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设计
“青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设计,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后的课文《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设计,供大家阅读。
篇1: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目睹、和蔼可亲。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4、 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5、 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过程(教学或学习过程):
本篇课文建议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7个生字,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地球的?作者怎样抓住重点词句来介绍的?第二课时:精读课文,了解地球的“可爱”和“容易破碎”之处,从而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环保意识,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㈠创设情境,导题激趣。
1、出示多幅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谈话导题:同学们,这就是蕴育多彩生命的摇篮,人类共同的母亲——地球,她是多么美丽啊!欣赏了照片,读了这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教师引导归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地球的?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
2、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进行整体感知。
【设计说明】兴趣能激发学习动机,通过情境导入和质疑导读,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和欲,使他们进入自主读书与探究的氛围中。
(二)、自学研究,体会深意
1、学生读课文进行学习。
2、小组成员讨论。
3、小组间进行交流。
A组:汇报第一部分。
(1) 学生汇报:读了一二自然段,(2) 我们知道了在太空看地球是“美丽而(3) 渺小”的。(贴出插图)同(4) 学们,(5) 你们看这披着水蓝色纱衣的球体是什么呢?是的,(6) 它就是地球,(7) 我们可以看到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8) 遍布它的全身。难道它不(9) 美丽、不(10) 可爱吗?(学生边说边指(11) 图)
(12) 学生汇报:作者运用列数字的方法来告诉我们地球是多么小,(13) 人们活动的范围更小。
老师小结引出下文。
有些人不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随意破坏。这样做对吗?你们能说服这些人吗?
B组:汇报第二部分。
学生汇报:这部分告诉我们:①、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②、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滥用化学药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害,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③、让我们亲眼来目睹一下人类的愚蠢行为吧!(播放课件)说说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幅画面。
课件内容:地球遭到破坏的情景。如森林被毁、大气污染、水源枯竭、土地沙漠化,海湾战争的破坏以及沙尘暴肆虐、伊拉克油井大火等画面。
〔设计说明〕: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人类对地球母亲的摧残,活生生的画面,富有感染力的解说,怵目惊心,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他们对人类这种“暴行”的憎恨,对地球母亲的深切同情,其环保意识在他们心中不知不觉地就进一步增强了。
教师引导: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有人提出了移居其他星球的想法,这样行吗?为什么?
C组:汇报第三部分。
学生汇报: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学生举例加以论证。火星、月球等其他星球目前不可能有生命的存在,人类不可能移居它球。
老师引导:这部分是用什么告诉人们不能移居的呢?(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
【设计说明】体现尊重学生个性意识,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
D组:汇报第四部分。
播放地球遭破坏的课件,让学生直接感受。
结合自己的理解,找出课文的片段,朗读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小结:看到这些图片,听到同学们这些感受,我们不禁想起了宇航员说的那句话:“地球太可爱了,也太容易破碎了”。看到地球这样遭受自己女儿的破坏,我们是不是可以袖手旁观呢?为什么?(因为“只有一个地球”)请大家一起朗读最后一段话,体会作者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目的原因。
【设计说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以引导为主,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去读、思、议、评,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让学生对文本有所感悟。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终于真正认识我们的另一位妈妈——地球,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好多话想对地球妈妈说,请说说自己想说的话吧!
2、结语:听了同学们的自我表白,老师很受感动,有我们这些有志的儿女,相信有一天,我们的妈妈会再变得更美丽可爱。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警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说一声:地球妈妈,祝您早日康复。
〔设计说明〕通过设计有感情的表述,激发情感,强化爱的思想感情,从而增强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作业设计。
1、以“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创作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在班上交流。
篇2: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学生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3.学会本课生字、生词,会用渺小、贡献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完课文,谈体会,学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即学习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增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2.指导学生认真写好读后感。
一、通读全文,从整体入手
1.课文共分几段,为什么这么分?
2.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从整体认识课文后,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课文。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注意,讲到此问题时要给予解决。)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己读1~2自然段。
思考: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关于地球的什么知识。通过具体的词句谈自己的理解。
地球是渺小的: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大陆面积只占其中的1/5。
以上的数字表明了什么。
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很小很小的。不要认为地球很大,地球并不大,供人类活动的范围也很有限。
2.练习朗读,体会地球并不大的含义。
3.默读课文3~4自然段。
(1)思考:地球有什么特点?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请同学们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画出重点句、关键词语,然后谈自己的理解。说话时要按课文的先后顺序。)
(2)指导学生从这几方面考虑:
地球的特点: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包括矿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这些自然资源有的是不能再生的。
课文从以下几方面讲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a.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资源会越来越少。
b.重点理解这两句话,指导学生多读多体会。投影。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就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认识到破坏地球、破坏自然,会带来灾难。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人类将不能在地球上生存。)
(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
4.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篇3:课文《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知识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知识。
训练点: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能够用渺小、贡献造句;感情朗读课文。
切入点:为世界地球日策划宣传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育点:教育学生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1、了解人类为什么不能指望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2、通过课外阅读后体会环保的深刻意义。
教具准备:地球仪,录相资料,文字资料灯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三、四段,总结全文,完成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只有一个地球的最后两段。通过我们共同的学习,让我们对地球有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认识。
二、复习:
首先,我们来复习前两段的有关内容。我们采用抢答的方式来完成。(出示灯片)
1、地球的表面积是多少?
