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梯形的面积》数学教案设计

《梯形的面积》数学教案设计

2023-06-14 08:46:0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谢可芮”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梯形的面积》数学教案设计,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梯形的面积》数学教案设计,欢迎阅读!

《梯形的面积》数学教案设计

篇1:《梯形的面积》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自主探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知识铺垫

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全班核对答案。

教师: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

教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因为两个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一半就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为学习新知做好方法上的准备。

二、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的主题图)。

教师:同学们在图中发现了什么?

教师:车窗玻璃的形状是梯形。怎样求出它的面积呢?

教师: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2、动手操作。

(1)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操作。(同桌合作)

(2)反馈交流。

让各小组充分展示操作过程。关键了解学生是怎样想的?询问其余同学是否有疑问?在操作中学生会发现,只有两个完全重合的梯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预设:

①数方格;

②拼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③割,转化成两个三角形;

④割,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⑤割,转化成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

⑥割补法,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大胆动手操作,在实验中不断发现解决问题,在同伴的交流中拓展自己的思维、视野。

3、公式推导。

(1)教师:

方法①的数方格的方法中渗透着割补法的思想,

方法②到方法⑥都是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面积计算方法的图形。

先以方法②为例,观察原有的梯形和转化后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它们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

学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学生边说,教师边课件演示。

逐步完成板书:

教师:如果用表示梯形的面积,表示梯形的上底,表示梯形的下底,表示梯形的高,梯形的面积公式还可以写成:(板书)。

(2)教师:观察方法③,如果把梯形割成两个三角形,如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这两个三角形和原来的梯形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呢?

学生:三角形1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三角形2的底就是梯形的下底,两个三角形的高都和梯形的高相等。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就是梯形的面积。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演示。

教师:为了方便,我们直接用表示梯形的上底,用表示梯形的下底,表示梯形的高。

教师:这与前面推导出来的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一样的。

(3)教师:观察方法④,如果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又如何推导公式呢?割成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原来的梯形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呢?

学生: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三角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下底减上底,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加三角形的面积就等于梯形的面积。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演示。

其中的计算过程稍复杂,可配合教师讲解完成。

教师:这和前面推导出来的结论是一样的。

(4)教师:看方法⑤,把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又如何推导公式呢?先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学生:长方形的长就是梯形的上底,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是相等的。长方形加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是梯形的面积。

学生发现两个三角形的底是多少,无法描述,不确定。这时,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三角形。新三角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下底减上底。

教师边板书演示。

教师:接下来的推导过程和方法④是一样的。

(5)教师:方法⑥,通过割补法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呢?

学生: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相等。

教师课件演示。

教师:通过上面多种转化方法,我们知道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现在你知道要计算梯形的面积需要哪些数据了吗?(上底、下底、高)

【设计意图】不满足于一种方法的公式推导,展示多种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沟通多种推导方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凸显转化思想的作用。

三、学以致用

1、出示教材第96页例3。

例:我国长江三峡水电大坝的横截面的一部分是梯形,求它的面积?

教师:什么是横截面?

请学生独立解决,全班核对答案。

教师:因为我们刚刚开始学梯形的面积公式,对公式不熟,所以计算时可以先写上公式,再列算式。等以后熟练了,公式可以省略。

2、练习,出示教材第96页“做一做”。

教师:这题特别要看清楚问题,问的是“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所以问的是“左边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和“右边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千万不要把“分别”看成“共”,变成求整个大梯形的面积。

3、求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4、求出这条水渠的横截面?

5、有一个梯形果园,它的上底是45米,下底是60米,高是30米,如果每棵果树占地15平方米,这个果园大约可以种果树多少棵?

6、判断:

1、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

边形。

2、梯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3、一个梯形有无数条高()。

4、如果梯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两个完全一样的

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

5、一个梯形上下底的和是20米,高是8米,这个梯

形的面积是80平方米。()。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横截面”,所以强调了对“横截面”的理解。从简到难,多层次对公式进行应用,在应用中加强对公式的理解。

四、回顾反思

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在总结回顾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提升所学的知识。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97页第1题到第5题。

篇2:《梯形的面积》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推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2、会正确、较熟练的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渗透数学迁移、转化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梯形面积公式。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谁来介绍你们的姓名、年龄、学校、爱好等等,让大家都来了解你。

我们先介绍这,我相信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一定会让所有的老师都记住你。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情境图)。

谈话:同学们,今天李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参观王伯伯的甲鱼池,请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1号甲鱼池的形状是梯形的,每平方米放养甲鱼苗200只。

师:根据发现,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生:1号甲鱼池的面积有多大?

