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大雪的整首诗

大雪的整首诗

2024-02-23 08:01: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陈老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大雪的整首诗,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大雪的整首诗,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大雪的整首诗

篇1:大雪的整首诗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关于大雪的`整首诗句:《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篇2:大雪的整首诗

长安大雪天, 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 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 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 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 困融香汁滴。

岂知饥寒人, 手脚生皴劈。

关于大雪的整首诗句:《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篇3:桃李满天下整首诗

桃李满天下整首诗

大家对《赋南园二十韵》这首诗熟悉吗?里面的“桃李满天下”是流传至今的一句名句。

谢朱宰.赋南园二十韵

【作者】陈宓【朝代】宋

先君昔归老,手自植六梅。

结亭在人境,尺地阳春回。

岂无林塘胜,可以榭与台。

自云饱世味,一室足欢咍。

朝诗坐亭上,暮月行徘徊。

旁观笑不足,独酌兴攸哉。

清风去倏远,湫隘成鹿埃。

经营五亩地,得此城南隈。

凿池寿水绕,开堂壶山来。

修竹翠成幄,低花锦繁堆。

虽无亭馆巧,颇适疏散怀。

尽日避车马,一迳荒莓苔。

有惭邑大夫,政成此衔杯。

落叶风扫溉,山禽喜毰毸。

哦诗动深谷,草木声喧豗。

此邦渐惠泽,耆艾到提孩。

独此小园植,秋芳迟君开。

唯梅最辱爱,有句高崔嵬。

青玉不足报,愿公坐中台。

桃李满天下,绿野追唐裴。

作者为官政绩

嘉定三年(1210),陈宓任安溪知县。他看到这里地僻无药,居民信巫尚鬼,便于这年冬,在县衙大门边设“惠民药局”,聘医生诊治并制药。他写《惠民药局记》,略谓长民使民有疾无医,何以为心乎?此举民命所系,不应计较赢利。次年,在县衙西南附近建屋14间,名曰“安养院”,收容那些贫病的肩挑苦力,取废寺田租及“惠民局”的药,免费供应,病愈裹粮送行;不幸死亡,便棺葬之。他慨叹此事没能早办,为罪已多。这年还在县前开辟1条一字路,树立2座坊表(非石料),东表曰“兴仁”,西表曰“和义”,同时辟地修筑东街和西街。还在县衙右畔,创设印书局,刊印《司马温公书议》、《唐人诗选》等书。在修建县衙大厅时自作上梁文,有“伏愿上梁之后,时和岁丰,民淳俗厚。春风百里,总鸡栖犬卧之乡;午日一庭,无雀角鼠牙之患”之句,为人民作了良好的祝愿。县西常沿渡上,前任知县杨绳祖建1座木桥。嘉定六年(1213),陈宓把它改为石址木梁,桥上盖屋46间,邑人刻石曰“陈公桥”。陈宓觉得这样做褒扬自己,掩盖前人美德,把石碑推落溪中,改名“凤池桥”。

县有“经总制钱”的税款,人民本已苦于负担,府里还要增收补解钱,以供军食。陈宓作《辩经总制补解钱》,向上级申辩。文章说本县地瘠民贫,又未实行经界之法,逃产者随处都有,原本缴纳的“经总制”额,年有常数,如不至短缺,已属万幸,那堪增收“补解”钱呢!军队是保卫民众的,如果让民众刻骨剥髓来供应军需,那就本末倒置,养爪牙而害腹心了。经此申辩,终于得到豁免,人民额外负担得以缓解。

县吏依惯例呈进各色不系上供的钱,说:“这些钱请老爷自行取用,这是老例啊!”陈宓正色道:“入县便是官钱,作为私有,便成赃物了,这一个‘例’字,败坏了多少贤士大夫啊!”立即下令把这些钱归入县库。他还取废寺的'上等田为“赡学田”,生员数由30人增至40人促进文教事业发展。

