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艾滋病小斗士
“三德卡行”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艾滋病小斗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艾滋病小斗士,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艾滋病小斗士
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艾滋病小斗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通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推知大意。
1、揭示课题,指名读题,说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2、师简要的介绍一下艾滋病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随时正音。
(2)读后说说“小斗士”是谁?文章通过几件事,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坚强?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3)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学生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段。
(2)交流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一节)写恩科西去世,引起世界许多人的关注。
第二段:(第二——四节)写恩科西的遭遇。
第三段;(第五——七节)写恩科西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并关心着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第四段:(第八——九节)写该怎样面对天灾,恩科西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书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重点:
感悟“小斗士”的可敬。
教学难点:
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小斗士”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细读课文2、3、4节,感悟“不幸”。
1、读悟课文第2节。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从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2)让学生抓住相关的词语,朗读体会这一段中所包含的情感。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读悟第三、四节。
(1)让学生默读第三、四节,体会艾滋病的可怕。
(2)指名读课文,体会恩科西遭遇的不幸,命运的无辜、不幸、可怜。
(二)细读课文5、6、7、节。
1、自由读第5、6节,恩科西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是怎样做的呢?
2、自由读第7节,同位说说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6、7节。
(三)细读课文8、9节,感悟“关注”。
1、自由读课文第8、9节,说说恩科西是哪一天离开人世的?
2、出示:第九节的内容。
(1)指名读。
(2)体会曼德拉的话的含义。(就是激励人们在天灾面前要像恩科西那样正视现实,敢于拼搏,做顽强抗争的斗士。)
三、联系实际,培植信心。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遇到挫折、失败、伤残、疾病等“灾难”,我们该怎么办?
(1)号召学生遇到“灾难”要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从满信心。
(2)同情、帮助、尊重遇到“灾难”的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板书设计:
顽强抗争
15、艾滋病小斗士(恩科西)珍爱生命
关爱他人
文献摘录: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致的一种传染病,它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破坏,由此而产生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或其他威胁生命的表现。艾滋病最初发现于1981年中期。当时在纽约、洛杉矶及旧金山相继发现在年轻的健康男性同性恋者中发现,艾滋病自发现以来,呈迅速扩散趋势,发病人数持续增加。截止6月底,我国报道的感染者共26058例,其中病人1111例,死亡584例。传播途径共有3种,主要通过注射途径和性接触传播。近年来由于女性患者的增加,母婴传播日趋重要。
篇2: 《艾滋病小斗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艾滋病小斗士》是苏教版小学语方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方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课题“艾滋病小斗士”以“小斗士”突出题旨。艾滋病,是一种死亡效率高的传染病。是全人类面对的一种挑战。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这种挑战?正如课文最生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所言:“恩科西就是榜样。”人们应该热爱生活,关爱社会,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深入研读课文,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感受恩科西不但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还关心别的患病儿童。
2、德育目标:让学生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3、发展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分析的和探究能力。
三、学习重点
了解恩科西为什么被人们称作“艾滋病小斗士”。
四、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学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五、教学和学法
1、教法:采用“感情朗读法”利用极富感情的语言表达,紧扣重点词、句、细嚼慢咽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
2、学法:教给学生抓住重点句,段细细品读、感悟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六、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小黑板。
七、教学程序
1、复习导入:
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联系整篇课文介绍小恩科西,用恰当的词形容恩科西。
2、回顾学法,引导学生整体品读文段,找出描写恩科西不幸遭遇的句段和体现恩科西在与病魔作斗争的同时还关心别的患病儿童的句子。
3、精讲细读释疑拓展,体会情感这一环节是教学重点。
采用多种形式读书,引导学生体会小恩科西的精神。先让学生边读边想,捕捉关键词语读出小恩科西的顽强,再让学生通过品读句子学习,恩科西坦然面对困难,顽强抗争的精神,最后,呼吁学生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人。
4、拓展延伸,引导说话。
以“从恩科西身上”我们学到了面对灾难,应该怎样做?引导学生说话,锻炼学生口语表达,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5、作业设计
这次设计主要是想拓宽学生阅读面,增加学生阅读量。
篇3: 《艾滋病小斗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了解非洲人民的生活状况;了解艾滋病的一些知识,如传播途径;感知艾滋病的可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揭示课题,指名朗读。
2、课题质疑:课文中有没有介绍什么是“艾滋病”?“小斗士”是谁?是哪个国家的?文章通过哪些事情,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顽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好长句)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指导读好长句。
4、生再读课文,思考相关问题。
5、思考质疑的问题。
(1)全文的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依据是什么?
(2)请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你觉得本篇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4)学生自读后互相交流。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
(1)通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思考“为什么一位12岁的名叫恩科西的南非儿童去世了会引起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 ”(指导学生结合重点词语“勇敢的声音”、“顽强抗争的小斗士”、“失去……失去……”理解。了解反衬的写法)
四、综合训练
指导书写:“携”的右下“乃”先写横折折弯钩,再写撇。“遭”的笔画较多,要注意笔顺,并写好“走之旁”。
五、拓展延伸
观察两幅彩色插图:找到相应的文章,图文结合,加深理解。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与命运抗争、与困难斗争的励志的名人名言。
一、复习导入:
1、写生字词。
2、学生说说这一课的大致内容。
二、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1、细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感悟“不幸”。
2、读悟课文第2段。生自读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3、读悟课文第三、四段。
感悟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语,体会艾滋病的疯狂可怕,体会恩科西不幸中的侥幸。(如第三段中抓住“每天,都有近200名,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也许是,最强的,竟然,一直挺到”体会出得了艾滋病的不幸。)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细读课文第五、六、七段,感悟“抗争”结合第一段,细读课文第八、九段,感悟“关注”
5、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用学习三、四段的方法去继续理解和感悟课文。
三、联系实际、培植信心: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 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遇到挫折、疾病等“灾难”应该怎么办?)