2、人类活动的陆地只有多少?
3、通过这两个数字说明了什么?
4、人类是怎样破坏不能再生资源的?
5、人类是怎样对待再生资源的?小结:通过抢答,说明同学们上节课学得很好,希望这一节课学得更好。
三、质疑问难:
你还想了解关于地球的哪些知识?(老师鼓励学生质疑后,把问题归类,有些问题作为课外阅读去处理,与课文有关的问题放在课堂教学中解决。)
四、讨论,学习三、四段:
1、这就是我们的家园──地球(出示投影片)它太可爱了。在茫茫的宇宙中,它是最奇妙,最美丽的一个星体,它在黑暗中静静地闪耀着蓝色的光辉,它缓缓地转动着,转动着,可是,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遇到了威胁。于是有人提出移居到宇宙中别的星球上去。对于这个设想,科学家是怎样回答的.呢?(引导学生默读第三段后回答。)
(板书:不能指望移居。)
2、科学家认为不能指望移居的理由是什么?(抽一学生朗读第三段,其余学生用①②……标出;同桌讨论后回答)
(理由:a.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b.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是遥远的事情;c.没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
3、读第三段。(注意问句的读法指导)
4、科学家认为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这些设想即使实现了,也是遥远的事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5、现在,我们就建造移民基地是否能够实现这一问题进行辩论。正方观点: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不能够实现。反方观点: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能够实现。(学生思考一分钟后老师组织辩论,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小结:不管能否实现移居,我们必须立足于现实,因为地球毕竟是人类目前为止最理想的生存之地。
6、只有一个地球,作为地球的公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学生自由读文后回答,板书:精心保护)
7、精心是什么意思?我们为什么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学生默读后用~~~勾出有关语句,读句子。)
8、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请看录相。(播放有关生态灾难和自然灾害的录相。)
9、你能说说我们目前的生存环境吗?(引导学生说说重庆的生存环境。)
10、这是老师收集的几则资料(出示投影资料)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大标题。(长江水域江面污染,──地球最热的一年,黄河断流去年持续时间最长,上海早春高温百年罕见,今年二月全球异常高温。)
11、四月二十二日是什么日子?为了让每一位公民都树立地球意识,环保意识。我们共同来策划99年的世界地球日的宣传语,好不好?要求:语言简洁、生动,构思独特新颖。好的作品将被老师收藏。(学生创作──上台宣读──老师点评──学生自评、互评。)
五、总结:
今天,通过我们共同的学习,老师也从同学们那儿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地球是我们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只有一个地球,我们精心地保护地球,其实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篇4:小学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时代周刊》评选的新闻人物——地球
你吃惊吗?为什么吃惊?(不是一个人;是一个生活的家园,是我们唯一的生活环境;没有出现什么状况。)——
2、为什么地球会被评为新闻人物?答案在课文中。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完之后,你心里有什么感想?
2、沉痛、有点可惜;非常可惜;难过;讨厌破坏资源的人;伤心;可怕——心情很沉重,很复杂。
3、课文中哪几行文字给了你这样的心情,用“~”划下来,轻轻读,静静问,为什么课文中的这几句话会给我这样的心情?
4、把你的心情搞得复杂的句子给揪出来。
5、第一个学生讲后的教师评语:我特别注意你的第一点,你说地球本来就很渺小,人类可以生存的环境有多少?我注意你讲的第二点,人数在膨胀,到2080年人类会达到多少?(120亿)
6、第二个学生:难受、没有第二个星球。——还有谁也有同感?——人类会灭亡——40万亿里公里是一个什么概念?航天飞机速度最快,每小时公里你估算要多少年?(20万年)
你想去吗?(太长了,都死了。)
读书:“科学家已经证明”
7、讲同一意思还有一段话,读读。
即使找到第二个地球,也会有同样的悲剧产生。
板书:(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谁来读这句话。——学生朗读——语调沉稳,但是背后是一颗焦虑的心——教师范读——齐读
8、第四自然段——憎恨那些人——读,让大家感受你对他们的憎恨——你憎恨时会这样温柔地跟大家说——学生朗读——你的感情我体会到了,可能你平时不太会发火,谁再来读——女生读——这是那些贪婪的人在不加节制的地开采,使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同样的意思还有一段话,谁来读。
9、读,表明资源不是无限的,地球上的资源会被开采完的。——体会得多么细腻,特别强调资源要多少年才能重新形成——几百万年——如果人们乱砍乱伐,地球上的资源必将枯竭,如果资源都开采完了,人们还能从其他地方得到补充吗?(板书: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其他地方得到补充)轻轻地读一读这句话。把你复杂的心情朗读出来。
学生朗读——“都”强调、停顿为什么————学生再读
学生二读——齐读
10、板书: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1、把四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王老师相信你肯定会有许多了不起的发现。
(1)地球的资源都是有限的——那不是你的发现,是这几句话已经告诉你了
(2)作者是很感慨,抒发自己的感情,告诉大家保护地球——发现写作的用意眼光犀利。
(3)我们要对地球负责任——联想丰富,但那还不叫发现
(4)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挽救,不能只是等待上帝——发现用意。把这段话跟文章的内容联系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5)用名词都是人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争斗是没有意义的——对美伊战争是持否定态度的,胸怀广阔,目光远大。
(6)看到了希望,破坏了就要移居到别的地方去,等几十年、几万年也不要紧——前提是人类只有觉醒了,才有可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与《时代周刊》联系,又有什么发现?
