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晓景的教学设计
“tyqmail”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惠崇春江晓景的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惠崇春江晓景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惠崇春江晓景的教学设计
惠崇春江晓景的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1。引导学生重走诗歌作者从构思到成型的创作思路,在探究思路的过程中了解诗人的特定心意,在探索诗词的创作技法的同时感受诗词意境,从而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和提升。
2.将学生自己与诗词作者同位思考,在追溯诗人的心灵轨迹的同时体验自己的心灵波动;
3.在还原和再现文本语言所创设的人物场景、事物场景、虚拟场景、心灵场景过程中,去认识人物的本质特征,感受人物跳动的情感脉搏,再现其音容笑貌;去探究事物的来龙去脉,认识事物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去把握景物的各种特征,欣赏其外在和内在美。在此基础上探求语言的表达方式,文本的构筑法则,文化的博大精深、价值的核心体系。
4.探索一条诗词教学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全新思路,追求“以诗化人、以诗寓趣、以诗育人、以诗增智”的理想效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能借助资料了解作者。
3、能借助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景。
4、能背诵古诗,对古诗的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5、能进行诗配画或美文积累。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书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1.堂课进行诗配画或美文积累。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 表现春天情调和表现凄凉情调的乐曲磁带。
3. 搜集赞美春天的词语、诗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老师也喜欢春天,能向大家说说你眼中的春天吗?
2.是啊,春天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正因为春天的美丽,从古到今,有很多诗人赞不绝口,写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听说你们能背许多描写春天的古诗,是真的吗?敢不敢让老师来考考你们?(敢)老师出示图画,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说出图上画的是哪首诗描写的景色?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一)观察图画
1.(课件出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图),见过这幅图吗?你们觉得这图上画的是哪首诗描写的景色?
2. 学生自由发言。
(二)揭示课题
1.这是惠崇画的《春江晚景》图。宋代诗人苏轼为这幅画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惠崇春江晓景》。(课件出示《惠崇春江晓景》诗)板书课题。
这首诗就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而写的。
2.齐读课题。
三、熟读古诗,触摸美景
(一)了解作者,读懂课题
1、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苏轼、惠崇的了解?(学生交流有关资料)
△(课件)简介惠崇:北宋有名的和尚,能诗善画,尤善画鹅、鸭等小动物。
△(课件)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初读诗文,读通读顺
1.自读诗文,读准字音。
(课件)提示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诗文,读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准,把文读顺。
2.检查自学情况:
①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②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③借助多种方法落实生字教学的任务,在上下文中理解字、词。如:晓、暖、满、短、欲等。(学生互动,教师点拨。)
(三)熟读诗文,读出节奏
1.咱们班同学的朗读能力都很出色,谁来读给大家听?
2.指名读。(学生评价)
3. 师大声范读,生小声跟读。
4、去掉拼音,再读课文。(展示课件)
5、这几个同学读得都很流利。古诗文有一个特点,具有韵律美,我们可以通过停顿和声调把它表现出来。该怎么在诗句中标出停顿呢?谁来说说?
(学生说:每句都是两个字停顿,两个字停顿,最后三个字停顿。)
是这样吗?
(课件)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咱们一起读一读。
6.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四、(课件) 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篇2:惠崇春江晓景 其一的意思
作者:苏轼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其一拼音:
zhú wài táo huā sān liǎng zhī ,
chūn jiāng shuǐ nuǎn yā xiān zhī 。
lóu hāo mǎn dì lú yá duǎn ,
zhèng shì hé tún yù shàng shí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其一翻译:
其一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其一字词解释:
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⑶河豚:鱼的一种,学名“”,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逆江而上。
⑷归鸿:归雁。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⑸依依:不舍之貌。《楚辞》“恋恋兮依依。”归人:回家的人。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⑹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⑺更待:再等;再过。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其一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篇3:惠崇《春江晓景 》原文解说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1.惠崇:宋初僧人,擅长诗歌和绘画。这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图》所做的题画诗。晓:早晨。
2.蒌蒿: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可以食用。芦芽:芦笋。烹调河豚时,用蒌蒿和芦笋做佐料,味道十分鲜美。
3.河豚:一种有毒的鱼,经过加工后可以食用。河豚欲上时:河豚春天要从海里回游到江河,初春正是河豚将要逆流而上的时候。
[解说]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 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将要回游的河豚是画家画不出的,诗人用他的想象,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气氛表现得多么真切啊!
