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 古典诗词
“yftwffgrgw”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醉花阴 古典诗词,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醉花阴 古典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醉花阴 古典诗词
醉花阴 古典诗词
雪日看景
皑皑莽野连飞沙,
雪花尽头有人家。
半寸寒月冷高阙,
窗棂又结万点花。
雨夜鸟啼
帘外珠玉声,
林深唯鸟鸣。
绿叶滴郁翠,
垂怜伤心人。
赠郎君
七月七日天水间,
柳绿碧丝芳草烟。
戏问郎君何处去,
可携妾身放纸鸢?
夜雨宴友书
聚首宾座客满庭,
千壶微醉酒波清。
寒楼微光星月夜,
金樽代墨四座惊。
春思
寂静无人,玉虎辗转赴青苔。理云鬓,只迎郎君来。四月芳菲未落尽,漫山宜人色。春移秋转,几曾萧瑟?山溪又将风渡去,楚楚桃花三两枝,只待佳人采。
记秦淮
橹泛碧水眼波清,
温香软玉画满庭。
秦淮佳人不胜数,
夜阅板桥记何卿?
新城晨曦
晨曦初起,霞光照万里。河堤柳色翠如烟,春草绿如茵。两岸花香蜂蝶舞,误入石榴裙;东风起,彩云行万里。太行山上尽迷雾,抬首不见云迪。飘渺轻啼,采菊女儿歌声起。
俏春日奇遇
初春喜相逢,枝头芍药红。浓妆为哪般?粉面为谁红?古道千门万户,草亭听风。舞一曲清平月,歌罢了惊鸿。明知景宜人,无可奈何匆匆!只怕此景不相宜,江南雨雪春风。寻至南巷里,驻步静听:墙外少年怨,墙里美人正弹筝。
藏头诗(昭文雅士赵月书)
星辰微华月昭昭,
及笄闺中习文韬。
朱唇微启雅先至,
绅贵闲士任推敲。
百家赵姓最逍遥,
秋月微波比春俏。
书香红袖夜添香,
金屋藏书亦藏娇。
怨妇词
小楼烛曳珠帘垂,
寒檀寂寞冷消微。
知晓郎征燕山北,
胡马斜阳几时回?
江南春之四
半如花蔓点花残,
东风拂柳春意蛮。
西湖白堤宜人处,
浣纱少女雪衣衫。
东吴词
残茶半盏冷香灰,飞花尽入水。春情盎然时,灯火渔光催我醉。昨夜风晓残月,商女泪不尽,薄幸郎君去不归。半寸红豆思谁?胭脂井畔泣不尽,二乔隔世已成灰。不知南唐风急,后主正怀薇。红颜自古多苦短,难得醉一回,宁成灰!
七夕夜
七夕相思夜,瑶琴声声泪。七夕乞巧夜,牛郎织女鹊桥会,唯我销泪偟惊月。怨不得,自知郎另有所爱。看镜中容颜憔悴,独自泪流幻诀别。
篇2:醉花阴古典诗词
醉花阴古典诗词
雪日看景
皑皑莽野连飞沙,
雪花尽头有人家。
半寸寒月冷高阙,
窗棂又结万点花。
雨夜鸟啼
帘外珠玉声,
林深唯鸟鸣。
绿叶滴郁翠,
垂怜伤心人。
赠郎君
七月七日天水间,
柳绿碧丝芳草烟。
戏问郎君何处去,
可携妾身放纸鸢?
夜雨宴友书
聚首宾座客满庭,
千壶微醉酒波清。
寒楼微光星月夜,
金樽代墨四座惊。
春思
寂静无人,玉虎辗转赴青苔。理云鬓,只迎郎君来。四月芳菲未落尽,漫山宜人色。春移秋转,几曾萧瑟?山溪又将风渡去,楚楚桃花三两枝,只待佳人采。
记秦淮
橹泛碧水眼波清,
温香软玉画满庭。
秦淮佳人不胜数,
夜阅板桥记何卿?
新城晨曦
晨曦初起,霞光照万里。河堤柳色翠如烟,春草绿如茵。两岸花香蜂蝶舞,误入石榴裙;东风起,彩云行万里。太行山上尽迷雾,抬首不见云迪。飘渺轻啼,采菊女儿歌声起。
俏春日奇遇
初春喜相逢,枝头芍药红。浓妆为哪般?粉面为谁红?古道千门万户,草亭听风。舞一曲清平月,歌罢了惊鸿。明知景宜人,无可奈何匆匆!只怕此景不相宜,江南雨雪春风。寻至南巷里,驻步静听:墙外少年怨,墙里美人正弹筝。
藏头诗(昭文雅士赵月书)
星辰微华月昭昭,
及笄闺中习文韬。
朱唇微启雅先至,
绅贵闲士任推敲。
百家赵姓最逍遥,
秋月微波比春俏。
书香红袖夜添香,
金屋藏书亦藏娇。
怨妇词
小楼烛曳珠帘垂,
寒檀寂寞冷消微。
知晓郎征燕山北,
胡马斜阳几时回?