四、总结: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困难和灾难,都要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充满信心。我们还要同情,帮助遇到“灾难”的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五、拓展延伸:
1、以“恩科西,我想对你说”为中心,表达对恩科西的同情、赞赏。
2、从恩科西的身上,我们学到了面对“灾难”,应该怎样做?
(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充满信心。)
(同情、帮助、尊重遇到“灾难”敌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六、作业设计
在《上下五千年》读本中找几个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奋斗的人物故事读一读。
篇4:《艾滋病小斗士》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通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推知大意。
1、揭示课题,指名读题,说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2、师简要的介绍一下艾滋病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随时正音。
(2)读后说说“小斗士”是谁?文章通过几件事,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坚强?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3)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学生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段。
(2)交流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一节)写恩科西去世,引起世界许多人的关注。
第二段:(第二――四节)写恩科西的遭遇。
第三段;(第五――七节)写恩科西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并关心着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第四段:(第八――九节)写该怎样面对天灾,恩科西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书写课后词语。
篇5:《艾滋病小斗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3.通过品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教学重点:
了解恩科西为什么被人们称作“艾滋病小斗士”?
教学难点:
品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学生读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一位12岁的南非小男孩恩科西的死,引起了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让我们齐读这两句话: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感叹: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小斗士。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地说:“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
2.过渡:同学们,恩科西仅是一个年仅12岁的黑人孩子呀!他为什么能得到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地位的两位领导人如此高的评价呢?人们为什么称他是“艾滋病小斗士”呢?(在题目后面打上?)请你默读整篇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二.把握重点 品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找出有关语句,说说为什么人们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
(先默读思考,可以适当批注,也可以同桌交流感受)
(师巡视参与交流)
2.组织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引导交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预设1:生先交流:(1)、恩科西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a. 这儿用了2对关联词,找一找,读读看,能体会到什么?
b. 分别用“不是……而是……”和“一边……一边……”造句。
适时板书:顽强斗争、关心患者
b.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师导读:文中哪些地方具体写出了恩科西的顽强斗争?
(1)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
a.指名读,说说你的感受
引导学生抓住“竟然”、“挺”等词,说说从中悟出了什么?
从“挺”字你想到了哪些表示坚强的成语?
出示一组艾滋病患者的图片,让学生感性认识艾滋病。
b.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2)9岁那年,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遭到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a.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全校的大多数老师是什么反应?学生、家长呢?(学生想象一下,说一说)
联系上下文说说“轩然大波”在这儿指什么?
b.他们怕什么?——他们愿意接受恩科西吗?
是呀!身患艾滋病的恩科西被他们拒之门外。此时,此刻如果你是恩科西,你最想得到什么?
篇6:《艾滋病小斗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真情实感。
2.通过默读课文,能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从而科学了解艾滋病的知识,并学会关爱艾滋病患者。
3.品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引导学生树立战胜“灾难”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恩科西为什么被人们称作“艾滋病小斗士”?
2.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树立战胜“灾难”的信心。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略)
一、 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自古以来,但凡能够勇敢地面对困苦和磨难的人,我们尊称他们是“斗士”。他们是值得称赞的,是令人敬佩的。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板书课题
2.学生质疑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新词,读一读,并理解其中较难理解的词语
(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小斗士)本文
2.按要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3.说说自己读了课文后了解哪些?
(“小斗士”是谁?文章通过几件事,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坚强?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三、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能分为哪几个部分
2.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四、指导写字。
五、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携带 轩然大波 虚弱 遭遇
校对、订正
2.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对于故事的主人公恩科西,你已经有了哪些了解?
交流
3.为什么恩科西被称为是“艾滋病小斗士”呢?这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二、品读文章,领会文意感悟情感
师:(出示恩科西图片)20xx年的6月1日,正当全世界儿童欢庆自己节日的时刻,图中这位12岁的南非儿童去世了,他就是恩科西。他的死引起了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甚至南非前总统曼得拉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为之感叹。一名普通的12岁男孩,他的死为什么能牵动这么多人的心呢?
(一)精读2-4自然段,感悟恩科西的“不幸”
1.师:同学们,心血管病、癌症和艾滋病在当今世界被称为三大绝症,对于艾滋病,你们有哪些了解?
2.出示一组艾滋病儿童的图片
师:请大家看这一组患有艾滋病的孩子的图片。能描述一下你所看见的吗?
3.师:听了大家的描述,真的感觉到艾滋病患者是如何的痛苦,是何等的不幸。我们的主人公小恩科西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位。他遭遇到了怎样的不幸、承受了什么样的痛苦呢?自读课文的2-4自然段,找到有关语句,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自读思考
4.交流讨论:
(1)“恩科西一出生就携带艾滋病病毒,不久母亲又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一出生”体会恩科西患病的无辜性;“不久”体会恩科西失去母亲的悲痛。)
(2)“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从三个数据中感受艾滋病病毒的可怕,从而体会恩科西的不幸。)
(3)“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
①出示句子
师:再用心读读这句话,哪些词要特别注意?
②师:为什么呢?从中你领悟到什么?
