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新课标教案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新课标教案

2022-11-26 08:33:5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林心”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新课标教案,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新课标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新课标教案

篇1: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新课标教案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新课标教案)

一,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口算除法,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一位数除两位数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学生已有的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有:表内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这些口算经验是帮助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因此,教学时,应采取积极措施,激活学生已储存的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在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的设置: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本单元用?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口算除法 学习内容:p13――口算除法 一,学习目标的设置: 依据一:教材通过创设一个运输蔬菜的情境,将口算除法和估算除法的内容蕴含其中,十分自然地导出例1、例2要解决的四个问题。 依据二:教科书第13页的插图,引入课题 依据三: 教材分析:例1教学口算,主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表内除法、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经验来自己推导出口算除法的一般方法。例2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它的一般算法是: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的数来计算。由于学生的已有经验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教材提供了几个学生的不同思考方法。 1,  学情分析:本小节主要教学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用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数的口算及相应的估算,共安排两个例题。例1含3个小题,分别教学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和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 鉴于以上分析,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二,教学评价的设置: 通过第13页插图检测目标1的达成。通过第14页例1,检测目标1,2,的达成。 三,教学程序的预设: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  二三得六 2×3=6 6÷3=2    60÷3=30 2、20×3=60  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作业):练习三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 学习内容:p16――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 一,学习目标的设置: 依据一:例2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它的一般算法是: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的数来计算。由于学生的已有经验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教材提供了几个学生的不同思考方法。 依据二:教科书第16页的插图,引入课题 依据三: 教材分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它的一般算法是: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的数来计算。由于学生的已有经验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教材提供了几个学生的不同思考方法。 学情分析:本小节主要教学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用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数的口算及相应的估算,共安排两个例题。例1含3个小题,分别教学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和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例2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估算。 2,  鉴于以上分析,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二,教学评价的设置: 通过第16页插图检测目标1 2,的达成。 三,教学程序的预设: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每个小组每人准备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巩固技能: 1、师出示口算卡片: 1800÷3 2400÷6 250÷5 420÷6 2700÷9 140÷7 120÷6 5400÷6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 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走呀? (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 课件演示:小精灵聪聪出现了: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同桌交流、讨论。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书: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引导: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 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 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 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0(箱)  或者124=120 4  120÷3=40  4÷3=1……1 124÷3≈41(箱) (三)小结: 师: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帮李叔叔解决难题的?(估算)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在生活中你还认为哪些地方用得到估算呢? 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当我们遇到数字较大的题目,比如分东西,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均分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我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计算。 (四)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做P16 “做一做”第1、2题 1、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 之后解答这道题目。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道题。之后进行全班性讲评。 (五)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游戏:神算子 游戏的规则: 1、要求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牙签放到一起。 2、每抓一把牙签后放到一边,先数出根数。接着再快速地算出该平均分给组内每个成员多少根牙签。 3、每人一次机会。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4、最后评选出组内的神算子。 板书设计: 124÷3≈40(箱) 或者  124 = 120 4 120÷3=40(箱)  4÷3=1(箱)……1(箱) 124÷3≈41(箱)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位数除两位数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学习内容:p19-20――一位数除两位数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一,学习目标的设置: 依据一:教材通过创设一个植树的情境,将一位数除两位数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内容蕴含其中,十分自然地导出例1、例2要解决的问题。 依据二:教科书第19页的插图,引入课题 依据三: 教材分析:经历分小棒地过程理解合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地计算顺序和商地定位方法。 学情分析: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鉴于以上分析,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二,教学评价的设置: 通过第19页插图检测目标1 2,的达成。 三,教学程序的预设: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1、口算 600÷6  27÷3  240÷8  160÷4 2、笔算      3)9 9)37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  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42÷2 52÷2 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生:40÷2=20 2÷2=1 20 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  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  第二种   21  21 2)42  2)42 42 4     0  2 2 0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

篇2:数学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示例

数学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示例

教学内容:口算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难点: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学生学练过程

组织引导过程

学生练习(口答和口算) 学生观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分析解决问题。

小组汇报。

小组内说一说。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师: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

解题思路

①想口诀:二三得六 2×3=6 6÷3=2 60÷3=30

②20×3=60 60÷3=30

③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练习设计:

1、口算下面各题 200÷5= 120÷6= 2400÷6= 100÷5= 500÷5= 100×6= ÷2= 700÷7= 2000÷5= 160÷4= 120÷3= 800÷8=

2、买一个要5元,李老师带150元一共能买几个 ?

3、玩具厂计划生产600个零件,如果每天做6个,要几天才能完成任务?

4、商店运进240箱苹果,每次运8箱,要几次才能完成?

课后反思:

篇3: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除法1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课题一: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教学例1

1. 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学生数,并口答。)

2.如果要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合解雇。

4.如果不分小木块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 6÷3=2

60÷3=20

6. 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 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三. 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24÷3=8     240÷3=80

四、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17页1.2

课题二:除法估算

教学内容:16页例2

1.教学目标: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抽象对算式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听算。

二.新授:

1.由情境引出估算这个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知道是生活中的需要。

2.出示例题2,“你有什么样的解答方法?”

3.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列示124÷3≈ ,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

5.小结,总结加强。

三. 巩固练习:

做一做:

1. 260÷4≈ 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 估算练习。

四、作业:第18页6、7题。

课题三:口算除法练习

教学内容:17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过程:

一、听算

6÷2        60÷2      600÷2      6000÷2

8÷4        80÷4      800÷4      8000÷4

10÷2       2×5       60÷3       20×3

24÷3       240÷3    2400÷3     120÷3

70÷7       10×7      54÷6       48÷8

二、估算比赛: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三、笔算比赛:

8÷2      80÷2      800÷2       8000÷2

18÷3    180÷3     1800÷3      90÷3

54÷9    6×9        81÷9        7×9

8×9     7×9        27÷3        6×7

5×8     40÷5       45÷5        21÷3

用一定时间算出以上题目,师生评价,表扬发奖。

四、说一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社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五、总结: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篇4: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l         知识要点: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P14 例1)

(1)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前面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先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P16 例2):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笔算除法

1.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p29 例6;p31 例7)

2.会判断商是几位数。(p24 第5题)

3.知道除法的验算方法:

(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熟记关于0的一些规定:

(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三)特别提醒:

1.口算、估算、笔算,其中中间、末尾有0的要特别注意。

2.应用题看清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口算题可以直接列式计算;估算题要注意书写格式:124÷3≈40;笔算题最好写出除法竖式。(书p35 第1、2、3题)

课题: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数学三年级(下)第13~16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几百几十的口算除

法的过程。掌握一般的口算方法,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口算的思考

方法)

教学关键:理解算理。

一、预习作业

1.(1)24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840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30÷3    24÷2    30÷5    60÷6   20×3

30×8   41×3    84÷4   80÷2    90÷3

3.自学书第13~16页后,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图中提出的问题吗?

① 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② 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

每次运多少箱?你是怎样计算的?

③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二.预习反馈、关键点拨:

1、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 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①想口诀  二三得六  2×3=6   6÷3=2    60÷3=20(表内除法)

②20×3=60 60÷3=20                            (想乘算除)

③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60÷3=20       (数的组成)

④6个十÷2个十=3个十=30                     (看成几个十)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

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想乘算除)

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或看成几个十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

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第15页第1、2题

三.巩固练习:(可看课件)

1.小兔子回家

2.神奇的宝塔

3.小蜗牛找家

4.有20元

①如果这些钱都买   ,可以买多少枝?

②如果都买    ,可以买多少本?

5.康全药店 买1盒送1瓶 每盒72元 (口服液一盒 8瓶装)

益民药店 每盒66元(口服液一盒 8瓶装),哪个药店的保健品便宜?

看课件

四.总结。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五.作业本

教学反思:口算除法这个内容,是学习除法的基础,

也可以说是乘法计算的逆运算,学生对除法的计算还

有一个状况,就是很难理解除法,把除法和乘法混淆,因此

在教学前,先以乘法为基础,先让学生体验乘法计算,再由

乘法运算引入除法计算,让学生发现。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

的一般方法。

2、 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

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预习内容:

1、口算:

1800÷3    2400÷6    250÷5    420÷6

2700÷9    140÷7     120÷6    5400÷6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2、自学书本第16页例2,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李叔叔他们三人

想怎么把蔬菜运走呀?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这道

题该怎么解

决呢?(让学生讨论)

二、预习检查:

1、口算:1800÷3    2400÷6    250÷5    420÷6

2700÷9    140÷7     120÷6    5400÷6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

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

一起来看看吧。

3、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

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走呀?

