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盐水》大班科学教案
“毛毛发电厂”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奇妙的盐水》大班科学教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奇妙的盐水》大班科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奇妙的盐水》大班科学教案
《奇妙的盐水》大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解在水里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初步了解盐的特性。
活动准备:
杯子、葡萄、盐、记录纸、视频“死海”的有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还记得怎样让鸡蛋浮起来的.吗?”(幼儿回忆经验)
2、教师质疑小结:为什么在水里加了盐,鸡蛋就能浮起来的呢?原来盐溶解在水里,增加水的浮力,鸡蛋就浮起来。(幼儿一一说说:浮力)
二、幼儿操作活动
过渡:那是不是加了盐,物体就能浮起来呢?(幼儿猜测)
1、那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呆会自己去试一试。在桌子上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杯水,要求每次加入1包盐,用筷子充分搅拌,放入葡萄,看看结果怎样?并把它记录在纸上。记住:试一次记一次。
2、幼儿操作
3、交流:我发现一号桌的小朋友动作很快,由请他们来说说他们的发现?(1号组:我加了1、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4、为什么加了1包、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葡萄能浮起来呢?(盐变多)
5、教师小结:是呀,当水喝1包盐,浮力很小,没有力量托起葡萄,加入2包盐,还是浮力太小,只有当水喝足了盐,才有一定的力量托起葡萄,让葡萄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浮力越大。
6、还有哪一组的愿意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发现?(2号组:我加了1、2、3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4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7、教师质疑:刚才你们介绍了你们的发现,老师有了一个疑惑:为什么一号桌只要加3包盐,葡萄就能浮起来,而2号桌要加4包盐,3号桌要加5包盐呢?(观察3桌杯子里的水,)水的多少
8、你们都发现了呀,(出示标记)1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少,2号桌杯子里的水多一些,3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多)噢?水的多少和加的盐也有关系吗?到底是什么关系?(幼儿讨论)
9、小结:原来水越多,需要喝的盐也就越多。只有让水喝足了盐才有力量托起葡萄,让它浮起来。
三、观看录象
1、除了鸡蛋、葡萄能浮起来,我们的人能不能浮起来?(幼儿猜测)告诉你们,其实我们的人也可以浮起来,相信吗?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录象。
2、幼儿观看录象
3、真是神奇呀!谁来说说看:为什么人也能浮起来?原来这不是普通的大海,而是死海,它的含盐量比我们普通的海水要高6、7倍,浮力很大,难怪我们人都可以躺在上面了。
四、延伸活动
刚才我们有的小朋友把葡萄都浮起来,那能不能再让它沉起来呢?你们可以自己去试一试。
教学反思:
1、材料的准备可更加科学性与严谨性。比如每个杯子里的盐的量,存在一定的差误;再是提供给孩子们操作的水杯,可贴上标记,这样孩子们更加容易发现水的多少与加入盐的多少的关系。
2、在交流与讨论环节可更加深入,以便让孩子们更加充分的表达自己的发现
小百科:盐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硝酸钙,硫酸亚铁和乙酸铵硫酸钙,氯化铜,醋酸钠等,一般来说盐是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盐与盐反应生成新盐与新盐,盐与碱反应生成新盐与新碱,盐与酸反应生成新盐与新酸,如硫酸与氢氧化钠生成硫酸钠和水,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与硝酸钠等。
篇2: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盐水》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盐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解在水里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杯子、葡萄、盐、记录纸、视频“死海”的有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还记得怎样让鸡蛋浮起来的吗?”(幼儿回忆经验)
2、教师质疑小结:为什么在水里加了盐,鸡蛋就能浮起来的呢?原来盐溶解在水里,增加水的浮力,鸡蛋就浮起来。(幼儿一一说说:浮力)
二、幼儿操作活动
过渡:那是不是加了盐,物体就能浮起来呢?(幼儿猜测)
1、那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呆会自己去试一试。在桌子上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杯水,要求每次加入1包盐,用筷子充分搅拌,放入葡萄,看看结果怎样?并把它记录在纸上。记住:试一次记一次。
2、幼儿操作
3、交流:我发现一号桌的.小朋友动作很快,由请他们来说说他们的发现?(1号组:我加了1、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4、为什么加了1包、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葡萄能浮起来呢?(盐变多)
5、教师小结:是呀,当水喝1包盐,浮力很小,没有力量托起葡萄,加入2包盐,还是浮力太小,只有当水喝足了盐,才有一定的力量托起葡萄,让葡萄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浮力越大。
6、还有哪一组的愿意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发现?(2号组:我加了1、2、3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4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7、教师质疑:刚才你们介绍了你们的发现,老师有了一个疑惑:为什么一号桌只要加3包盐,葡萄就能浮起来,而2号桌要加4包盐,3号桌要加5包盐呢?(观察3桌杯子里的水,)水的多少
8、你们都发现了呀,(出示标记)1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少,2号桌杯子里的水多一些,3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多)噢?水的多少和加的盐也有关系吗?到底是什么关系?(幼儿讨论)
9、小结:原来水越多,需要喝的盐也就越多。只有让水喝足了盐才有力量托起葡萄,让它浮起来。
三、观看录象
1、除了鸡蛋、葡萄能浮起来,我们的人能不能浮起来?(幼儿猜测)告诉你们,其实我们的人也可以浮起来,相信吗?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录象。
2、幼儿观看录象
3、真是神奇呀!谁来说说看:为什么人也能浮起来?原来这不是普通的大海,而是死海,它的含盐量比我们普通的海水要高6、7倍,浮力很大,难怪我们人都可以躺在上面了。
延伸活动:
刚才我们有的小朋友把葡萄都浮起来,那能不能再让它沉起来呢?你们可以自己去试一试。
教学反思:
1、材料的准备可更加科学性与严谨性。比如每个杯子里的盐的量,存在一定的差误;再是提供给孩子们操作的水杯,可贴上标记,这样孩子们更加容易发现水的多少与加入盐的多少的关系。
2、在交流与讨论环节可更加深入,以便让孩子们更加充分的表达自己的发现
篇3:神奇的盐水大班科学教案
神奇的盐水大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2、认知目标:大胆尝试了解盐溶于水中会增加水的浮力,水中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并能初步了解死海让人漂浮的成因。
3、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已有经验:知道有些物品在水中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的浅显知识
2、物质、材料准备:
水、葡萄若干、一次性水杯、一次性碗、盘子、糖、盐、味精、抹布、水桶、勺子、小物品若干(核桃、泡沫块、树叶等)、PPT、动画。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谜语《水》
一种东西清又清,没有味道很透明。
大家每天都要喝,一天少它都不行。
2、简单说说水的特点: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特点吗?