③师:“挺”是什么意思?能用“坚持”替换它吗?为什么?从这个词你能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9岁那年,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遭到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①师:理解“轩然大波”的意思吗?
②师:以你对艾滋病的了解,你认为,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全校的大多数老师会是什么反应?在学校上学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又会是什么反应呢?
③师:由于媒体的干预以及养母的不懈努力,恩科西终于上学了,但人们对艾滋病根深蒂固的印象哪会轻易改变。可想而知,恩科西即使上了学,他的待遇恐怕也与别的孩子不同吧。
(二)精读课文5-7自然段,体会恩科西的“抗争”
1.师:面对如此的厄运,恩科西绝望退缩了吗?说得对,他没有悲观消沉,而是坦然积极地去面对。他是如何做的呢,5-7自然段中分别讲述了恩科西所做的三件事,读一读,从中体会。
2.讨论交流:
(1)艾滋病研讨会上,向世界呼吁。
①师:读这一自然段时,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你领悟出什么?
一边……一边、纤弱、不断
②指导朗读
(2)国际艾滋病大会上,震撼人心的发言。
①师:时间到了20xx年的7月,从他去世的时间上看,恩科西的病已经到了晚期,看,这就是那时的恩科西(出示书中插图),能形容一下你看到的恩科西吗?
②师:已经是骨瘦如柴,极其虚弱了,但恩科西依旧在与艾滋病搏斗着。再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说说哪些语句最让你有深刻感受?你都感受到了些什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所找到的语句。
④师:恩科西的发言是感人肺腑的,他道出了所有艾滋病患者的心声,深深震撼了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的心灵,如果人们能够正确地对待这些艾滋病患者,也许,恩科西仅有的岁月会更加快乐一点吧。
⑤指导读整段
(3)面对随时会结束的生命,却依旧憧憬未来。
①指名读恩科西的话。
②师:从他的话语中,你感受到什么?
③师:热爱生活,顽强斗争,这样的恩科西让我们所有人动容,可是,死神的魔爪依旧在不断伸向恩科西。
(三)精读课文8-9自然段以及第一自然段。
1.师:到了20xx年初,他的病情开始急剧恶化,在6月1日这个全世界儿童共同欢庆的日子里,被艾滋病折磨得体重不到10千克的恩科西永远地闭上了他的眼睛。
齐读第8自然段
2.师: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3.师:他的死,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南非前总统曼得拉都发出了感叹,他们说了什么?
指名读两个人说的话
4.师:能想到他们两人那时的心情吗?请你带着那种心情再读一读。
(体会“悲切”与“悲痛”)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师:现在,你了解为什么恩科西被称为“艾滋病小斗士”了吗?
2.师: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恩科西的故事,大家的心中一定有很多的不同的感受吧。那就请你从下面的这几个话题中,选择一个你最深有感触的,把你的想到的写下来。
出示话题:
(1)恩科西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璀璨,你想对天国的恩科西说些什么呢?
(2)了解了恩科西的故事之后,对于现在社会上的艾滋病患者,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3)即使社会进步到如今,但依旧有很多人不能正确认识艾滋病和艾滋病患者,你想对这些人说些什么呢?
(4)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生,我们也会面临困苦和磨难,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3.学生交流
4.师:真爱生命、关爱生命,这是我们永远的主题。
篇7:《艾滋病小斗士》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了解艾滋病的一些知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揭题导入
揭示课题,指名朗读。
课题质疑:课文中有没有介绍什么是艾滋病 小斗士是谁是哪个国家的文章通过哪件工哪些事情,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顽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好长句。)
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指导读好长句。
生再读课文,思考相关问题。
思考质疑的问题。
全文的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依据是什么
请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你觉得本篇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自读后互相交流。
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读。
通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思考为什么一位12岁的名叫恩科西的南非儿童去世了会引起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指导学生结合重点词语理解。)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写生字词。
学生说说这一课的大致内容。
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细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感悟不幸。
读悟课文第2段。生自读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读悟课文第三,四段。
感悟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语,体会艾滋病的疯狂可怕,体会恩科西不幸中的侥幸。(如第三段中抓住每天,都有,近200名,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也许是,最强的,竟然,一直,挺到体会出得了艾滋病的不幸。)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细读课文第五,六,七段,感悟抗争
结合第一段,细读课文第八,九段,感悟关注
——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用学习三,四段的方法去继续理解和感悟课文。
联系实际,培植信心。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遇到挫折,失败,伤残,疾病等灾难,我们应该怎么办
总结
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困难和灾难,都要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充满信心。我们还要同情,帮助遇到灾难的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艾滋病小斗士
不幸
抗争
关注
篇8:《艾滋病小斗士》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力图体现“抓住一个特点,遵循两个原则,注重三个结合”这一基本指导思想。
——抓住一个特点。即抓住文章紧扣题目“艾滋病小斗士”来写,教给学生初步读懂这一类文章的一般方法。
——遵循两个原则。即遵循 “以读为主、以悟为本”的阅读教学原则,从创设情境中触发语感,在精读感悟中积淀语感,凸显读悟紧密结合的基本理念。
——注重三个结合。即“文道结合”、“读写结合”以及“课内外结合”。
【教材简析】
《艾滋病小斗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本组课文的主题是“无私奉献”,《艾滋病小斗士》是本组课文的最后一篇,在单元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巩固运用的作用。
本文是一篇具有浓重感情色彩的文章。讲述了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做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告诉人们要热爱生活,关爱社会,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课题“艾滋病小斗士”以“小斗士”突出题旨,全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描写具体,用词准确生动,融科学知识、语言积累、思想启迪于一体,为启迪学生的思想智慧、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爱滋病小斗士》中“斗”(抗争)的解读:
一是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乐观的人生态度与自身所患的爱滋病“斗”;
二是靠大力宣传勇敢地与人们头脑中忽视、歧视这种疾病的“爱滋病”(思想)“斗”。
如果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奉献之歌”想一想的话,恩科西奉献的是什么?是面对天灾的那种不屈、那份坦然,面对人祸(人们的不理解)的那种宽容,那种不苛求!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以较快的速度默读、浏览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抓关键词句品读感悟,感受恩科西顽强抗争的精神,理解为什么把恩科西称为“艾滋病小斗士”。
3.懂得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人。
【教学重、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抓关键词句品读感悟,感受恩科西顽强抗争的精神,理解为什么把恩科西称为“艾滋病小斗士”。
【教学流程】
一、复习“评价”,导入新课
1.营造氛围。
2.出示并引读安南和曼德拉两位领导人对恩科西的评价。
3.质疑导课。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人们为什么称恩科西为“艾滋病小斗士”?
