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必修) 3.2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教案
“谷爱凌的好朋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第一册(必修) 3.2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教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第一册(必修) 3.2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第一册(必修) 3.2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教案
人教版第一册(必修) 3.2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教案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既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又包括速度方向的.改变,同时也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
2、知道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同时也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识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三、教学难点:
理解惯性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举例法、分析归纳法
五、教学步骤:
文件大小: 38K文件格式: doc 下载地址: 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篇2:物体受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吗
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是指物体进行机械运动时相对某个参考系的运动速度的状态。运动状态的内容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矢的变化量(dr/dt),即单位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与物体的运动方向。静止或运动也属于其包含范畴。
篇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的改变,速度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的改变;
(2)理解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把物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要讲清三个问题:物体运动状态由哪个物理量来标志,什么能说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那么力就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为什么说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教法建议
1、在讲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时,注意强调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这种情况,例如直线折反、转弯.这时速度变化了,一定有加速度产生.
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这一观点是定性分析给出的,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要抓住惯性这一概念为切入点去分析,不要让学生感到太突然,找不到分析思路.
3、多分析实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教学难点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示例:
一、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2、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
注意:象物体做沿同一直线的往复运动,或沿曲线转弯等运动时,只要其速度方向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要发生变化,此时物体将具有加速度.
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4、上节课所举的部分例子重新分析
二、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1、分析:
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速度的性质――→讨论物体惯性大小的方法是在相同力的作用下,对比产生加速度的大小.产生加速度越大,表示物体惯性越小 .
2、举例分析:见书49页的例子.
3、结论: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4、惯性的利与弊:让学生看书并讨论
探究活动
题目: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组织:小组或个人
方案:搜集“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的示例并加以分析和评价,写出小论文.
评价:可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表达能力.
篇4:《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我首先从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坐在车上,车子在刚开始猛地启动和急刹车时人的感受入手。进行行导入本课和进行本课的。首先我提问:当我们在车子猛地的启动的时候,我们是什么感受?学生都有经验。然后我问:为什么我会向后仰呢?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猜想。然后介绍说,我们做几个小实验进行验证一下。这里我们让学生进行设计实验,而是直接介绍几个小实验,进行研究。这样做,是因为这极小实验的较为简单,还有就是课本上已经介绍了。如果再让学生进行设计,似乎是有些浪费时间。可以让学生看书进行了解,我想也是不错的方式。
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我们让学生进行说实验提示,我想这个一点注意。因为学生在分工合作,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上需要进一步进行加强。这样学生才能够较为好进行实验。
在学生进行实验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基本上都能够进行实验,如果有学生没有携带相关的材料,我指导学生利用手头上的材料进行实验。第一部分实验内容包括:抽纸板上鸡蛋的实验,打棋子的实验和钢笔帽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观察到虽然下面的物体运动了,但是该物体上面的物体位置没有改变,这样引导学生了解静止物体的的静止的属性。
在接下来的时候,我又引导学生回顾,在急刹车的.时候,他们的感受。这样学生再进行猜想。学生已经有了上述探究活动的经验,这部分对于学生就较为简单了一些。然后我介绍小车驼橡皮然后让小车进行急停的小实验。现在想来,我应该让学生进行说一说效果可能会更好。
最后,我指导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解决问题;就是解释跳远和泼水时的惯性的应用。学生还是较好的进行了解释。
篇5: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坐在汽车上,在汽车启动和刹车的时的感受开始。虽然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是惯性,但是对于什么惯性还是不知道,了解。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小实验,研究惯性。
本课通过三四个小实验进行研究惯性。惯性的研究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静止的物体的惯性,二是运动物体的惯性。在研究静止物体的惯性的时候,我设计了鸡蛋掉入水杯的,或者是橡皮的活动,还有就是抽纸片钢笔帽不动的活动。在这两个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携带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学生们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这个探究活动中,没有要求学生进行设计实验的程序,而是教师讲解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活动。这样做能够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活动。学生按照自己的材料,进行有效的活动。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进行活动,以在活动中有所发现,但是有学生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携带相关材料,这个情况需要进一步的强调。
在进行第二实验:运动的物体有惯性的时候,我发现一些实验操作的问题需要进行强调。那就是在学生使学生就是学生使小车进行运动的时候,使小车要就那些匀速运动。这样才能够有效果。这个方面需要,以后再教学中进一步强调。
篇6:第一册(必修) 5.3平抛物体的运动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
(2)掌握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及运动规律。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平抛物体运动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通过对教材上所附彩图“平抛物体的闪光照片”的分析,或对平抛运动录像片的慢放分析,启发学生:处理物理问题可以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弥补我们感官功能上的不足,从而创造出新的研究方向和创造新的测量仪器。
3.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平抛运动的规律:物体(质点)的位置、速度如何随时间变化,轨迹是如何形成的;
2.平抛运动是怎样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这是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三、教具
1.演示平抛的物体与自由落体同时落地:
平抛与自由落体实验器(包括两个不同颜色、同样大小的小球、小锤、支架等);
2.演示平抛运动和它的两个分运动:
平抛竖落演示器(包括电源、三个钢球)
3.分析实验数据
(1)平抛物体的闪光照片(课本彩图)、刻度尺、铅笔;
(2)演示实验2的录像片(有慢放镜头)。
4.分析平抛分运动
CAI课件(能分析演示水平匀速运动和竖直自由落体运动;也能演示第三册(选修) p.63习题(8)描述的现象)。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文件大小: 47K文件格式: doc 下载地址: 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篇7:第一册(必修) 6.1 行星的运动 教案
人教版第一册(必修) 6.1 行星的运动 教案
行星的运动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观点及发展过程.?
