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沪教版第五章第三节金属的防护和回收的化学教案

沪教版第五章第三节金属的防护和回收的化学教案

2022-09-18 09:31:0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chy16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沪教版第五章第三节金属的防护和回收的化学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沪教版第五章第三节金属的防护和回收的化学教案,欢迎阅读借鉴。

沪教版第五章第三节金属的防护和回收的化学教案

篇1:沪教版第五章第三节金属的防护和回收的化学教案

沪教版第五章第三节金属的防护和回收的化学教案

教学目的:

1.知道钢铁锈蚀的条件

2.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3.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金属回收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金属的锈蚀和防护,金属回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金属生锈给国家带来的损失。

2.让学生知道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树立学生的爱国热情。

过程:

复习工业炼铁和钢的原理→探究铁生锈的原因→防止铁生锈的办法→废金属的回收利用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实验探究法、问题探究法

内容:金属生锈的.原理、防锈的一般方法;废金属回收的一般意义。

引言:全世界每年被腐蚀的钢铁,约占全年钢铁产量的1/10

一、钢铁的锈蚀及其防护

[探究活动]铁钉的锈蚀:

试管:①铁钉与酸、水、氧气接触后

②铁钉与 、水、氧气接触后

③铁钉放在有水的试管中

④铁钉放在干燥的空气中

⑤铁钉放在冷却的沸水中

讨论:铁锈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小结:

铁锈蚀,是铁跟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使铁转化为铁的化合物的过程。

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 ,酸和氧化钠能使铁在O2和水存在环境中加速锈蚀。

怎样防锈呢?

在钢铁表面覆盖保护层的方法来防止钢铁生锈。

防锈的方法:

1.在钢铁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沥青、油漆、塑料、橡胶、搪瓷)

2.在钢铁表面镀上一层能起保护作用的其他金属(如:镀锡、镀锌和镀铬等)

二、废金属的回收利用

废金属的回收利用:如果将废钢铁回炉冶炼成钢,跟用铁矿石冶炼钢相比,既可以节约大量的煤和铁矿石,又能减少污染空气的悬浮颗粒物。可见,回收利用废金属,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指导学生阅读P128-129,使学生了解废金属回收的意义,废金属会对环境有哪些危害?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铁产量的十分之一。金属锈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了减少损失,需要探究金属锈蚀的原因、防护的方法和废金属的回收利用。

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钢铁生锈的研究性学习,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的欲望和分析、归纳能力。认识处理废金属,回收金属的价值,提高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篇2:沪教版:第八章第三节蛋白质和维生素

沪教版:第八章第三节蛋白质和维生素

课题

蛋白质和维生素

新授

第三课时

知识

技能

(1)    知道蛋白质、维生素都是有机化合物,知道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2)    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关系,知道蛋白质是分子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通过简单实验了解蛋白质的一些性质特征;

(3)    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作用,知道几种人们熟知的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作用,从那些食品中可以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

(4) 学习用实验的方法了解有机物的性质、区别某些有机物。

过程

方法

(1)    通过对本节课的预习,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

(2)    联系日常生活和生物医学的常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有关蛋白质和维生素的知识。会用实验的方法区别某些有机物。

(3)    通过小组实验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从实验中获取知识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做实验的好习惯。

(4)    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1)    养成合理膳食的习惯

(2)    鼓励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和查找资料扩大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

重点

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和性质特征,知道人们熟知的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作用。

难点

用实验的方法了解有机物的性质并会区分某些有机物。

教师: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火柴、镊子、鸡蛋白(生)、棉纱线、饱和硫酸钠溶液、浓硝酸、乙酸铅溶液、0.5%的淀粉溶液、碘溶液、PH试纸

学生:(1)联系日常生活实际,举例说出几种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品

(2)头发、维生素C片、梨汁、白菜汁、橘子汁(约30ml)

教学环节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那些食物中含有蛋白质和维生素

蛋白质的作用

蛋白质的利用及存在

蛋白质的性质

创设问题情境:

你昨天一天吃了那些东西?那些食物中含有蛋白质?那些食物中含有维生素?

提出问题:

吃了这些含有蛋白质的食物,你知道蛋白质是什么样的物质吗?它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吗?

创设问题情境:

1.    既然蛋白质那么重要,你知道它在人体中是怎样被利用的'吗?

2.    你们知道人体中那些地方含蛋白质最多?

教师追问:你们知道蛋白质有那些性质吗?