(小结:水不仅没有颜色、没有味道而且还有浮力呢,所以我们可以在水里游泳,东西还可以浮在水面上。)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
二、基本部分:
(一)让幼儿感受物品在水中的“沉”与“浮”。
1、教师做实验,幼儿观察物体沉浮现象。
2、教师提问:为什么泡沫、核桃、树叶会浮在水面上,而葡萄会沉在水底呢?
(小结:因为泡沫、核桃、树叶这几样东西很轻,它们的重量比这杯水的浮力小,所以能浮在水面上,而葡萄的重量大过了这杯水的浮力,所以它会沉在水底。)
(二)小魔术“葡萄浮起来了”
1、你们有什么办法让葡萄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幼儿讨论)
2、教师演示(变魔术)我也有办法让葡萄浮起来,我既不用xxx的方法,也不用xxx的方法。
小魔术,出示一杯放了盐的水,葡萄放进去立刻就浮了起来。
(原来我在水里加了一种神秘的东西,你们猜一猜是什么?)教师出示盐、糖、味精(用不同颜色的碗装着)。
问:我刚才就是往水里加了这三个“好朋友”中其中的一个,你们猜猜我放的会是谁呢?我现在先不告诉你们,我请小朋友们都来做一个小科学家,自己动手,去试试,发现我的秘密,你们有兴趣吗?
(三)第一次探索: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幼儿分成三组,每组6人,幼儿人手一个杯子、一颗葡萄、一把勺子、一杯清水、每桌放置一种调料,幼儿开始试验,把这三种调料各倒进水杯中搅拌,到它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葡萄,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
师幼共同总结:从刚才的探索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原来老师放的那个神秘的东西是盐,盐水能增加水的浮力。
盐能增加水的`浮力,那么盐的多少和浮力有关系吗?(递进的提问引出下次试验)
(四)第二次探索:盐越多浮力就越大幼儿给水中加盐,逐步越加越多,并搅拌完全溶解,看葡萄沉浮情况,教师逐一指导。
师幼共同总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葡萄才会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五)扩展经验:观看死海图片及PPT《死海的秘密》。
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盐含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并知道,盐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活动延伸: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的材料,如玻璃球、鸡蛋、橡皮泥、玩具等等,我们都可以去试一试,加几勺盐能让它们浮起来,同时也可以想一想,我们能让葡萄浮起来,那有什么办法让葡萄沉下去呢?小朋友们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试一试吧,找到办法了带来给我们大家分享吧。
篇4:《盐水真厉害》大班科学教案
《盐水真厉害》大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科学现象,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的乐趣。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于水后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能实验操作,并能运用相应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发现。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大小土豆块、碗、勺子若干;盐、味精、糖。
2、记录纸、笔。
3、有关死海PPT。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出示一块土豆块,这是一块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沉)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
2、教师演示。出示两只注满水的杯中(一杯是自来水,一杯是盐水)师先故意将土豆放在自来水中,土豆沉于杯底,再将土豆放于另一杯盐水中,土豆浮于水面。
二、小组合作,操作探索―实验:盐能使土豆块浮起来。
1、说明实验规则:出示盐、糖、味精。
逐一介绍:红―盐,黄-糖,绿-味精。在这三种东西里有一种可以使土豆块浮起来,请你们来做小科学家,分组合作进行实验。先把碗里的盐、糖、味精分别舀进和它们相同标记的三个杯子中,用筷子搅拌到它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土豆片。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现象用喜欢的`图画或符号记录在这张记录表上。比如沉下去可以用(X)浮起来用(√)。
2、幼儿进行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
3、汇总幼儿实验情况,请幼儿说说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从刚才的实验来看,可以看出放了一样多的糖、味精和盐,但糖和味精都没能使土豆块浮起来;只有盐溶解在水中让土豆块浮起来。
那为什么盐能让土豆浮起来呢?
师生小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土豆才能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扩展经验:死海
看一段有关“死海”的介绍。师边给幼儿看边进行解释。
幼儿边看课件边听老师介绍:刚才我们从实验中知道:盐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段影片:这是大海,我们都知道海水里有盐,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动不动会怎么样?可是有一种神奇的海叫死海,听说过没有?人在死海中躺着一动不动,它也能让你漂浮在海面上,看还能浮在海面上看书看报呢,真神奇。为什么死海能让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教师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科学区继续探索盐的奇妙之处。在我们的科学区域里,有土豆、盐、玻璃球等材料,游戏的时候你们可以去试一试:让整个的土豆浮起来需要加几勺盐?有什么办法让浮起来的土豆再沉下去?玻璃球、鸡蛋也能浮起来吗?
【活动反思】
对于科学实验活动,孩子的兴趣永远是那么高涨。在教师演示环节,孩子们都感觉到有些不可思议,对老师提出了很多问题。也是因为他们这些问题,使得他们在接下来的探索实验环节中,表现得很认真。但由于教师在交代注意事项时,有些幼儿已经被实验材料吸引,听不清楚注意事项,使得在操作实验时出现了把三种调料倒在一个碗中的情况。今后如果再出现类似情况,教师应该把全部幼儿的注意力先吸引到自己身上,再明确交代,让孩子在正确的方法中去实验探索。但换一个方向思考,那些孩子可能会因为他们前面的出错,后面会更加认证努力。总之,不论什么情况,重在教师的正确引导。
篇5: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盐水真厉害》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盐水真厉害》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科学现象,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的乐趣。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于水后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能实验操作,并能运用相应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大小土豆块、碗、勺子若干;盐、味精、糖。
2、记录纸、笔。
3、有关死海PPT。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出示一块土豆块,这是一块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沉)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
2、教师演示。出示两只注满水的杯中(一杯是自来水,一杯是盐水)师先故意将土豆放在自来水中,土豆沉于杯底,再将土豆放于另一杯盐水中,土豆浮于水面。
二、小组合作,操作探索—实验:盐能使土豆块浮起来。
1、说明实验规则:出示盐、糖、味精。
逐一介绍:红—盐,黄-糖,绿-味精。在这三种东西里有一种可以使土豆块浮起来,请你们来做小科学家,分组合作进行实验。先把碗里的盐、糖、味精分别舀进和它们相同标记的三个杯子中,用筷子搅拌到它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土豆片。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现象用喜欢的图画或符号记录在这张记录表上。比如沉下去可以用(X)浮起来用(√)。
2、幼儿进行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
3、汇总幼儿实验情况,请幼儿说说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从刚才的实验来看,可以看出放了一样多的糖、味精和盐,但糖和味精都没能使土豆块浮起来;只有盐溶解在水中让土豆块浮起来。
那为什么盐能让土豆浮起来呢?
