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古诗教学课件
“快乐柠檬”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游子吟古诗教学课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游子吟古诗教学课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游子吟古诗教学课件
游子吟古诗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交流识字方法。
2从诗中受到启发,学习感受母亲的爱,并学习关心自己的母亲,在家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喜欢读古诗。
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母亲的言行,感受母亲对儿女的爱。
教师:生字卡片,朗读录音,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好妈妈》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词,朗读并背诵古诗,感受母亲对儿女的关爱,能关爱自己的父母。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引出课题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大家非常熟悉的歌,你们想不想听呢放《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是的,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的确,这份爱让我们刻骨铭心,不尽感激。
2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唐代诗人孟郊写的一首歌颂母爱的诗《游子吟》。(板书:游子吟)
游子:古人把离家在外的人叫“游子”。“吟”是诗歌的一种形式。
二、合作学习,初读古诗
师:请孩子们自由地读古诗。
1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初读古诗。
2学习小组长拿卡片,让其他同学读。同学间相互纠正字音的落实情况。
3抽生读古诗。师相机范读。
三、再读古诗,读出韵味
1学生自读古诗。师:在读中,大家一定明白了不少问题,愿意互相说一说吗(可以同桌讲,也可以小组说,谁认为自己说得好还可以站起来说。)
2自己在哪些地方不懂,提出来。体会“寸草心”“三春晖”。
四、观察图景,感悟古诗
1学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多媒体课件展示:夜深了,油灯下,母亲还在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1)师:你看到了什么(母亲灯下缝衣服)
(2)母亲此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表达,从多方面感知母亲对儿子的爱)
(3)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2学习“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多媒体课件展示。
静景:阳光下,路边生机勃勃的小草。
动景:第二天清早,太阳出来了,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
师:第二天清早,太阳出来了,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此时,母亲会说些什么呢孟郊的`感受是什么呢(学生自由说)师: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在这里,作者把母亲对自己的恩情和太阳对春草的恩情相比,表达了作者对母爱难以回报的感叹,让我们把对父母的愧疚,对父母的热爱融入自己的朗读中。
五、读议释疑,体会古诗
1学生齐读古诗。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看谁读得最好。(找伙伴读、找老师读、自己读、男女生对读、表演读。)
3老师有一位朋友,他非常喜欢这首诗,还配了音乐,你们想听听吗再次投映图景,播放课文配乐的朗读录音,让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真正体会慈母对儿女的深情,激发孩子们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4老师从你的语言和动作中感受到了你们就是孟郊,谁来吟咏这首诗(指名吟诗)你觉得他吟得怎么样
5看着同学们吟得这样好,老师也想读一读,好吗读完后给我评评。
六、自学古诗,再现创新
师:孩子们,你们真棒!这首诗用简洁直白的语言,给我们展示了慈母不辞辛苦,为临行的孩儿飞针走线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对儿子的无限关心和爱护。这样的母亲怎不值得我们深情赞颂你的妈妈关心你吗怎样关心的呢(学生自由说)
师:既然你的妈妈那么关心你,那么爱你,你该怎样对待你妈妈呢(学生自由说)
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好妈妈》,再现图景(雨天接“我”回家,深夜送“我”上医院;妈妈下班累了,“我”端上热茶,给妈妈揉肩……)
七、指导书写
1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一遍生字(提示:注意笔画笔顺)。
2师:“归”、“临”分别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呢(感知左右结构的字)
3师:“密”、“游”由哪些部分组成(感知上中下、左中右结构的字)“迟”呢(半包围结构的字)
4口头扩词练习。
八、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九、课外延伸拓展
1把这首诗的意思讲给爸爸、妈妈听。
2尝试读一读另一首诗。
晨起缝破衣
郑 燮
晨起缝破衣,针线不成行。
母年七十四,眼昏手又僵。
装绵苦欲厚,用线苦欲长。
线长衣缝紧,绵厚耐雪霜。
装成令儿暖,母衣单薄凉。
不衣逆母情,衣之情内伤。
篇2:古诗游子吟课件
古诗游子吟课件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古诗内容,感受母亲博大的爱,展开想象,初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 理解诗句,培养自学能力.
