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相见欢的诗意

相见欢的诗意

2024-09-02 07:51:4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啊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相见欢的诗意,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相见欢的诗意,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相见欢的诗意

篇1:相见欢的诗意

相见欢的诗意

《相见欢》

作者:李煜

原文: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清秋,一作深秋。

2、剪,一作翦。

3、离愁:指去国之愁。

4、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别是,一作别有。

诗意: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

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

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

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

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

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赏析:

这首词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绪,是追忆“红日已高三丈后,金炉次第添金兽,红锦地衣随步皱”(《浣溪沙》)的荣华富贵,是思恋“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的故国家园,是悔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的帝王江山。()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毁于一旦。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作者尝尽了愁的滋味,而这滋味,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完的。

末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常人更是体会不到。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

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全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

篇2:相见欢

相见欢精选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销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虽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题记

轻轻地往前走,伸出的手悬在空中,有些许的犹豫,可还是按捺不住好奇心,轻轻地推开了那扇虚掩着的门。

我听见一个深沉的声音在低吟着“无言独上西楼”,他迈开脚步,拖着沉重的步伐沿着台阶向上走。沧桑的背影,沉重的步伐,深沉的声音,构成了一个无奈落寞的人。他……莫非就是一“南唐后主”李煜?他缓缓地抬起头,一轮残月高挂,显得格外孤单。目光逐渐移开,看到的却是一棵高大的梧桐树,几片零星的枯叶孤单地挂着,地下却已是厚厚的一层了。风儿吹过,叶子和着尘土轻轻地扬起,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他下意识地缩了缩肩膀,这才发现,原来已是深秋。后主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冷风吹过,拂起了后主凌乱的头发,却怎么也无法吹走他心中浓浓的愁思,眼底深深的忧郁。拖着长长的影子,他登上了西楼。

放眼看去,四周却只是一堵厚厚的墙。外面隐约传来飘渺的歌声“雕栏玉砌应犹在”。他苦笑着摇了摇头,自己的词已经传到了官外,可是他在这里却仿佛已被人们遗忘。“难道我的一生就将在这牢笼中度过了吗?我李煜怎么就落得如此下场呢?”

“那是你自己太无能了!”

“谁?谁在这里?”他紧张地回过头去,发现了我。我走到他的'面前,从近处仔细地打量他,他双眉紧锁,脸色苍白,一身雪白的长袍,尊贵中透着几分儒雅。

“别怕,我只是一个路人,只想做你的倾听者而已。不,是知己。”

“算了,也没什么,那就坐下吧。只是如此清冷的夜晚,难得啊。”

“其实我最喜欢读你的词了。只是你的命运太悲惨了。”

“谁叫我生长在帝王之家呢!从小父皇就教我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我是样样精通。本以为可以逍遥地度过一生。谁知道父皇却又将江山社稷这样的重担压在我的肩上,要让风雨飘摇中的南唐振兴,谈何容易。哎,我不是一个好皇帝啊,我倒没什么,只是连累了我南唐子民!……”说到动情处,两行清泪从后主的面颊滑过。

“如果我只是一个平凡的百姓,那该多好啊!”后主叹息着。

“不,不,那样我们就少了一个出色的词人了。”我大喊着。

“哈……哈……哈……”后主大笑着离去。

模糊中,那扇大门紧紧关闭,越来越远。

篇3:相见欢

人世间的相逢有几种面貌?

舍友说:“你整天逛淘宝有意思吗?”。这才恍然,原来我已逛了这么多这么久,从一个链接点到另一个链接,一个网页转到另一个网页,仿佛信步在一个大院子,没有目的,不想前路。推开一扇门,走着一段路,又推开一扇门。推开之前是期待,推开之后有惊喜,迎来的都是很有意境的铺子。渐渐的,感觉不像是在点网页,而是时空吊诡,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于是,不断走着,观赏着。两旁是触手可及的镂空雕花木窗,脚下是拼接无缝的见方青砖,走过长廊,庭中花木扶疏,尽头却是蓊蓊郁郁的合欢,或者是穿过月洞门之后见到落尽繁花的小院,踏过花径,向前走去。院中石桌上竟放着一杯清茶,只等来者自饮,左顾右盼之后,落座石凳,将饮起来,顿觉心神清朗。如此静境,遇见美好,便留念心间,收藏网页,待下次再访。