2.学生边默读边做批注,师巡视。
3.师生交流,整体感知。教师相机板书:顽强斗争、关心患者。
三、把握重点,品读课文
(一)抓住“挺”字,感受顽强
根据交流,出示课文片段:
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
1.指名读,说说你的感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让你为之感动,肃然起敬?
2.“挺”是什么意思?
3.小恩科西“挺”住了什么?
通过品读和补充课外资料引领学生体会恩科西“挺”的内涵:挺住了病痛的折磨,挺住了失去母亲的孤独,挺住了死亡的威胁,挺住了别人的歧视(求学的遭遇)……
4.你从这个“挺”中读出了什么精神?
5.指导感情朗读。
(二)抓住呼吁,体验斗志。
1.浏览课文第五至七自然段,找出恩科西的呼吁。
2.自由品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过渡:然而,(播放音乐,师范读)“20xx年初,恩科西的病情开始恶化。6月1日这天,被艾滋病折磨的体重不到10千克的小恩科西终于还是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2.当你听到这个消息,你的心情怎样?
3.师引读曼德拉和安南对恩科西的评价。
4.此时此刻,你的内心一定心潮澎湃,感受深切,请把你此时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5.交流总结。
【板书设计】
顽强斗争 挺
艾滋病小斗士 榜样
关心患者 呼吁
篇9:《艾滋病小斗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艾滋病小斗士》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课题“艾滋病小斗士”以“小斗士”突出题旨。艾滋病,是一种蔓延迅速,死亡率高的传染病,是全人类面对的一种天灾。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正如课文最后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所言:“恩科西就是榜样。”人们应该热爱生活,关爱社会,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这就是本文的中心思想。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段。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围绕“斗士”二字展开,体现了恩科西的可贵品质。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重难点:感情朗读课文,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法:朗读谈话法理解感悟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揭示课题,指名朗读。
2、课题质疑:课文中有没有介绍什么是“艾滋病”?“小斗士”是谁?是哪个国家的?文章通过哪些事情,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顽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好长句。)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指导读好长句。
4、生再读课文,思考相关问题。
5、思考质疑的问题。
(1)全文的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依据是什么?
(2)请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你觉得本篇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4)学生自读后互相交流。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
(1)通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思考“为什么一位12岁的名叫恩科西的南非儿童去世了会引起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指导学生结合重点词语“勇敢的声音”、“顽强抗争的小斗士”、“失去……失去……”理解。了解反衬的写法)
四、综合训练
指导书写:“携”的右下“乃”先写横折折弯钩,再写撇。“遭”的笔画较多,要注意笔顺,并写好“走之旁”。
五、拓展延伸
观察两幅彩色插图:找到相应的文章,图文结合,加深理解。
15、艾滋病小斗士
篇10:《艾滋病小斗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轩然大波”“坦然”“呼吁”“痛切”等词在文中的意思。
3、通过默读课文,能围绕“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斗士?”认真思考,从而科学了解艾滋病的知识,并学会关爱艾滋病患者。
4、品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斗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战胜“灾难”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
理解恩科西为什么被称为“小斗士”。
三、教学难点:
理解恩科西为什么会因为入学在当地引起轩然大波,为什么艾滋病会得到全世界如此重视,为什么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为什么恩科西被称为是“艾滋病斗士”呢?这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第2~4自然段,突出“天灾”
1、同学们,对于艾滋病,你们有哪些了解?
2、的确,艾滋病的死亡率很高,而且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被人当成是瘟神与恶魔,被人另眼相看,这无疑是十分可怕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则日记。
3、从日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艾滋病患者是如何的痛苦,是何等的不幸。我们的主人公小恩科西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位。他遭遇到了怎样的“天灾”呢?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找出有关语句,在旁边做上批注。
4、交流讨论。
(1)“恩科西一出生就携带艾滋病病毒,不久母亲又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体会恩科西的无辜和失去母亲的悲痛)
(2)“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
(从列举的数据中感受艾滋病病毒的可怕,体会恩科西的不幸)
(3)“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
从“竟然”这个词中你想到了什么?
想象说话:在这九年中,恩科西是怎样生活的?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时,会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
“挺”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成“坚持”?