3.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4. 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语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课前准备: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情引趣
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歌吗?《世上只有妈妈好》是呀,母亲的爱,是神圣而伟大的,古今中外,好多诗人都满怀真情,写出好多赞美、讴歌母爱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母亲的古诗——《游子吟》。
二.学习《游子吟》
1、教师范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 孟郊写的这首《游子吟》。
2、今天请同学们按――“五读学诗法”自学本诗。
附自学提示:步骤要求方法
(1)朗读 读全诗 注意读音
(2)细读 懂词义 看注解
(3)译读 直译每行诗意
(4)通读 串诗意 意会、串讲全诗
(5)品读 悟情境 品评、领悟
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五读学诗法”自学本诗。
3、好,自学到这里。
①指名读;生齐声朗读全诗,注意停顿、读准字音。
②结合齐读情况,指导读准字音、停顿和重音。
4、学生讨论对诗中词意的理解:
5、把上述词意带入诗中,说说每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同桌互说互听,再指名说给大家听。)
6、指名朗读全诗并说说全诗大意。小组讨论全诗意思,再推荐代表在全班说,注意词序的变通、句意的完整、过渡衔接和语气的把握。
7、总结全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哪里写得好?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① 通过读这首诗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吗?
② 作者对母亲怀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古诗赏析,相信你会对作者及这首诗的理解会更加深入!
8、练习诵读全诗、齐声背诵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同学们,古往今来,母亲对孩子的心,对孩子无私的爱都是一样的。你们能不能像作者一样,通过一两件细小的事体会到母亲深沉的爱呢?
五.布置作业
今天的作业就是回家为妈妈背诵《游子吟》这首古诗,并告诉她,感谢母亲给予你的博大的爱。
六.板书设计: 《游子吟》
母亲 线 缝 游子 衣 归
篇3:游子吟 古诗课件
游子吟 古诗课件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提供《游子吟》的古诗课件给大家欣赏!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并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
2,用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了解装饰音和强弱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走进教室。
二、感受母子情——学唱《游子吟》
1、导入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影片,请大家在看完影片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播放《妈妈再爱我一次》片段。)生:(自由发言)师:大家说得都对,从这段影片可以看出,母爱是天下最伟大的爱。同学们会唱影片中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吗?那我们一起来深情的演唱一遍!
其实自古以来,妈妈给予自己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爱。今天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位古代的妈妈,请大家看这张图片,说说这张图片上描绘的是什么?(课件展示图片)
师:图片上的这个儿子就是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孟郊,他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游子吟》。
2、读师:好,那先听老师朗读一下这首诗......这首诗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同学们还记得吗?你喜欢其中的哪一句?为什么?(生答)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孟郊即将远行,母亲为他连夜缝制衣服。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如何也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师:那就让我们带上对诗歌的理解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唱师:看来大家被诗歌深深地打动了,其实被打动的不光是你,还有许许多多的儿女们。有一位作曲家谷建芬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这种感情,为诗歌谱写了优美的旋律,使它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游子吟》。师: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用歌声来表达这种爱。
(1)教师范唱歌曲
师:听老师唱完同学们在乐曲中有没有发现我们没有见过的音符?
生答。师:这叫波音记号,听老师来对比唱一下哪一种更好听?为什么?