师生小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土豆才能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扩展经验:死海
看一段有关“死海”的'介绍。师边给幼儿看边进行解释。
幼儿边看课件边听老师介绍:刚才我们从实验中知道:盐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段影片:这是大海,我们都知道海水里有盐,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动不动会怎么样?可是有一种神奇的海叫死海,听说过没有?人在死海中躺着一动不动,它也能让你漂浮在海面上,看还能浮在海面上看书看报呢,真神奇。为什么死海能让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教师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科学区继续探索盐的奇妙之处。在我们的科学区域里,有土豆、盐、玻璃球等材料,游戏的时候你们可以去试一试:让整个的土豆浮起来需要加几勺盐?有什么办法让浮起来的土豆再沉下去?玻璃球、鸡蛋也能浮起来吗?
篇6: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水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的水的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的兴趣并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幼儿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二)活动准备:
两杯红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此材料幼儿人手一份)
(三)活动流程:
1、看一看,想一想谈话导题:“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师把手里的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呢?”
(教师把事先调好的红色的饱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为了让幼儿观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后面衬上一张白纸。幼儿可以看见红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两层,非常好看。)
2、试一试:
导语:“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好看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教师给幼儿分别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两层的水来。)
3、说一说:导语:小朋友,你们好看的水做出来了吗?和老师做的水一样吗?(教师请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实验的方法和结果)
导语:“小朋友知道为什么你们的水不能象老师的一样好看吗?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红水和小朋友的'红色的水有什么不一样的。”请幼儿仔细观察:小朋友的水很稀。老师的水很浓,象是蜂蜜一样,粘粘的。告诉幼儿:“因为老师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这么多的糖在水里化了,水就变重了。而重的东西是要沉底的,所以红色的水会在下面,透明的水就变成了两层。”
4.做一做:
请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东西(一杯红色的水和白糖,一杯透明的水)制作奇妙的水。教师指导幼儿将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强调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里不能化了为止。将放有白糖的红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奇妙的水做出来了吗?
(四)活动评价:
科学活动《奇妙的水》很适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强,也很想自己有机会动手制做出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本活动难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结果,使孩子们通过成功的结果加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本活动使幼儿在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篇7:中班科学教案:淡水和盐水
中班科学教案:淡水和盐水
活动准备:
前期幼儿经验:知道有些物品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
鸡蛋、水杯、糖、盐、味精、水、抹布、脸盆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的方法,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成因。
活动过程:
(一)幼儿叙述“沉”与“浮”的物品: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
(二)变魔术“鸡蛋浮起来”:
提问:鸡蛋放在水里是沉还是浮起来呢?
教师做实验——鸡蛋沉入水底
教师假装变魔术,出示一杯放了盐的水,放入鸡蛋,鸡蛋浮出水面。
教师:你知道我是怎么让鸡蛋浮的吗?
教师:我在水里加了一样神秘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出示盐、糖、味精
提问:我就是往水里加了这三个好朋友中的一个,你们猜猜是谁呀?今天我不告诉你们,让你们自己去发现!
(三)幼儿尝试实验
教师将幼儿分为12组,每组获得一个鸡蛋、一个杯子、一个搅拌棒,一瓶水,进行实验,每桌放置一种调味料。
实验结果:鸡蛋在盐水里可以浮起。
(1)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在水中添加东西进行实验
实验后讲述“你在水里加了什么,你的鸡蛋怎么样了?”
实验得出结论:在水中放入盐可以使鸡蛋浮起来,放入糖和味精不行。
(2)换水后共同在水中放入盐,进行搅拌,再放入鸡蛋,观察结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实验后得出结论,放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鸡蛋浮起来。
(四)死海的秘密
教师:“放了盐的水能让鸡蛋浮起来,那人可不可以浮起来呢?”
教师播放PPT,介绍“死海的秘密”。
篇8:奇妙的盐水教案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奇妙的盐水教案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解在水里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杯子、葡萄、盐、记录纸、视频死海的有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还记得怎样让鸡蛋浮起来的吗?(幼儿回忆经验)
2、教师质疑小结:为什么在水里加了盐,鸡蛋就能浮起来的呢?原来盐溶解在水里,增加水的浮力,鸡蛋就浮起来。(幼儿一一说说:浮力)
二、幼儿操作活动
过渡:那是不是加了盐,物体就能浮起来呢?(幼儿猜测)
1、那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呆会自己去试一试。在桌子上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杯水,要求每次加入1包盐,用筷子充分搅拌,放入葡萄,看看结果怎样?并把它记录在纸上。记住:试一次记一次。
2、幼儿操作
3、交流:我发现一号桌的小朋友动作很快,由请他们来说说他们的发现?(1号组:我加了1、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4、为什么加了1包、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葡萄能浮起来呢?(盐变多)
5、教师小结:是呀,当水喝1包盐,浮力很小,没有力量托起葡萄,加入2包盐,还是浮力太小,只有当水喝足了盐,才有一定的'力量托起葡萄,让葡萄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浮力越大。
6、还有哪一组的愿意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发现?(2号组:我加了1、2、3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4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7、教师质疑:刚才你们介绍了你们的发现,老师有了一个疑惑:为什么一号桌只要加3包盐,葡萄就能浮起来,而2号桌要加4包盐,3号桌要加5包盐呢?(观察3桌杯子里的水,)水的多少
8、你们都发现了呀,(出示标记)1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少,2号桌杯子里的水多一些,3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多)噢?水的多少和加的盐也有关系吗?到底是什么关系?(幼儿讨论)
9、小结:原来水越多,需要喝的盐也就越多。只有让水喝足了盐才有力量托起葡萄,让它浮起来。
三、观看录象
1、除了鸡蛋、葡萄能浮起来,我们的人能不能浮起来?(幼儿猜测)告诉你们,其实我们的人也可以浮起来,相信吗?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录象。
2、幼儿观看录象
3、真是神奇呀!谁来说说看:为什么人也能浮起来?原来这不是普通的大海,而是死海,它的含盐量比我们普通的海水要高6、7倍,浮力很大,难怪我们人都可以躺在上面了。
延伸活动:
刚才我们有的小朋友把葡萄都浮起来,那能不能再让它沉起来呢?你们可以自己去试一试。
篇9: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的盐水说课稿
(一)活动目标:
1.在实验中发现盐溶于水后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2.乐于探索科学现象,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杯子、大小土豆块、勺子、筷子、盒子若干。
2.盐、味精、糖。
3.大、小记录单、勾线笔。
4.“死海”图片。
(三)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激发幼儿的探索_
教师出示一块土豆块,这是一块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沉)
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
(2)教师演示
师:我有魔法的,我不用__说的方法,也不用__说的,我只要跟它说一声让它浮起来,它就会浮起来了,信不信?