师:你提的问题很好,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谁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号甲鱼池能放养多少甲鱼苗?

二、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教师: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课件)我们来看这两个问题。要求1号甲鱼池的面积,也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

生:梯形。

师:你会求这个梯形的面积吗?那么怎样求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梯形的面积。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教师:如果我用这个梯形纸片代表甲鱼池的面积,想一想,你能用什么办法求出这个梯形纸片的面积?请你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

3、展示、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方法。拿着你的梯形到前面来说给同学听一听。

生1:(方法1)——把梯形分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再求出它们的面积和。

师:你觉得这个方法行吗?大家看,这个小组的方法是把梯形分割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来求,谁是这样想的?

师:谁有不同的方法?

生2:(方法2)——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求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再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和。

师:你这个方法也挺好。这个小组是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来求梯形面积,真是些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和他方法一样的同学请举手。谁的方法和他们都不一样?

生3:(方法3)——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在一起,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梯形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再除以2就是梯形的面积。

师:这个同学说的太好了。大家认为这个方法好不好?

这个同学的`方法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这个底是谁的底?高呢

生: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再除以2就是梯形的面积。

师:大家看,这位同学用了这样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大家用手中的梯形拼一拼,谁再上来拼一拼,再说给同学们听听。

师:看来任意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半。大家理解这个方法了吗?还有不同的吗?

生4(方法四):我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了长方形,一个梯形的面积就是这个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师:这个方法是不是所有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都可以用。

生:是两个直角梯形。

师汇总:对,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些方法来求梯形面积,你们真了不起。下面我们来看这些方法。(课件演示)

第一种是把梯形分割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第二种是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第三种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表扬:这三种方法都是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解决。同学们能够运用转化的方法,你们真的很棒。这种方法很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经常用到。

我们前面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都有自己的面积计算公式,那么梯形也有自己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大家先来猜想。你认为梯形的面积可能与梯形的什么条件有关系?

生:上底和下底,高

生:与腰有关。

师:梯形的面积到底与它们有什么关系呢?你们想不想研究?

三、探究操作,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

(一)出示问题,明确目标

我们首先来看这三种方法,根据我们现有水平,由于前两种方法对我们来说研究起来确实有困难,下面我们就采用第3种方法来深入研究梯形的面积。

(点课件)大家一起来看这种方法,同学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师板书: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梯形的面积=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2=底×高÷2。

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底会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高和梯形的高又有什么关系?根据这些关系,你能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方法吗?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手中的梯形拼一拼,想一想,怎样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研究研究。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参与到每个小组中进行讨论和指导,以便发现和收集信息。

(三)成果交流,质疑解难

1、全班展示回报: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么研究的?拿着你手中的纸片到前面跟同学说一下。

生: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下底),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就是梯形的(上底+下底)乘高除以2。

师表扬:这个小组研究的非常好,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方法。大家听明白了吗?

师: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哪个小组再来说说你们的做法?

3、师:刚才同学们经过研究,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课件演示转化过程)

梯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2

梯形面积=底×高÷2

师: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相等,就是(上底+下底)×高÷2

师: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2 、师: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谁再来说说梯形面积计算方法是什么?生说师板书。

板书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提问:(上底+下底)×高算的是什么?为何要除以2?。

4、学习字母表达式:

谈话:谁能用字母表示?说说每个字母分别表示什么?

师:S=(a+ b)×h ÷2(板书)

四、运用知识,解决情景问题。

师:这节课同学们研究了怎样求梯形的面积。推导出求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现在我们就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前面提出的两个问题:1号甲鱼池的面积是多少?能放养多少只甲鱼苗?(课件出示题目)

请学生做在练习本上。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四、随堂检测,巩固目标。

师:看来同学们会运用梯形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接下来我们要向自己挑战,有没有信心。

挑战自我:

一、判断

1、两个梯形就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2、梯形的面积一定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

3、在下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

师:同学们判断的很好,理解问题很透彻,希望同学们向更高的目标挑战。下面看看实际生活中的梯形,你能计算出他们的面积吗?

二、(挑战自我)

解决问题:

1、学校操场要建一个梯形指挥台,平面是梯形,上底是5米,下底8米,高6米,这个梯形台的平面是多少平方米?

2、一块梯形的墙,上底15米,下底比上底多5米,高是6米,这块墙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个梯形,上底和下底的和是36cm,高12cm,它的面积是多少?