有波音记号的.更好听,丰富了乐曲的旋律,起装饰作用,更能体现母子间依依不舍的情感。
(2)学生用“la”音轻声跟唱旋律。
后面两行同学们在唱的时候要注意一下,听老师把这一句唱一下......如果没有这个点就应该这样唱,你们觉得哪种更好点?生答。师:恩,有了附点更能体现歌曲的情感。
(3)学唱歌曲师:同学们刚开始已经从古诗中读到了母子情,其实歌曲动人的旋律同样也表现了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深厚感情,接下来让我们唱着歌词,再来感受孟郊对母亲深深的爱。师:那么这样一首感人的歌曲,我们应该带着一种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深情地)师:那请大家带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深情地演唱歌曲。
我们唱了两遍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呢?生答。师:这是一首
拍的歌曲,老师想请同学们边打拍子边唱第一行。生:唱。师:那下面听老师来拍一遍看看听觉上是否有什么不同之处呢。生:发言。师:同学们要知道在
拍歌曲中每小节第一拍是强拍,第二拍是弱拍。
三、歌曲表演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表达情感,我们来配合动作演唱。你能模仿孟郊母亲为儿子缝制衣服的动作吗?请两个学生试试。师:你们也想试试吗?我们边唱边来演一演。
师:那在演唱的时候同学们有没有想到自己的好妈妈呢,我想你们的妈妈也一定非常爱你们。老师想请两个同学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平时生活中妈妈对你的爱。生答。谁先说?生:、、、、、、师:前面的演唱,我们体会的是孟郊对母亲的爱,现在请大家带着对自己对妈妈的爱,再次深情地演唱歌曲。
四、诗歌
1、我国古代将合乐的称为“歌”,不合乐的称为“诗”。在唐代,歌诗传唱非常普遍,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充满母爱的《游子吟》,老师这里还有几首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感人的歌,等你们将来长大出门求学,或者外出工作成了真正的游子时,一定别忘了你的妈妈,要记得为妈妈献上自己的爱心;别忘了还有关心你的祖**亲,要记得为祖**亲奉献自己的力量。
篇4:幼儿园游子吟古诗教学课件
活动目标
1.欣赏古诗《游子吟》,并能随音乐诵读表演。
2.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懂得感恩父母。
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古诗《游子吟》,并能随音乐诵读表演。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游子吟》、录音磁带配乐古诗《游子吟》,视频韵律操《游子吟》。
活动过程
一、听古诗《游子吟》
1.教师:小朋友,爸爸妈妈爱你们吗?(爱!)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诗人的妈妈也很爱这位诗人,有一次这位诗人就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做官了,听听看他妈妈是怎样做的?
2. 教师播发录音磁带配乐古诗《游子吟》,连续播发两遍。
幼儿一边听教师播放古诗《游子吟》,一边翻阅幼儿用书《游子吟》。
3. 讨论。
教师:这首诗好听吗?书上的这幅画已表达出了这首诗的意思,请你们想一想,这首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幼儿讲自己看到的图画)
二、欣赏古诗《游子吟》
1. 教师给幼儿解释欣赏古诗《游子吟》的意思。
2. 让幼儿再听一遍古诗《游子吟》的录音。
3. 请个别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古诗《游子吟》。
4. 请幼儿说一说父母做的一些关爱自己的事情。
5.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爱父母,引导幼儿懂得感恩。
三、演一演
1. 教师播发事前准备好的视频韵律操《游子吟》,和幼儿一起学唱表演,教师指导。
2. 请部分学得好的幼儿尝试上台表演。
附录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篇5:游子吟课件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注释
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⑸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鉴赏
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于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此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为两个词组,而不是两句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小小的萱草花表达的孝心怎么报答得了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全诗最后用一双关句,写出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篇6:游子吟的教学课件
游子吟的教学课件
一、揭题激趣
1、板书课题借生日。
2、读完课题,问:小朋友们想问什么吗?鼓励学生提问,学生可能会问:以前只听说过借东西,生日也可以借吗?各人有各人的生日,怎么能借呢?谁把生日借给谁呀?
二、初读课文
1、自由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读互帮,识记生字。
3、小组合作读,读读想想刚才提出的问题。
4、全班交流,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朗读感悟
1、指导朗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
课件展示课文的`插图,启发学生想象:
⑴妈妈真的忘了自己的生日吗?
⑵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些什么?
