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木兰诗练习题含答案

木兰诗练习题含答案

2024-01-17 08:08:3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abcmacr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木兰诗练习题含答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木兰诗练习题含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木兰诗练习题含答案

篇1:木兰诗练习题含答案

一、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背诵全诗。

二、翻译下列句子,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

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三、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看看这些句子各有什么句式特点,从诗中再找出一些类似的句子。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这两句是复沓句。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也是复沓。

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这两句是顶真句。顶真,又称“联珠”。“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也是顶真。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这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句。此外,“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也是很工整的对偶句。另有“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不甚工整的对偶句。

5.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这几句是排比句。“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一节四句,也是排比句。

四、讨论: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本题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木兰的形象。认识木兰的形象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人物的传奇性,一是人物性格的丰富性。要引导学生紧密联系课文内容,从故事情节中体察木兰的思想感情,并加以适当概括。

【练习题】

一、积累运用

1.自读课文,掌握加点字的字形和读音。

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 )鸣溅溅()鸣啾啾()胡骑() 戎机( )金柝()著()傍 地走( )

2.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南北朝皆相沿袭。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其中既有文人诗歌,有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于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是乐府双璧之一(另一首是《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二、自主探究 疏通文意

4.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问女何所忆()愿为市鞍马()北市买长鞭()胡骑()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著我旧时裳()

安能辨我是雄雌()

5.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6.文章开头写木兰停机叹息有什么作 用?

7.“旦辞爷娘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节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8.“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什么作用?具有什么作用?

9.“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的什么精神品质?

10.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11.学习完课文木兰给你怎样的印象?以 “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

四、拓展延伸

12.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生活中,又是怎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五、课堂小结

木兰是一个云鬓黄花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乡,重新从事的和平和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一起的。木兰的形象,集中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六、达标测试

13.按要求默写。

(1)《木兰诗》中表现军情紧急、将士奔赴战场行军急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 的战地生活 的句子

(3)表现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家人喜迎木兰归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一句诗文。

14.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15.结尾一段是吟唱,以兔为喻,赞扬了什么?

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6.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17.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

①描写爷娘: 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④描写木兰:

18.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19.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 达作用。

20.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和思路提示】

1.zhùkèhánjiānpèiyānjiānjiūróngjìtuòzhuóbang

2.(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1)问女/何所思,问 女/何所忆。(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4.思念;买;集市;战马;战争;过;北方;记功;有余;穿;怎么。

5.(1)到各处街市 备办鞍马等战具。

(2)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关,越过 一座座山。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的声音,清泠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铁甲战袍。

(3)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了,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4)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

(5)据传说,兔子静卧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爬搔,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兔一起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6.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木兰为何忧愁。

7.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念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漏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写出了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8.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 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 诗,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

9.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的耕织生活、不募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和 高贵品质。

10.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11.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12.学生围绕着学习和生活中的小事谈起,言之有理即可。主要让学生有一颗感恩心和爱国心。

13.(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4)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

磨刀霍霍向猪羊。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4.C

15.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16.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

17.①扶将②理③磨④开坐脱着理帖

18.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

19.木兰归家的喜悦之情。

20.不仅写出了伙伴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篇2:木兰诗的练习题

木兰诗的练习题

《木兰诗》教师寄语: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

学习目标:

1.体会民歌刚健清新的特色,掌握对偶、互文等修辞手法。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这首民歌。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民歌刚健清新的特色,掌握对偶、互文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自读课文,掌握加点字的字形和读音。

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  )鸣溅溅()鸣啾啾()胡骑() 戎机(  )金柝()著()傍 地走(  )

2.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南北朝皆相沿袭。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其中既有文人诗歌,有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于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是乐府双璧之一(另一首是《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二、自主探究 疏通文意

4.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问女何所忆()愿为市鞍马()北市买长鞭()胡骑()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著我旧时裳()

安能辨我是雄雌()

5.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6.文章开头写木兰停机叹息有什么作 用?

7.“旦辞爷娘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节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8.“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什么作用?具有什么作用?

9.“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的什么精神品质?

10.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11.学习完课文木兰给你怎样的'印象?以 “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

四、拓展延伸

12.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生活中,又是怎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五、课堂小结

木兰是一个云鬓黄花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 官,返回家乡,重新从事的和平和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一起的。木兰的形象,集中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六、达标测试

13.按要求默写。

(1)《木兰诗》中表现军情紧急、将士奔赴战场行军急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 的战地生活 的句子

(3)表现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家人喜迎木兰归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一句诗文。

14.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15.结尾一段是吟唱,以兔为喻,赞扬了什么?