师:显示我们聪明才智的机会到了,请同学们大显身手。

4、王大爷用50米长的篱笆靠墙围了一个羊圈(如图)。求这个梯形羊圈的面积。

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课后习题

作业布置:

学校门前有一条水沟,横截面是梯形。沟口宽0、9米,沟底宽0、7米,沟深0、5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篇3:五年级数学《梯形面积的巩固练习》教案设计

五年级数学《梯形面积的巩固练习》教案设计

练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练习重点: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十八第5题。根据学生情况,限时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7.2÷0.122.4÷0.30.2×12.6×5

0.38×10000.8×2526.1-3.5-7.5

3.8+2.5+6.210÷2.54.8×0.2+5.2×0.2

2.看图思考并回答。

(1)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

(2)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右图所示梯形的面积是多少?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八第6题,名数的改写。

(1)名数的改写方法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

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2)根据改写的方法将第6题的结果填在课本上。

3.6公顷=平方米1200平方米=公顷

4平方千米=()公顷52公顷=()平方千米

16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0.25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2.练习十八第8题:科技小组制作飞机模型,机翼的平面图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制成的(如图)。它的面积是多少?

(1)生独立审题,分小组讨论解法。

(2)选代表列出解答算式,不计算。

(3)由学生讲所列算式的想法,

(4)指导学生讲“(100+48)×250”为什么不除以2?

(5)学生计算出它的面积,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1.练习十九第7题:根据表中所给的数值算出每种渠道横截面的面积。

渠口宽(米)

3.1

1.8

2.0

2.0

渠底宽(米)

1.5

1.2

1.0

0.8

渠深(米)

0.8

0.8

0.5

0.6

横截面面积(平方米)

生独立解答出结果并填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2.练习十八第10题:一个果园的形状是梯形。它的上底是180米,下底是160米,高是50米。如果每棵果树占地10平方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平方米?

四、作业

练习十九第9题。

篇4: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特征和面积》的教案设计

关于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特征和面积》的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梯形

设计理念:

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关注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数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观察梯形的特点,概括归纳出定义,并且知道各部分名称;通过动手操作找到等腰梯形的特征;并对所学四边形进行建构,能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获取新知,对知识进行建构,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取新知,亲身经历知识的再现过程。

教学过程:

一、从经验出发导入新课。

通过收集展示学生课前所画的各种四边形,并结合生活实例引入课题。

二、从需要出发合作探究。

1.了解学生的需要

师:凭前面学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经验,你们想从哪些方面认识梯形呢?

预设:生可能从以下方面回答:

(1)定义

(2)各部分名称

(3)特性

(4)特征

师:那我们就按自己的想法先研究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

(学生已经学过平行四边形,对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掌握,这样教学以关注学生需求,教师可就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是教师跟着学生走,而不是教师拽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跑。)

2.合作探究梯形的定义

学生选择老师提供的研究材料(一组梯形的题卡、量角器、直尺等),先独立思考,再以小组汇总意见讨论。(学生以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

组织小组汇报交流,预设:小组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

(1)通过数一数、量一量等方法得知有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图形是梯形。

处理应变:引导学生把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等特点归纳为四边形

篇5:《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教学难点:

1、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对公式中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中“÷2”的理解。

四、教具:

课件、两个完全一样的普通梯形、两组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普通梯形一个。

五、学具:

每小组都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个普通梯形和剪刀。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已学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师述:“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面积=底×高÷2

2、复习近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步骤:

师述“想一想你们是分几步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来的?”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 步骤:1、转化

2、找关系

3、推导公式

4、所用方法

(二)新授:

1、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1)师边出示图边叙述:“我们学校打算在操场南侧建一块绿地,算一算 这块绿地需要铺草坪多少平方米?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生答:“求梯形的面积”。 出示课题:梯形的面积

(2)引出转化法

师边叙述边板书:“梯形的面积对于我们来说是新知识,我们要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板书:转 化),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板书:计算公式的推导)”

篇6:《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案设计

转化

(3)布置动手操作要求:

师述:“以组为单位按步骤利用学具一起想办法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要求合理的分工、合作,操作学具要麻利。”

2、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师行间巡视和学生一起探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可能遇到的问题:找关系

割补法中: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高÷2”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出现困难。

3、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师给予适当补充。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普通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

1、转化:

梯形平行四边形

2、找关系:

平行四边形面积=2个梯形面积

底=上底+下底

高=高

3、推导公式:

平行四边形面积 = 底 ×高

‖ ‖ ‖

2个梯形面积 = (上底+下底)× 高

梯形面积 = (上底+下底)× 高 ÷ 2

4、方法:

拼摆法

师问:“其他同学哪儿不懂?”