⑶妈妈听到小云要把生日借给她,会对小云说什么?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2、练习分角色朗读。
3、播放乐曲,配乐朗读全文。
四、巩固字词
1、用读词读句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
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五、指导写字
六、实践活动
1、阅读古诗《游子吟》。
2、建议学生动手制作一件小礼物送给家长。
篇7:《游子吟》优秀教学课件
原文:
游子吟(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⑸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教学目标:
1、熟读古诗,熟背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诗的含义,着重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这句诗所蕴涵的深义和喻义。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
4、体会作者孟郊所表达的思母情怀;并能用思想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教学过程:
一、阅读图片,情感铺垫(5-6分)
一边听音乐,一边认真地阅读《母子图》,你从图画中看出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点评)
1、年迈的母亲在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儿子在床上酣睡;
2、夜已深了,母亲不辞辛苦地用自己的一针一线为儿子缝衣服,祝愿孩子远行平安,并希望早日归来。
3、这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孩子
师述:看到这样一幅动人的母子图,你就会想怎样的一首诗?(引出《游子吟》、作者:孟郊,唐朝诗人。)
师述:孟郊唐朝诗人,很早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与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自己从小刻苦攻读,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多次落榜,只到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当了一名县官。这首诗就是孟郊当了县官了之后,回忆往事,思绪万千时候写就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古诗。
二、节奏朗读,引入情感(5分)
出示本诗,指导朗读,初步导出学生的感情。(用反复诵读的方式来激动学生的情感)
(1)请学生来朗诵。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让听的学生说出她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来?(预案:深情的、语气先缓慢再强烈升高、有一种母爱的伟大与对母亲的`关怀的感觉)
(3)带全体同学朗读,全体学生齐读、朗诵,也同样来读出这样一种感情来。
三、理解诗意,挥发情感(7分)
再读一读古诗,你说说有哪些意思不明白的。(自由读,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直接向参考书寻求答案)
(1)你认为在这首诗中,哪几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1-4句)说说你的理解,并告诉老师你是借助什么来理解的?(借助:参考资料、图画、想象、以前的旧知识)
(2)最后一句话最难以理解。方法:
A、先来读一读。
B、这句话描述的是什么?
C、再理解重点的词语:意恐心里担心、害怕;寸草心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三春晖三月里春天温暖的太阳。
D、最后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像春天对小草般的恩情,谁说子女能报答的完呢?母亲这份慈爱与关切,真不是我们微小的心意所能报答的。谁说那些绿茵茵的小草,就能报答太阳母亲的光辉呢?
四、情读体验,深入悟情(10分)
师述: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这幅图画,当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但由于对儿女的爱牵动着她心,坚持到底,一定要为孩子缝制一件衣服。看到此情此景,我们就会油然地对这位母亲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请你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预案:一位慈祥的母亲、一位爱子如命的母亲、一位关心孩子的母亲)表达了她的一种怎样的感情?
(预案:把自己对儿女的爱心与关切全部融入了一针一线之中,期盼孩子早日回家,早日团圆;游子穿在身上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而是一颗母亲的爱心)
师述: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古代吴越民间有一种风俗,家中有人要出远门,母亲或妻子要为他做衣服,针线一定要缝得细密,这样出门人才会早早归来。你能再来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前四句古诗吗?
师述:假如你就是那位孩子;假如你明天就要远行,在睡眠中偶然看到此情此景;假如你就是孟郊,穿着母亲为你连夜赶制的衣服你会怎样想?
