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剧说唱《捏泥人》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别逼我发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锡剧说唱《捏泥人》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锡剧说唱《捏泥人》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锡剧说唱《捏泥人》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锡剧说唱《捏泥人》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一、活动背景与构思
“江南一枝花,锡剧顶呱呱”,锡剧是江南文化传承中的一朵艺苑奇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以婉转清丽的唱腔,跌宕起伏、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吸引了一代一代的芸芸众生。
月城,古称卧龙,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渊源流长,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尤其是戏曲文化更是独领风骚。在这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沃土上,戏曲为广大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田间小憩,小曲随口唱;夏夜纳凉,胡琴声悠悠;有朋远至,丝竹情深。街头巷尾,不时传来悠扬婉转、高亢嘹亮的曲调,名剧名家家喻户晓。群众的热情参与,领导的热情支持,使月城拥有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小戏之镇”等一系列的荣誉。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地方特色,我园抓住契机,充分挖掘人文资源,加大力度,挖掘深度,提升高度,将戏曲教学作为我园的特色活动,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抓起。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戏曲不仅是成人的艺术活动,同时也是孩子钟爱的东西。在儿童那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最原始的、最冲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戏曲活动的雏形――孩子喜爱扮演各种角色,表现各种动作,他们不仅喜爱戏曲,而且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戏曲天性。
今天借此比赛的机会,为了让更多的幼教同行了解我园的特色教育,经过酝酿与构思,我设计了大班音乐活动:锡剧说唱《捏泥人》。
1、选材:本次比赛主题为《小问号》,众所周知,每个领域都包含着许多知识和疑问,首先我考虑到澄江中心幼儿园在陶艺、泥塑方面有它独到的研究,其次泥塑包含着许多学问,既具有操作性,又有科学性,因此我结合我园的园本课程以及孩子们所表现出对泥人的喜爱和困惑,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捏面人创编了锡剧说唱《捏泥人》。
2、歌词:西游记中的人物深受孩子熟悉和喜爱,通过歌曲不仅提升了幼儿已有经验而且可以领略到地方戏曲的风味,同时还激发了幼儿更深入地探索泥人知识。
3、音乐:锡剧音乐抒情优美,悦耳动听,具有秀丽的江南水乡风格,同时唱词采用地方方言,更易于幼儿接受。
二、活动目标
1、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学习运用“紫竹调”说唱《捏泥人》。
2、根据泥人形象创编歌词。
3、增进求知欲与好奇心,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捏泥人学问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泥人、泥人图片
四、活动过程
1、我们班有个小朋友他特别爱动脑筋,喜欢问为什么,大家都叫他小问号,最近他买了几个泥人,所以他对泥人特别感兴趣,他问我泥人为什么这么有趣、这么漂亮,是怎样做出来的,我一时答不上来,我就知道澄江中心的小朋友都是泥塑、陶艺的专家,所以他拜托我请教你们,请你们告诉我怎样做的。(幼儿回答)
师:我懂了,我回去转告他,他还请我把他的泥人也带来了
2、出示泥人,今天我们就把小问号的泥人和他要问的问题唱到歌里去。
(1)、瞧瞧,猪八戒最会干什么?(自由回答)引出“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齐学八戒怎么吃西瓜)边出示图片。
(2)、八戒扛着钉耙走了,唐僧有来了,唐僧是怎样类的?“捏一个唐僧骑大马”。
(3)、西天取经中,有一个人最辛苦,谁呀?(沙和尚)“捏一个沙和尚挑着箩”
(4)、大师兄来了,他有着什么本领?引出“捏一个孙悟空变戏法”(集体练习)
3、师与幼儿完整练习
4、师:你们编的真棒,捏泥人的学问可真不少,我呀忍不住来唱一唱,你们听老师还把小问号的问题也唱进去了。
5、提问:这里的调子你听过吗?是什么调?(紫竹调)对了,紫竹调是我们锡剧里的,那你听到歌里唱的和说的有什么不同?(说的地方用普通话,唱的地方用方言)
6、师:刚才老师唱了些什么?(幼儿回答)
(1)、轻轻地跟老师练习
(2)、真棒,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已经会了,我们大声地来唱一唱。
(3)、男、女小朋友分别说和唱。
7、师:小问号要把泥人送给我们,但他有个条件,谁能边唱边做动作,他就送给谁(要求用戏曲动作)
(1)、全体幼儿边唱边自由表演,女小朋友唱,男小朋友说。
(2)、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
8、师: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客人老师也会唱了,我们一起找一位客人老师向他们挑战,比一比谁学的好
9、揭示题目《捏泥人》
10、我们知道了泥人的简单制作过程,这个制作泥人还有许多的技巧和学问,怎样把泥人制作的更精美,还需要我们去探索研究,走,我们到你们的陶吧里去试一试吧。
捏泥人
为啥泥人这么有趣?
为啥泥人这么漂亮?
你要想知道,快来捏一捏,
捏泥人的学问真不少。
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
捏一个唐僧骑大马,捏一个沙和尚挑着箩,
再捏一个孙悟空变戏法。
篇2:大班音乐活动锡剧说唱《捏泥人》教案
大班音乐活动锡剧说唱《捏泥人》教案
活动背景
“江南一枝花,锡剧顶呱呱”,锡剧是江南文化传承中的一朵艺苑奇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以婉转清丽的唱腔,跌宕起伏、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吸引了一代一代的芸芸众生。
月城,古称卧龙,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渊源流长,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尤其是戏曲文化更是独领风骚。在这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沃土上,戏曲为广大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田间小憩,小曲随口唱;夏夜纳凉,胡琴声悠悠;有朋远至,丝竹情深。街头巷尾,不时传来悠扬婉转、高亢嘹亮的曲调,名剧名家家喻户晓。群众的热情参与,领导的热情支持,使月城拥有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小戏之镇”等一系列的荣誉。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地方特色,我园抓住契机,充分挖掘人文资源,加大力度,挖掘深度,提升高度,将戏曲教学作为我园的`特色活动,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抓起。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戏曲不仅是成人的艺术活动,同时也是孩子钟爱的东西。在儿童那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最原始的、最冲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戏曲活动的雏形――孩子喜爱扮演各种角色,表现各种动作,他们不仅喜爱戏曲,而且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戏曲天性。
活动目标
1、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学习运用“紫竹调”说唱《捏泥人》。
2、根据泥人形象创编歌词。
3、增进求知欲与好奇心,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捏泥人学问的兴趣。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泥人、泥人图片
活动过程
1、我们班有个小朋友他特别爱动脑筋,喜欢问为什么,大家都叫他小问号,最近他买了几个泥人,所以他对泥人特别感兴趣,他问我泥人为什么这么有趣、这么漂亮,是怎样做出来的,我一时答不上来,我就知道澄江中心的小朋友都是泥塑、陶艺的专家,所以他拜托我请教你们,请你们告诉我怎样做的。(幼儿回答)
师:我懂了,我回去转告他,他还请我把他的泥人也带来了
2、出示泥人,今天我们就把小问号的泥人和他要问的问题唱到歌里去。
(1)、瞧瞧,猪八戒最会干什么?(自由回答)引出“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齐学八戒怎么吃西瓜)边出示图片。
(2)、八戒扛着钉耙走了,唐僧有来了,唐僧是怎样类的?“捏一个唐僧骑大马”。
(3)、西天取经中,有一个人最辛苦,谁呀?(沙和尚)“捏一个沙和尚挑着箩”
(4)、大师兄来了,他有着什么本领?引出“捏一个孙悟空变戏法”(集体练习)
3、师与幼儿完整练习
4、师:你们编的真棒,捏泥人的学问可真不少,我呀忍不住来唱一唱,你们听老师还把小问号的问题也唱进去了。
5、提问:这里的调子你听过吗?是什么调?(紫竹调)对了,紫竹调是我们锡剧里的,那你听到歌里唱的和说的有什么不同?(说的地方用普通话,唱的地方用方言)
6、师:刚才老师唱了些什么?(幼儿回答)
(1)、轻轻地跟老师练习
(2)、真棒,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已经会了,我们大声地来唱一唱。
(3)、男、女小朋友分别说和唱。
7、师:小问号要把泥人送给我们,但他有个条件,谁能边唱边做动作,他就送给谁(要求用戏曲动作)
(1)、全体幼儿边唱边自由表演,女小朋友唱,男小朋友说。
(2)、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
8、师: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客人老师也会唱了,我们一起找一位客人老师向他们挑战,比一比谁学的好
9、揭示题目《捏泥人》
10、我们知道了泥人的简单制作过程,这个制作泥人还有许多的技巧和学问,怎样把泥人制作的更精美,还需要我们去探索研究,走,我们到你们的陶吧里去试一试吧。
捏泥人
为啥泥人这么有趣?
