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春天音乐教案

春天音乐教案

2023-05-14 08:53:0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爱吃Pizz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春天音乐教案,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春天音乐教案,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春天音乐教案

篇1:音乐春天教案

活动目的:

1、学会听歌曲前奏,用齐唱、分组唱方式进行有表情的演唱并唱准休止符

2、引导幼儿随乐曲根据歌曲内容作相应的动作

3、激发幼儿热爱春天的情感

活动准备: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1、谈话:告诉老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发现春天有什么变化?春天美不美?你的心情怎样?(启发幼儿表现高兴的样子)那么我们把高兴的心情唱出来吧。

2、发声练习:用“春天来到了”练声

3、出示图谱:你看到图上有什么?(幼儿自由回答),用拍手赞美美丽的春天。

4、老师把这么好听的诗歌谱成一首歌唱给小朋友听一听吧(教师示范唱后问幼儿:用什么心情唱的?)

5、教唱歌曲三遍

6、提问:喜欢歌曲中的那一句(幼儿个别回答后齐唱)

7、启发幼儿看图谱齐唱一遍歌曲

8、分组唱(用猜拳决先后),一组唱完后启发另一组说一说唱得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教师评价,重点指出唱准休止符,另一组唱完后再进行评价。

9、启发幼儿根据歌词创编相应动作,再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10、用好听的声音唱给在座的老师听一听好不好?

活动结束:学蝴蝶飞、小鸟出活动室。

篇2:音乐春天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春天》内容,熟悉曲调,并学会演唱。

2、感知三拍子音乐的节奏。

3、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到快乐。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黑板,彩色粉笔

2、配套磁带或光盘。

活动过程:

1、复习《蝴蝶飞》。

老师弹《蝴蝶飞》的曲子,幼儿做蝴蝶飞的动作。

2、新授歌曲《春天》。

(1)引导幼儿谈谈春天的特征,听《春天》这首歌的录音。师:春天来了,杨柳随风飘扬燕子从南方飞来,绿绿的秧苗在田野里点头微笑,金黄的油菜花散发出阵阵香味。春天真美好。现在,这美丽的景色被写成了优美的歌曲,请听。

(2)学习歌词。师示范唱歌,幼儿初步了解内容,讲述歌曲说了些什么。

师一边朗诵歌词,一边用图画加深幼儿对歌词的理解记忆。

(3)幼儿随音乐节奏说歌词。

3、学唱歌曲。

(1)师边弹钢琴边唱,幼儿跟着轻声唱。

(2)师突出唱“啦”时的强弱表现。

(3)用不同的方法练习,巩固。

4、师幼共同演唱歌曲2—3遍,幼儿分组:一组表演动作,一组唱歌,一组拍手打节奏。三组乱换。

活动延伸:

1、让幼儿根据春天的特征自编第二段,第三段歌词并演唱。

2、画出春天的景物。

篇3:音乐教案-春天

音乐教案-春天

第 一 课   春    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春到沂河》、《嘀哩嘀哩》

教学目标:1、通过熟悉歌曲《沂蒙山好风光》聆听并感受《春到沂河》,了解并感受我国传统民族乐器――柳琴及其音色。

2、《嘀哩嘀哩》二声部歌唱练习扩展声部体验,感受并运用十六分音符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第二部分进行相应的节奏型伴奏。

3、通过乐曲《春到沂河》知道音乐速度具有表现人不同情绪的作用,通过二声部《嘀哩嘀哩》感受合唱和声的和谐美感。

教学用具:钢琴、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重难点:1、音乐速度对音乐情绪的影响

2、十六分音符x

3、节奏型伴奏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聆听音乐《沂蒙山好风光》进入课室

二、    进入教学

(一)《春到沂河》

1、          欣赏女声独唱《沂蒙山好风光》

师:说起沂蒙山,如果去过山东旅游的人对他一定不会陌生,沂蒙山是山东的一座名山,而沂河对于许多人来说也许就不是那么熟悉了,我们一起来瞧一瞧、看一看

2、          试唱《沂蒙山好风光》

3、          欣赏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

(1)初听

设问:这段音乐你熟悉吗?他源于哪一首民歌?

师:我们的世界是五光十色而斑斓多彩的,有看得见的色彩,(举例:衣服的颜色、桌子的颜色)声音也有色彩之分(我们人说话的声音、乐器的声音),下面我们来听一听演奏这首乐曲的乐器――柳琴的音色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柳琴到底长的是什么样子,一起来认识一下。《春到沂河》这首源自山东民歌的柳琴独奏曲描写了山东地区沂河一带的春景

(2)再听

设问:音乐的速度有什么样的变化?当你觉得音乐的速度有变化时就用你的动作来表现乐曲速度的变化。

(3)分段听赏

(二)《嘀哩嘀哩》

(1)导入

设问:谁能模仿黄鹂鸟鸣叫声?