出示两只注满水的杯中(一杯是自来水,一杯是盐水)师先故意将土豆放在自来水中,土豆沉于杯底,再将土豆放于另一杯盐水中,土豆浮于水面。
师:咦,真奇怪,土豆片为什么在这个杯子中会沉下去,而在另一个杯子中会浮起来呢?(幼儿猜可能是放了东西)
师:那到底是什么东西使土豆块浮起来呢?
2.小组合作,操作探索
实验一:盐能增加水的浮力
(1):说明实验规则:
出示盐、糖、味精
师:这儿有3样东西(出示3杯东西),教师逐一介绍:红—盐,黄-糖,绿-味精。在这三种东西里有一种可以使土豆块浮起来,请你们来做小科学家,分组合作进行实验。先把碗里的盐、糖、味精分别倒进和它们相同标记的三个杯子中,再用相同标记的筷子搅拌到它们完全溶解(全部溶化)后,再放入土豆块。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然后请每组的组长把你们组观察到的现象用喜欢的图画或符号记录在这张记录表上。比如沉下去可以用(↓)浮起来用(↑)
(2)师解释记录单:(幼儿记录单)
(3):幼儿进行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
(4):汇总幼儿实验情况:哪组愿意先来说说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师将幼儿的实验结果统计在大记录表上
师生共同总结:从刚才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水中放了糖、味精和盐,但糖和味精都没能使土豆块浮起来;只有盐溶解在水中才能让土豆块浮起来。
师:为什么盐能让土豆浮起来呢?
(因为盐溶解在水中后会增加水的浮力。)
实验二:盐越多浮力越大
(1)那是不是随便加多少盐土豆块都能浮起来呢?
让幼儿在事先放有土豆块的杯子中分三次加盐,搅拌至溶解后,看看1勺盐时土豆会有什么现象?2勺?3勺?
(2)讲明规则:
和刚才一样分组合作,组长负责记录。提醒幼儿注意:平平的一勺一勺加
教师讲解如何使用记录单。
(3):幼儿进行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
(4)教师统计实验结果。哪组愿意先来说说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师将幼儿的实验结果统计在大记录表上
(5)师生共同总结:
从实验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1勺盐能让土豆浮起来吗?2勺?3勺呢?
师生共同小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土豆才能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3.扩展经验:死海
看一张有关“死海”的图片。师边给幼儿看边进行提问。为什么人能这么悠闲的浮在海面上看书?
师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延伸活动:
教师出示两盆大小不一的土豆,让幼儿猜猜如果把它们放在调好的盐水中,小的土豆块会有什么现象?大的土豆块?
篇10:《奇妙的手电筒》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奇妙的手电筒》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参加科学实验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较敏锐的观察力和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手电筒的结构及其安装方法,认识电池的正、负两极。
活动准备:
手电筒人手一个、小筐五个、多媒体课件一个
活动分析:
在上一个主题网《我的生活》中,孩子们非常喜欢科学活动《灯的秘密》,对于电灯为什么能够亮起来十分感兴趣。在本次活动中,我借用了手电筒这个孩子们常见的生活用品,帮助孩子们通过操作探究和试验论证了解手电筒的结构和安装方法。了解手电筒的简单结构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运用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相结合的形式,采用情景法、提问法、操作法、探究法进行突破。活动的难点是认识电池的正、负极,通过引导幼儿进行比较观察、科学探究、操作论证等方法,同时配以多媒体课件引导孩子们突破难点。
活动过程:
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谁可以给我们带来亮光?”
2、操作探究:“手电筒里都有什么?”
这是活动的重点,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得出结论。
3、设置疑问:“手电筒为什么能够发出亮光来?”
引导幼儿进行充分、积极的讨论。
4、操作验证:
(1)观察电池,认识电池的正、负极。
(2)通过观察,学习两节电池的安装方法。
5、知识扩展:初步了解多种高科技的手电筒和电池。
6、活动延伸:“是两节电池连在一起亮还是三节电池连在一起亮?”
活动反思:
在进行了上次活动《灯的'秘密》之后,孩子们对电的有关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了电灯、电线、钨丝等相关知识。的确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一次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本次活动中97%的孩子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从活动目标的制定来看:有两点优势,其一与以前相比目标制定得更加清晰,层次分明,其二目标的制定符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由于本班幼儿从小班开始一直进行着科学实验活动,运用着各种实验方法,所以本次活动培养幼儿较敏锐的观察力,又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开始培养幼儿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从活动过程的制定和实施来看:暴露出以下几点不足:
1、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动手操作的环节进行的还不够透彻。比如在幼儿拆开手电筒之后还应该引导幼儿全面的说出手电筒的材料,为后面的探究打下基础,而活动中却漏说了手电筒了还有开关、玻璃片等。
2、应该在吃透孩子上多下功夫。活动前设想的是孩子们会把手电筒完全拆开却没有想到很多孩子并没有这样做,导致了后面的安装手电筒这一环节进行得不好,没有达到预想的后果致使75%的孩子并没有操作安装手电筒的过程。
3、活动进行中的灵活性还应该再加强。看到孩子们没有把手电工拆开就应该及时的提醒孩子们或进行正确的示范加以引导,这样就可以避免不该出现的问题。
4、心理素质和对待活动的认真态度还应该进一步提高。
本次活动较之以前相比也有进步的地方:例如活动的层次清晰了,更注重观察在科学活动中的分量,能把一节电池单拿出来引导幼儿进行较细致的观察,为后面的引导幼儿观察两节电池相联的方法打下基础。
在今后的活动中,还要取长补短不断的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篇11: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颜色》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颜色》
活动目的:
1.知道三原色相互搭配可以调出多种色彩。
2.通过看图形推理颜色的方式,大胆尝试探索涂色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色彩的组成。
3.感受三原色组合成新色彩的神奇,激发幼儿对色彩认知活动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一份,调色盘人手一份,颜料若干(红、黄、蓝),城堡图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你们知道吗?红黄蓝三种颜色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三原色)评析:导入比较自然,提问比较自然轻松,孩子没有压力。
(二)出示彩色城堡图,如果想进城堡必须打开城门。
1、今天,三个颜色宝宝想要去“彩色城”玩,可是,想要进去,必须要打开城门才行,怎么才能打开城门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彩色城的主人是怎么说的:“欢迎你们来彩色城,如果要打开这扇门,必须要6种颜色填满锁上的6个扇形才行。红娃娃说:”我有红颜色我先来“,”来看我的,我有黄颜色“,”还有我,我有蓝颜色“。
2、教师提问:
(1)现在有几种颜色啦?(3种)(2)城门能打开吗?为什么呀?