为啥泥人这么漂亮?
你要想知道,快来捏一捏,
捏泥人的学问真不少。
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
捏一个唐僧骑大马,
捏一个沙和尚挑着箩,
再捏一个孙悟空变戏法。
活动反思
1、选材:本次比赛主题为《小问号》,众所周知,每个领域都包含着许多知识和疑问,泥塑包含着许多学问,既具有操作性,又有科学性,因此我结合我园的园本课程以及孩子们所表现出对泥人的喜爱和困惑,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捏面人创编了锡剧说唱《捏泥人》。
2、歌词:西游记中的人物深受孩子熟悉和喜爱,通过歌曲不仅提升了幼儿已有经验而且可以领略到地方戏曲的风味,同时还激发了幼儿更深入地探索泥人知识。
3、音乐:锡剧音乐抒情优美,悦耳动听,具有秀丽的江南水乡风格,同时唱词采用地方方言,更易于幼儿接受。
篇3: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捏泥人
活动目标:1、感受音乐热烈欢快的情绪,跟随音乐玩《捏泥人》的游戏。
2、通过倾听音乐和观察教师的表演学习游戏的玩法;尝试将自己的想法运用动作进行创造性地表现。
3、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的任务,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民乐“喜洋洋”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倾听音乐《喜洋洋》,感受乐曲的情绪,感知音乐的节奏。
(1)随乐曲进教室,完整听音乐。
教师:听了这首乐曲,你们有什么感觉?
这首乐曲的名字叫《喜洋洋》。
(2)看图谱,感知乐曲的结构,做动作感知乐曲的节奏。
教师:大鼓怎样敲?
教师:舞彩带的样子是什么样的(3)教师指图,幼儿做敲鼓和舞彩带的动作。
(4)表现其它的喜庆动作。
教师:过节的时候,我们除了敲鼓、舞彩带还做什么?(放鞭炮,舞龙)
2、学习玩捏泥人的游戏。
(1)示范《捏泥人》
教师:过节的时候,非常的热闹,我们敲鼓、舞彩带……,还有玩一些游戏呢?我请梁老师和我玩一个游戏,请小朋友仔细地看,看看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游戏?
两教师合作《捏泥人》。
教师: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游戏?
我捏了一个什么?
请小朋友做××泥人的造型。
(2)教师再次示范《捏泥人》。
教师:想不想再看一次游戏?这次又任务了,仔细看看小泥匠是怎样随着音乐捏泥人的,先捏了什么?又捏了什么?最后捏了什么?泥人又是怎样随音乐做动作的?
教师:小泥匠先捏泥人的……,又捏泥人的……,最后还用画笔画了泥人的眼睛、嘴巴,(3)重点练习捏泥人的四肢。
教师:我们一起来当小泥匠试一试,随着音乐来捏泥人的膀子和腿
(4)两个小朋友玩《捏泥人》的游戏。
现在我们捏超人,男孩子变油泥,女孩子站在男孩子的身后教师:我刚才看见小泥匠团捏泥人头的时候,泥人还随着音乐摇动头真好看,小泥匠画眼睛、嘴巴的时候泥人眼睛、嘴巴还有节奏地动呢。
3、创造新的泥人造型,玩《捏泥人》游戏
(1)玩捏泥人的游戏(捏不同造型的泥人)教师:我们除了捏超人还想捏什么?两个人轻轻地商量一下,别让别人听见,给大家一个惊喜。
男孩子找一个空地方做造型,女孩子看一看,记住了吗?
(2)女孩子当油泥,男孩子小泥匠,女孩子做造型,男孩子看一看,记住了吗?
4、想看一看你们捏的泥人吗?
今天我们听了《喜洋洋》的音乐,而且还跟着音乐玩了《捏泥人》的游戏,我们除了捏大力士、……今后还可以捏许多不同造型的泥人呢!
篇4:大班音乐捏泥人教案
大班音乐捏泥人教案
活动目标:
1、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学习运用“紫竹调”说唱《捏泥人》。
2、根据泥人形象创编歌词。
3、增进求知欲与好奇心,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捏泥人学问的兴趣。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泥人、泥人图片
活动过程:
1、我们班有个小朋友他特别爱动脑筋,喜欢问为什么,大家都叫他小问号,最近他买了几个泥人,所以他对泥人特别感兴趣,他问我泥人为什么这么有趣、这么漂亮,是怎样做出来的,我一时答不上来,我就知道澄江中心的小朋友都是泥塑、陶艺的专家,所以他拜托我请教你们,请你们告诉我怎样做的。(幼儿回答)
师:我懂了,我回去转告他,他还请我把他的泥人也带来了
2、出示泥人,今天我们就把小问号的泥人和他要问的问题唱到歌里去。
(1)、瞧瞧,猪八戒最会干什么?(自由回答)引出“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齐学八戒怎么吃西瓜)边出示图片。
(2)、八戒扛着钉耙走了,唐僧有来了,唐僧是怎样类的?“捏一个唐僧骑大马”。
(3)、西天取经中,有一个人最辛苦,谁呀?(沙和尚)“捏一个沙和尚挑着箩”
(4)、大师兄来了,他有着什么本领?引出“捏一个孙悟空变戏法”(集体练习)
3、师与幼儿完整练习
4、师:你们编的真棒,捏泥人的学问可真不少,我呀忍不住来唱一唱,你们听老师还把小问号的问题也唱进去了。
5、提问:这里的调子你听过吗?是什么调?(紫竹调)对了,紫竹调是我们锡剧里的,那你听到歌里唱的和说的有什么不同?(说的地方用普通话,唱的地方用方言)
6、师:刚才老师唱了些什么?(幼儿回答)
(1)、轻轻地跟老师练习
(2)、真棒,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已经会了,我们大声地来唱一唱。
(3)、男、女小朋友分别说和唱。
7、师:小问号要把泥人送给我们,但他有个条件,谁能边唱边做动作,他就送给谁(要求用戏曲动作)
(1)、全体幼儿边唱边自由表演,女小朋友唱,男小朋友说。
(2)、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
8、师: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客人老师也会唱了,我们一起找一位客人老师向他们挑战,比一比谁学的好
9、揭示题目《捏泥人》
10、我们知道了泥人的简单制作过程,这个制作泥人还有许多的技巧和学问,怎样把泥人制作的更精美,还需要我们去探索研究,走,我们到你们的陶吧里去试一试吧。
篇5: 《捏泥人》大班教案
活动背景
“江南一枝花,锡剧顶呱呱”,锡剧是江南文化传承中的一朵艺苑奇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以婉转清丽的唱腔,跌宕起伏、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吸引了一代一代的芸芸众生。
月城,古称卧龙,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渊源流长,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尤其是戏曲文化更是独领风骚。在这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沃土上,戏曲为广大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田间小憩,小曲随口唱;夏夜纳凉,胡琴声悠悠;有朋远至,丝竹情深。街头巷尾,不时传来悠扬婉转、高亢嘹亮的曲调,名剧名家家喻户晓。群众的热情参与,领导的热情支持,使月城拥有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小戏之镇”等一系列的荣誉。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地方特色,我园抓住契机,充分挖掘人文资源,加大力度,挖掘深度,提升高度,将戏曲教学作为我园的特色活动,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抓起。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戏曲不仅是成人的艺术活动,同时也是孩子钟爱的东西。在儿童那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最原始的、最冲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戏曲活动的雏形――孩子喜爱扮演各种角色,表现各种动作,他们不仅喜爱戏曲,而且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戏曲天性。
活动目标
1、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学习运用“紫竹调”说唱《捏泥人》。
2、根据泥人形象创编歌词。
3、增进求知欲与好奇心,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捏泥人学问的兴趣。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泥人、泥人图片
活动过程
1、我们班有个小朋友他特别爱动脑筋,喜欢问为什么,大家都叫他小问号,最近他买了几个泥人,所以他对泥人特别感兴趣,他问我泥人为什么这么有趣、这么漂亮,是怎样做出来的,我一时答不上来,我就知道澄江中心的小朋友都是泥塑、陶艺的专家,所以他拜托我请教你们,请你们告诉我怎样做的。(幼儿回答)
师:我懂了,我回去转告他,他还请我把他的泥人也带来了
2、出示泥人,今天我们就把小问号的泥人和他要问的问题唱到歌里去。
(1)、瞧瞧,猪八戒最会干什么?(自由回答)引出“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齐学八戒怎么吃西瓜)边出示图片。
(2)、八戒扛着钉耙走了,唐僧有来了,唐僧是怎样类的?“捏一个唐僧骑大马”。
(3)、西天取经中,有一个人最辛苦,谁呀?(沙和尚)“捏一个沙和尚挑着箩”
(4)、大师兄来了,他有着什么本领?引出“捏一个孙悟空变戏法”(集体练习)
3、师与幼儿完整练习
4、师:你们编的真棒,捏泥人的学问可真不少,我呀忍不住来唱一唱,你们听老师还把小问号的问题也唱进去了。
5、提问:这里的调子你听过吗?是什么调?(紫竹调)对了,紫竹调是我们锡剧里的,那你听到歌里唱的和说的有什么不同?(说的地方用普通话,唱的地方用方言)
6、师:刚才老师唱了些什么?(幼儿回答)
(1)、轻轻地跟老师练习
(2)、真棒,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已经会了,我们大声地来唱一唱。
(3)、男、女小朋友分别说和唱。
7、师:小问号要把泥人送给我们,但他有个条件,谁能边唱边做动作,他就送给谁(要求用戏曲动作)
(1)、全体幼儿边唱边自由表演,女小朋友唱,男小朋友说。
(2)、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
8、师: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客人老师也会唱了,我们一起找一位客人老师向他们挑战,比一比谁学的好
9、揭示题目《捏泥人》
10、我们知道了泥人的简单制作过程,这个制作泥人还有许多的技巧和学问,怎样把泥人制作的更精美,还需要我们去探索研究,走,我们到你们的陶吧里去试一试吧。
捏泥人
为啥泥人这么有趣?