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6.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17.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

①描写爷娘: 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④描写木兰:

18.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19.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 达作用。

20.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和思路提示

1.zhùkèhánjiānpèiyānjiānjiūróngjìtuòzhuóbang

2.(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1)问女/何所思,问 女/何所忆。(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4.思念;买;集市;战马;战争;过;北方;记功;有余;穿;怎么。

5.(1)到各处街市 备办鞍马等战具。

(2)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关,越过 一座座山。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的声音,清泠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铁甲战袍。

(3)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了,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4)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

(5)据传说,兔子静卧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爬搔,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兔一起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6.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木兰为何忧愁。

7.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念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漏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写出了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8.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 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 诗,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

9.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的耕织生活、不募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和 高贵品质。

10.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11.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12.学生围绕着学习和生活中的小事谈起,言之有理即可。主要让学生有一颗感恩心和爱国心。

13.(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4)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

磨刀霍霍向猪羊。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4.C

15.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16.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

17.①扶将②理③磨④开坐脱着理帖

18.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

19.木兰归家的喜悦之情。

20.不仅写出了伙伴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篇3:木兰诗练习题及答案

木兰诗练习题及答案

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鞍鞯()胡骑()金柝()策勋()赏赐()

理云bìn()pèi头()扑shuò()雄chí()阿zǐ()

2.形似字注音组词

拆()戎()傍()

折()戍()滂()

柝()戊()榜()

析()戌()谤()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木兰当户织()昨夜见军帖()

旦辞爷娘去()万里赴戎机()

著我旧时裳()安能辨()()我是雌雄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 市:买东市买骏马  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愿作

C.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5.填空。

①.《木兰诗》选自朝(人名)编的,这是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

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③.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④.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⑤.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⑥.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⑦.诗中的“、”一句,用和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⑧.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一句诗文。

6.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7.写出下面诗句的大意。

①.爷娘问女来,出郭相扶将

②.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能力提升]

(一)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

①描写爷娘: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④描写木兰:

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二)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少习射(少年时)B.市鞍马(买)

C.长而益精(更加)D.易男装(穿)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皆次当行()数()建奇功

3.区别一词多义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因:)

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因:)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5.“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6.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答案:

[基础巩固]

4.D

5①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代父从军,不慕名利②东……西……南……北……③朔气传军柝,寒光照铁衣。④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⑤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⑦“将军……壮士……”,对偶、互文⑧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6.C7略

[能力提升]

(一)1.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2.①扶将 ②理 ③磨 ④开 坐 脱 着 理 帖3.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4.归家的喜悦和故物的亲切。5.不仅写出了伙伴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二)1、D2、hángshuò3、因为因而(所以)4、①木兰是古代一位民间的女子。 ②凡是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就不能做。5、C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篇4:《木兰诗》阅读练习题

《木兰诗》阅读练习题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整理了《木兰诗》阅读题,以帮助同学学习巩固。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阅读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木兰当户织( ) (2)寒光照铁衣( )

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译文:

15、下面对“不闻爷娘唤女声,……胡骑鸣啾啾”这句话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用景物的变化,巧妙地暗示征程的变化。

B、用景物烘托木兰思乡的心情。

C、用景物表现女性细腻的感情。

D、用景物揭示生活骤变对木兰性格的消极影响。

16、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这跟表现木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6分)

答案:

14、给(木兰)记了许多次功,赏赐了很多的财物。

15、D

16、写征途,渲染悲凉的气氛,借以烘托木兰思念亲人的感情;写战地生活,渲染紧张森严的气氛,借以烘托木兰的豪情壮志。

《木兰诗》赏析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五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其诗中几件事的描绘详略得当,一,二,三,六,七段详写木兰女儿情怀,四,五段略写战场上的英雄气概。从内容上突出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结构上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篇5:《木兰诗》课后练习题

《木兰诗》课后练习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机杼( ) 辔头( ) 传金柝( ) 云鬓( ) 鞍鞯( ) 可汗(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惟闻女叹息 .