5、尽管南非是艾滋病重灾区,但人们对艾滋病却缺乏科学的认识,面对艾滋病和艾滋病患者感到恐慌和畏惧。指导朗读第2~4自然段。
(三)精读第5~7自然段,突出“抗争”。
1、恩科西一出生就感染了艾滋病毒,这样的孩子有的连第二个生日也活不到,恩科西却坚持活了,他是如何面对这可怕的艾滋病的呢?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的第5~7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2、讨论交流。
(1)“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而是……,……面对可怕的艾滋病。”
①提出问题:“坦然”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什么?
②提供一封一个艾滋病大学生写给她父母的信,让学生读。
③根据这封信,让学生猜想一下恩科西“坦然”的表现是怎样的?
是呀,平静地面对每一天的生活,需要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又能平静地面对可怕的艾滋病,更需要的是顽强的斗志。
(2)“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做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①他是怎样关心患病儿童的,他主要做了哪些事?
②指导朗读“他曾经应邀到美国出席艾滋病研讨会,用纤弱的声音不断向世界呼吁: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
a、恩科西在呼吁什么?
b、恩科西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吁?
c、联系艾滋病儿童的日记和一个艾滋病大学生的信,请你再一次向全世界发出呼吁。
d、在全世界都漠视艾滋病患者的社会里,恩科西能发出这样的呼吁,所以,我们说,他的声音表面是——(纤弱的),而实质上,却是——(勇敢的)
③指导学生读好恩科西在南非国际艾滋病大会上说的两段话。
a、他想告诉人们什么?
b、体问: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但为什么拥抱艾滋病人不会被传染?学生在看了下面的两份资料后回答这个问题。(附录:艾滋病的有关知识)
c、指导学生观察课题旁的插图:恩科西发言时的神态是怎样的?从这种神态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d、如果你是参加会议的代表,此时此刻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e、小结:恩科西是不幸的但为了全世界的艾滋病儿童,他在奔走,在呼喊,他在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与艾滋病抗争,与无知和偏见在抗争,他是当之无愧的小斗士。
(4)病魔是残酷的,恩科西的病情每天都在逐渐地恶化。(出示第二幅插图)
a、学生说说从插图中看到了什么?(可提供“骨瘦如柴”等词语)
b、想象恩科西对养母说了什么?(他的梦想)
c、小结:恩科西在生命随时都可能结束的情况之下还怀者这样美好的理想,还关心着艾滋病患者,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人啊。
(5)范读:然而,在20xx年初,恩科西的病情可是恶化,6月1日这天,就在全世界儿童欢度节日的时候,被艾滋病折磨得体重不到十千克的小恩科西,终于静静地离开了人世——此时此刻,你又想说些什么?
(6)引读:南非总统曼德拉痛切地说——(“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读出“痛切”的语气。)
(7)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感叹道——(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小斗士。)
(8)今天,英雄的恩科西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那震撼人心的呼喊,时刻响在人们耳边,留在人们的心中——(引读他在两次国际艾滋病大会上的发言):今天,人类面临的天灾越来越多,象禽流感、非典、肿瘤,恩科西的顽强不屈,给所有的患者做出了榜样。联合国确定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这一天,红丝带将会飘扬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艾滋病小斗士》教学反思
《艾滋病小斗士》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有效的对话莫过于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合,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在课文阅读至情深意浓处让学生用练笔来表达心声、宣泄情感。
我在教学《艾滋病小斗士》一课时,读到“恩科西是一个黑人男孩……不久母亲又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一处时,为小恩科西的无辜、失去母亲的悲痛及无法避免最终的悲惨命运深深叹息,我认为此处是一个空白点,可以让学生在旁边做上批注。通过课前上网查询,第一课时的教学及学生对文本资料的阅读,学生感受到了恩科西的不幸遭遇,他们的心被强烈的震撼着,写出来的批注催人泪下。如在教学第五自然段“不是……而是……”“一边……一边……”两组关联词语时,先让学生说说用了2对关联词讲了哪两层意思,然后让学生说说他是如何坦然生活的、怎样关心患病的儿童的做了哪些事,最后在旁边做上批注。这些看起来似乎“无”的空白之处,其实渗透着极丰富的“有”,为学生的想象留有极大的空间。所以,我利用好这些空白,让学生写起来,感受恩科西与病魔作斗争的经历。
篇11: 《艾滋病小斗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通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推知大意。
1、揭示课题,指名读题,说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2、师简要的介绍一下艾滋病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随时正音。
(2)读后说说“小斗士”是谁?文章通过几件事,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坚强?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3)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学生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段。
(2)交流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一节)写恩科西去世,引起世界许多人的关注。
第二段:(第二――四节)写恩科西的遭遇。
第三段;(第五――七节)写恩科西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并关心着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第四段:(第八――九节)写该怎样面对天灾,恩科西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书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重点:
感悟“小斗士”的可敬。
教学难点:
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小斗士”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细读课文2、3、4节,感悟“不幸”。
1、读悟课文第2节。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从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2)让学生抓住相关的词语,朗读体会这一段中所包含的情感。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读悟第三、四节。
(1)让学生默读第三、四节,体会艾滋病的可怕。
(2)指名读课文,体会恩科西遭遇的不幸,命运的无辜、不幸、可怜。
(二)细读课文5、6、7、节。
1、自由读第5、6节,恩科西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是怎样做的呢?
2、自由读第7节,同位说说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6、7节。
(三)细读课文8、9节,感悟“关注”。
1、自由读课文第8、9节,说说恩科西是哪一天离开人世的?