如果不会的话请听听歌曲中的小黄鹂鸟叫

(2)听歌曲范唱

模仿黄鹂鸟的叫声(嘀哩哩  嘀哩)

(3)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4)再听范唱

(5)分段学唱

前16小节:听出这16小节中的相同乐句是哪一句?先学唱这8小节,然后再学唱最后8小节。

后16小节:从听辨相同节奏的乐句切入,学常好8小节。

(6)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

(7)为歌曲第二部分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节奏。

三、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春》、《春天举行音乐会》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春》感受乐曲的意境,能够根据主旋律用图谱来表现旋律线。

           2、学唱《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能选择表现意境相应的乐器用相应的节奏进行伴奏。

3、感受十六分音符,以及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和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课件

教学重难点: 1、十六分音符x

2、嘀嗒 0 嘀  嗒   0      沙沙   0 沙  沙   0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听《春天举行音乐会》进入课室

二、   进入教学

(一)《春天举行音乐会》

1、导入

师:大自然里有各种美妙的声音,你能用人声来模仿一下吗?春雷的声音?春水的声音?春风的声音?这些声音组成了春天的音乐会――揭示课题《春天举行音乐会》

2、聆听范唱

设问:这场音乐会的指挥是谁?

3、        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1)有感情有节奏的读歌词(按音乐节奏)

(2)在有感情熟读这段歌词的基础上,学会曲调和歌曲。

4、          学唱歌曲第二部分:以乐句为单位,以听唱法为主学唱曲调,重点唱好点题乐句“春天举行音乐会”

5、          有感情的歌唱全曲,并且伴以动作表演

6、          打击乐编创

按不同性能的打击乐器选择其适合表演的节奏型。

金属类:长音   木块类:短音

可选择打击乐器:碰铃、沙锤、鼓、双响筒

可选择的节奏型:0 X  X X       X  ―      X   X      X  X  X  X

(二)、《春》

(1)初听

设问:不断出现在音乐中的旋律是哪一部分?主旋律一共在音乐中出现过几次?

(2)再听

聆听并画出主旋律图谱

三、   结束

篇4:音乐教案:春天

教学内容:《春到沂河》、《嘀哩嘀哩》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歌曲《沂蒙山好风光》聆听并感受《春到沂河》,了解并感受我国传统民族乐器——柳琴及其音色。

2、《嘀哩嘀哩》二声部歌唱练习扩展声部体验,感受并运用十六分音符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第二部分进行相应的节奏型伴奏。

3、通过乐曲《春到沂河》知道音乐速度具有表现人不同情绪的作用,通过二声部《嘀哩嘀哩》感受合唱和声的和谐美感。

教学用具:钢琴、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重难点:1、音乐速度对音乐情绪的影响

2、十六分音符x

3、节奏型伴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聆听音乐《沂蒙山好风光》进入课室

二、进入教学

(一)《春到沂河》

1、欣赏女声独唱《沂蒙山好风光》

师:说起沂蒙山,如果去过山东旅游的人对他一定不会陌生,沂蒙山是山东的一座名山,而沂河对于许多人来说也许就不是那么熟悉了,我们一起来瞧一瞧、看一看

2、试唱《沂蒙山好风光》

3、欣赏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

(1)初听

设问:这段音乐你熟悉吗?他源于哪一首民歌?

师:我们的世界是五光十色而斑斓多彩的,有看得见的色彩,(举例:衣服的颜色、桌子的`颜色)声音也有色彩之分(我们人说话的声音、乐器的声音),下面我们来听一听演奏这首乐曲的乐器——柳琴的音色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柳琴到底长的是什么样子,一起来认识一下。《春到沂河》这首源自山东民歌的柳琴独奏曲描写了山东地区沂河一带的春景

(2)再听

设问:音乐的速度有什么样的变化?当你觉得音乐的速度有变化时就用你的动作来表现乐曲速度的变化。

(3)分段听赏

(二)《嘀哩嘀哩》

(1)导入

设问:谁能模仿黄鹂鸟鸣叫声?