(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

课件演示:小精灵聪聪出现了: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同桌交流、讨论。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书: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

师引导: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

地解决它呢?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    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    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

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0(箱)

或者124=120+4  120÷3=40  4÷3=1……1

124÷3≈41(箱)

4、小结:

师: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帮李叔叔解决难题的?(估算)这节

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在生活中你还认为哪些地方用得

到估算呢?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

当我们遇到数字较大的题目,比如分东西,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

均分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我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计算。

三、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1、做P16 “做一做”第1、2题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

以看作240或者280。之后解答这道题目。

2、商店准备把241个梨装袋进行销售:可以把241看作(     )。

(1)每3个装一袋,大约可以装多少袋?

(2)每4个装一袋,大约可以装多少袋?

3、(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340个苹果分成4筐,平均每筐大约装多少个?

4、游戏:神算子

游戏的规则:

1、要求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牙签放到一起。

2、每抓一把牙签后放到一边,先数出根数。接着再快速地算

出该平均分给组内每个成员多少根牙签。

3、每人一次机会。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4、最后评选出组内的神算子。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学生总结出估算的要点一是要方便计算,

二是商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三是结果不能用全

等号,用约等号。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

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学过程:

一、预习内容:

1、口算                600÷6  27÷3  240÷8  160÷4

2、笔算

3)9        9)37

3、自学书本第19~20页例1、例2学生说图意,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怎么计算?你是怎么想的?

二、预习检查、关键点拨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  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42÷2            52÷2

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生:40÷2=20 2÷2=1 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

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4.教学例1  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       第二种

21             21

2)42           2)42

42             4

0              2

2

0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

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

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师配合补充)

(4)让学生质疑

(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5.教学例2 :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         第二种

26             26

2)52           2)52

52             4

0             12

12

0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

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

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

52÷2=26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

的?表示多少?

指商个位上的 “6”,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

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

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6)指导看书质疑

6.练习反馈  P20 做一做 1

7.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

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下面的除法算式。

1□          □□

4)4 8        6)8 4

4            □

□           □□

□           □□

0              0

2.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P20 做一做 2

3.请你当小医生,先诊断,再“治病”。

34        11          1

2)68      6)96       5)60

68        6          5

0         6         1

6

0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

教学反思:在教学42÷2时,我先让学生用竖式试

算,当学生写出不同竖式时,我组织学生通过比较、

质疑的方法,让他们更清楚地掌握笔算除法的算理

和计算顺序。教学例2时,又进一步让学生在例1的

基础上用自己的算法先尝试,又通过动手操作分小棒

验证,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在练习过程中,运用多

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

算理和计算顺序。

笔算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而笔算除法是笔

算中最难掌握的,因此我整节课都按照比较严谨的步

骤进行教学,课堂气氛虽然不是很活跃,但教学效果

较好。

第四课时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

教学内容: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

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2、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算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

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怎么办?商的最高位定在哪里?

课前预习:

1、根据例3,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2、估计一下,238÷6大约等于多少?

3、怎样精确算出238÷6=?你是怎么想的?

4、一位数除三位数时,笔算程序是怎么样的?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重点点拨:

(一)、创设情境,争当小老师。

1、出示书22页例3的情境图。

师:根据主题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会解答吗?

生:列式为“238÷6”。

师:谁来估算一下,大约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先估算一下“238÷6≈”。

生:238≈240,240÷6=40。

生:想(四)六二十四,接近238的前两位数“23”,所以238÷6≈40。

2、师;如何笔算?

请每个学生试算在本子上。

试算完毕,开展“争当小老师”的活动。在“争当小老师”的活动中,四人小

组的成员自找同伴,互教互听。可对你的同伴的想法予以评价,如:“我听懂

了。”“听不懂。”“你好象这个地方说错了。”“这样说会更好。”……

师注意观察,巡视,发现交流好的同伴,予以表扬、鼓励。

全班交流。请一人当老师,教教班上的同学。可自由辩论,遇到不清楚的可要

求再解释,说错的予以反驳,有好的想法可再说明……

(重点可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先用6除几?2个百除以6不够商一个百,

怎么办?23个十除以6,商应该写在哪位上?商是几位数?)

小组内评评小老师的作用有多大?你教会了谁?

3、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以例3为例,师生共同小结:

①先判断。商是几位数?

②除。用23除以6,等于3,3写在十位上。

③乘。用口诀“三六十八”算出商3个十乘除数6等于18个十,写在 23个十

的下面。

④减。用23个十减去18个十等于5个十,5写在十位上。

⑤查。检查余数5是否比除数小。

⑥放。把被除数个位上的8放下来,和余数5个十合起来是58个一。

⑦除。用6除58,等于9。

⑧乘。……(再重复上面的笔算步骤。)

让学生闭眼,回忆笔算的六步骤“①先判断。②除。③乘。④减。⑤查。

⑥放……”。理清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4、师:笔算的结果正确吗?如何知道?

生:可用估算的结果加以比较,初步检验结果的正确性,然后再检查一遍。

(二)、问题延伸,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

进而解决例3的延伸问题:“如果一本相册有24页,1本相册能插得下这些照

片吗?2本呢?”。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1:24×2=48>39>24。

生2:24×6=144,144<236<144×2。

所以,一本相册不够,2本可以。

交流方法,对比出最佳方案。

二、练习巩固

1、应用总结出来的笔算除法运算六步骤,独立完成课本第22页的“做一做”。

注意先估算,再笔算。

2、请四个同学板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完成书23页第2、4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

教学反思:重视在比较、观察中发现问题间的本质。如何

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认知?教学中通过图片观察横式、比较横式、

竖式的异同之处,抓住教学重点的同时,顺利击破难点,为学

生理解整除的除法竖式意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学会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

2、通过辨析错题,找出原因,从而探求出一位数除三、四位数应注意的地方,

进而总结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3、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敢于大胆提出问题和质疑的学习品质。

4、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学习策略。

教学重点:

1、判断商是几位数。

2、通过辨析,总结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学生归纳、总结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的能力的培养。

课前预习:1、你认为一位数除三位数应该注意什么?

教学过程:

一、开展“小诊所”活动,人人争当“好医生”。师出示一些典型的错题,如:

①            ②              ③

15             161              89

2)317        5 ) 807          8 ) 713

2              80               64

11              7                73

10              5                72

1              2                 0

④             ⑤             ⑥

1 5 7           4 5             158

2  ) 3 1 7      4  ) 183          2 )317

2               16              2

1 1              23             11

1 0              20             10

1 7             3              17

1 4                             16

3                              1

提出要求:“小诊所”里来了6个病人,同桌合作,一起当医生,

给它们把把脉、找出病根,开出药方。

师出示标准:“一级棒的医生”治好所有的病人。

“好医生”治好4、5个病人。

“较好医生”治好3个病人。

“马虎医生”治好1、2个病人。

学生同桌合作,订正错题。

全班交流,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说出“病根在哪里?怎么治?”

引导学生发现:

1号病人忘了把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放下来继续除。

2号病人则是一次用两个数“80”去除以5,引导学生发现8够除以5,

所以应该先用8个百除以5。3号和4号病人都错在余数上。

5号和6号病人则是数位对齐的问题。

师:医生们,你们想对这些病人说说今后笔算时,该注意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小结出: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每次除

后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

对号入座。师:评评自己是哪一级别的医生。今后希望大家认真钻研医

术,争当“一级棒的好医生”。

二、商是几位数

出示书24页第5题,重点分析276÷6和640÷3。

问:商是几位数?为什么?要使  6  □76  的商是两位数,百位上还可

以填几?要使它的商是三位数,百位上又可以填几?

引导学生小结出:判断商是几位数,关键是比较除数和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

三、激发问题,拓宽思路。

1、出示书24页第6题。先让学生读题,问:你有哪些问题?先自己小声说,

再同桌说。交流时,要求不提相类似或重复的问题。

交流问题。重点是提出除法的问题,也可提出估算或2步问题。完成在本子上。

2、完成书24页第7题。

有些学生能认真观察梨和香蕉每箱都是35千克,从而求出梨和香蕉的总质量是

(8+7)×35。这样列式比较简便。

3、重点引导学生自己读题,找出关键字“一种、哪种、各、这些、只买”。

学生独立解题,集体反馈。

四、课堂总结。

说说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除法的验算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寓言故事》、《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情境图及单价。

师:如果你有100元钱买同样的书,你准备买什么,最多可以买什么本?

