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与庄稼》优秀教案
“绿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蛇与庄稼》优秀教案,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蛇与庄稼》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蛇与庄稼》优秀教案
《蛇与庄稼》优秀教案
学习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语文第八册12课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学会11个生字。
3.能联系上下文或运用工具书理解词语。
4.能说出蛇、田鼠、庄稼之间的关系,猫、土蜂、苜蓿之间的关系,并能用画示意图等方法帮助说明。
5.能说出对课文揭示道理的理解,感受事物间的辩证规律。
学习重点:
理解“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只有掌握规律性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学习准备:
1.预习: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搜集生活中有关事物之间联系的事例。
学习过程:
一、释题质疑,提出研读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读过课题后,你都想到了哪些问题?
3.哪些问题现在能够解决?哪些问题还一时找不到答案?
二、研读自学,抓住课文内容
1.带着自己想研究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并写一写生字。
2.在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
①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课文中讲了哪些事物之间的联系?这些事物是怎样联系的?
③课文举的例子哪些是简单联系?哪些是复杂联系?
3.在小组里把自己解决的问题和读书的收获说给同学听。
三、交流研讨,理解课文内容。
1.各小组汇报研读课文的收获。
2.用图示法讲解蛇与庄稼的关系,要求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
3.讨论:当时老农想出了用蛇来保护庄稼的办法,现在你还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吗?
4.用多种方法表示猫和苜蓿之间的关系。
(1)生板演讲解四者的联系。
(2)理解“猫的多少,竟和苜蓿的收获有着密切的关系”中“竟”一词使用的好处,并体会朗读。
5.讨论:吐痰与肺结核病人之间的关系。
6.交流:课前搜集的生活中事物之间联系的'例子,并能说出哪些是简单联系?哪些是复杂联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显而易见”。提问:这是用的什么方法理解的词语?
小结:理解词语的方法除了查字典外,还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合并字义、换词等方法。
7.畅谈对本课揭示的道理的理解。
四、.总结全文,畅谈学习收获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说一说本课自己的学习收获。
这篇课文用生动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有简单联系也有复杂联系,我们只有掌握它们的规律,才能把事做好,为人类造福。
教师板书:学生板书:
12蛇与庄稼猫保护苜蓿
蛇保护庄稼捕传
捉粉
捕捉糟蹋影响
田鼠土蜂
老鼠
吐痰污染空气传染病人(肺结核)
篇2:蛇与庄稼教案
蛇与庄稼教案
目的要求
1、认识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懂得只有掌握例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把事物做得更好。
2、学习作者是怎样用具体事物说明事物间的联系。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段,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4、学会本科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所举的具体事例,理解事物之间既有简单练习又有复杂联系,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所举的具体事例,理解事物之间既有简单练习又有复杂联系,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阅读“导读”部分,弄懂本组内容及要求。
二、检查预习
1、幻灯出示生字:(开火车读、指导读音)
2、说说预习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
3、预习时还有那些不懂得问题?(讲课文时讲解)
三、讲读课文:
(一)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幻灯出示: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是分几层意思来讲的.?
2、同位讨论、集体订正
3、指导理解每层的意思
重点理解词语:海啸 风调雨顺 说破了 起色
4、用自己的话说说蛇与庄稼的关系
5、练习朗读本段
(二)讲读第二段
1、默读思考:(幻灯出示)这一段讲的是什么?
猫与苜蓿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猫养的多苜蓿就长得好?
2、讨论解答思考题
3、用简图表示“猫”、“苜蓿”、“土蜂”、“田鼠”之间的关系。
(三)激活练习
1、默读课文提出不懂得问题,看谁提得好。
2、教师指导解答疑难问题
3、用见图表示“猫”与“苜蓿”、“蛇”与“庄稼”的关系。
洪水来了—蛇被淹死---田鼠逃命
洪水退了—蛇没有了---田鼠糟踏庄稼—歉收
买了蛇—田鼠少了—粮食丰收
捉 吃 传播花粉
猫-----田鼠----土蜂---- ----苜蓿
(四)朗读课文理清联系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弄清蛇与庄稼、猫与苜蓿之间的联系
3、预习课文第三段
第2课时
(一)复习巩固:
1、笑声读一、二段说说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理解:“因此猫多少竟和苜蓿的收获有密切的关系”这句话中,从“竟”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分页标题#e#
(二)、讲解第三段:
1、出示自学提纲:
1)、本段讲了几层意思?
2)、课文讲了那些事物之间的简单联系?为什么说这些联系是简单的?
3)、课文是怎样由简单联系过渡到复杂联系的?
4)、课文具了那些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为什么说是复杂的联系?
5)、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3、讨论解答以上问题弄懂词语:显而易见甚至呻吟
4、前面讲的“猫与苜蓿”、“蛇与庄稼”的联系是简单联系还是复杂联系?为什么?
5、你还能举出复杂联系的事例吗?
(三)、概括中心思想
1、齐读第三段
思考:课文那些句子试点命中新的?
2、讨论:
指名说出中心句
“规律”?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用上“因为……所以”、“只有……才……”把句子换个说法。
3、最后两句话与前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概括中心思想:
(四)、完成课后第三题
1、读词语说说带点词的意思
2、指导学生抄写词语
(五)、作业:
1、联系写生字、词
2、预习《跳水》
篇3:《蛇与庄稼》教案
一、初读课文,感知思路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课文举例讲了哪两种事物的关系?(可以分解成两个小题目:①为什么田里有了蛇,庄稼就会取得好收成?蛇与庄稼有什么关系?②为什么从村子里猫多猫少,就知道那里苜蓿长得怎样?猫与苜蓿有什么关系?)