江南春之四
半如花蔓点花残,
东风拂柳春意蛮。
西湖白堤宜人处,
浣纱少女雪衣衫。
东吴词
残茶半盏冷香灰,飞花尽入水。春情盎然时,灯火渔光催我醉。昨夜风晓残月,商女泪不尽,薄幸郎君去不归。半寸红豆思谁?胭脂井畔泣不尽,二乔隔世已成灰。不知南唐风急,后主正怀薇。红颜自古多苦短,难得醉一回,宁成灰!
七夕夜
七夕相思夜,瑶琴声声泪。七夕乞巧夜,牛郎织女鹊桥会,唯我销泪偟惊月。怨不得,自知郎另有所爱。看镜中容颜憔悴,独自泪流幻诀别。
醉 花 阴
(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赏析:
李清照的词(尤其前期),语言清新平易,韵律和谐;风格委婉清丽。这首小令就基本代表着其前期词的艺术风格。
小令委婉含蓄的抒发了作者怀念亲人的愁闷心情。开头“薄雾浓云”是室外之景,“愁永昼”抒发的是作者孤寂不堪,无法排遣的愁绪。“瑞脑消金兽”是写室内之景,这句是说:香儿一支一支地在香炉里燃着,那烟儿一缕一缕地袅袅上升弥漫房内,于是室内的烟雾与室外的云雾互相映衬。这些充斥于整个空间的雾象征着作者无边无际、无法排解的愁绪。
“佳节又重阳”“又”字语意很深,表明闺中人独自度过一个又一个佳节,且今重阳佳节又是独自一人。这既表现了对亲人的眷念,又带有对亲人的幽怨。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既是写深秋之夜,凉风透入纱帐,侵入独眠人的肌肤,使梦中人惊醒而无法再睡,又表现了闺中人精神上的孤寂冷清。如果,亲人偎依在自己的身边,双双进入温柔甜美的'梦乡,就不会有这种“凉初透”的际遇了。
上阙写室内孤寂之情,下阙闺中人转到室外。因为室内无法排遣愁绪,那么去室外饮酒赏菊或许能消遣一些闲愁。于是闺中人一边饮酒一边赏菊。一直到黄昏还不曾散席。正当她饮酒之间,那飘零的菊花却悄悄地钻入她的袖口内,一股一股的幽香扑入鼻孔。当她发现满袖凋零的菊花时,她那刚刚借酒力浇下去的愁绪便一下子又涌上来,使她怅惘不堪,愁思茫然。她再也无心饮酒,更不愿再见那凋零的菊花。于是,这位妇人便舍席而去,躲入闺房,放下帘子。可是那无情的秋风却偏偏把帘儿掀开,使闺中人与室外的菊花再次打个照面,这闺中人感到自己比起那凋零的菊花来,花瘦人更瘦了。一个“瘦”字,写出了女主人公思念之苦,简直到了憔悴不堪的地步。
本词写得感情真挚动人。作者委婉含蓄地揭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了自己对亲人的眷念而又埋怨的复杂细腻的感情,比起那些缺乏真情实感的男性词人的狎花亲柳之作显得真切动人得多。
结构上,全词以闺愁为线索,像一组移动的镜头,展示了从午后到黄昏,从室内到室外,再由室外到室内的形象鲜明的画面,逐层揭示女主人公的深情蜜意。层次清晰,构思严密。
篇3:李清照《醉花阴》诗词赏析
诗句:【宋】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
①此词调首见于北宋一毛一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劝君对客杯须覆”等句。因据其意,取作调名。双调,五十二字,仄韵。
②永昼:悠长的白天。
③瑞脑:即龙脑,香料名。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④玉枕:瓷枕的美称。纱厨:纱帐,一称碧纱帐。
⑤东篱: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后即以东篱指代赏菊之处。
⑥暗香:幽香。这里指菊花的香气。
⑦帘卷西风:“西风卷帘”的倒文。⑧黄花:指菊花。
【品评】
这首重九怀人词是李清照寄给她丈夫赵明诚的。元伊世珍《琅环(左应为女旁)记》卷中引《外传》:“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政(正)是易安作也。”这则轶闻说明此词歇拍三句极为脍炙人口,李清照论词鄙薄柳永“词语尘下”,这三句采取自我反观的笔法,用西风吹卷帘幕,露现出比黄花更为憔悴的少一妇面容,形象地抒写了相思之苦,其意实同于柳永词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但表达时屏绝浮花浪蕊,而选择不求浓丽、自甘素淡的菊花加以自比,这既是就眼前取景,又反衬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高标逸韵,确乎无“词语尘下”之嫌。全词以含蓄蕴藉见长,“莫道不消魂”三句固然最为工妙,但其余各句亦堪玩味:“薄雾浓云愁永昼”,“永昼”多用以形容夏日,而时下已是昼短夜长的深秋季节,可知“永昼”当是一种对时间的心理错觉,作者借此点出了她独守空闺时的度日如年之感。“瑞脑消金兽”,枯坐铜香炉旁,看那炉中的香料一点点地消融,岂不见出作者的寂寞无聊?“半夜凉初透”,分明暗示了她的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有暗香盈袖”,则既烘染了雅淡如菊的情怀,也隐含了“声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古诗·庭中有奇树》)的夫妇睽离之感。凡此,都有玩赏不尽的底蕴。
【诗词赏析一】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瑞脑消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一团一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一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佳节又重阳”一句有深意。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天亲友一团一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李清照写出“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遍插茱萸少一人”,怎叫她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呢!“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是有很浓的感一情一色彩的,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紧接着两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又会有什么感触!“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吧,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一情一色彩。