如果不会的话请听听歌曲中的小黄鹂鸟叫

(2)听歌曲范唱

模仿黄鹂鸟的叫声(嘀哩哩 嘀哩)

(3)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4)再听范唱

(5)分段学唱

前16小节:听出这16小节中的相同乐句是哪一句?先学唱这8小节,然后再学唱最后8小节。

后16小节:从听辨相同节奏的乐句切入,学常好8小节。

(6)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

(7)为歌曲第二部分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节奏。

三、结束

篇5:音乐教案:春天

教学内容:《春》、《春天举行音乐会》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春》感受乐曲的意境,能够根据主旋律用图谱来表现旋律线。

2、学唱《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能选择表现意境相应的乐器用相应的节奏进行伴奏。

3、感受十六分音符,以及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和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课件

教学重难点:

1、十六分音符x

2、嘀嗒0嘀 嗒0沙沙0沙 沙0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春天举行音乐会》进入课室

二、进入教学

(一)《春天举行音乐会》

1、导入

师:大自然里有各种美妙的声音,你能用人声来模仿一下吗?春雷的声音?春水的声音?春风的声音?这些声音组成了春天的音乐会——揭示课题《春天举行音乐会》

2、聆听范唱

设问:这场音乐会的指挥是谁?

3、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1)有感情有节奏的读歌词(按音乐节奏)

(2)在有感情熟读这段歌词的基础上,学会曲调和歌曲。

4、学唱歌曲第二部分:以乐句为单位,以听唱法为主学唱曲调,重点唱好点题乐句“春天举行音乐会”

5、有感情的歌唱全曲,并且伴以动作表演

6、打击乐编创

按不同性能的打击乐器选择其适合表演的节奏型。

金属类:长音 木块类:短音

可选择打击乐器:碰铃、沙锤、鼓、双响筒

可选择的节奏型:0 X X X X — X X X X X X

(二)、《春》

(1)初听

设问:不断出现在音乐中的旋律是哪一部分?主旋律一共在音乐中出现过几次?

(2)再听

聆听并画出主旋律图谱

三、结束

篇6:音乐教案:春天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初步学唱歌曲。

2、辨别强弱拍,探索用身体动作表示节拍的强弱。

活动准备:

图谱、歌曲录音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高兴时,你会做什么?

2、师范唱:嘿拉拉,嘿拉拉。

二、出示小图谱

1、仔细听,两句唱得有什么不同?(前一个嘿强,后一嘿弱)

2、幼儿看图谱学唱嘿……拉……

3、用什么身体动作来表示它们的强和弱?

三、学唱歌曲。

1、师范唱歌曲二遍。

2、师边唱边出示小图谱。

3、出示6小图谱,请幼儿听录音辨别,贴上对应的图谱。

4、幼儿念歌词一遍。

5、完整学唱三遍。

四、随录音边唱边做表演动作。

五、总结:今天我们用歌唱的方法唱出了美丽的春天,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春天?(绘画,故事,儿歌等),接下来我们就选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把你看到的春天表现出来!

幼儿绘画或念儿歌结束。

篇7:音乐教案:春天

活动目标

能用语言、动作大胆表达对儿歌的感受,体会春天的美丽景色。

学习并初步运用重叠的词语,如“翩翩舞”。

学习仿编儿歌,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课件,图片(粉红的桃花、绿绿的柳树、黑黑的燕子、花花的蝴蝶),字卡(“翩翩舞”),歌曲《春天在哪里》的VCD。

知识经验准备:活动前带幼儿观察过春天的景象。

活动过程

教师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的VCD,引导幼儿欣赏并学唱。

教师:孩子们,你们的歌声真好听。从你们的歌声里,我听到美丽的春天来了。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逐张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感受、理解儿歌内容,并学习用语言、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出示桃花图片。

提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粉红的桃花在干什么?谁来学学它的样子?

教师:老师给桃花编了一句好听的儿歌,我们来听一听。(粉红的桃花眯眯笑)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学说儿歌。

出示柳树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绿绿的柳树在干什么?谁来学学它的样子?谁能给柳树编一句儿歌?(绿绿的柳树弯弯腰)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学说儿歌。

出示燕子图片。提问:燕子穿什么颜色的衣服?黑黑的燕子在干什么?它飞得很高还是很低呢?快来学学小燕子的动作。谁愿意给燕子编一句儿歌?(黑黑的燕子高高飞)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学说儿歌。

接下来会是谁呢?身上有很多种颜色,像一朵花飞呀飞呀,一直飞进我们的活动室,它就是花蝴蝶。出示蝴蝶图片。花蝴蝶,在干什么呢?我们送给跳舞的花蝴蝶一个好听的词,好吗?

出示字卡:“翩翩舞”,引导幼儿认读几遍。

教师:这个词语有个小秘密,谁知道?谁还知道像“翩翩舞’’这样的词语?引导幼儿说出类似的词语,如:眯眯笑、弯弯腰、蹦蹦跳等。谁能给花蝴蝶编一句儿歌?(花花的蝴蝶翩翩舞)

幼儿看电脑课件完整欣赏并学说儿歌,进一步熟悉、理解儿歌。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的词语可真不少,还说出了那么多好听的话。我用这些好听的话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想听吗?