(3)请你猜猜看,剩下的.3个地方,有可能是什么颜色呢?
3、幼儿回答:绿色、粉色、紫色......
4、到底是什么颜色,我们来听听彩色城的主人是怎么说的,好不好?(彩色城主人:”剩下的这3个地方,可不是随便什么颜色都能填的,一定要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相加后出现的颜色才行,小朋友们,快点帮帮颜色娃娃吧。“)师: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每个小朋友的前面都有一个调色盘,桌子的中间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颜料,根据彩色城主人的要求,你们一定要两种颜色的颜料调在一起才行。
(1)那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看,比如说黄色可以和什么颜色调在一起呢?它们会变出什么颜色呢?
(2)红色还可以跟什么颜色调在一起啊?
(3)那最后还有哪两种颜色没调在一起啊?
(4)那么我们等一会在操作的时候,每次取颜料时都要取的一样多,不然调出来的颜色会有偏差的,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确,好吗?那我们开始吧!
5、播放音乐,让幼儿进行调色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6、小结、讲解:
师:”哪个小朋友先来说一说,你选的是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后变出了什么颜色,好吗?“
(1)红+蓝=紫,你们的红色加蓝色也是这样的吗?那我们来问一问彩色城的主人,红色加上蓝色是不是紫色,好不好?
(彩色城主人:”红色加蓝色是紫色。“)
(2)红+黄=橙,你们的红色加黄色也是橙色吗?问彩色城的主人,红色加黄色也是橙色吗?
(彩色城主人:”红色加黄色是橙色。)
(3)谁来介绍一下最后两种颜色?黄+蓝=绿色,你们同意吗?
(彩色城主人:“黄色加蓝色是绿色。)
(4)当幼儿发现颜色量多或少,配出来的颜色也会尽然不同时,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的新发现,同时做进一步的规律总结。如:”红色+蓝色“,当蓝色配多时,会变成紫红色等。
7、介绍”三间色“。
师:太厉害了,我们三种颜色全都找到了,你们知道吗?橙色、绿色,还有紫色,这三种颜色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三间色“。原来,这些三原色(红黄蓝)两两相加后还可以变出绿橙紫这些三间色呢,真神奇呀!
8、现在,6种颜色全都找到了,那我们可以进去了吗?问问彩色城的主人。
(彩色城主人:”你们可真厉害,6种颜色全找齐了,请进来吧。“)师:彩色城里好漂亮啊,今天,彩色城里大丰收了,里面收获了许许多多的蔬菜水果,我们分别来看下有什么?(西瓜、葡萄、橙子、黄瓜、茄子……)它们是什么颜色的?(绿色、橙色、紫色)9、幼儿作画,并要求幼儿用三间色来画蔬菜水果。
(1)师:你刚刚调出的是什么颜色的?与你的颜色相对应的蔬菜水果有哪些呢?现在,就用你调出的颜色来画画它们,好吗?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活动结束介绍,讲评。
师:”现在,请你们把画好的蔬菜水果送到彩色城里来吧,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谁画的最漂亮。“
(四)活动延伸:了解其他颜色的变化。
师:”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结合在一起会变成绿、橙、紫的三间色,那么,其他颜色组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活动,幼儿对颜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到了自己调制颜色的时候,积极性更高,一边调制,还结合经验说调制出的颜色与生活中所见到的哪些事物的颜色是相同的。
篇12: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七色光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七色光
【设计意图】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阳光照射在水面或一些金属器皿上,会映射出一片耀眼的光,而且随着水面的波动及器皿的移动,光也随之闪动,对此现象幼儿十分感兴趣。因此我设计这一教学活动,让幼儿动手操作实验,从而了解光的现象产生以及光的利用。
【活动目标】
1、在实验、观察中认识光的七种颜色,从而对光的现象产生兴趣。
2、培养独立操作的能力。
3、学习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一种事物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
【活动准备】
1、一张大的彩虹图。
2、三棱镜、平面镜、大碗(装上水);剪刀、七色盘、小棍、透明胶;吹泡泡的工具每人一套。
3、相关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兴趣:
1、你看见过什么颜色?
2、你知道光是什么颜色?
3、猜猜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光的颜色?
二、实验:七色光。实验一:美丽的光。
1、用三棱镜的平面对着太阳,可看见光透过三棱镜后折射在白纸上的各种色彩,从而了解光的颜色。
2、大碗里装上水,将镜子斜放在碗里,让阳光透过水照在镜子上并反射到白墙上,能看到七色的`彩虹。
教师引导幼儿一边观察一边讨论光的颜色。 实验二:吹泡泡。
1、引导幼儿边玩边观察泡泡在太阳光下呈现出哪几种颜色?
2、人造彩虹:艳阳下,捏住水管口,使水呈雾状喷向天空出现彩虹,观察其颜色。 实验三:七色转盘。
1、师:你们看,这个圆盘静止时有哪几种颜色?他们的颜色有什么区别?
如果让这些圆盘转动起来,会出现什么颜色呢?看看不同图案的转盘转起来有没有不同的色彩。
2、幼儿边玩转盘边思考:当七色转盘转动时我们的眼睛看见什么颜色?为什么?