(7)地球是各界关注的.焦点。——人类已经开始觉醒,地球成为人们的焦点
《地球就诊记》
12、教师引读——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下课。
第二课时
一、出示地球图片
它在轻轻地向我们哭诉,把地球母亲哭诉的声音用波浪线划下来。听了地球母亲的哭诉,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二、学习第
1、地球母亲在向我们哭诉什么?把你听到的读给大家听。
(1)读地球母亲以前的模样——这是地球母亲的哭诉吗?——希望变回以前的模样
(2)读句子——曾经是那样美丽的母亲,现在是这样伤痕累累,憔悴不堪
(3)补充
(4)地球是无私的,把身上所有的东西慷慨地给了我们,很心痛。——地球母亲是那样的无私,而我们人类是怎样对待我们的母亲的?——学生读——读到“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灾难”,你有什么感受?——地球母亲不该给我们这样多的爱,其实想告诉大家什么?——我们太不珍惜地球了
学生三读,只有许多的动物都快乐地生存,地球母亲才是快乐的。
(5)教师范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人类正在不断摧残母亲的身体,地球母亲遍体鳞伤;
地球母亲正在不停哭诉;
有一个人在哭泣,可是没有人去理它;
茂密的森林;树桩;洒落在地球上的金钱——一个多么了不起的漫画家呀!
2、齐读地球母亲的哭诉之声。
3、出示资料:地球上的一天
教师朗读资料,什么感受?
心痛,打击,应该保护地球;像沙漏,但是地球不能再有第二次;震惊,省略号——这不是省略号,像一块块石头砸在地球母亲的身上,轻轻地哭诉,读——学生齐读
你还从别的地方听到地球母亲的哭诉吗?
4、第三段“不是地球的恩赐……”人类如果能够节制的话,地球
如果有第二个地球,你愿意去吗?为什么?——没有人性;有奶便是娘;内心矛盾。
6、地球生物圈二号实验失败,教师简介该实验
7、齐读这一段
根本不能想象地球以前是怎么样的?
不可思议,现在的地球到处都是,有一丝可怕——仅仅是这样一丝可怕——人类最大的麻木就在于不知道地球母亲的脆弱,人类最大的悲哀就在于不知道地球母亲的珍贵
8、大声呼唤地球母亲——你作为他的孩子一定有话想说,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三、课堂练习
1、播放《懂你》,学生写对地球母亲的话。
2、地球母亲希望听到你的心声,交流。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只有一个地球
篇5: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渺小”“矿物”“恩赐”“慷慨”“滥用”“目睹”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有太容易破碎了”。
2、理解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设计理念:
1、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2、在活动中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收集和汇报资料的过程中进行合作学习,实现资源共享,掌握多方面获取知识的方法。
4、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实现口语交际能力上升,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5、打破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提高写作水平,致力于环保知识的宣传工作,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充分阅读,理解内容。
1、教师安排时间让学生充分阅读,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扫清词句障碍,体会文章内容。
2、深入理解文中关于地球的知识,鼓励学生找出文中佳句,反复朗读感悟。
二、设计活动,激趣自学。
1、活动方案:教师转换角色,以报社主管的身份组织“报社创刊暨记者招聘会”,学生以“国务院下属各部委员”的身份作“报告”,整个活动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语言感悟为中心,达到听说读写兼收的效果。
2、活动要求:
水利资源部(小组)、林业部(小组)、矿产资源部(小组):(1)充分感悟课文内容,积极参与对我国乃至世界相关资源状况资料的搜集整理;(2)能采用统计图表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作具体说明课文内容(作报告)。
宇航局(小组):充分感悟课文内容,(1)根据文中描述搜集有关航天事业发展状况的资料;(2)根据文中描述设想人类飞往外星球所需费用和时间,作出计算;(3)起到使课文更具说服力的作用。
环境保护局(小组)下设水污染与治理办公室、大气污染与治理办公室、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沙尘暴治理办公室:(1)积极收集各类污染状况;(2)能够画出污染前后的对比图片,结合课文语句具体说明;(3)列举近年来发生的生态灾难如洪灾、酸雨、沙尘暴等资料;(4)使课文更具有说服力。
三、抽签分组,开展活动。
用抽签的方法使各小组的人数按教学设想确定。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各类报刊杂志、图书馆及网上收集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转换角色,创造氛围。
(有条件的可在此时播放课件:配有课文的解说词的有关地球知识的录象片段,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展现出来,把学生带进一个浓厚的氛围。)
师(报社主管身份):大家好!本报创刊暨记者招聘会现在开始!我报即将创刊,可是我作为报社的主管,却一直为本报的刊名而发愁:到底是用《地球报》好呢,还是用《只有一个地球报》好?请大家帮我拿个主意吧!