陈宓审案认真细致。一天,有个名叫陈严一的,自断左手次指,来县诬告是被其兄之子砍断的。宓觉得可疑,叫他重演当时持刀断指的情形,立即反驳说:“按照这个样子,其余各指,都会受伤,怎么仅断一个指头呢?分明是你自家砍断,反来诬告的啊!”陈严一当场屈服,再拜说:“老爷神明啊!”回家后深自愧悔,还好好地照料侄儿。

陈宓治县,关心民瘼,尽力而为,县民深为感念,不称他县令,而亲切地尊称“复斋先生”。他离任后,县民为建生祠于凤池桥旁。

嘉定七年(1014),陈宓入监进奏院,不久,迁军器监簿。后出知南康军,是年歉收,奏蠲免赋额十之九。改知南剑州,岁大旱疫,奏免逋赋十数万。移知漳州,未行请致仕。

宝庆二年(1226),除直秘阁,主管崇禧观。宓拜祠命而辞职名,诏进职一等致仕。未几去世,家无余财,库无余帛。端平初(1234),赠直龙图阁。

篇4:宝剑锋从磨砺出整首诗及出处

警世贤文全文

有田不耕仓禀虚 有书不读子孙愚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少壮不经勤学苦 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到经过才知难

板橙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

智慧源于勤奋 伟大出自平凡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做舟

少时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欲求生富贵 须下死功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但得柔情消侠气,此生长愿伴妆台

但责已,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已,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篇5:描写冬天的整首诗

描写冬天的整首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梅花----王安石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唐孟郊《苦寒吟》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唐?白居易《夜雪》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诗经小雅角弓》

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篇6:描写春天的整首诗

描写春天的整首诗

1、春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2、春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3、春花——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东栏梨花》

宋代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4、春夜——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月夜》

唐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5、春水——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6、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王安石·北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7、春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8、春景——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望江南 【宋·苏东坡】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9、春游——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宋·苏轼《新城道中》

东风知我欲山行, 吹断檐前积雨声。

岭上晴河枝絮帽, 村头初日饷春耕。

10、春思——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 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11、春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2、春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13、春梦——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春梦·洞房昨夜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14、春恨——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

玉楼春 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

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间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

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阳花,

始共春风容易别。

15、春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乙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6、春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7、春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8、春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早春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20、春山——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篇7:七夕古诗李商隐整首诗意思

七夕古诗李商隐整首诗意思

原文

七夕

作者: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注释

①约大中七年或八年七夕作。诗写因伤悼亡妻引起的感慨。

②星桥:即鹊桥。韩鄂《岁华纪丽》卷三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借鹊为桥。”

③无期别:指(夫妻间的)死别。

翻译

绣着鸾鸟的掌扇斜着撑开了,鸾扇估计是指古装戏里,皇帝出来时,身后由宫女左右打着的长柄圆扇,上面绣着凤与鸾。凤幄是指绣有凤凰的车蓬或曲柄黄伞一类遮阳的豪华工具。在校书郎的笔下,全是当时社会上名贵高级的行头,虽然他未必有机会享用,至少当时在朝中为官,这些帝王的豪华车配备设施,没少亲眼目睹。天上的喜鹊为牛郎织女双星驾桥回来了,天上尚且有此例,怎么样才能把人间的银河两隔没有希望见面的有情人,换来一年一度的相逢呢?看是反问,用商量的语气,其实仍然是寄托了作者无尽的思念之情!

作者介绍

李商隐(八一二-八五八),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开成二年(八三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补宏农尉。年轻时即以文才受令狐楚的赏识,可是李商隐却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之女结婚。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则是与李党有关。宣宗即位以后,牛党当权,令狐楚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李党有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被压抑而抬不起头。几次到长安活动,只补得了一个太常博士。最后死于荥阳,年仅四十七岁。

李商隐是唐朝一位有着独特成就,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而大家的评价又极为分歧的诗人。他的诗,有的是直接对时事政治表示态度的;有的是托古讽今,歌咏历史题材;有的是抒写友朋生死之情的;有的`是感伤身世之作,而人们最熟悉的则是他的爱情诗。这些异常复杂的内容,又几乎都是和他的身世遭遇有着密切的联系。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他的多愁善感和繁博的事象及复杂的意念,在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它表现出来。这种象征手法建筑在丰富而美妙的想像的基础上,因而他笔下的意象,有时如七宝琉苏那样缤纷绮彩;有时像流云走月那样的活泼空明,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他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更有独特的风格,绣织丽字,镶嵌典故,包藏细密,意境朦胧,对诗的艺术形式发展有重大贡献。著有《玉溪生诗》。