为啥泥人这么漂亮?
你要想知道,快来捏一捏,
捏泥人的学问真不少。
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
捏一个唐僧骑大马,
捏一个沙和尚挑着箩,
再捏一个孙悟空变戏法。
活动反思
1、选材:本次比赛主题为《小问号》,众所周知,每个领域都包含着许多知识和疑问,泥塑包含着许多学问,既具有操作性,又有科学性,因此我结合我园的园本课程以及孩子们所表现出对泥人的喜爱和困惑,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捏面人创编了锡剧说唱《捏泥人》。
2、歌词:西游记中的人物深受孩子熟悉和喜爱,通过歌曲不仅提升了幼儿已有经验而且可以领略到地方戏曲的风味,同时还激发了幼儿更深入地探索泥人知识。
3、音乐:锡剧音乐抒情优美,悦耳动听,具有秀丽的江南水乡风格,同时唱词采用地方方言,更易于幼儿接受。
篇6: 《捏泥人》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热烈欢快的情绪,跟随音乐玩《捏泥人》的游戏。
2、通过倾听音乐和观察教师的表演学习游戏的玩法,尝试将自己的想法运用动作进行创造性地表现。
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民乐“喜洋洋”、图谱、照相机。
活动过程:
1、倾听音乐《喜洋洋》,感受乐曲的情绪,感知音乐的节奏。
(1)随乐曲进教室,完整听音乐。
教师:听了这首乐曲,你们有什么感觉?
这首乐曲的名字叫《喜洋洋》。(出幻灯)
(2)看图谱,感知乐曲的结构,做动作感知乐曲的节奏。
教师:大鼓怎样敲?
教师:舞彩带的样子是什么样的
(3)教师指图,幼儿做敲鼓和舞彩带的动作。
(4)表现其它的喜庆动作。
教师:过节的时候,我们除了敲鼓、舞彩带还做什么?(放鞭炮,舞龙)
2、学习玩捏泥人的游戏。
(1) 示范《捏泥人》
教师:过节的时候,非常的热闹,我们敲鼓、舞彩带……,还有玩一些游戏呢?我请赵老师和我玩一个游戏,请小朋友仔细地看,看看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游戏?。
两教师合作《捏泥人》。
教师: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游戏?
我捏了一个什么?
请小朋友做××泥人的造型。
(2)教师再次示范《捏泥人》。
教师:想不想再看一次游戏?这次又任务了,仔细看看小泥匠是怎样随着音乐捏泥人的,先捏了什么?又捏了什么?最后捏了什么?泥人又是怎样随音乐做动作的?
教师:小泥匠先捏泥人的……,又捏泥人的……,最后还用画笔画了泥人的眼睛、嘴巴,
(3)重点练习捏泥人的四肢。
教师:我来考考你们,听一听这段音乐,这是在捏泥人的什么?
教师:我们一起来当小泥匠试一试,随着音乐来捏泥人的膀子和腿(B段音乐)。
(4)两个小朋友玩《捏泥人》的游戏。
现在我们捏大力士,男孩子变油泥,女孩子站在男孩子的身后。
教师:我刚才看见小泥匠团捏泥人头的时候,泥人还随着音乐摇动头真好看,小泥匠画眼睛、嘴巴的时候泥人眼睛、嘴巴还有节奏地动呢。
(5)再玩一次游戏。
教师:我用相机把泥人和小泥匠拍下来。
3、创造新的泥人造型,玩《捏泥人》游戏
(1)玩捏泥人的游戏(捏不同造型的泥人)
教师:我们除了捏大力士还想捏什么?两个人轻轻地商量一下,别让别人听见,给大家一个惊喜。
男孩子找一个空地方做造型,女孩子看一看,记住了吗?
(2) 女孩子当油泥,男孩子小泥匠,女孩子做造型,男孩子看一看,记住了吗?
4、想看一看你们捏的泥人吗?
今天我们听了《喜洋洋》的音乐,而且还跟着音乐玩了《捏泥人》的游戏,我们除了捏大力士、……,今后还可以捏许多不同造型的泥人呢!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以喜庆的乐曲贯穿始终,增强了活动氛围。活动一开始我引导幼儿说说做做捏泥人的动作,为下面做游戏做了铺垫。在引导幼儿听音乐做捏泥人的动作时,幼儿的动作比较单调,可能是女生多的原因,有点受拘束。幼儿两两合作的环节是活动高潮,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较高。
篇7: 《捏泥人》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乐曲旋律和结构,并随A段音乐的节拍表现捏泥人欣赏泥人的动作,体验和表达欢快的情绪。
2。创编泥人造型,感受B段音乐优美舒缓的情绪。
3、在与同伴协作的过程中体验相互合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音乐《喜洋洋》。
2、有捏泥人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小朋友,你们捏过泥人吗?捏泥人要做哪些动作呢?(根据幼儿回答,带幼儿有节奏的说做动作。)
(二)了解音乐《喜洋洋》。
1。捏泥人是件很开心的事,我们为它配上一段好听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做捏泥人的动作吧!(完整欣赏《喜洋洋》音乐)
提问:你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样的感觉?
2。这段音乐共有几段,每段是不是一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再次欣赏音乐)
3。分段欣赏,区分AB段的不同。
(三)用捏泥人的动作,配合体会《喜洋洋》乐曲A段音乐的欢快节奏。
1。教师示范做捏泥人动作。边做团搓压捏的动作,边念:团,团,团脑袋;搓,搓,搓胳膊;压,压,压身体;捏,捏,捏手脚。
2、幼儿练习,一起随着音乐节奏做捏泥人的动作。
第一遍:儿歌提示,捏小泥人。
第二遍:捏大泥人。(动作大)
(四)创编泥人造型,随B段音乐用舒缓的动作表现。
1。教师示范泥人造型。(师随B段音乐,与一幼儿合作,捏成泥人小丑)
2。引导幼儿感受造型过程。
3。引导幼儿创编泥人造型。
4。幼儿两两合作,听B段音乐练习。(教师及时用语言提示)
(五)随A段音乐表现欣赏泥人时高兴和赞赏的动作神态。
1、引导幼儿创编欣赏泥人的动作神态。
泥人捏好了,真高兴啊!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和神态来表示高兴来赞赏自己的泥人呢?
