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文化方向范文
“浮游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文化方向范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文化方向范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旅游文化方向的毕业论文
旅游文化方向的毕业论文
旅游文化方向的毕业论文
摘要:研究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的概念、特征和营销模式对旅游目的地规划、开发,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陕西省安康市旅游发展为例,从创新开发旅游资源次优区人文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产业集群,进行旅游形象塑造和整合营销传播(IMC)的角度,探讨了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旅游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开发、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旅游营销、陕西安康
一、研究现状概述
随着对旅游目的地开发和演变规律研究的深入,旅游资源次优区研究也得到了学界的重视。国内主要研究成果是“旅游资源非优区”概念及其相关研究。许春晓在我国较早提出“旅游资源非优区”概念,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开发策略,指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补偿类型、性质、突变概念和依附式开发理论,以期指导区域旅游业开发。罗艳菊对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的影响因素、非优区的优化机制及理论依据等进行研究,提出开发的盈利模式。唐文跃分析了旅游非优区的主要特征和开发的优弱势,探讨了非优区旅游开发的一般规律,提出了非优区旅游发展道路。隆学文讨论了旅游非优区的概念和开发非优区旅游资源的意义,从资源区位、经济区位、客源区位、交通区位、文化区位、认知区位等角度分析了旅游非优区的区位特征。李东和以合肥市为例说明实施旅游业空间拓展战略是旅游资源非优大城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彭华从需求驱动角度研究城市郊区与周边小城镇的旅游开发成功之道。……但现有研究成果均未涉及旅游资源次优区内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丰欠程度不一、价值禀赋不等这些现象。
国外相关研究主要是对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现象的研究,如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研究旅游地演化过程、预测旅游地的发展和指导旅游地的市场营销、规划提供了理论框架。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理论,提出旅游地演化经过6个阶段,即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ChrisRyan对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进行完善,指出发掘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对目的地复兴的作用,以及在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热衷寻求“新的”、“未开发的”旅游目的地的情况下,缺乏“名气”也可成为旅游目的地的成功开发和促销亮点。
本文认为旅游开发的重要基础是拥有优质或较为优秀的旅游资源。“非”在汉语中主要是否定的意思,而“次”在汉语中则含有差于、第二的意思。参考经济学,“次优”的含义是未达最佳标准的,不最理想的,不最适宜的,不最满意的,因此本文使用“旅游资源次优区”的提法是较为合适的。
二、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概念和特征
许春晓将旅游资源非优区定义为“在特定地区内,没有国家级和世界级的知名风景名胜区,缺少骨干旅游景点,并且旅游景点的丰度和密度均不够,难于形成优秀旅游产品的现象”。按旅游资源的`成因及属性,马耀峰等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自然旅游资源是构成自然环境的主体要素,是地貌、气象、水体和生物中具有旅游吸引力的部分,从根本上说是属于大自然的产物;而人文旅游资源是由人类活动所产生,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一切事物。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特定地域内的分布是不均等的,存在优弱丰疏的差异。由于区位条件和历史发展轨迹的不同,存在这样一大批自然旅游资源禀赋优势比较明显而人文旅游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如我国西部很多贫困地区,长期交通不便,区内工业发展缓慢,人文遗址遗迹较少,但自然生态资源保存良好,这是其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
根据旅游资源的特征和属性,本文将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定义为,在特定的区域内,由于地理区位、经济区位等条件所限和社会历史文化发展轨迹不同,拥有较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人文旅游资源特征不明显、优势不突出,暂时难以形成特色旅游形象及产品的现象。
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是一个相对概念,具有相对性、普遍存在性和可演变性的特征。随着当地经济、旅游业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在科学的旅游规划导引下,凭借区内自然旅游资源优势,整合、创新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经过成功的旅游形象塑造和旅游营销,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也可成为旅游资源优质区。
旅游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人类对地理空间选择、经历和体验的过程,旅游目的地形象能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和行为选择。对于正待开发或已在开发中的旅游资源次优区来说,更需要以真实、独特、充满感召力的旅游形象驱动目的地旅游的发展。区域文脉、地脉是区域自然基础、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积淀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它鲜明地展现了区域旅游的特色,旅游形象也会因区域文化差异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旅游开发中普遍面临的难题是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匮乏和特色不鲜明,难以塑造具有地域特色、深刻人文内涵的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文化资源具有延续性、动态性、可创造性、非独占性的特点。MommaasHans从增强地点的身份、吸引力和市场地位,进行革新和创意,为文化多样性和文化民族主义探讨了文化产业集群策略,对文化旅游资源次优区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基于工业遗址改造利用而兴起的北京798艺术区,现已成为京城令人瞩目的新旅游吸引物。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可通过对区域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创新,结合当今旅游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汲取外来优秀文化元素,通过文化产业集群达到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形成地域旅游文化特色和竞争力,将其融合进区域旅游形象塑造、旅游产品设计和旅游发展之中,进行卓有成效的旅游营销,并逐步向旅游资源优质区演进。
三、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发展策略——以安康市为例
1、安康旅游发展简介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在秦巴山地之间。秦巴山地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交界线,山地垂直高度大、气候复杂多变,森林垂直带谱明显,汉江从西向东纵贯全市,两山夹一川的地形格局使这座山水之城独具特色。长期以来秦岭巴山阻隔造成其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目前仍为国家级贫困地区。与分别以秦汉唐历史文化遗迹著称的近邻西安、咸阳等和以楚汉文化历史遗迹见长的湖北武汉、荆州、陕西汉中等地相比,其“秦风汉韵楚文化”的自我文化定位形象相形见绌。1983年安康曾发生特大洪灾,洪水几乎摧毁安康古城,原县城内历史文化遗迹和陕南小城建筑格局饱受灾难。然而其山、水、林特色突出,有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典型的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原旅游形象模糊,旅游商品开发滞后,旅游产业链短。国内游客为206万人次,旅游收入7.21亿元,国际游客8000人,旅游外汇收入144万美元。在周围西安、重庆、成都、武汉、汉中等具有人文旅游资源优势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屏蔽下,亟需独特的旅游形象和产品发展。
旅游形象和旅游资源并非旅游发展的唯一保证。目的地可进入性、交通容量、空间节点分布同样重要,而旅游开发反过来也会促进目的地交通环境的改善。如与安康毗邻的汉中市,在西汉高速公路开通后获得了旅游发展的良机,20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33.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2亿元人民币,占当年GDP的5.9%。安康旅游面临的机遇使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陕南突破发展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西康高速(包北高速川陕段)、十(十堰)天(天水)高速、襄渝、阳安铁路将相继建成和安康至湖南常德铁路专线、西康二线铁路也已进入开工建设准备阶段,这将会有力地促进安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整合、创新人文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产业集群
文化氛围是蕴涵在一切环境与气氛中的文化现象与文化特征。从心理学的视角看,城市文化氛围是某种城市心理的形成并起作用的过程,是弥漫于城市空间的社会气候。与西安、汉中、重庆、武汉等周边城市相比,安康可供旅游开发的人文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安康这所陕南小城具有浓郁而独特的茶文化、酒文化、娱乐休闲文化;多元、移民文化融合形成兼容并蓄以及长期处于经济落后状态下安于现状、淡定悠闲的城市气质;汉江穿城而过的浪漫氛围等因素交织出安康特有的休闲旅游文化氛围;“灯红酒绿”的汉江两岸将成为最令休闲度假旅游者留恋往返的景观和旅游亮点。要力争塑造出区别于忙碌、拥挤的现代大都市的独特旅游形象——保留小城市素有的恬美、浪漫和独特魅力,承袭传统地方文化渊源,创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当代文化符号。如以传统的汉剧、陕南民歌、陕南民俗、文学、书画等艺术创作、文化元素打造陕南风雅之城;修建或修缮各类博物馆、电影院、剧院、名人故居、地方传统建筑民居、画廊、特色街区等使之成为这座风雅小城的文化标志,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元素在这座素有多元文化色彩的城市中交汇融合,通过休闲文化产业集群达到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形成地域旅游文化特色和竞争力。
3、旅游形象塑造
旅游形象指旅游者通过各种传播形式得到的,目的地旅游资源、服务产品与项目、管理体制与水平、设施体系、交往经历与态度的综合感知,是吸引旅游者做出前往目的地城市旅游的关键因素之一。旅游者所持有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将对他们的质量感知、游后评价、口碑宣传和重游意向都会产生深刻影响。
旅游形象策划的关键在于对目的地旅游资源、文脉、地脉的准确把握和提炼,对旅游者的需求、购买决策、消费行为等关于旅游目的地形象意境地图的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目的地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提炼目的地旅游特质并从周围旅游竞争对手的同质旅游产品和形象屏蔽中脱颖而出。以语言口号、理念、行为和视觉等形象设计表达出来,由理念内涵、行为系统、传播感觉系统、风情塑造、核心区塑造等共同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复合形象系统。通过旅游形象口号向公众传递,向旅游市场宣读自身的产品定位和独特魅力,唤起特定市场的旅游欲望进而做出旅游决定。
在缺乏具有鲜明特征的人文旅游资源和形象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的制胜之道是“串联”目的地不同的旅游吸引物,组合旅游产品,塑造多元化、复合型的旅游形象,提高目的地的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如新西兰成功塑造的“100%纯净的新西兰”(100%pureNewZealand)和“世界探险之都—皇后镇”(World’sAdventureCapital)的独特形象。安康形象塑造基础是秦巴汉水在安康境内构造了良好、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汉楚等多文化、多地域移民文化大融合的人文底蕴。由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完成的《安康旅游总体规划》,将其形象定位为“水舞秦巴自然安康”,一个宜游、宜居、自然,兼具优美山水自然风光和休闲格调的旅游胜地呼之欲出。根据这一旅游形象定位,可以将不同类别的旅游产品横向串联起来,形成纵、横交错而又相互关联的立体的旅游产品网络结构。自然真山水的安康旅游形象定位与塑造,为安康从周围历史文化资源型旅游目的地如西安、汉中等旅游形象屏蔽下突围。
4、营销策略
RyanandGu认为在旅游景区私有化发展趋势下,旅游形象已成为目的地营销者的首选产品和现代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旅游目的地营销需采取卓有成效的营销战略,打造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统一的独特形象。对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来说,旅游营销更应注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营销合作,建立紧密的营销网络,统筹构建、运行,由形象塑造、产品设计、包装、传播与管理组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整合营销体系,协调、整合旅游地营销要素,培育统一和谐的形象系统,以较低的成本取得最佳营销传播影响力。
安康旅游营销可采用“旅游整体营销+核心旅游产品重点营销”模式,将目的地作为一个整体旅游产品进行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IMC)。通过广告、公关和形象推广活动、销售奖励、节庆活动、事件营销、网络营销、面向旅游市场和旅游中介商的直接营销等,针对特定目标市场,宣传真实、独特、充满魅力的亲山近水、自然健康、浪漫休闲的旅游形象,传达一致的旅游产品信息,实施对目的地的全方位推销。
(注: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安康、汉中两市旅游产品差异化发展战略与旅游合作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08JK001。)
【参考文献】
[1]许春晓:21世纪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新领域:旅游资源非优区研究[J].旅游学刊,(1).
[2]许春晓: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补偿类型与性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4).
[3]许春晓:旅游资源非优区“依附式开发”论[J].旅游学刊,(1).
[4]罗艳菊: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若干理论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9).
[5]罗艳菊:城郊型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探讨[J].江苏商论,(4).
[6]唐文跃:非优区旅游开发的一般规律初探[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6).
[7]隆学文:旅游非优区开发策略[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2).
[8]李东和、赵玉宗:旅游资源非优大城市旅游业空间拓展战略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7).
[9]彭华:关于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的初步思考[J].人文地理,2000,15(1).