请同学们列竖式计算一下,100元最多可以买什么本《寓言故事》、

和《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学生试做。

我们怎样来检验大家计算的对不对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除法的验算。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25页例4的情境图。同学们,看看大屏幕,说说你从图中得到

了哪些信息?

2.王叔叔用100元买了20本蓝笔记本,售货员没有给他找钱。张叔叔用

100元买了14本红笔记本,售货员只给他找了两元钱。他们想请同学们帮

他们算算付的钱对吗?

(1)蓝笔记本每本5元,王叔叔有100元,可以买多少本?

A。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再计算。

B。标出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C。小组讨论:如果把商20与除数5乘起来,比较一下除法和乘法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商×除数=被除数)。

D。小组讨论验算的方法。

(2)红笔记本每本7元,张叔叔用100元,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

A.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计算:

100÷7=14(本)……2(元)

B.小组讨论

(1)100、7、14、2各表示什么?

(2)用14和7相乘表示什么?

C:根据这种方法你可以给这题验算吗?

试试看。

谁来说一说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

3.我们来看看小猴是怎样验算的(出示课件)

4.师:通过同学们刚才做出来的多种方法,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

再加上余数,结果等于被除数。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

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

5.练习验证---课件出示

现在请同学们验算下面的除法计算的是否正确。

213÷3=71       431÷7=63

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用课件展示计算的结果。

小结:除法验算的方法是什么?

商 × 除数 + 余数 = 被除数

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

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

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

1.根据第一个式子,直接写出第二个式子的得数

375÷5=75         75×5=(  )

156÷8=19……4    19×8+4=(  )

2.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新课标第一网

54÷8=    209÷3=    856÷7=

3.有5张标有数字的卡片,小明、小红2人分别取了其中的两张用

上面的数做除法。432、7、189、6、301 ,小明商是72,小红商是43,

他们各拿了哪两张?剩下的是哪一张?

4.算算看蝴蝶遮住的商是几?

445÷5=    882÷2=    522÷9=

490÷5=     822÷6=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进行除法验算时应注意什么?

除法的验算

100÷7=14(本)……2(元)

100÷5=20(本)

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教学反思:一、复习沟通,建立与新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开始首先出示三组题目,通过计算一是起到复习的目

的,另外让学生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课

题,让学生知道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可以验算除法。

二、自主探索,悟出方法。

学生知道怎样验算的方法后,其他的知识基本上是已学过

的知识,比较容易掌握,所以例题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特别是有余数除法的验算

方法,这是这节课的难点,所以在教学过程 中让学生通过

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教

师重点强调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

www.xkb1.com

课题:练习六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除法计算的正确率,熟练验算的方法。

2、使学生知道除法验算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下面各题,并且进行验算。

148÷2      676÷4      791÷7

249÷8      343÷5      514÷3

2、按要求把下列数正确的填入圈内

被2除余数为0的       被3除余数为0的         被5除余数为0的

3、在□内填上正确的数

29×3=90-□    12×3=□÷3

□+63=25×4     150÷3=□×2

4、经过刚才的练习,现在我们来个比赛

P27  5

校对答案

二、综合练习

1、P26   2    学生独立完成

2、P26   4   读题思考,小组讨论,看看谁的方法好

3、P27   6请你帮帮王叔叔解决以下问题

三、小结

四、分层作业

1、P 27   7(成绩好的学生做)

2、找出相同的除数

61÷□=□……5

68÷□=□……5

75÷□=□……5

3、找出相同的被除数

□÷4=□……3

□÷5=□……3

□÷6=□……3

教学反思:

篇5: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1、口算除法

2、笔算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口算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课时安排

1、口算除法                                                3课时

2、笔算除法                                                 9课时

3、复习检测                                                 2课时

课时计划

1、口算除法

第一课时     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教学内容: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4         8÷2        14÷7        24÷6        35÷7      72÷9

2、口答:

(1)70里有几个十?500里有几个百?

(2)2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9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教师谈话收入课题。

二.   教学例1

1、出示第13页主题图,教师:问根据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运算?

2. 出示例1。

(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观察:如用小棒来代替木箱,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

4.如果不分小棒,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  6÷3=2

60÷3=20

6. 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   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二.   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24÷3=8    240÷3=80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17页1.2

第二课时    除法估算

教学内容:16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略)

2、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值。

148≈           193≈         87≈          896≈       253≈

二.新授:

1.出示例题2,“你有什么样的解答方法?”

2、学生说,教师一边列式24÷3≈   教师问:大约是什么意思?求它们的近似值用什么方法?再问:怎样进行除法估算?学生分组讨论,再汇报。教师板书。

3、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

4、对比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5、总结加强。

三.   巩固练习:

做一做:

1.    260÷4≈     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    估算练习。

四、作业:第18页6、7题。

第三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

17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过程:

一、听算

6÷2    60÷2    600÷2     6000÷2     8÷4   80÷4    800÷4     8000÷4

10÷2    2×5     60÷3      20×3      24÷3   240÷3    2400÷3   120÷3

70÷7    10×7    54÷6      48÷8

二、估算比赛: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三、笔算比赛:

8÷2    80÷2    800÷2    8000÷2    18÷3    180÷3      1800÷3     90÷3

54÷9    6×9    81÷9     7×9     8×9     7×9      27÷3       6×7

5×8     40÷5     45÷5      21÷3

四、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估算?板书估算列式。

3、教师小结。

五、总结。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2、  笔算除法

第一课时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1)

教学内容:19页例1

教学目标:

1. 经历分小棒地过程理解合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地计算顺序和商地定位方法。

2. 学会一位数除法(被除数每一位商地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地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以表内除法的笔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一位数两位数(被除数每一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笔算除法。

教学难点

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再哪一位上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20÷4      280÷7       300÷6      540÷9      24÷2    84÷4

问:24÷2时是怎样想的?

3、竖式计算

8÷4            25÷5         64÷8         65÷9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口述,编一除法应用题。

2、 出示板书例1,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你会列式计算吗?

3、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教师巡视指导)

4.让板书的学生说说理由。根据他的回答,同学们用小棒代替书,分一分。看看他这样计算与思考对吗?

5.教师讲解竖式除法的步骤和关键。

6、试一试(抽学生黑板上做)

36÷3          68÷2          84÷4         78÷3

三.   巩固练习

第21页第2题。前两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2)

教学内容:20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商的数合并造继续除的道理。

2、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分钱币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除到某一位时有余数,要把余数和后一位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的计算过程,从而明白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算

240÷8        360÷3        150÷5         36÷3       33÷3      63÷3

2、竖式计算

69÷3        78÷3        95÷5       72÷3         78÷3         58÷2

二、新授

1.出示例2 猜想每班种多少棵树?

2.问:你用什么方法猜得如此正确?如果学生猜得不正确: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准确计算出每班种多少棵树?

3.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讲解竖式计算过程。

4.课本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展示学生作业。如果发现错误,请学生判断,并说明原因。

5.小结:你觉得计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

第21页第4题。

第三课时     练习

练习内容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结合习题渗透事物之间是有练习的这有简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旨在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除的顺序和竖式的书写格式,练习时不但对学生计算步骤方法要充分重视,同时要培养学生书写正确、整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口算:(略)全体练习,同桌校对

2. 出示课本练习题。

边做边思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3、许多事物,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数学也不例外。请同学们看第21页第3题。算算、填填、说说每一组上下有什么联系。

二、笔算练习

1.  80÷5     68÷4     98÷7      864÷4   936÷2    696÷4

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三、作业

第21页第4题。

第四课时    用一位数除三位数

教学内容:例3

教学目标

1、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再除的算理。

2、在经历一系列的计算练习后,感悟多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步骤,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在合作交流中积极发表自己意见,同时学会倾听,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概括一位数除三位数,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得前两位再除得算理与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感悟多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步骤,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口算(略)

2.板演竖式计算

81÷9      84÷7        54÷3       68÷2        80÷5         56÷4

二、新授

1、教师谈话引入。

2、出示例3。

3、你能列式计算吗?算好后请你在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1)被除数前一位2除以6不够商1,你是怎么处理的?