教师有感情地完整朗诵儿歌一遍,引导幼儿欣赏。

引导幼儿自编合适的动作并学说儿歌2?3遍3鼓励幼儿有感情地朗诵。

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仿编儿歌。

教师:在这么美丽的春天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不能也给它们编一句好听的儿歌?鼓励幼儿大胆地仿编儿歌。

教师总结:小朋友编的儿歌太美了。在这么美好的春天里,你们想不想到外面做游戏呀?幼儿随《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到室外活动。

活动渗透

美术活动:手工——做柳条。

音乐活动:欣赏与春天有关的歌曲。

情境滲透:

将幼儿制作的柳条粘贴在活动室的窗户上。

在平时的生活中,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春天时植物的变化。

家庭中渗透:建议家长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带幼儿到公园去感受春天的气息。

儿歌: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粉红的桃花眯眯笑,

绿绿的柳树弯弯腰,

黑黑的燕子高高飞,

花花的蝴蝶翩翩舞。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春天春天多美好。

活动分析

本活动选取的儿歌《春天来了》语言浅显,通俗易懂,读起来押韵、朗朗上口,而且儿歌描绘的是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能够吸引幼儿主动去说、去讲。活动中,教师通过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在春天的画面与儿歌内容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能够让幼儿逐句理解儿歌,并通过表演的方式强化对儿歌的理解,感受叠音词的妙处,并将语言的拓展运用贯穿在内,符合小班幼儿语言教育“在文学作品原有基础上扩展想象,仿编一句诗歌、散文或续编故事结尾”这一目标。

实施指导

活动重点:能够用较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活动难点:能够按照所学儿歌的内容,大胆仿编新的儿歌。

活动拓展:

请家长收集与春天有关的诗歌或散文,投放到语言区供幼儿欣赏。

开展谈话活动:快乐的春游。

鼓励幼儿用各种形式布置《我喜欢的春天》主题墙。

注意事项

教师朗诵时,注意要用富有韵律和激情的语调。

活动结尾时,多提供一些仿编的例子,激发幼儿仿编的欲望。

篇8:音乐春天教案

活动目标:

1.在对春的不断体验基础上,愿意在音乐声中尝试用不同方式来表现自己对春天的理解。

2.熟悉这首曲子的节奏,重点表现春天的万物生长的过程。

活动准备:FLASH配上音乐,录音

活动过程:

导入:又是一个春天的早晨,小鸟们,听着音乐一起来跳春天的哆、来、咪。

一、倾听音乐、激发兴趣

1、倾听第一遍音乐

师:大自然的春天可真美, 你有没有感觉到春天的美?真的么,让我们边听音乐边来感受吧!

提问:你们听到了么?你们看到了么?你们闻到了么?你们感觉到了么?请你来说说。(老师的这种提问,把孩子所有的体验进行了引导,便于孩子回答)

2、倾听第二遍音乐

师:你听了之后,春天的哆、来、咪你还找到了哪些?(建议孩子可以用语言也可以用动作)

二、熟悉旋律,重点表现

1、引导孩子边听音乐边表现春的哆、来、咪

师:这段音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样的春天动作呢?

请几个孩子上来做动作,大家一起猜一猜、学一学(鼓励孩子的生成,加强孩子之间的互动)

2、引导孩子尽可能把春天各种事物生长的过程用动作表现出来

师:春天的小草是怎么长的?你们用动作做做看。(请个别幼儿演示,老师用语言帮助孩子去理解孩子用动作所表现的小草的生长变化过程)

提问:春天还有哪些植物或动物也在发生着变化呢?(请孩子发散)

追问:你怎么用动作把它们的变化做出来呢?(请孩子尝试做)——放音乐片段,让孩子进行表现。

这个过程是重点:老师如何把握是关键:

把握一:孩子如果表现的动作是单一的,老师要用语言进行激发。如:小草慢慢长高啦!左边长长,右边长长,越长越绿。

把握二:孩子如果如果不会表现,可以请其他的孩子一起帮忙。如:有谁愿意来做做。

把握三:孩子表现的动作如果在空间上还不能充分的话,可以提示孩子,注意空间方位等的表现。

3、请孩子边听音乐边表现春天万物生长变化的过程

把握四:孩子在听音乐时,会产生各种问题,需要老师随机地进行引导。或在边表现,边倾听的时候进行语言暗示。如:这段乐句,你可以变动作啦。

4、请个别孩子上来表现(可以让孩子学一学)