(2)愿为市鞍马

(3)万里赴戎机

(4)出门看火伴

3.翻译下列句子。

(1)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朔气传金柝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文学常识。

(1)《木兰诗》又名《 》、《 》,是 时期的一首北方 。

(2)《木兰诗》选自《 》。乐府原是我国古代朝庭中管理

的机构,负责采集民间的 ,后来把 也叫做乐府。

5.读了《木兰诗》,你觉得它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思考:

6.本文在叙事时,详略安排有何特点?

7.本文着重叙述了哪几件事?这对刻画木兰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8.默写。

(1) ,寒光照铁衣。

(2)不闻爷娘唤女声, 。

(3) ,赏赐百千强。

(4)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诗句是: , 。

(5)成语“扑朔迷离“的源出句是: , 。

9.阅读下面片段,完成题目。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1)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大意。

(2)从第一段看,木兰的身份什么?

(3)诗的开头写了“唧唧复唧唧”、“惟闻女叹息”,这写的`是木兰的忧愁情态,而不是直接写木兰从军的原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木兰到底为何如此忧虑呢?(请用自己的语言讲述)

(5)木兰想替父从军,那不是很好吗,可她又愁什么呢?聪明的木兰想出了什么主意?你能想象得出这两段文字的背后所反映出的木兰心理活动的起伏情况吗?

(6)作者对木兰从军的举动持什么态度?

参考答案:

1.zhù pèi tu bìn jiàn kè hán

2.(1)只。(2)买。(3)军机,军队。这里指战争。(4)同一队伍的战友。

3.(1)只能听到燕山脚下胡人的战马嘶鸣的声音。(2)北方来的寒气中传来了更鼓的声音。(3)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4.(1)木兰辞 木兰歌 南北朝 民歌。(2)乐府诗集 音乐 诗歌 乐府采集的诗歌。

5.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句式长短错落有致,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同时还成功地运用了排比、对偶、比喻、夸张、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6.本文详写的是出征前和回家时的情形,略写了木兰在军营里的生活。

7.毅然从军、思念亲人、辞官还乡、亲人相见四件事。刻画了木兰深明大义、鄙弃官禄、感情丰富、热爱亲人和家乡、勇敢坚强、纯朴高洁的可爱形象。

8.(1)朔气传金柝。(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9.(1)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2)从“当户织”可看出木兰是一个辛勤劳动的女子。(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使文章简洁。(4)官方要父亲去当兵,父亲年老体迈,又无男儿替他出征。(5)当时不允许女子当兵。她想出了女扮男装的主意。心情由愁闷到兴奋。(6)极力歌颂和高度赞扬。

篇6:木兰诗的练习题

关于木兰诗的练习题

一、阅读《木兰诗》,完成习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 ) 阿zǐ( ) 策勋( ) 雄 cí( ) ..

赏赐( ) 理云bìn( ) pèi头( ) 扑shu( )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鞍鞯(jiān) 溅溅(jiān) 啾啾(jiū) ...

B.红妆(zhuānɡ) 霍霍(hu) 可汗(hán) ...

C.唧唧(jī) 朔气(shu) 燕山(yān) ...

D.胡骑(qí) . 金柝(tu) 赏赐(cì) ..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对镜帖花黄 通 义: ②日扳仲永 通 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 市:买 东市买骏马 市:集市 ..

B.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愿做 ...

C.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

5、下面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但闻黄河流水(但是) 万里赴戎机(奔赴) B.出郭相扶将(外城) 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 .....

C.关山度若飞(度过) 愿驰千里足(奔驰) D.雌兔眼迷离(眯着眼) 愿为市鞍马(集市) .....

6、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7、下面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8、填空。

①《木兰诗》选自 朝 (人名)编的《 》,这是 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 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 的女英雄形象。

②诗中的`“ 、”一句,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③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 ”一句诗文。 ④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⑤可汗问所欲,________________;愿驰千里足,________________。

⑥爷娘闻女来,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 ,脱我战时袍, ,当窗理云鬓,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不知木兰是女郎。

⑦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 。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④万里赴戎机( ) ⑤ 著我旧时裳( ) ⑥安能辨( )( )我是雌雄 .....

⑦赏赐百千强( )⑧愿驰千里足( )⑨出郭相扶将( ) ....

