”:

问:Would you like somecoffee, beer or tea?

想来点咖啡、啤酒还是茶?

答:Tea, please.

请喝荼吧。

问:Which is better, A or B?

甲和乙,哪个更好?

答:B.

乙。

问:What do you choose, abasketball, a pen, a notebook or a phone?

一个篮球、钢笔、笔记本或者手机,你选什么?

答:A phone of course.

当然选手机。

Who runs faster, you or Tom?

你和汤姆谁跑得快一点?

When shall we leave, today or tomorrow?

我们什么时候离开,今天还是明天?

How long did he live there, five years or ten years?

他在那儿住了多久,是5年还是?

How shall we go, on foot or by bus?

我们怎么去,走路去还是坐公共汽车去?

本文载自微信公众号“英语语法学习”。本文已获授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微信公众号“英语语法学习”。

公众号:英语语法学习

篇12:英语语法教学反思

(一)

初中英语教学中,语法学习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自己所教的初三年级,与语法相关的知识点更是重中之重,然而语法学习是很枯燥无味的,如果一味地沿用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学生一定不会太感兴趣,学习效果会差很多。

在馆陶实习来,由于初三主要是复习课,语法专题复习也是主要的课程内容。最开始教学时,因为还没有什么教学经验,我先去听了指导老师和年级里优秀教师的课程。因为课容量太大,老师们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其中采用竞争机制,使同学通过小组竞争方法来激励学生学习。

在自己的语法教学活动中,我发现灌输式语法教学在课容量方面和控制课堂秩序方面有一些优势,但是不利于学生养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容易使学生感受到英语语法学习的无趣。所以我开始摸索既让学生学到充足的知识,又能够使课堂教学有趣的方法。

一、了解学生的风格,活跃课堂气氛。

在与同学们接触了一段时间以后,我逐渐了解到了学生的兴趣点和平时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学生比较喜欢一些歌曲,当下流行的舞蹈或者时尚词汇。在讲语法的时候可以在合理的时候和同学小小地讨论一下这些同学们感兴趣的兴趣点。这时同学们会对课堂感兴趣,课堂效率也会提高很多。

二、多接触英语,感悟语言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接触英语,接触的多了以后,自然而然地会有英语思维,这样遇见英语题目时会以一种自然的状态来选择或者书写,这样学生也不会觉得英语学习枯燥无味,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也会很快取得进步。

三、英汉知识对比,巧用迁移法。

充分利用语法普遍性规则,在讲述一些语法点时,可以巧妙地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

汉语语法知识,然后进行类比,迁移。很多时候,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有很大的相似性,当教师把这点让学生体会到并且教会学生分析时,学生会很惊喜,会觉的英语和汉语有很大的相似性,其实并不难学。让学生摆脱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后,对英语学习的信心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可以不断取得进步,才能在教育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篇13:英语语法教学反思

在这两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自己在语法教学方面走了不少弯路。我一直认为,学生学习英语如果不了解英语语言的内部规则,必将影响学生准确的表达。即使是在强调以语言的交际功能为主的现在,学生也需要一些语法知识,准确、系统地掌握语言,因此我总是要求学生掌握住我所讲解的语法知识,但结果与我的要求相差甚远,我曾一度很是苦恼。最近我在网上查阅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同时也听了专家的讲座,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现在我终于明白,原来小学阶段的语法教学有来自学生接受能力的局限性,也有其不同的方法和要求。

1、小学英语语法主要出现在单词、句型、短小文章中, 因而语法教学主要是结合这些具体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感受、领会、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语法教学要做到精读多练, 或适当点拨、反复操练, 直到熟练掌握、形成语感、建立一套新的语言习惯。

2、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归纳和总结英语语法是很必要的。在接触、理解、体验、操练、运用之后,进行归纳和总结,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做总结归纳的时候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和思维的特点来采取相应的方法。