教师指导:鸡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下面同学们用鸡蛋白做几个实验,探究一下蛋白质的性质。

探究实验(分组)

回忆

交流讨论并作答

讨论后总结:

蛋白质是食物中供给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之一,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如摄入量不足会使人发育迟缓、体重减轻、贫血等。

看书讨论回答:

1.    在胃肠中的酶及水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基酸,再重新合成人体需要的各种蛋白质

2.    肌肉、毛发、血液、激素、酶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回答:

蛋白质会被烧焦;蛋白质会凝固;蛋白质会分解……

分组实验

认真观察

将实验结果记录

组内整理之后选派代表总结发言:

蛋白质能溶于水,

这样引课比较贴近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很自然的参与教学过程

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逐步了解蛋白质。

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得出蛋白质的性质,印象深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让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

知识应用

引导:蛋白质的知识我们就学到这里。下面我们来学习维生素

1.    在两支盛有鸡蛋白的试管中分别滴加蒸馏水及饱和硫酸钠溶液。

2.    用4支试管分别装有3ml鸡蛋白,其中一支加热,3支试管中分别滴加乙酸铅、酒精、浓硝酸溶液。

3.用镊子夹一小

块凝固的蛋白质灼烧 。

抛出问题:

1.    为什么可以用煮沸的方法给毛巾消毒?

2.    用什么方法可以区分牛奶和米汤?

你都知道那些维生素?

出示有关维生素缺乏引起的病症的图像

加盐后溶解性降低,蛋白质受热、遇重金属盐、浓硝酸会凝固、变质;灼烧后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思考

交流讨论

根据生活经验和查阅的相关资料讨论

回答:维生素A、D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补充:维生素B还分为B1、B2、B6等。交流讨论分别都是缺乏何种维生素,认识到缺乏维生素即使有充足的其他营养也会患营养缺乏症。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锻炼学生从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变知识为技能,会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维生素的性质及含量的测定

1.    酸性

2.    遇热不稳定性

3.    含量的测定

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归纳小结

探究实验:

1.    将维C片溶解,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2.    用两支试管盛维C清夜3ml滴加碘酒与淀粉的简易测定液,一支加热,一支对照

3.    取20ml等量的梨汁、菜汁、橘子汁各滴6滴维C简易测定液

抛题:

先阅读P221拓展视野有关知识,再回答问题:

1.胡萝卜怎么吃营养吸收好?

2.西红柿如何吃营养吸收好?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蛋白质和维生素的相关内容。

哪位同学来归纳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很好,那么学习了这些知识之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或烹调食物时应注意那些问题呢

分组实验

仔细观察

得出结论

选派代表发言:

回忆、思考

总结

其他同学补充

交流讨论

不要把鱼烧焦、不直接接触重金属盐、青菜烹调要讲究方法、买毛料衣服要烧一烧。。。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维生素的一些性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理论联系实际

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训练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树立化学为生活服务的思想

学生进行相应知识点的整理工作。培养了同学们自我总结归纳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1.为什么用煮沸的方法可以消毒医疗器械?

2.为什么重金属盐中毒后可以喝牛奶解毒?

3.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来区分羊毛衣料和棉花料?

4.使用浓硝酸实验时不小心会使手上皮肤出现黄色斑迹。

这是什么原因?

1.将鸡蛋白溶液分别装在四支试管中,做下列实验:

(1)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现象――――――

(2)将第二支试管中的鸡蛋白溶液加热,现象―――――――

(3)向第三支试管中加入乙酸铅溶液,现象――――――――

(4)向第四支试管中加入几滴浓硝酸,现象――――――――

2.如何检验蛋白质?

1.各举三种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品

2.为什么不能用福尔马林浸泡海鲜品?

3..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液呈酸性,化学式为C6H8O6。新鲜水果、蔬菜中一般都富含维生素C,天然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一般为500毫克/升左右。为测定某橙汁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取用50毫升橙汁,并注入1毫升淀粉,滴加含有碘3.6克/升的标准碘水,当出现蓝色时,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了标准碘水的体积为10毫升,有关化学反应如下:C6H8O6+I2=C6H6O6+2HI,通过计算分析此橙汁中维生素的含量,分析此橙汁是否是纯天然橙汁?