(学生积极发言讨论,为了使自己的说法更具说服力,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引用书上的语句。)
二、交流讨论,组内汇总。
师:谢谢大家为本报社提出宝贵的建议。我宣布,我报正式命名为《只有一个地球报》。今天,有幸请到了“国务院各部的委员”参加会议,现在请“委员”们按照各自选定的“部门”,坐在一起“办公”,交流汇总所搜集的资料,并推荐一名“委员”担任“部长”或“局长”代表本部门作“报告”。
三、成果展示,资源共享。
师:现在请各位部长、局长到主席台就坐。
1、首先,请“矿产资源部部长”作“报告”。
2、现在请“林业部部长”作“报告”。
3、下面请“水利资源部部长”作“报告”。
师:听了这几位部长的报告,我为生活在这美丽富饶的国度而骄傲,为生活在这蓝色的星球而自豪。现在欢迎“环境保护局局长”作“报告”!
(1)、环境保护局水污染与治理办公室的资料展示。(举例:学生展示两幅自制图片:一幅是一条宽阔的小河,清清的河水里小鱼在自由地游玩;一幅是同一条河已被污染,河道变窄,河面上漂浮着垂死挣扎的小鱼。图上引用书中语句配上文字说明:人类生活需要的水资源,本来是可以再生、长期为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不顾后果地随意破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
(2)、环境保护局大气污染与治理办公室的资料展示。
(3)、环境保护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的资料展示。
(4)、环境保护局沙尘暴治理办公室的资料展示。
(有条件的可在此时播放从电视上拷贝的关于拍卖地球上最后500克纯净的水、地球上最后一罐没被污染的空气的广告片段。)
师:地球资源在不断减少,地球环境在不断恶化,地球正在从蓝色星球变为黑色地狱。人类该怎么办呢?是到宇宙中另外一个地球上去吗?还是请宇航局长帮我们计划计划吧!
4、宇航局局长汇报世界航天事业的发展状况。(举例:根据课文内容设想在离地球40万公里处有一颗可供人类居住的行星,假设造出了一艘以光速飞行的飞船,请大家计算需要多长时间:大约为250年,仅以人类自己的寿命相比,说明这是根本不能实现的。)
师:(带着低沉的语调,遗悟而悲哀的口吻作情感渲染)如果你就是被污染的河水里那条垂死挣扎的鱼,或是在被污染的空气里飞行的一只小鸟,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又将对人类说些什么?作为人类的一员,你又将怎么办呢?(学生自由讨论)
四、活动延伸,价值升华。
师:(引用书中宇航员的话)“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让我们来精心地保护地球,这是本报宣传的主题,让我们来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是本报服务的宗旨。在会议结束之前,我作为报社主管,在此招聘《只有一个地球报》主编、记者和通讯员,请有志于保护地球环境事业的“小作家”踊跃应聘,积极投稿,将自己身边发生的保护环境的优秀事迹发扬光大!
(现场招聘,在学生踊跃应聘的同时,可任命各位“部长”担任主编,全体学生为记者或通讯员,并发给聘用证书及标志,课外办好《只有一个地球报》,发行于全校。)
篇6: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用词严谨,表达生动,是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同时,课文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读者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就已经接触过多篇说明文,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说明文的能力,绝大多数同学熟练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对说明文的结构及语言特点也都有所了解。对于“环境保护”这一类的题材,学生在社会宣传,校内活动,科学课以及课外阅读中都有比较广泛深入的接触,所以学生在课文内容和主题的理解方面较为容易,在理解体会“结论是如何一步步得出的”这一论证方法上面稍显吃力。
三、教学目标
1.会写“莹、裹”等12个字,会写“晶莹、摇篮”等20个词语。
2.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说出课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是怎样一步步说明这个观点的。
4.结合实际,设计环保宣传语,并与同学交流。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抓住关键句,说出课文主要内容。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课文是如何一步步得出“保护地球”这一结论的。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预学,检查字词
1.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教师导:“只有一个地球”,所以_________。
(预设并板书: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
(设计意图:“只有一个地球”,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同学们齐读课题的过程就是喊出口号的过程,加之在预习时学生已经通读过课文,此处就自然地带出了作者的“呼吁”,直入主题。)
3.同学们非常会读书,能从题目推想到作者要呼吁的内容。下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词语,哪个容易写错、哪个容易读错?词语的意思你是否都弄明白了。
晶莹包裹摇篮和蔼可亲矿产资源映入眼帘
慷慨提供贡献滥用基地目睹即使渺小
4.指导书写:莹蔼慷慨裹(形近字:褒衷衰哀衮)
5.强调读音:映入眼帘提供滥用即使。
6.理解词语。
晶莹:光亮而透明。文中指地球的外表光亮而透明。
恩赐:原指帝王给予赏赐,现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滥用:胡乱或过度地使用。文中指胡乱或过度地使用化学品。
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文中指自然资源被破坏及一系列的生态灾难,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最终使人类无法生存下去。
渺小:非常微小。
(设计意图:扎实字词基础,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抓关键句,梳理内容
1.出示课后第一题。
(1)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逐段批画关键句,注意抓住要点不遗漏。
(2)第1、2自然段关键句。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要点:美丽渺小)
(3)第3、4自然段关键句: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引导认识:自然资源可分为“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矿产因为人类不加节制的开采,必将加速枯竭。可再生资源因为人们滥用化学药品,不但不能再生,而且威胁人类生存。)
(4)第5、6、7自然段关键句: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引导认识:在一定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建造移民基地也不可行。)
(5)第8、9自然段关键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引导认识:引用宇航员的感叹,以假设式的递进写出人类的选择只有这一个)
(设计意图:扎实字词基础,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集体交流讨论,明确主要内容。
随着学生讨论,相机出示:
(1)地球美丽但渺小;
(2)地球的自然资源有限;
(3)目前,人类还无法移居其他星球;
(4)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整理和明确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为体会各要点关系做铺垫。)
三、厘清每段内容,体会内在联系
以上四个内容,作者最想说的是哪一个内容?这个呼吁,也可以叫作“结论”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第9自然段:我们要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步得出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第一部分,请2名同学分别读课文的1、2自然段。同学们一起说说,课文从哪些地方写了“地球美丽又渺小”?