2、教师示范表现欣赏泥人的情景。
3。幼儿随音乐表现。
(六)完整表现捏泥人的过程。
1、师随音乐示范一次。
2、幼儿随音乐完整表现。
3、请客人老师合作一次。
(七)谈话小结。
进一步明确音乐《喜洋洋》让人开心,与同伴协作让人开心,希望小朋友把开心和快乐带给更多的朋友。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以喜庆的乐曲贯穿始终,增强了活动氛围。活动一开始我引导幼儿说说做做捏泥人的动作,为下面做游戏做了铺垫。在引导幼儿听音乐做捏泥人的动作时,幼儿的动作比较单调,可能是女生多的原因,有点受拘束。幼儿两两合作的环节是活动高潮,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较高。
篇8: 《捏泥人》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乐曲旋律和结构,并随A段音乐的节拍表现捏泥人欣赏泥人的动作,体验和表达欢快的情绪。
2、创编泥人造型,感受B段音乐优美舒缓的情绪。
3、在与同伴协作的过程中体验相互合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音乐《喜洋洋》。
2、有捏泥人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小朋友,你们捏过泥人吗?捏泥人要做哪些动作呢?(根据幼儿回答,带幼儿有节奏的说做动作。)
(二)了解音乐《喜洋洋》。
1、捏泥人是件很开心的事,我们为它配上一段好听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做捏泥人的动作吧!(完整欣赏《喜洋洋》音乐)
提问:你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样的感觉?
2、这段音乐共有几段,每段是不是一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再次欣赏音乐)
3、分段欣赏,区分AB段的不同。
(三)用捏泥人的动作,配合体会《喜洋洋》乐曲A段音乐的欢快节奏。
1、教师示范做捏泥人动作。边做团搓压捏的动作,边念:团,团,团脑袋;搓,搓,搓胳膊;压,压,压身体;捏,捏,捏手脚。
2、幼儿练习,一起随着音乐节奏做捏泥人的动作。
第一遍:儿歌提示,捏小泥人。
第二遍:捏大泥人。(动作大)
(四)创编泥人造型,随B段音乐用舒缓的动作表现。
1、教师示范泥人造型。(师随B段音乐,与一幼儿合作,捏成泥人小丑)
2、引导幼儿感受造型过程。
3、引导幼儿创编泥人造型。
4、幼儿两两合作,听B段音乐练习。(教师及时用语言提示)
(五)随A段音乐表现欣赏泥人时高兴和赞赏的动作神态。
1、引导幼儿创编欣赏泥人的动作神态。
泥人捏好了,真高兴啊!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和神态来表示高兴来赞赏自己的泥人呢?
2、教师示范表现欣赏泥人的情景。
3、幼儿随音乐表现。
(六)完整表现捏泥人的过程。
1、师随音乐示范一次。
2、幼儿随音乐完整表现。
3、请客人老师合作一次。
(七)谈话小结。
进一步明确音乐《喜洋洋》让人开心,与同伴协作让人开心,希望小朋友把开心和快乐带给更多的朋友。
篇9: 《捏泥人》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热烈欢快的情绪,跟随音乐玩《捏泥人》的游戏。
2、通过倾听音乐和观察教师的表演学习游戏的玩法;尝试将自己的想法运用动作进行创造性地表现。
3、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的任务,体验游戏的快乐。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5、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活动准备:
民乐“喜洋洋”的音乐活动过程:
1、倾听音乐《喜洋洋》,感受乐曲的情绪,感知音乐的节奏。
(1)随乐曲进教室,完整听音乐。
教师:听了这首乐曲,你们有什么感觉?
这首乐曲的名字叫《喜洋洋》。
(2)看图谱,感知乐曲的结构,做动作感知乐曲的节奏。
教师:大鼓怎样敲?
教师:舞彩带的样子是什么样的
(3)教师指图,幼儿做敲鼓和舞彩带的动作。
(4)表现其它的喜庆动作。
教师:过节的时候,我们除了敲鼓、舞彩带还做什么?(放鞭炮,舞龙)
2。 学习玩捏泥人的游戏。
(1) 示范《捏泥人》
教师:过节的时候,非常的热闹,我们敲鼓、舞彩带……,还有玩一些游戏呢?我请梁老师和我玩一个游戏,请小朋友仔细地看,看看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游戏?
两教师合作《捏泥人》。
教师: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游戏?
我捏了一个什么?
请小朋友做××泥人的造型。
(2)教师再次示范《捏泥人》。
教师:想不想再看一次游戏?这次又任务了,仔细看看小泥匠是怎样随着音乐捏泥人的,先捏了什么?又捏了什么?最后捏了什么?泥人又是怎样随音乐做动作的?
教师:小泥匠先捏泥人的……,又捏泥人的……,最后还用画笔画了泥人的眼睛、嘴巴,
(3)重点练习捏泥人的四肢。
教师:我们一起来当小泥匠试一试,随着音乐来捏泥人的膀子和腿
(4)两个小朋友玩《捏泥人》的游戏。
现在我们捏超人,男孩子变油泥,女孩子站在男孩子的身后教师:我刚才看见小泥匠团捏泥人头的时候,泥人还随着音乐摇动头真好看,小泥匠画眼睛、嘴巴的时候泥人眼睛、嘴巴还有节奏地动呢。
3、创造新的泥人造型,玩《捏泥人》游戏
(1)玩捏泥人的游戏(捏不同造型的泥人)教师:我们除了捏超人还想捏什么?两个人轻轻地商量一下,别让别人听见,给大家一个惊喜。
男孩子找一个空地方做造型,女孩子看一看,记住了吗?
(2) 女孩子当油泥,男孩子小泥匠,女孩子做造型,男孩子看一看,记住了吗?
4、想看一看你们捏的泥人吗?
今天我们听了《喜洋洋》的音乐,而且还跟着音乐玩了《捏泥人》的`游戏,我们除了捏大力士、今后还可以捏许多不同造型的泥人呢!
活动反思
1、选材:本次比赛主题为《小问号》,众所周知,每个领域都包含着许多知识和疑问,泥塑包含着许多学问,既具有操作性,又有科学性,因此我结合我园的园本课程以及孩子们所表现出对泥人的喜爱和困惑,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捏面人创编了锡剧说唱《捏泥人》。
2、歌词:西游记中的人物深受孩子熟悉和喜爱,通过歌曲不仅提升了幼儿已有经验而且可以领略到地方戏曲的风味,同时还激发了幼儿更深入地探索泥人知识。
3、音乐:锡剧音乐抒情优美,悦耳动听,具有秀丽的江南水乡风格,同时唱词采用地方方言,更易于幼儿接受。
篇10: 大班捏泥人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音乐歌唱活动,考虑到活动容易造成孩子一遍一遍反复演唱,不但自己感觉累,而且孩子们也可能会兴趣索然,所以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使用了适当后退的策略,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1.适当后退激发幼儿自主说唱词。
在本次活动的开始,我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帮助幼儿回忆了有关捏泥人的相关经验,接着又通过PPT的展示让幼儿欣赏了捏泥人的图片,自然地将幼儿引入歌曲的主题,让幼儿来看看捏泥人的老爷爷捏了什么,从而让幼儿学习歌曲中的说唱部分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我唱完第一个“捏一个”的时候,我将后面所有关于师徒四人的念词全部省略,仅仅在钢琴的伴奏之下做相关的表演动作,通过观察与提问,引导幼儿逐渐将说唱内容很有节奏第念唱了出来,孩子们兴趣非常高。
2.适宜后退“隐声”激发幼儿学习演唱。
在引导幼儿学习歌唱的过程中,我在范唱以后就逐渐开始“隐声”,我开始尝试使用动作来代替歌词来引领幼儿学习歌曲,刚刚开始这样不仅仅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将动作转化为歌词,在后来我越来越多使用动作替代,更是为了既保持对幼儿情感、想象方面的激励性,又保持对幼儿记忆、再现歌词动机方面的激励性。就好像在告诉孩子们:“你们自己能行的!”
3.适当后退激励幼儿创编新歌词。
在歌曲的创编环节中,当孩子们提到老爷爷捏了福娃的时候,我也是细心地提问幼儿,让幼儿想一想五位福娃他们代表的体育运动,从而也和说唱的节奏相结合起来创编歌词,这也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创编完了以后,我们一起讲编好的歌词完整地加入整首歌曲中加以表演,孩子们还能加以一定的身体动作加以表现呢。
篇11: 大班捏泥人活动反思
一、设计意图
音乐的方式开启幼儿智力的'大门是一条捷径,音乐在幼儿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纲要》明确提出 “要利用艺术活动激发幼儿情趣,帮助幼儿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捏泥人》这个活动内容是根据《喜洋洋》的音乐用舞蹈来表现做泥人的过程。《喜洋洋》是我国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段式为ABA三段式,本次活动主要欣赏A段,乐曲欢快活泼、热情洋溢。对于大班孩子,我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欣赏活动,感受乐曲的情绪,并能根据乐曲来丰富捏泥人的动作(团、搓、压、捏、刻)。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幼儿体会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二、说目标与准备以及重难点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特制定以下目标:
活动目标:
1.随音乐合拍地做团、搓、压、捏、刻泥人的动作,感受A断乐曲的欢快。
2.通过倾听音乐和观察教师的表演学习游戏的玩法;尝试将自己的想法运用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3.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任务,体验游戏的快乐。
本活动目标把幼儿放在第一位,尊重幼儿的感受和选择,让幼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充分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
为了完成活动目标,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在学看图谱的基础上进行捏泥人舞蹈练习,掌握捏泥人的五个动作(团、捏、搓、压、刻),培养幼儿在乐曲中的表现力。难点是通过倾听音乐和观察教师的表演学习游戏的玩法;尝试将自己的想法运用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并还能合作完成游戏任务。
为解决活动的重点、难点,我在课前作了以下准备:《喜洋洋》的音乐、图谱。
三、说过程及指导策略
整个活动由九个大环节组成:其中第一、第二环节都是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欢快。三、四、五、六环节主要是引导幼儿用舞蹈来表现捏泥人的动作以及泥块的动作。七、八、九主要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幼幼之间,师幼之间两两合作进行游戏。
说说小环节
(一)完整欣赏音乐
提问:1.听了这首曲子后你想到了什么?想干什么?