2。课文主要说明了事物之间的什么特性?(也可以分为两个小题目:①事物之间有没有联系?哪些是简单的联系?哪些是复杂的联系?②从事物之间的关系看,事物之间有什么特性?)学生从读文中初步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从整体上感知了作者的思路,然后按思路给课文分段。
二、阅读理解,进入思路
按以下几个步骤提问导读,把学生思路引入作者的思路:
1。扣题引导,把握思路。
①提问思考:本文课题有什么特点?(蛇是动物,庄稼是植物,用“与”连接,说明两者之间有联系。)
②读第一段回答: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本段可分几层,每层主要内容是什么?层与层之间是什么关系?通过导读,了解作者运用“举事例——分析——结论”的归纳思维方式,采取由果溯因的倒装写法,讲清事物间存在着因果联系。
③在教师指导下理出如下简图:
2。学生自学,印证思路。
自学第二段,按学第一段方式,参照上图归纳本段内容及思路,弄清“猫与苜蓿”的联系。
3。归纳总结,领会思路。
学第三段,了解本段思路。
①默读思考:本段分几层,每层讲什么?
②用简图画出本段思路。(列举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一步说明事物的联系和变化。)提出本文的中心。
三、返顾全文,深化思路
1。编写各段提纲。
2。了解全文写作方法。
(从分述到总结,先事实后结论)
3。总结全文思路:
根据以上思路,弄清课文所阐明的道理: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因果联系,有复杂的、简单的。对复杂的联系,我们一定要由此及彼,从现象到本质,从个性到共性,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属性,才能掌握事物的规律,研究和处理好各种事情。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规律。
思路教学法有析题法、归纳法、质疑法、延伸法、图示法、类比法、求异法、诗句揣摩法、板书诱导法等。上述教例运用的是提问导读法。我认为,只要因文而异,用法得当,就能培养学生读写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篇4:《蛇与庄稼》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所说的事物之间的简单联系和复杂联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3培养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探索的能力。
4激发学生立志做科学的主人,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所说的事物之间的简单联系和复杂联系。
2理解生活中事物的联系。
3理解句子“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的意思。
教学准备
1课文生字词卡片。
2猫、鼠、蛇等小图饰(供板书时使用)。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步感知课文
1板书课题。
2看一段有关蛇活动的多媒体课件资料。
3让学生谈谈对蛇的印象(大部分学生认为:蛇长得既丑恶,又凶狠,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动物),并对课题质疑。
4教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一遍,再谈谈对蛇的新认识。(学生此时认识蛇积极的一面,因此对蛇为人类作贡献所充当的正面角色印象非常深。)
二、自由读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圈出生字词拼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
3检查自学情况。
(1)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读音,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殖、肆、呻、咱。
(2)指导书写生字,注意以下字形:蹋、痰、肆、毁。
(3)理解词语:海啸、起色、呻吟、糟蹋、放肆、风调雨顺。
三、再读课文,找出突破点,提炼文章主线
1让学生速读全文,找出文章中能够概括全文内容的一句话:“世界上的事物除了这样简单的联系外,还有不少复杂的联系,不是一下子能看清楚的。”(课件出示)板书:
事物的联系:复杂联系简单联系
2形象地把复杂联系和简单联系命名为两个“小组长”,让学生在列举的实例里帮助“小组长”找到自己的“组员”。也就是说,课文中说的这些事例,哪些讲的是复杂联系?哪些是简单联系?并用示意图表示出几个事物之间的联系。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展示。
四、研读课文,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1课件出示问题要求,让我们把课文中复杂联系的三个事例作为今天探讨的专题,我们分成“小农业科学家组”、“小生物学家组”、“小医学家组”。请大家选择专题,自由组合,互相合作,共同探究以下问题:你们是怎么发现这些事物之间的秘密的?针对出现的问题你们是怎么做的?请大家研读课文,圈点批注,查阅资料,相互交流,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比赛看谁是优秀的小科学家、小生物学家、小医学家。
2交流汇报,评比。
3朗读。板书演示介绍这些事例中事物之间的联系。
4谁还能举出几个事物之间复杂联系和简单联系的例子,并说说它们的联系。
5研究事物的联系,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联系文中学的例子及生活中的其他例子谈看法,引出本文的中心句——“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指导反复读,在读中进一步感悟。(如用学习习惯、精力、时间等各方面与学习成绩之间的联系来谈。)
五、总结全文,深化感悟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事物之间有简单联系,也有复杂联系,生活当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联系。像老农一样经过研究掌握了它们的规律,就能把事情做好,为人类造福。这说明了掌握事物之间联系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必须不怕麻烦,去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板书:研究规律,把事办好)
六、巩固拓展,布置作业
1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课后第三题)
2写一段话:用“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做总起句,举两个例子(其中一个用课文中的例子,另一个用课文以外的例子),最后用“所以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儿做得更合咱们的意愿”作结尾。
板书设计
11蛇与庄稼
(研究规律,把事办好)
篇5:《蛇与庄稼》教案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蛇是动物,庄稼是植物,但他们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实际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事物都与它周围的事物相联系。这其中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研究。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二课《蛇与庄稼》吧。(板书课题)
二、抓住重点,自学课文内容。
(投影出示)
1、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科学道理?用直线画出。
2、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分别举了哪些例子?
学生汇报。
3、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例子读一读。想想:离子当中的事物有什么联系。
(一)引导学生弄清蛇与庄稼的关系。
1、绘制蛇与庄稼的示意图。
A、这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
B、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三者之间分别有什么联系。
C、探讨制图方法,直接有关系的事物用直线,见解有关系的事物之间用虚线。
2、展示意图,用“因为……所以……”句子说说蛇与庄稼的关系。
3、借助画面理解蛇和庄稼的关系。
4、思考:谁能想出比老农更好的方法?