篇2: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英语论文选题参考:
1 论英语电影名称的翻译
2 《双城记》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分析
3 《苔丝》中的色彩意象
4 《飘》中女性意识的分析
5 论艾米莉·狄金森的死亡之诗
6 《弗兰肯斯坦》叙事艺术
7 美丽与无情— << 了不起的盖茨比 >> 中的女性形象浅析
8 试析《六月演奏会》的儿童视角
9 ”吃南瓜的人” ---论文化语境对英汉习语翻译的影响
10 死亡笼罩的心灵 ---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意象分析
11 中国旅游文本的等效翻译
12 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13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
14 功能对等与英汉翻译增词法
15 中介语石化的成因分析及防止策略
16 中英文写作中篇章结构差异之分析
17 在汉英中动物寓意的异同
18 汉语习语英译的归化与异化
19 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20 论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个人介入
21 中国特色菜肴的文化与翻译
22 《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艺术
23 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
24 《呼啸山庄》与《苔丝》人物悲剧根源比较
25 英汉颜色词语义及其文化内涵对比
26 英语专业学生在汉译英中的中式英语问题
27 预测技巧在初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28 中国古代诗歌英译中的缺失与再创造
29 初中生的背诵观念与策略
30 浅析苔丝悲剧的原因
31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 “ 美国梦 ”
32 从《永别了,武器》看海明威的悲剧意识
33 回归自然:无法实现的梦想—读《马语者》有感
34 英语长句汉译
35 《白鲸》中的象征意义
36 《黄色糊墙纸》的象征意象
37 情景交际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38 文体学在大学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39 英语专业四级听写中的错误分析
40 小组讨论在英语写作中的运用
41 解析《紫颜色》中女主人公西丽妇女意识的形成
42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永恒魅力
43 英汉翻译中词义的对比与社会文化差异
44 重返伊甸园—浅牢伦斯的的完美爱情观
45 论《远大前程》中郝薇香小姐的双重性格
46 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学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47 从堕落女性到时代新女性—解析嘉丽形象之变迁
48 剧中人,局外人—论尼克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双重角色
49 影响听力理解主要的主观因素与对策分析
50 欧·亨利的反讽
51 论《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
52 《爱玛》——成熟的艺术完满的名著
53 论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的语法教学
54 天使,而非魔鬼—郝思佳
55 浅析简·爱与苔丝不同命运的原因
56 《弗洛斯河上的磨房》中麦琪的个性成因
57 影响中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主观因素
58 英语写作中的衔接错误分析
59 论《傲慢与偏见》的戏剧性特色
60 《呼啸山庄》中的哥特风格
61习语的翻译方法
62 影响高中生阅读能力的因素及对策
63 浅析口译中的文化障碍问题
64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中复仇根源的分析
65 浅析《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66 体态语:它的功能及其英汉文化差异
67 浅谈广告语的特点及其翻译中的效能等值
68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红楼梦习语翻译
69 论鲁滨逊的资产阶级特征
70 浅析思嘉丽的性格的对立性
71 性别与英语学习间的关系研究综述
72 品牌文化影响下的化妆品商标翻译
73 环境的牺牲品 --- 《呼啸山庄》的自然主义特色
74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人物心理分析
75 浅谈当前口译教学及提高当前口译学习的实用性
76 简析《弗兰肯斯坦》的哥特风格
77 浅析《理智与情感》中的家庭矛盾
78 挽歌—对《无名的裘德》中的人物的心理分析
79 阅读习得词汇研究—纯粹的阅读和伴以任务的阅读
80 《汤姆大叔的小屋》中汤姆形象的心理分析
81 礼貌原则与中英观点表达方式的比较
82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83 浅析《愤怒的葡萄》中约德家族的悲剧根源
84 浅析宠儿角色的作用 ---正面历史与自我
85 浅析《觉醒》里的象征意象
86 《名利场》中作者的男权主义思想
87 孤独的舞者—从《我是无名之辈》透析埃米莉·狄金森及其作品主题
88 喜剧的婚姻、悲剧的命运——浅析《爱玛》中小人物哈丽特的悲剧命运
89 交际—情景—结构教学法在中学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90 伊丽莎白和夏洛特的婚姻观比较
91 论委婉语的翻译
92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异化的两性关系
93 《儿子与情人》中的家庭悲剧之分析
94 跨文化的意识与旅游英语翻译
95 中国民俗文化词语翻译
96 报刊新词英译
97 《他们的眼望上苍》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98 论英语中女性语言特点和女性语言性别歧视现象
99 颜色词的分析
100 白人文化影响下的两种不同黑人态度
101 一个黑色幽默的荒诞传奇:《第二十二军规》
102 汉英礼貌用语的文化差异
103 英汉习语的翻译
104 情感策略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105 从思维角度探讨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106 论《看不见的人》中黑人音乐的表现
107 论科技文献翻译中的“信”
108 英语幽默的语用分析
109 双关和仿拟在英语广告中的运用
110 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中学英语阅读教学
111 浅析《艾凡赫》和《雾都孤儿》中的犹太人形象
112 简析《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女性形象
113 浅谈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114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搭配研究
115 从思维差异谈翻译腔形成的原因
116 有关身体部位的英语习语的翻译
117 汉语无主句的英译方法
118 论《白鲸》中主要人物体现的美国精神
119 电影片名的翻译
120 英语公众演讲初探
121 影响中学生英语阅读的主观因素
122 《名利场》的艺术特色
123 《虹》与《恋爱中的女人》中两性关系的新探寻
124 浅议小学英语教学
125 翻译策略和译者主体性
126 《傲慢与偏见》和《飘》中的战争描写
127 英汉诗歌移情比较研究
128 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现象
129 英语演讲课程对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130 英译汉中被动语态的翻译技巧
131 从“死亡”委婉语看文化渗透
132 论《紫色》中的妇女主义
133 伟大而非完美的结合体 - 《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性格分析
134 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父亲形象的作用
135 新课标下高中学生的英语单元自我评价
136 比喻的翻译
137 浅谈《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王尔德的唯美主义
138 《到灯塔去》的意识流技巧分析
139 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翻译
140 浅析广告英语的文体特征
141 德莱塞的姐妹们——《嘉莉妹妹》与《珍妮姑娘》之比较
142 论文化差异中色彩词的翻译
143 论英语幽默的翻译
144 英语否定意义的表达与译法
145 浅析劳伦斯小说中的象征手法
146 从英汉习语对比分析看中西文化差异
147 托马斯·哈代——一位悲剧作家,但并非悲观主义者
148 跨文化背景下动物隐喻的误读
149 在中学写前阶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50 中餐菜名的翻译方法
151 文化背景对翻译的影响
152 浅谈口译的特点与技巧
153 夸张在英语广告中的应用研究
154 从英汉长句结构差异谈其翻译
155 文化差异对英文影片字幕翻译的影响——以影片《英国病人》为个案研究
156 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对比研究
157 一词多义与翻译
158 中西方国家非言语交际行为的差异
159 小说《远大前程》中郝维香小姐人物形象初探
160 海明威笔下的女性
161 浅谈数字文化与翻译
162 女性:哈代创作的灵感源泉
163 非言语行为及其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164 影片名的翻译
165 图式理论与传统阅读理论的比较及在教学中应用
166 身势语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67 麦克白悲剧的原因分析
168 小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69 对训练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元认知能力的探讨
170 《简·爱》 -- 一部女性哥特小说
171 《老人与海》的象征主义的体现
172 商标翻译应以消费者的接受为目标
173 跨文化视角中的英汉谚语互译
174 英译汉中名词的转译
175 文学作品中的隐喻翻译方法
176 论正说反译、反说正译
177 翻译选词如何避免 Chinglish
178 如何正确使用直译和意译
179 双面佳人——谈《喧哗与骚动》中凯萧的人物形象
180 论英汉动物词的文化意象差异与翻译
181 论非常规翻译的作用
182 从文化差异中看商标翻译
183 英汉语言的对比
184 浅谈《宠儿》中母亲塞丝的形象
185 《毛猿》中扬克的悲剧探微
186 文学作品中汉语姓名的英译
187 《远离尘嚣》对典故的运用
188
189 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190 析《好人难寻》的主要人物
191 《喧哗与骚动》的视角
192 试析欧·亨利小说的写作风格
193 商务合同中长句的翻译
194 英译汉中词义的抽象化到具体化的转换
195 论文化语境与翻译选词
196 语言差异与翻译中的合理叛逆
197 浅析《远大前程》主人公匹普的成熟过程
198 论翻译中的中国英语
199 翻译中的英汉文化差异
200 劳伦斯笔下的悲剧性人物保罗
201 礼貌原则在会话交际中的便用
202 语法翻译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3 中学英语语法课堂多媒体技术运用的优势
204 汉语宣传资料英译探讨
205 《达洛维夫人》中的镜像意象分析
206 谈德莱塞矛盾的女性观——《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
207 英译汉中状语位置的处理
208 初中英语新课导入方法初探
209 生活与艺术:狄更斯的爱人们与狄更斯的女主人公们
210 《钟形罩》中女主人公埃斯特在女性意识的觉醒过程中所受的影响
211 教学评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12 体现在中英习语中的文化差异
213 英语学习中对美国俚语的认识
214 电影片名英汉互译的归化与异化及翻译的`相关技巧
215 浅析埃立森《看不见的人》的“不可见性”主题
216 联想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17 英语定语从句汉译技巧的初探
218 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19 黑暗中不朽的希望之光
220 分析《黛西·米勒》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成因
221 论《小妇人》的艺术魅力
222 论《榆树下的欲望》中的悲剧色彩
223 论金色笔记中安娜·沃尔夫的现代知识女性形象
224 析中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25 浅析中国英语
226 大卫·科波菲尔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227 ”信”与英语比喻翻译
228 佩科拉的悲剧探源
229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园会》中的艺术特色
230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差异渗透
231 南方传统的牺牲者——福克纳作品中妇女形象解析
232 谈身势语在非语言交际中的运用
233 英语学习中母语迁移的正负效应
234 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
235 霍桑《七角楼》中的象征主义分析
236 论交际法教学对中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237 Schema and English Reading
238 简析汉英日常交际中的差异及所体现的文化差异
239 《飘》的主要人物及其精神文化分析
240 爱米莉悲惨爱情和婚姻命运的原因分析
241 《愤怒的葡萄》中人物的成长与发展
242 浅谈<<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243 从嘉莉与赫斯特伍德之间地位的差异及其变化看女性意识的觉醒
244 简 爱 个 性 分 析
245 小学英语音标教学
246 叛逆者苔丝 Tess: a rebellious woman
247 浅析徐志摩的哈代诗风——悲观主义意象
248 英语词汇记忆策略
249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的意识流手法
250 母语对中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251 从《喜福会》的母女关系看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252 浅析《白鲸》里颜色词的象征意义
253 The Comparison between ” JANE EYRE ” and “ WUTHERING HEIGHTS ” under the Theme of Love
254 口译中的笔记及实际运用中的障碍
255 浅析委婉语及其语用功效
256 从《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看中美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257 任务型教学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58 从喜福会看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259 商标的翻译
260 从新词的产生看社会文化
26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艺术 The Art of Symbolism in The Great Gatsby
262 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263 汉译英中的文化差异——词汇空缺与中国特色文化翻译
264 Questioning and Teaching of Reading
265 英汉动物比喻的文化内涵及差异
266 (动物比喻在英汉两种文化的内涵及差异)
267 哈代——具有乡土田园气息的作家
268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主义)
269 论《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270 从“爱玛”中看女权主义思想
271 艾米莉 · 勃朗特PK夏洛蒂 · 勃朗特
272 现实社会解读《名利场》人物
273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in Vanity Fair from modern cultural perspective
274 Politeness and Face in Communication
275 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和面子
276 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277 探究《雾都孤儿》中南希性格形成原因
278 从盖茨比的悲剧看美国梦的幻灭
279 论《雾都孤儿》中狄更斯的理想国
280 非语言性活动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281 试析《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魔幻主义特征
282 浅析英语语篇中的词汇衔接
283 曲解的语用研究
284 浅论女性对于狄更斯作品的影响
285 英语口语的教学方法
286 英语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287 王尔德童话的社会意义
288 浅谈景点名称的英译
289 全语言教学理念下的中学英语口语教学(0ral English teaching under the theory of Whole Language)
290 浅谈外语学习中影响交际能力的因素
291 不同文化背景下“死”的委婉表达法
292 英汉互译中语言差异的处理
293 Culture factors in reading
294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形象塑造
295 Red Color Unfaded
296 ---A Summary of the Symbol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
297 图式理论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298 浅析简.奥斯丁的婚姻观
299 英语言语交往中的性别差异Gender Differences in English Verbal Communication
300 英汉禁忌语和委婉语对比研究
301 凤凰涅磐——浅析《紫色》中的妇女主义
302 资产者与殖民者的结合
303 ----鲁滨逊形象探议
304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的成因
305 The Reason for the Formation of Becky Sharp's Character s
306 “二寸牙雕”――-简 · 奥斯汀小说里的世界
307 浅谈丹尼尔·迪福在《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创作特点
308 “苔丝”悲剧的多层次透视
309 美国式幽默——浅析《百万英镑》American Humour:An Analysis of The £1,000,000 Bank-Note
310 Rebellions and Independent — Analysis On Jane Eyre ’ s Characte
311 General Stylistic Features of US President s’ Inaugural Addresses
312 分析《呼啸山庄》主要人物和社会背景
313 (汉语)文学语言的美感探析 题目拟改为英语语言方面的
314 浅谈《傲慢与偏见》中的理想婚姻
315 Symbol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
316 海明威《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简明写作风格
317 浅谈中学英语听力教学法
318 How to Arouse the Interest in English Learning
319 王尔德及其完美主义文学论
320 简爱的性格与夏洛蒂·勃朗特的对照
321 爱伦坡在侦探小说界的鼻祖地位——论爱伦坡对侦探 小说发展的影响
322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323 从社会文化差异看翻译研究
324 《荒原》尖锐的现实主义与传统浪漫主义的完美融合
325 谈用动物作喻的隐喻
326 《红字》中的象征手法
327 Group Discussion in English Teaching
328 试论狄更斯的《大卫·科柏菲尔》
329 从语用中的文化差异看翻译对等
330 研究口译人员面对不同听众时的不同心理
331 浅谈狄更斯作品喜剧结局的片面性
332 浅谈数量词在汉英语言中的不同应用
333 从《织工马南》中看乔治·艾略特的人文主义思想
334 Comparison between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Liberal Translation
335 从哈代的作品中看其宿命论思想
336 The Value of GONE WITH THE WIND in My Eye
337 广告翻译中的修辞手法
338 浅谈英语阅读教学法
339 Language Style of Hardy ’ s Work
340 浅谈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41 第二语言习得和交际方面的问题
342 母语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
343 Motivating Background Knowledge Facilitate the Memory of Listening
344 浅析《红字》中的女主人公
345 论苔丝与裘德人物比较
346 Collection of People ’ s Usual Mistakes in Pronunciation and Discussion of the Reasons
347 A Summary of the Phenomenon of Ambiguity in English
348 On the Contribu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Feminist Translation Theory
349 有必要从小对孩子进行双语教育吗?