幼儿一般会觉得这个曲子很欢快,很喜庆等。
2.教师小结:这首曲子是我们中国非常有名的曲子叫作《喜洋洋》。
(二)再次完整欣赏音乐两遍
1.展示图谱,播放曲子。
①图片上有什么?(丝带,鼓)
②根据图谱欣赏音乐。幼儿自然而然的跟着音乐会做拍手等相关的动作。
2.倾听音乐,并根据图谱示意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节奏。
①教师直接引出丝带那里用什么动作比较合适,根据音乐做一遍。
②除了这个动作还有什么其他的动作,让幼儿再次跟着音乐做一遍。
(三)欣赏教师的配乐捏泥人舞蹈,请配班老师配合当泥块让幼儿观看捏泥人的整个过程
然后提问:1.捏泥人的时候要先做什么?在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丰富捏泥人的动词:团、搓、捏、刻)
2.先捏头,我们叫做团,团团团泥巴,捏捏捏身体,搓搓搓手臂,压压压脚,刻刻刻眼睛,刻刻刻嘴巴。这个环节主要丰富捏泥人的几个动作(团、搓、压、捏、刻)
(四)接下来我就采用哼唱乐曲的形式加强捏泥人的动作。让幼儿完整的将动作连起来跟着教师表演捏泥人的动作。
(五)幼儿随教师配乐进行舞蹈动作的练习,教师观察幼儿的动作。
(六)再次欣赏教师配乐捏泥人的舞蹈,仔细观看泥人的动作。
这个环节我重点让幼儿观看泥块的表演,然后请幼儿说说泥块是怎么来表演的,一一分解动作练习。
(七)游戏:捏泥人。教师配乐捏泥人,全体幼儿学泥人动作。
接着就请幼儿来当泥块,我当捏泥人进行表演。
(八)幼儿两两合作游戏 。
1.要求:两个小朋友商量好,谁是捏泥人,谁是泥块,做成泥人的时候作造型,找个空地方表演。
2.交换角色表演
(九)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找个客人老师来表演,你与老师商量谁是捏泥人,谁是泥块?
四、目标的达成
这三个目标相互渗透的体现了知识、情感、技能三个层次。其中,目标一:是难点。让幼儿学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一棵树,通过视觉、触觉等方法来感知树木的特点,使幼儿了解树木的相关知识。
目标二:是重点。新《纲要》科学领域目标的表述使我们强烈地感到: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通过怎样跟树交朋友、为树送朋友等,让幼儿懂得树不仅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还是我们不可离开的伙伴,我们应该要以朋友的目光去感受、如理解、去关心、去照顾树朋友。目标三:则体现了新《纲要》科学领域目标中对环保意识培养的要求: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篇12:大班音乐教案:说唱脸谱
大班音乐教案:说唱脸谱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让幼儿了解京剧中各脸谱所表现的不同人物形象。
2.感受京剧人物塑造的美,增进对京剧的喜爱之情。
3.学习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现人物形象,感受表现京剧艺术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具:京剧名家的名段视频、课件
2.幼儿学具:花脸脸谱
活动过程:
1.听京韵音乐随老师进入活动室。
2.待幼儿入座后,教师放京剧音乐《贵妃醉酒》后提问:
教师:刚才小朋友听到的音乐和我们平时的音乐有什么不同?(这是京剧的音乐)今天李老师就带领小朋友走进一个五彩缤纷的京剧世界,这里有五颜六色的脸谱,非常优美的舞蹈,还有好玩的游戏。别着急,慢慢随李老师走进这个世界。
3,放各种脸谱的课件,教师讲解各种脸谱的不同含义:
红脸代表忠勇侠义;黑脸代表直爽、勇猛、智慧;黄脸代表勇猛、暴躁;蓝
脸代表刚强、刚直;白脸代表奸诈多疑。
4.教师放视频请幼儿欣赏京剧优美的唱腔和表演。
教师:听了这段音乐,看了这段视频后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国粹,只有我们中国才有这么美的音乐、脸谱、服装、舞蹈,外国人都很羡慕我们得京剧,我们为生在这样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国家而自豪。
5.引导幼儿跟着音乐做游戏:
(1)当一名幼儿作出一个京剧亮相后,全体幼儿随音乐共同模仿。
(2)幼儿分组跟着音乐做动作,当音乐结束后要做个亮相的动作,而且要像木头人一样保持姿势不动。
(3)幼儿分组带脸谱跟着音乐做相应的动作,音乐结束时要保持亮相的动作不动。
6.教师总结游戏活动的成果,结束课程。
教师:今天在京剧的世界里看得出小朋友玩的非常开心,现在我们要休息一下,请大家跟随X老师随音乐走出教室。(放京剧音乐,幼儿随教师做个亮相走出教室。)
篇13: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捏面人
活动对象:大班幼儿
活动目标:
1.掌握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学习运用京剧韵味演唱歌曲。
2.能唱准念白部分的节奏,并能大胆创编“捏一个xx干什么”的歌词。
3.感受说唱的乐趣,萌发对捏面人传统民间艺术的喜爱。
活动重点:
掌握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学习运用京剧韵味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
能唱准念白部分的节奏,并能大胆创编“捏一个xx干什么”的歌词。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欣赏过京剧,并尝试模仿过京剧人物的动作。
2.物质准备:京剧入场音乐、课件、猪八戒、唐僧、沙和尚、孙悟空图片、附点音符节奏图、钢琴伴奏
活动过程:
一、以模仿“京剧小演员”的情境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听音乐模仿京剧人物上场,变换动作造型
提问:这是一首京剧的歌曲,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除了京剧还有哪些是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皮影、泥塑、捏面人…)
2.教师出示课件,并有层次提问
提问:
(1)这位老爷爷在干什么?都捏了哪些面人?
小结:捏面人也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文化艺术。捏面人的老爷爷本领大,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睛看花。
(2)除了这些面人,猜一猜老爷爷还会捏什么样的面人?
二、创设“老爷爷收徒弟”情境,难点前置,掌握念白部分的节奏和内容
1.教师边唱歌边做动作,请小朋友猜老爷爷捏了哪些面人?
(念白中人物名称教师只做动作不唱,请幼儿根据动作来猜人物)提问:老爷爷捏了谁?他们在干什么?老爷爷是按照怎样顺序来捏的?
(2)教师清唱歌曲第二遍,运用图片引导幼儿学习念白部分,帮助幼儿掌握念白部分的节奏。
提问:老爷爷是怎样捏的?(鼓励幼儿探索学习念白部分的节奏X.XX.....)
(3)教师根据幼儿说出的面人出示相应的图片和节奏图,引导幼儿跟随老爷爷有节奏的做动作的来学习本领。
三、通过“真假面人”的闯关游戏,巩固歌曲,学唱歌曲
1.教师出示课件:“哪一个面人是老爷爷捏的?你能找出来吗?”