篇4:惠崇春江晓景苏轼古诗
作者: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词注释
(1)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2)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5)上:指逆江而上。
白话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篇5:惠崇春江晓景苏轼古诗
有争议,以前都是晚景,现在更多的'还是晓景,不过总之晓景色晚景都是那首诗。
惠崇擅长画水禽,江景,尤其描绘尤其描绘荒率虚旷更是一绝,世称“惠崇小景”。他的画名在他死后五十年左右,也就是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达到了鼎盛,沈括、王安石都写诗赞美他。
他的画现在还有些遗存在,但没有这幅《春江晚景》。这幅《春江晚景》,原来应该叫《春江晓景》的,不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原因弄错了,也便以讹传讹了。——这倒应了王安石那句名言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哉?
篇6:惠崇《春江晓景》苏轼赏析
惠崇《春江晓景》苏轼赏析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1.惠崇:宋初僧人,擅长诗歌和绘画。这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图》所做的题画诗。晓:早晨。
2.蒌蒿: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可以食用。芦芽:芦笋。烹调河豚时,用蒌蒿和芦笋做佐料,味道十分鲜美。
3.河豚:一种有毒的.鱼,经过加工后可以食用。河豚欲上时:河豚春天要从海里回游到江河,初春正是河豚将要逆流而上的时候。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为元丰八年(1085)所作。诗是艺术,画也是艺术,而题画诗则是诗画兼备,写好是不大容易的。题画诗既要符合画意,又要自出机杼才是上乘之作。苏轼这首题画诗就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开头两句紧紧抓住画面景物,又突出重点。竹林、桃花为江岸之景;鸭子为江中之景,是画面的重心所在。据诗意,惠崇这幅画是“鸭戏图”,“春江水暖”用“鸭先知”来加以表现,令人击节称叹。诗人在这里凭感觉和想象再现了暖融融的春意,移情于物,把画面无法表现的内容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前者仍是画面之景,后者是出于诗人的想象。遍地蒌蒿,芦苇刚刚吐芽,点出正是江南二月。诗人正是看到画面上的蒌蒿和芦苇,便想到以之做烹,调佐料的河豚,合情合理。这句虽离开画面,但仍写春江,题画而不拘泥于画。
这首诗有实有虚,虚实相生,不仅真实地再现了“春江晚景”(哲理古诗名句),而且又通过想象弥补了所不能表现的内容,生动形象而又极富生活气息。
篇7:《惠崇春江晓景》《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
《惠崇春江晓景》《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明确: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游园不值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作画、写作能力。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揭题,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学习游园不值
2、解题: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3、介绍作者(用网上资料示作者情况)。
4、初读,大体了解诗的内容。
5、师示范朗读。
6、生随师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7、投影课本上的插图:生自读诗,借助字典和插图,想句子的意思,并标出不懂的词语。
8、字词质、释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
怜:爱惜。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久:很长时间。)
9、指名逐句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10、指导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师读,生仿读:自读,指读,齐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1、启发想象:
①、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
②、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4人组讨论)
(有柳树和各种美丽的花;有蝴蝶、蜜蜂;有浓郁的花香等。)
12、将诗中的内容通过画面展示出来。(学生各自据诗意画画)
13、交流:投影学生的画,师生评议。
14、试试:将本诗用自己的话改作一下(可以是诗,也可以是散文。)
15、习作,交流,评议。
16、背诵诗句。
17、小结: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
五、作业:
背诵、默写《游园不值》。
篇8: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原文及赏析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正上市场的季节。
注释:
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晓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字典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tún)”,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鱼逆江而上。时:时间,这里指季节。
赏析:
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江春水中,鸭儿在嬉戏;江水回暖的讯息,它们首先感知到了。鸭知水暖,光凭画是体现不出来的,诗却表达出来了。其实岂是鸭子先知水暖?一切水族之物,皆知冷暖。诗人这样写是为切合画上风物,实际上也是表达他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礼赞。唐人有“花间觅路鸟先知”的诗句,与此句异曲同工。这句诗极富哲理,现在我们指某一新的情况或消息被人预先知道时,便往往引用这一句。
蒌蒿满地芦芽短万物逢春气象新。江边,生长茂盛的蒌蒿铺满了地面,芦苇也抽出了短短的嫩芽来。这七字不是泛泛地吟咏景物,而是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贴切地实写出这两种植物的情态,没有一字是闲笔。清人王士禛在《渔洋诗话》中赞赏这句诗说:“坡诗……非但风韵之妙,亦如梅圣俞之‘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无一字泛设也。”
正是河豚欲上时宋诗人梅尧臣描写这种景象云:“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诗的前三句是描写惠崇画里的景物,这最后一句则是即景生情的联想。作者这样写就把整个画面勾勒得更为完美了,给人以严冬已尽、春到人间的喜悦。作者不仅入乎画内,而且出乎画外,把画上所无而情理中所有的事物呈现出来。如果诗的全部四句均是景物白描,则形式上未免有些呆板。最后一句的处理,不但使全诗灵动鲜活,也使诗和画的意境都被大大地丰富了。
篇9: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原文及赏析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
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