350 论《呼啸山庄》的人性化特色
351 浅析《人与鼠》的象征意义
352 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353 Heroine beside the Hero in FAREWELL, ARMS
354 How to 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English learning
355 See Jane Austin ’ s Evaluation of Women ’ s Value from her Works
356 如何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357 Cultural Comparison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358 Attitudes toward Marriage in Jane Austin ’ s PRIDE AND PREJUDICE
359 “反思性”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360 The Appropriate Age to Start Learning English
361 Put the “ TPR ” i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English
362 失语症的研究
363 白兰·汩斯特的回归是妙笔还是败笔
364 安妮的坚强与软弱
365 论反语的认知机机制及特点
366 音标教学在英语基础教育中必要性和重要性
367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What it means to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
368 Colorful World —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olor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369 谈《飘》的历史背景
370 幼儿园英语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371 浅析课堂提问对中学生的影响
372 浅析希思克利夫的复仇心理及其原因
373 殊途同归,理性与激情 ——小说《呼啸山庄》与《马丁·伊甸》的比较
374 论女权主义思想在赛珍珠小说《群芳庭》中的体现
375 不同语境中的翻译
376 直译与意译
377 背景知识在听力中的影响
388 游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399 浅谈中国式英语的现象
400 中学生英语阅读错误浅析
401 爱伦·坡小说的黑色魅力
402 英汉翻译中文化特性的处理
403 英汉谚语比较
404 “混合学习”在中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405 英文广告中双关语及其翻译
406 论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407 英语新闻标题中的歧义
408 “浪漫主义想象”在<<仲夏夜之梦>> 中的体现及其作用的研究
409 苔丝悲剧之浅析
410 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411《罗密欧与朱丽叶》:一部悲喜剧
412 论交际法在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413《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
414 论《巴斯妇的故事》中的女权形象
415 从《红字》中的《圣经》原型看霍桑矛盾的宗教观
416 浅析《简·爱》女主人公之性格
417 字母“A”在《红字》中的象征意义
418 论英语俚语的汉译
419 论《弗兰肯斯坦》的现实意义---道德,人性与科学
420 英美文化差异与颜色词的翻译
421 圣经文学对斯坦贝克小说的影响
422 浅谈英语阅读教学对写作能力的渗透
423 试析《红字》中的象征意义
424 英语阅读对听、说、写的正面影响
425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主题与意象之赏析
426 可译性限度与语言功能的密切关系
篇3: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集锦
1、新闻英语的特点及其翻译
2、网络英语及其翻译
3、浅谈国际商务合同的翻译
4、计算机英语的特点及翻译
5、论中国古诗词的英文翻译
6、广告英语的词汇特征与翻译
7、浅谈汉诗英译的几个难点
8、英文歌词翻译浅析
9、文化差异与翻译
10、文体学和翻译
11、论商务英语翻译原则
12、初涉外事口译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13、外交会议中的口译错误现象及应对
14、广播电视中的翻译艺术
15、英汉称谓语的比较及翻译
16、英汉成语跨文化研究与翻译策略
17、指环王及欧洲奇幻文学专有名词翻译浅析
18、从颜色词看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忠实与文化转化
19、浅析颜色词的语义特征
20、中西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21、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成因及表现形式
22、从习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23、中西言语禁忌对比
24、中西方禁忌习俗比较
25、从李阳的“疯狂英语”探讨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26、浅谈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7、焦虑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对策
28、小学英语课堂的互动教学
29、如何处理精读和泛读的关系
30、如何对付英语阅读材料中的'生词
31、如何通过阅读扩大词汇量
32、提高阅读能力和提高英语听力的关系
33、英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关系
34、通过英语阅读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35、英语快速阅读能力的构成成分
36、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7、英语教学中的语言焦虑及解决策略
38、简笔画 -英语教学中简单高效的教学手段
39、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策略和技巧
40、电子辞典与英语教学
41、文学批评方法之我见
42、解读布莱克诗篇《老虎》的象征意义
43、弥尔顿创作目的和结果的矛盾之我见
44、华滋华斯诗歌的自然观
45、简析《秋颂》的美学价值
46、由《云雀颂》看雪莱的诗歌创作观
47、论叶芝诗歌中的象征主义
48、狄金森诗歌的现实意义
49、论现代诗歌与后现代诗歌的异同
50、解读《麦克白》的创作意义
51、由海明威的《杀人者》理解客观叙述法
52、解读福克纳的《干燥七月》
53、中外文学作品比较
54、不同英语文作品比较
55、英文作品中的人物分析
56、英文作品的社会意义
57、英文作品的文体风格
58、 Life with Struggle
59、 A Character Analysis of the Heroine of Emma
60、 Thought of Marriage in Jane Austen ' s “ Pride and Prejudice ”
61、 An Analysis of Edgar Allan Poe ' s “ The Raven ” and “ Annabel Lee ”
62、 An Analysis of the Source of Tess ' Tragedy
63、 Heroism in Hemingway ' s Works
64、 “ Beauty is Truth, Truth Beauty ”
65、 The Light of the Dark : the Greatest Works of Conan and Agatha
66、 The Ambigu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
67、 About the Symbol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
68、 On Wuthering Heights
69、 Money and Marriage
70、 The Literature Characteristics in A Tale of Two Cities
71、 Jane Eyre, a Symbol of Feminism
72、 Desalination and Optimization
73、 To Champ with the Changes
74、 Hawthorne ' s Theory of Romance and The Scarlet Letter
75、 The Cuban Culture Contest of “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
76、 Comment the Themes of “ The Merchant of Venice ”
77、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in Jane Eyre
78、 The Real Theme of the Adventure of Huckleberry Finn
79、 On the Bronte Sisters and theirs Writings
80、 To Love or To Be Loved? Analysis of Major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
81、 Gothic Features in Wuthering Heights
82、 The Beauty in Sense, in Sound and in Form
83、 Return and Transcendence - Comment on the Bear and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84、 Comment on the Biblical Images in Paradise Lost, Paradise Regained, Samson Agonistes
85、 Reexamination of Santiago - Hero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86、 Comparison of Gone with the Wind and The Collector - An Analysis of Women ' s Problem
87、 Satire in Catch - 22
88、 On Pair Work and Group Work and Their Us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89、 Cultural Difference and English Teaching
90、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ollege Culture and Education
91、 Initiation and Situation in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92、 Cognitive Approach in Oral English Teaching
93、 Self- access Learning s E'ffect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alanced Activities Approach
94、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into Colleg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95、 The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on Approach to English Teaching
9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mpliments: Cross-culture Perspectives
97、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English Teaching
98、 Increasing Cultural Awareness of English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99、 How to Improve Listening Skills of the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English Teaching
100、 An Exploration of Body Language
101、 The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tising English
102、 On the Merit and Application of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103、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 and Language Teaching-Considering Student-Countered
104、 Body Language o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105、 Analysis of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in Advertising English
106、 Proverbs and Culture
107、 Body Language Functions in Cultures
108、 Difference and Similarities of the Word: Black
109、 Culture,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110、 Euphemism ---Their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111、 Culture Difference and Translation
112、 Exotic Cultures Influence on English Vocabulary
113、 The Future Emergence of Chinese English
114、 Euphemism in English
115、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and English Education
116、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and English on Lexis
117、 On Translation Methods of Numeral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118、 On the Du Fu ' s Poems Translation
119、 The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120、 Loyalty in Translation
121、 Equival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122、 Cultural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123、 Onomatopoeia and its Translation
124、 On the Cross-Culture Pragmatic Failure in English Translation
125、 Remarks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Set-Phrase
126、A study of English Transitional Words and Expressions 英语过渡词及表达法的研究
127、Sex Differentiation and Sexism in English Language 英语中的性别及性别歧视
128、Pragmatic Failures in Communication 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探析
129、Euphemistic Expressions in English Language 英语中的委婉语表达
130、On the Functions of Ambiguity in English 论英语歧义的功能
131、Cultural Factors and Limitations of Translation 翻译的文化因素局限性
132、On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in Ads and Names of Export Commodities论广告商标、出口商品名称的翻译
133、On Translation of Tourist Guide 论旅游指南的翻译
134、On Translation of Computer Terms论计算机的术语翻译
135、On the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of Foreign Trade contracts论涉外经济合同写作及翻译
136、On Equivalent Transl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C Translation论等效翻译及其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137、Lexical Gaps in Translation 英汉互译的词义差异
138、Translation of Rhetoric Devices in EST科技英语修辞手法的翻译
139、On “Negation”论正说反译、反说正译
篇4: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提纲
文学批评理论的选题一般不太适合英语专业本科生,因为该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英语专业研究生阶段,本科生一般不具备文学批评理论的知识结构。这个方向的选题可以有关某一文学批评理论,一文学批评术语的阐释或某两种或以上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比较。
比较文学研究就是将两个以上的作家或作品进行比较。这两个作品或作家可以是同一国别的(如 雪莱与拜伦的诗歌比较 ),也可以是不同国别的(如《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
普通语言学的研究就是对于英语语言的任何一个方面的研究,如对一种词性、或一种时态、或拼写、语调等等方面的研究(如 一般现在时及其交际功能 )。
应用语言学包括教学法的研究和其它一些新兴的应用语言学分支的研究。师范专业或本身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选择教学法方向的较多。在这个方向选题,也要避免过大范围的选题,而应对一个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教学实践或实验。这个方向的好的选题有: 个性与英语教学 , 方言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等。
学位论文包括前置、主体、附录等三个部分。
英文封面:由论文英文题目、解释、作者、指导老师姓名和职称、时间组成。
主体部分
主题部分包括引言(introduction)、正文(body)、结论(conclusion)、参考文献(bibliography)。主体部分必须由另页右页开始。
引言:主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涉及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成果和知识空白、研究设想、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概述、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等。
结论:学位论文的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它是对正文部分的论述的概述,也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篇5:精选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提纲
精选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样本
Acknowledgements 4-6
Contents 6-10
List of Figures 10-12
List of Tables 12-20
Abstract 20-22
摘要 23-25
Chapter 1 Introduction 25-32
1.1 Purpose of the study and research questions 28-29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29-30