3、教师小结:光有七种颜色,当它们一起飞快转动时我们会看到白色的光。
三、演示课件为幼儿介绍光在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1、红外线烤箱可以烤东西;红外线还可以治病。
2、紫外线可以消毒、杀菌。
3、在医院里,人们可以用激光进行光治疗。
小结:光的作用真不少。希望你们从小要爱科学、学科学,多动脑筋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长大后利用光为人类做更多更有益的事。
【活动延伸】
1、观察泡泡画出彩虹或泡泡。
2、手工制作:七色转盘。
篇13: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奇妙的拱形》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奇妙的拱形》
设计意图:
薄壳原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如安全帽、拱桥、拱形屋顶等,但这样的知识内容在小学、初中的教材中才会出现,如何让幼儿园的孩子通俗易懂的了解拱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这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我们用幼儿身边常见的鸡蛋壳、铅笔、纸、积木等,通过幼儿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来感知体会力作用于凹面、凸面、平面时出现的不同现象,也许不是所有的幼儿实验都能成功,但如果他们在活动中能仔细观察,喜欢探索,这也是我们活动的一个收获。
活动目标:
1、探索感知力作用于凹面、凸面、平面时出现的不同现象。
2、初步理解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在操作中能仔细观察、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
1、个人操作材料:1/2鸡蛋壳4-5个,削好的铅笔
2、分组操作材料:针筒、卡纸条、书、积木、装水的盆、托盘若干,红色笔一支
3、有关拱形的多媒体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小鸡出壳”引起幼儿兴趣
二、幼儿探索力作用于鸡蛋壳的凹面、凸面的不同现象
1、提问:鸡姐姐和鸡妹妹吵个不停,你们来评评理,到底是谁先啄破了蛋壳?
什么东西比较像小鸡的尖嘴巴?你们愿意来做个实验吗?
2、幼儿用铅笔模拟小鸡的尖嘴巴,分别戳蛋壳的凹面、凸面。
3、教师、幼儿共同小结:蛋壳的凹面比较容易戳破,蛋壳的凸面要花较大的力才能戳破。因此蛋壳是鸡妹妹先啄破的。
三、往鸡蛋壳内、壳外做注水实验,明白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
1、出示针管,演示如何吸水、注水。
2、幼儿做实验。
3、幼儿交流实验的结果。
4、教师讲解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针管里的水就象是铅笔戳在蛋壳上的力,当水落在蛋壳凸面时就散开流掉了,就像是铅笔上的力大部分沿蛋壳表面分散了,所以蛋壳不容易破,拱形桥面也能承受较大的`力;当水落在蛋壳的凹面时,水集中在蛋壳里就像是力集中在蛋壳的中心,蛋壳就容易破。
四、探索力作用于平面、凸面的不同现象
幼儿用卡纸和积木分组合作搭桥,要求是用两块积木做桥墩固定,卡纸做桥面,桥面至少要承受一块积木的重量不会塌掉。(活动中如果幼儿不能想到拱桥,可提醒幼儿想想还有什么形状的桥。)
五、分享交流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1、出示拱形积木,提问:这像什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物品?
2、教师用多媒体图片做介绍,使幼儿明白物品设计成拱形的原因。
结束:小朋友们可以再去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拱形的,也可以自己设计拱形的物品,并把它们画下来,让其他人了解这些知识。
篇14:幼儿园大班奇妙的杯子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奇妙的杯子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1、知道杯子的共同特点,感知不同材料杯子的主要特点及应用。
2、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创造的欲望和兴趣。
3、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及动手活动能力。
活动重点:知道杯子的共同特点,不同材料杯子的特点及应用。
活动难点:培养观察、发现、探索的欲望和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杯子与少量瓶子混放在活动室内。
2、同样大小的塑料杯、纸杯、搪瓷杯、不锈钢杯、瓷杯、玻璃杯若干组。
3、较淡的颜色水及热水。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给杯子和瓶子分类,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杯子与瓶子的不同点:(杯子口较大,有无盖都行,一般用来盛装液体;瓶子口较瓶身小,有盖密封,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盛装)。
2、请幼儿自由选取杯子,向同伴介绍“我喜欢的杯子”,并相互讨论总结杯子的共同特征及用途。
3、请幼儿随意摆弄各种各样的杯子,比较发现杯子的不同点,并请幼儿根据杯子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活动。
4、操作比较不同材料杯子的特点。
(1)请幼儿捏一捏、压一压各种材料的杯子,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反复感知归纳出:(塑料杯、纸杯较软;玻璃杯、不锈钢杯、瓷杯很硬)。
(2)请幼儿掂一掂、比一比各种材料的杯子,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感知归纳出:(瓷杯、玻璃杯重;纸杯、塑料杯轻;搪瓷杯、不锈钢杯比较轻)。
(3)请幼儿看一看倒上颜色水的各种材料的.杯子,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归纳出:(玻璃杯很透明;塑料杯比较透明;纸杯、搪瓷杯、不锈钢杯不透明)。
(4)请幼儿摸一摸、试一试倒上热水的各种材料的杯子,说说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知归纳出:(瓷杯热、瓷杯传热最快;玻璃杯、不锈钢杯、纸杯、塑料杯比较热,他们传热比较快)。
(5)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哪种材料的杯子易摔坏?让幼儿知道玻璃杯、瓷杯易摔坏;搪瓷杯易摔坏外瓷,铁身易锈蚀变坏,不如不锈钢杯结实光滑;纸杯、塑料杯不易摔坏,但纸杯不如塑料杯结实耐用。
5、请幼儿尽可能多地说出自己见过的杯子。
6、请幼儿联想、实验,比较几种特殊杯子的不同。
(1)一次性纸杯与塑料杯:纸杯易腐烂,无污染;塑料杯不易腐烂,易造成白色污染。
(2)烧杯和一般的玻璃杯:烧杯可以加热,不易破裂;玻璃杯加热易破裂。
7、请幼儿讨论在下列情况时应选择什么样的杯子:
(1)外出旅游。(结实轻便有提手不易摔坏的杯子)
(2)给病人送热奶。(保温带盖有提系的杯子)
(3)给客人冲茶水。(保温带盖有把的杯子)
篇15:幼儿园大班《奇妙的杯子》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奇妙的杯子》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杯子的共同特点,感知不同材料杯子的主要特点及应用。
2、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创造的欲望和兴趣。
3、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及动手活动能力。
活动重点:知道杯子的共同特点,不同材料杯子的特点及应用。
活动难点:培养观察、发现、探索的欲望和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杯子与少量瓶子混放在活动室内。
2、同样大小的塑料杯、纸杯、搪瓷杯、不锈钢杯、瓷杯、玻璃杯若干组。