李商隐一生经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文宗开成二年以前,是他的青少年时期。16岁著有《才论》、《圣论》,以古文为士大夫所知。文宗大和三年,受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召聘入幕。大和六年,令狐楚调任河东节度使、北都留守,李商隐随至太原。以后曾有短时期在兖海观察使崔戎幕府逗留。开成二年登进士第。这个阶段存留的诗作不多,但已形成重要的开端。其中有一部分直接反映社会政治的诗篇,如《隋师东》、《有感二首》、《重有感》、《寿安公主出降》、《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等,指事陈情,激切感人,显示了青年诗人关怀国家命运的抱负和器识。另一些作品以比兴寄托的手法抒写作者的凌云壮志和渴求用世的心愿,如《初食笋呈座中》和《无题》“八岁偷照镜”,笔意宛转,风格清新。此外,也有少量应酬诗和艳体诗。

第二阶段,从开成三年到武宗会昌六年,是李商隐踏上仕途和开始卷入党争旋涡的中年时期。这一阶段坎坷不平的人生历程,促使诗人的创作向纵深发展。题材比前期宽广,包括感时、抒怀、言情、赠答、行旅、田园、咏史、咏物许多方面。诗中感情更为沉郁,表达愈加婉曲,艺术上达到成熟的境界,代表作如《安定城楼》、《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另一方面,消极颓废的思想和绮靡俗艳的诗作也有所发展,如《镜槛》、《曲池》、《县中恼饮席》、《花下醉》。第三阶段,宣宗大中元年 (847)以后,是李商隐三入幕府、天涯漂泊的后期。宣宗即位后,一反武宗朝的政治措施,会昌年间得势的李德裕党纷遭贬逐,诗人受到进一步压抑。他在京没有出路,只好到远方幕府去安身。 大中十二年,罢职回郑州闲居。大约就在这一年年底病逝。漂泊无定的生涯,使诗人后期的诗风变化更为多样,诗境也日趋老成。所写的诗更加发人深思,令人叹惋。

篇8:《沁园春·雪》整首诗的拼音

běi guó fēng guāng , qiān lǐ bīng fēng , wàn lǐ xuě piāo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wàng cháng chébaing nèi wai , wéi yú mǎng mǎng ; dà hé shàng xià ,dùn shī tāo tāo 。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shān wǔ yín shé , yuán chí là xiàng , yù yǔ tiān gōng shì bǐ gāo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xū qíng rì , kàn hóng zhuāng sù guǒ , fēn wài yāo ráo。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jiāng shān rú cǐ duō jiāo ,

江山如此多娇,

yǐn wú shù yīng xióng jìng zhé yāo 。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xī qín huáng hàn wǔ , lüè shū wén cǎi ;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táng zōng sòng zǔ , shāo xùn fēng sāo 。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yī dài tiān jiāo , chéng jí sī hàn , zhǐ shí wān gōng shè dà diāo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jù wǎng yǐ , shǔ fēng liú rén wù , hái kàn jīn zhāo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白话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沁园春·雪》赏析:

上片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作者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也正是中国的形象。“长城内外”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此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动态描写,表现了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作者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虚景,与前十句写眼前的实景形成对比,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下片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三字,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画龙点睛之妙。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那一刻思接千载,那一刻洞悉未来,那一刻豪情万丈,那一刻傲视古今。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给读者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大雪的整首诗】相关文章:

1.夏天古诗整首

2.雨雪的整首古诗

3.中秋的古诗整首

4.描写夏天的整首古诗

5.大雪文案

6.大雪诗词

7.大雪的诗词

8.大雪经典祝福语

9.大雪节气诗词

10.温馨大雪祝福语

下载word文档
《大雪的整首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