(引导认识:从宇航员的视角,抓住颜色、形状等特征描写地球的美丽,接着以列数字的方式说明地球相较于宇宙而言是渺小的。)
其余的三个方面,作者在表达上又有什么特点?先写什么再写什么?默读课文,自主批画。
集体交流,聚焦:
第二部分从“自然资源有限”感悟“只有一个地球”。文章从“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与“可再生资源遭受破坏”两方面入手,描写了地球资源面临的危机:首先矿物资源的形成需要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因此,“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就可能面临“枯竭”的危险。另外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各种本来可以再生的资源,由于人们“随意毁坏”“滥用化学品”,不但不能“再生”,还酿出“生态灾难”,威胁人类的生存。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人类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另外,从“但是”这个转折句前后可以看出自然对人类的态度是“无私的、慷慨的”,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不加节制的、随意毁坏、不顾后果的”。
第三部分从“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引用科学家研究成果说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这里需重点引导学生理解“40万亿千米”的概念,如,可以通过举例,以目前一般飞机的飞行速度来估计,40万亿千米大约需要600万年时间才能到达,同时要强调对“至少”这个词语的理解,体会文章用词的严谨。从而使学生明白:就算有适合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也无法到达,因此,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而至于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种种设想,即使能够“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况且不可能有多少人去居住。
第四部分联系实际,提升情感,使每一个学生明白: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抓住“可爱、容易破碎”再次体会地球的“美丽、无私”与人类的“丑陋贪婪”,体会作者说明事物,表达情感从“感性――理性――升华情感”的手法。
课文是如何一步步得出结论的:
内容上,作者首先写宇航员介绍太空看地球美丽壮观的样子,通过列数字和同整个宇宙作比较的方法,说明地球是渺小的;然后通过地球是无私、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的典型事例,说明地球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接着以“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的问题,用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说明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最后,宇航员的感叹令人为之一振,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不能再破坏地球的资源了,进而得出结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逻辑关系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相关的内在逻辑,前者是依据,后者是结论。使得作者的呼吁经过问题的说明,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表达情感方面,从“感性――理性――升华情感”,首尾都以宇航员的视角,同时也是看待问题的最高视角,说明了“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思维。)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语言,体会特点
1.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批画句子,进行佐证?
(大量采用说明方法;多种修辞或描写或抒情;连词的使用;句式的变化)
2.集体交流,感受课文语言准确、严谨、科学以及生动的特点。
以下为预设:
(1)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这句话运用了描写,展开想象。“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晶莹的球体”可以感受到,在宇航员的角度看地球的美丽壮观,从而也更能够体会“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2)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其他生命繁衍的地方,地球与世间万物是不可分割的,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3)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矿物资源为例,具体地说明了地球上矿物资源生成非常不易,而且是有限的,提醒我们珍惜资源,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会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4)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用在这里说明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以前是可以再生的,但由于人类的破坏,变成不能再生了,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5)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说明即使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能实现,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去火星或月球上居住。)
(6)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结尾既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同时又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呼吁人类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子孙后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表达效果。聚焦课文中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表达的妙处,进而理解文章主旨。)
二、结合实际,设计环保宣传语
1.说一说:读下面的句子时,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
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就“破坏环境”“滥用化学品”现象进行自由地表达交流)
2.设计环保宣传语。
(现象:乱砍乱伐、乱倒垃圾、无节制开采、大肆捕杀、乱排乱放导致水资源及大气受到污染等现象。)
标语:(1)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2)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3)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设计意图: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篇7:《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M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读读写写”中有关本课的词语“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N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O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P4理解“本来、至少”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二、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地球的图片及介绍性文字。
三、教 学 过 程
第 一 课 时
学习导语,明确要求
在上一组课文中,我们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真情。你可想过,人与自然的相处同样需要我们付出真情。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组课文,先读读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谁来说说,学习本组课文我们要明确哪些任务?(一要注意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二要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看图引入,初读全文
M看一组有关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简介地球。
N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课文去走近地球、了解地球吧!请同学们放声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不懂的字词先自己想办法试着解决。
O学生自由读课文。
P出示要求读写的词语,认读正音,并交流已理解的词语意思。
默读课文,梳理内容
M默读课文,然后跟周围的同学讨论: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N交流反馈:可以选择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方面来向大家汇报,并朗读相应的段落:
地球的美丽壮观与渺小(第1至2自然段);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第3至4自然段);
人类无法移居的事实(第5至7自然段);
人类应保护地球(第8至9自然段)。
概括大意,初解课题
M根据梳理的几方面内容,引导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N联系主要内容,讨论交流: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
O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知道了她的样子非常──(美丽壮观),但同宇宙相比又是显得非常──(渺小)。她所蕴含的──(自然资源有限),如果她被破坏,人类根本──(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文章向人类发出了呼吁──(只有一个地球)。
课后作业,抄写词语
抄写“词语盘点”中要求“读读写写”的词语。
第 二 课 时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M听写本课要求读写的词语。同桌相互检查,改正错字。
N指名学生说一说课文大意后引入新课:阅读就是用心灵与文字对话的过程。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问问自己:是否高兴了、着急了、痛心了、气愤了或是担忧了?把触动你心灵的词句画下来,让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吧!