2、出示:第九节的内容。
(1)指名读。
(2)体会曼德拉的话的含义。(就是激励人们在天灾面前要像恩科西那样正视现实,敢于拼搏,做顽强抗争的斗士。)
三、联系实际,培植信心。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遇到挫折、失败、伤残、疾病等“灾难”,我们该怎么办?
(1)号召学生遇到“灾难”要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从满信心。
(2)同情、帮助、尊重遇到“灾难”的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篇12:《艾滋病小斗士》教学设计
《艾滋病小斗士》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先学:了解非洲人民的生活状况;了解艾滋病的一些知识,如传播途径;感知艾滋病的可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揭示课题,指名朗读。
3、课题质疑:课文中有没有介绍什么是艾滋病?小斗士是谁?是哪个国家的'?文章通过哪些事情,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顽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好长句。)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指导读好长句。
4、生再读课文,思考相关问题。
5、思考质疑的问题。
(1)全文的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依据是什么?
(2)请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你觉得本篇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4)学生自读后互相交流。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
(1)通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思考为什么一位12岁的名叫恩科西的南非儿童去世了会引起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指导学生结合重点词语勇敢的声音、顽强抗争的小斗士、失去失去理解。了解反衬的写法)
四、综合训练指导书写:
携的右下乃先写横折折弯钩,再写撇。遭的笔画较多,要注意笔顺,并写好走之旁。
五、拓展延伸观察两幅彩色插图:
找到相应的文章,图文结合,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课前先学:搜集与命运抗争、与困难斗争的励志的名人名言。
一、复习导入。
1、写生字词。
2、学生说说这一课的大致内容。
二、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1、细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感悟不幸。
2、读悟课文第2段。生自读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3、读悟课文第三,四段。
感悟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语,体会艾滋病的疯狂可怕,体会恩科西不幸中的侥幸。(如第三段中抓住每天,都有近200名,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也许是,最强的,竟然,一直,挺到体会出得了艾滋病的不幸。)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细读课文第五,六,七段,感悟抗争,结合第一段,细读课文第八、九段,感悟关注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用学习三、四段的方法去继续理解和感悟课文
三、联系实际,培植信心。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遇到挫折,失败,伤残,疾病等灾难,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总结
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困难和灾难,都要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充满信心。我们还要同情,帮助遇到灾难的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五、综合训练联系课后练习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1、个人准备: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说说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可以画出有关语句,加上批注,也可以把自己的看法归纳在笔记本上。
2、合作探究:朗读有关语句,讨论交流,发表个人见解,推选小组代表。
3、全班交流。
六、拓展延伸说话练习:
以恩科西,我想对你说为中心,表达对恩科西的同情、赞赏。从恩科西的身上,我们学到了面对灾难,应该怎样做?(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充满信心。)(同情、帮助、尊重遇到灾难敌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七、作业
设计在《上下五千年》读本中找几个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奋斗的人物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15、艾滋病小斗士
不幸
抗争
关注
篇13:五年级语文《艾滋病小斗士》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艾滋病小斗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课文中的九个生字,绿线中的九个字只识不写。
2、 理解又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读通顺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 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位南非黑人小朋友---恩科西。去了解他跟病魔斗争的故事。
板书课题:15 爱滋病小斗士
2、 指名读课题。
3、 说说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为什么称他是“小斗士”?“爱滋病”是一种怎样的病?)
二、初读课文
1、 读读课文中的生字,识记字形,认识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读通顺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检查自读情况
1、 出示生字,词语。
2、 指名读读,和时正音。
3、 集体读读生字和词语。
4、 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南非小朋友以坚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的时。)
四、理清课文脉络
1、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分几局部来写?
课文有九个自然段,分四段。
第一段(1)写恩科西的去世,引起了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
第二段(2---4)写了恩科西的遭遇。
第三段(5---7)写恩科西顽强与病魔作斗争,同时关心着和他一样的儿童。
第四段(8---9)写恩科西为人们作出了典范:该怎样面对天灾。
2、按分好的段落指名朗读课文。(机动)
五、安排作业
1、 完成习字册生字描红、临写。
2、 熟读课文。 介绍关于艾滋病的知识,把遥远的东西拉近到学生的周围。再来介绍主人公恩科西,更利于体会主人公的可贵精神。为下文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15 爱滋病小斗士
恩科西 爱滋病
篇14:五年级语文上册《艾滋病小斗士》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艾滋病小斗士》教学反思
我有个习惯,每学期一开学我总要作个调查:在本册语文书中你最喜欢那篇课文?为什么?并让学生以写话的形式完成我的调查。这学期当然不例外。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艾滋病小斗士》这篇课文有着浓厚的兴趣。艾滋病小斗士是谁?为什么称他为艾滋病小斗士?学生已然有了初步的了解。
两个多月后的今天,我们将真正地来接触这篇课文,并且提前一天布置了预习,那么课堂上如再来问“艾滋病小斗士是谁?为什么称他为艾滋病小斗士?”已然没有的意义,只是为问而问了。
初读这篇课文时,我把自己放在学生的立场上。阅读过程中,我心中产生了疑问:
(1)怎样的人才能称为“斗士”?
(2)在南非,为什么每天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针对这两个微乎其微的疑问,教学中我引入了网络,课堂上进行了“拓展阅读”,疑问迎刃而解。
教学片段一:怎样的人才能称为“斗士”?
师:板书“斗士”。什么叫“斗士”?