很多时候,并非为了买卖,遇到可喜的姐妹,交谈几句,道是皆是同路之人,便心生喜悦。遇上卖家得闲,也攀谈几句,并非为了那十元的免邮或者更多的优惠,在交流中,我们得到更深的认同和更广阔的路子。我不为买,你不为卖,我们之间可以是这样简简单单干净的相惜与存在。有时也不交谈,自助购物,整个过程没有一句话语,在寄来的货物中,会有小礼物,也有小纸条,漂亮的钢笔字,如店家其人。这或许是商家的小手段,却也不可否认其中的用心,因为我们是如此相似的人。有一些巧合的事,实在是让人不得不欢喜。买的是水墨荷花的包,拿到手的包裹却不是想象中的单薄,打开一看,除了买的包外还有平安符,耳坠,手链,书签,竟然还有一本《弟子规》。心中欢喜得说不出话来,因为正好第二天早读需要《弟子规》,正愁没有材料,恰巧就来了,这么的恰巧。

鱼说:“谢谢你来,性情相近的女子。”我们就是这样相遇,因为相似。刘索拉言:“你活着,因为你有同类。”人与人的相遇又容易吗?那是在跨越千年、经历万水之后,在这世界的特定一隅、特别一瞬而走近相识的。没有哪个先知能够准确预言出六十亿分之二的我们的相逢。眼前忽然浮现出《不能说的秘密》里小雨淡淡的笑,说:“遇见你,已经很不可思议了。”所以珍惜每一次的相遇,哪怕我们还不是朋友,哪怕我们只是擦肩而过,哪怕我们仅仅相逢于网上。即使萍水相逢,亦是因缘际会。我说:“你为什么不问问我?”她答:“还须问吗?你能来买我家的衣衫,就是最高的认同了,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我感激?”发现她的店子在长沙,我说:“等我半个月。”她欢喜答应。事事都可能有变故,当找到店铺时,已人去楼空,“店面转让”四个大红字格外惹眼,我失落而归。上网了才知道她为爱走天涯去了,突然又开心起来,为她祈祷。尽管未如人愿,她却说:“发生即是恩赐,我是无悔的。”这样的女子该当被人疼爱。

看见左岸,她贪恋于心的收藏,喜行走于古镇山野间,好沉溺于陈韵古什中。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随风行,何其醒。在流年碎影里,寻那一袭清绝的罗裳,明白旧物新欢。贪恋沉静婉约旧时光的我,就在网上遇见旧时光,遇见美好,遇见这样一群女子。我们交易商品,也分享悲欢。衣物与人契合,音乐与店面相映,文字与心在靠近。很庆幸她们按照自己的思想去生活,而非按照自己的生活去思想,把周而复始的思想掷去流浪,速而有力。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如此。

米兰·昆德拉说:“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古时候游荡的人到哪儿去了?那些民谣小曲中所歌咏的漂泊的英雄,那些游荡于磨坊,风车之间,酣睡于星座之下的流浪者,他们都到哪里去了?他们随着乡间小路,草原,林间隙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吗?捷克有一句谚语,将他们温柔的闲暇以一个定义来比喻:悠闲的人是在凝视上帝的窗口。”他们自然都留在了过去。这又让我想到了杭州,陈眉公言:“西湖有名山,无处士;有古刹,无高僧;有红粉,无佳人;有花朝,无月夕。”那处士高僧去哪儿了?自然也留在了过去。如今的都市拥挤,亦空亦冷。墨汁上不了网志,纸张上的宁静,露出血红的皮肤,低调行至天涯,世界却依然在叫卖繁华。我们喜欢慢生活,慢生活并非散漫和慵懒,而是自然与从容。连生孩子都赶时间的现代,我们是该回归了。归去来惜迟,能悟能做,是不会迟的。让我们将步伐放的更慢,慢到将满眼春色留驻;将心放的更轻,轻到像在云端里睡眠。每个夜晚,写一个童话,读给自己听。

我们都喜欢闲适的棉麻制品,喜欢自然,喜欢阅读,喜欢朴素,喜欢美好的事物,喜欢在一方干净幽致的生活,认真活在当下,能喜气安稳,内心饱满坚定。平和淡然的生活很好,以直觉和性情生存也不是坏事。希望做这样的女子——到内心强大,外表温和,小事不纠结,大事有原则,心中明白,适时糊涂。我们都该当坚持梦想,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学会安于此刻,此刻已是昂贵的了。