1.3 Organization of the study 30-31
1.4 A note on terminology 31-32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32-51
2.1 T/TP and coherence in English writing 32-35
2.1.1 Defining coherence 32-33
2.1.2 T/TP as means to realize coherence 33-35
2.2 T/TP in EFL/ESL writing 35-42
2.2.1 T/TP and coherence in EFL/ESL writing 35-37
2.2.2 T/TP in EFL/ESL writing as compared to NS writing 37-42
2.3 T/TP in English research articles by EFL/ESL scholars 42-44
2.4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TP in EFL/ESL writing 44-47
2.5 Training in T/TP 47-49
2.6 Summary 49-51
Chapter 3 Theoretical background 51-70
3.1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51-55
3.1.1 Five dimensions of language as a semiotic system 51-53
3.1.2 Three metafunctions of language as a functional system 53-54
3.1.3 Three lines of meaning from metafunctions 54-55
3.2 Theme and thematic progression 55-70
3.2.1 Theme 56-62
3.2.2 Thematic progression 62-70
Chapter 4 Research Design 70-88
4.1 The participants and the educational context 70-73
4.1.1 Background of the participants and the participating school 70
4.1.2 The allocation of participants to the training 70-71
4.1.3 The sample sizes 71-72
4.1.4 The pilot study 72-73
4.2 The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73-74
4.3 The questionnaire 74-75
4.4 The training 75-80
4.4.1 Considerations behind the training 75-76
4.4.2 The training material 76-79
4.4.3 The role of the researcher as the trainer 79-80
4.5 Data analysis 80-86
4.5.1 Analysis of the writing 80-86
4.5.2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86
4.6 Ethical considerations 86-88
4.6.1 Informed consent 86-87
4.6.2 Anonymity 87
4.6.3 Harm 87-88
Chapter 5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pre-training writing 88-115
5.1 Comparison of Themes in EEL pre-training writing and CEL pre-writing 88-102
5.1.1 Topical,textual and interpersonal Themes 88-91
5.1.2 Topical Themes:marked and unmarked Themes 91-95
5.1.3 Textual Themes:continuatives,conjunctions and conjunctive adjuncts 95-100
5.1.4 Interpersonal Themes 100-102
5.2 Comparison of thematic progression in EEL pre-training writing and CEL pre-writing 102-110
5.2.1 Linear,constant,summative and split progressions 102-107
5.2.2 Back,contextual and new Themes 107-110
5.3 Summary 110-115
Chapter 6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post-training writing 115-137
6.1 Comparison of Themes in EEL post-training writing and CEL post-writing 115-129
6.1.1 Topical,textual and interpersonal Themes 115-117
6.1.2 Topical Themes:marked and unmarked Themes 117-121
6.1.3 Textual Themes:continuatives,conjunctions and conjunctive adjuncts 121-126
6.1.4 Interpersonal Themes 126-129
6.2 Comparison of thematic progression in EEL post-training writing and CEL post-writing 129-132
6.2.1 Linear,constant,summative and split progressions 129-131
6.2.2 Back,contextual and new Themes 131-132
6.3 Summary 132-137
Chapter 7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pre- and post- training writing 137-155
7.1 Comparison of Themes in pre- and post- training writing 137-147
7.1.1 Topical,textual and interpersonal Themes 137-139
7.1.2 Topical Themes:marked and unmarked Themes 139-142
7.1.3 Textual Themes:continuatives,conjunctions and conjunctive adjuncts 142-145
7.1.4 Interpersonal Themes 145-147
7.2 Comparison of thematic progression in pre- and post- training writing 147-150
7.2.1 Linear,constant,summative and split progressions 147-149
7.2.2 Back,contextual and new Themes 149-150
7.3 Summary 150-155
Chapter 8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155-165
8.1 Findings from closed questions 155-160
8.1.1 EEL participants' general attitude to training on T/TP 155-157
8.1.2 EEL participants' perception of the usefulness of the training on T/TP 157-158
8.1.3 EEL participants' perception of the learnability of T/TP 158-159
8.1.4 EEL participants' perception of the applicability of T/TP in writing 159-160
8.2 Findings from open questions 160-164
8.2.1 The changes that occurred 161-162
8.2.2 The perceived difficulty of applying the theory of T/TP in writing 162-163
8.2.3 The reasons for the perceived difficulty in learning 163
8.2.4 EEL participants' suggestions for future training 163-164
8.3 Summary 164-165
Chapter 9 Discussion 165-195
9.1 Findings with regard to research questions 165-187
9.1.1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T/TP in pre-training writing 165-172
9.1.2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T/TP in post-training writing 172-181
9.1.3 Effects of the training on T/TP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181-187
9.2 Positioning the study within the literature 187-190
9.2.1 T/TP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187-189
9.2.2 Effects of training o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T/TP 189-190
9.3 Implications 190-194
9.3.1 Pedagogical implication 190-193
9.3.2 Methodological implication 193-194
9.4 Limitations 194-195
Chapter 10 Conclusion 195-200
10.1 Summary 195-197
10.2 Putting everything together 197-199
10.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work 199-200
Notes 200-202
References 202-214
Appendix 1: Plan for the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214-215
Appendix 2: The post-training questionnaire 215-217
Appendix 3: Training material 217-229
Appendix 4: Teachers' guide to the training 229-237
Appendix 5: Consent form for EEL group 237-238
Appendix 6: Consent form for CEL group 238-239
Appendix 7: Consent form for NS group 239
篇6: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提纲
How to Choose a Suitable Subject
Whenever you plan and write a paper, you should keep these questions in mind:
What is my subject and what do I know about it?
Choose a subject that you care about and know about (or can find out about).
Who is my audience?
What you say about your subject depends greatly on who reads it. You must choose a subject that will interest your audience and try to present it interestingly.
What is my purpose?
You always communicate for a purpose either to inform, to persuade, or to entertain.
What must You Write in a Thesis?
In the limited space of a thesis, you can t say everything, so you must settle on the most important, most relevant, and most interesting.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hoice:
There are several factors which will influence your decision on which subject you are going to write about:
Interest/Experience/Science value/Ability /Scope of knowledge/Purpose
How to Get a Title?
We have two ways to get a title:
Given by teachers
Designed by yourself
They both have their advantages. For the former, you will have a definite direction to guide you to the end, while, for the latter, it can be more flexible for you and everything depends on yourself.
What Is a Good Title?
A good title, usually created after some paragraphs or a theme is written, does two things:
It suggests what the subject of the thesis will be;
It sparks the reader s interest
Some Basic Kinds of Titles
No-nonsense descriptive title: E.g.: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ultimedia Teaching
Two-part titles E.g.:
Sugar: The Hidden Drug
Rhetorical question.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 in your theme. E.g.:
What can be done about CET-4?
Some Basic Kinds of Titles
Relate the title to the method of development used :
Descriptive: Portrait of a Teacher
Illustration: Three Roles I Play
Comparison: Crazy English: The New All Physical Response Approach
Contrast: Pleasures and Problems of Owning a Computer
Definition: A Definition of CLT
Persuasion: The Need for Discipline in University
Classification: Three Types of Education
Process: How to Teach Young Children English
How long should a title usually be?
A title is usually four to five words long and is rarely an entire sentence. (1 1words is more practical.)
Notice:We can t write anything with the title On , because this small on is too big for us.
Notice:The title is centered on the page above the body of the thesis and separated from it by one inch.
A puzzle
What is make a fuss over a trifle ?
That is a principle for us when we write a thesis: Write as much as possible on a small title. When we write a thesis, we must make a full consideration of whether the possibility to choose a big or a small topic comparatively.
Disadvantages for a Big Topic
A big topic needs collecting more materials. So it is more difficult for beginners.
Hard to control. If there are too many sides in a thesis for us to make clear, the chance to be successful is very slim.
Hard to make clear about the statement within limited words (about 600words). Everything will stay on the surface.
Time problem (2-3months)
Notice
Remember: to see a student s standard of writing isn t by how big his or her topic is, but by his or her ability to find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Titling
Subject: ELT Methodology
Limited subject: Modern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Initial topic: CLT : A Modern Teaching Method
Topic: CLT in Grammar Teaching
Assignment
Choose a subject that you would be likely to write about and try to title your paper.
Consideration:When we make a title of a thesis, what factors should we consider?
篇7: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提纲
why should we write the thesis?
to write a thesis before graduation is a must for every university graduate.
by writing a thesis, we may get some experience and some basic methods for further theoretical study and research and the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it is the reflection of a student’s study in college.
whether a student has such an ability to write a thesis or to solve problems in his/her field is one basis for a unit to accept him/her or not.
how long should we prepare for writing a thesis?one year or so
what do we need when we write a thesis?
firstly, for english major, most important of all, it is english knowledge and ability that based on your language skills, especially writing skill and grammar knowledge.
secondly, the way of writing is also important.
a good title, some good ideas to support thesis statement, right language and standard format are what we need.
the language style is something that we should pay much attention to, for example:
wording: we prefer big word to small one;