(预案: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恩情不能报以万一,对母亲无限的热爱与崇敬,这是孟郊的心声。)是啊,母爱难忘,母情难舍,请你再来读一读最后两句诗。(读出一种深情而感激的语气来。)
五、尝试实践,延续情感(6分)
(1)母爱是纯真的,母爱是无私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今天当你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体会到孟郊和母亲之间的互敬,这是一种天伦。同学们,现在就以您的笔,写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情。板书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你十多年来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再听刚才的音乐,进入情境后,尝试书写)
(2)写好一段话,交流这段话。
六、评价交流,深化情感(6分)
1、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自己所写的文字,简要评价。
2、在课后可继续学习另外的一首古诗《游子吟》。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训练,教学中渗透了“母爱子孝”的人文思想,使得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课堂中,我逐步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分句品读,随机搭建朗读擂台,调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客观地相互评价,使得学生朗读情深意切,十分投入。
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本节课的朗读中都能有所进步,或有新的收获,我很中肯的给每个人以不同的评价,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帮助,朗读指导的效果立竿见影。随着对诗句的感悟,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生的体验不仅使他们感悟了教材,促进了朗读,而且丰富了教材的内涵,是对教材的提升和发展。
二、开发学生资源,培养学生想象练笔。
为了拓展学习,丰富古诗课堂内容,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安排了一个“小练笔”环节,让学生写一个表现游子即将远行,母亲在微弱的灯光下为儿子缝衣服的情景片段。在这个环节里,我也关注了不同层面上的学生写作的差异,对三个个别学生降低了练笔要求,并给予鼓励和指导,使学生们的练笔落得更实。
但是由于教学中间“解读诗句”的环节松散,使后边的“练笔”时间略显不足,部分学生没能完成写作,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练笔后的交流。另外,教学中板书不及时,自身的教学基本功亟待提高。
篇8:游子吟古诗教学反思
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古诗《游子吟》是一首感情真挚的诗歌。讲的是慈母手中拿着针线,正给准备外出的儿子缝制衣服。母亲担心儿子走后迟迟回不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些。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子的爱心怎能报答得了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
教学《游子吟》这首诗时,正好小教室的颜老师亲临课堂指导。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上做了如下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意境,体会情感。
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能以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父母是怎样关心、培育自己的?并在班上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后,播放诗的录音,让学生边听录音边初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
二、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在指导学生理解诗意时,我先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分小组互相读一读,交流自己对诗意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反复朗读,体会父母的爱。
古诗的教学,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反复地读,入情入境地读。课堂上,我注意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联想母亲对自己的爱。学生读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四、渗透德育,报答父母。
《游子吟》这首诗充分表现了伟大的母爱。为了让学生受到一次孝敬父母的教育。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说说自己应该怎样做来报答母亲呢?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举兴趣盎然,各抒已见,畅所欲言。把课堂推向高潮,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这节课上得轻松、愉悦。颜老师听完课后,非常赞赏。同时也指出一些教学上的不足,我默默地记在心里。
篇9:古诗游子吟教学反思
《游子吟》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这首诗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地爱和感激之情,立意深远,通俗易懂。谷建芬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歌声中感受古人的文采和蕴含其中的道理,用心用情编织了一曲依依不舍、饱含深情的“母子爱歌”。
在此课教学时,我先从唐诗开始,有唐诗引出歌曲《读唐诗》,先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一方面更深刻地 了解唐诗,引出课题《游子吟》,另一方面,让学生第一次接触卡农式地读歌词,为后面学完歌曲更好地表现歌曲做准备。但是由于《读唐诗》这首歌有点长,显得这个环节时间有点长,如果对歌曲进行剪辑,去除反复部分,效果应该会更好。
在学歌教学中,我始终把”情”放在首位,从模唱、到学谱,再到唱词,处处都注重学生情感的投入。在教学中,我先从歌词内容入手,让学生模仿母亲缝衣服的感人情境,让学生在模仿的同时,感受歌曲的意境。接着又由缝的动作引出旋律的线条,从模唱到唱谱,一切都很顺利,学生能够把歌曲中的情感哼唱出来。整个环节似乎比较顺畅。在唱词环节,我让学生自己跟琴轻唱,在唱的同时,发现难点和不足,等改正了节奏、音高等难点后,我又再三强调了歌曲中所蕴含的“感恩、感激、与感谢”,并引导学生如何唱好最后两句。学生在我的不断强调中能基本表达出歌曲的情感。但回想整个环节,似乎都只有我一个人在讲,偶尔让学生将几个关键词重复一遍,再无其他了,整个环节显得有点枯燥,试想一下,如果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有感情的按节奏读一读歌词,再用示范的方式让学生聆听,比较,或许,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课堂形式也会更为丰富。正是由于这个环节花了太多的时间,以至于后面对歌曲的拓展环节,一半学生唱,一半学生卡农式地诵读有点显得有点急。学生能读对,却不能读得很完美,最后的展现似乎与我想要的有一点差距。