3、语言学习离不开实践和反复练习。因而在教学中特别是语法教学中必须强调语言知识的实践性和练习的多样化。

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一些符合孩子实际生活的情境来组织学生呈现、操练与运用语言。语法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讲与学生学的基础上。应该结合课堂创设的情境加以训练,这样将有助于学生远离单调、枯燥的学习心理。在小学中高年级,教师尽量让学生在教师的设问、提示下,来归纳和总结简单地语法规则。语法规则是好学不好用。语言实践活动会逐渐地培养用规则的能力。有一些老师以为孩子犯错误是因为这个语言点讲解得不够,我们讲的很多东西是相互联系的。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较真实的情景去使用语言,让他们在玩乐中无意识地训练了所学的语法。精讲多练,促成内化。淡化对语法的讲解和记忆,留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实例、实践、实用;启发、诱导、点化学生在语境中反复接触和应用语言。

三、要用心设计见成效的情景习作习题。

以前对于语法教学实在感到很难无从下手,但今天我不这样认为了。教师在给学生设计练习题时,除了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外,还要注意带给学生一定的语境。,应该多设计一些语境。情景教学中渗透语法知识。我觉得创设情景很重要,在真实自然的语境中学生才能真正的感受体验语言。我认为情景教学不但教师喜欢学生会更喜欢,我一定多尝试。小学英语语法教学要有归纳和总结,但不同年级用的方法可以不同,总结归纳的层次应该是有所区别的,为此,要重视教材和教学程序的内在逻辑性,培养学生多问、多思、多想象、多联想的习惯。

总之语法的教学要遵循三个原则:

1、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对学生掌握语言、利用语言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2、只有理解了意义,孩子们才能加以运用, 为了巩固孩子的语法知识,提高孩子语言的准确性,教师也要在适当时候使用意义先行原则。

3、最关键的是实践、实践、再实践,要在实践中为学生量身定做语法大餐,太多了学生不能消化吸收,还会厌倦 , 根据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人为本”,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都要符合学生的本能与天性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小学语法教学生动起来。 不仅有利于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还有利于孩子身心、情感的健康。

篇14:英语语法教学小议

英语语法教学小议

平桦

(江苏省昆山市第二中学)

译林版《英语》初中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语法部分包括Past continuous tense和Using when, while and as。when/while/as引导时间状语从句,意思是“当……的时候”,学生觉得这三个连词意思相近,使用时容易混淆。本人综合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三个连词的用法进行了概括,编了一个顺口溜:长长while短短as,一长一短when接短,接长三者都可用,随着(逐渐)用as。在这个顺口溜里,长动作用过去进行时表示而短动作用一般过去时表示,以下本人将用例句来对这个顺口溜和补充用法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长长while短短as

当一个动作正在进行时,另一个动作也正在进行,那么我们用while连接这两个正在进行的持续性动作,意为“正当……的时候”。如:While Mum was washing the dishes,Dad was mopping the floor.正当妈妈在洗碗时,爸爸在拖地。

当一个短动作发生时,另一个短动作同时发生或紧接着发生了,那么我们用as连接这两个动作,意为“一边……的时候一边……”或者“当……时”。如:The girls danced as they sang.女孩们载歌载舞(一边跳舞一边唱歌)。The girl sat down on the sofa as she came into the room.当女孩进房间来时就在沙发上坐下了。

二、一长一短when接短

当一个短动作发生时,一个长动作早就开始并且正在持续进行,那么我们就用when连接这个短动作,意为“当(突然)……时”。如:I was sleeping when the earthquake started.当地震(突然)发生时,我正在睡觉。

三、接长三者都可用

当一个长动作正在持续进行时,一个短动作突然发生了,那么我们可以用when/while/as其中任何一个来连接这个长动作,意为“正当……时”。如:When/While/As I was sleeping, the earthquake started.正当我在睡觉时,地震发生了。