(2)处理后得到的商你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商?为什么?

(3)接下来的商你又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

4、 试一试:156÷3

集体订正

5. 计算。

378÷6             425÷5

引导学生把每次除后余下的数余除数进行比较,问:你发现了什么?

强调:为什么每求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6.小结。指着例3与学生的板演提问:

说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二、练习

1.做一做

156÷3    434÷8     605÷5      863÷7

2.计算。

176÷2         456÷4        381÷3         495÷5

这4道题都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为什么有的商是两位数,而有的商是三

位数?想想商的为数与被除数、除数有什么关系?

第五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第23页练习五1--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地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2.逐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

通过对除数是三位数以内,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练习,加深对除法从高位算起的方法,及被除数除于除数不够商1的除法算法,并让其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听算20题乘除法练习题。

2.课本第23页第一题,给合适的题目涂上颜色。

3.第23页第二题,看好,并用尺子连线。通过除法运算,锻炼计算能力。

4.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要同时要求格式及书写的规范,然后认真检查除法竖式的正确与否,是否漏了单位等。

5.“蚂蚁搬家”:设置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的帮助蚂蚁抢运粮食过冬。

6.先进行估算商是几位,然后再计算。

7.第7、8题,是综合练习。要求学生综合应用乘数、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知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知识和分析、推理能力解答一席简单的实际问题。另外第7题的解法有多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第六课时      除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25页例4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口算20题(略)。

2.18÷6=            27÷9=            8×8=            56÷8=

(   )×6=18    (   )×9=27       (   )÷8=8     (    )×8=56

3.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学生得结论教师板书:商×除数=被乘数

二、新授

1、教师谈话引入。

2. 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是怎样的?

3、出示例4。抽学生分析题意。然后自己列式。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再问:你们怎样验证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学生说,教师板书。

5. 验证带余数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样验算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除数商的一种还可以:100-2=98      98÷7=14

3. 小结。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

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2.课本第26页第3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

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

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

第七课时        练习

练习内容:26-27页第4-7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做练习,进一步熟练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

2. 边练习边观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一位数整除三位数的基本练习课,巩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 计算找联系

1. 独立计算课本第27第5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计算的方法。(有的同学做了27×5=135,直接就得出:135÷5=27)

请做得快得同学介绍一下自己得方法。这个方法好吗?我们就用乘除之间得关系来计算。

2.算一算,填一填课本第27页的第6题。

二、多角度思考,填    里的数

出示2      ×4=104,你能在    里填正确的数吗?

请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二、 熟练笔算方法

1. 判断课本第26页第3题商的余数。

要指导自己判断是否正确,可用什么方法验证?

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看看它们商的为数与你判断的是否一致。

再仔细观察以下,商的为数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除数一位数

被除数首位够除:

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位数

被除数首位不够除:

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为数-

2. 27页第7题

第八课时    商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1)

教学内容

28页例5和例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

2.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3. 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

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12           42×0           0+25        29+0        9×0      14×0

1、不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292÷2           358÷6          2147÷7           605÷5        488÷4

二、新授

1、出示28页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四幅画的内容。

2.嵌入数学问题:(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生:4÷4=1

(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引导学生想到:三人一个西瓜业没分到,怎样用算是表示呢?这时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写出:0÷3=0,并深刻领会其中的含意。

(3)设置另一情境:当零为除数时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

三、做一做

0÷2     0÷4     0÷5     0÷102384393     0÷0

四.出示例6。

1、问:怎样列式?怎样计算?结果是多少?

2、同学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说说,教师板书。

3、指板演题,问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

4、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讨论后,教师把省去的这步去掉。

小结:这题是怎样计算的?

5. 试一试。

505÷5               6018÷6            6015÷3

指第3题问:为什么6015÷3上的中间会有两个0?强调简便写法。

6. 出示计算   420÷3

学生说,教师板书。问:商末尾这个0能省略吗?为什么?强调简便写法。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三、  练习

1.第28页做一做

2.第29页的第一题。

第九课时      商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2)

教学内容:31页例7及做一做

教学目的

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被除数中间不够商1怎么办。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32÷8    45÷5    63÷7    42÷6    54÷9    25÷5

13÷4    26÷8    33÷6    52÷8    46÷9    61÷8

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760÷4        405÷2

3.被除数末尾或中间有0时怎么办?

二、新授

1.出示例7: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⑴读题,做什么方法,为什么做除法?怎么列式?

⑵ 832÷4=?自己列竖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两个学生板演

⑶汇报:你是怎么算的?3÷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写0,不写行不行?还有没有不同的写法?

⑷打开书31页,看看书上的两种写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2.做一做:615÷3    624÷6    218÷2    525÷5

⑴同桌任选一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

⑵请学生板演

⑶集体订正

3.判断对错33页,第2题

⑴这些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⑵集体订正

4.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作业

33页第1题第一排四个小题

第十课时  商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3)

教学内容:32页例7的第二题及做一做

教学要求:

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5分钟口算练习

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415÷3          280÷6

二、新授

1.出示例2:56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克隆鼠展览。平均每批有多少人?还剩几人?

⑴全班读题,题目里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做什么方法?怎么列式?

⑵562÷4,请你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再在四人小组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学生板演

⑶汇报:你是怎么算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商0,不写行吗?为什么?

⑷全班口答

2.做一做:631÷3    340÷2    704÷5    843÷6

⑴同桌任选两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

⑵请学生板演,说算法。

⑶集体订正

3.巩固: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传递了816米,平均每天传递了多少米?

⑴独立完成后同桌说算法

⑵集体订正

4.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三、作业

1.33页第一题第二排

2.33页第四题和五题。

第十一课时     练习

练习内容:33页练习八5至8题

练习要求

进一步巩固被除数中间或末尾不够除时要商0的笔算方法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30÷7    36÷8    68÷9    60÷7

44÷6    53÷8    27÷4    14÷3

2.列竖式计算,并从中选一题说说自己的算法

218÷2         704÷5

3.游戏:比比谁跑得最快

⑴700÷7    7200÷9    4000÷8    880÷4

⑵600÷2    5400÷6    5500÷5    390÷3

二、综合练习

1.643盆花平均放进5个花坛,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几盆?

⑴读题,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

⑵集体订正

2.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怎样买票合算?

票   价

成人10元

学生6元

团体6元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买票合算。

⑵四人小组讨论:你是怎么想的

⑶全班汇报。

三、数学游戏

1.每人从0-9的数字卡片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

2.求出商和余数

3.记下余数,作为自己的得分

4.每人重复上面的三个步骤,继续玩,看谁先得20分

5.思考:从这个游戏中你发现什么?

篇6: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初步掌握试商调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归纳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激发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在学生讨论和交流中,促进学生之间在交流中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生活实例的估算,理解、掌握试商和调商的过程。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情景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对于这样的题,你会做吗?133÷20=(一生扮演,其余学生看大屏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所学《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正迁移主动、自主地学习新知识。]

2、根据情景图,你能发现哪些有联系的数学信息?

(王阿姨有84元钱,买《作文选》21元/本;李叔叔带了196元钱,买磁带39元/盒)

3、你能对有联系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选择2个:84元能买几本作文选?196元能买几盒磁带,还多几元?)

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一)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四舍)

1、你能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吗?列出算式。(板书)

预设:84÷21=196÷39=()

2、我们先来看一看,刚才扮演的这位同学,请他说说计算过程。

3、同学们今天要学习的除法中的除数和上节课的除数有什么不同吗?(上节课的是整十数,今天的不是整十数。)

篇7: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

案例呈现:

一、创设情境:同学们,到元旦时我们学校要举行联欢会来庆祝,你们喜欢吗?为了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欢乐的节日气氛,学校就买了气球装扮我们的教室。

二、新授

1.出示例l:学校买有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

(1)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个别答)

(2)谁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可以分给几个班?)

(3)请一个同学完整读一次题目。

(4)要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呢?为什么?

(5)你会给这道题列式吗?

(6)怎样口算80÷20呢?请同桌互相讨论想法。

(7)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板书:20×4=8080÷20=4

归纳:想乘法,算除法

或8÷2=480÷20=4

归纳:想表内除法

(8)写结果并验算:80里面有4个20,对吗?答:……。

(过渡语:我们顺利完成了分气球的任务,学校还买了彩旗装扮教室。)

2.出示例2:学校买有120面彩旗,每班分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1)齐读题目,你会解决这道题吗?