教师分别出示猪八戒、唐僧、沙和尚、孙悟空的课件,幼儿逐个找出老爷爷捏的面人,进一步巩固复习歌词。教师鼓励幼儿说出念白部分的节奏和内容。
2.“为老爷爷加油”进一步学唱歌曲。师幼一起演唱歌词并做出相应的动作来捏,体验歌曲所带来的乐趣。
3.“小徒弟”榜样示范,练习演唱。教师请个别幼儿为同伴做亮相的示范动作,鼓励幼儿边做京剧亮相动作边运用拖腔的唱法表现歌曲京剧韵味。教师为选出的老爷爷的小徒弟,奖励小粘贴。
4.引导幼儿通过角色扮演,巩固记忆歌词,学习运用京剧韵味熟练地演唱歌曲。
四、由易到难,鼓励幼儿大胆创编,感受说唱歌曲的乐趣。
1.教师出示面人图片,幼儿借物创编念白部分歌词。
2.教师与幼儿谈话:“如果让你们来捏,你们还想捏什么?”,启发幼儿想象创编更多的面人,并鼓励幼儿将创编出来的面人连起来说一说。
3.一起上台大胆展示演唱创编的歌词并做出相应的动作,体验说唱歌曲的乐趣。
五、延伸活动
1.老爷爷将你们收为了他的小徒弟,你们还想捏什么面人呢?我们一起把它们编到歌曲中,告诉老爷爷吧。
2.将捏面人的图片投放到美工区,鼓励幼儿学捏面人,进一步萌发对捏面人这种传统民间艺术的喜爱。
篇14: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捏面人
【活动目标】
1.掌握歌曲的节奏,能熟练地演唱歌曲。
2.能即兴在念白部分创编“捏一个XX什么干什么”的歌词。
3.感受说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圆舞板
活动过程
一、PPT课件导入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老爷爷,看看老爷爷在做什么呀?(出示PPT)哦,原来老爷爷在捏面人,那你们见过捏面人吗?在哪里见过?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捏面人也叫面塑,是我国民间的传统工艺,用面和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加上一些色彩、石蜡、蜂蜜等制成各色面团,经过捏面艺人的巧手,捏成各种戏剧人物、动画形象或飞禽走兽等等,变成人们喜欢收藏的工艺品。这位老爷爷本领可大了,他呀会捏各种各样的面人。来!瞧瞧看!老爷爷都捏了什么面人呀?(幼儿回答)
二、学习歌曲第一部分
1.教师:老爷爷捏的面人好多好多呀,把我们的眼睛都看花了,老爷爷本领大不大呀?有个小朋友忍不住要夸夸老爷爷啦,请仔细听小朋友是怎样夸老爷爷的?(放音乐)
2.教师: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夸老爷爷的?请你来说一说。加上动作夸一夸(幼儿回答后教师将歌词连起来说一遍。)那我们随着音乐也夸夸老爷爷好吗?(教师和幼儿随音乐唱第一段)教师启发幼儿加动作再演唱一遍。
三、学习歌曲的说唱部分
1.教师:小朋友,老爷爷听到我们夸他心灵手巧,可高兴了,他说要捏几个面人送给小朋友,我们看看老爷爷捏的什么面人送给我们?分别出示猪八戒、唐僧、沙和尚、孙悟空的图片,让幼儿模仿猪八戒吃西瓜、唐僧骑大马、沙和尚挑着箩,孙悟空变戏法的动作。
2.(出示圆舞板)师:小朋友,咱们来玩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叫我问你答!师问:捏一个猪八戒干什么?幼边做动作边回答: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依次问答唐僧、沙和尚、孙悟空,教师用圆舞板打节奏)
3.引导幼儿把四个人物连起来说一遍。先打节奏说一遍,再加上动作说一遍
四、说唱表演
1.教师:夸奖老爷爷的那个小朋友把老爷爷送给我们的面人的样子也加进了歌曲了,编成一首完整的歌曲,叫捏面人,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听到的这首歌曲和我们平时听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2.对,又有唱又有说,这样的歌曲叫说唱歌曲,现在我们来分成两部分,说的和唱的分开,女生唱唱的部分,男生说说的部分,女生表演唱的时候男生给她们打节拍,男生表演说的时候女生给他们打节拍。(男女生互换一次)全体围成圆圈再表演一遍。
五、创编
老爷爷的手这么巧,那你们想不想请老爷爷给你们也捏个面人呀?你想请老爷爷捏个什么做什么呢?(捏一个小狗汪汪叫--) 幼儿创编,并把幼儿创编的歌词唱进歌曲里(进行2-3遍)。
六、活动延伸
教师:今天小朋友表现都很棒,不光能唱会说,还能创编呀,那你们想不想学老爷爷捏面人呀?老师在后面的桌子上也准备了一些彩泥,你想捏什么?就去试试吧!
篇15: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捏面人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用自然的声音,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
2、能够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大胆创编并演唱歌曲。
3、初步感受捏面人这种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重点难点重点: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用自然的声音,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
难点:能够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大胆创编并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歌曲伴奏
2、猪八戒、唐僧、沙和尚、孙悟空图片各一张
3、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歌曲。
师:(出示PPT)今天杨老师请来了一位老爷爷,他的本领可大啦!你们看,他在干什么?(幼儿回答)
师:这是一位捏面人的老爷爷。捏面人的老爷爷本领大,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边念歌词边做动作)。
师:你们知道面人吗?就是老爷爷用面,像橡皮泥一样,捏一捏就能捏出好多好多不一样的角色。你们看老爷爷捏了好多好多的面人啊,都有谁啊?
师:老爷爷除了会捏角色类的面人,我们来看看他还会捏什么?(植物类的小花、动物类的兔子)
二、基本过程
(一)、通过问题引起幼儿对于念白部分的有意注意,幼儿掌握念白部分内容。
1、教师念白部分仅以动作引起幼儿有意注意及猜想。
师:捏面人的老爷爷本领大,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边念歌词边做动作)。今天捏面人的老爷爷会捏四个不同的面人,你们要仔细看一看到底捏了哪四种面人哦。教师范唱歌曲(除留白部分)第一次。
师:刚刚你看到了什么?(根据幼儿回答依次出示相对应的图片,同时引导幼儿说出完整的句子,如:捏一个沙和尚挑着担)
2、教师完整范唱歌曲第二次,帮助幼儿澄清念白部分内容和顺序。
师:这都是你们说的哦,那么在歌里是这个顺序,是这个歌词吗?请你仔细听,认真看。
师:小朋友们是这个顺序吗?谁来帮我调整一下?
师:你在歌词里听到他们在干什么?(幼儿用完整的话说)现在我们一起来念一遍。(边做动作边念)
(二)、通过游戏,幼儿倾听、演唱歌曲,教师部分退位。
1、唐僧的找不同游戏。
师:就在小朋友刚刚在念儿歌的时候老爷爷又捏了好多好多的面人啊,你们要不要看一看?
师:这上面的是老爷爷捏的面人,那下面的这四个唐僧你们看一看、比一比哪个不是老爷爷捏的呢?
师:老爷爷说你们真厉害,都没有把你们的眼睛看花。你们还想和老爷爷做游戏吗?那你们猜老爷爷下一个会捏谁?老爷爷说了想和他做游戏可以,但是我们要先会唱这首歌,现在我们小耳朵听音乐一起来唱一次。
2、猪八戒的找相同游戏。
师: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这次我们要找的是这四个中哪一个是老爷爷捏的猪八戒呢?
师:接下来我们的难度再升级,你们还想挑战吗?一会儿我们唱歌的时候小朋友要跟着老师一起唱起来哦。
3、沙和尚找相同与找不同游戏。
师:321,哇,你们仔细看看这上面的沙和尚哪个是老爷爷捏的?哪个不是老爷爷捏的?
师:老爷爷说都难不倒你们耶,接下来是我们的终极挑战,在开始前我们还是要认真的唱一遍我们的儿歌哦。
4、孙悟空找相同与找不同游戏。
师:看,哪一个是老爷爷捏的哪一个不是老爷爷捏的?
5、老师部分退位,幼儿演唱。
师:老爷爷说你们真厉害,都没有把眼看花,如果你们能够把这首歌唱出来,他还会捏好多好多的面人出来和你们一起玩,准备好了吗?这次杨老师不唱你们自己唱哦。
师:现在我们站起来边做动作边唱哦!