重点看他们的动作是否有节奏感。

5、老师让孩子完整欣赏一遍“春的哆、来、咪”舞蹈感受舞蹈艺术的美

6、请孩子一起跟着老师学学、跳跳,进一步加强关于音乐节奏的要求。

三、延伸

春天真美妙,我们用自己优美的舞姿,把春天跳出来了,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把春天表现出来呢?下次,我们自己动手画,自己动口编,把春天的哆、来、咪都表现出来。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将春天搬到画面上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春天气候和树木、花草的变化,初步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感受春天的美。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和集体协作的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前带领幼儿外出感受春天的变化;歌曲磁带《春天来了》。

2、大背景纸一张;剪好的春天各种景色的小图片若干(太阳、云朵、燕子、布谷鸟、小草、各色花儿,柳树叶儿,迎春花、蝴蝶、蜜蜂)。

活动过程:

1、谈话:春天有什么变化?春天的美体现在哪些地方?

2、欣赏歌曲《春天来了》并讨论:歌曲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3、把春天搬到画面上:教师在背景纸上示范贴出太阳、云朵和小燕子;幼儿自选并说出所喜爱的景色图片,粘贴到背景纸上。

4、全体幼儿共同欣赏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大胆评价。

5、和小朋友们一起将作品贴到走廊的墙面上装饰环境。

效果分析:孩子们此时已不象以前那样畏手畏脚,在讨论时大胆发言,在自选图片时也是积极主动,有的一下子选出好几张小卡片,都争着下来帖到背景纸上。当欣赏自己的作品讨论春天的美丽时,有的孩子一口气说出好多春天的美景。大多数孩子都会说出“我喜欢春天的xx”孩子的作品贴到了活动室外面的走廊上,在家长来接孩子离园时,有的孩子自豪地告诉自己的家长:“快来看,这是我贴的春天的花儿!”------在亲子同乐的笑声中,我们完成了所选课题的任务。

篇9:音乐春天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初步学唱歌曲。

2、学习借助图谱来理解,记忆歌词,并体验自主学习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谱一张,歌词图片。

2、幼儿已有关于春天的认知经验。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教师范唱。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春天里来》,请大家听一听。

二、了解歌曲内容。

师:歌里都唱了些什么?

师:好的,既然还有地方你们没听清楚,那我就再唱一遍,这次可要更仔细听。(幼儿把前面未说出的歌词补充完整,教师出示所有小图片放在总图谱下方。)

三、学习副歌部分。

1、师:(出示拨浪鼓的图片)你们看,这幅图应该怎么唱?

幼儿:啷里个啷!

2、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幼儿:因为拨浪鼓摇起来的声音就是这样的。

3、师:好,下面请你们再欣赏一遍歌曲,听一听这种拨浪鼓的声音一共出现了几次,哪一次最长?(一共3次,最后一次最长。)

4、师:小朋友们的耳朵真灵!(教师边说边把三幅拨浪鼓图分别摆在总图谱的相应位置上。)

5、师:(教师手指第一幅拨浪鼓图。)请大家仔细看一看,这几个拨浪鼓一样吗?(幼儿回答)

6、师:它们长得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也就不一样,一种发出“啷”的声音,一种发出“啷里个”的声音,你们想一想,到底哪种鼓会发出“啷里个”的声音呢?(幼儿回答)

7、师:为什么呢?(幼儿:有绳子的鼓摇起来时,绳子晃啊晃,鼓声就像‘啷里个’。)

8、师:好,现在我们把第一幅图上小鼓的声音连起来念一遍。那第二幅图你们会念吗?我们把第三幅图也来念念。

9、师:春天到了,你们的心情怎么样?我们用快乐高兴的声音跟着钢琴声来唱一遍拨浪鼓出现的地方。好吗?

四、初步看图完整学唱歌曲。

1、师:刚才唱歌时我发现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是什么问题吗?(幼儿:大图上还有好多空地方。)

2、师:那怎么办呢?

3、师:每幅小图片应该摆放在大图的什么地方上呢?我来唱请一个小朋友听我的歌声把相应的图片放上去。 、4、师:现在,我们看着图片把这首《春天里来》给唱一遍好吗?

7、刚才你们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才唱出来的,这次老师不领唱了,你们自己看着图片试试看。

8、师:你们觉得自己唱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地方比较难唱,或者不会唱的地方?(幼儿回答)

9、师:刚才我们找出了自己的困难,这很好,现在你们再来跟着钢琴唱一唱,看看困难解决后唱得是不是比刚才好些了。

10、小朋友都唱的很好,那如果你们不看歌谱还会不会唱啊?如果忘记了怎么办?老师教你一个办法,小眼睛可以偷偷的瞄一眼歌谱,

五、幼儿合作演唱歌曲

1、师:下面,我们换一种方法来演唱,老师唱主歌部分,小朋友们唱‘啷里个啷’,好吗?