(二)研究猫和苜蓿的关系。
1、小组合作设计出猫和苜蓿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2、展示学生设计美观,具有新意的设计图。
3、学生结合所画示意图讲解猫和苜蓿的关系。
4、理解“竟”这一词语在“猫的多少,竟和苜蓿的收获有密切的关系”一句。
5、借助课件演示理解猫和苜蓿的关系。
(三)讨论随地吐痰的危害。
1、说说不能随地吐痰的原因。
2、借助可见演示理解吐痰的危害。
(四)齐读全文最后一句。(投影出示)
三、学习文章的写法。
1、小组讨论:这篇文章是如何把科学道理说的浅显易懂的?
(先分别列举出具体事例,再总结道理)
2、举例子的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说明方法,你能不能用举例子的方法结合你收集的资料,说一说: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这个道理?
3、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你们分析一下各项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
(电脑演示)
四、培养探究精神。
1、(电脑演示)解说:很早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学会了利用桑叶喂蚕,将蚕沙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制成沼气做燃料,然后再用朝气渣和蚕沙喂鱼,形成了“桑——蚕——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我国的农民正是通过研究了他们之间的规律,才把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发展的更好。
2、通过以上事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小结:
自然界中的事物相互联系的十分密切的,他们互相制约,互相发展。人类作为自然界中的一份子,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用心研究后再利用自然,让自然为人类为社会服务,使我们把事情做的更好。
《蛇与庄稼》教学反思:
完成了《蛇与庄稼》一课的教学活动后,我回顾整节课,几许感慨,几分兴奋,此时的心中仍然无法平静。从教学之初的设计理念,到整个设计过程的实施,从学生学习效果到作者思想的升华,本节课可以说是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首先,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对作者观点的阐述方法、对认识规律的兴趣和环保意识的加强都已证明本节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透过了文中的典型事例,理解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十分复杂的这一科学道理。
其次,学生对本文哲理性、逻辑性的语言理解有一定难度,但通过朗读、讨论、发表意见和感想,学生也已基本能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并有了科学的眼光看问题的态度。
再次,课后的延伸及拓展也很有现实性,接近生活并不失科学意义,把学生由课文引向了生活中的事物、身边的科学,使学生感悟到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篇6:《蛇与庄稼》教案
一、鼓励质疑,激情引趣
看到老师写的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请大胆地说出来。
(生甲:为什么老师要将“与”字写得这么大?)
(生乙:蛇与庄稼之间有什么联系?)
是啊,“与”字是连词,所连接的两个部分之间必有联系,究竟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在预习的基础上一起学文,请同学们快速地自读全文,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全文围绕哪一句话来写?
评:抓住文章的题目——文眼,设计了平中见奇的审题环节,既凸显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根主线,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活跃的说话氛围。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汇报自读的结果。
(生:课文先写了“蛇与庄稼的联系”,再写“猫与首蓿的联系”,最后写“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
(生:全文围绕“事物之间的……规律”这句来写。)
那么,第一段是怎样运用具体材料来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规律的呢?让我们重点来学习这一段。
三、导学结合,深学例段
请大家自读这一段后,根据提纲为第一段分层
学生分层学习,在第一层中,你们读懂了什么,不懂的也可以提出来。
(生甲:海啸发生的时间——几十年前)
(生乙:海啸发生的地点——广东沿海)
(生丙:海啸危害性很大)
(生丁:究竟什么叫海啸呢?)
有谁在预习中知道这个词,请和大家分享。
(生:由海底地震和风暴造成的海水波动,往往冲上陆地形成洪水等自然灾害。)
(生读第一层)
在第二、三层中有二个奇怪的地方,一个作者明写,另一个暗藏在文字中,请同学们找出来。
(生:明写:“说也奇怪……丰收。”第二层;暗藏文中:“这场洪水……起色。”第三层)
明写的“奇怪”我们一读便知,请大家将第二层朗读一遍,在第三层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怪”呢?
(生:总,接连,即使……也,风调雨顺)
这些词,怎体现“怪”呢?
(生:原来风调雨顺,庄稼应获得丰收,而现在即使这样庄稼却连年欠收,确实奇怪。)
(生读第二层)
现在,我们来学第四层,这是重点层,我们要重点学,先看这“说破秘密”中的破指什么?
(生:揭开)
让我们齐读第四层,揭开文中所指的这个秘密。
(生读第四层)
看来,都是田鼠惹的祸难怪老农要放入蛇,,以老鼠的天敌来对付它。下面,请大家根据这部分课文,完成填空练习,并说说庄稼欠收的原因(丰收)(放入) (不能糟蹋)期(捕捉下面,请大家都来做有经验的老农,运用这个图示,在( )中填上适当的词语来说明庄稼丰(歉)收的原因。生据图说明庄稼歉收和丰收的原因,理解蛇与庄稼之间复杂的联系,把蛇与庄稼之间的联系说清楚。
四、举一反三,自主学文
请同学们先自读这一段,然后运用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先按“达尔文讲故事”、“猫和首蓿的关系”二个意思将这段分为二层。
再确定哪一层是重点层。
第一层较简单,我们将它读一读。了解故事的内容。
(生读第一层)
第二层中“放肆”指什么呢?联系前文说一说。
(田鼠糟蹋庄稼)
第五句中去掉“竟”字行吗?
(生:不行,因为原先没想到,现在知道了,所以用“竟”。)
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请大家分成学习小组,用老师为大家提供的四张图片:(田鼠、首蓿、土蜂、猫),在自己的桌面上把四者之间的关系摆一摆,然后利用摆出的图示,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说一说。(生摆图说关系)
篇7:《蛇与庄稼》精彩教案
《蛇与庄稼》精彩教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介绍蛇能保护庄稼,猫有利于苜蓿的生长,吐痰会使肺结核等疾病传播开来等事物之间的互相联系,告诉我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事物之间的联系,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好些。
作者先写了蛇与庄稼的关系,接着写了猫和苜蓿之间的关系,最后写事物之间有简单的联系,也有复杂的联系,我们只有掌握了它们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运用具体事例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课最主要的表达特点。
教法建议:
1、课前,教师可绘制形象的示意图,表明课文中三个事例的复杂联系。
2、这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事例典型,说服力强。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感知课文大意,理清思路,并能找出本文的重点句: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儿做得更合咱们的意愿。再引导学生细读这句话,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如,事物之间的什么联系叫复杂联系、简单联系?研究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哪些重要性?