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归鸿:归雁。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依依:不舍之貌。归人:回家的人。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更待:再等;再过。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晓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馋嘴的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惠崇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人。此僧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人称“惠崇小景”。
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画,在《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中赞到:“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年吾最许。”
明清两朝眼里只有唐诗,从不把宋诗放在眼里。康熙年间大学者、大诗人毛希龄就批评苏轼这首诗说:“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
这老头真有点瞎抬杠。春江水暖,鹅当然也知。宋人还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诗呢。这是题画诗,可能画上根本没有鹅啊。
不过毛希龄也不是就跟苏轼过不去,他谁也看不上眼。他读朱子,身边都得摆个稻草人朱熹,看到他哪地方解的不对了,就要连打带骂,非得让这稻草人朱熹认错才行。对苏轼,已经够客气了。
篇10:惠崇《春江晓景》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背诵古诗。
2、能根据相关资料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诵读,感受作者这首题画诗中写实与想象相结合的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古诗内容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读顺古诗。
2、教师范读。
3、指生读。
4、指出古诗中易读错的字:蒌蒿、芦芽、河豚
5、讲解学生不理解的词语的含义: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以吃。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上:指上市,就是在市场上销售。
6、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含义,教师予以补充。
7、学生齐读诗歌。
三、再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出示春江晓景图,让学生找出图诗对应的地方(竹外桃花三两枝、鸭子、蒌蒿满地芦芽短)
2、找生指出古诗中诗人想象的地方(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
3、学生自由读古诗,想象作者的写实与想象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指导朗读
(1)学生互议所体会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汇报,读出所体会的思想感情(赞美、喜悦、热爱)
(3) 学生反复练读。
四、熟读成诵,感悟意境。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读古诗
2、全班背诵古诗,学生能自然感悟诗歌意境。
五、作业
课外诵读一篇写春的古诗。
[惠崇《春江晓景》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篇11:s版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晓景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
2.诵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反复吟诵古诗,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意境的深远,音韵的和谐,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热爱。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古诗中的生字同,理解其在古诗中的意思。
2.诵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重点难点
反复吟诵古诗,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了解作者(8)
1.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介绍你看过的描写春天的文章或诗歌。
2.想知道古人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诗《惠崇春江晓景》和《清明》。
3.读题,简介苏轼和杜牧。
二、初读古诗,熟读成诵(12)
1.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古诗,相机指导认读生字,纠正容易读错的字音。
3.齐读。
三、背诵古诗,默写古诗(15)
1.多种形式背诵古诗,并交流自己的记忆方法。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3.默写古诗。
四、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上节课内容。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意境的深远,音韵的和谐,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齐读两首古诗(5)
指名释义文中的生字、新词。
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20)
1.示范引路,学会方法——学习《惠崇春江晓景》。
⑴想。自读古诗,想想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⑵看。看课后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将自己还未明白的地方在组内和同学讨论。
⑶猜。根据自己的理解猜一猜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⑷议。师生对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⑸说。学生说出诗句的意思。
⑹悟。感悟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⑺诵。感情朗读并背诵。
2.小组合作,自学探究——学习《清明》。
⑴师生共同小结学习《惠崇春江晓景》的方法。
⑵学生小组内研读。
⑶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评议。
三、课外延伸,学会积累(10)
1.说说自己知道的写春天的名句。
2.师生互相介绍自己知道的写春天的诗歌和文章。开展课外读书竞赛。
篇12:s版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晓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能借助资料了解作者。
3、能借助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景。
4、能背诵古诗,对古诗的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5、能进行诗配画或美文积累。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书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1. 当堂课进行诗配画或美文积累。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 表现春天情调和表现凄凉情调的乐曲磁带。
3. 搜集赞美春天的词语、诗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老师也喜欢春天,能向大家说说你眼中的春天吗?