(2)谁来列式?(个别答)

(3)怎样口算120÷30呢?请同桌互相讨论想法。

(4)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板书:30×40=10÷30=4

(你用的是哪种口算方法呢?)

谁能用另一种方法来想?

12÷3=4120÷30=4

(你用的是哪种口算方法呢?)

(5)那么这道题的结果是,写结果并检验。答:……

3.对比例1、例2,归纳并点课题。

所以,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板书课题)

归纳:齐读课题,那么今天学习的口算除法有几种口算方法呢?

过渡:同学们真善于总结,这两种口算方法,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下面

我们来听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好。请准备作业本和笔,好,开始。

4.听算巩固例1、例2(说算理)

60÷20=90÷30=

180÷30=240÷40=

案例评析:

1.生活情境的创设

本来数学计算是枯燥的,为了使数学内容生活化,有趣味,邹巧凌老师在新课一开始就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到元旦时我们学校要举行联欢会来庆祝,你们喜欢吗?为了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欢乐的节日气氛,学校就买了气球装扮我们的教室。”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的创设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在口算中感受着数学的应用价值,真正做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合理开发教材

教师是课程开发的重要力量,教师应有课程开发的意识。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既要深入教材,又要跳出教材,不能把教学的过程看作是忠实地复制与实践教材,而应在课程目标的导向下灵活处理开发教材,创生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教学方案。邹巧凌老师在出示例l教学内容时就没有直接照搬课本:“学校买有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而是改为这样出示例题:“学校买有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使学生更为积极思考:根据老师提供的两个数学信息可以提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提出的问题又该怎样解答。邹老师这一不经意创造,让学生学习思维更连贯。

3.包容处理算法多样化

在探索两种口算方法时,我们可以看到邹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算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思维方法的多样化。最可贵的是,在探索计算方法与口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算理、算法,以说促思,让学生亲身经历探寻数学本质的活动历程。而对于学生“数学的思考”以及数学素养的培养而言,它的意义已远远超过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本身,这就是本堂课所呈现给我们最瑰丽的色彩。

篇8: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巩固学生的口算及估算;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共同探索知识的;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口算1:用课件出示如下几题,学生抢答(开始上课,抢答题目,用于调动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情绪)。

180÷30=420÷60=240÷80=

183÷30≈420÷59≈240÷77≈

2.()里最大能填几?

40×()<31690×()<64320×()<165

30×()<28250×()<40880×()<505

笔算:指名学生板演,教师出示如下几题:

22405174

师:选一题,说产笔算的方法

师强调以下几项注意点:

①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两位;

②商的书写位置;

③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呈现问题(课件出示例5情景图)

出示例5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及描述例5第(1)题。

2.请学生思考,根据条件,用什么方法解决“可以组成多少组?”的问题,从而列出算式:

576÷18=________(组)

篇9: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

3.组织学生讨论小精灵的问题:“先算18除什么数?”“商怎样写?”学生可以独立尝试计算,也可以讨论交流。

4.请学生汇报尝试及讨论的结果,注重学生“说”,即说一说笔算过程。

5.出示例5第(2)题,如何解决“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这个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930÷31=________(节)

6.讨论这题中新出现的问题,除到十位余下数是〇怎么办?学生通过讨论和计算,弄明白高个位应该写〇的道理(师引导)。

7.讨论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笔算方法及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异同。

8.师生共同归纳: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

1.练习十六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2.练习十六第2题,请学生口答并说一说自已试商及完成本题的方法,在班级里交流。

四、作业:练习十六第4题和第8题

五、

1.小组讨论怎样笔算?

2.师强调商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中的几个要点:

①试商②商的书写位置③余数比除数小

篇10:《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它是在二年级的表内乘、除法及三年级的一位数乘多位数、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也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的。因此,本单元分两个小节:先学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学笔算除法(也含估算)。这样编排,和三年级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构是一致的,体现本套教材在逻辑结构上的一种对称美,易于广大师生从横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上的迁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1课时 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3至15页例1及“做一做”第1、2题,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难点: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学生读题,独立口算,说出得数)。

12÷ 4= 8÷ 2= 14÷ 7=

24÷ 6= 36÷ 6= 18÷ 9=

16÷ 4= 20÷ 5= 35÷ 5=

15÷ 3= 64÷ 8= 72÷ 9=

2、口答:

(1)80里面有几个十?400里面有几个百?

(2)3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3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二、亲身实践,学习新知

1.谈话:刚才我们复习的是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出示教科书第13页的主题图(把主题图的124箱改为120箱)

教师:观察主题图,根据主题图中的已知条件,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把已知条件和所提问题用笔写在课堂本上。(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根绝已知条件,自己编写应用题,懂得应用题的结构和运算方法。)

3.出示例1

(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教师:要求赵大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么列式?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让学生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注意思考的过程可多让学生说)。

(2)600箱货物王叔叔只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要求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

你想怎样计算,请在小组里讨论。

小结: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多少个百。

(3)240箱货物,李阿姨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要求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240÷3

为什么这样列式?(因为李阿姨3次运了240箱,要求平均每次运多少箱,就是把240箱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240除以3。)

240÷ 3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小组讨论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小结计算方法:想240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不够1个百怎么办?(用学具帮忙分一分进行思考。)我们可以把2个百看成20个十,与40合在一起,看成是24个十,再平均分成3份,每份8个十,就是80。

小结:一位数除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几百的数,如果不够除,再把几百转化为几十个十,再与十位数合并起来,看成几十几个十,再除一位数,得到的商是几个十,就是几十。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口头编一道题。

学生列式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个别题目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完成后全班讲评。

3、阅读第15页“你知道吗?”,了解除号“平均分”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1、2题。

【教学反思】: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在后面的练习设计中,我则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连续,如:记时比赛、夺红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巩固练习的训练要求。总之,从《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看,学生口算正确率在98%以上,只有少数个别学生存在错误。在后面的教学中,我更关注的是在保证口算正确率的基础上提高速度,即口算练习常抓不懈。

篇1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案

教学内容:

复习第13-1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熟练地进行笔算,进一步提高除法笔算的能力。

2、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的方法,提高简单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的`方法,提高简单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计算

⒈笔算

456÷68403÷8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笔算过程。

提问:笔算除法要怎样算?遇到什么情况在商里要写0?

⒉文字题

①把12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

②36里有多少个3?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算式。

提问:这两道题为什么都用除法算?

二、综合练习

⒈第15题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第一道是用除法,第二道题用乘法?

指出:如果知道两个数量,要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的几倍,用除法算;如果已知一个数量和另一个数量是它的几倍,求另一个数量,用乘法算。

⒉第16题

指名口头补条件,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算式。

⒊第17题

让学生解答前两个问题。

小组讨论能解答哪些问题,然后口答问题并列式。

三、课堂作业

复习第13、14题。

篇1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案

教学目标:

1.更加熟练地掌握除法口算的方法,正确地、比较熟练地口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2.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法则,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法则,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并且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总结了笔算法则。这节课练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板书课题)进一步练习口算,并重点练习笔算。

二、练习口算

1.巩固方法。

(1)口算。

60÷272÷836÷3

600÷2720÷8360÷3

6000÷27200÷8840÷4

先指名学生一组一组口算,要求说一说怎样想的,再集体口算。

(2)口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用口算卡片让学生口算得数。

2.做练习十一第4题。

小黑板出示,。注意学生的正确率。

指名板演,学生写在课本上,然后集体校对。

三、练习笔算

1.练习笔算。

(1)我们已经能熟练地计算口算除法,谁能说一说,笔算除法要按怎样的方法算?

(2)出示3674÷5。

指名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笔算过程。结合笔算过程,提问学生是怎样想商的。

2.做练习十一第5题。

(1)请同学们按照刚才想商的方法,在练习十一第5题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2)集体校对。

指出:笔算除法试商时,就可以按这样的方法,想每次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

3.做练习十一第6题。

(1)让学生说每组题里商的位数有什么不同,并要求说明理由。

(2)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两组题。

(3)集体订正。

提问:怎样看出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上?