3、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思考问题,弄清课文讲了哪些事物,这些事物之间有哪些联系,在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后,教师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蛇、田鼠、庄稼之间的复杂联系。
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后小结:蛇被洪水淹死了,田鼠就大量增多,放养一些蛇,田鼠就大量减少。可表示为:蛇→田鼠(田鼠增多,庄稼欠收;田鼠减少,庄稼丰收)。
4、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还可引导学生画出示意图说明猫、田鼠、土蜂、苜蓿之间的复杂联系。
当学生读懂课文,理解上述事物间的关系后,再阅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在全文中的作用,并再次体会这句话的含义,教师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或说明,这句话在全文中起着总结全文的作用。
5、思考·练习3意图是使学生理解课文的写作目的。这句话的含义应结合课文内容去理解。规律,这里指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这句话的含义是:有些事物从表面上看毫不相干,由于其他事物的中介作用,而产生了联系,就形成了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要掌握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是不容易的,不能一下子就会发现,因此必须不怕麻烦,仔细寻找研究。只有掌握了它们内在的必然联系,才能想出别人所想不出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将事情做得更尽人意。教师应启发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举出相应的例子,说明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篇8:蛇与庄稼的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心思想。
2.认识任何事物之间必有一定联系的事实,懂得只有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的道理。
3.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具体材料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的。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用甚至、掌握、除了还有造句。
5.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所举的具体事例,了解事物之间既有简单的联系,也有复杂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儿做得符合咱们的意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认识事物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
(二)指导学生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三)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四)熟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学难点
分段及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庄稼要想获得大丰收和什么有关呢?(水、阳光、肥料、种子)
说得对,这些都跟庄稼的丰收有密切的关系,但庄稼是否能丰收与蛇有没有关系呢?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蛇与庄稼》就告诉了我们。
篇9:蛇与庄稼的教案
(二)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边听边积极思考,使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什么?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三)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本课生字的读音不易读准,教师要加以指导。
比如:呻是翘舌音;糟、肆是平舌音;蹋是四声音调,在文中易读成轻声。
3.注意字形。
出示投影片,请学生辨别形近字,然后组词语。
糟(糟蹋)
蹋(糟蹋)
遭(遭受)
塌(垮塌)
蓿(苜蓿)
肆(放肆)
宿(宿舍)
律(纪律)
痰(吐痰)
呻(呻吟)
谈(谈话)
审(审问)
吟(呻吟)
律(规律)
琴(琴声)
津(津津有味)
4.或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海啸:因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而引起的特大海浪。传至近海岸时,浪高可达十余米,对沿岸地区往往造成巨大的财产和生命损失。
放肆:言行轻率,毫无顾忌。
传播:散布,推广。
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近。
呻吟:哼哼,病痛时口中发出的声音。
麻烦:烦琐,费事。
规律: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势发展。
风调雨顺:风雨均匀适度。指风雨及时,适合农作物的生长需要。
显而易见:明显而容易看出来。
繁殖:生物凭借产生的个体,以传代。
5.结合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秘密奥秘
性命生命
糟蹋糟践
繁殖繁育
放肆狂妄
密切紧密
反义词:
糟蹋爱惜
简单复杂
密切疏远
(四)分段并概括段意。
这是一篇说理性课文,事例典型,结构严谨。首先让学生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然后再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蛇与庄稼的关系。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猫和苜蓿的关系。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事物之间的联系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启发人们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
(五)熟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学讨论,质疑解难。
(六)作业。
1.读课文。
2.抄写生字、生词。
篇10:《蛇与庄稼》教学教案
一、教学要求:
⒈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懂得只有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⒉联系具体语言环境,理解文中重点词句。
⒊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事物的`联系的。
⒋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所举的具体事例,了解事物之间有简单联系,也有复杂联系。
三、教学准备:
CAI课件
四、课时划分: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略)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导入 。
(二)弄清蛇与庄稼的联系。
⒈故事激趣,设下悬念。
⒉学生针对故事质疑。
⒊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蛇与庄稼的联系。
⒋学生自由发言。
⒌教师小结过渡。
⒍同桌交流,理解词句并朗读。
⒎启发学生谈话:
你从这个事例中体会到什么?