3、较淡的'颜色水及热水。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给杯子和瓶子分类,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杯子与瓶子的不同点:(杯子口较大,有无盖都行,一般用来盛装液体;瓶子口较瓶身小,有盖密封,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盛装)。
2、请幼儿自由选取杯子,向同伴介绍”我喜欢的杯子“,并相互讨论总结杯子的共同特征及用途。
3、请幼儿随意摆弄各种各样的杯子,比较发现杯子的不同点,并请幼儿根据杯子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活动。
4、操作比较不同材料杯子的特点。
(1)请幼儿捏一捏、压一压各种材料的杯子,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反复感知归纳出:(塑料杯、纸杯较软;玻璃杯、不锈钢杯、瓷杯很硬)。
(2)请幼儿掂一掂、比一比各种材料的杯子,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感知归纳出:(瓷杯、玻璃杯重;纸杯、塑料杯轻;搪瓷杯、不锈钢杯比较轻)。
(3)请幼儿看一看倒上颜色水的各种材料的杯子,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归纳出:(玻璃杯很透明;塑料杯比较透明;纸杯、搪瓷杯、不锈钢杯不透明)。
(4)请幼儿摸一摸、试一试倒上热水的各种材料的杯子,说说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知归纳出:(瓷杯热、瓷杯传热最快;玻璃杯、不锈钢杯、纸杯、塑料杯比较热,他们传热比较快)。
(5)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哪种材料的杯子易摔坏?让幼儿知道玻璃杯、瓷杯易摔坏;搪瓷杯易摔坏外瓷,铁身易锈蚀变坏,不如不锈钢杯结实光滑;纸杯、塑料杯不易摔坏,但纸杯不如塑料杯结实耐用。
5、请幼儿尽可能多地说出自己见过的杯子。
6、请幼儿联想、实验,比较几种特殊杯子的不同。
(1)一次性纸杯与塑料杯:纸杯易腐烂,无污染;塑料杯不易腐烂,易造成白色污染。
(2)烧杯和一般的玻璃杯:烧杯可以加热,不易破裂;玻璃杯加热易破裂。
7、请幼儿讨论在下列情况时应选择什么样的杯子:
(1)外出旅游。(结实轻便有提手不易摔坏的杯子)
(2)给病人送热奶。(保温带盖有提系的杯子)
(3)给客人冲茶水。(保温带盖有把的杯子)
8、请幼儿观察杯子的外部细微特征,讨论杯子上的”小秘密“:
(1)高脚杯上的细长腿。(美观、方便)
(2)杯身上的”凹“部。(拿握方便)
(3)杯身上的平行纹。(拿握防滑)
(4)杯子上的杯把。(方便、不烫手)
(5)杯提手。(方便省力)
(6)折叠伸缩杯。(少占空间)
(7)杯子盖儿。(卫生、保温)
(8)烧杯上的”尖凸小口“。(倒物方便,不洒物)
(9)杯身罩套。(隔热、防滑、美观)
9、出示实物,向幼儿介绍几种新产品,开阔幼儿眼界,萌发幼儿科技发明意识。
(1)山东无棣的贝瓷杯:贝瓷杯是利用贝类硬壳作原料加工制成的杯子。贝瓷杯细腻、轻便、美观,且以”废物“作原料,有利于环境保护,深受大家喜爱。
(2)中国广州佳洁士塑料刷牙杯:具有广告宣传作用。
(3)向幼儿介绍诺亚口杯的发明者”著名青年发明家XX教授“。
【活动延伸】
1、绘画、讲述活动”我想发明的杯子“。
2、纸杯或塑料杯制作活动”土电话“”飞碟“。
【活动反思】各种各样的杯子是幼儿非常熟悉而又经常使用的日用品,因此活动中我注意收集利用丰富多彩的材料,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鼓励幼儿自由观察、操作、发现、比较、讨论与探究,充分展示了一个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发现学习的动态活动过程。让幼儿带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探究欲望,对杯子的种类、材料、用途、细微特征及异同展开了多角度的联想和思考,在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加深了认识,以致于在”我想发明的杯子“这一环节中都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其观察能力及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了高度和谐的发展。
篇16:《奇妙的生命》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奇妙的生命》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卵生和胎生的科学常识,并了解自己生命的生长过程。
2.对科学活动感兴趣,增加爱妈妈的情感。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气球15个、图片:ppt、1--10月胎儿视频:胎儿成长、剪脐带、受精卵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了解胎生与卵生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区分胎生与卵生谈话:猫妈妈生的宝宝是什么?鸡妈妈生的是什么?
小结:在妈妈的肚子里长大并出生的动物是胎生动物,妈妈生出蛋再孵化出来的是卵生动物。
2.谈话:还有哪些动物是胎生的?哪些动物的卵生的?我们人是什么动物?
二、了解自己的生命生长过程。
1.生命的形成谈话:你是怎样生出来的?你为什么会在妈妈的肚子里呢?要待多久才生出来?观看”小威向前冲"视频小结:爸爸妈妈结婚以后,爸爸把一种叫精子的东西送给了妈妈,和妈妈身体里叫卵子的东西结合在一起,留在妈妈肚子里面叫子宫的地方。在这里面一天一天的长大,经历了九个月(280天)左右,就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了。
2.成长经历谈话:你们还记得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样的`吗?吃什么?(观看视频:胎儿成长)(胎儿成长照片)了解成长每个阶段的情况。
小结:在妈妈肚子里的九个多月,随着宝宝的慢慢成长,妈妈的肚子也会越来越大,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妈妈非常辛苦。
三、体验每位幼儿肚子前绑一气球,听指令做各种动作,感受妈妈保护宝宝的艰难。
小结:你们是在妈妈辛苦的保护下出生的。回家后每位孩子都说一句爱妈妈的话或做一件爱妈妈的事,感谢妈妈的养育。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充满着欢声笑语,了解在妈妈肚子里的样子和成长过程。还知道了妈妈怀自己时的辛苦及不易,更加加深了对妈妈的爱。家是一个温馨的乐园。妈妈、亲情的宽厚无私及其在幼儿成长中的决定性作用已是勿容置疑的真理。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充满爱意的氛围中成长,又能以其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关爱他人(首先是父母),只有这样,健全人格的形成才有可能。
篇17:《奇妙的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本活动运用的知识是有关于饱和溶液和改变液体密度等有关知识。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增加溶剂密度的方法:添加溶质。本活动的科学原理在于将糖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使该溶液的密度增大,沉入水底。
活动目标
1.通过感受不同水的变化,萌发幼儿初步的探究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
2.引导幼儿初步的尝试、感知和发现饱和溶液。
3.让幼儿乐意用自己的语言与同伴交流实验过程与结果。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尝试自己动手制作饱和溶液。
活动准备
两杯有颜色的水,两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筷子。(此材料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看一看,想一想
谈话导入:“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
我要变个神奇的魔术,把红色的水倒入透明的水中,看看会发生什么?