2.知道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
二、教学重点
1.“日心说”的建立过程.?
2.行星运动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
1.学生对天体运动缺乏感性认识.?
2.开普勒如何确定行星运动规律的.?
四、教学方法
1.“日心说”的建立的教学――采用对比、反证及讲授法.?
2.行星运动规律的建立――采用挂图、放录像资料或用CAI课件模拟行星的运动情况.?
五、教学步骤
文件大小: 44K文件格式: doc 下载地址: 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篇8:第一册(必修) 2.3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教案
一、目的要求
1、理解速度的概念
(1)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明确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3)知道速度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明确瞬时速率,知道速率和速度的区别.
3、初步运用极限思维方法理解瞬时速度.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速度概念。
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多媒体演示不同物体的运动,引出速度概念
百米竞赛
汽车的运动
火箭的运动
文件大小: 42K文件格式: doc 下载地址: 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篇9:第一册(必修)2.5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 教案
人教版第一册(必修)2.5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 教案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1)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速的国际制单位是m/s2。
(3)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或相反时,结果是速度随时间增加或减少。
(4)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二、重点、难点分析
加速度的概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首先要注意加速度的引入。可以通过公共汽车与无轨电车(或卡车与小汽车)启动,速度从零加速到5m/s的差异,使学生体会到速度的变化有快慢问题。也可演示物体从不同倾角的斜面滑下,在水平面滑行的距离大致相同,比较物体在不同倾角的斜面的'速度变化的不同点是什么?从而提出速度变化有快慢之分。
引入加速度的概念后,要强调两个问题。其一,加速度不是表示速度的增加,也不是速度的变化,而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其二,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没有任何直接关系,高速公路上高速匀速行驶的汽车,它的加速度为零。这两个问题,都可以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
暂时回避几个问题:第一,只提出加速度是矢量,如何判断方向的问题应暂时回避,待引出牛顿第二定律再研究;第二,不宜提“速度变化的快慢”,包括“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第三,不宜提平均加速度与即时加速度。
三、教具
“教参”第100页介绍的“阿特伍德机”装置,装置中的槽码可选用几个不同规格的。
或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装置。(不用打点计时器)
四、主要教学过程
文件大小: 47K文件格式: doc 下载地址: 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篇10:第一册(必修)4.3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 教案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转动轴和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状态。
2:掌握力臂的`概念,会计算力矩。
篇11:第一册(必修)4.3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 教案
三、教学难点:
力矩的概念及物体的转动方向的确定。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讲授法
五、教学用具:
力矩盘、钩码、弹簧秤、投影仪、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1:复习:前边我们共同学习了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请同志们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2)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2:引入: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种平衡――转动平衡
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转动平衡的概念
2:理解力臂和力矩的概念
篇12:第一册(必修)4.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教案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2、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二、教学重点
篇13:第一册(必修)4.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教案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三、教学难点: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
五、教学用具:
演示物体一个,弹簧秤三个
六、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物体有的处于平衡状态,有的处于非平衡状态;其中物体的平衡状态比较常见,而且很有实际意义。那么: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呢?本章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问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文件大小: 22K文件格式: doc 下载地址: 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第一册(必修) 3.2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教案】相关文章:
4.观察物体教案
6.第一册的教案
7.运动教案
9.观察物体三教案
10.观察物体的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