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

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

2023-03-11 07:57:3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是狄怀嘤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篇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

篇1: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

设计计指导思想

《关于北康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属于“走进语言现场”专题的“交锋时刻”板块。由于本专题的学习方式为活动体验,教材在设计上强调实践性.目的是在交流表达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因此,基于以上两个原因.《关于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宜采用课堂辩论的形式展开活动。教师应在课前印发“辩论的基本规范”等材科和“学生听众参与情况记录表”;明确正反方的代表人员,布置学生充分预习.提炼观点,准备好资料卡片;强调其他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听众的倾听能力。开展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能够在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而敏捷地应对和辩驳,让学生学会倾听。能够准确把握口语交流传递的信息。辩论结束后.教师作适当点评和总结,让学生体会、感受梁思成先生的远见卓识、儒雅风范。

教学目标

l.认识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育修养的重要性,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犬方。

2.能够在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而敏捷地应对和辩驳。

3善于倾听.能够准确把握口语交流传递的信息。

教学重点与难点

l.能够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而敏捷地应对和辩驳。

2.善于倾听,能够准确把握口语交流传递的信息。

3.感受粱思成先生的远见卓识和儒雅风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印发有关辩沦的基本规范等材料和“学生听众参与情况记录表”。

2.每个小组推荐2人,明确正方“保存派”和反方“拆除派”的代表.小组的其他成员一起帮助自已组的代表准备好相关论据和材料(以文本为基础)。

3.通过查阅课外书籍或网络,搜集证明己方观点的相关论据和材料,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学生听众参与情况记录表”。

二、背景导人。

20世纪50年代,成为新中同首都的北京开始规划城市建设方案,对于北京城墙的处理意见,当时主要分为两派:一是坚决主张拆除城墙的“拆除派”;一是以梁思成为代表,坚决主张保存城墙的“保存派”。粱思成曾在1957年写下这样一段话——“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对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你又有怎样的看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语言现场”。

三、辩论过程。

1.主持人致开场词,简单宣布辩论规则。

2.主持人宣布辩题“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并介绍正反方代表及其所持立场(分刖为“北京城墙应当保存”和“北京城墙应当拆除”)。

3主持人宣布辩论开始。

4正方一辩首先陈词。(时间3分钟)

5.反方一辩陈词。(时间5分钟)

6.正方=辩任选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时间2分钟)

7.反方二辩任选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时间2分钟)

8.正方三辩任选反方二辩或i辩进行一对攻辩。(时间2分钟)

9.反方三辩任选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时间2分钟)

10.正方一辩攻辩小结。(时间1分30秒)

11.反方一辩攻辩小结。(时间1分30秒)

12.自由辩论。(各4分钟)

13其他同学提问。(4分钟)

14.反方四辩总结陈词。(4分钟)

15正方四辩总结陈词。(4分钟)

(说明:在整个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听众要认真填写表格,积极参与)

四、教师点评、总结。

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展现了自己的风采,体现了同学们敏捷和缜密的思维(视课堂具体情况作进一步评析)。我们刚才在辩论中可以说是针锋相对,各自据理力争,不分伯仲(视具体情况作进一步评析)。你们想知道上世纪50年代这次辩论的`结果吗?历史没有选择粱思成,这篇极有说服力的辩词并没有阻止拆除者的脚步,从1952年开始,北京外城城墙被陆续拆除,历史也让今天的北京为当初的选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城记》一书的前言中,作者王军饱含深情地写下这样的文字:“研究中国建筑与城市规划,是无法绕过梁思成先生的。是他在兵匪满地、行路艰难的旧中国,跋涉在深山老林里,寻觅中华古代文化的瑰宝,完成了中国人的第一部建筑史;是他发出居者有其屋、城市规划的最高目标是安居乐业的呼喊,为中国城市的理性发展筚路蓝缕;是他搏尽全力为中国古代建筑请命,虽是屡战屡败,却痴情不改。”

五、布置作业。

课后阅读《城记》,进一步了解相关北京城墙的情况。

篇2: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的教学设计模版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的教学设计模版

一、导入

(以丽江古镇、乌镇、南浔古镇的图片导入)