指出:除法笔算,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一位上的数,如果前一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要试除前两位。从哪一位除起,商就从哪一位写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4.做练习十一第8题。

让学生讨论怎样比,自己解答。提问结果,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7、9题。

篇13:《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案

教学内容:复习第1-5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法则,能正确、熟练地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能正确、熟练地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完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从今天起,开始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板书课题)这节课,主要复习除法的口算方法和笔算法则。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好口算和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熟练地进行口算和笔算。

二、复习口算

1.口算方法。

用小黑板出示:

80÷427÷396÷3

800÷4270÷3960÷3

8000÷42700÷39600÷3

(1)口算第一组题,

讨论:几十、几百或者几千除以4,可以怎样想?

(2)口算第二组题,

讨论:这一组题是怎样想的?

指出:像这两题里前面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结果,(可以在相应的数下面画

横线)就看作多少个十、多少个百或多少个千,直接算出得数是几十、几百或几千。

(3)口算第三组题,提问:这里三道题是分成几个部分来口算的?

指出:口算几十几、几百几十、几千几百除以几,可以分成两部分,从高位起算出得数是多少。

:从上面口算题可以看出,我们学过的除法口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看作多少个十、多少个百或者多少个千口算得数,另一种是分成两部分口算得数。

2.看卡片口算得数。

用卡片出示除法口算题,指名学生口算。卡片反复使用。

3.完成复习第1题。

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写得数。要求4分钟完成。

三、复习笔算

1.笔算法则。

做复习第2题。

指名学生用两种方法读题。再让学生集体读最后一题。

(2)做前两题。

指名2人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第二小题。集体订正。指名学生重点说第二小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笔算除法从哪一位算起,商怎样对位?第二小题里余数要注意什么?

(3)做后两题。

指名2人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最后一小题。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说最后一小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这里两道题被除数都是四位数,商为什么都是三位数?谁来说一说,刚才的除法是按怎样的法则笔算的?

强调除法笔算一定要按照法则计算,才能算正确。

2.做复习第3题。

指名4人板演前4题,其余学生分四组,每组一道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为什么前两道商是两位数,第三道商是三位数?

3.在下面□里填哪些数,商是四位数?填哪些数,商是三位数?

□417÷5

4.完成练习第4题。

(1)学生集体练习,老师巡视辅导。

(2)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结果,全班集体校对、订正。

四、课堂作业

第3题后4题、第5题

篇14:《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同学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协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 二三得六

2×3=6

6÷3=2

60÷3=30

2、

20×3=60

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考虑?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考虑,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作业:练习三

篇1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案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案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学第九册教材的内容,是计算的关键,其关键在于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前面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P28例4及练习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把除数除法化成整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迁移转化,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1.接龙游戏。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教师: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接龙游戏,看看哪个组表现最好,好吗?

(出示四组下面这样的题目进行接龙游戏)

(1)0.78扩大到原来的10倍是。

(2)()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938。

(3)6.73扩大到原来的()倍是673。

(4)23缩小是0.23。

(表扬表现出色的小组)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并请说出想法。

270÷90=27÷()50÷2=()÷20765÷85=()÷0.85

教师小结商不变的性质

二、探索新知

1.引入新课。

教师将7.65÷0.85改编成教材第28页例4,出示情境图。

教师:从图画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奶奶提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图画,可能会说出:

(1)奶奶编一个“中国结”要用0.85m丝绳;

(2)这里有7.65m丝绳;

(3)这些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

2.教师:要求这些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应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7.65÷0.85=(个)

为什么用除尘计算?

教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计算?(板书课题)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该如何计算,然后组织汇报。

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再计算。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

边板书边讲解: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它的100倍,使除数转化成整数,再计算。

5.学生独立计算,并相互检查。

教师强调:采用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来把被除数和除数乘100,在竖式中把小数点和没有用的0画去。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8页“做一做”。

先组织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怎样计算,再在练习本上进行练习,教师指3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一填。

0.12÷0.03=()÷30.28÷0.07=()÷7

0.01÷0.16=()÷160.314÷()=31.4÷18

指名学生口答,其余学生订正。

3.有两根绳子,第一根长68.6m,是第二根绳的3.5倍。第二根绳长多少米?

(1)指名学生读题,分析题意。(2)学生列式并计算,小组内交流并订正。

四、课后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作业: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1、2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通过教学,首先我是用几道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口算、两道竖式计算导入的,让学生回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接着出示书上的例题,先让学生审清题意,再说数量关系,最后列式。列式后让学生观察算式与以前学过的除法有何异同,即引导学生通过与旧知识的比较,发现新旧知识的主要区别是“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本领尝试解决今天的除法是小数的除法?小组讨论交流。这时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十分活跃,想出解决问题的许多办法:有的同学联想到利用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也有的同学联想到化成较低单位的'数。最后优化方法,教师把学生的表达用简练的语言总结。让学生明白,小数除以小数的关键在于转化,即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如何转化,要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先把除数的小数点画去,再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的小数点就向右移动几位。最后通过一些课后练习及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巩固方法。

这节课中有些地方讲的不够透彻。在作业反馈中,我发现学生计算错误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能顺利的移动小数点。通过移动小数点把除数变成整数,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也都能顺利完成,关键是后进生总是忘了同样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或者移动得位数与除数不一致。虽然他们知道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来的,但是他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就忘记了。

二、在完成竖式的过程中,数位对不齐。这也是部分学生错误的原因之一。

三、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原来的小数点对齐。验算时用用商乘以移动小数点后的除数。

四、除到哪位商写在那位上面,不够时忘记在商的位置上写0。

现在反思其中的问题,觉得教学中在商的小数点的处理上没有具体的细化分析和引导,学生的理解也没有真正到位。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出现了纷繁的错误也就再所难免了。因此,只有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去思考设计教学,不能以为一些问题能很简单的生成。

教学从学生的新知生长点上去展开重点引导,在学生的迷茫处给与及时地指点,这样或许效果会好多些。

篇16: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巩固商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及有关综合练习;

3、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练习十六第5题,不用坚式计算,判断商是几位数。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讨论怎样能很快判断出商是几位数?

2、师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商的位数与被除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3、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归纳概括: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则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减1;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数不够除,则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位数减2。注意培养学生形成做除法题先确定商的位数的良好习惯。

(二)练习十六第3题,开放题。

1、先让学生根据表中信息,独立计算并把表填完整。之后,交流检查(在小组内完成)。

2、请学生根据表中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所提出的问题(提高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练习十六填空练习。

1、第6题。

先指名说出每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填写在书本上,小组内交流并检查。

2、第7题。

①让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在书上,并说说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②请学生帮助王平选择去外婆家的交通工具。

3、第11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书本上,并讨论对比第一组数与第二组数的异同点。

4、第13题估算。

让学生口答出估算结果,并在书上给出估算方法,在全班交流,然后用计算器算出准确商。

(四)问题解决。

1、练习十六第10题。

①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交流检查。

②让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并在选择的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全班交流。

2、练习十六第12题。

①让学生借助画面和文字,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题意(渗透拥军、热心助人等教育)。

②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③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④组织交流,请学生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说给同学听,让学生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练习。

练习十六第8、9题。

(六)总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篇17: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

【单元分析】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的内容。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学生应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算理,并且在此基础上熟练进行计算。

学生在前面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除的过程中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前两位,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为本单元的学习铺平了道路。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同,只是试商的难度加大。在用一位数除时,利用乘法口诀就可以求出一位恰当的商。而在用两位数除的过程中,要确定一位商是几,不仅和除法十位上的数有关,而且还和除数个位上的数有关,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有时需要试两三次才能求出一位恰当的商。为了解决试商这个关键问题,本单元内容,按照计算的难易程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口算除法(用整十数除整百、几百几十);第二部分笔算除法(商一位数、商两位数和商的变化规律);第三部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系统整理和全单元的全面复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教材的编排特点】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

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经历除法计算方法形成的过程,还数学以本来面目,这正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需要的教学。教材为学生学习除法计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给书打包、看书、喂猪,寄特快专递等。教学时,应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选择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经历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计算方法,解决所提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数量上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计算意识。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以往的计算教学,把总结、记忆计算法则作为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死记硬背。本单元教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探索除法口算、笔算的现实问题情境,而且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交流、归纳口算、笔算方法。学生在主动探索中经历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既可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同时还为学生蠃得不断体验成功的机会,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让学生灵活掌握试商的方法。

对于试商的方法,本单元主要采用学生熟悉的“四舍五入”法,即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着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去试除被除数。这种试商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试一两次就能确定出一位商。在教学一般的试商方法的基础上,教材还注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学在特殊情况下,灵活地运用试商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口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乘除法;掌握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方法。另外,有些学生课前已经通过不同的途径会口算用整十数除整百、几百几十的除法,还有个别学生会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为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及试商的速度,建议教师准备好口算卡片,供每天课上口算练习使用。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单元教学重点】

1.掌握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用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1、20、50、120、150分别是几个十?