(三)弄清猫与苜蓿的联系:
⒈出示“自学要求”,布置学生自学。
⒉检查自学情况,弄清猫与苜蓿的关系。
(四)认识“随地吐痰”与“肺结核病”之间的联系。
(五)总结全文,深化练习。
板书:
篇11:《蛇与庄稼》教案设计
《蛇与庄稼》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的了解蛇与庄稼、猫和苜蓿之间联系。
2、能正确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回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这一部分,并思考写了什么内容。
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表现出蛇与庄稼之间的关系。
3、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懂得,田鼠与庄稼是直接关系,蛇是通过田鼠与庄稼产生关系的,因而是一种复杂关系。
4、请出几名学生用合适的关联词把蛇与庄稼的关系概括出来。
三、学习第二段
1、请学生根据第一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段,用简单的方法清晰地表现出猫和苜蓿的关系。
2、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成果。适时的引导学生明确在这个故事中的直接关系和复杂关系。
3、谈感受
四、学习第四段
1、请同学谈谈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2、出示最后一段话。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理解。
五、总结全文
大家谈本节课收获。
六、课堂练习
想一想,议一议自己身边的事物,有没有存在复杂联系的,可用简单的文字将其写出来,也可以用图示法表现出来。
篇12:蛇与庄稼(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科目 语文 课题 第九册第二十七课:蛇与庄稼
教师 年级 五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重点词不达意、句、段,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是怎样运用具体的材料说明事物的联系的。
德育目标:认识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养成用联系的方法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习惯,懂得只有掌握事物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受到初步的辨正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
创新目标: 启发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举出相应的例子,说明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
学情
分析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通过介绍了蛇能保护庄稼,猫有利于苜蓿的生长,吐痰会使肺结核等疾病传播开来等事物之间互相联系,告诉我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事物之间的联系,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好些。作者先写了蛇与庄稼的关系,接着写了猫和苜蓿之间的关系,最后写事物之间有简单的联系,也有复杂的联系,我们中只有掌握了它们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运用具体事例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课最主要的表达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
学生分析:学生阅读有一定的速度,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字词有独立解决
的能力,但对事物之间的联系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确定
五点 重 点:如何弄清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
难 点:如何弄清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
创新点:通过朗读课文,认识文中例举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认识更多的事物之间的联系。
德育点:通过对课文中事物之间的联系的认识,从而懂得只有掌握事物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受到初步的辨正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初步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空白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认识更多事物之间的联系。
学具 借助幻灯片,直观地了解更多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主要
技术 留空白 联想 激励创新
教学过程中的环节设计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一、导引目标
1、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2、同学们,你们能想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3、事实上许多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看本课会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激发兴趣
1、同学读课题。
2、同学们猜测蛇与庄稼之间的关系。
二、创造条件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指名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事物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自主参与
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说说文中讲述了哪几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3、朗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三、组织研究
1、小组交流,抓住具体的一种关系,看看是怎样联系到一起的,并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哪个小组汇报自己的收获呢?
提示:一个小组作汇报,其余小组注意倾听,作补充的准备。
提示小组可以以不同的形式体现事物之间的关系。
3、提醒学生找出体现事物之间关系的句子画上。
体验发现
1、小组交流中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作好汇报的准备。
2、小组汇报。
(1)汇报小组探讨的一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并借肋幻灯片、示意图来说明。
(2)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内容,互相解答。
3、仔细听。
四、引导创新
1、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这么多事物之间的关系,一定也给你带来很多的启示吧?想一想还有哪些事物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
2、齐读文中最后一句话,说说自己的体会? 应用实践
1、列举自己了解到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说一说体会一下。
2、朗读句子,谈体会。
五、反思小结
朗读全文,谈自己学习后的收获。
巩固提高
朗读全文。
谈出自己的认识。
[蛇与庄稼(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3:《蛇与庄稼》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吴家凤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事物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
2、学习作者用具体材料说明事物的方法;
3、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初步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文所举的具体事例,理解事物之间既有简单练习又有复杂联系,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教学准备 小黑板 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读题, 同学们,我们大家都知道蛇是动物,庄稼是植物,在我们的印象里,它们之间似乎没有多大联系,而文章却用一个“与”把它们联系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蛇与庄稼》这一课。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指导读音)
2、说说预习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分别举了哪些例子?学生汇报。
三、讲读课文
(一)引导学生弄清蛇与庄稼的关系。
1、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A、这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
B、蛇和庄稼之间有什么联系。
2、你从哪儿体会到蛇能保护庄稼的?蛇和庄稼通过谁联系起来的呢?
3、用简单的示意图画出三者之间的联系,用“因为……所以……”句子说说蛇与庄稼的关系。
4、思考:谁能想出别的方法来解决农民遇到的这个问题?
(二)研究猫和苜蓿的关系。
1、回忆一下第一自然段,我们是围绕哪些问题弄清蛇与庄稼的关系的?
2、默读课文这段写了哪些事物之间的联系?
3、用学习上段的学习方法自学此段。
(三)、讲解第三段: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
2、这部分讲了哪些事物之间的联系?学生交流回答
3、我们看看这些关系哪些是简单联系?哪些是复杂的联系?
4、根据上面的例子你能不能说出什么是简单联系的?什么是复杂联系?
5、前面讲的“猫与苜蓿”、“蛇与庄稼”的联系是简单联系还是复杂联系?为什么?
6、我们为什么要研究事物间的联系呢?