(三)幼儿创编动物类歌曲
师:刚才我们在唱歌的时候,老爷爷又捏了好多好多的面人,你们想看吗?(出示图片)
师:这上面都有些什么呀?(人物类、动物类)
师:刚刚我们在唱歌的时候把西游记里的4个人物唱进去了,老爷爷说我们现在来唱一遍动物类的.。(依次说出小鸭、小狗、小鸡、小猫,捏一只小鸭嘎嘎嘎)
师:那我现在我们把这个动物类的唱进去好不好?小耳朵,听音乐。
(四)创编人物类歌曲
师:现在问题来了,捏一个爸爸在干嘛?(依次创编爸爸、小宝宝、妈妈、奶奶)
师:这一次,你说是啥就是啥,我们一起来唱一次。(起立唱)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唱的这首歌好不好玩?下来你们可以回去教给班上的其它小朋友唱也可以回家教给爸爸妈妈唱哦。
活动总结
当我在接触到《捏面人》这首歌曲的时候,我就觉得它很有特色,而且是一首民间艺术类的说唱歌曲,孩子们一定很有兴趣。在设计活动过程时我思考的最多的便是如何能够让幼儿真正的愿意唱,而不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枯燥的唱,因此在活动中在导入引起幼儿兴趣后我首先是对念白部分进行了剖析,同时在剖析念白部分的过程中幼儿也初步感受了歌曲。然后就是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能够自己愿意唱,在游戏中一共完整唱了4遍,幼儿在快乐的游戏自然而然的达到了我本次活动的重点,即目标最后就是我的创编部分,在没有破坏完整性的基础上幼儿自由创编歌曲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感,这个过程也是为达到的我的难点创编歌曲提供了支撑。
篇16: 大班音乐捏面人教案
设计意图
《捏面人》是一首说唱歌曲,含有京剧中的韵味,唱起来朗朗上口,很有特色,念白部分的内容也是孩子们很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非常适合大班幼儿演唱。我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挖掘了其中所蕴含的四个价值:有趣的面人艺术、独特的京韵唱腔、鲜明的念白节奏、开放的创编过程。以这四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展开活动,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捏面人的过程,回忆已有经验,同时初步感受音乐旋律;还设计了形象化、趣味化、体现节奏型的图谱,帮助幼儿记忆念白部分歌词,学习歌曲的典型节奏。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捏面人》,感受歌曲稚趣、生动的风格。
2.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图片、同伴间的讨论,即兴创编与演唱歌曲。
3.在创编歌词和由慢到快的演唱中接受挑战,体验乐趣。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老爷爷捏面人的PPT课件,孙悟空、唐僧、沙和尚、猪八戒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进场:律动《泥娃娃》。
教师:我们都见过泥娃娃,今天,我们听音乐,学学泥娃娃的样子吧!
幼儿与教师共同模仿泥娃娃机械般的动作,随音乐跳舞。在音乐进行到一半时教师引导幼儿有节奏地“舞”到座位上。
2.教师借助多媒体生动地讲述,引出歌曲部分内容。
(1)教师:泥娃娃不是没有家,它的家就在我们身边。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老爷爷,老爷爷本领可大了,他呀,会捏各种各样的面人。来!瞧瞧看。
(2)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比较难的一句歌词。
教师坐回幼儿中,边做动作边说:“老爷爷捏的面人,把我的眼睛都看花了!”随后按歌曲节奏念:“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睛看花。”
教师:咱们一起跟老师说说看。(引导幼儿一同念这句歌词)
3.教师范唱歌曲,用身体动作表现歌词。
教师:老爷爷今天还想捏几个面人,大家一起来看看,老爷爷到底捏了啥?
(前奏响起)教师轻声说:“老爷爷来了……”随后范唱。在范唱中,将第二句“面人把”这三个字以念白的形式表现,并将整个第二部分四个乐句有节奏地用动作表现。
4.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根据教师的身体动作演唱部分歌词,教师逐一出示图片,帮助了解歌曲的部分结构。
(1)教师:老爷爷到底捏了啥呢?你看出来了吗?说说看……
幼儿1:孙悟空!
教师:你从哪个动作看出来的呢?学学看!
幼儿做打的动作,说:从金箍棒看出来的啊!
幼儿2 做孙悟空看的动作。
教师:这个……我们大家一起学学看!
全体幼儿共同模仿这个动作。
教师说:老爷爷,捏一个……谁?(同时伴奏有节奏的响声)
幼儿齐声说:孙悟空!
教师:他在干嘛?
幼儿:打妖怪!
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有节奏地念“捏一个孙悟空打妖怪”。(第二遍练习这句歌词时,出示孙悟空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2)教师:还捏了谁?
幼儿1:唐僧!
教师:唐僧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2:骑马!(同时做出骑马的动作)
教师:哪个是唐僧啊?你们教教我。
许多幼儿做出唐僧念经时双手合十的动作。
教师做骑马动作后,问:唐僧在干嘛?
幼儿回答:骑马。
教师:骑的是什么马呢?
幼儿:白龙马!
教师随音乐节奏说:“老爷爷……”
边做动作边引导幼儿说出“捏一个唐僧骑白龙马”。在不断练习中出示唐僧图片贴在黑板上。
(3)教师:还捏了谁?
幼儿1:捏的是沙和尚。
教师:哪个动作是沙和尚的?
幼儿2:挑着担子的。(做出挑东西的动作)
教师请幼儿2示范整句“捏一个沙和尚挑着担子”,并引导大家一起说。
幼儿齐念这句。在幼儿随伴奏念白时,教师出示沙和尚图片贴在黑板上。
(4)教师嘟起嘴,故意变粗嗓音说:小朋友,你们忘了我!
幼儿纷纷说:猪八戒。
教师:猪八戒在干嘛呢?
幼儿:吃西瓜。
在教师动作引导下,幼儿随节奏念白歌词“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教师随后将猪八戒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5.教师做动作,幼儿随乐按节奏念部分歌词。
(1)教师指着图片问:老爷爷捏的这些是哪个故事里的人物啊?
幼儿大声回答:西游记。
教师:是《西游记》里的人物,咱们来跟着音乐节奏把他们表演一遍,好吗?
幼儿:好!(教师鼓励幼儿边说边做动作)
(2)教师范唱歌曲第一部分,在唱到“面人”时,只做动作,幼儿跟节奏边做动作边念四句歌词。
6.幼儿学唱歌曲。
教师:面人都给大家念活了!现在老师来演老爷爷,你们来表演面人,好吗?
幼儿:好!
(前奏响起)教师:老爷爷来了
在幼儿表演时,教师在每个乐句,预先只做一个动作提示,幼儿有节奏地念白第二部分,并在教师的动作提示下,尝试演唱乐句的最后一句“你说是啥就是啥”。
师生共同演唱歌曲。教师尝试唱每个乐句的一部分,其余用动作提示幼儿自主演唱,并在幼儿演唱第二部分的后两句时,不做任何提示动作,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完乐曲。
活动反思:
在难点学习中幼儿的兴致十分高,活动中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说唱和京韵两合体,是幼儿熟悉的故事情节,所以幼儿十分的感兴趣,有了兴趣,幼儿就能跟着我的步骤学下来。活动中我运用了观察法、演示法、引导发现法、问答法、图片法等方法帮助幼儿学习。歌曲中的念白部分,也是歌曲比较重点的部分,把这个难点前置,为后面的整体说唱打下基础。活动中通过教师的范唱、戏剧表演、角色变化等方式学习歌曲。让幼儿在形式多变的情境下练唱不觉得枯燥乏味。使课堂气氛活跃欢快,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曲。
篇17: 大班音乐捏面人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富有京剧的味的歌曲,对幼儿来说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歌曲采用了演唱与念白相结合的表现形式,韵律和唱腔都富有鲜明的京的特色。歌曲的内容也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以“老爷爷捏面人”为主线,表现了《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人物形象。为进一步强调“捏面人”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的独特性,更好体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对教材进行了改编,将歌曲中两句“你说是啥就是啥”分别改为了“你说捏啥就捏啥”和“爷爷本领真正大”,从而使幼儿对捏面人这一民间艺术形式产生喜爱之情。在活动中注重指导幼儿掌握歌曲的不同节奏,学习用京韵演唱歌曲,感受说唱的表现形式,能即兴在念白的部分创编歌词,体验边唱边表演京歌的乐趣,使幼儿产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喜爱之情。
【活动目标】
1.掌握歌曲的不同节奏,学习用京韵演唱歌曲。
2.感受说唱的表现形式,能即兴在念白的部分创编歌词。
3.体验边唱边表演京刷的乐趣,产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幼几已建立京剧相关知识的经验。教师自备“捏面人的老爷爷”微视频,白纸、彩笔,
《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 CD
【活动建议】
1.创设情境,引发幼儿对老爷爷捏面人的兴趣,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捏面人这民间艺术形式。
(1)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使幼儿对捏面人这一民间艺术产生兴趣。提问:老爷爷在干什么?你见过什么样的面人儿?
小结:捏面人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只有很少的民间艺人会捏面人儿。
(2)演唱歌曲前半部分,请幼儿欣赏,初步感知本段歌曲的旋律。提问:你想让老爷爷捏点啥?
2.创设请老爷爷捏面人的情境,引导幼儿以仿编的形式自主学习歌曲的念白。
(1)启发幼儿思考:你们想让老爷爷捏点啥?