四、随着(逐渐)用as

在利用顺口溜来讲解when/while/as的基本用法之外,as的`另一个重要用法也有必要补充给学生,它在中文意思上侧重于“随着……逐渐”。如:As time goes by,my memory seems to get worse.随着时光(逐渐)流逝,我的记忆力似乎变得更差。As you get to higher levels,the questions will get more difficult.随着你(逐渐)达到更高级别,问题将更难。

这个部分的语法教学可分为三个步骤来进行:首先,请学生通过观察例句来归纳出长动作和短动作所对应的时态,即长动作用过去进行时而短动作用一般过去时。然后,学生在理解了动作和对应时态的前提下,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完成顺口溜,并且当场背诵顺口溜,因为简短上口,所以很快就能记住。最后,提供一些改错、填空、单项选择或翻译句子等练习题给学生练习,利用顺口溜来巩固这部分语法知识,达到正确和熟练运用的程度,收效颇好。

篇15:浅谈成人英语语法教学

浅谈成人英语语法教学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外语教学由以前一直沿用的语法翻译法教学逐步转化为交际法.几乎完全否定了语言知识结构的.培养.经过实践,我认为在成人英语教学中既要重视语法结构、又要重视交际.通过教师精心设计,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足够量的结构技能训练和语言实践.使学生学会运用语言的能力.

作 者:郭春玲  作者单位:北京市崇文区职工大学英语系,北京,100065 刊 名: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ADULT EDUCATION INSTITUTE 年,卷(期): 14(2) 分类号:H314 关键词:语言结构   交际能力   教学方法  

篇16:浅谈英语语法教学论文

浅谈英语语法教学论文

〔论文关键词〕语法教法 语法翻译 文化对比

〔论文摘要〕英语语法的掌握是英语能力的基本功,而目前中国学生的英语语法的学习效果并不令人乐观。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文化对比,注重正负迁移的影响,是改善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语法教学现状及语法学习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教育界关于英语语法的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一直莫衷一是。有些人认为,语法知识是不能通过表述的规则传授的,而是在接触目的语中潜意识地习得的。只要平时多做模仿练习,多听英语磁带,多和善英语之士交谈便可以自然地掌握相关语法。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往往只注意书本上现有知识的传播,包括词汇的背诵、对话和课文的讲解,而常常一带而过或忽略课本内缺乏的有关句法结构的系统讲解。对学生真正怎么“学”,“学”多少,“学会”多少却关注较少。即使有的教师会在上课时讲解语法,但大多采用的是那种就事论事的阻断式、割裂式的讲解和翻译模式,往往给学生造成一种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无序”或“雾里看花”的感觉。由于对英语语法重要性的忽略或语法讲解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不当,许多学生到了大学之后其语法知识薄弱、句法概念不清、语言运用能力差等缺陷便暴露无遗。他们所写、所译的东西错漏百出,让人觉得啼笑皆非。同样,在阅读理解中遇到长句、难句时,他们也不能正确地剖析句型结构,只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甚至是主次颠倒或完全错误。据不完全统计:大约80%的大学生坦言其英语考试成绩不理想,主要是由于句法结构的概念模糊再加上词汇量少,到考试时一遇到阅读、词汇、语法、翻译或写作时就会方寸大乱。在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强调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便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还语法教学本来面目”、“让语法教学重返课堂”的呼声在英语教学上越来越强烈。

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而言,他们毕竟没有使用目的语的环境,那么他们就很难及时、准确地辨别和判断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义特征和差异。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对语法的学习便显得尤为重要。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说过:“一个学习语言的人应该有识别句子是否合乎语法规则的能力和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章振邦、张月祥等人也认为语法是语言的结构形式和组织规律,是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据以组词成句,使语言具有明确的意义并能为对方所理解的一套规则,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培养语言技能的重要环节。因此就中国学生而言,希望不学语法便能牢固地掌握英语,提高其英语运用能力是不切实际的。换言之,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法教学,改善语法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必不可少的。