2、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60?80?90?120?

二、新授:

1、出示例1

(1)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征集)想?80里面有几个20?怎样列式?80?0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练一练:80?8=90?0=83?0≈80?9≈

(1)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能提什么问题?

可以分给几个班?怎么计算?列式:120?0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

120里面有几个30?几个30是120?

120是12个10,30是3个10,120个10除以3个10,商4。

练一练:120?0150?0160?0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必免出现120?0=40的情况,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30?0=1200。

三、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4?6?36?42?450?0360?0810?080?0

40?060?0360?0420?090?0540?0630?0180?0

2、书后:(P80 1、2、3、4、5)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自己相应练习一些口算题。

第二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82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

2、让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具媒体: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60?0120?0

2、在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

篇18: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2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第十课时:练习七(P30)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2、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商中间和末尾0的定位。

教学建议:

本节课是练习课,我们可以按以下环节进行:

一、揭示课题

1、明确练习内容

2、提问:在除法笔算中,商的数位上什么时候要商0?

二、除法练习

1、练习七1、2两题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再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练习七第3题。先要求学生在课本上找一找每道题的计算对不对,不对的改正,然后指名学生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是怎样改正的。教师还可以尽可能收集来自学生的一些错题,使练习更有针对性。

3、练习七第4题:用除法解决问题。

第(1)小题可以独立完成。第(2)小题四人小组一起一人提问题,其他三人列式计算。

第十一课时: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2)(P31-P33例7、练习八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够除时怎么办?

教学建议:

例7是教学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第2课时,在教学时可先出示上节课学习的题型如505÷5,804÷4等让学生选择一题进行笔算,再出示要解决的问题即例7(1),在学生列出算式832÷4之后,让学生试算,教师可以巡视,发现不同的笔算过程就展示出来。让学生去分析,哪种算法最好,为什么?可以和同桌交流。最后教师评价,并适时进行表扬鼓励,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8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3要落下来而804÷4时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用落下来。也可以在学习完之后来对832÷4和804÷4作个比较。

例7(2)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基本步骤可以和(1)题一样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在关键处可以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让学生通过四人小组讨论得出: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就是余数。

第十二课时 :练习八(P33-P34练习八3-8)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巩固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计算与解决问题融合一起,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难点:提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说出商是几位数再计算。这样说出商是几位数后再计算,可以帮助我们不至于把商中间或末尾的0漏掉。

第2题:先判断对错,再订正,最后全班反馈。在练习时特别要提醒学生商的定位。

第3、4题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再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第5题:口算。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掌握口算技能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相应的练习,练习的形式可以更丰富些,如看卡片视算、听算、开小火车、夺红旗等等。结合学生近阶段学习除法的实际情况还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错例,针对性地练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及计算速度。

第6、7、8题:要求学生审题仔细,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条件?先独立思考问题,完成后可以在小组里讨论。第7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它要求学生应用分析的方法将几种不同的买票方案进行比较,得出合算的结果。学生的买票方案基本上是以下两种:(1)将师生分为成人与学生两组,分别进行购票。(2)是将师生合为一个团体,以团体名义购票。学生不难从以上两种购票方案中找到合算的结果。但这题不能到此为止,应充分挖掘其智力因素。可向学生发问:“在什么情况下师生分别购票是合算的?又在什么情况下以团体的方式购票合算?”这样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在更深的层面上思考,能激发那些对数学有特别爱好的学生的兴趣。第8题将本单元的口算、笔算除法的内容融合在同一情境中,以统计图的方式呈现。使学生不但练习了口算和笔算,而且学会解读图意,学会看不同的条形统计图,体会统计图形象、直观的作用。

第十三课时:整理和复习(P35-P37、练习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笔算的算理,掌握算法,帮助学生复习验算和估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教学建议:

“复习和整理”通过解答三个具体问题,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了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认识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基本方法。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行解答第1、2、3题,然后反思以下问题:在解答以上问题的过程中,你使用了什么样的计算方法?为什么选用这样的方法计算?你用什么方法验证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

练习九是这整单元的复习,在复习中我们应该尽量做到提优补差,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应该有所提高。

第1题综合了笔算除法的几个要点,学生通过判断商的位数、估算近似值、笔算准确值等练习,进一步掌握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掌握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特点。

第2题是估算练习,答案不止一个。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示题意,将习题放在几何图形中,一方面加大了问题的空间和密度,另一方面使学生练习时不感到乏味。

第4题是四则运算练习,我们可采用竞赛计时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一种激励的氛围中提高计算能力。

第5题提醒学生看清题意,注意带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第6题练习时,要让学生独立读懂题意,会从图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合理进行解答,待学生完成之后,让学生自己对所列的式子作口头解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八、案例透视

“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P19-P21,例1、例2、练习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特别是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关键:让学生理解算理。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你们知道植树节吗?是几月几日?

生:3月12日。

师:每年的植树节,全国许多部门和单位都组织植树活动。谁能说说植树有什么好处?

生:……

(设计意图:亲切自然的交流,促使学生进入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人类的生存的确是离不开树木。今年的植树节,我们学校也组织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

师:这就是我们学校今年植树的情境,从这个画面中你看到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我看到上面有三年级、四年级两个年级的同学在植树。他们有的挖坑,有的浇水……

生2:我想问大家,谁能算出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生3: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植树多少棵?

生4:我想知道: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师:哦,老师把她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先想一想,怎样解决她为我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板书: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算式该怎样列?

生:求“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的算式是:42÷2,求“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的算式是:52÷2。

师:42÷2=?它可不象上面的加减法那么简单,也比我们前面学过的除法难一些。你会计算吗?现在请在小组中相互交流交流,共同来探讨解决的方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

二、小组合作,探究笔算方法

1、探索解决“42÷2”的方法。

(学生们有的在认真思索,有的在摆弄小棒,有的用笔计算。然后,各自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师巡视或加入小组中不时对他们的活动进行指导。)

2、师生交流过程。

师: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的交流,我想,同学们都已经有了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们小组形成的方法。

小组A:我们小组,用口算得出结果的。

师:请你们小组的同学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口算的,好吗?

生:我这样想的:40÷2=20,2÷2=1,20+1=21。

师:真不错。

小组B:我们小组用的是摆小棒的方法。

师:你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们摆的过程好吗?

学生到讲台上,在展台上为同学们演示。先把每捆10根的4捆小棒分成了两份,再把剩余的2根分成了两份,和原来的两捆合在一起。

师:同学看清了吗?老师再把他分的过程通过大屏幕演示一遍(课件演示分的过程,并重点对分的步骤做必要的说明)。

师:有用其他方法的吗?比如说笔算的方法。

小组C:我们小组用的是笔算。

小组D:我们小组也用的是笔算。

让学生把竖式板演在黑板上。在这里学生的竖式一般会出现两种: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有的用口算的方法算出42÷2=21;有的通过分小棒,知道了结果;还有一些同学尝试着用除法竖式来解决问题。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3、讨论笔算过程。

师:同学们出现了这两种列竖式的方法,比较一下,你喜欢哪种?说说你的理由

生:……

(让学生说理由,有的会赞成第二种,认为第二种能很好的看出计算的过程。教过这部分内容的老师应该知道在这里肯定有许多学生赞成第一种,因为学生觉得这样简单4÷2=2,商2,二二得四,写4。2÷2=1商1,一二得二,写2,没必要把2再落下来。)

在学生大部分赞成第一种情况下,师:你们都这样认为,那就用你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一算“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52÷2。

生计算后反馈

师:你们同意哪一种做法?各自说说理由

这时学生会指出第一种竖式里被除数十位上的“5”下面应该是“4”。根据学生指出的,师把 5改成4后问:十位上余下来的1怎么办呢?同桌讨论一下

生讨论后回答:应该和第二种一样,和个位上的2合起来是12,再除以2。

师指着第二种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在这里学生能说下去最好,如果说的思路不清楚,说不下去时就可以分小棒,借助小棒帮助学生理顺思路。

在明确正确列竖式后,师应指着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余下来的1问,这个1怎么来的?表示多少?指商个位上6,这个6怎么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通过52÷2的计算,想一想,笔算除法的竖式到底哪一种比较好呢?看看老师是怎样来列竖式计算42÷2、52÷2的。(有条件的可以电脑演示42÷2,52÷2)演算后让学生明白,第2种方法可以让大家清楚地看到演算过程。

师:谁愿意把老师的计算过程说给大家听听?