2.是啊,春天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正因为春天的美丽,从古到今,有很多诗人赞不绝口,写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听说你们能背许多描写春天的古诗,是真的吗?敢不敢让老师来考考你们?(敢)老师出示图画,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说出图上画的是哪首诗描写的景色?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一)观察图画
1.(课件出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图),见过这幅图吗?你们觉得这图上画的是哪首诗描写的景色?
2. 学生自由发言。
(二)揭示课题
1.这是惠崇画的《春江晚景》图。宋代诗人苏轼为这幅画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惠崇春江晓景》。(课件出示《惠崇春江晓景》诗)板书课题。
这首诗就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而写的。
2.齐读课题。
三、熟读古诗,触摸美景
(一)了解作者,读懂课题
1、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苏轼、惠崇的了解?(学生交流有关资料)
△(课件)简介惠崇:北宋有名的和尚,能诗善画,尤善画鹅、鸭等小动物。
△(课件)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初读诗文,读通读顺
1.自读诗文,读准字音。
(课件)提示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诗文,读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准,把文读顺。
2.检查自学情况:
①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②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③借助多种方法落实生字教学的任务,在上下文中理解字、词。如:晓、暖、满、短、欲等。(学生互动,教师点拨。)
(三)熟读诗文,读出节奏
1.咱们班同学的朗读能力都很出色,谁来读给大家听?
2.指名读。(学生评价)
3. 师大声范读,生小声跟读。
4、去掉拼音,再读课文。(展示课件)
5、这几个同学读得都很流利。古诗文有一个特点,具有韵律美,我们可以通过停顿和声调把它表现出来。该怎么在诗句中标出停顿呢?谁来说说?