二、关于语法教学的一些想法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意识到了缺乏语法知识对其英语提高的限制,便想方设法改善其对语法的认识与掌握。很多学生买来语法书,夜以继日地研读,结果发现越来越糊涂,始终未能理出其清晰的头绪来。要想在短时间让学生加深对语法现象的了解,使学生对语法的认识豁然开朗,大学英语教师可借助于以下一些方法:

首先,为了让学生能完整地了解语法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设法将语法内容进行适当的有机整合,在原理相通的情况下,删除一些过于琐碎的部分,采用联系、归纳、演绎、图示和对比等多种方法。例如:将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及表语从句联系起来讲解;将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一同加以讲解及区别;将动名词和现在分词进行比较;将过去分词与现在分词进行比较等。这样使学生融会贯通,让他们真正懂得语法知识的横向联系和它们之间的差异,使他们有意义地接受学习,使有潜在意义的语法知识在内化过程中被理解和吸收。这种将类属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交互使用的方法(Ausube,l 1988)十分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联系,加强学生有意识记忆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言简意赅,很受学生欢迎。

其次,由于中英文的语法结构在某些地方的相似和不同之处比较多,教师应时常对中英文的表达进行对比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汉语中经常出现主语不明和谓语是非动词词性(而非英语中主谓的省略)的情况时,就容易造成误解和语态辩识的难度。如碰到“公园里又建了一个游乐场”这一句子时,学生很容易把作状语的“公园”误作为主语,只要经过分析,学生便能明白这实际上是属于主动形式、被动意义的结构,动作的执行都并没有出现,用英语表达时应采用被动语态。再如当碰到“这个女孩非常可爱”这一句子时,学生很容易将其翻译成一个缺乏谓语的表达,这时教师须向学生强调此类句式必须加上系动词作谓语方能成立。

另外,语法在语言学习中既体现为语法知识条文的掌握,也体现为语言活动中语法结构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能否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以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是检验语法学习是否有效的标准。换言之,语法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法的能力。而应用技能的掌握是靠大量的操练和运用而获得的。在语法练习中,教师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改错、英汉互译、应用性的写作等,而且采用的句子应多以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工作为主,与时代、潮流紧密相关,这不仅会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和参与率,还能培养他们注重结构的辨识与运用,在应用中掌握规律的能力,并且这样的练习会让学生觉得很有意义和愿意为之。

三、加强文化对比,注重正负迁移的影响

语言学家Lado认为,语言学习者容易将母语的特征转移或迁移到第二语言中来,当两种语言的结构相似时,就会产生“正迁移”,促进外语学习;当语言结构不同时,就会产生“负迁移”,影响外语学习。因此翻译教学首先应给学生进行文化引导,先采用对比法加深对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的了解,再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自觉的转变意识,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翻译。

(一)通过英汉词汇、句法结构和修辞的对比,加强对语言差异的了解

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LeonardBloomfield明确说:“外语中任何一个词或一个句子的意思总是有别于本族语中一个近似的、相对应的词或句子。”不同的民族,往往因其思维习惯的不同,而对同一客观事实有着不同的语言传达顺序。以英汉两种为例,它们各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词汇、句法结构和修辞方面差别都很大。汉语属分析型为主的语言,主要特征之一是语序固定,而英语则是分析、综合参半,以综合型为主的语言,因此语序既有固定的一面,又有灵活的一面。英汉两种语言在基本语序上是有同有异的。“同”的是主语、谓语和宾语的位置,“异”在状语和定语的位置。在句法结构上英语注重形合、汉语则注重意合。在翻译中将形和意结合起来,将固定和灵活的方式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达到效果。