大家看,这是张丽江古镇的图片,从图片上看,丽江的老房子参差不齐,石板路高低不平,可是为什么每年还是有成千上万的人去丽江呢?大家去看什么?(古老文明,传统文化的积淀)几年前复古旅游悄然兴起,人们千里迢迢地奔赴乌镇、南浔等古镇,冲着什么去的呢?对,就冲着那个“古”字去,去那儿感受我们在现代化的城市中感受不到的我们老祖宗的生存空间、生存方式和它所孕育的传统文化可是在几十年前就有人说这样的老房子破破烂烂,留着何用,拆了可以干好多事情这样的论调在20世纪50年代的北京非常得流行新中国成立了,北京该以怎样的面貌面对全国人民,老北京的城墙拆还是不拆,这是个问题为此梁思成先生特地写了这篇《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的文章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从题目来看,这是一场“存”与“废”的辩论,所以我们今天借梁思成的这篇的观点和材料来开展一场辩论课

二、出示标题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l.能够在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而敏捷地辩驳

2.善于倾听,能够准确把握口语交流传递的信息

3.感受粱思成先生的远见卓识和儒雅风范

辩论程序:

(一)、陈词阶段(共4分钟)

(1)正方一辩发言(2分钟)

(2)反方一辩发言(2分钟)

(二)、自由辩论阶段(每次发言限时1分钟,共20分钟)

首先由正方发言、盘问,然后由反方回答、发言全体同学积极参与

(三)、总结陈词阶段(共4分钟)

(1)反方四辩总结陈词(2分钟)

(2)正方四辩总结陈词(2分钟)

辩论注意事项

1、注意倾听,及时做笔记,针对对方提问和辩驳的内容回答或反驳,内容不能偏离辩题或各自为论

2、辩手答辩时要面向对方辩手,要求用普通话表达,吐词清楚,声音响亮

3、观点明确,陈述要做到有理有据

4、互相尊重,只能针对对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攻击,而不能人身攻击,不能带有轻视、贬低污辱对方的语言

5、观众请保持安静,做文明观众精彩处可以用掌声鼓励

三、辩论开始

四、教师点评、总结

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展现了自己的风采,体现了同学们敏捷和缜密的.思维(视课堂具体情况作进一步评析)我们刚才在辩论中可以说是针锋相对,各自据理力争,不分伯仲(视具体情况作进一步评析)我们也在辩论中深刻地感受了梁思成先生远见卓识和儒雅风范可是历史没有选择粱思成,这篇极有说服力的辩词并没有阻止拆除者的脚步,从1952年开始,北京外城城墙被陆续拆除,历史也让今天的北京为当初的选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现在再让我们来回味一下北京的城墙吧(幻灯片:现在改造过的城墙照片)解说:北京的城墙已经毁掉了,尽管梁思成多方奔走,振臂高呼,但螳臂挡车,势单力薄,还是没能挡住北京古城墙的疯狂的坍塌梁在当年断言:拆了北京城墙,50年后一定就会后悔不到50年,他的话便被验证北京城墙的毁灭将古城墙规模、年代、文化第一的位子留给了西安城墙

这些照片上是当时遗留下来的极少的几个城墙,漫步在宽阔的墙顶,足踩着长条青砖,感受着岁月的沧桑,城墙一线铺展向前,脚下就是千年古都的老城区,这座灰色的城市彷佛被笼罩在一股烟气之中,镐京,咸阳,长安,再到现在的西安,历朝历代累计沉淀在这座古城里,于是乎西安有了它独特的味道,连带着西安城里的人也有了不同于其他古都的性格坐在城墙上听着旁边吹埙人悠悠的吹埙声,看着夕阳慢慢的从城墙边落下去,恍惚之间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在《城记》一书的前言中,作者王军饱含深情地写下这样的文字:“研究中国建筑与城市规划,是无法绕过梁思成先生的是他在兵匪满地、行路艰难的旧中国,跋涉在深山老林里,寻觅中华古代文化的瑰宝,完成了中国人的第一部建筑史;是他发出居者有其屋、城市规划的最高目标是安居乐业的呼喊,为中国城市的理性发展筚路蓝缕;是他搏尽全力为中国古代建筑请命,虽是屡战屡败,却痴情不改”

【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相关文章:

1.《统计讨论》教案

2.标准问题大讨论范文

3.北京课文教案

4.《北京》的教案

5.关于城墙作文800字

6.西安城墙高二作文

7.植树问题教案

8.《北京亮起来了》教案

9.《北京》课时教学教案

10.《,北京》的教案内容

下载word文档
《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