(学生说:每句都是两个字停顿,两个字停顿,最后三个字停顿。)
6.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四、(课件) 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篇13:古诗两首:清明、惠崇春江晓景 教案教学设计
5.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
2.诵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反复吟诵古诗,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意境的深远,音韵的和谐,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热爱。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古诗中的生字同,理解其在古诗中的意思。
2.诵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重点难点
反复吟诵古诗,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了解作者(8)
1.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介绍你看过的描写春天的文章或诗歌。
2.想知道古人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诗《惠崇春江晓景》和《清明》。
3.读题,简介苏轼和杜牧。
二、初读古诗,熟读成诵(12)
1.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古诗,相机指导认读生字,纠正容易读错的字音。
3.齐读。
三、背诵古诗,默写古诗(15)
1.多种形式背诵古诗,并交流自己的记忆方法。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3.默写古诗。
四、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5.古诗两首
天气--雨纷纷
行人--欲断魂
清明 惆怅、凄凉
酒店--何处有
远处的杏花村
竹林、桃花--盛开
鸭群--江中戏水
惠崇春江晓景 喜春惜春
蒌蒿、芦芽--满地
河豚--逆江而上
教 后 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上节课内容。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意境的深远,音韵的和谐,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齐读两首古诗(5)
指名释义文中的生字、新词。
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20)
1.示范引路,学会方法--学习《惠崇春江晓景》。
⑴想。自读古诗,想想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⑵看。看课后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将自己还未明白的地方在组内和同学讨论。
⑶猜。根据自己的理解猜一猜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⑷议。师生对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⑸说。学生说出诗句的意思。
⑹悟。感悟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⑺诵。感情朗读并背诵。
2.小组合作,自学探究--学习《清明》。
⑴师生共同小结学习《惠崇春江晓景》的方法。
⑵学生小组内研读。
⑶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评议。
三、课外延伸,学会积累(10)
1.说说自己知道的写春天的名句。
2.师生互相介绍自己知道的写春天的诗歌和文章。开展课外读书竞赛。
四、作业设计
1.比一比,组词语。
芦( ) 借( ) 放( ) 蒌( )
户( ) 惜( ) 牧( ) 楼( )
2.先解释加点的字,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古诗《清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 后 感
[古诗两首:清明、惠崇春江晓景 教案教学设计]
篇14: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晓景》《清明》)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会读、会写、会用。
2.诵读、背诵两首古诗。
3.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激发学习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难点:反复吟诵,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表现春天情调和表现凄凉情调的乐曲磁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课题
l.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老师也喜欢春天,能向大家说说你眼中的春天吗?
2.是啊,春天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正因为春天的美丽,从古到今,有很多诗人赞美春天并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描写春天的古诗。
(喜欢)
说说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读课题。
二、学习《惠崇春江晓景》
春天令人心旷神怡,你们想知道宋代诗人苏轼是怎样写春天的吗?课件展示《惠崇春江晓景》诗。这首诗就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而写的。
1.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请大家翻开第5课,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出示词语卡片:
“惠崇”“蒌蒿”“河豚”。
指名读、齐读。
强调“崇”是翘舌音。
蒌蒿是一种植物,上面草字头表意,下面表音,这两个字是形声字,并且是上形下声的字。
了解河豚(课件出示“河豚”资料)。
(3)把词语送回诗中去,老师相信孩子们会读得更好。
2.理解诗意。
(1) 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遇到不懂的怎么办呢?
(2) 春天江水温暖,群鸭最先感觉到。老师和同学都想知道你是从哪句诗知道的。读出来。春天江水温暖,我们看得见吗?这一句是诗人怎样体会到的呢? (变换方式读诗句)
(3)多么聪明的一群孩子啊!知道了这么多,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正是河豚欲上时”,“欲上时”是什么意思?
指名答。
春天,诗人想到河豚逆江到上游去产卵了。诗人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巧妙地结合起来,这首诗美吗?美丽的画,配上优美的诗。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再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读。
3.体会意境。
(1)画画。
这么美的面面,咱们也来学惠崇,用灵巧的小手把这美丽的画画出来。也可以与你的合作伙伴把你对诗意的体会画出来。画好后,一边欣赏,一边读。
(生在音乐声中画画)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孩子们用手中心爱的笔,表现诗的意境。
(2)投影出示学生的画。
你能给这美丽的画卷配上优美的诗吗?(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
还有小诗人想给自己的画配上诗吗?(学生诵读)
生齐背诗。
1.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学习词语:“惠崇”“蒌蒿”“河豚”。
学习形声字。
了解河豚:又叫“江猪”,其形状身大,尾小,头圆小,背部黑褐色,有花纹,腹部有白色肉刺,其味奇特而鲜美,河豚的血液、肝脏
含有剧毒。河豚原来是近海的鱼类,在开春之时,从海中逆江而行,游入长江产卵。
(看注释、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
(看不见)
(想到的)
了解词意。
(美)
读诗。
画画
体会意境。