(二)了解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加强文化差异的了解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互相依存。语言不但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又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和一种文化成果。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也存在着共性,这是因为各个民族生活在同一物质世界中,有着相同的经历和体验,因此在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审美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这种文化的相似必然反映到语言中。对比英汉两种语言,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有许多极为相似的或相同的表达。在这种情况下,语言的正迁移作用就能发挥出来,在翻译中就能找到对应的表达。当然,语言并不等于文化的`全部。但任何一种文化都需要语言的传承,体现着不同的社会现实,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一种文化环境赋予语言独特的表达。不同的民族由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而对事物和经历有不同的理解,在文化传统、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上都有不同。因此在语言符号系统的音义关系及结构特点上有很大区别。文化的差异容易造成的“词汇空缺”就是典型的例子。比如在汉语中颜色的表达方式很多,而在英语中除了通常的颜色表达外找不到完全一致的表达。以“青”色为例,“青山绿水”,“青衣棉袍”,“踏青”等,“青”可为蓝色,黑色,绿色,如果对译者对汉语中的“青”不了解,那翻译就无从下手了。即使是相同的词和事物,不同的文化模式赋予它的文化的色彩也不一样。在对词汇的理解上,外延和内涵意义就至关重要。但是有双重意义的词语很多,他们往往构成翻译的主要障碍,因为他们常常兼指多意,甚至以内涵意义为主。这样的词语,虽然能在英语中找到概念相同的词语,却可能出现文化含义的不对应或假对应。如这几个词语在文化内涵上就有差异。红(喜庆)―――red(暴力);蓝(蓝色)―――blue(清高,忧郁,淫秽);黄(王权,淫秽)―――yellow(怯懦);乌鸦(黑)―――raven(凶兆);猫头鹰(凶兆)―――owl(聪明)。如果单单将单词对号入座是达不到翻译的目的的。以英语中的mushroom为例,它有生命力旺盛,生长速度快的意思,可以用汉语的“雨后春笋”来对应,但它同样有表生命短暂的意味。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就会造成误解。

(三)在清晰认识文化差异的前提下提高对语篇的理解

通过上下文,掌握隐含意义。原文的意义不一定通过具体的词汇表达,有可能体现在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或全句的语气上。这时,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这种弥漫在全文中的意义,并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红楼梦》)显然,这里的“脱了衣裳”指脱下外套,礼服之类,不能照字面译成“takeoff one’s clothes”,所以译文是W ith a smile at pao-yu, theLady Dowager scolded:“Fancy changing your clothes beforegreeting our visitor・Hurry up now and pay your respects to youcousin・”(Tr・YangXianyi&GlaysYang)

(四)加强培养学生文学功底,把握修辞特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修辞特点,因此理解时要留意原文的感情色彩、形象色彩及语体色彩。这些联想意义多用来达到某种修辞目的。只有透彻理解了原文的这些语言色彩,才能在表达时通过恰当的选词或结构将原文色彩意义传达出来。例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国民》(李大钊)―――Na-tionalCrisis v・s・Heroic Nation(张培基译)。该题目的用词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精神的赞美之情,译文通过“heroic”一词巧妙地体现了原文的感情色彩,相比之下,The Bad Luck ofChina and the StrongW illof the Chinese这种译文的感情色彩与原文相差深远。

学习语法不是目的,但它却是在没有外语使用环境下掌握外语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大关。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必须重视对语法的学习与讲解,并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事半功倍的讲授方法,这样方能改善学生的语法知识。有了较好的语法知识之后,学生方能全面提高其英语能力,促成其英语水平质的飞跃,在英语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较好的语法知识与丰富的词汇这些语言基本功之后,他们方能从容、轻松地应付任何一种英语能力的考试。

参考文献:

[1]陈林华,袁霁・外语教学与学习中的文化问题[ J]・外语界,1991, (2)・

[2]戚雨林・语言对比和文化对比[J]・外国语, 1992, (5)・

[3]邓炎昌・Language and Culture[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4]晨梅梅・探索与变革:转型期的英语教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5]章振邦,张月祥・新编英语语法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英语语法教学中例句的选择】相关文章:

1.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2.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反思

3.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再思考

4.浅议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新法

5.例句

6.英语语法入门

7.英语语法参考

8.英语语法知识

9.英语语法试题

10.七年级英语语法

下载word文档
《英语语法教学中例句的选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