10、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④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⑤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 ⑥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

⑦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

⑧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

11、翻译。

①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②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二、阅读《司马光砸缸》,完成习题。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加点的字。

(1)众皆弃去( ) (2)破之(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2 ①木兰当.户织( ) ②昨夜见军.帖.( ) ③ 旦.辞爷娘去( )

《木兰诗》)参考答案

一、1、略 2、D 3、略 4、D 5、B 6、C 7、A 8、①宋 郭茂倩 《乐府诗集》 南北 代父从军 不慕名利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③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④⑤⑥略

⑦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9、略 10、①互文 排比 ②夸张 ③互文 对偶 ④夸张 ⑤排比 ⑥顶真 ⑦互文 ⑧顶真 11、略

二、1.(1)去:离开(2)破:击破 2.从此以后手不离书,以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

3.如:曹冲称象;瓦特留心观察水沸腾改良了蒸汽机。

篇7:《木兰诗》的练习题

《木兰诗》的练习题

《木兰诗》的练习题

1.选择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

①策勋十二转(  ) A.次   B.回   C.转动

②赏赐百千强(  ) A.多   B.大   C.有余

③愿为市鞍马(  ) A.市场  B.买   C.集市

④愿驰千里足(  ) A.希望  B.愿意  C.能够

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3.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4.对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来源:学|科|网]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 对偶 反复 夸张

B.对偶 对偶 排比 对偶

C.借代 反复 排比 对偶

D.对偶 反复 对偶 比喻

6.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7.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8.对木兰解甲归来,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哪些最有道理?(  )

A.说明她不慕富贵,反映了她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的劳动者本色

B.木兰厌恶战争,向往自由和平生活

C.木兰建立了赫赫战功,却不能留在朝廷,这是封建社会歧视妇女的结果

D.木兰不愿受赏当官,表明她不愿与统治阶级合作,不愿做他们的.统治工具

9.详略得当是《木兰诗》的特点,诗中以下部分的内容那些详写?那些略写?

①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

②征战队伍的晓行夜宿

③木兰十年的征战生活

10.最后一段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11.课文中多处运用了排比、夸张的修辞方法,请各指出一例并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排比: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

夸张: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A C B A

2.A

3.C

4.B

5.B

6.C

7.A

8.AB

9.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的谨慎和机警。

10.①详写,木兰代父从军,再现木兰勇敢、坚强、深明大义的性格;②、③略写,诗的主旨在于颂扬木兰勇于献身,不图富贵的高尚情操,不在于讴歌木兰的英勇善战,所以,对征程艰辛、征战辛苦略写。

11.排比: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作用:诗句整齐,一气呵成,表现了家人迎接木兰归来时的喜悦心情。

夸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作用:表现了木兰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飒爽英姿

篇8:《杜甫诗》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杜甫诗三首》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

1.按要求默写诗句:

(1)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 。

(2)《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

(3)《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

(4)《石壕吏》哪句话写出了官吏的凶狠 。

2.默写:

(1)造化钟神秀, 。(2) ,一览众山小。

(3)国破山河在, 。(4) ,浑欲不胜簪。

(5)夜久语声绝, 。(6) ,老妇出门看。

3.对下列各诗句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鸣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吏呼/一何怒 D.二男/新战/死

4.下面各句中书写与全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D.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壕吏》是一首唐诗,其作者与《马说》的作者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

B.《石壕吏》虽然抨击的是石壕吏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但作者的用意是借此揭露整个封建统治的罪恶。

C.《春望》中“三月”并非实指,借“三”极言战争时间拖得久

D.《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前一句写泰山秀美,用的是实笔,后一句写泰山的高大,用的是虚笔。

6.下面加粗的字解释有错误的是( )

A.老翁逾墙走(越过) B.一男附书至(书写)

C.二男新战死(最近) D.急应河阳役(应征)

7.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是唐朝著名诗人,他与 合称为“李杜”,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石壕吏》与 、一起合称为“三吏”,其中 诗是作者在早年时期的作品。

(2)《春夜喜雨》也是杜甫的名作,诗中 , 这二句为后人沿袭赋予它特殊的含义。你还会杜甫的其它诗句吗?请写二句:

二、教材探究

1.《春望》中写尽诗人心系亲人的诗句是哪句?

2.《春望》中哪句诗是写诗人的感受?

3.《石壕吏》体裁是什么?本文的.中心人物是谁?事件是什么?

4.为什么差吏抓丁要利用夜间呢?

5.老妇“致词”一段可分几层?层意是什么?