板块研读,深究题意
不动笔墨不读书,一条条颤抖的波浪线条记下了你们心灵震动的痕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感悟大家画下的词句。
M感悟地球的渺小。
(1)指名读。
(2)渺小:地球的半径有六千三百多公里,作者说地球“渺小”,你认为有道理吗?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地球跟人相比,就十分庞大,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就显得渺小了。如果可以把学校看成宇宙,那么,地球可能是什么呢?恐怕连一粒微尘都算不上。
N感悟自然资源的有限。
(1)学习第三自然段,理解矿物资源面临的危机。
①明白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②从“几百万年、几亿年”感悟矿物资源形成时间的长及来之不易。
③从“不加节制”等词感悟人类无知的破坏。
(2)学习第四自然段,理解原本可再生的资源遭受的破坏。
①理解“本来”在句中的作用。(“本来”一词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精确性,它突出了这些资源原先可以再生的特点,强调了现在已经不可再生)
②品读句子: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a.举例说说什么是“生态灾害”?
b.补充有关生态灾害的资料,加深理解。
③指导朗读这一段,读出自己所感悟到的心情。
O感悟无法移居的事实。
(1)品读句子:科学家已经证明……别的星球上去。
①理解“至少”在句中的意思:至少就是“最少”的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了“40万亿公里”是目前可以确定的最小的范围,也告诉我们这个范围以外的情况,科学家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精确和严谨。
②感悟最小的范围,即“40万亿公里”有多远?(以前学过《太阳》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太阳离地球是1.5亿公里,坐飞机去的话大约要二十几年,这么一估计,40万亿公里坐飞机得五六百万年才能到达)
③指导朗读。
(2)了解有关“移民基地”的设想。(教师可介绍有关火星和月球的知识,引导学生明白,这种设想是遥远而困难的事情)
P理解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她无私地奉献资源,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保障;说地球容易破碎其实是指她很容易遭受破坏,比如资源枯竭、生态灾害等。这句话表现了宇航员对地球的赞美之情,同时更体现了宇航员对地球的担忧之情)
Q结合课题小结,齐读最后一段。
读写结合,提升情感
相信每一个同学了解到这些,心情都是沉重的。这时,你一定有话对地球母亲说,对人类说,或者对自己说吧?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吧!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说理文,介绍了有关地球的一些知识。文章语言优美、条理清楚、内容浅显、主题鲜明。通过教学,要使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受到环保教育,同时培养其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独创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一、整理思路,活用文本
文章都有一定的写作顺序,《只有一个地球》思路清晰,从写作顺序入手能够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文章的布局进行系统的了解,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预习的时候,我注重让孩子们说说,文章讲了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的内容?课上,让学生随心所欲谈谈自己对文章内容的认识,在七嘴八舌中,文章的大致内容也便一一明朗起来。
二、切入中心,重点议读
一篇文章往往包蕴着丰富的内涵,若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能力范围之内的最深刻理解、得到最大提高,就必须紧扣中心。
在教学中,我围绕保护地球这一中心主旨进行教学。通过让孩子体会地球妈妈的可爱温柔,地球资源的有限,破坏后无法移居进行思考,让学生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资源。层层递进进行思想的升华提高。
尤其是在处理有限资源环节。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地球资源的资料了解地球资源现状,了解人类对地球的肆意破坏,了解地球面临的生态危机,充分的读、议,使学生全面而清楚地了解到由于人类对地球的无节制破坏,已使地球面临资源缺乏甚至枯竭的危机,认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危害。从而使学生心灵受到较大触动,认识到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发出“保护地球”的呼吁。
三、鼓励表达,训练思维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在讲课的最后,我让孩子谈谈:你想对地球、对人类、对自己说些什么?由于有了前面认识上的升华,所以学生的思维马上被调动了起来。
王杉:我想对地球妈妈说,地球妈妈,非常非常对不起,你慷慨无私的为人类提供资源,为人类做贡献,但我们人类却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你,我代表人类向你说声对不起。
于佩杰:我想对大家说,保护地球吧,她是我们的家园。
王泽泰:我想对地球说,地球妈妈,对不起。昨天我不小心弄断了你的一根头发,我决定明天为您美容。
杨明昊:我想对自己说,爱护地球就是爱自己
……
60个孩子就有60个不同的回答,60个回答就有60个不同的认识,孩子的回答虽然稚嫩,但发自内心,感人肺腑,我想,听了这样的话,地球也会欣慰的露出笑容。。
篇8:《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读读写写”中有关本课的词语“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4、解“本来、至少”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地球的图片及介绍性文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初读全文
看一组有关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简介地球。
二、学习新课
1、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课文去走近地球、了解地球吧!请同学们放声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不懂的字词先自己想办法试着解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出示要求读写的词语,认读正音,并交流已理解的词语意思。
4、默读课文,梳理内容
5、默读课文,然后跟周围的同学讨论: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6、交流反馈:可以选择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方面来向大家汇报,并朗读相应的段落:
地球的美丽壮观与渺小(第1至2自然段);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第3至4自然段);
人类无法移居的事实(第5至7自然段);
人类应保护地球(第8至9自然段)。
概括大意,初解课题
7、根据梳理的几方面内容,引导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8、联系主要内容,讨论交流: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
三、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知道了她的样子非常──(美丽壮观),但同宇宙相比又是显得非常──(渺小)。她所蕴含的──(自然资源有限),如果她被破坏,人类根本──(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文章向人类发出了呼吁──(只有一个地球)。
课后作业:抄写“读读写写”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要求读写的词语。同桌相互检查,改正错字。
2、指名学生说一说课文大意后
二、学习新课:
阅读就是用心灵与文字对话的过程。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问问自己:现在是什么心情?把触动你心灵的词句画下来,让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吧!