篇3:沪教版:第八章第三节蛋白质和维生素

新授

第三课时

知识

技能

(1)    知道蛋白质、维生素都是有机化合物,知道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2)    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关系,知道蛋白质是分子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通过简单实验了解蛋白质的一些性质特征;

(3)    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作用,知道几种人们熟知的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作用,从那些食品中可以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

(4) 学习用实验的方法了解有机物的性质、区别某些有机物。

过程

方法

(1)    通过对本节课的预习,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

(2)    联系日常生活和生物医学的常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有关蛋白质和维生素的知识。会用实验的.方法区别某些有机物。

(3)    通过小组实验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从实验中获取知识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做实验的好习惯。

(4)    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1)    养成合理膳食的习惯

(2)    鼓励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和查找资料扩大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

重点

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和性质特征,知道人们熟知的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作用。

难点

用实验的方法了解有机物的性质并会区分某些有机物。

教师: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火柴、镊子、鸡蛋白(生)、棉纱线、饱和硫酸钠溶液、浓硝酸、乙酸铅溶液、0.5%的淀粉溶液、碘溶液、PH试纸

学生:(1)联系日常生活实际,举例说出几种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品

(2)头发、维生素C片、梨汁、白菜汁、橘子汁(约30ml)

教学环节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那些食物中含有蛋白质和维生素

蛋白质的作用

蛋白质的利用及存在

蛋白质的性质

创设问题情境:

你昨天一天吃了那些东西?那些食物中含有蛋白质?那些食物中含有维生素?

提出问题:

吃了这些含有蛋白质的食物,你知道蛋白质是什么样的物质吗?它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吗?

创设问题情境:

1.    既然蛋白质那么重要,你知道它在人体中是怎样被利用的吗?

2.    你们知道人体中那些地方含蛋白质最多?

教师追问:你们知道蛋白质有那些性质吗?

教师指导:鸡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下面同学们用鸡蛋白做几个实验,探究一下蛋白质的性质。

探究实验(分组)

回忆

交流讨论并作答

讨论后总结:

蛋白质是食物中供给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之一,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如摄入量不足会使人发育迟缓、体重减轻、贫血等。

看书讨论回答:

1.    在胃肠中的酶及水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基酸,再重新合成人体需要的各种蛋白质

2.    肌肉、毛发、血液、激素、酶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回答:

蛋白质会被烧焦;蛋白质会凝固;蛋白质会分解……

分组实验

认真观察

将实验结果记录

组内整理之后选派代表总结发言:

蛋白质能溶于水,

这样引课比较贴近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很自然的参与教学过程

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逐步了解蛋白质。

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得出蛋白质的性质,印象深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让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

知识应用

引导:蛋白质的知识我们就学到这里。下面我们来学习维生素

1.    在两支盛有鸡蛋白的试管中分别滴加蒸馏水及饱和硫酸钠溶液。

2.    用4支试管分别装有3ml鸡蛋白,其中一支加热,3支试管中分别滴加乙酸铅、酒精、浓硝酸溶液。

3.用镊子夹一小

块凝固的蛋白质灼烧 。

抛出问题:

1.    为什么可以用煮沸的方法给毛巾消毒?

2.    用什么方法可以区分牛奶和米汤?

你都知道那些维生素?

出示有关维生素缺乏引起的病症的图像

加盐后溶解性降低,蛋白质受热、遇重金属盐、浓硝酸会凝固、变质;灼烧后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思考

交流讨论

根据生活经验和查阅的相关资料讨论

回答:维生素A、D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补充:维生素B还分为B1、B2、B6等。交流讨论分别都是缺乏何种维生素,认识到缺乏维生素即使有充足的其他营养也会患营养缺乏症。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锻炼学生从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变知识为技能,会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维生素的性质及含量的测定

1.    酸性

2.    遇热不稳定性

3.    含量的测定

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归纳小结

探究实验:

1.    将维C片溶解,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2.    用两支试管盛维C清夜3ml滴加碘酒与淀粉的简易测定液,一支加热,一支对照

3.    取20ml等量的梨汁、菜汁、橘子汁各滴6滴维C简易测定液

抛题:

先阅读P221拓展视野有关知识,再回答问题:

1.胡萝卜怎么吃营养吸收好?