6.《石壕吏》一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读写链接

结合《石壕吏》中老妇人致词一段,运用想像来刻画石壕吏与老妇人形象,分别描绘他们的动作、语言和神态,200字左右。

四、品味欣赏,拓展延伸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人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注释:策通“册”;被通“披”;韩性:大学者;恬:心神安逸。)

1.给加粗字注音。

辄默记( ) 遂为( ) 性卒( ) 讪笑( )

2.解释下边的字:

其: 初: 异: 还:

3.翻译句子: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翻译:

4.下列句子,括号内文字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王冕)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B.已而(王冕)复如初

C.(韩性)学遂为通儒

D.(王冕)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5.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一、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1)阴阳割昏晓(2)会当凌绝顶(3)城春草木深(4)白头搔更短(5)如闻泣幽咽(6)老翁逾墙走

3.C

4.C

5.C

6.B

7.(1)唐、李白《潼关吏》《新安吏》《望岳》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千朵万朵压枝低

二、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叙事诗;老妇人;差役乘夜捉人,年迈的老妇被抓服役的事

4.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常有发生,人们白天躲藏或反抗无法捉到;二是表明官吏捉人手段狠毒,在人们入睡的时候来个突然袭击。

5.分三层。一层(前六句)老妇诉说三个儿子全部都应征赴邺城作战,已有二个战死;二层(中间四句)老妇诉说家中现状;三层(最后四句)老妇自请应役

6.表达诗人对人民的同情

三、

(略)

四、

1.zhé suì zú shàn

2.其:他的 初:原来的样子 异:以……为异 还:返回

3.母亲说:“儿子既然这样痴迷(好学)为什么不按照他的意愿来呢?”

4.C

5.勤奋好学,尊敬母亲。

篇9:《木兰诗》课后练习题答案

《木兰诗》课后练习题答案

YJBYS文学网提供大量初中生学习资料,以下是《木兰诗》课后练习题答案:

一、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背诵全诗。

本题检查学生是否从整体上把握了诗歌内容,要求学生比较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复述也是一种很好的口语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要让学生在复述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二、翻译下列句子,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

这些句子都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本题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句意,并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互文”现象。题干已经简要说明“互文”的含义,教师可以明确指出并要求学生画线加以重点标示。然后通过翻译这四个句子,引导学生切实体会“互文”的'内涵。

翻译这四个句子应注意两个原则:一要理解其“互文”的含义;二要考虑本课的诗歌特征,不能为了体现“互文”而使译文变成散文失去诗味。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

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三、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看看这些句子各有什么句式特点,从诗中再找出一些类似的句子。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注意这首诗在句式上的一些民歌特色。学生只要注意到这些句子的特点即可,至于所涉及的修辞手法,可以提及,但不必深究。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这两句是复沓句。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也是复沓。

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这两句是顶真句。顶真,又称“联珠”。“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也是顶真。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这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句。此外,“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也是很工整的对偶句。另有“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不甚工整的对偶句。

5.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这几句是排比句。“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一节四句,也是排比句。

四、讨论: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本题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木兰的形象。认识木兰的形象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人物的传奇性,一是人物性格的丰富性。要引导学生紧密联系课文内容,从故事情节中体察木兰的思想感情,并加以适当概括。

篇10:初二语文木兰诗练习题

初二语文木兰诗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 ) 鞍鞯( ) 胡骑( ) 金柝( ) 策勋( ) 赏赐( )

理云bìn( ) pèi头( ) 扑shuò( ) 雄 chí( ) 阿zǐ( )

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字词。

木兰当户织( )旦辞爷娘去( ) 万里赴戎机( )

著我旧时裳( ) 安能辨( )我是雌雄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 市:买 东市买骏马 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愿作

C.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4.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5.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 。

⑵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 。

⑶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 。

⑷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 , 。

⑸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 。

⑹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 ; , ;

, 。

二、语段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衣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话的段意

2.填出相应的动词

①描写爷娘: 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 ④描写木兰:

3.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4.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5.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6.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木兰诗练习题含答案】相关文章:

1.木兰诗练习题

2.木兰诗课文练习题

3.《木兰诗》课后练习题答案

4.木兰诗 示例

5.《木兰诗》 6

6.《木兰诗》设计

7.《木兰诗》译文

8.木兰诗教案

9.《木兰诗》读后感

10.木兰诗 改写

下载word文档
《木兰诗练习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