sentence: long sentences are quite expectable.
how do we write a thesis? how many steps should we follow?
generally speaking, when we write a thesis, we follow 10 steps:
1. choose a subject: that is, what you are going to write about. for english major, we may apply:
2. choose a title/title a paper;
3. collect materials for reference in writing;
4. analyze the collected materials;
5. sort out the data and arguments;
6. list references;
7. make up an outline;
8. 1—3 drafts;
9. proofread;
10. the last version.
what subjects may we choose to write?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practice and theory of translation
english language
english linguistic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phonetics
english lexicology
english rhetoric
language and culture
elt methodology
teaching english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research and survey
the history of… (all mentioned above)
篇8:如何撰写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如何撰写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摘 要: 本文从选题、搜集资料、论文结构、文献目录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英语专业学生如何进行毕业论文的拟定、撰写工作。关键词: 英语; 毕业论文; 写作
毕业论文通常是一篇较长的有文献资料佐证的学术研究论文; 主要目的是探索、讨论或分析一个实际的或带有理论性的问题。本文着重介绍英语专业学生如何做好英语毕业论文撰写的准备工作。
论文撰写准备工作实际上是一种带有批判性的阅读和权衡证据的科研论文写作实践。这种写作实践不仅是对几年大学课程学习的综合知识检查, 而且对毕业后从事科研工作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同时也是给毕业生一次学习使用图书资料, 吸收新知识的好机会。
一、论文撰写步骤
1 选题
一般来讲, 选题一下子是很难确定的。比较容易的做法是先选一个总的课题, 然后围绕总题找材料阅读、思考, 最后确定哪一个方面或哪些方面可以在论文中加以运用和发挥。比如, 你对语音很有兴趣。若选“On English Phonetics”, 题目就太大了, 不如选“On Teaching English Phonetics in M iddle School”, 因为这个题目范围小, 直接与你从事的英语课堂语音教学联系起来, 比较切合实际, 写起来也比较顺手。同时师范院校的毕业生通过中学教学实习多少都有某些实践和体会, 写起来就更容易一些。在选题方面, 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 题目要富有意义, 要有严肃性。
论文写作是一项严肃的学术研究。你的分析要有一定深度和创见, 其目的是要让读者从中思考并获得新的信息。题目没有意义和严肃性, 其论文必然不会有多大学术价值。
(2) 要结合个人特长和研究能力。
比如, 你对语言学和词汇学都有兴趣, 但你更喜欢词汇学, 并且平时阅读和积累这方面的材料也很多, 可以说是你的专长; 那你最好选这方面的内容去写。因此, 要根据个人的特长和能力选择符合个人实际的题目去写。
(3) 要结合个人手头的资料选题。
论文中所表达的观点和论点一般是以资料研究为基础的。如手头仅有一、两本书或几篇文章, 就想从中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这是不可能的; 即使得出结论, 这样的论文也是没有多大说服力的, 结论是站不住脚的, 因为你手头的资料太少, 不足为证。
(4) 要注意客观性。
题目的选择要竭力避免个人主观性。有些题目往往反映了作者的个人偏见。比如, 这种题目: “Which Was the Creater Writer, Mark Twain or Hemingwei?”就不太合适了,因为你的结论不是“Mark Twain”, 就是“Hemingwei”。这样容易产生个人主观臆断。我们不妨改为“A Comparison of Themes in Mark Twain’ s and Hemingwei’ s Works”较妥。
(5) 要有利于得出合理的结论。
若选“On English Teach ing inM iddle School”是很难得出比较合理的结论。题目太大, 无法深入研究, 应设法限制课题范围, 找到研究焦点。比如,“O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Phonetics”, 太笼统、太广, 我们可以缩小范围: “O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Phonetics in Middle School”。这个题目还可以再缩小:“O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Phonetics in Junior High School”。这样就把题目限制到最小范围, 从而容易得出个人的结论。
2 搜集材料
题目一旦确定, 下一步是搜集材料(去图书馆或资料室查阅)。图书馆有成千上万册书籍, 每册都有书目卡、作者卡。用电脑先查阅与题目有关的卡片, 找出与题目有关的标题,在自备卡片上抄下所有的书目。这样做实际上是在编辑一部序言性的书目提要, 通过翻阅书目提要得出新的标题, 从而进一步扩展书目提要, 形成一种文摘。
3 阅读
搜集材料的主要途径是阅读, 因为论文中大部分新的材料都来自于书籍、杂志或报刊。阅读时, 要学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有用的范围, 学会评价这些文章。没有必要一开始就通读, 先翻翻目录或索引, 找出与题目有关的章节或段落。阅读时, 对无关重要的章节要快读, 直到找出你所需要的信息。有时候, 我们会感到通读一本书而从中未得到对论文有用的东西, 是浪费时间。这是司空见惯的, 但不要灰心, 至少我们可以了解到那册书现在无用, 但以后可能有用。
4 做笔记
众所周知, 记忆力再好的人也不可能把读过的东西都一下子或长久地记在脑子里。没有笔记无法写出一篇理想的论文。做笔记的最好方法是用卡片。笔记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笔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与主题有关的事实(证据)、观点或看法。多记点东西比去图书馆重读有关书籍要容易得多, 因此别怕记的多, 怕的是如何筛选有用的东西, 为论文主题提供充足的证据, 这才是至关重要的。要学会抓住要点, 有选择性地去记。
(1) 记录文献书目(见文后示例)
笔记包括两种信息: 一种是上面提到的证据(事实)、观点或看法; 一种是信息(资料)的来源(出处)。简单地说, 在文献目录卡上记下书名、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称及出版日期等, 但不要只用一篇杂志的名称。具体要求见文后示例说明。
(2) 笔记种类
主要有三种: 直接引语、释义和小结。记录直接引语指记下陈述主题的作者原话; 释义指用间接引语通过自己的语言写下某一原始资料的中心意思(即主题思想) ; 小结指用自己的语言压缩大量的材料(即综述)。无论使用那种形式, 都必须列出资料出处。
(3) 引文
引用别人的原话, 一定要加引号。有时候, 只引用某些部分, 而省去一、两段, 要用间隔小园点“•”。如果省去一个句子或两个句子的某一部分, 要用三个小园点表示省略。如果省去一句的开头, 在省略的前面用引号; 如果省去句末部分, 在省略和句末标点符号后用引号。这里要特别注意: 使用省略形式并不意味改变原文意思, 句子结构必须完整, 不能省略句子的主要成分, 如主语和谓语。还有一点需要提醒: 不要以为凡印刷出版的作品都一定是真实的。要学会在做笔记时区分作者对某件事的陈述和对某种看法的表达。如果出现几个作者对某个事实有不同的看法, 而你没有充足的证据说明哪种是对的, 一般的做法是如实地陈述两种不同看法,让读者去鉴别, 谨防主观偏面性; 或者找有权威性的参考资料或百科全书查阅, 得出可靠的、具有权威性的看法。
(4) 整理笔记
搜集了充足的资料, 在着手撰写论文时,我们往往会发现不少材料是重复的。这时就要停止阅读, 整理一下笔记。要重阅笔记, 按不同标题分门别类。这有利于我们对手头的笔记进行评价。有些可以舍去, 有些可以用其他材料补充。这时重返图书馆翻阅与主题有关的其他资料是非常必要的。
(5) 组织笔记
为了充分证明你的观点是正确的、结论是合理的, 而且很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必须在整理笔记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认真的筛选和组织, 留下对主题有用的, 舍去与主题无关、模棱两可的东西。
(1) 论据与观点
如果一篇论文论据堆积而没有充分材料证明或驳斥一种观点, 此文是没有说服力的。尽管这些证据很有价值, 但读者从中并未得到什么启发, 因为读者不清楚这些证据要说明什么问题, 论证什么观点。反过来讲, 如果一篇论文表达了不少观点而没有充足的'论据加以说明, 也是没有价值的, 因为它没有说服力, 读者无法相信作者在阐明哪种观点, 甚至会认为作者的态度是不严肃的, 是不够诚实的。
因此, 论文必须把论据和对论据的评价结合起来, 必须把可靠的、经过核实的真实信息与以此为基础的观点结合起来。这样组织成的论文才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2) 撰写提纲(见文后示例)
提纲本身就是每张卡片上简要标题的合理编辑, 可以用短语, 也可以用句子, 通常多用句子结构。这样做会强使你简述论文的各个部分对主题的作用。
6 撰写论文
论文撰写不同于作文写作, 但写作课上学到的写作原理对论文写作都会适用。撰写论文必须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串通起来。大量阅读、做笔记、研究和整理笔记, 这些都算准备工作, 也可以说是完成论文的一半。但是, 如果仅把笔记串在一起, 这不叫撰写论文, 叫誊写笔记。撰写论文必须用自己的话语陈述他人或自己的观点。这种陈述应当贯彻于论文始终, 并且要有一致性、连贯性和逻辑性。
关于风格方面的几点意见: 一般来讲, 风格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 但对初学撰写论文的毕业生来说,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段落与章节之间的逻辑性。论文中的所有论据和观点都应当紧密地联系起来, 以主题为核心, 要有逻辑性。这样, 读者会容易理解文中的观点和论据, 容易接受你的结论。各段通常以主题句开头, 接着用论据阐明主题句涵意。同样每一章也要以概括要点的段落开头。
2. 语气要客观一些。论文本身是对一些客观事实或问题的探讨或研究; 结论的基础是资料, 而不是个人的偏见。一般避免用第一人称。
3. 语言要清晰、流畅、开门见山。撰写论文不是写小说或编剧本。华丽的语言或复杂的语言结构往往会转移读者的注意力, 忽视主题思想。多用间接引语可以使语言流畅。
二、总体安排
1 论文结构
论文结构一般包括以下部分: (1) 题目,(2) 摘要(或前言) , (3) 提纲, (4) 正文, (5) 结尾, (6) 注释和文献目录。
论文开头用一、两句话阐明自己的观点或要点, 说明文章宗旨, 这叫摘要(即主题)。接着是写出提纲。前言不必太长, 用一、两段说明作者撰写此文的目的、主题范围或焦点,也可以先提出问题或要阐述的观点。然后是正文。正文分章节, 每章节有标题, 但标题不宜过多, 因为过多的标题势必出现过多的数字序号, 使读者难以抓住要点, 造成思想混乱。结尾一般与前言相呼应, 要么进一步加强提出的观点, 要么回答提出的问题。注释包括两种: 角注(footnote) (在正文页底) 和补注(endnote) (在结尾之后)。两种方式各有利弊: 角注读起来方便一些, 而补注打印又方便一些。
2. 引语的运用
原则上少用直接引语。不用直接引语的论文也是有的, 但通常直接引语是需要的。(1) 如果选题是文学方面的, 必然要涉及原作者的文体。这就要求对作品中某些篇章进行分析, 势必要引用原文。
(2) 如果原文对某件事或观点陈述非常清楚, 无需多作解释, 最好引用原文。
(3) 如果某些资料对论文的观点有不同的陈述, 最好引用这些资料证明, 以免引起读者对你的论点产生怀疑。
3. 角注的运用
凡引用原作者的证据或观点都必须加角注(或补注) 说明出处。如果用间接引语陈述可以不加。角注主要是用来说明新的论据和观点的出处, 否则会被认为是剽窃。
(1) 避免剽窃
剽窃指使用原作者的证据、观点或语言,不加声明或不表致谢, 是地地道道的盗窃或欺骗行为。让他人为自己写篇文章, 或完全照抄他人杂志上的文章, 或一本书的有关章节;或这里抄一句, 那里抄一句; 这里抄一段, 那里抄一段, 凑合成一篇文章, 这都是常见的剽窃行为。
(2) 角注形式
角注包括与文献目录相同的信息, 但编排和标注有所不同。释义的材料可以加, 也可以不加。如果对释义资料的可靠性拿不准, 可以加。对材料小结时, 可以在开头句子上端用
角注符号表示。
4 文献目录
文献目录指论文中使用信息资料的书目、文章和其他出版物的细目。有两种: 工作文献目录和最后目录。工作目录是一套卡片,在上面列出有用的资料; 最后目录是论文完成后要准备的参考书目, 也是写论文时实际要用的资料目录, 因为你不可能预知哪些书或文章包含对你有用的信息, 你得为每种资料准备文献目录卡、阅读对可能舍去哪些无用的资料卡。
书籍编目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是用卡片目录按英语字母顺序排列, 包括书名、作者和主题。
(1) 书籍文献目录卡此种卡片包括以下内容:
1) 著者的姓后用逗号; 首名和中名的首字母后用句号。
2) 作品的名称后用句号。整部著作的标题用斜体字(或下面划线) ; 汇编中的作品标题用双引号; 除了不在标题之首的冠词、介词和连词外, 所有的词通常要大写。
3) 版次后用句号。
4) 译者、编者的姓名后用句号。
5) 出版地址后用冒号。
6) 出版单位的名称后用逗号。
7) 出版年份后用句号。如果出版日期未出现在标题页上, 而在书中其他地方出现, 则应将日期置于方括号内。若找不出日期, 应记录下版权日期, 并在日期前面用“c”符号加以说明。例如, c. 1956。如果既无出版日期又无版权日期, 要注上n. d. (no date: 日期不详)。
8) 该作品的页码或有关内容的页码后用句号。
下面是文献目录示例:
1. 书籍:
1) 作者是一个人。例如:
①Carroll, J. B. “Process and content in psycholinguistics.”In Current Trends in the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Behavior, R. GLaser, ed. Pittsburgh, Pennsylvania: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1958, pp. 175- 200.
② Capell, A. Studies in Socio-L inguistics. The Hague: Mouton, 1956.
2) 作者是两个或三个以上。例如:
①Blom, J. P. , and J. T. Gumperz.“Some social determinants of verbalbehavior.” In Directions in Sociolinguistics, J. J. Gumperz and D. H. Hymes eds. N 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72.
②A ustin, David etal. Reading Rights for Boys: Sex Role and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Experience.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 Crofts, 1971.
注:“and others”也可以用来代替“etal”.
3) 未标明作者。如:
Lottery, The. London: J. W atts, 1732.
4) 英语译名。例如:
Flaubert, Gustave,M adame Bovary. Trans. Gerard Hopkins. New York: Dell Publishing Company, lne., 1959.
2. 文章例如:
①Bursill-Hall, G. L. “Levels analysis: J. R. Firth’ s theories of linguistic analysis I.” The Journal of the Canadian Linguistic Association 6, no. 2 (1960) : 124- 135.
②在百科全书、词典中:
“Drama - Stories on the Stage, ”Compton’ s Pictured Encyclopedia. (1967) , IV , 169- 192.
3. 报纸例如: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7, 1972, Sec. 4, P. 3.
附: 论文提纲和参考书目示例:
Effect of in struction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Ⅰ. Introduction
——“Does instruction promote second language leaning?”
Ⅱ. Developmental Sequence/accuracy order
——It investigatesw hether instruction enables learners to acquire a devlopmental feature,which
may or may not interfere with the natural process of acquisition.
——Early morpheme studies support Chomsky’s “Universal principles” “Innate abiliry” and Krashen’s natural order.
——There are constraints on the effect that instruction has on the accuracy order of acquisition.
Ⅲ. Acquisition Processes
——Comparative morpheme and syntax studies in obligatory contexts.
——Mixed results ( instruction is not influential- influential- mixed results).
Ⅳ. Rate of acquisition
——Two arguments:
——Instruction has no effect on the acquisition of linguistic rules. Some studies claim that L 2
acquisition involves certain natural oredr that can not be bypassed.
——Instruction can have an immediate or a delayed effect on acquiring L2 rules if instruction confirms to conditions:
• Instruction should not include any psychological complex operations.
• Instruction should perform a single and clear function.
Ⅴ. Instruction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How to address learning strategies
——Interlanguage
Ⅵ. Conclusion and recommendations
Recommended references
Doughty, C. (1991).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does make a difference: Evidence from an empirical study of SL relativization.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3. (14) , 431- 469.
Long, M. H. (1983). Does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make a difference?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TESOL Quarterly. 17. 359- 82.
Pienemann, M. (1984). Psychological constraints on the teachability of language.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6. 186- 214.
O’Malley, M. J. , & Chamot (1990).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rashen, S. , Jones, C., Zelinksi, C. and Usprich (1978). How important is instruction? ELT Journal, 32. 257-261.