有时候,在火车站,在街上,在一切能够相遇的地方,看见这样一些女子,无论是表情冷漠,面目清淡,亦或是柔顺温和的,我能识得,不需要任何语言。如果她们也看见了我,也必然知晓我对她们微笑的含意。一些无声的话语,只有彼此寻梦的人才得以听见。

行径红尘,互不惊扰,这样相遇,便也很好。

无声无息,相见甚欢。

篇4:相见欢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想起午后,碰见女英,她又憔悴了许多。那清秀的脸庞失去了往日的红润,就像一朵经历了风吹雨打、行将凋谢的芙蓉。我们强颜欢笑,随后我抚琴,她放歌,借歌声抒发心中的愁闷,在歌声忘却了今夕何夕。唉!是我对不起女英啊!让心爱的人跟着自己受苦。我饮恨独坐。夜深了,我辗转反侧,起身步于庭院,孤独的我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月如钩

我痴痴地抬起头,仰望夜空中的一弯皓月,它总是那样晶莹如珠,明亮如钻,世间万物似乎都包覆在它柔美而迷人的清光中。今晚的月亮更是如此的与众不同。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多少的悲欢离合,今夜又怎能不勾起我的离愁别恨呢?又想起诗仙李白有“我寄愁心与明月”的豪迈之情,怎能不触景伤情呢?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怎能不“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又何止是梧桐?还有我这个“断肠人”呀!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然而“锁”住的又何止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怎一个愁字了得。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想起多少次夜里,一沾枕席,又回到了美丽富饶的江南。在芳香馥郁的`皇家园林里,王公贵族驾着华丽精美的马车终日嬉戏游玩,而我和女英看着这番太平景象,尽享花月情浓,企盼天长地久。可突然,眼前的一切就像烟花一样消失了,只剩下黑沉沉的天空。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想我昔日乃是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的我已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毁于一旦。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我的心头难以排遣。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恐怕我自己也难以说清,岂又是常人所能体会到的呢?若是常人,则可以嚎啕倾诉,而我不能。我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篇5: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销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虽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题记

轻轻地往前走,伸出的手悬在空中,有些许的犹豫,可还是按捺不住好奇心,轻轻地推开了那扇虚掩着的门。

我听见一个深沉的声音在低吟着“无言独上西楼”,他迈开脚步,拖着沉重的步伐沿着台阶向上走。沧桑的背影,沉重的步伐,深沉的声音,构成了一个无奈落寞的人。他……莫非就是一“南唐后主”李煜?他缓缓地抬起头,一轮残月高挂,显得格外孤单。目光逐渐移开,看到的却是一棵高大的梧桐树,几片零星的枯叶孤单地挂着,地下却已是厚厚的一层了。风儿吹过,叶子和着尘土轻轻地扬起,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他下意识地缩了缩肩膀,这才发现,原来已是深秋。后主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冷风吹过,拂起了后主凌乱的头发,却怎么也无法吹走他心中浓浓的愁思,眼底深深的忧郁。拖着长长的影子,他登上了西楼。

放眼看去,四周却只是一堵厚厚的墙。外面隐约传来飘渺的歌声“雕栏玉砌应犹在”。他苦笑着摇了摇头,自己的词已经传到了官外,可是他在这里却仿佛已被人们遗忘。“难道我的一生就将在这牢笼中度过了吗?我李煜怎么就落得如此下场呢?”

“那是你自己太无能了!”

“谁?谁在这里?”他紧张地回过头去,发现了我。我走到他的面前,从近处仔细地打量他,他双眉紧锁,脸色苍白,一身雪白的长袍,尊贵中透着几分儒雅。

“别怕,我只是一个路人,只想做你的倾听者而已。不,是知己。”

“算了,也没什么,那就坐下吧。只是如此清冷的夜晚,难得啊。”

“其实我最喜欢读你的词了。只是你的命运太悲惨了。”

“谁叫我生长在帝王之家呢!从小父皇就教我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我是样样精通。本以为可以逍遥地度过一生。谁知道父皇却又将江山社稷这样的重担压在我的肩上,要让风雨飘摇中的南唐振兴,谈何容易。哎,我不是一个好皇帝啊,我倒没什么,只是连累了我南唐子民!……”说到动情处,两行清泪从后主的面颊滑过。

