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天的诗句——《春日古道傍作》
“drs1982”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描写春天的诗句——《春日古道傍作》,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描写春天的诗句——《春日古道傍作》,供大家参考。
篇1:描写春天的诗:春日古道傍作
描写春天的诗:春日古道傍作
万古荣华旦暮齐,楼台春尽草萋萋。
君看陌上何人墓,旋化红尘送马蹄?
《春日古道傍作》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中书省别名紫微省,因此人称其为“杜紫薇” )晚唐时期.唐代文学家,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阿(e)房宫赋》亦颇(yìpō)有名。
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yu)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xiū zhuàn),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杜甫与李白区别开来,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篇2:描写春天的诗句——《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
3、寻芳:春游赏花。
4、泗水:水的名字,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景物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作者简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篇3:描写春天的诗句——《长安春日》
《长安春日》原文
穷途日日困泥沙,上苑年年好物华。荆棘不当车马道,
管弦长奏绮罗家。王孙草上悠扬蝶,少女风前烂熳花。
懒出任从游子笑,入门还是旧生涯。
《长安春日》作者简介
薛能(817?-880?)晚唐著名诗人。《郡斋读书志》、《唐诗纪事》、《唐诗品汇》、《唐才子传》均载:“能,字太拙,汾州人(今山西汾阳一带)。”仕宦显达,官至工部尚书。时人称其“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唐人交游之风盛行。薛能一生仕宦他乡,游历众多地方,诗多寄送赠答、游历登临之作。晚唐一些著名诗人多与有诗与其唱和。
篇4:描写春天的诗句——《新年作》
《新年作》原文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新年作》译文
新年来临思乡之心更切,
独立天边不禁热泪横流。
到了老年被贬居于人下,
春归匆匆走在我的前头。
山中猿猴和我同度昏晓,
江边杨柳与我共分忧愁。
我已和长太傅一样遭遇,
这样日子须到何时才休?
《新年作》作者简介
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进士,曾任长州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量移睦州司马,官终随州刺史。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长于五言,称为“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
篇5:描写春天的诗句——《春日偶成》
《春日偶成》原文
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春日偶成》注释
①偶成:不经意写成的诗。
②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指中午。
③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一作“望”。傍,靠近,依靠。随,沿着。 川:瀑布或河畔。
④时人:一作“旁人”。 余心:我的心。余:一作“予”,我。
⑤将谓:就以为。将:乃,于是,就。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春日偶成》译文
晴空云淡,和风轻拂,又正是中午丽日高悬。沿着繁花翠柳的小径漫步,正走到前头的河边。旁人哪会理解我此时心中感受到的欢乐,还以为我在偷闲学那热衷于寻花问柳的少年呢。
《春日偶成》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开头两句写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是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春游,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天空中,淡淡的白云,轻柔的春风,和煦的阳光;地面上,红花,绿柳,碧水。从上到下,互相映照,短短十四个字,便画出了一幅春景图。后两句抒发作者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出语新颖,平淡中寓有深意,这种“怡然自得”之乐,似乎也感染了读者。全诗色泽协调,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养性的性格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务实功夫,也表现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诗歌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近通俗。全诗写出了诗人怀念少年时在故乡时的事情,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少年时代以及对故乡的怀念。
《春日偶成》作者简介
程颢 (hào) ,北宋人,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府,生于湖北黄陂县。宋代大儒,理学家、教育家,受封“先贤”,奉祀孔庙东庑第38位。 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二程”早年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宋神宗赵顼时,建立起自己的理学体系。其家历代仕宦,曾祖父程希振任尚书虞部员外郎,祖父程遹曾任黄陂县令,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卒于该县。父程珦年幼无力返乡,遂居于黄陂,曾任黄陂县尉,后官至太中大夫。“二程”就是在其父任黄陂县尉时所生,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在政治思想上受父亲程珦影响,不支持王安石新法。
篇6:描写春天的诗句——《春日即事》
《春日即事》原文
数亩东皋宅,青春独屏居。
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
强饮沽来酒,羞看读破书。
闲花更满地,惆怅复何如?