在本课的教学中,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在哪门学科的教学中,情感的教学,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情感不仅是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之一。而人的情感不仅是由遗传和成熟决定的,而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人的情感发展植根于教学活动之中。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但更是情感的艺术。在本课中,我在教会歌曲的同时,更是着力于学生“游子”感情的体验,将“情”融于音乐,在音乐中体验“情”,这也是我本课的教学教学目标之一,在实现这个目标上,我对本节课还是比较满意的。
以上是本人对此节课的点点思考,许多细节,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上中不断完善、提高。
篇10:古诗游子吟教学反思
西师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游子吟》是一首描写母子之间浓浓亲情、赞美伟大母爱的古诗、是能够让学生充分领略诗词语言美和意境美的经典诗篇。对于从小受到溺爱、关心体贴父母的意识较为薄弱的`现代小学生来说,该诗又是一首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最好教材。
在教这首诗歌之前,我的内心是忐忑的,毕竟七、八岁的娃娃,无法去深刻地理解这种深深地母子情谊。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训练,教学中渗透了“母爱子孝”的人文思想,使得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
精心设计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活动充满一种体验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继而学生在音乐声中解读诗句、观察画面、想象说话。
二、以读代讲,层层推进
引领学生在诵读中走进文本,在品味中体验情感。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对诗歌产生了独特的感受、理解与体验。课堂中,我逐步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分句品读,随机搭建朗读擂台,调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客观地相互评价,使得学生朗读情深意切,十分投入。在教学中我告诉孩子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在孩子读通
后,我便问他们脑子中出现什么样的画面,孩子们说:“一位妈妈在给孩子缝衣服”,说明孩子在以有的知识基础上,大体了解了前两句。随后我给学生出示了一幅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老师的语言将孩子与孩子一起走进画面 ,“别人都入睡了,只有我家油灯在闪烁,只见以为母亲在??;夜晚,窗外寒风呼啸,人们早已进入梦乡,我一觉醒来,只见??”。这样层层递进,使学生感受诗画是一家,帮助孩子较好的理解诗意,古诗的情境被学生体味出来了。在图文帮助下,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指出母爱的伟大,做儿女的不能一一报答,就像春日的小草,无法报答太阳的恩情一样。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朗诵得很有感情。
《游子吟》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体味的诗歌。是的,母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子女是母亲一生的牵挂。每个人都是人之子女,每个人也都会为人父母。做人子女者,在父母有生之年,要多多陪伴父母,多多孝敬父母,多多与父母交流。父母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子女给予他们的感情慰藉。千万不要到父母离开我们时,才会为没有及时尽到孝道而后悔。“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可能是为人子女者最深切的后悔和遗憾吧!
总的来说,我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很投入,积极引导了学生,创设相关意境,并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加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读出慈母的关爱之心,游子的孝义之情。
不足之处:
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应与生活相联系。在教学中要加强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如果创设了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生活走进课堂,融入了学习,能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这样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受,使学生感受到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母亲用爱心教会我们吃饭,走路,做人??母亲的爱是伟大崇高的,朴实无私的。让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体验拨动学生的心弦,震撼学生的心灵,让生命的体验上升到体悟、品味、欣赏的境界。
总之,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为今后的古诗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保留学习古诗的极大兴趣,充分地遨游在古诗的文化海洋之中。
篇11:古诗游子吟教学设计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古诗游子吟教学设计
一、情感铺垫:
1、我们来到人间,第一眼看到的是我们可亲可敬的母亲,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仔细听,跟着唱,有什么感受?播放《母亲》
2、伴乐欣赏有关母爱的诗词名句,一分钟速记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儿行千里母担忧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养儿方知父母恩无悔无怨,无休无尽,可怜天下父母心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世上最是母亲亲,断了骨头连着筋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为人父母天下大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
二、读诗,了解背景
1、引入:就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崇敬走进的课堂,感受孟郊笔下那慈爱的母亲,齐读课题《游子吟》
2、简介作者:唐代诗人孟郊出身贫寒,早年丧父,母亲含辛茹苦抚养大他。41岁开始,母亲鼓励他进京应试,不中。50岁时,孟郊第三次赴考,不负母亲期望中了进士,得了一个县尉的职,立即接母奉养。想起母亲的含辛茹苦,想起每次求学和赴考前母亲一针一线给自己缝制衣服,盼望远行的儿子平安归来,认为自己难报答母亲的深恩,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3、朗读诗歌
a、初诗古诗,注意诗中的生字和读音,争取读得字正腔圆。晖(hui)
b、再读,读通顺,注意停顿和节奏。
c、配乐范读,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和音乐美感。
三、解诗,初识爱
1、师:母恩难报,用孟郊的话说是―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那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呢?