(2)教师示范第 1 句: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引导幼儿感受并学习:“x.X1xxx1xx1x-”的节奏。
(3)幼儿根据第 1 句的节奏探索后面几句念白。
(4)幼儿完整念白,正确说出“x,Xx1xxx1xx1x-”的节奏。
3.幼儿欣赏、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京的特点。
(1)教师完整演唱,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京的特色。提问:这首歌和我们平时听的歌有什么不一样?像哪一种戏曲?
(2)师幼对唱,引导幼儿在对唱中进一步感受歌曲前半部分的旋律特点。
(3)幼几尝试完整演唱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京的特点。引导幼儿说说歌曲中哪一句最有京的特点。
(4)幼儿集体完整演唱歌曲,鼓励幼儿大胆表现歌曲的京的特点
4.鼓励幼儿通过表演唱,进一步体验边唱边表演京剧的乐趣。
(1)引导幼儿为念白部分创编表演动作,体验边唱边表演的乐趣。
(2)幼儿对唱游戏,大胆用动作和声音表现歌曲的京的特点。
5.启发幼儿创编念白部分的歌词,完整演唱歌曲。
(1)引导幼儿思考:老爷爷捏的面人你们喜欢吗?你还想让老爷爷捏什么?引导幼儿用“x,Xx1Xx1×x1x-”的节奏创编歌词。
(2)请幼儿自由讨论:捏一个什么干什么?
(3)引导幼儿替换创编的念白部分的歌词并完整演唱歌曲。
篇18:大班音乐活动:捏面人
大班音乐活动:捏面人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韵味以及说唱的乐趣,萌发对民间艺术“捏面人”的喜爱之情。
2.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图片、同伴间的讨论,发挥想象即兴创编。
3.掌握歌曲的节奏,熟练的演唱歌曲。
【活动重点】
掌握歌曲的不同节奏,能够大胆的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
能够用京韵说唱歌曲。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图谱
【活动过程】
一、出示面人,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昨天老师去逛庙会,买了一些面人,请小朋友一起来欣赏一下。看完这些面人,小朋友有什么感受?小朋友知道这些面人出自谁的手嘛?让我介绍给小朋友看!(颜色鲜艳、造型独特的面人摆在孩子面前,一下子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孩子们近距离的感受到“面人”的精美,产生了对“面人”的喜爱之情,从“面人”自然过渡到了“捏面人的老爷爷”,为下面的活动做了强有力的情感铺垫。)
二、欣赏课件,视觉刺激
师:你们瞧,就是这位老爷爷——咱们一起看一看,老爷爷还捏了些啥?
师:小朋友觉得老爷爷怎么样?老师也想用歌声来夸夸老爷爷了,小朋友仔细听!
(此环节出示的课件中面人体现了“多”,幼儿通过视觉刺激进一步感受理解歌词——“把眼睛看花”,做了难点前置。南极仙翁、财神、牛郎织女的选择的本意是让幼儿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萌发对中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术“捏面人”的兴趣,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
三、学唱歌曲,感受京韵
(一)学习歌曲演唱部分
1.教师示范,理解歌词
师:小朋友,你听到我是怎么夸老爷爷的?(用演唱的方式来夸老爷爷,承上启下,幼儿对歌词的把握就显得较为轻松了。)
2.教师演唱,幼儿跟唱
师:我们一起再来唱一唱,夸一夸老爷爷吧,小朋友可以小点声。
师:我听到你们的声音了,很好听啊!那这一次请你用响亮的好听的声音再来夸夸老爷爷,有没有信心?
(以“夸老爷爷”为教学手段,激发了幼儿主动歌唱的愿望,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之中。在反复跟唱歌曲之后,歌曲的曲调渐渐地熟悉。)
3.寻找不同,感受京韵
师:小朋友,你觉得歌曲里哪一句和我们平时唱的歌曲不太一样?(拖腔)因为这个捏面人的老爷爷是北京人,所以唱歌时带有浓浓的京味。最后一句拖长了调子唱起来有点像唱京剧的感觉。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加上我们以前学过的京剧亮相尝一尝。
(教师范唱在歌曲教学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聆听教师范唱,可以让幼儿对歌曲的音准、节奏、速度、情感处理等方面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教师在范唱时,不仅运用了京腔京调的演唱方法,还运用了京剧动作暗示,为幼儿寻找不同做了提示,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感。)
(二)学唱歌曲说唱部分
1.以“说故事”引出说唱部分
师:嘘,老爷爷有话要说,他说他不仅会捻面人还会捏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老爷爷捏了一个什么故事?
(此环节借助了电子琴打击乐的音效,将节奏清晰地展示出来。将节奏种在孩子的心田。教师适当留白,用动作表现,增强了幼儿的注意力。)
2.借助图片,梳理歌词
师:老爷爷捏了一个什么故事?里面都有谁?捏孙悟空的时候,老师用了一个什么字?为什么?
(借助图片,帮助幼儿更好地记忆歌词的内容,连续的追问,强化了幼儿对音乐语汇的识记。)
3.动作表演,加深记忆。
师:小朋友咱们一起连起来演一演吧,你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演!刚才你们表演的真不错,如果你们在表演好动作的时候能够把节奏拍的在准一些就更完美了,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拍一拍节奏。
(让幼儿进行动作的表演,突出了课堂的`动静交替,让幼儿自由表达对歌词中动物形象的理解,凸显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理念。)
4.出示图谱,理解说唱。
师:像这样在一首歌曲里,又说又有唱的歌曲,叫说唱歌曲。
(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中经常运用到图谱,它是歌唱教学过程中一种直观形象的辅助工具,它是一种视觉符号也是一种手段,它可以把歌曲内容简单化、直观化、形象化,最大程度地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学会演唱。)
5.分组演唱,情感表达。
师:现在我们来一个更有趣的演唱方式,就是“说”和“唱”分开来唱,请你来想一想你想先来唱还是先来说?
(让幼儿根据的意愿自由选择,大大提高了幼儿歌唱表演的主动性。)
五、创编歌词,合作展示
1.借物创编
师:捏面人的老爷爷又捏出了一些好看的面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请你大声的说出来,并按照音乐的节奏来说:捏一朵小花在开放,捏一匹小马运粮食,捏一只小猴在吃桃,再捏一个老爷爷在钓鱼。
2.想象创编
小朋友,如果你来捏,你想捏什么?教师示范:捏一只蝴蝶翩翩起舞……
(音乐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在向幼儿进行活动指导时,应注意启发和鼓励幼儿大胆创造,大胆想象,
幼儿自己创编歌词就是一种良好的表现手段,最后一个环节通过鼓励幼儿继续创编歌词,保持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从“借物创编”到“想象创编”难度递进,让幼儿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篇19:大班音乐活动:捏面人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捏面人》,感受歌曲的不同节奏,学习用京韵演唱歌曲。2.感受说唱的表现形式,能即兴创编与表演歌曲。3.在创编歌词及由慢到快的演唱中,感受歌曲稚趣、生动的风格,体验边说唱边表演的乐趣。活动准备:多媒体 图片 打击乐器等活动过程:(一) 观看视频,引出课题⒈进场:伴奏《捏面人》⒉教师借助多媒体,进行提问,引出歌曲的主角---捏面人的老爷爷。(二) 熟悉歌曲旋律与主要内容⒈听歌曲录音,初步感受音乐的风格⒉教师示范歌曲,用身体动作表现歌词。⒊教师与幼儿一起演唱歌曲部分(三) 练习节奏部分的歌词⒈教师问:老爷爷到底捏的什么呢?根据教师的肢体动作,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有节奏地说念白词。教师根据幼儿回答逐一出示图片,帮助了解歌曲念白部分的节奏。⒉幼儿随音乐节奏边说念白边做动作。⒊幼儿演唱歌曲① 教师扮演老爷爷,幼儿扮演面人,演唱歌曲② 教师逐步退出动作指导,让幼儿自主演唱歌曲(四)启发幼儿创编念白部分歌词⒈师:原来老爷爷捏的是《西游记》里的故事啊! ⒉问:如果你是捏面人的老爷爷,你想捏什么呢?请幼儿积极动脑创编歌词⒊幼儿演唱自己创编的歌曲(五) 出示打击乐器,鼓励幼儿尝试⒈分组进行表演,一组表演,一组拿小乐器,随后交换乐器⒉节奏由慢逐渐加快,体验快乐⒊给客人老师表演活动延伸:1.跟老师到户外去给其他小朋友表演2.表演区提供乐器、图片,自由表演 3.自由创编歌词,回家表演
【锡剧说唱《捏泥人》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2.捏泥人艺术教案
6.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10.小泥人大班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