《春日即事》赏析
一、二两句开门见山,写他此时过着隐士般的田园生活。屏居指不与人们交往。“数亩”句说他居住在郊外,种着几亩薄田,日子过得很清贫。唐初著名的隐士王绩自号“东皋子”,这里有自比之意。不同的是,古代的隐士如陶潜、王绩等人都是乐于隐居的,心境恬淡和平,耿湋却满腹牢骚。“青春独屏居”这句话透露出了他心里的烦闷:这样的年华,这样的时节,正是应该有所作为的时候,应该饱尝生活乐趣的时候,而自己却不得不独自被排斥在这种生活之外,这是不平的表现。这句诗也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下面两联,即从不同方面来叙说屏居生活的状况。
“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这是从人的关系方面说的。慢,怠慢,不恭敬之意。由于失去了官俸,仅靠几亩薄田生活,家境困窘,连僮仆都怠慢自己,不那么听使唤了。因为没有了权势,连朋友都渐渐疏远自己,不那么来往了。前人评这两句诗说:“浅言偏深世情。”(《唐音癸签》卷七)也许正因为它以通俗的语言说穿了世故人情,当时就已经传诵人口了。
“强饮沽来酒,羞看读破书”,这是从贫居生活方面说的。有钱人自有山珍海味,呼朋引友,盛设佳宴,甚至以丝竹歌舞助兴,饮酒自然是一大乐事。但他的酒是沽来的,借以浇愁的,所谓“借酒浇愁愁更愁”,勉强饮之,不可能快乐。饮酒以外,读书是当时仕人的另一大乐事,隐士更不例外。陶渊明说:“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这是一种陶醉。耿湋则不同。他是“羞看读破书”。由于家贫,诗人藏书甚少,仅有的书也已翻来覆去读破,所以羞于再看。
“闲花更满地,惆怅复何如?”处处不如意,事事不称心,偏偏又看到落花满地,平添一段伤春的惆怅,韶光易逝,时不我待,这样的惆怅,不能不叫人伤怀。这种心境大概也代表了一部分隐居者的心态吧。
前人的隐居田园诗往往着重表现这种生活闲逸恬静的一面,耿湋的这首诗可谓大异其趣。
《春日即事》作者简介
耿湋 唐代诗人。一作耿纬,河东人。公元763年(宝应二年)登进士第。曾为左拾遗,大理司直。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有《耿湋集》。
篇7:描写春天的诗句——《代春日行》
《代春日行》原文
献岁发。
吾将行。
春山茂。
春日明。
园中鸟。
多嘉声。
梅始发。
桃始荣。
泛舟舻。
齐棹惊。
奏采菱。
歌鹿鸣。
风微起。
波微生。
弦亦发。
酒亦倾。
入莲池。
折桂枝。
芳袖动。
芬叶披。
两相思。
两不知。
《代春日行》赏析
《春日行》属古乐府《杂曲歌辞》。“代”犹拟,仿作。这首诗描写在明媚的春光中男女青年郊游嬉戏的欢乐情景。
前八句写陆游之乐。“献岁”即岁首,一年之始。《楚辞·招魂》:“献岁发春兮,汩吾南征。”“吾将行”,是借用《楚辞·涉江》:“忽乎吾将行兮”中的成句,在此谓我将出发春游。往下即写郊外所见的明媚春光:百草绿缛争茂,万木欣荣葳蕤,千山万岭都披上了青春的绿装。光明灿烂的春晖,洒满绿色大地,焕然成彩,暖气融融。园林中到处莺声燕语,鸣声清脆,仿佛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春歌。红梅在春风中第一个竞先怒放,向人间报告春的信息。含烟惹雾的杨柳枝条,已纷纷插出嫩芽,渐渐由黄转青。春天给人们带来的一切,都那样新鲜明丽,生意盎然。
接下去的八句再写水游之乐:春游的人们来到烟波浩渺的水上,荡起了龙舟画舫;他们整齐地举起桨片(棹),使劲地划呀划呀;船儿飞快地在水上滑行,水鸟被惊得扑翅飞向两岸。人们不禁心旷神怡,逸兴遄飞,在船上奏起了江南的《采菱曲》,音调流转柔婉;时而又唱起古老的《鹿鸣》歌(《诗经·小雅》中一篇,是宴客的诗),情韵和雅古朴。和煦的春风吹皱了一池春水,泛起层层涟漪;大家在弦歌声中频频举杯祝酒,尽情痛饮。
“入莲”四句则侧重写女子的水游之乐:她们荡开双桨,时而没入一片荷叶田田的池中,时而又傍岸攀折那尚未开花的桂枝。随着她们透着香气的罗袖频频挥动,船儿便轻快地前进,那些芬芳的水草叶子纷纷地向两边倒伏让路。
最后两句写春游中的青年男女彼此产生了爱慕相思之情,这是一种隐秘微妙的心理状态:两方都钟情于对方,又都不知道对方同时也在相思之中。当然,双方情根既已萌发,早晚必将破土而出;两颗内在炽热而外表封闭的心,早晚也将互相撞击、彼此交流:或明媒提亲,或幽期密约,或大胆私奔……这些往后的行动和结果,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悬念和想象的余地,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此诗结尾的妙处,即在于此。故沈德潜评曰:“声情骀荡。末六字比‘心悦君兮君不知’更深。”(《古诗源》卷十一)
此诗通篇三言句法,这最早源于民间谣谚。如《述异记》载吴夫差时童谣:“吴宫秋,吴王愁。”《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引古谚:“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然魏晋以来,文人诗中三言者殊为罕见,因而此诗弥显别具一格,足见鲍照善于学习民歌形式并加以提高。这种通首三言,隔句押韵的歌行,具有句短拍促,节奏明快,声情骀宕的特点;与春游行进的步伐,轻舟荡桨的节奏,男女欢娱的气氛,以及整篇欢乐明快的诗情,恰好十分和谐,达到了声情与词情的完美统一。