不动笔墨不读书,一条条颤抖的波浪线条记下了你们心灵震动的痕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感悟大家画下的词句。
1、感悟地球的渺小。
指名读。渺小:地球的半径有六千三百多公里,作者说地球“渺小”,你认为有道理吗?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地球跟人相比,就十分庞大,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就显得渺小了。如果可以把学校看成宇宙,那么,地球可能是什么呢?恐怕连一粒微尘都算不上。
2、感悟自然资源的有限。
(1)学习第三自然段,理解矿物资源面临的危机。
①明白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②从“几百万年、几亿年”感悟矿物资源形成时间的长及来之不易。
③从“不加节制”等词感悟人类无知的破坏。
(2)学习第四自然段,理解原本可再生的资源遭受的破坏。
①理解“本来”在句中的作用。(“本来”一词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精确性,它突出了这些资源原先可以再生的特点,强调了现在已经不可再生)
②品读句子: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a.举例说说什么是“生态灾害”?
b.补充有关生态灾害的资料,加深理解。
③指导朗读这一段,读出自己所感悟到的心情。
3、感悟无法移居的事实。
(1)品读句子:科学家已经证明……别的星球上去。
①理解“至少”在句中的意思:至少就是“最少”的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了“40万亿公里”是目前可以确定的最小的范围,也告诉我们这个范围以外的情况,科学家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精确和严谨。
②感悟最小的范围,即“40万亿公里”有多远?(以前学过《太阳》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太阳离地球是1.5亿公里,坐飞机去的话大约要二十几年,这么一估计,40万亿公里坐飞机得五六百万年才能到达)
③指导朗读。
4、理解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她无私地奉献资源,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保障;说地球容易破碎其实是指她很容易遭受破坏,比如资源枯竭、生态灾害等。这句话表现了宇航员对地球的赞美之情,同时更体现了宇航员对地球的担忧之情)
Q结合课题小结,齐读最后一段。
三、读写结合,提升情感
相信每一个同学了解到这些,心情都是沉重的。这时,你一定有话对地球母亲说,对人类说,或者对自己说吧?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吧!
篇9:《地球只有一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4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小节背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地球只有一个,人类要好好保护它,要节约地球资源,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重点:重点理解“我们放飞美的希望,我们栽下爱的花朵”,“我们放飞和平的白鸽,我们开辟友谊的长河”等诗句的意思,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爱中永生的观念,并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地球只有一个,人类要好好保护它,要节约地球资源,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配乐朗诵诗歌:
2.这首诗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结合板书:地球――我们的家)
接下来的这首诗又把地球比喻成什么了呢?
二、诵读全诗,在读中感悟。
1.自由诵读。
2.开火车分小节朗读。
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诵读者生字是否读准,节奏是否掌握恰当,读后进行评价。
3.识字。
4.朗读表演。
5.自由畅谈对诗歌的感悟。
(1)整体感受:通过朗读,你读出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2)具体感悟:鼓励学生针对同学们刚才诵读的情况,具体到某一节来谈谈对节奏、对诗歌感情色彩的见解。
三、拓展活动。
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地球妈妈,一组扮演地球儿女,分别用一句话表达自己最想说的话。
如:地球妈妈――森林是我身体的肺,没有它我就不能呼吸。
地球儿女――我爱地球妈妈,爱你就是爱自己。
四、课后练笔。
大标题:《人与自然》
板书设计:
保护节约
保护水资源重复使用生活用水
保护森林植被不使用一次性木筷
保护湿地节约纸张
篇10:《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3、理清课文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学情分析:这又是一个沉重的环保话题,六年级的同学已有了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之前,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传抄环保格言,办环保小报,宣传环保小知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号召人人都来参加环保,珍爱地球,学习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地球,更广泛,更深入的落实自己的环保行动。
学情分析:这又是一个沉重的环保话题,六年级的同学已有了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之前,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传抄环保格言,办环保小报,宣传环保小知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号召人人都来参加环保,珍爱地球,学习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地球,更广泛,更深入的落实自己的环保行动。
【设计说明】本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本课设计力求发挥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积累词汇,拓展思维空间,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其中,前两项为知识与能力目标,第3项为情感目标,而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则应渗透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从而在自主学习中实现目标三个维度的整合。
一、教学流程
本篇课文建议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7个生字,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地球的 作者怎样抓住重点词句来介绍的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了解地球的“可爱”和“容易破碎”之处,从而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环保意识,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二、创设情境,导题激趣。
1、出示多幅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谈话导题:同学们,这就是蕴育多彩生命的摇篮,人类共同的母亲――地球,她是多么美丽啊!欣赏了照片,读了这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教师引导归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地球的 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
2、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进行整体感知。
【设计说明】兴趣能激发学习动机,通过情境导入和质疑导读,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和欲,使他们进入自主读书与探究的氛围中。
二自主探究,认识地球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地球的 作者怎样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介绍。