(老师边讲述过程,边着重提出:将有颜色的水慢慢的缓缓的倒入透明的水中)
这杯透明的水还跟刚才一样吗?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红色的水现在在杯子的上面还是下面?
2.试一试:
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好看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
(教师给幼儿分别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两层的水来。)
3.说一说:
导语:你们透明的水有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请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实验的方法和结果)
想知道老师的魔术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别着急,让我们先来看看大屏幕。(放课件)
你看到了什么?
屏幕上的`实验成功了吗?为什么?(因为和老师的水一样分为上下两层)
他是怎么做的?(请幼儿自由回答)
请小朋友观察老师这杯有颜色的水与你们有颜色的水有什么不同。(有没融化的糖,水很稠)因为老师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直到水吃饱了糖,再也吃不下去,变成了饱和溶液。水吃了那么多的糖,就会变得重起来。而重的东西是要沉底的,所以吃饱了糖的饱和溶液才会沉在水底,而透明的水就变成了两层。
4.做一做:
请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东西(一杯有颜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和白糖,)制作奇妙的水。教师指导幼儿将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强调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里不能化了为止。将放有白糖的红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奇妙的水做出来了吗?
5.分享
将自己做的奇妙的水拿到老师的桌上摆好,相互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结果又是什么样的?(是很清晰的分层,或是浅浅的一点点分层,或者没有分层)
6.延伸:
请小朋友想想还有什么东西也能在水中制作饱和溶液?回家自己动手尝试下。
教学反思
科学活动《奇妙的水》很适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强,也很想自己有机会动手制做出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本活动难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结果,使孩子们通过成功的结果加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本活动使幼儿在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观察记录
参加本活动的幼儿共44名,每位幼儿在实验中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在第一次将普通的红色的水放透明的水里时,幼儿没有看到分层的现象都感到很失望,有几个幼儿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教师分了层的水。在第二次制作糖水的过程中,幼儿都知道放很多的白糖,有7名幼儿用小勺搅的很好,粘度也很好。但是有十几名幼儿不敢大胆的放糖,只是小心翼翼地用小勺舀了一点点糖,后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又放了一些糖。大部分幼儿将制作好的糖水倒进了透明的水里,有二十三名幼儿成功了,他们高兴地叫着:“老师快看,我的水可好看了。”有九名幼儿本来也成功了。可是他们用小勺在水里搅了几下,结果本来已经分层的水又变成了一杯红色的不分层的水。十七名幼儿没有成功,原因是糖放的少了,糖水没有饱和,水的密度没有太大的增加,所以两种水又混合在一起了,没有发生分层的现象。
篇18:幼儿园大班奇妙的彩虹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奇妙的彩虹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彩虹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科学探索的兴趣。
2、通过实现操作,探索彩虹形成的奥秘。
3、在感受彩虹美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录像机、录像带《奇妙的彩虹》。
2、在活动区中投放试验用具:三棱镜、自来水软管、小水杯、水盆、平面镜等若干。
3、活动前让幼儿通过看图书、问家长等多种途径收集有关彩虹的知识,并在活动区中投放有关彩虹的图片。
4、在晴朗有太阳的日子里进行活动。
活动过程:
一、通过让幼儿互相交流讨论,激发幼儿探索彩虹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请幼儿讲出在什么地方发现彩虹的?彩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讨论江处彩虹的颜色、形状以及看到的彩虹的感受)。
二、引导幼儿观看录像《奇妙的彩虹》,简单了解彩虹的形成。
“老师也见过彩虹,还把它录了下来,请小朋友看为什么会出现彩虹?”
看完录像后提问:彩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三、开展小实验:自制人工小彩虹,初步然所、发现彩虹形成的原因。
1、引导幼儿从已准备的种种材料(三棱镜、自来水软管、小水杯、水盆、平面镜等)中,任意选择材料,自由探索实验。然后相互交流自己所发现的现象。(幼儿操作时,教室可寻回了解幼儿的探索情况,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2、请发现小彩虹的幼儿演示、讲解自己发现的有趣现象。(当幼儿讲解演示不够清楚时,教师可做必要的提示和帮助。)
实验一:正对太阳,从软管中喷出呈雾状的自来水,透过水雾,就可以发现彩虹现象。
实验二:透过三棱镜观察太阳光折射的七种颜色。
实验三:把镜子房倒水盆里正对着太阳光,,就会发现彩虹现象。
实验四:背对着太阳站立,然后用嘴向空中喷出一口水雾,就会看到在那些水珠上面有一条小小的彩虹。
3、启发幼儿在实验成功后,互相那交换材料,试一试用另一种方法发现小彩虹。
4、组织讨论: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彩虹是漂浮在空中的小水滴,反射太阳光形成的。)
四、引导幼儿欣赏故事《虹和霓》,初步了解虹与霓的区别,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故事《虹和霓》
提问:1、雨过天晴,小喜鹊发现了什么?
2、彩虹上面有一道浅颜色的叫什么?(霓)虹和霓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小喜鹊的话还没讲完彩虹及不见了?(因为雨过后,天空有许多小水珠,他们让太阳一照就折射出七色光,太阳再晒一会儿,细微小水珠被蒸发掉,虹与霓就没有了。)
【《奇妙的盐水》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2.科学教案大班
3.大班科学教案
6.磁铁大班科学教案
10.《风》大班科学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