篇9: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 “Over”的意象图式、隐喻意义及跨语言映射规律研究
2、 英语学习词典中形容词源强化词的处理研究
3、 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被动句的语篇功能分析
4、 语调对揭示英语听力材料中隐含信息的作用
5、 美国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中的言语幽默的产生及其汉译
6、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2》的字幕翻译
7、 评价理论态度视角下中国高校网站英文简介的态度意义研究
8、 基于会话原则对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言语幽默的修辞分析
9、 毕业典礼演讲语篇的系统功能分析
10、 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服饰广告语篇分析
11、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及物性分析
12、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13、 从汉译英看汉语对中式英语产生的影响
14、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语政治新闻语篇中的名物化现象研究
15、 商务英语口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16、 奥巴马竞选视频“前进”中人际意义的多模态分析
17、 莫言《生死疲劳》英译风格再现
18、 莫言作品在英语世界的译介
19、 英语话语中责任型情态表达度的研究
20、 接受美学理论视角下情景喜剧的字幕翻译研究
21、 英文广告中的情态人际功能分析
22、 奥巴马就职演说与上海科技馆演讲系统功能语法对比分析
23、 中外学者学术论文引言部分中综述性动词使用特征的对比研究
24、 内向型汉英词典中成语条目的译义策略
25、 英语介词短语功能识别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
26、 TED文化交流类演讲的概念功能分析
27、 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
28、 海事新闻中的词汇衔接研究
29、 国际商务期租合同中指示语的语法化研究
30、 基于语料库的商务信函中谢意词的修饰语研究
31、 《功夫熊猫》字幕翻译中的跨文化传播因素
32、 新闻语篇中转述话语的批评性分析
33、 罗格和奥运开幕致辞的预设触发语研究
34、 浅谈英汉礼貌原则的差异
35、 搭配词典中复合名词处理的改进
36、 从认知的角度解读英文新闻标题中的动词名化现象
37、 高阶英语学习词典的多模态释义研究
38、 英语学习词典中同词反义现象的处理策略研究
39、 英文产品说明书中情态动词的认知研究
40、 图形-背景理论下英文广告仿拟语的认知研究
41、 美国20总统竞选辩论中情态附加语的人际意义分析
42、 NBA即席解说的人际意义研究
43、 奥巴马总统医疗改革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
44、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者和英语母语学者英文经济管理类论文模糊限制语使用对比研究
45、 模糊修辞的语用功能
46、 英语身体词汇一词多义的概念隐喻分析
47、 英汉基本颜色词跨范畴现象对比研究
48、 英汉借词范畴化认知研究
49、 解构视角下翻译中的二元对立分析
50、 汉英广告语篇中的预设研究
篇10: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评语
初稿评语
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作者对Maslow的心理学理论及Jack London的原著都有所研究。问题主要表面在:1:对英语论文的格式很不了解,Introduction部分又是图表又是分节。毕业论文结论不够好,参考文献的排列也不规范;2:观点方面的错误在于竟然认为人类心理学的理论也适用于动物。其实杰克伦敦作品中的那条狗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拟人化了的,是体现所谓权力意志的超人,或super dog。此外语法上也有一些错误。
二稿评语
作者在一稿的基础上作了比较认真的修改。论文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有很大的改进。从网上下载的两个与文章内容关系不大的流程图已被删除。前言中的部分内容已按要求移到了正文部分。添加了结论部分,尽管内容还有待充实。参考文献部分已重排但仍有不规范的地方。
定稿评语
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据了解,作者是在商务英语的学习中接触到Maslow的心理学理论的。而初次读到Jack London的The Call of the Wild则是在大学二年级的英语阅读课上。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特别是Jack London的原著。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情况不难看出,她对原著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作者的写作态度比较认真,能按照学校的要求与自己在开题报告中拟定的写作进度分阶段地完成论文的研究与写作计划。对于初稿中从形式到内容等方方面面的错误,一经指出,作者都能认真对待,反复修改。尽管语言仍略显稚嫩,但论文条理清晰、说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相关文章推荐:
1.毕业论文评语大全
2.本科毕业论文评语
3.毕业论文的学术评语
4.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评语
5.本科毕业论文导师评语
6.学术评语及推荐意见
7.研究生论文导师的评语
8.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语
篇11: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处理涉外客户投诉信的几种方法与思考
2、从价值观看中美文化的差异
3、从神话看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4、从数字的联想意义看中英民族文化心理差异
5、从习语看中英文化差异及翻译
6、从语言禁忌看中西文化差异
7、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中的问题与对策
8、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高职高专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10、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现状及对策分析
11、广告英语用语的发展演变与趋势
12、归纳总结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
13、国际贸易中英语的作用
14、国际商务礼仪之谈
15、汉译英的增补译法
16、经贸英语在中国加入WTO后的新趋势
17、浅谈如何有效地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18、论多媒体在英语视听学习中的应用
19、论互动教学法-提高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20、论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21、论英汉文化差异和翻译
22、论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23、论中西商务礼仪的差异
24、论中西颜色词的不同象征意义及文化内涵
25、略论宗教对美国外交的影响
26、美国俚语的探索
27、母语和第二语言阅读的文化差异
28、浅淡如何提高英语翻译能力
29、浅论涉外英语口译技能的需求与发展趋势
30、浅论诗在中英文互译中的问题
31、浅论外来语的英汉翻译
32、浅论文学翻译中的“形似”和“神似”
33、浅论英美文化中的语言差异
34、浅论英文歌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35、浅论英语快乐教学法与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关系
36、浅论英语姓氏的演变与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
37、浅论中英文翻译中文化差异的体现
38、浅论中英习语互译极其文化差异的关系
39、浅谈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0、浅谈非语言交际中的身势语
41、浅谈高效记忆英语单词
42、浅谈高职高专英语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43、浅谈广告英语的特点
44、浅谈广告英语用语的发展演变与趋势
45、浅谈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意义
46、浅谈美国报刊新闻的魅力传播
47、浅谈如何扩大词汇量
48、浅谈如何扩大大学生英语词汇量
49、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
50、浅谈如何提高与英美人士沟通的能力
篇12: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汉语对英语写作词汇的负迁移作用
2、《美国悲剧》的消费文化分析
3、从二语习得角度对比分析英语习语学习中的翻译导向模式与文化导向模式
4、礼貌原则在英文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5、南方哥特式小说特征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体现
6、城市公示语的汉译英探索
7、归化与异化理论在汉语歇后语翻译中的应用
8、《婚礼的成员》中弗兰淇?亚当斯双性同体现象的研究
9、论《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与共存
10、75 广告语言模糊性的语用研究
11、利用美剧进行英语听力自主学习
12、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研究
13、从文化视角看中国白酒广告
14、从功能翻译看《围城》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传递
15、对《达罗卫夫人》中克莱丽莎和塞普提默斯形象的研究
16、公示语汉译英错误及对策探析
17、探究美国安利公司的企业文化: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
18、运用写长法促进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19、中美“面子文化”对比分析
20、英汉恭维语和告别语的对比分析
21、英汉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
22、新闻英语汉译的翻译技巧浅析
23、中美家庭文化比较
24、从文化的角度浅析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
25、华中农业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高级英语学习状况调查
26、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馈赠礼仪刍议
27、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28、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消费主义
29、从戴姆勒克莱斯勒事件看文化因素对跨国企业合并的影响
30、对中美离岸外包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案例的分析
31、从“老友记”中看合作原则在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语中的应用
32、浅论美国文化与美语词汇 98 英汉植物词语联想意义的跨文化对比
33、一个被忽视的“准则英雄”--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
34、从文化的角度看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
35、英语娱乐新闻的文体特点
36、自然主义视野中《儿子与情人》主人公保罗的性格分析
37、美国价值观对《老友记》中主要角色的影响
38、中西文化中礼貌语的对比研究
39、广告双关语的作用
40、中美交流思维模式的差异
41、浅析《灶神之妻》中的多元文化主义
42、合作原则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43、透过“超女现象”反思美国大众文化对中国传统精英文化的影响
44、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45、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46、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47、中西方文化差异点滴
48、中西方送礼与受礼文化之差异
49、中西方思维差异与写作风格对比分析
50、中西方企业理财环境的差异分析
51、中西方广告创意水平差异刍议
52、中西方管理者收购差异及其在中国实施的建议
53、中西方古代哲学思维的差异及对音乐的影响
54、中西方古代对天体变速运动的认识差异
55、试论中西文化差异与对外汉语教学
56、求职网络的性别差异:以失业群体为例---兼论社会资本的中西差
57、浅议中西古典园林的起源及差异
58、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59、浅谈中西绘画的差异
60、中西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相关性
篇13: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提纲
一、英语谚语的概述
1.1.对谚语的一般定义,并概括英语谚语的基本特点(3—5条)
1.2.结合谚语与语言的关系,简要论述英语谚语来源的一般性概述
这一部分大体写字。
二、西方的宗教传统与英语谚语的本源关联
2.1对基督教的历史做一简单的概述,同时对《圣经》对基督教的核心意义与价值做一简单的说明
2.1.1. 简述西方的宗教传统,或者基督教的历史
2.1.2. 对基督教的基本信义做一简单的概述,从下述几个方面:
(1)对基督教的只信仰一个唯一的上帝,不容许进行偶像崇拜;
篇14:英语专业大学毕业论文
英语专业大学毕业论文
从功能语言学视角分析【1】
一、引言
流行语,既是一种词汇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作为流行文化,它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段时间内关注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流行语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借助大众媒体,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相对广泛的影响力,改变人们的交流内容和生活方式。
近年来,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语言类节目,如相声、小品等艺术形式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关注。
这些艺术形式的主要特点在于语言的幽默性和表演的互动性,而语言类节目也逐渐成为流行语诞生的舞台。
学术界对春晚的流行语分析相对丰富,但以往的研究多从词汇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和模因论等视角进行的,例如:英瑛的《春晚流行语的语用观察》[1],牟楠的《春晚流行语小议》[2],邵茜的《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春晚流行语》[3],马珲彬的《模因论视域下的言语幽默——以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为例》[4]等,而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对流行语分析的研究则基本空白。
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即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概念功能视角分析央视微博评选出的央视春晚流行语及其幽默效果。
二、概念功能与及物性系统理论
系统功能学派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功能。
韩礼德把语言纯理功能分为三种: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汤普森又将概念功能细化为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经验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达。
换言之,就是反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所牵扯的人和物及与之有关的时间、地点等环境因素。
逻辑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单位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达。
及物性(transitivity)是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是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种“过程”,即将经验通过语法进行范畴化,并指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
韩礼德通过及物性系统把人类的经验分成六种不同的过程:
1.物质过程不仅可以反映具体的动作,而且可以表示抽象的行为。
它通常涉及身体动作,这个过程有两个参与者,即“动作者”和“目标”,描述动作发生的时间、空间、程度和方式等的部分是环境成分。
2.心理过程指描述内心世界的思想、喜好、欲望和感受等的过程,它通常涉及两个参与者:“感觉者”和“现象”,感觉者是发生心理变化的人或动物,现象指存在的人、物、事件和情景。
3.关系过程指反映事物与事物之间所处的关系的过程。
它分成“修饰”型和“认同”型两大类。
修饰型指某一实体具有的属性或归属关系。
此类过程的两个参与者分别是“载体”和“属性”。
认同型的功能在于识别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其两个参与者是“被认同者”和“认同者”。
4.行为过程指的是诸如呼吸、咳嗽、叹息、做梦、苦笑等生理活动过程。
它通常只有一个参与者,即“行为者”,而且行为者一般是人。
在某些小句中,可能还有另一个参与者,即“范围”。
5.言语过程是通过讲话交流信息的过程。
过程的参与者分别是“说话人”、“受话人”或“目标”。
“说话内容”可能是传递给受话人的某个信息,也可能是要受话者做的某件事。
6.存在过程表示有某物存在的过程。
常用的动词有be,exist,arise等。
在每个存在过程中,都必须有一个“存在物”。
三、春晚十大流行语的及物性特征分析
在20春晚结束时,央视官方微博启动“转发选流行语”的活动,最终评选了官方的年春晚十大流行语。
下面从概念功能的视角分析这些流行语的及物性特征:
1.打败你的不是天真,是无鞋。
流行语1是由两个小句构成,涉及两个关系过程。
第一个小句中被识别者为“打败你的”,识别者为“天真”,第二个小句省略了被识别者,但从语境中我们可以得出被识别者还是“打败你的”,而识别者则是“无鞋”。
表示这两个关系过程的动词都为“是”。
2.亮个相吧,小宝贝儿!
流行语2是由一个小句构成,包括一个物质过程。
其目标为“个相”,而动作者“小宝贝”则放在了小句的末尾。
表示物质过程的动词为“亮”。
3.你以为你办四个户口本就能控制房源吗!
流行语3是由一个主从复句构成,包括一个心理过程和一个物质过程。
主句中感知着为“你”,现象为“你办四个户口本就能控制房源”。
从句中动作者为“你”,目标为“四个户口本”,环境成分为“控制房源”。
表示心理过程和物质过程的东西分别为“以为”和“办”。
4.疼不说呗。
流行语4是由一个小句构成,包括一个言语过程。
语篇中省略
了讲话者,但通过分析得知,讲话者为“我”,讲话内容为“疼”。
表示言语过程的动词为“说”。
5.恶心他妈给恶心开门——恶心到家了!