2、学生读后,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师生共同评议。
汇报中,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宇宙中的太阳系,让学生进一步直观感受地球的渺小。并适时让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或生活经验,举例说说人类对地球资源的破坏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加深体验,获取新知。同时对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
【设计说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以引导为主,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去读,思,议,评,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让学生对文本有所感悟。
三、自读自悟,深入了解
1、再读课文,思考: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2、学生读后,同桌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并找出相应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以体会地球的“可爱”和“容易破碎”。
【旁注】这一环节的问题是对前文学习的回应,使学生更易于自读自悟,培养阅读能力,获得思想启迪,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课件展示,畅谈感受。
1、课件播放地球“美丽可爱”和“生态灾难”的录像。
2、看了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画面,你是否明白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课题 你现在最想说些什么。
【旁注】在入情入境中畅谈感受,这是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和理解,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再读全文,学后质疑。
【旁注】读要贯穿教学始终,学生应参与阅读教学的全程,学后质疑,才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改进教法,以便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拓展延伸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地球在宇宙中样子的图片,以及地球资源被随意破坏而导致生态灾难的资料,还可以收集有关地球知识的其它方面的资料。
2、课后要求选做以下内容:(可以完成一题或多题)
①动笔写一条环保宣传语或画一幅环保宣传画。
③围绕“保护地球”这一主题办手抄报。
④开展社会调查。调查家乡环境遭破坏的情况,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
【设计说明】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篇11:《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播放火箭生空录象,初步感受地球的可爱。
(二)、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读。提问:你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地球吗?
(三)、了解地球的“可爱”
1、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地球的可爱?请找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来,也可以边读边讨论。
学生汇报(请一位同学说,说完后请一个同学评。并再请同学说)听了你们的读,老师也禁不住想试一试,能给我一个机会吗?(课件出示句子,师范读,生齐读)
2、刚才,我们体会到了地球的可爱,还有从哪里也感受到?(慷慨)(师板书、并指导写法)你知道慷慨的意思吗?(生答)其实,地球就是一个宝库,它毫无保留、无私地提供着各种资源,哺育着我们人类。然而,我们人类却没有好好保护它们。(出示相片:浓烟、伐木……)
看到了这些,你觉得怎样?想说什么?
(过渡)我不禁想起宇航员说的那句话:“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她也太容易破碎了。”(板:易碎)(出示课件句子)
(四)、了解地球的“易碎”
(1)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地球太易破碎了?我们人类到底对地球做了什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小组长负责记录。
(2)小组汇报。
(3)师小结:所以,宇航员不禁感叹:地球太可爱了,也太容易破碎了。
(五)、总结归纳:
(1)进一步认识“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我们不要等资源枯竭,现在就移居到别的星球,怎么样?(生答)既然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做?(讨论发言)
(2)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保护地球?(讨论发言)(完后师投幻灯,绿化)
(3)让学生写一句最想对地球母亲说的话,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1.我们要保护地球,以为我们DD(生读课文)
2.大家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在课题上吧!
3、完后汇报。
(六)师总结。
同学们,当今天养育华夏儿女的长江,黄河以浑浊的河水向我们诉说它们悲哀的时候,我们的明天是否能与山水相伴呢?大自然的警钟已经敲醒,我国已把环保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每年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更让我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眼中美丽的地球吧!
(七)扩展延伸
要求课后选做以下内容(可以完成一题或多题)
a)动笔写一条环保室宣传格言或画一幅环保宣传画。
b)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作感。
c)围绕“保护地球”着一主题办手抄报。
d)开展社会调查。调查家乡环境遭破坏的情况。写一份简单的报告。
板书: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慷慨)可爱
易碎(资源有限)
保护
(别无去处)
篇12:《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三、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语,明确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简介地球。
2、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课文去走近地球,了解地球吧!请同学们放声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5、默读课文,同座讨论:课文写了有关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6、交流反溃
三、研读课文,深究题意。
过渡:同学们,一周前我们围绕我们周围环境状况,有哪些治理措施,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开展了一次调查活动及资料搜集工作,现在谁来汇报一下?说时要说出资料的来源。
1、汇报调查和资料搜集情况。
过渡:同学们知道得真多,由此看来我们周围的环境已经不允许再破坏了,我们还知道,全世界的人都是地球村的居民,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那么,地球的现状又如何呢?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
(1)这个地球是怎样的?
(2)人类社会有哪些破坏地球资源的方式?
(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个地球?
3、交流反溃
四、读写结合,提升情感。
相信每一个同学了解到这些,心情都是沉重的。这时,你一定有话对地球母亲说,对类说,或者对自己说吧?把你的心理话写下来吧!
【课文《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4.只有一个地球》
9.只有一个地球征文
10.《只有一个地球》反思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