2.西红柿如何吃营养吸收好?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蛋白质和维生素的相关内容。

哪位同学来归纳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很好,那么学习了这些知识之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或烹调食物时应注意那些问题呢

分组实验

仔细观察

得出结论

选派代表发言:

回忆、思考

总结

其他同学补充

交流讨论

不要把鱼烧焦、不直接接触重金属盐、青菜烹调要讲究方法、买毛料衣服要烧一烧。。。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维生素的一些性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理论联系实际

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训练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树立化学为生活服务的思想

学生进行相应知识点的整理工作。培养了同学们自我总结归纳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篇4: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教案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教案(二)

查看完整教案请打开后面的链接--->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

第一课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知识与技能:1、  会用实验探究方法确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三个因素――溶质、溶剂的本身性质和温度。2、  通过探究实验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3、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的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1、  通过探究与讨论,发展同学合作学习,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学习重点:a)・   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b)・  建立溶解性、饱和饱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c)・  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教学过程:・・・・・  i.・・  究实验1: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1、  设置问题:物质的`溶解性与哪能些因素有关?2、  提出探究任务: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和环境的温度有关。(学生若有其它想法也能一起提出,通过实验讨论解决问题)3、  指导学生探究实验:分组实验4、  归纳总结:(1)・ 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2)・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3)・ 同一种物质央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5、引导应用:毛料衣服干洗原理等。・・・・      ii.・・  探究实验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确立及相互转化1、  设置问题:(1)・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是否能无限制溶解物质?(2)・ 怎么样可以实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2、  提出探究任务: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温度及其溶剂量有关。3、  指导学生探究实验:分组实验

篇5: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教案一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教案(一)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②学生主要通过学习认识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③在学习溶解性与饱和溶液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并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并知道可以用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 ④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结晶现象并知道结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本节的知识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溶液在生产生活中重要地位和应用二、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溶解情况有所了解。2、教学重点:①建立溶解性、溶解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的概念。②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与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③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④学会描绘和使用溶解度曲线。3、教学难点:①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②正确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③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4、课型:探究、讨论、练习5、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引入】一杯水是否能够无限制地溶解蔗糖或氯化钠吗?【阅读】课本166页联想与启示【讲述】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探讨】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演示实验1】食盐、蔗糖、消石灰各1克分别放入有5毫升的水的试管中振荡后观察【结论】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演示实验2】两支试管各放入少量的植物油一支加入少量的水另一支加入少量的汽油振荡后观察【结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演示实验3】取一支试管加入5毫升的水再加入3克的硝酸钾振荡后观察【结论】同一种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交流与讨论】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同时也受温度的影响。【教师讲述】在实验3中我们看到硝酸钾没有溶解完加热后又继续溶解了,除了加热外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使其继续溶解?【讨论】可以加水【验证】学生在事先做好的试管中进行实验【小结】配制硝酸钾溶液时,用水量越多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温度升高时,硝酸钾在一定的'水中溶解的量也越多。【教师讲述】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在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溶剂中可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我们把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讨论】在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一定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小结】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存在着以下关系:・・・・   ・      升温、加入溶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 降温、减少溶剂、加溶质

【作业】课本172页1、2、3【板书】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3、同一种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存在着以下关系:・・・・・    升温、加入溶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1] [2] [3] 下一页

篇6: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查看全部内容请打开后面的链接-->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

第三节  酸和碱的反应

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     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以及热量的变化。②     ②盐的组成,并能初步判断盐类物质。2、过程与方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金属活动顺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酸、碱、盐对人类生活与社会生产的重要性二、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学生对酸和碱性质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所认识2、教学重点:认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反应中的酸碱性变化和热量变化。探究金属活动顺序并能对简单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3、教学难点:从中和反应中酸碱性的变化,设计实验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4、课型:探究、讨论5、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中和反应 【设问】如果把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会有什么变化呢? 【活动与探究】 1、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2~3滴酚酞溶液,测溶液的温度,用滴管取盐酸逐滴加入,到溶液刚变为无色时停止加入盐酸。溶液的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溶液的温度有什么变化? 2、  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加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颜色又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3、  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放入蒸发皿中,加热到干,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   酸 + 碱  →  盐 + 水

【沪教版第五章第三节金属的防护和回收的化学教案】相关文章:

1.金属防护和回收说课稿

2.第五章第三节茎的输导作用和贮藏作用教案

3.开国大典(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4.沪教版数学加减法试题

5.沪教版一年级语文知识点

6.沪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7.二年级英语沪教版知识点

8.沪教版四年级英语练习题

9.沪教版掌声教学反思

10.沪教版小学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下载word文档
《沪教版第五章第三节金属的防护和回收的化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