师问:“为什么要除以 2?”

(2)将两个直角梯形转化为长方形

1、转化:

梯形长方形

2、找关系:

长方形面积=2个梯形面积

长=上底+下底

宽=高

3、推导公式:

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

‖ ‖ ‖

2个梯形面积 = (上底+下底)× 高

梯形面积 = (上底+下底)× 高 ÷ 2

4、方法:

拼摆法

(3)将两个直角梯形转化为正方形

1、转化:

梯形正方形

2、找关系:

正方形面积=2个梯形面积

边长=上底+下底

边长=高

3、推导公式:

正方形面积 = 边 长× 边长

‖ ‖‖

2个梯形面积 = (上底+下底)× 高

梯形面积 = (上底+下底)× 高 ÷ 2

4、方法:

拼摆法

(4)将普通梯形转化为三角形

(沿一腰中点和左上角顶点之间的连线剪开,将梯形分成一个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以一腰中点为轴顺时针转动小三角形,最后转化为三角形。)

1、转化:

梯形三角形

2、找关系:

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

底=上底+下底

高=高

3、推导公式:

三角形面积 =底× 高÷ 2

‖ ‖‖‖

梯形面积 = (上底+下底)×高 ÷ 2

4、方法:

旋转法

师问:“其他同学哪儿不懂?”

师问:“为什么要除以 2?”

(5)将普通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

(沿高的中点做上底的平行线,沿平行线剪开,将两部分图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

1、转化:

梯形平行四边形

2、找关系:

平行四边形面积=梯形面积

底=上底+下底

高=高 ÷ 2

3、推导公式:

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 ×高

‖ ‖ ‖

梯形面积 = (上底+下底)×(高 ÷ 2)

梯形面积 = (上底+下底)× 高 ÷ 2

4、方法:

割补法

师问:“其他同学哪儿不懂?”

师问:“(高 ÷ 2)高 ÷ 2,为什么可以去括号? ”

师问:“为什么要除以 2?”

4、小结公式及字母表示

(1)师述:“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合作想办法自己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一起告诉老师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

生边说师边板书:梯形面积 = (上底+下底)× 高 ÷ 2

(2)介绍字母表示形式

师述:“如果面积用字母S表示,a表示上底,b表示下底,h表示高,那么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生边回答师边板书:↓↓ ↓ ↓

S =( a + b )× h ÷ 2

板书为:梯形面积 = (上底+下底)× 高 ÷ 2

↓ ↓ ↓↓

S =( a + b ) × h ÷ 2

(三)、练习

1、反馈练习

师述:“算一算 这块绿地需要铺草坪多少平方米?要求梯形面积得知道什么?”

生答:“上底、下底、高分别是多少?”

给出:下底=50米上底=34米 高=10米

学生计算

2、巩固练习

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80分米

30分米

15厘米 25厘米

40分米

14厘米

(四)总结:

师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生应回答到的知识点:1、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及字母表示形式

2、推导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本思路及方法步骤

师总结:“同学们你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还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困难,你们要善于用转化的思想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新困难。当遇到不会、不懂的地方还要学会和同学、朋友一起合作解决。”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篇7:《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案设计

转化

长方形面积=长×宽 梯形面积 =(上底+下底)×高÷2 步骤: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 ↓ ↓ 1、转化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 =( a + b )×h÷22、找关系

三角形面积=底×高÷23、推导公式

4、所用方法

篇8:《梯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梯形的计算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形梯的面积。难点是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出示几个梯形,问,“这是什么图形?”并举生活实例。

师: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出示课题)

2.提出学习目标:

(1)小组合作、探究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展示学习成果

1.猜想:可以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吗?

2.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探究方法。(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3.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⑴推导方法的展示:学生将学具贴在黑板上演示,然后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①倍拼法。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质疑: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得到: s=(a+b)h÷2

②割补法。沿着梯形两腰中点的连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质疑:随便剪吗?梯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得到: s=(a+b)h÷2

③师介绍其他方法,让学生进行推导。得到:  s=(a+b)h÷2

4.小结,质疑:为什么要“÷2”?完成板书。

(2)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例3及“做一做”、练习十七的第1、2题)

讲解“横截面”,小组内完成。

三、拓展知识外延

1.请你辩一辩。

①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②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

③梯形的上下底都扩大两倍,高不变,面积也随着扩大两倍.(    )