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句子,这是因为正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才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东篱把酒”以“人拟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相结合。“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诗词赏析二】
李清照的重阳《醉花阴》词相传有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见《元伊世珍?琅嬛记》)。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它说明这首词最好的是最后三句。
现在先看看它的全首。词的开头,描写一系列美好的景物,美好的环境。“薄雾浓云”是比喻香炉出来的香烟。可是香雾迷朦反而使人发愁,觉得白天的时间是那样长。这里已经点出她虽然处在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闷。“佳节又重阳”三句,点出时间是凉爽的秋夜。“纱厨”是室内的精致装置,在镂空的木隔断上糊以碧纱或彩绘。下片开头两句写重阳对酒赏菊。“东篱”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人比黄花瘦”的“黄花”,指菊花。《礼记》月令:“鞠(菊)有黄花”。“有暗香盈袖”也是指菊花。从开头到此,都是写好环境、好光景:有金兽焚香,有“玉枕纱厨”,并且对酒赏花,这正是他们青年夫妻在重阳佳节共度的好环境。然而现在夫妻离别,因而这佳节美景反而勾一引起人的离愁别恨。全首词只是写美好环境中的愁闷心情,突出这些美好的景物的描写,目的是加强刻画她的离愁。
在末了三句里,“人比黄花瘦”一句是警句。“瘦”字并且是词眼。词眼犹人之眼目,它是全词精神集中表现的地方。
在诗词中,作为警句,一般是不轻易拿出来的。这句“人比黄花瘦”之所以能给人深刻的印象,除了它本身运用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之外,句子安排得妥当,也是其原因之一。她在这个结句的前面,先用一句“莫道不消魂”带动宕语气的句子作引,再加一句写动一态的“帘卷西风”,这以后,才拿出“人比黄花瘦”警句来。人物到最后才出现。这警句不是孤立的,三句联成一气,前面两句环绕后面一句,起到绿叶红花的作用。经过作者的精心安排,好象电一影中的一个特写镜头,形象性很强。这首词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首词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为了表达这点精神,因而它确实称得上是“词眼”。以炼字来说,李清照另有《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为人所传诵。这里她说的“人比黄花瘦”一句,也是前人未曾说过的,有它突出的创造性。
篇4:重阳节的诗词名句:醉花阴
重阳节的诗词名句:醉花阴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橱 通:厨)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销 通:消)
译文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注释
云:《古今词统》等作“雰”,《全芳备祖》作:“阴”。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薰香名。又称龙脑,即冰片。消:一本作“销”,《花草粹编》等作“喷”。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周易》以“九”为阳数,日月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这是个古老的节日。南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
》:“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
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宋周邦彦《浣溪沙》:“薄薄纱橱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橱,《彤管遗篇》等作“窗”。
凉:《全芳备祖》等作“秋”。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为古今艳称之名句,故“东篱”亦成为诗人惯用之咏菊典故。唐无可《菊》:“东篱摇落后,密艳被寒吹。夹雨惊新拆,经霜忽尽开。”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这里用其意。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消:一作“销”。
西风:秋风。
比:《花草粹编》等作“似”。黄花:指菊花。《礼记·月令》:“鞠有黄华”。鞠,本用菊。唐王绩《九月九日》:“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篇5:醉花阴
落尘轻沾海棠树,老屋人不着。晨光黯无煦,杂草肆菀,雨落湿园不?