(老师幼儿合作唱)

2、师:除了老师和小朋友合唱,我们还可以和谁合作唱?(幼儿自由回答)

一半人唱主要歌词,一半人唱‘啷里个啷’。注意唱出我们在春天里快乐高兴的心情。

(幼儿幼儿合作唱)

3、师:这首《春天里来》小朋友们都会唱了,那现在我们加点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给我们的客人老师看,好不好啊?(幼儿:客人老师)

3、师:那我们来问一问客人老师,‘你们想唱哪了部分?’小朋友们和客人老师合作时,如果你记不得歌词了,怎么办?(幼儿:看图片)

4、师:今天我们学的这首歌是一首老歌,你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会唱,只是歌词有些不一样,回家后,你们可以教他们唱唱我们的歌,还可以和他们合作演唱。

篇10:音乐教案:《春天》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演唱《渴望春天》。

2、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了解弱起小节和临时变化音的作用。

3、通过学习加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唱《渴望春天》。

教学难点:

体会、感受6/8拍活泼、欢快的特点。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背景音乐——门德尔松《春之歌》并配以多副春景图。

师:春是四季之首,她在人们的艺术创作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她不仅告诉我们“一年之计在于春”,更在于她是万物复苏、勃勃生机的代言词,同学们你们知道多少关于春天的成语或诗句?(生答)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春天,开始本节课的音乐旅程吧!

三、新课环节

1、阅读歌词,分析主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42页,首先,请大家阅读一遍歌词,想一想歌词表达了什么内容?(对春天的渴望,一种欢快、迫切的心情。)

2、对比分析,解决难点

师:我们来试着给这段歌词配上旋律,我给大家二段音乐,大家听听哪个更适合它,并说明理由。——播放《四季歌》(2/4)《渴望春天》(6/8)片段。(生答、揭示答案:播放歌曲《渴望春天》)

教师总结:音乐之所以会给我们活泼、欢快、愉悦的感受,主要是由音乐的节拍决定的。歌曲《渴望春天》是6/8拍,6/8拍本身就具有活泼、欢快的特点,6/8拍涵义及力度关系。(涵义: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六拍。力度关系:强、弱、弱、次强、弱、弱。)如果用图形来表示,在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中你会选用哪个图形来表示6/8拍?(生答)跟老师一起做6/8拍划拍练习。此外,歌曲还采用弱起起唱,更能表达出人们渴望春天的迫切心情。

3、作者介绍,拓宽视野

师:这首歌是著名作曲家莫扎特于1791年创作的。请大家齐读43页上的作者介绍。

教师补充:莫扎特写这首歌曲的时候已经疾病缠身,贫病交加,可是我们却丝毫没有感受到那种濒临绝境的伤感和绝望,就像刚才同学们谈到的,反而处处洋溢着一种轻松欢快、热切期盼的情绪,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莫扎特坚定的意志、刚毅的性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就让我们怀着对艺术家的.崇敬和钦佩之情,来学唱这首歌曲吧。

四、课堂小结

师:我们盼望春暖花开的季节,大自然赋予我们取之不尽的青春活力。我们更应该珍爱生活中的明媚春光,它用诗情画意交织成永远唱不完的春之歌。希望同学们珍惜这宝贵的青春年华,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你们定能唱响自己人生的“春之歌”!

音乐教案:《春天》12xxxxxBxxxxx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演唱歌曲《春天》,在教师的带领下,能边唱边按照歌词内容做动作。

2.学习根据歌词内容来创编相应的动作。

3.知道唱完后,保持花的造型不动。

活动准备:

1.幼儿围成半圆形。

2.黑板一块,彩色粉笔若干。

3.幼儿用书,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复习韵律活动《小动物走》。

幼儿听音乐合拍地做模仿各种动物走。

(二)教师示范演唱歌曲。

1.教师投影放大幼儿用书《春天》画面,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用歌曲里的语言帮助幼儿梳理画面内容。

2.幼儿一边看《春天》画面,一边欣赏教师清唱歌曲。

教师:现在老师用歌曲将刚才你们看到的.书里的《春天》唱出来,你们听,老师唱的和书里画的一样吗?

(三)教师用较慢的速度演唱歌曲,并边唱边画歌曲的内容。

1.幼儿欣赏教师边画边演唱歌曲。

教师:老师还会一边唱一边将歌里唱的事情画出来呢!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歌词的内容。

教师:春天天气怎么样?地上长出什么啦?树上小鸟在做什么呢?花儿开得怎么样?

3.教师边指图画边示范演唱歌曲。

(四)教师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

1.教师:我们一起一边唱一边跳,好吗?可是怎么跳呢?