2、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呢?带着这样的思索,再读诗歌,借助注释,争取读懂每句话及诗歌的大概意思。
3、检查孩子们对这首诗的意思大概读懂了多少?读诗的时候,透过静止的文字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四、品诗,深化爱
1、看图,听《游子吟》的歌曲,品读诗歌,沉入文本,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生讨论交流,汇报:
师:夜已经很深了,母亲还在昏黄的灯下缝着,补着,她摘下头上的簪子拨了拨灯芯,灯光明亮了些,孟郊抬起头来早已泪流满面,透过婆娑的泪眼,母亲几十年含辛茹苦的身影又浮现在面前……
小时候,母亲总是……
求学时,母亲……
远行前,母亲拉着孟郊的手语重心长的说……
落榜了,孟郊垂头丧气回到家中,母亲……
2、后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孟郊自己在扪心自问,在反问自己像小草一样的心意能报答母亲阳光般的深恩吗?
3情感迁移:我们的妈妈呢?她为我们了什么?我们能报答吗?
五、写诗,升华爱
1、母亲是伟大的,知道母亲节是哪天吗?
2、母亲不分春夏秋冬,不管何时何地,也不论你成功失败,始终陪伴你,母爱无处不在,那么我们该怎样用行动来爱母亲呢?
3、用上一个词,一句话,一首诗,一首歌,一个符号赞美我们的母亲,记录下此时的感受吧!
4、我们这个世界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处处充满了爱,有伟大无私的父母之爱,
师生之爱,朋友之爱,在爱的沐浴下,我们健康茁壮成长。面对这样的爱,我们该怎样呢?
教师赠言:让我们学会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心存感恩,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报答父母吧!
5、播放《感恩的心》,结束课程。
[古诗游子吟教学设计]
篇12:古诗游子吟教学反思
古诗游子吟教学反思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游子吟》教学反思
《游子吟》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这首诗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地爱和感激之情,立意深远,通俗易懂。谷建芬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歌声中感受古人的文采和蕴含其中的道理,用心用情编织了一曲依依不舍、饱含深情的“母子爱歌”。
在此课教学时,我先从唐诗开始,有唐诗引出歌曲《读唐诗》,先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一方面更深刻地 了解唐诗,引出课题《游子吟》,另一方面,让学生第一次接触卡农式地读歌词,为后面学完歌曲更好地表现歌曲做准备。但是由于《读唐诗》这首歌有点长,显得这个环节时间有点长,如果对歌曲进行剪辑,去除反复部分,效果应该会更好。
在学歌教学中,我始终把”情”放在首位,从模唱、到学谱,再到唱词,处处都注重学生情感的投入。在教学中,我先从歌词内容入手,让学生模仿母亲缝衣服的感人情境,让学生在模仿的同时,感受歌曲的意境。接着又由缝的动作引出旋律的线条,从模唱到唱谱,一切都很顺利,学生能够把歌曲中的情感哼唱出来。整个环节似乎比较顺畅。在唱词环节,我让学生自己跟琴轻唱,在唱的同时,发现难点和不足,等改正了节奏、音高等难点后,我又再三强调了歌曲中所蕴含的“感恩、感激、与感谢”,并引导学生如何唱好最后两句。学生在我的.不断强调中能基本表达出歌曲的情感。但回想整个环节,似乎都只有我一个人在讲,偶尔让学生将几个关键词重复一遍,再无其他了,整个环节显得有点枯燥,试想一下,如果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有感情的按节奏读一读歌词,再用示范的方式让学生聆听,比较,或许,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课堂形式也会更为丰富。正是由于这个环节花了太多的时间,以至于后面对歌曲的拓展环节,一半学生唱,一半学生卡农式地诵读有点显得有点急。学生能读对,却不能读得很完美,最后的展现似乎与我想要的有一点差距。
在本课的教学中,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在哪门学科的教学中,情感的教学,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情感不仅是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之一。而人的情感不仅是由遗传和成熟决定的,而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人的情感发展植根于教学活动之中。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但更是情感的艺术。在本课中,我在教会歌曲的同时,更是着力于学生“游子”感情的体验,将“情”融于音乐,在音乐中体验“情”,这也是我本课的教学教学目标之一,在实现这个目标上,我对本节课还是比较满意的。