流行语5是由两个小句构成,包括两个物质过程。
第一个小句中,动作者为“恶心他妈”,目标为“恶心”和“门”。
第二个小句中,动作者为“恶心”,目标为“家”。
表示这两个物质过程的动词分别是表示连动式的“给……开”和“到”。
6.瞧你们那模样,长得就跟闹着玩似的。
流行语6是由两个小句构成,包括一个心理过程和一个行为过程。
第一个小句中,语篇省略了感知者,但不难看出感知者为“你们”,现象为“你们那模样”,表示心理过程的动词为“瞧”。
第二个小句,语篇省略了行为者“你们”,环境成分为“就跟闹着玩似的”,表示行为过程的动词为“长得”。
7.没想到你人是萎缩的,心还是猥琐的。
流行语7是由一个主从复句构成,包括一个心理过程和两个关系过程。
主句中省去了感知者“我”,现象则是“你人是萎缩的,心还是猥琐的”这个“事实”,表示心理过程的动词为“想到”。
篇15: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国家标准规定了各类型出版物中的文后 参考 文献 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的符号、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 方法 以及参考文献标注法。
【一】格式
用Times New Roman。
每一条目顶格, 如某一条目超过一行,从第二行起 “悬挂
缩进”2字符。
参考文献中所有标点与符号均在英文状态下输入,标点符号后空一格。
参考文献条目排列顺序:英文文献、中文文献、网络文献。
分别按作者姓
氏字母顺序排列。
文献前不用序号。
1)英文参考文献 (1)专著与编著
排列顺序为:作者姓、名、专著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例如:
Brinkley, Alan. The Unfinished Nation. New York: Knopf, 1993. 专著名中如果还包含其他著作或作品名,后者用斜体。
例如:
Dunn, Richard J ed. Charlotte Brontë: Jane Eyre. New York: Norton, 1971. A.两个至三个作者
第一作者的姓在前,名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其余作者名在前,姓在后,
中间无逗号;每个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作者的姓名前用“and”,后用句号。
例如:
Rowe, Richard, and Larry Jeffus. The Essential Welder: Gas Metal Arc
Welding Classroom Manual. Albany: Delmar, .
B. 三个以上作者
第一作者姓名(姓在前,名在后,中间加逗号)后接“et al.”,其他作者姓
名省略。
例如:
Randall, John et al. Fishes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and Coral Se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
C. 同一作者同一年出版的不同文献,参照下例:
Widdowson, Henry G. EIL: Squaring the Circles. A Reply. London: Lomgman,
a.
Widdowson, Henry G.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b.
(2)论文集
参照下例:
Thompson, Pett. “Modal Verbs in Academic Writing”. In Ben Kettlemann &
Marko, Henry 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by Doing Corpus Analysis. New York: Rodopi, : 305-323.
(3)百科全书等参考文献 参照下例:
Fagan, Jeffrey. “Gangs and Drugs”. Encyclopedia of Drugs, Alcohol and
Addictive Behavior. New York: Macmillan, .
(4)学术期刊论文 参照下例:
Murphy, Karen. “Meaningful Connections: Using Technology in Primary
Classrooms”. Young Children. , (6): 12-18.
(5)网络文献 参照下例:
----“Everything You Ever Wanted to Know About URL” .
篇16: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外国文学
剑桥文学指南丛书(英文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包括莎士比亚研究、英国诗歌研究、18世纪英国小说、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现代主义研究、哈代、奥斯丁、詹姆斯、福克纳、海明威、艾略特、康拉德、乔伊斯、奥尼尔、王尔德、萧伯纳、梭罗、惠特曼、马克 吐温、庞德、伍尔夫等英美小说家、诗人和文学流派研究著作共30种)
戴维 洛奇 小说的艺术 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高奋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源与流 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
侯维瑞 现代英国小说史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
胡经之,王岳川主编 文艺学美学法论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
黄晋凯主编 荒诞派戏剧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霍夫曼 佛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 王宁译 北京:三联书店,1987
拉曼 塞尔顿编 文学批评理论 刘象愚,陈永国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霍纳 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4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李维屏 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柳鸣九编选 新小说派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吕同六主编 20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典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罗伯特 斯皮勒 美国文学的周期——历史评论专集 王长荣译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0
罗德 霍顿 美国文学思想背景 房炜等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梅 佛里德曼 意识流,文学手法研究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米兰 昆德拉 小说的艺术 孟湄译 北京:三联书店,1995
史志康主编 美国文学背景概观上海: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8
徐葆耕 西方文学 心灵历史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殷企平小说艺术管窥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
语言学
奥马利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陈保亚 20 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丁言仁 英语语言学纲要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费尔迪南 德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桂诗春,宁春言主编 语言学方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桂诗春 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黄国文 语篇与语言的`功能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李延富主编 英语
语言学基本读本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李运兴 语篇翻译引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刘润清 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刘润清等 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上下册)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刘润清等 语言学入门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陆国强 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戚雨村 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秦秀白 文体学概要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孙志 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95—1999)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索绪尔 普通语言教程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王德春 语言学概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王寅 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王宗炎 语言学与语言的应用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王佐良等 英语文体学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伍谦光 语义学导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熊学亮 语言学新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扬自俭 语言多学科研究与应用(上下)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张国扬,朱亚夫 外语教育语言学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章振邦 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周考成 英语语音学引论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0
Clark,J.et
语音学与音系学入门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Gimson,A.C.and Arnold,E.An Introduction to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Halliday,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ition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Longman,1983
Lyons, J.Linguisti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Peccei,J.S.Pragmatic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Radford,A.Syntax.A Miniminalist Introductio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Robin,R.H.General Linguistics.北京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Quirk,Randolph,et al.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Longman,1927
翻译学
包惠南,包昂编.实用文化翻译学.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
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北稿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陈延佑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
陈文伯 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崔永禄 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杜成南,文军主编 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
方梦之 翻译新论与实践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辜正坤 中西诗鉴赏与翻译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郭建中编 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黄龙 翻译技巧指导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黄龙 翻译学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姜治文,文军编著 翻译批评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
金堤 等效翻译探索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居祖纯 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孔惠怡,扬承淑 亚洲翻译传统与现代动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孔惠怡 翻译 文学 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林相周 英语理解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刘宓庆 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刘宓庆 文化翻译论纲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刘宓庆 文体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0
刘玉珍 文化交流英语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刘重德 浑金璞玉集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
刘重德 文学翻译十讲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5
罗新璋编 翻译论集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马祖毅 中国翻译简史(五四运动以前部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穆雷编著 中国翻译教学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钱钟书等 林纾的翻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孙致礼 1994.9—1996.6 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 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
王大伟 现代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王克非 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谢天振 译介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许钧 翻译思考录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许钧 文学翻译批评研究 南京:南京出版社,1992
扬自俭,李瑞华编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姚念庚,范兵 英汉翻译论稿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
篇17: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精选
商务英语写作能力培养思考
[摘要]商务英语写作能力是对外贸易活动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走访企业和问卷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写作能力满意度并不高。从校企合作模式角度来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以期为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商务英语写作能力;人才培养模式;问卷调查及走访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日趋频繁,企业需要大量既掌握国际贸易商务知识与技能,又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跨文化交际与沟通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商务英语写作能力则成为国际贸易企业相互沟通、促进业务开展、顺利达成交易、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等贸易活动的重要桥梁。作为国际电子商务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之一,商务英语写作能力在国际贸易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明确、清晰、积极、有人情味、有说服力电子商务邮件和沟通是有效的润滑剂,能够帮助克服文化障碍,是英语核心能力之一。因此,商务英语写作能力对外贸从业人员尤为重要。笔者以南京市100家中对外贸易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企业走访,发现目前的用人单位对新进人才的商务英语写作能力满意度并不高,本研究试图从校企合作视角探讨商务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有效模式。
一、现状及其问题
商务英语写作能力包括一般贸易信函、贸易流程信函、商务社交信函、公司内部信函、及求职任职信函。[1]89参考目前的本科及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一些学者的研究[2]34-41[3]30-34,问卷精选了与目前高校开设的商务英语课程内容相关度极高的8种商务写作知识与技能,下表是用人单位对这8种商务英语写作知识与技能满意度的评价。表1企业对毕业生“商务写作知识与技能”的满意度(单位%)表1表明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从业人员的商务英语写作知识与能力的总体满意度不高,除了收发英文电子邮件以外,其他7种技能满意率都较低。写商务英语报告满意率为19%,不满意率为16%,不满意率为6%;写英文会议纪要的不满意率为16%;写商务备忘录不满意率为11%,准备并参加英文展会的满意率为29%,不满意率为6%。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的实践能力较差,除了能完成简单的收发电子邮件,其它商务英语写作能力有待在实践中提高。商务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真实商务语境下的写作能力的人才,研究表明目前现有的高校英语专业的商务英语写作教材普遍存在教材的材料和任务真实性不高[1]90[4]156-158,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问题[5]24-28。任务的真实性创造的语境合乎二语习得者的情趣,是可能想象的,能鼓励二语习得者使用交际策略,激发自然交际的需要,有用英语进行思维的生活需要,使二语习得者意识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有意义、有能力完成的[4]158。让学生直接从事商务交际活动的实务训练,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有效地调动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收集与课堂教学相关信息和资料。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真实语料的过程,能帮助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种目标明确的活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真实语境下商务英语写作能力。因此,从企业角度探讨商务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从校企共建实习基地、校企共建专业课程、校企共建教师队伍等三个方面探讨商务英语写作人才培养模式。
二、基于外贸公司的培养模式途径
1.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目前大多数院校采取的“2+1+1”的教学模式,把基础语言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三种能力要求结合起来。2年校内基础课程,1年校内专业方向课程,1年企业实习实训,课程教学遵循语言习得和能力培养规律,开展校企合作。学校需要在1年的专业课程方面刻苦钻研,通过系统课程设计,有效实施以“商务模拟实训室”和“虚拟职场情境体验室”等虚拟情景模拟教学,给学生创设包括电子邮件往来,备忘录等公司内部信函,社交场合信函,商务报告写作,参展布展等外贸函电写作的真实语境。除了与外贸企业签定实习基地以外,学校还可以建立自己的外贸公司,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上及时到企业实习,直接参与外贸经营活动,把商务英语写作的理论学习和定岗实习实训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模拟最适合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写作人才培养模式,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这些校内外实训、实习的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综合性实训基地,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平台,充分满足了学生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依靠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学习者可以获得基本的实践技能,加深对商务活动体验和理解,增强商务英语写作能力需求的内涵建构。
2.校企合作共建专业课程。教材研究发现目前市场上商务英语写作教材研究严重滞后于国际贸易真实情景、教材内容重合率高、覆盖体裁内容较窄、任务缺乏真实性、立体化建设不足、练习设计总量不足、形式单一,商务英语写作教材编写者缺乏真实商务语境的实践工作经验等问题[1]87,因此建设符合真实商务语境的商务英语写作教材尤为重要。基于问卷调查和企业走访,在外贸实践中最常见贸易流程信函包括:询盘回盘、报盘还盘、下单及确认、合同及其条款细则、付款、包装及唛头、装运、申诉及理赔、催款、函货代、保险、各类单证等。最常见的公司内部信函信函涵盖了备忘录、招聘、便条、通告、通知、会议纪要、日程安排等;外贸公司常用的商务社交信函包含感谢信、邀请信、祝贺信、慰问信、道歉信等。通过校企合作,邀请行业精英参与商讨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教学安排,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要求对商务英语写作专业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以适应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另外,基于我校扎根于南京、服务南京的发展战略,编写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写作教材,通过企业调查收集各类真实商务语境下相关商务信函案例,把学生实践过程中的商务英语写作的案例直接带回编写入教材,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调整商务英语写作教材编写内容及其布局,编写适应外贸实践的商务英语写作教材;另一面可以根据企业实践需求开设会展英语写作,国际商务谈判,商务报告写作等课程,把校企合作模式应用到实处,培养适应国际贸易需求的商务英语写作人才。
3.校企合作共建教师队伍。调查表明我国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普遍缺乏相关企业的实践工作经验[1]90,实践教学时环节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校企合作模式下,高等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需要从多种渠道来提升培养商务英语写作教师的专业技能,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商务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的课程模式。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外贸企业对商务英语写作人才需求,制定“双师”型商务英语写作教师培训规划,定期组织教师去实训基地接受专业技能培训,派遣商务英语写作教师和学生参加一年一度的广交会及各类型的外贸行业参会,从实践中掌握外贸函电写作专业技能,了解外贸岗位需求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可聘请外贸企业专家和成功公司经理等具有丰富的外贸知识和经验的专家定期到学校为商务英语写作专业教师进行实训知识培训,培养优秀的“双师”商务英语写作教师。此外,聘请外贸公司经理到高校里做兼职教师,讲授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或与校内教师共同教授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校企同上一门课程,校内专任教师可以为企业老师准备相关教学常规资料,确实减轻企业兼职教师准备繁杂教学资料的压力,企业教师可以为专任教师提供企业一线经验,这样校企老师相互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6]95-97要大力引进会以英语授课、有多年商场经验的人士或者获得国外商科学位的教师。提倡教师的自我终身教育,这是切实提高我国商务英语师资整体素质、学科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强在职专业师资的培训和转型,改善教师的专业结构,适应专业教学需要。
三、结语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紧密联系国际贸易市场需求,目前我国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商务英语教学不容乐观。究其根本原因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因此,如何提高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有效性地培养市场所需的语言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实践能力强的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是目前我国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商务英语写作能力是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核心能力,校企合作模式依据所面向的企业能力要求对学生进行定向式的设计,使培养的人才达到企业需求。高校根据地方对外贸易企业的发展需求,结合学校自身办学条件和商务英语专业的具体实际,不断探索和创新合作教育的模式和方法,调整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最大限度的提高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效果,探索适应地方外贸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章凤花.-国内商务英语写作教材建设及研究现状思考[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
[2]王艳艳,王光林,郑丽娜.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模式调查与启示[J].外语界,(2).