远山如黛似笼雾,亭台梨花去。锦布实白瀑,残春已暮,回首花落堍。
安徽合肥庐阳区红星路小学六年级:倪睿瑄
上一篇:考试
下一篇:科技小论文 相关推荐 易烊千玺 月亮离我有多远作文800字 鸭妈妈带小鸭子过马路 的第一场雪 三爱三节 剪纸的故事 我的老师作文_以老师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葡萄作文_葡萄的自述600字 我是一棵大树作文500字 留守儿童给父母的一封信800字 《光之塔》观后感450字 童年趣事——洗盐作文500字 篇6:醉花阴
玉笛横吹从归路,
日晚霞飞树。
向岸棹歌轻,
碧水悠悠,
醉吻沙堤柳。
独倚秋千风舞袖,
旧事还如故。
怅惘乍回眸,
暮鼓声声,
更在斜阳处。
篇7:醉花阴读书笔记
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使象李清照这样上层知识妇女,也毫无例外。因此,相对说来,他们对爱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体验也更细腻一些。所以,当作者与丈夫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但这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往而不在。
上片写秋凉情景。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次三句从夜间着笔,先点明节令:“佳节又重阳”。随之,又从“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下片写重九感怀。首二句写重九赏菊饮酒。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就上下片之间的关系来说,这下片写的是结果。
比喻的巧妙也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
词中还适当地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例如,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词中多此一层转折,吟味时多一层思考,诗的韵味也因之增厚一层。
设问手法也是词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之一。明茅映在《词的》中说:人们“但知传诵结语(指“人比黄花瘦”句),不知妙处全在‘莫道不消魂’。”这话是很有见地的。“莫道”一句,实际上可以与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句相媲美。所不同的是“莫道”句带有反诘与激问的成分。
元伊士珍《琅环记》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明》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城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不论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单从这故事的流传就足以说明李清照的生活体验不是一般文人所能体验得了的;他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技巧,也不是一般词人所能模仿得了的。词里出现的那种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美人形象,也正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因为这一形象是封建社会特定历史时期与特定阶层的产物。
所以,今天我们在欣赏时,主要借鉴她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法。千万不要成了“爱上层楼”者,到时还要“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愿读者诸君莫道不受用,金榜题名时,你比我高兴。
篇8:醉花阴李清照
醉花阴李清照
作品原文/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①愁永昼,瑞脑②消③金兽。
佳节又重阳④,玉枕纱厨⑤,半夜凉⑥初透。
东篱⑦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⑧黄花⑨瘦。
注释译文/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作品注释
①云:《古今词统》等作“雰”,《全芳备祖》作:“阴”
②瑞脑:一种薰香名。又称龙脑,即冰片。详见《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注。
③消:《花草粹编》等作“喷”。
④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周易》以“九”为阳数,日月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这是个古老的节日。南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
⑤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宋·周邦彦《浣溪沙》:“薄薄纱厨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厨,《彤管遗篇》等作“窗”
⑥凉:《全芳备祖》等作“秋”。
⑦东篱: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古今艳称之名句,故“东篱”亦成为诗人惯用之咏菊典故。唐·无可《菊》:“东篱摇落后,密艳被寒吹。夹雨惊新拆,经霜忽尽开。”
⑧比:《花草粹编》等作“似”
⑨黄花:指菊花。《札记·月令》:“鞠有黄华”。鞠,本用菊。唐·王绩《九月九日》:“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作品译文
整个白天都被薄雾浓云笼罩,香炉里的瑞脑香一点点烧光。今日又是重阳节来到之时,半夜的凉气开始将被子渗透。
黄昏我来到东篱下举杯独酌,菊花暗淡香气盈满了衣袖。千万不要说没有凄然伤神啊,每当西风将帷帘卷起来的时候,人都要比那菊花还要消瘦呢。
词牌格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词牌说明
醉花阴,词牌名,小令,双调五十二字,前后片各三仄韵。
格律对照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说明: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加黑体字有韵脚所在。)
创作背景/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作品鉴赏/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醉花阴 古典诗词】相关文章:
1.醉花阴李清照
2.李清照醉花阴
3.李清照醉花阴原文
9.古典诗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