(设计意图:教过这一部分内容的老师应该都有体会,第一种方法是学生作业中常见的“错误”我们一般只会怪学生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补救的办法就是给学生再讲一遍演算过程,或者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结果像这样的“错误”还是不能杜绝,这时老师只好用题海战术法宝,让学生反复练习。基于以上的认识,所以本节课学生在出现两种列竖式方法时,而且大多数学生认为第一种方法更简洁时,我们不能很武断地去让学生接受第二种方法,对于42÷2这一题来说,我们确实没有什么充分理由来证明课本上的方法是最佳方法,因而就出示了52÷2,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计算。这样把学生置身于新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认知冲突”中,初步感悟到第一种方法的局限性和第二种方法的通用性。)

4、比较52÷2和42÷2的计算方法上的异同。

师:52÷2和42÷2的竖式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3:42÷2,十位上的4正好分完了,52÷2,十位上的数没分完。

师:你是不是说,42÷2商2后,十位上没有余数,而52÷2商2后,十位上还有余数?

生3:是。

师:那么,我们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就要注意第一次商后,十位上是不是还有余数,如果还有余数,就要把这个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再继续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突出“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的情况,使学生初步形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

三、实践与应用

1、做一做第 1题,学生完成后反馈。师提问:在做这些题的过程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2、改错练习

3、设计活动(练习四第3题)

师:你看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解决书上的问题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图案,并计算出所设计的图案,用这花来摆,可以摆几组?

4、延伸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1)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28-P29例5、例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理,并能正确地笔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2、使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3、掌握简便写法的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在除的过程中要商0的情况即: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面没有余数时要在商这一位上写0。

教学难点: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正确地掌握简便写法的书写格式。

课前思考:《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课时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我通过阅读教材之后,认为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去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至于“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这一点学生根本不知道,很有可能只是盲目地按照老师所讲述的分东西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了。其实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应该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所以在 教学时我适当的改变教学顺序。先教学例6,例5在教学例6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教学环节: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用4、0、8三个数字能组成哪些不同的三位数,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最快?

生:408、480、804、840

师:把这些数分别除以4,你会计算吗?先试一试408÷4。

(设计意图:本单元所教学的计算基本上都是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领悟到除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本课时教材中也是如此。我个人认为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用除法解决问题,那种用数学的意识比较浓厚了,教学时采用书本上的生活情境即两个学生家的用电量为素材还不如用4、0、8三个数组数比赛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设疑激趣,自主探索

1、学生尝试计算

师:如果在计算408÷4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四人小组讨论。

生完成后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师:观察各种做法,你认为哪种对,小组展开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

在学生发表各自看法后,找出问题的关键在于“0÷4”商几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问题,制造认知冲突,更能激起学生探究欲望)

2、学习0÷4=?

师:0÷4的商是几?你是怎样想的?谁能举例说明?

生1:0÷4=0,因为0×4=0,所以0÷4=0

生2:等于0,因为把0个东西平均分给4个人,什么都分不到。

师:你们真会动脑子,说到这儿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讲述课本28页“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后,现在你能算出0÷3=?0÷8=?0÷376=?为什么?从这些算式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0除以几都得0

生:0除以任何数都得0

师:应该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是0。

(关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在教学时应把握两点:一是不能含糊,除数必须是不为0的数,二是暂不去研究为什么。如果学生一定要问这里我们可以从除法意义入手,如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几个?平均分给1人,每人几个?分给0个人有没有意思?(没意思)所以除数是0没意义的,因此我们这里的结论应该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设计意图: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在例题中进行,不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索,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回顾与反思

师:知道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后,现在你能解决刚才408÷4了吗?请你们再次带着这个规律计算。学生重新计算408÷4,这时可能出现:

组织学生讨论①种方法。

师:你认为①对吗?为什么?同桌讨论一下。这里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商中间的0可不可以不写,为什么?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最后作出总结:0÷4=0,这个0应该写在商的十位上,0起占位作用,不能不写。

师:②和③你赞成哪种?

通过讨论得出,第③种第二步0÷4可以省略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4、教学480÷4?

师:480÷4你能列竖式计算吗?

生尝试列式后展示成果

再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能简便尽量简便。

5、总结:通过计算408÷4=?480÷4=?你学会了什么?

通过例题教学,要让学生明白在除法竖式中,遇到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是0(前面没有余数)时,这一位上的商就是0,要在商的这一位上写0,这个0在商中起占位作用,不能不写。

三、巩固练习

1、804÷4            840÷4

学生练习后提问:804÷4=201,商中间的0可不可以不用写,为什么?840÷4=210,商末尾的0不写可以吗?为什么?

2、P29做一做

让学生板演,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纠正。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篇19:《除数是整十数笔算除法》说课稿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课后优秀教学反思 推荐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反思 推荐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说课稿 推荐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推荐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除数是整十数笔算除法》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是本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笔算除法的重点,主要解决试商、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这些知识是学生以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使学生经历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了解笔算的过程和算理。

2、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书写商的位置。

3、把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笔算除法中试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难点是了解笔算的过程和算理。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加上谈话引导、讲练结合等多种方法,并把这些方法优化组合,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法为学法导航,本节课我主要让学生掌握尝试计算、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说一说教学流程以及这样设计的意图。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一)首先我来说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旧知

60÷20360÷4080÷40240÷60

(复习刚学过的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可以为后面学习试商打下基础。)

2、创设现实情境

师:(课件出示)今天是学校每周一次的“阅读日”,四一班的图书管理员来到图书室,老师告诉他:“这里新进了92本连环画,每班可以分30本。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假设你就是图书管理员,你会提什么问题?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可以分成几个班?”这一问题,问:你会解答吗?应该怎样列式?师板书:92÷30。

师:这道题该怎样解决呢?你能尝试计算吗?

(本环节复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新试商做了铺垫。教师创设的阅读日的情境是学生很熟悉的,这样引入新课,能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计算,口算、估算或者笔算

交流:

(1)有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基础,学生能口算出可以分给3个班,还剩2本。

(2)有的同学可能用估算法,92≈90,92÷30≈3,即可以分给3个班。

(3)如果有同学用笔算,则让他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如果没有,可以告诉学生这题可以用笔算,同时列出除法竖式,师:请同学们想一想,92除以30应该商几?3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为什么?使学生明确,92里面有3个30,所以3要写在个位上。正好分完吗?使学生明确每班分30本,分给3个班,只分了90本,还剩2本。(讲解的同时板书竖式计算过程。)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笔算这道题的,强调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最后提示学生写清横式得数和答语,找准单位。(同时板书)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2、练习

师:同学们自己探索出了92÷30的笔算方法,非常了不起,敢挑战下面的'题目吗?多媒体出示:40÷20xx÷40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3、师:看到同学们这么顺利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图书室的老师又说了:“这里还有140本故事书,每班分30本。你能提出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集体交流。

在订正笔算时,师问:“商是几?为什么商4?”让学生巩固试商的过程:30×4=120﹤140,30×5=150﹥140,所以商4。师继续问:“你把4写在什么位置的?为什么写在个位上?”使学生明确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用前三位除,所以商要写在个位上。

最后要提醒学生把题做完整。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大胆尝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索,互动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试商及商的书写位置,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学生学会例1后,尝试解决例2,既活用了教材,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多媒体出示)

1、试一试:150÷30102÷30364÷40

2、下面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提高练习:

有500吨货物,每节车厢装60吨,至少要多少节车厢才能运完在?

(练习的设计,难易适中,第1、2题是基础题,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第3题是思维训练提高题,发展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又注意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多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收获,可以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同时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六、说板书

为了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更为了方便学生的探究,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让人一目了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节课正是基于我对新课标的理解,努力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运用于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和谐地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

我的说课结束,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新课标教案】相关文章:

下载word文档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新课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新课标教案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