生1:战场上杀敌的人。
生2:打仗很勇敢的人。
回答问题的两位同学都是男同学。在他们心目中,拼杀疆场的人就是斗士。此时,我原本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斗士”不仅仅存在于疆场,那些勇敢面对困难,勇于与困难作斗争的人都可以称为“斗士”。也许是坚信听到的不如亲眼看到的,我告诉的不如学生自己感悟到的。所以,我让孩子们自己来判断。
师: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两位“斗士”。第一位就是——我输入“张海迪”,点击搜索。利用广播教学,我让孩子们自己阅读“张海迪”的内容。然后交流“在阅读过程中最震撼你心灵的句子。”
生1:“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张海迪姐姐没有上过学,但是她却学习了这么多课程。
师:所以说,我们,健全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发奋学习。
生2:“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张海迪面对困难,她不沮丧、沉沦,而是充满信心。
师:所以,她是“斗士”。
师:我们要认识的第二位“斗士”是——我输入“海伦·凯勒”后搜索,学生自行阅读。
师:今天我们认识的两位“斗士”。现在请你说说你知道的“斗士”。
生1:桑兰。
生2:保尔。
师:现在请你来说说你对“斗士”的理解。
生:斗士其实是那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人。
师:这样的人我们也称他们为“勇士”。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的`是一位“小斗士”(板书“小”并在“小”下面加了一点),既然是小斗士,那他是一位——(生:孩子)。这位南非的儿童名叫——(生:恩科西),他是一位艾滋病小斗士。(板书“艾滋病”,齐读课题)
读师范时,我们的语教(语文教学)老师就告诉我们,教学一篇课文时,课题的导入很关键,要简洁、迅速,不能拖泥带水。让听课的人着急、等待。而我今天的导入却是如此烦琐。但学生却在烦琐中有了收获。有了进步。这样的烦琐,值!!
教学片段二:什么是艾滋病?
师:你了解艾滋病吗?
生1:我知道如果一个孕妇得了艾滋病,那么他肚子里的宝宝生下来就携带艾滋病病毒。
生2:我知道艾滋病是通过血液传播的,比如有个针头刚给一个艾滋病人用过,然后再给另外一个人用,这个人就会传染到艾滋病。
生3:我知道艾滋病是不会通过拥抱、握手传染的。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艾滋病了解的还真不少。那就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艾滋病。我输入“艾滋病”点击搜索。(学生阅读后交流)
师(总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是我们全人类的天灾。
生:艾滋病发源于非洲,1979年在海地青年中也有散发,后由移民带入美国。
师:所以,“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也就不难理解了。那么,人一旦传染上艾滋病病毒后究竟会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几张艾滋病患者的图片。
学生看图片时,嘴里不断地发出“恩、啊、呀”的声音,“恶心”这个词语不断地从孩子们嘴里蹦出。此时,再来理解、体会恩科西的“不幸”“顽强”便水到渠成。
篇15:五年级上册语文《艾滋病小斗士》教学反思
《艾滋病小斗士》这一课,写的是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课文虽条理清楚,但篇幅较长,描写也不是那么有趣,在学生没有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学生整篇通读十分乏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课前,我让学生查阅关于艾滋病的资料,在学生对艾滋病有所了解后,再进行学习,这样也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艾滋病小斗士》这一课,我上课时的思路如下:从小斗士引出文章的主人公恩科西,再简单介绍恩科西,在学生对艾滋病有了了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从文中找出体现艾滋病可怕的语句进行分析理解,从而使学生体会恩科西的不幸。接着由恩科西的不幸过渡到他如何于疾病抗争,再次体会文眼“斗士”。学生学习有针对性,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降低了学习难度,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也会更深。最后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恩科西为大家做了三件事。在课文学习完成后,引出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的国际性标志“红丝带”,让学生增长知识,了解它的象征意义,最后说说我们今后该如何面对困难。
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在三个明确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指引下,真切感受恩科西坦然面对病魔、面对生活的具体画面。然而审视教学不难发现,学生在表达情绪上显得胆怯而平淡,在表达内容上不免空洞与肤浅。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灵没有“进入”文本,而是在文本情境之外无助徘徊。那又是什么滞碍了学生心灵的“进入”呢?我经过认真思忖,总结为以下三点:
1、文本感知不到位。
我一直草率地以为这段文字比较简单,没有“嚼头”,这种轻视文本的意识致使我倾心于三个问题的表述,却“闲置”了文本。学生只是读了一遍课文,说出了“坦然面对”的意思,找到了“坦然面对”的内容,对文本的感知可谓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而我却迫不及待地试图以三个问题引发课堂的精彩生成,这显然是缘木求鱼、求成心切。学生由于与文本接触、磨合时间仓促,对文本尚未加以深入的把握和细致的揣摩,自然难有深切的感悟和体会,这样交流中的迟疑、重复、肤浅以及背离主旨、偏离话题就不足为怪了。
2、生活体验不到位。
学生的心灵里显然匮乏文本所需的生活体验,他们不了解艾滋病儿童的生活,也就难以在情感上与文本产生认同、共鸣、回应等。虽然我在教学中也让学生交流了一些关于艾滋病的资料,但他们交流的都是类似“艾滋病的症状”、“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等常识性资料,而没有涉及艾滋病病人、尤其是患病儿童生活的典型事例和具体细节。恩科西的感人事迹因为游离于学生的生活体验而黯然失色,学生因为未能真正进入恩科西艰辛而痛苦的生活世界,自然难以“情动而辞发”,只能被动地“传话”、“答话”、“蒙话”了。
3、教师引领不到位。