四、培养探究精神。
1、解说:很早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学会了利用桑叶喂蚕,将蚕沙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制成沼气做燃料,然后再用朝气渣和蚕沙喂鱼,形成了“桑--蚕--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我国的农民正是通过研究了他们之间的规律,才把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发展的更好。
2、想一想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大家说一说。
五、小结:
自然界中的事物相互联系的十分密切的,他们互相制约,互相发展。人类作为自然界中的一份子,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用心研究后再利用自然,让自然为人类为社会服务,使我们把事情做的更好。
作者邮箱: shzhj@163.com
[《蛇与庄稼》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4:蛇与庄稼(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从教材编排来看,本册有两个训练重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六年制第九册第七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学习本组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看书的习作实践中去。
二、教学目标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并且是本组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在学习第一篇说明文《鲸》以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说明方法,所以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不把学生掌握说明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本节课中重点达到以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同时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情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
难点:让学生感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
第二部分说教法、学法
一、设计理念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二、教法、学法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以读促悟法。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第三部分教学流程
如何转换学生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想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蟋蟀,介绍自己的家和修建家的经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家,学生会非常自豪,能踊跃地说。再加之已经学过《明明上学》一文,学生已经知道蟋蟀的歌声动听,对蟋蟀的可爱、有趣早已铭记在心。这样二者结合起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旧知迁移,为学生转换角色,改变学习方式作准备,也为学生发展口语作准备。
这样让学生把自己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
二、研读课文、自主感悟
在导入课文后,我设计让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请学生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这个环节落实本期教材训练重点: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达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能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小组学习、组内交流
这个环节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每个学生要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并且估计一下,其它小组的同学有可能向你们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解答。学生在自读自悟几分钟后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质疑,共同推测一下其他组同学会提的问题,一起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这样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就真正达到人人动口读书,用心体验,实现人人自主学习,而不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个别优秀学生的一言堂,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达到设计理念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记者问
学生把自己转换成蟋蟀这个角色,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时,就有可能根据自己在读中的感悟,用朗读勾画批注法,边朗读边结合自己的体会介绍,也有可能会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示意图介绍。在听完介绍后,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这样促使学生自读自悟时更认真,在本小组交流讨论时更合作、更投入。在学生自主解疑仍有困难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共同参与,自主质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实现设计理念中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在此过程中适时出现CAI课件,蟋蟀住宅的资料、图片。)
由于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叙述,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浑厚的兴趣,在汇报蟋蟀住宅经过时,学生除了边朗读边谈体会,还很可能会自然而然转换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动作介绍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转换角色的同时,学生一方面对课文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读懂了课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蟋蟀产生认同,自然就体验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就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一体这一设计理念。(在这一过程中相机出示CAI课件,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交流,已经激发了学生对蟋蟀的喜爱和赞扬之情,就进入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这一环节。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把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学生用我笔写我心,畅所欲言。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样让学生有准备地说一段话,实现读、写、说结合。
[蛇与庄稼(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5:《蛇与庄稼》(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引导学生弄清蛇与庄稼的关系
1、绘制蛇与庄稼的示意图。
A、这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
B、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三者之间分别有什么联系。
C、探讨制图方法,直接有关系的事物用直线,见解有关系的事物之间用虚线。
2、展示意图,用“因为……所以……”句子说说蛇与庄稼的关系。
3、借助画面理解蛇和庄稼的关系。
4、思考:谁能想出比老农更好的方法?
二、研究猫和苜蓿的关系
1、小组合作设计出猫和苜蓿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2、展示学生设计美观,具有新意的设计图。
3、学生结合所画示意图讲解猫和苜蓿的关系。
4、理解“竟”这一词语在“猫的多少,竟和苜蓿的收获有密切的关系”一句。
5、借助课件演示理解猫和苜蓿的关系。
三、讨论随地吐痰的危害
1、说说不能随地吐痰的原因。
2、借助可见演示理解吐痰的危害。
四、齐读全文最后一句(投影出示)
〖学习文章的写法〗
1、小组讨论:这篇文章是如何把科学道理说的浅显易懂的?
(先分别列举出具体事例,再总结道理)
2、举例子的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说明方法,你能不能用举例子的方法结合你收集的资料,说一说: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这个道理?
3、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你们分析一下各项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
(电脑演示)
〖培养探究精神〗
1、(电脑演示)解说:很早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学会了利用桑叶喂蚕,将蚕沙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制成沼气做燃料,然后再用朝气渣和蚕沙喂鱼,形成了“桑--蚕--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我国的农民正是通过研究了他们之间的规律,才把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发展的更好。
2、通过以上事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小结:
自然界中的事物相互联系的十分密切的,他们互相制约,互相发展。人类作为自然界中的一份子,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用心研究后再利用自然,让自然为人类为社会服务,使我们把事情做的更好。
〖板书设计〗
蛇与庄稼
(保护)
蛇……………………庄稼
捕 蹋
捉 糟
田鼠
[《蛇与庄稼》(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6:蛇与庄稼(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心思想。
2.认识任何事物之间必有一定联系的事实,懂得只有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的道理。
3.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具体材料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的。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用“甚至”、“掌握”、“除了……还有……”造句。
5.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所举的具体事例,了解事物之间既有简单的联系,也有复杂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儿做得符合咱们的意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认识事物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
(二)指导学生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三)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四)熟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学难点
分段及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庄稼要想获得大丰收和什么有关呢?(水、阳光、肥料、种子……)
说得对,这些都跟庄稼的丰收有密切的关系,但庄稼是否能丰收与蛇有没有关系呢?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蛇与庄稼》就告诉了我们。
(板书:蛇与庄稼)
(二)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边听边积极思考,使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什么?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三)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本课生字的读音不易读准,教师要加以指导。
比如:“呻”是翘舌音;“糟”、“肆”是平舌音;“蹋”是四声音调,在文中易读成轻声。
3.注意字形。
出示投影片,请学生辨别形近字,然后组词语。
糟(糟蹋) 蹋(糟蹋)
遭(遭受) 塌(垮塌)
蓿(苜蓿) 肆(放肆)
宿(宿舍) 律(纪律)
痰(吐痰) 呻(呻吟)
谈(谈话) 审(审问)
吟(呻吟) 律(规律)
琴(琴声) 津(津津有味)
4.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海啸:因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而引起的特大海浪。传至近海岸时,浪高可达十余米,对沿岸地区往往造成巨大的财产和生命损失。
放肆:言行轻率,毫无顾忌。
传播:散布,推广。
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近。
呻吟:哼哼,病痛时口中发出的声音。
麻烦:烦琐,费事。
规律: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势发展。
风调雨顺:风雨均匀适度。指风雨及时,适合农作物的生长需要。
显而易见:明显而容易看出来。
繁殖:生物凭借产生的个体,以传代。
5.结合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秘密--奥秘 性命--生命
糟蹋--糟践 繁殖--繁育
放肆--狂妄 密切--紧密
反义词:
糟蹋--爱惜 简单-复杂
密切--疏远
(四)分段并概括段意。
这是一篇说理性课文,事例典型,结构严谨。首先让学生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然后再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蛇与庄稼的关系。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猫和苜蓿的关系。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事物之间的联系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启发人们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
(五)熟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学讨论,质疑解难。
(六)作业。
1.读课文。
2.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心思想。
(二)认识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懂得只有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些。
(三)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具体材料说明事物的联系的。
(四)练习用“甚至”、“掌握”、“除了……还有……”造句。
5.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所举的具体事例,了解事物之间既有简单的联系,也有复杂的联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事物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只有掌握它们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四、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习第一段。
请一名学生读一读课文第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段作者向我们讲了几层意思。教师指导学生在书中画一画,标出记号,然后回答。
(这段分四层:①交代了时间、地点、起因;②写农民遇到了奇怪的事;③写老农民想出一个办法;④老农民把秘密说破了。)
什么事使农民伯伯感到奇怪?