2.教师逐句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3.教师带领幼儿梳理所有动作,并放慢速度边唱边将幼儿编的动作做一遍。

(五)教师设计游戏“蝴蝶赏花”,将游戏加入表演唱。

1.教师:春天的公园很漂亮,花儿开得真美丽,蝴蝶都被吸引来了,小蝴蝶来看花并且要为特别好看的花儿拍照。老师扮做蝴蝶来欣赏花。你们都是一朵朵最美丽的花。一会儿唱到最后一句“花儿开得多么好”时,你们就不要动,让蝴蝶来欣赏。

2.教师带领幼儿表演唱,唱到最后一句时,提醒幼儿保持花的造型不动。

3.幼儿再次玩游戏,教师用动作暗示幼儿,在最后一句时保持花的造型不动。

篇11:音乐《春天》教案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教学建议:

1、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2、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春天”万事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在“春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

3、教师可调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用春天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

4、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有表现地唱好歌。

教材分析:

1.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

约纳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这首钢琴曲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1918~1930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在简短的弱拍开始的、节奏自由的4小节引子过后,出现下行三度模仿杜鹃鸣叫的音调,第一段以杜鹃鸣叫的下行三度所构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模进、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婉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第二段以“la”的长颤音开始。主旋律应用了许多颤音,间杂着杜鹃的鸣叫声,好似杜鹃鸟灵活地在林中飞来飞去,一会儿在这个枝头跳跃,一会儿又在那个枝头高唱,杜鹃鸟的鸣叫声为林中增添了浓浓春意。

第三段,旋律流畅而连贯,极富歌唱性,由于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半音,使得旋律更加新颖。这一段音乐与前两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之手风琴特有的音色,使得音乐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在竖笛模仿杜鹃鸟鸣叫以后,第三段抒情的旋律又反复了一次,最后第一段音乐再现,并结束在杜鹃鸟的鸣叫声上,与乐曲的开始形成呼应。《杜鹃圆舞曲》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

2.歌曲《小燕子》

《小燕子》是故事影片《护士日记》中的插曲,自影片播出后,这支歌便飞入了千家万户,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多年传唱不衰。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4/4拍,两个乐段,第二个乐段是第一个乐段的变化重复。歌曲遵循了语言的音调、节奏写成,音乐语言淳朴简练,口语化;歌曲几次出现了附点音符,都巧妙地结合了语言的节奏、韵律,还有延音记号,后倚音的使用等,使得词曲结合紧密。歌词以一颗童心描绘了小女孩与小燕子朋友般的亲密交谈,唱起来朗朗上口,娓娓动听。尤其作者在处理第二段歌词时,不加停顿,将小女孩要把家乡的新变化、新面貌一一告诉小燕子,力邀小燕子来做客的急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曲以小女孩为主人公,动情地歌唱了祖国的新面貌,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伟大成就。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感觉。

3.歌曲《布谷》

《布谷》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3/4拍,大调式,歌曲以模仿布谷鸟叫声的音调开始,其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交替的.节奏,显得格外从容,带出了以级进为主的流畅旋律,有着三拍子舞曲的特点,给人以愉快、优美的感受。歌词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

4.歌曲《小雨沙沙》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宫调式。旋律采用了级进、同音反复及变化重复等手法,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动地描绘了小雨沙沙的声音。拟人化的歌词天真而又稚气,充满了儿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们介绍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又提示孩子们学会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歌曲符合语言的规律,朗朗上口,是一首孩子们喜爱的好歌。可启发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三、表演《布谷》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可提示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

篇12:春天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演唱《渴望春天》。

2、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了解弱起小节和临时变化音的作用。

3、通过学习加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唱《渴望春天》。

教学难点:

体会、感受6/8拍活泼、欢快的特点。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背景音乐——门德尔松《春之歌》并配以多副春景图。

师:春是四季之首,她在人们的艺术创作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她不仅告诉我们“一年之计在于春”,更在于她是万物复苏、勃勃生机的代言词,同学们你们知道多少关于春天的成语或诗句?(生答)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春天,开始本节课的音乐旅程吧!

三、新课环节

1、阅读歌词,分析主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42页,首先,请大家阅读一遍歌词,想一想歌词表达了什么内容?(对春天的渴望,一种欢快、迫切的心情。)

2、对比分析,解决难点

师:我们来试着给这段歌词配上旋律,我给大家二段音乐,大家听听哪个更适合它,并说明理由。——播放《四季歌》(2/4)《渴望春天》(6/8)片段。(生答、揭示答案:播放歌曲《渴望春天》)