以上是本人对此节课的点点思考,许多细节,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上中不断完善、提高。
篇13:古诗《游子吟》教学反思
诗情,是诗歌教学的灵魂。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情,他们才能全身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情,那么他们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诗情呢?这节课,我从三个层面上作了引导:
第一、初读,在理解中体会诗情。
课始,我通过检查预习,“你对这首诗有什么了解?”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情况,在交流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知诗人解诗题是古诗学习的第一步”、“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等,让学生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同时,初步体会诗人的感恩之情,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古诗提供了可能。
第二、品读,在意境中感悟诗情。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眼,自读自悟,细细品味“慈母对儿子的关爱”,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把你对古诗的感受用读表达出来”,读着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从而感受母爱之细腻、之伟大。
第三、拓展,在整合中升华诗情。
新的课程观认为,语文教学应凭借教材,向学生的经验世界、生活世界拓展,融合其他学科,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借助音乐《烛光里的妈妈》,渲染浓浓的母爱氛围,在音乐的包围下,在教师真诚的赏识中,学生的情感得以释放,心灵得以交融,诗情在交流互动中得到进一步升华,师生生命在语言的生发中涌动。
当然,古诗的教学还要加强朗读。诗情的领悟,应该通过吟诵来完成的。在吟诵中,体味游子诚挚的感恩之心;在吟诵中,感受母亲细腻的爱子之情;在吟诵中,孩子们化“游子”为“我”,化“我”为“游子”。正所谓:“文章读的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篇14:游子吟教学完整版古诗
游子吟教学完整版古诗
教学目标
1. 理解古诗的含义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3. 体会母爱的伟大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引入诗境
导入:提问(同学们都应该出过远门吧,下面请大家回想一下离开家时妈妈为你做了什么,又对你说了什么,你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先看插图,然后请同学们思考这幅图描绘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儿子即将远行,母亲深夜为儿子缝制衣服,母亲吧自己对儿子的关爱,牵挂一针一线的缝在了儿子的衣服上,虽然没有只言片语,但这一针一线之间流露出来的母爱却足以震颤我们的心)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孟郊的名作《游子吟》一起来感受母爱的伟大!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初读感知诗意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请同学回答)
2.重点词语
“意恐”“寸草心”“三春晖”
3诗中那些句子是描写游子离家前母亲对儿子的关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4. 哪一句写出了游子的`心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
原意:那些绿茵茵的小草怎能报答太阳母亲的光辉呢?
比喻义:母亲对儿女的恩情,我们微小的心意怎能报答?
补充: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行的儿子赶制衣服。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慈母的恩惠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歌颂。
【游子吟古诗教学课件】相关文章:
2.游子吟古诗
3.游子吟 古诗
5.游子吟古诗朗读
6.游子吟古诗全文
10.游子吟的古诗翻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