(第一件:洪水过后,接连几年庄稼总得不到好收成,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抓住重点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总”是什么意思?
(一直)
“风调雨顺”是什么意思?
(“调”:调和;“顺”:适合需要,形容风雨及时适量,对农作物生长很有利。)
“不见起色”是什么意思?
(不见好转。不管是灾年还是风调雨顺的年景,庄稼一直没有好收成。)
(第二件怪事:老农们买了一批蛇回来,放到田里,庄稼获得了大丰收。)
为什么田里有了蛇,庄稼就能丰收呢?
指导学生用书中的语句来回答。学生通过默读课文,认识到庄稼收成不好的原因是田鼠糟蹋庄稼的结果,蛇的到来,把大量田鼠吃掉,才使庄稼又获丰收了。
蛇与庄稼有什么联系呢?
请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请一名学生回答。田鼠糟蹋庄稼,蛇吃田鼠,蛇间接地保护庄稼。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板书:
学生分析到这里,教师要做一个小结。
蛇是吃田鼠的,田鼠是吃庄稼的,田里没有了蛇,田鼠繁殖得越来越多,它们糟蹋庄稼也就越多,庄稼当然歉收。由此看来农民伯伯是根据田鼠、蛇、庄稼这三者之间的联系而想出的办法,并不奇怪。
通过这个事例我们知道了蛇与庄稼有着密切的联系。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还讲过猫和苜蓿的故事呢。
(二)学习第二段。
同学自己轻声朗读第二段课文。想一想为什么看哪个村子猫的多少,就可以知道哪里的苜蓿长得怎么样?
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把有关句子画下来,然后再回答。
(因为苜蓿靠土蜂传播花粉,地里的田鼠太多,土蜂的活动就受到影响,村子里喂的猫多,田鼠就不能那么放肆了。因此,知道哪个村子猫的多少,就可以知道哪里的苜蓿长得怎么样。)
猫和苜蓿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请同学用因果句式来回答。
(因为苜蓿靠土蜂传播花粉,田鼠影响土蜂活动,猫吃田鼠,所以猫间接地保护土蜂和苜蓿。)
根据同学的回答,教师归纳出板书:
板书:
这里告诉学生猫与田鼠,田鼠与土蜂,土蜂与苜蓿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相互影响的;而猫与土蜂,猫与苜蓿是间接的关系。
猫是动物,苜蓿是植物,看似两者毫无关系,猫的多少竟和苜蓿的收获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里的“竟”是什么意思?(居然,出人意料)因为猫与苜蓿不是直接关系;由于猫与田鼠;田鼠与土蜂,土蜂与苜蓿的直接关系,使猫与土蜂,猫与苜蓿之间产生了间接而复杂的联系。
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有复杂的联系,也有简单的联系,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勤于动脑,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三)学习第三段。
请同学默读第三段课文,想一想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要求学生拿笔画出有关的词句,然后回答。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板书:
这些事物之间是简单联系,作者称之为显而易见的事。什么是显而易见呢?(是露在外面容易看出来的意思。)除了这些简单的联系之外,还有不少复杂的联系。作者举了一个什么例子,它们之间是怎样联系的呢?
请一名学生读有关句子,然后再找同学回答。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人→吐痰→肺结核)
找出文中的反问句读一读,然后把它们变成陈述句。
(反问句: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
陈述句: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不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
为什么他不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
(“痰”与“肺结核”之间是复杂的联系,不易让人们一下子看清。)
我们如何弄清事物之间复杂的联系?
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并读短句:
这句话是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要反复朗读,充分讨论,达到理解并掌握。
这句话与前面所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老农在地里放蛇,使庄稼获得丰收,就是因为他们了解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掌握了它们的规律。所以才想出了别人想不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齐读最后两句话,说一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点明文章中心)
请同学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一说事物之间的联系。哪些是简单的,哪些是复杂的?