配诗。
背诗。
三、归纳学法
今天,孩子们学得真不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但理解了诗的意思,还会背古诗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才是怎样学这首诗的。
抽生说。
课件展示学法:
学生读诗。
讨论学法:
1. 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 理解诗意。
(读懂诗句意思,提出不懂问题)
3. 体会意境。
(画画、朗读、表演……)
4.反复吟诵。
四、学习《清明》
1.小组合作学习。
请孩子们根据这样的学习方法,在组长带领下,一步一步学习另一首诗《清明》。
2.小组汇报。
(1)刚才老师参与到孩子们的学习中,发现孩子们真会学习,现在请孩子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收获。通过小组学习,读懂了什么?(生汇报后,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读诗句)
(2)理解“欲断魂”。
(3)体会意境。(小组通过朗读、表演、对话等形式)
①学习伙伴一起学习,选择喜欢的方式体会意境。
②抽小组上台表演。
(4)吟诵。(小组读、分角色读、齐读)
合作学习。
分组汇报。
读诗。
理解诗意。
五、课外拓展
孩子们,《惠崇春江晓景》和《清明》这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但诗人笔下的春天各不相同。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第二首诗《清明》表达了诗人惆怅、茫然的心情。老师还收集了其他写春天的诗句。
1.课件出示诗句。
2.齐读诗句。
3.老师相信孩子们也收集了许多关于春天的古诗。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愿大家多读,多背诗歌,用心去品味诗人笔下的诗所蕴含的意境。
读其他诗。
等闲识得春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池塘牛春草,
园柳变鸣禽。
南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忆江南》
作业
1、 读背古诗。
2、 课外阅读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
[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晓景》《清明》)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篇15: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课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的想象)。
(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四、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篇16: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苏轼和惠崇,了解题画诗。
2、通过师生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3、通过学生质疑探究,师生共同解决课堂难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重点
通过师生间的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难点
通过学生质疑探究,师生共同解决课堂中自然生成的问题,感受春天的美好。
学法
质疑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过程
设计意图
一、猜谜激趣导入:
三四月的春光,无限美好。杨柳依依,桃花朵朵,微风习习,最美人间四月天!让我们猜一个谜语来开启我们今天的课程。
(出示大屏幕)猜猜他是谁?
在我国灿若星河的诗歌殿堂里,有这么一位大诗人,他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开创豪放派的风格,他的诗充满了深刻的人生思考,他的散文气势恢宏,变化自如,还有他的书法,他的绘画,无一不达到文学和艺术的巅峰。不仅如此,他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他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他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他在各地的游踪,他在生活中的各种发明都是后人喜爱的话题。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他是无与伦比的。
那么,他是谁?
(教师介绍苏轼文学常识,回忆学过的苏轼的诗)
二、你言我语说诗题
大屏幕展示诗的题目《惠崇春江晚景》,学生质疑。
预设问题:
1、惠崇是谁?
2、惠崇和苏轼是什么关系?
三、合作探究,研读全诗
1、这首诗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2、你能在这些景物前面加上漂亮的修饰词吗?
3、你对这首诗还有哪些疑问?
预设问题:
蒌蒿和芦芽是什么?
河豚是一种什么鱼?什么是“欲上时”?
为什么说桃花是“三两枝”?
4、教师提问:诗中出现的景物惠崇的画中都有吗?(引出难点:惠崇的画中到底有没有画河豚?)
5、根据所加的修饰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四、主题探究,总结升华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小结:这首诗通过描写早春的春江美景,表达苏轼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拓展延伸
看图猜诗,你对春天的诗知多少。
六、教师总结春光无限好,正是读书时。让我们都走进春天,感受春天,也拿起笔来赞美春天吧。
附: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
北宋苏轼
(翠绿)的竹林(粉色)的桃花
(温暖)的江水(欢快)的鸭子
(满地)的蒌蒿(嫩绿)的芦芽
(逆江而上)的河豚——联想
通过设置“猜猜他是谁”的小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悬念。使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
让学生对重要的诗人——苏轼多一些了解并识记重点文学常识。
培养学生自主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置的问题由简单到复杂。意图让学生通过在景物前面加上修饰词,达到自己总结诗意的目的。这样就不是教师讲,而是学生自己去摘。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质疑,发现问题,提高对课堂的兴趣和参与度。
让学生利用以前的经验得出规律,通过与之相关联的知识进行拓展,拓宽情趣。
通过看图猜诗的游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对春天的喜爱。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板书设计的意图:根据括号里的修饰词能自己总结诗意
作业
布置
趁清明小假期去郊外踏春,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也写一首诗来赞美春天吧!。
篇17: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道这首诗是苏轼题在宋代画家惠崇画的画《春江晚景》图上的一首题画诗。简单了解苏轼诗的艺术风格。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激发学生对诗歌文化的热爱之情,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美景及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且能说出诗歌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交流了很多描写春天的诗词,而且我们还一起学习了杜甫的诗歌《绝句》,下面,请大家一起来背诵一遍。(生一起背诵)
很好!同学们,万物复苏的春天总是以它独特的生命之色吸引着众多的文人墨客,其中,有一位大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呀可是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以及散文方面都颇有造诣,与父亲和弟弟合称“三苏”。请你猜猜他是谁呢?