教师总结:音乐之所以会给我们活泼、欢快、愉悦的感受,主要是由音乐的节拍决定的。歌曲《渴望春天》是6/8拍,6/8拍本身就具有活泼、欢快的特点,6/8拍涵义及力度关系。(涵义: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六拍。力度关系:强、弱、弱、次强、弱、弱。)如果用图形来表示,在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中你会选用哪个图形来表示6/8拍?(生答)跟老师一起做6/8拍划拍练习。此外,歌曲还采用弱起起唱,更能表达出人们渴望春天的迫切心情。

3、作者介绍,拓宽视野

师:这首歌是著名作曲家莫扎特于1791年创作的。请大家齐读43页上的作者介绍。

教师补充:莫扎特写这首歌曲的时候已经疾病缠身,贫病交加,可是我们却丝毫没有感受到那种濒临绝境的伤感和绝望,就像刚才同学们谈到的`,反而处处洋溢着一种轻松欢快、热切期盼的情绪,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莫扎特坚定的意志、刚毅的性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就让我们怀着对艺术家的崇敬和钦佩之情,来学唱这首歌曲吧。

四、课堂小结

师:我们盼望春暖花开的季节,大自然赋予我们取之不尽的青春活力。我们更应该珍爱生活中的明媚春光,它用诗情画意交织成永远唱不完的春之歌。希望同学们珍惜这宝贵的青春年华,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你们定能唱响自己人生的“春之歌”!

春天音乐教案9xxxxxBxxxxx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

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

3.配乐散文:《春》。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录像机、磁带、录像带、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十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例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入;(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2.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

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作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1)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2)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

(3)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4)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8.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或用录音带伴奏;老师指挥),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

9.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由师生共同设计,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边唱边加入打击乐伴奏。

篇13:音乐春天教案

一、活动目标

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切分节奏,感受歌曲切分节奏并通过动作、乐器表现相关节奏,体验生活中有节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木琴和铝板琴、各种小乐器若干。

2.有关于运动会的相关经验。

3.拔河、划船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春天运动会

T:春天到了,要举行运动会,运动会有哪些比赛项目? (调动幼儿有关运动会的相关经验)??

T:(出示拔河的图片)运动员要进行的第一个项目是什么?我们为他们加油!怎么加油? (引导幼儿有节奏的加油,例如:加油呀?加油呀)

T:(出示划船的图片)接下来的项目是什么?我们也来划船,怎么划? (引导幼儿边动作边感受划呀划呀划呀划)

T:我们头边拍手一边来为运动员加油。引导幼儿将刚才的节奏用拍手表现)

(二)生活中的切分节奏

T:除了在运动会上有这种节奏声音,平时有没有听到过这种节奏的声音?

(鼓励幼儿联系生活经验,找找生活中的切分节奏,例如:肚子疼“哎呦哇,哎呦哇;我很重,爸爸背,哎呦嘿?哎呦嘿等)

T:总结:这种节奏叫切分节奏。

(三)运动会拉拉队

T:我们组成拉拉队为运动队员加油,用什么节奏加油呢,听听拉拉队长是怎么弹的,你们把听到的拍出来。(老师在钢琴上即兴弹带有切分节奏的节奏音响,引导幼儿拍手模仿)

T:拉拉队除了拍手还要用乐器为他们加油,运动员请你们敲出有切分音的加油节奏。(出示各种小乐器,引导幼儿用乐器敲出带有切分音的节奏)? ?

T:拉拉队还请来了木琴和铝板琴帮忙,用切分节奏的好听的句子为运动员加油。(出示木琴和铝板琴,鼓励幼儿敲奏出带有切分音的乐句)

操作提示

活动中的几个步骤不强求一定一次完成,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分几次完成,每个要求都是在前一个要求达成的基础上继续。活动中老师要有等待的耐心,如在启发幼儿思考生活中是否听过切分节奏声响的环节中,孩子可能当场不一定讲得清楚,需要老师不断在生活中引导,启发他们去听辨、发现,积累有关经验,然后相互交流。

在乐器表现切分节奏时,可由易到难,鼓励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用各种不同音色的小乐器创编出属于自己的切分节奏,然后在此基础上提高难度,尝试用带有音高的乐器——木琴、铝板琴创编有音高的切分乐句。创作开始时,幼儿可能是无意识的,根据感觉来,老师要及时地鼓励、肯定、提升,并与同伴分享,推动幼儿操作积极性。

版本1幼儿园大班语言诗歌《树真好》张丽公开课视频+原版PPT课件+音乐

四、活动总结

对整场活动的进行总结

【春天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1.《渴望春天》音乐教案

2.渴望春天音乐教案

3.小班春天音乐教案

4.《春天里来》音乐教案

5.小班音乐律动《春天到》教案

6.幼儿园大班音乐歌唱春天教案

7.教案音乐

8.音乐教案

9.春天教案

10.大班教案音乐

下载word文档
《春天音乐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