发散思维,加深对事物之间联系的认识。如果有时间就多找几位同学讲一讲。
(①青蛙与庄稼。②啄木鸟与树木。③天不下雨,庄稼就要旱死;雨太大,庄稼就要淹死。④吸烟影响自身健康。喷出的烟雾污染空气,也使别人得病。⑤乱捕滥杀动物,破坏了生态平衡,就会影响人类生存。)
(四)总结全文。
通过学习《蛇与庄稼》,我们知道了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我们要注意观察,认真分析研究,掌握事物之间的规律,这样我们做任何事就能做得更好些。
(五)完成课后第4题。
指导学生用带点的词语造句。首先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和作用,然后再试着造句。
比如“甚至”含有更进一步的意思。“掌握”是了解事物,因而能充分支配或运用的意思。“除了……还有……”表示在什么之外,还有别的认识词语的意思和作用后,让学生独立思考,造出句子,同学之间说一说,教师请个别学生发言。
举例如下:
甚至:今年夏天气温太高了,甚至比历史上最热的一年夏天的平均温度还高。
掌握: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除了……还有……:我的家乡除了盛产苹果外,还出产鸭梨、葡萄等果品。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合板书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小资料】
秦牧 本文作者,19生。著名散文家。原名林觉夫,原籍广东澄海,生于香港。曾为中国文联成员、中国作协理事,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花城》、《潮汐和船》、《长河浪花集》等,此外还有《秦牧文集》、《秦牧选集》。《蛇与庄稼》选自《长河浪花集》。
苜蓿 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复叶由三片小叶构成,小叶长圆形,开蝶形花,紫色,结荚果。是一种重要的牧草和绿肥作物。
肺结核 慢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结核杆菌,症状是低热,夜间盗汗,咳嗽,多痰,消瘦,有时咯血。通称肺病或肺痨。
[蛇与庄稼(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7:蛇与庄稼(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31 蛇与庄稼
教学要求:
1. 辅导学生学会本课11个生字, 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懂得在课文中的意思。
2.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事物之间有一定联系,懂得只有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4.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具体材料说明事物的联系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通过课文所列举的具体事物, 了解事物之间既有简单联系, 也有复杂联系是学习的重点。
2. 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及作者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方法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 课前师生分头查找有关蛇活动的资料。
2. 让学生按课后题2的要求思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a.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蛇的资料。(学生上台介绍)
b. 学生谈谈自己对蛇的印象。
二、学习新课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一遍。
2、再谈自己对蛇的新认识。
3、齐读全文,了解大意。
三、自主学习生字
1. 四人小组讨论自学生字,要求:掌握字音、字形、字义,会组词。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
a.读生字卡,检查读音,注意以下字音:
zao si shenyin lü tan
糟 肆 呻吟 律 痰
b.指导学生书写,注意以下字形:
糟 蹋 律 (左窄右宽)
肆 (左右均等)
尔 究 (上窄下宽)
c.检查学生预习生字查字典五项的内容,以及理解词语。
四、再读课文把自己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正音。
2. 用一、二句话简单概括本段内容。
3. 小组开展学习讨论。讨论题:
(1) 这一段是分几层来说明蛇与庄稼的关系的?
(2) 请你为蛇与庄稼、田鼠设计一个示意图。
4.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 第一自然段共分四层。
第一层: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
第二层:讲洪水过后,庄稼收成一直不好。
第三层:讲老农买了蛇放到地里,庄稼就获得丰收。
第四层:讲老农揭示了其中的奥秘。
重点理解第四层的内容,指名上前画出蛇与庄稼、田鼠的关系示意图,并让学生介绍。
蛇 庄稼
田鼠
(2)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5、小结:
这一段讲蛇与庄稼的关系是通过田鼠才得以体现的是复杂联系。弄清了它们的关系,再用到农业生产中,庄稼自然就丰收了。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组成“生物学家小组”和“医学家小组”,研究猫和苜蓿的关系及 吐痰与 肺结核关系,并画出示意图。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看法。(快速阅读第二、三自然段, 模仿“蛇与庄稼”画示意图。
3. 派小组长汇报自己小组中的意见,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意见。
(因为苜蓿靠土蜂传播花粉,地里田鼠太多,土蜂的活动就受影响,所以苜蓿长不好;猫多,田鼠就不能那么放肆了,土峰就能传播花粉,所以苜蓿长得好。因此,猫多,苜蓿就长得好;猫少,苜蓿就长不好。)
如下示意图
农夫→→→猫→→→保护→→→苜蓿 痰 肺结核
↑传
吃↓ 空气
↑花
↑粉
田鼠→→→影响→→→土峰
4.师小结:猫和苜蓿之间本没有直接关系,但通过田鼠,土峰它们之间就产生了密切 的关系,因此,猫和苜蓿的关系也是复杂的关系。弄清它们的关系,苜蓿也就丰收了。痰里有肺结核病菌,痰干后结核病菌飘到空气中,呼吸时把它吸入肺部,结核病菌在人的肺部繁殖,人就得了肺结核病。所以吐痰和肺结核的联系也是复杂的联系。看来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很复杂的,有的不是一下子能看出来的。
5.联系实际举例复杂的联系,并做简要口头分析。(学生纷纷发言)
6、研究事物的联系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联系文中及生活中的例子谈看法。引出本文中心句。)
7、画出中心句,齐读,在读中得到进一步的感悟。
三、总结全文
我们要了解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并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合咱们的意愿 。以后面对生活学习要恰当地针对问题去处理出现的疑难情况。
教后反思
1. 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蛇的资料,课上和大家共享,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2、导人新课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创设了一个高质量的学习情境。讲课中我先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蛇的印象。学生们认为:蛇长得丑恶又凶狠;蛇会伤人,是一种可怕的动物;蛇是爬行动物,生活在热带丛林及沼泽地里……这时,我没有对学生的感受进行评议,而是引导学生快速自读一遍课文,接下来再谈自己对蛇的新认识。学生们通过自读课文,了解到蛇对农业生产作出过贡献。于是他们的认识发生了180度的转变:由蛇是反面角色进而转变到对蛇的积极一面的印象上来。他们纷纷举手说:蛇是田鼠的天敌;蛇是保护庄稼的卫士,蛇为庄稼丰收作过贡献,它是人类的好朋友;蛇是农民的好助手……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寻求蛇的新认识,又通过谈看法使学生对课文的大意有了初步的了解。
3、课堂采用儿童喜欢的形式组织学习活动,如分“医学家小组”和“生物学家小组”研究猫与苜蓿、痰与肺结核间的复杂关系,学生积极性高 ,真正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参与面更大,程度更深,教师一定要在活动形式上多加研究。
《蛇与庄稼》教案与反思
张海玲
2003年12月
[蛇与庄稼(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蛇与庄稼》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1.蛇与庄稼案例
7.种庄稼与教育
8.小学庄稼教学教案
10.《保护庄稼好卫兵》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