2、生回答师相机板书:苏轼非常好!看来同学们都还记得苏轼这位大诗人,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两首诗,谁能背出来!好请你来指名背诵《赠刘景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我们一起来一遍师生一起诵读。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歌(生一起说)
师板书:《惠崇春江晚景》来进一步领略他独特的诗风吧!
二、出示图画欣赏交流
师:请大家看这幅画喜欢吗?好那请你仔仔细细地欣赏,然后说一说你的感受生:这是一幅春景图生:春天的景色很美师:说的很好这是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那你知道这幅图是谁画的吗生答师:对(惠崇)请大家一起大声说出来生齐读惠崇师简单介绍:他是宋代的一名和尚,也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和诗人。这幅画是惠崇所作,但是这首诗呢是苏轼看完这幅画以后在画上题的一首诗,诗的题目就是《惠崇春江晚景》。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诗的内容师板书
三、初读古诗了解诗意感悟诗情
1、先自己练习朗读,然后读给大家听,好吗?
2、谁能准确流利地读一读指名朗读
3、读的不错流畅还有韵味。那么,请大家边朗读边看图,哪些诗句描写的景色是你在图上可以看到的呢?
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芦蒿满地芦芽短
4、师:具体写了画上的哪些景物?请你动动手,用笔画一画生:竹子桃花春江水鸭子芦蒿师:很好那整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呢生:很美感觉春天的景色很美我很喜欢把你的感觉通过朗读能表现出来吗谁来试一试生朗读师:太棒了!老师感觉你读出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5、这幅画呀很美!诗人苏轼非常喜欢,他仔细欣赏一番,不仅写出了画面上所画的景物,还由画面的景物产生了丰富合理的想象,请大家看看,哪些景物是画面上没有的,而是作者靠着想象写出来的呢?(河豚)生:最后一句“正是河豚欲上时”师:对的这首题画诗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了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开头两句紧紧抓住画面景物,又突出重点。竹林、桃花为江岸之景;鸭子为江中之景,是画面的重心所在。诗人在这里凭感觉和想象再现了暖融融的春意,移情于物,把画面无法表现的内容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前者仍是画面之景,后者是出于诗人的想象。遍地蒌蒿,芦苇刚刚吐芽,点出正是江南二月。诗人正是看到画面上的蒌蒿和芦苇,便想到河豚生活在近海,每到春季江水上涨的时候,便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然后再游回到近海。这句虽离开画面,但仍写春江,题画而不拘泥于画。这首诗虚实相生,不仅真实地再现了“春江晚景”,而且又通过想象弥补了画面所不能表现的内容,生动形象而又极富生活气息。
6、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全诗,仔细想想,作者的想象之笔还落在了哪些字眼上呢?请你再认真读读第二句,动动手,画一画。
生:暖知鸭子感觉到了水温的变化,这是作者自己的想象,这一想象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四、结合图画讲述诗歌大意
1、同学们看着这幅图,讲讲诗歌的大意,好吗?谁来讲
2、谁能有感情地背诵诗歌请
【惠崇春江晓景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晓景、游园不值 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下册)
2.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3.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惠崇春江晚景体会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