[3]严明.基于题材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构建研究―――黑龙江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当代外语研究,2014(4).
[4]章凤花.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框架下的商务英语写作教材现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5]王兴孙.对国际商务英语学科发展的探讨[J].国际商务研究,(1).
[6]卢艳华.师范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师资建设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5).
篇18:自考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
探讨一种能够突破单纯语言训练的教学模式,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提上“高级英语”教学改革的日程,通过对专业性话题的口语输出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使英语专业教学真正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关键词:
人文素养;思辨能力;整体语言教学;高级英语教学
在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批判性思维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并成为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并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之间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核心。我国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缺失已引起很多教育工作者的警醒。例如,王祥兵、刘晶在《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探索》一文中探讨了如何在专业英语视听说课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徐鹤在《英语专业教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中阐释了批判性思维的概念以及相关理论框架的发展状况,并探讨了如何在精读课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田芬在《高级英语课程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例析》中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态度,分析了将批判性思维引入高级英语教学的理论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谭美静在《高级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方向》一文中从教材、教学方法与模式、课外实践、测试与评估四个环节入手探讨对高级英语课程进行以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然而目前还很少有以“高级英语”课程为切入点,通过“整体语言教学”对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模式进行综合研究的。
在英语专业本科教学阶段,“高级英语”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其教材内容涉及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课时数在高年级各门专业课程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是学生走入社会、接受对其知识和能力检验之前的最后的综合性训练。学生如果在此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那么进入社会后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将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因此“高级英语”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最佳平台,也是最后平台。
本文将探讨一种能够突破单纯语言训练的教学模式,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提上“高级英语”教学改革的日程,通过对专业性话题的口语输出,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使英语专业教学真正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一、英语专业学生教育现状分析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是“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然而目前我国的英语专业教学往往强调听、说、读、写、译技能训练,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配置上并未兼顾人文素质教育,而人文素质教育的欠缺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薄弱,最终导致学生在语言的输出阶段不能运用英语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活动。这一问题在大学英语演讲比赛中得到凸显:评委们普遍反映英语专业学生虽然语音标准、语调流畅,但在表达思想的深刻度以及思维的开阔程度上较非英语专业学生略显劣势。同时,英语专业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严重制约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大量技能课只专注于词汇扩展、语法规则和语言的恰当性表达。由于课程的信息量小,知识含量低,加之口语训练往往停留在日常生活和大众常识层面,最终导致英语专业毕业生缺乏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瓶颈,更是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需要的一大障碍。
在这种状况下,如何构建一种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齐头并进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将是英语专业教育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二、整体语言教学论及其主要原则
“整体语言教学”是一种将语言看做一个整体进行教和学的教育哲理。“整体语言教学”并不是一个静态的实体,而是随着教学实践逐渐发展起来的。它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于美国,起初主要用于指导英语为母语的教学活动,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对英语为第二语言和其他外语的教学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并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起了中国学者和教师的关注与研究。
作为“整体语言教学”的主要倡导者,K.Goodman强调语言的整体性,反对把语言肢解成词汇、口语、听力、阅读、语法等方面。语言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意义的整体性
语言的整体性体现在任何企图把语言割裂成语音、词汇、语法的行为都将使语言失去其完整的意义。这就要求语言学习不再以扩大词汇量或是规范的语法为衡量标准,而是以能够真正理解、交流和应用为首要目标。“整体语言教学”强调创设真实的语境和情景,使语言在学生学习时就产生意义,并通过课堂活动使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所以授课内容不再是以往的单词讲解、句子分析和讲解练习,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课堂活动,提供自然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语言、理解语言、巩固语言和运用语言,使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共同发展,并且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材的整体性
在“整体语言教学”中,教材是指教学内容而不是课本。教材的整体性体现在教学内容涵盖语言的'各个方面,其中,听和读为语言的输入,说和写为语言的输出。输入和输出应该是连贯统一的,而不是分离的。另外,学习是从整体到部分,而不是从部分到整体,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而不是仅仅掌握语言的规则。
3、学生的整体性
学生的整体性体现在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扮演知识的传授者这一角色,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关系。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则起到引导作用。同时,通过课堂活动的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则由竞争变为合作。
三、通过“整体语言教学”改革高级英语教学
基于以上原则,“整体语言教学”对专业英语的教学活动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通过“整体语言教学”能够把听、说、读、写、译技能整合为一体,加强师生互动,使英语教学更加高效和科学,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学能力。
1、改变教学模式
“高级英语”教学应以批判式阅读带动口语输出,并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师生互动、生生协作。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引入专业性和实用性话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演讲、讨论、辩论和作文互评等活动,将学生的竞争关系变为协作关系,将封闭的语言技能训练变为开放的观点的沟通和思想的碰撞,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整合教学内容
在“高级英语”教学中整合不同学习资源,让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电子资料等学习媒介,广泛收集相关材料,以拓宽知识面;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并深入思考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外事、科技、军事、历史、地理等方面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整合不同的教学手段,将传统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自主学习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不同教学手段的优势,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3、改革教学方法
在“高级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首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以及需要,甚至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成兴趣小组,每一组负责一个单元的话题讨论主题。同时,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热点话题和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机会,在提高语音、语调技巧的基础上,注重口语会话的策略、演讲和辩论的技巧指导;同时增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有深度的重大社会和国际热点问题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侧重具有高度互动性的演讲和辩论等课堂活动,把批判性思维能力诸要素的训练纳入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4、建立合理的考评体系
目前“高级英语”课程主要以意译、翻译、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作文等形式为主进行考试,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读、写、译技能,没有体现语言的整体性和综合运用能力,更不能有效考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而考试又是督促、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有效方法,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是“高级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将单一的考试改为考评结合的方式,平时课堂活动的参与和表现占期末总成绩的30%,而卷面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70%,考题设置和评分也要体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察,从而促进学生技能训练和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结论
传统意义上的“高级英语”教学通常以读、写、译能力的训练为重点,往往忽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更不要说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本研究突破了单纯的语言训练模式,将培养重点从单纯的读、写、译技能训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上来。与此同时,通过引入专业性和实用性话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陈述、讨论和辩论等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实现语言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也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的发展。通过以上改革措施,改变了英语专业学生空有华丽的语音和语调而缺乏思辨能力、没有一技之长的现状,使英语专业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能够正确的对待社会和社会问题,更为适应当代社会对英语毕业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戴炜华.关于整体语言教学[J].外语界,20xx,(1).
[2]李炯英.“整体语言法”理论对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xx,(3).
[3]谭美静.高级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方向[J].科技信息,20xx,(36).
[4]覃修桂.“整体语言法”评述[J].外语界,,(2).
[5]田芬.高级英语课程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例析[J].岱宗学刊,20xx,(12).
[6]王祥兵,刘晶.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xx,(4).
[7]温红霞.整体语言教学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实验研究[J].太原大学学报,20xx,(4).
[8]徐鹤.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J].科技信息,20xx,(30).
[9]周红.从整体语言教学看非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xx,(2).
[10]朱莉华.英语专业整体语言教学观[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xx,(9).
篇19:自考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地球村目标的实现,英语,这门世界通用语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全国各大高校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方向培养英语专业人才。本文主要探究高校英语专业不同方向学生目前就业情况,以期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建议,为高校培养英语人才提供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
英语专业就业分析
一、引言
中国加入WTO后,与世界各国联系更为密切,而英语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现在,过多的人员涉入英语这一行业,导致大批的英语毕业生难以就业。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以及社会对英语专业学生需求进行了相应的调查,了解一些行情,有利于英语专业学生更好就业。
二、采访调查分析
在对省内某所著名高校的就业指导老师和相关就业负责人的采访中,获得一手就业资料。英语专业在此高校细分为英语语言文学、翻译、英德双语方向,近几年英语专业各个方向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此外,老师提供资料显示,近几年英语专业学生就业与专业不对口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也严重影响就业率的高低,也因此很多学生选择读研或者出国留学。
三、问卷的数据分析
问卷结果显示,大家对英语专业不同方向就业问题认识很局限,只有一部分人能够准确定位英语专业各个方向以及其特点,极少数人能够清楚英语专业相关的工作类型以及不同工作类型的要求和特点。参与问卷调查的同学中,大一占12.9%;大二14.7%,大三21.3%,大四51.2%。大三大四学生面临实习以及就业等问题,对此课题了解较深,其占据比例很大有一定合理性。被调查者中英语类所占比例为82.4%,非英语类17.6%,因为非英语专业部分同学现在已经或者意向从事英语相关工作,所以其占据一定比例,存在合理性。
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有国际贸易方向,旅游方向和师资方向。其中,国际贸易方向提供国际贸易业务人员、商务翻译、商务助理等方面的职业。旅游方向主要涉及英文导游及涉外宾馆的接待及管理人员、外企业高级文员、外向型企业等工作岗位。对于师资,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高中的教师都是可选的。具体分析问卷得出,76.2%的问卷参与者不清楚上述英语专业相关就业方向,对于各个就业方向具体细节了解的更是甚微。
关于英语专业的重要性问题,64.3%的人都觉得英语在社会上的地位不太重要,因为很多学而不精使英语成为一个弱势专业(只要会简单地说写),而13.7%的人认为英语专业很重要,放眼英语国际化高端职业,国际化的高端英语人才还是十分急缺的。大部分人认为现在人才市场上对英语需求的是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其中有23%的人认为翻译(口译和笔译)是很需要的。80%的学生认为较适合英语方向的是外贸行业,次之是酒店和旅游。
关于工作地和具体工作细节问题,近年来部分沿海城市和大城市日益趋于国际化,大型企业,外资企业,日益成为毕业生向往的就业目标,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企业在工作中会有大量的场合要接触到英文文件、材料、资料以及直接和外方进行业务上的接触。甚至有些公司会在公司的日常文档中要求直接使用英文,所以现在高水准的企业对英语实际应用水平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参与问卷设计的大三大四学生中,英语相关工作的实习地点和工作地点多数在沿海城市或者国际大城市,以期获得高档次、宽领域、多方位的工作培训和工作经验。
关于薪资要求问题,50.2%的人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希望是2500元到3000元之间,其次30.8%期望3000元到4000元,10%期望4000元以上,几乎没人期望是20xx元以下。个人能力、社会需求和大众趋势,都影响问卷参与者对薪酬的期望值。
目前我国有3亿多人在学英语(专业和非专业),约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专家推测,再过几年,我国学英语的人数将超过英语母语国家的总人口数。规模如此庞大的人群在学英语,可实际应用水平到底如何呢?据国家外文局调查,目前我们从事同声传译和书面翻译的高端外语人才依然严重缺乏,能够胜任中译外工作的高质量人才缺口高达90%。大部分人对于自己能胜任的职位没有考虑过,都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约80%的学生很重视大学的专业课学习,少数人只求一般或者能过就行。由此可见,学习的氛围还是很浓烈的。
四、结语
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要看他的能力和实力。此外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现状,英语专业学生更加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去适应社会的需要,学习外语之人虽多,但是高端翻译人才和国际化高尖端英语人才依旧紧缺,因此学生更要去重视英语,提高自身水平。在社会提供这么多机遇的条件下,更要努力完善自己的英语水平,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戴炜栋,张雪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理论体系―――思考与建议[J].外语研究,20xx
[2]何国祥.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时空,20xx(3)
[3]郭丽虹.关于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问题的思考[J].凯里学院学报,20xx(05).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文化方向范文】相关文章:
1.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