意境优美,脉络错综,也是此诗的一个显著特点。前八句写陆游春景,移步换形,重在声色渲染,突出明媚璀璨的良辰美景,是景中含情;游人虽在活动,然景物则处于静态。“泛舟”以下十二句写水游之乐,一句一个动作,摇曳多姿,重在突出弦歌樽酒的赏心乐事,是情中有景;船动,人动,景动,则全然动态描写。至结尾二句,重下两个“两”字,则将男女、水陆总挽作结,余意优游不竭。全诗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显出俊逸的风格。
最后顺便提一下,清人张玉觳《古诗赏析》云:“入莲四句……却即夏、秋写景。”实未必然。因为虽然荷花夏季开,桂花秋季开,但并不妨碍它们春季叫“莲池”和“桂枝”。否则,题目叫《代春日行》,而又去写夏秋之景,那就是文不对题了。鲍参军恐不致如此荒谬吧。
《代春日行》作者简介
鲍照(约414~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一说上党(今属山西)。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一带度过的。26岁时曾谒见临川王刘义庆,毛遂自荐,初不得重视,后终得赏识,获封临川国侍郎,后来也做过太学博士、中书舍人之类的官。后因宫廷内部斗争,死于乱兵之中。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所占的比重很大,且多名篇。还擅长写七言歌行,能吸收民歌的精华。感情丰沛,形象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唐代的李白、高适、岑参等人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合称“元嘉三大家”。有《鲍氏集》、《鲍参军集》。
篇8:描写春天的诗句——《春日野行》
《春日野行》原文
雨涨西塘金堤斜,碧草芊芊晴吐芽。野岸明媚山芍药,
水田叫噪官虾蟆。镜中有浪动菱蔓,陌上无风飘柳花。
何事轻桡句溪客,绿萍方好不归家。
《春日野行》注释
雨涨西塘:一本作“日西塘水”。金堤:对堤的美称。斜:念xiá。
芊芊:茂盛貌。碧:一本作“百”。晴:一本作“青”,一本作“暗”。[2]
明媚:一本作“明灭”。
官虾(há)蟆(má):对蛤蟆的戏谑之称。据《晋书》记载,晋惠帝天性愚蒙,一次听闻蛤蟆叫,便问侍从之人:“它们是为官叫,还是为私叫?”侍从回答:“在官地则为官,在似地则为私。”
镜:指平静如镜面的塘水。一本作“湖”。菱:一本作“芰”。
飘:一本作“吹”。
桡(ráo):船桨,借指船。轻桡,即轻舟,一本作“扁舟”。句(gōu)溪客:飞卿自指。句:一本作“向”。
方:一本作“虽”。
《春日野行》赏析
此诗前六句所描绘的西塘是否临近句溪,难以明辨。刘学锴先生揣测二地相邻,然而却并无自信。若以二地相邻为前提,则此诗写飞卿客游他乡西塘时,眼前风光牵动了其归家之思。然而细味末句“绿萍方好不归家”,似指家乡的绿萍正好,而非眼前所见之景物。如此则西塘似指家乡,句溪似指飞卿当下所在地(即“春日野行”之地)。此说若是,则前六句所写的西塘景物便是飞卿想象而来的,因家乡如此美好,才引出他的归家之思。当然,无论西塘与句溪关系如何,都不会影响读者对前六句所描绘的旖旎风光的欣赏。
《春日野行》作者简介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现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篇9:描写春天的诗句——《春日怀归》
《春日怀归》原文
心是伤归望,春归异往年。
河山鉴魏阙,桑梓忆秦川。
花杂芳园鸟,风和绿野烟。
更怀欢赏地,车马洛桥边。
《春日怀归》赏析
与其他宫廷诗人相比,杜审言的作品已明显出现简单化的倾向,这一倾向在他的贬逐诗中进一步加强,这是他的贬逐诗与宫廷诗不同的地方。这首《春日怀归》就是他的贬逐之作。一方面,保留了宫廷诗的许多优点:句法复杂,语言精炼;另一方面,去掉了作为宫廷诗基础的过分的、修饰的曲折。
诗中“魏阙”指京城,但不能确定诗人正在想念的是长安(如第四句所指示)还是洛阳(如末句所指示)。如果是前者,诗应写于第一次贬逐时;如果是后者,则应写于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元年)的贬逐。虽然贬逐并未改变杜审言的诗歌,但也使其变得严肃了。在初唐诗人的眼中,景物是构成巧妙隐喻的要素,但是在贬逐时,风景减少了愉快的信息。
《春日怀归》作者简介
杜审言(约645—708)唐代诗人。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咸亨(唐高宗年号,公元670—674年)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
【描写春天的诗句——《春日古道傍作》】相关文章:
7.描写春天名言诗句
10.描写3月春天的诗句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