“如果我只是一个平凡的百姓,那该多好啊!”后主叹息着。

“不,不,那样我们就少了一个出色的词人了。”我大喊着。

“哈……哈……哈……”后主大笑着离去。

模糊中,那扇大门紧紧关闭,越来越远。

上一篇:最美的声音下一篇:人前人后

相见欢《青少年日记》007期作者/钱青青本文总字数:1037字

口钱青青

1月7日晴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销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虽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题记

轻轻地往前走,伸出的手悬在空中,有些许的犹豫,可还是按捺不住好奇心,轻轻地推开了那扇虚掩着的门。

我听见一个深沉的声音在低吟着“无言独上西楼”,他迈开脚步,拖着沉重的步伐沿着台阶向上走。沧桑的背影,沉重的步伐,深沉的声音,构成了一个无奈落寞的人。他……莫非就是一“南唐后主”李煜?他缓缓地抬起头,一轮残月高挂,显得格外孤单。目光逐渐移开,看到的.却是一棵高大的梧桐树,几片零星的枯叶孤单地挂着,地下却已是厚厚的一层了。风儿吹过,叶子和着尘土轻轻地扬起,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他下意识地缩了缩肩膀,这才发现,原来已是深秋。后主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冷风吹过,拂起了后主凌乱的头发,却怎么也无法吹走他心中浓浓的愁思,眼底深深的忧郁。拖着长长的影子,他登上了西楼。

放眼看去,四周却只是一堵厚厚的墙。外面隐约传来飘渺的歌声“雕栏玉砌应犹在”。他苦笑着摇了摇头,自己的词已经传到了官外,可是他在这里却仿佛已被人们遗忘。“难道我的一生就将在这牢笼中度过了吗?我李煜怎么就落得如此下场呢?”

“那是你自己太无能了!”

“谁?谁在这里?”他紧张地回过头去,发现了我。我走到他的面前,从近处仔细地打量他,他双眉紧锁,脸色苍白,一身雪白的长袍,尊贵中透着几分儒雅。

“别怕,我只是一个路人,只想做你的倾听者而已。不,是知己。”

“算了,也没什么,那就坐下吧。只是如此清冷的夜晚,难得啊。”

“其实我最喜欢读你的词了。只是你的命运太悲惨了。”

“谁叫我生长在帝王之家呢!从小父皇就教我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我是样样精通。本以为可以逍遥地度过一生。谁知道父皇却又将江山社稷这样的重担压在我的肩上,要让风雨飘摇中的南唐振兴,谈何容易。哎,我不是一个好皇帝啊,我倒没什么,只是连累了我南唐子民!……”说到动情处,两行清泪从后主的面颊滑过。

“如果我只是一个平凡的百姓,那该多好啊!”后主叹息着。

“不,不,那样我们就少了一个出色的词人了。”我大喊着。

“哈……哈……哈……”后主大笑着离去。

模糊中,那扇大门紧紧关闭,越来越远。

篇6:相见欢

相见欢

〖宋词〗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简析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篇7:李煜——《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①,太匆匆。

无奈②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③。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注释:

1 春红:春天的花。

2 无奈:无可奈何。

3胭脂泪,留人醉:杜甫《曲江对雨》有“林花着雨胭脂湿”句,此处化用。

赏析: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草木皆能有情,人的恨意愁肠自然能如水东流。以草木写愁情,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末句“自是”二字不知蕴含了多少无奈,多少惆怅,境界阔大,余韵愁远。“人生长恨水长东”,离愁别恨无有穷期。

篇8:李煜——《相见欢①》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②。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③。

别是一般④滋味在心头。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

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

一种。

赏析: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

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

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

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

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

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

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

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

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

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

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

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

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

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

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

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

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

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

之处。

【相见欢的诗意】相关文章:

1.相见欢优秀作文

2.相见欢改写作文

3.相见欢翻译和原文

4.九年级上册语文《相见欢》教案

5.相见欢翻译和解释原文

6.相见欢李煜原文和翻译

7.上西楼/相见欢,上西楼/相见欢陆游,上西楼/相见欢的意思,上西楼/相见欢

8.红尘有爱,相见是欢散文

9.李煜《相见欢》原文与注释翻译赏析

10.李煜唐诗《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下载word文档
《相见欢的诗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