在学习过程中课堂上只有教师的问话、学生的答话,却不见应有的师生“对话”。我固守着自己精心为学生设计的'问题不放,让学生在我的“问题”里思考、想象、表达,自己却“闻而不语”、“评而不力”。这种作壁上观的做法,不仅漠视了教师自身的课程资源,对学生心灵“进入”文本失却了“情绪”感染和震撼;也缺乏方法的指导和思维的开启,错失了诸多点拨的契机,影响了学生心灵“进入”文本的程度与效度。
在深刻的反思后,我清醒地认识到,基于文本解读的“自主参与”,其实是离不开文本、生活和教师的力量的。那么,怎样在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下,让学生的心灵“进入”文本,在文本的世界里充分体悟和感受呢?带着这样的自觉拷问,我再度构想《艾滋病小斗士》的教学。
1、文本细读:撑起一道门。
“蚕食桑而后吐丝,蜂采花而后酿蜜。”文本是学生心灵“进入”的凭借和归宿,文本细读就是以认真、虚心的态度去研读文本,把握文本所营造的情感和意境。教师可抓住“恩科西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这句话,让学生品读“虚弱”,从体重、外貌、体质等方面想象恩科西此时的状况,读出“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中所饱含的痛心与怜爱。
同时,联系上文“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让学生透过“挺”字想象恩科西这些年来所遭受的折磨;联系恩科西报名上学时的“轩然大波”,想象其可能遭受的歧视和嘲笑、疏远和排斥,体会其生活的艰辛、残酷。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对恩科西顽强抗争的由衷敬佩。如此细读于文本的字里行间,心灵的“进入”才有坚实的支撑。
2、生活参与:推开一扇窗。
学生与“艾滋病小斗士”的生活相距甚远,与文本存在着一种先在的隔阂。只有推开窗儿,心灵才能“进入”文本,饱“览”无限景致。本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唤醒和激活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丰富和扩充学生缺乏的生活经验,打通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如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艾滋病的细节化、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具体资料;让学生观看一组身患艾滋病儿童的图片,通过骨瘦如柴、口吐白沫、满身针眼的儿童画面,让学生直观认识艾滋病魔的严重危害;联系生活中一个“随时可能死去”的人的表现,体会恩科西“坦然面对”的难能可贵等。生活体验的参与将使心灵直抵文本深层,激发学生更为细腻的体验。比如问到:“当恩科西遭受艾滋病魔的百般折磨时,他会怎么做?”时,学生自然会联想到“咬紧牙关默默地忍受着,不喊一声疼”等。
3、教师融入:架设一座桥。
让心灵“进入”文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自身的情感和智慧达成的。在学生交流时,教师要以精当的引领触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思维的律动和内在的表达。比如指导性引领:在学生说到“我觉得他会微笑着去面对”时,教师可及时引导:“你看到了他微笑的神情,其他同学还看到了什么呢?”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思考、想象。再比如提升性引领:“是的,恩科西用?默默地忍受?诠释了另一种坚强。”“微笑着承受一切,这是多么动人的场景,这又是多么感人的境界!”
篇16:五年级上册语文《艾滋病小斗士》教学反思
《艾滋病小斗士》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有效的对话莫过于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合,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在课文阅读至情深意浓处让学生用练笔来表达心声、宣泄情感。
我在教学《艾滋病小斗士》一课时,读到“恩科西是一个黑人男孩......不久母亲又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一处时,为小恩科西的无辜、失去母亲的悲痛及无法避免最终的悲惨命运深深叹息,我认为此处是一个空白点,可以让学生在旁边做上批注。通过课前上网查询,第一课时的教学及学生对文本资料的阅读,学生感受到了恩科西的不幸遭遇,他们的心被强烈地震撼着,写出来的批注催人泪下。如在教学第五自然段“不是......而是......”“一边......一边......”两组关联词语时,先让学生说说用了2对关联词讲了哪两层意思,然后让学生说说他是如何坦然生活的、怎样关心患病的儿童的做了哪些事,最后在旁边做上批注。
这些看起来似乎“无”的空白之处,其实渗透着极丰富的“有”,为学生的想象留有极大的空间。所以,我利用好这些空白,让学生写起来,感受恩科西与病魔作斗争的经历。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是对话的基础和依托,学生是对话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要在对话过程中合理调控,用心感悟,用情打动学生,使学生在对话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获得心灵的洗礼。
篇17:五年级语文艾滋病小斗士
一、 看拼音,填词语
xié dài nián líng céng jīng yùn fù bìng mó xū ruò xī fú rén cí
二、 小小变色龙(给多音字组词)
降 { jiàng ( ) xiáng ( ) 强 { qiáng ( ) jiàng ( ) 数 { shù( ) sh( ) 应 { yīng ( ) yìng ( ) 干 { gān ( ) gàn ( ) 背 { bēi ( ) bèi ( )
三、 花落谁家(选词填空)
竟然 果然 依然 坦然
1、天气预报说今天下雪,早上( )下雪了。
2、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真没想到,小明的文章( )登报了。
3、虽然老师身体不舒服,但是( )坚持给我们上课。
4、恩科西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 )地面对生活。
四、我是错字小神探(用“――”画出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
1、6月1日是全世界儿同欢庆节日的时该。( )
2、他曾经应邀到没过出习艾滋病研讨会。( )
3、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傍样。( )
4、小明带表少先队员在运动会上发言。( )
【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艾滋病小斗士】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