2.生活中的数学。练习十七的第6题。

四、总结完善

这节课同学们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作业

1.练习十七的第3、4、5题

2.智力冲浪:练习十七的第8题。

篇9:梯形的面积

2、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并理解题意。

计算面积,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3、判断题

4、抢答题

5、测量并计算

五、总结课堂

篇10:梯形面积公式是什么

直角梯形:

定义:

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直角梯形(right trapezoid)。

性质:

1、直角梯形其中1个角是直角。

2、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弱于非直角梯形 。

判定:

1、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是直角梯形。

2、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梯形是直角梯形。

篇11:五年级数学《梯形的面积》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梯形的面积》练习题

1、可以把一个梯形分成两个形,也可以分成一个()形和一个()形。

2、梯形的上底长8厘米,下底长14厘米,高是上底的一半。梯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的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80平方厘米,高是5厘米,梯形的上底是7厘米,梯形的下底是()厘米。

4、一个梯形上下底的和是16米,高是7米,它的面积是()

5、判断下列各题,对的打√,错的打×

(1)两个面积一样的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两倍()

(3)计算一个梯形的面积,比武知道他的上下底和高()

(4)一个梯形两底的和是12米,高是10米,则它的面积是60平方米()

篇12:《梯形的面积》数学教学反思

《梯形的面积》数学教学反思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梯形的面积》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探索、验证,从而获得新知,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能力。

这节课上完以后我觉得有成功,也有一些不足:

一、动手操作,培养探索能力

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安排学生合作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学习经验,动手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并让学生通过找图形之间的联系,自主从不同的途径探索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首先让学生说说可以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什么图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看一看能拼成什么图形,然后学生思考讨论:想想转化的图形与原梯形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让学生主动操作、讨论,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达成了教学目的。

二、发散验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说促思,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引导学生说一说,议一议,互相交流,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拼、剪、说”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散,在活动中发展,学得主动、扎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操作探究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拼一拼、剪一剪以及推理归纳的学习过程中,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既理解、掌握了梯形的有关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缺少学生之间的互动。数学课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个活动不仅仅表现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上,更重要的还应该表现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上。反思本课的教学,在学生向全班汇报了转化过程及计算方法后,急于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同学与老师展开了一对一的交流,老师忽视了对其他学生的关注。这样不利于培养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提问题的能力与意识,不利于形成了生生交流的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再有这节课在把梯形转化成各种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方法很多,学生的很多想法出乎我的预设,问题就是在黑板上展示多种方案中,从原先的设计中,是将重点放在“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案上,并让学生多多互动交流;然而,从试教的实际效果上看,学生还是最喜欢的并不是这种方案。那么,到底将学生全员参与的活动安排在哪里呢?

我觉得课堂中反问和追问的艺术很值得研究,从教学语言可以窥出一个教师调控课堂有效展开的功力,然而,我却发现现在的我却在教学语言上显得贫瘠繁琐,尤其是这些空间图形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展开往往会成为评定一堂课是否精彩的重要筹码。纵观整堂课,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活动探究得更加有效?活动的时间如何控制?这些还是我要亟待改造的地方。

篇13:五年级数学《梯形面积》评课稿

五年级数学《梯形面积》评课稿

听了葛老师的课,让我感受到了一位有经验的老师身上的魅力:教材挖的透、学情掌握的准,沉着,冷静的教学心态。她的课堂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回忆。

1、新旧知识联系紧密,为新课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课前老师让学生回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边操作边讲解,可以很好地将方法迁移到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上来。另外教师让学生回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2、学生的合作学习有效。

在探究环节,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合作的机会;教师的问题醒目,操作性很强,为学生的合作指明了方向;小组长责任性强,为小组交流的有效性给与了保障。

3、注重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

如:横切面的理解。

4、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师在练习中强调用规范的格式求面积,并让学生板演展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练习设计突出了重点,强化了难点,看出了她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充分预设。

6、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强化易混淆的知识。

教师在判断练习时,不仅让学生充分交流,而且最后多媒体呈现了反例,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总之,这节课很扎实,很有效,很值得我学习。

【《梯形的面积》数学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梯形面积

2.《梯形面积》说课稿

3.梯形的面积

4.小学数学《梯形面积计算》说课稿

5.《梯形的面积》数学教学反思

6.认识梯形中班数学教案设计

7.《梯形面积》教学反思

8.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9.人教版梯形的面积说课稿

10.梯形(四年级)(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下载word文档
《《梯形的面积》数学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