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李商隐悼亡诗有哪些

李商隐悼亡诗有哪些

2023-04-30 08:56:5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盐味系橙汁”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李商隐悼亡诗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李商隐悼亡诗有哪些,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李商隐悼亡诗有哪些

篇1:李商隐的悼亡诗

李商隐的悼亡诗

李商隐较元稹用情更专,悼亡诗也就写得非常真切。但李商隐诗中,哪些属于悼亡诗,哪些属于一般爱情诗,哪些属于自伤身世诗,很多还搞不清楚。比如说《锦瑟》诗就是如此。我们这里举几首确为悼亡的诗篇为例。如《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余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诗:

谢傅门庭旧末行,今朝歌管属檀郎。

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

嵇氏幼(you)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忘。

秋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

这首诗是大中五年(851)深秋李商隐悼念亡妻之作。而其起因则是辞谢王十二和韩瞻的招饮。王十二,是王茂元之子,作者亡妻的兄弟。畏之员外,指韩瞻,字畏之,与李商隐都是王茂元的幕僚兼女婿。李商隐因为娶王茂元之女为妻,而在晚唐党争中受到牵连,但仍是伉俪情深,故其悼亡诗流露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首联点明自己的身份以及不赴宴饮的原因,和元稹的悼亡诗一样,也用了谢安的典故。檀郎,西晋美男子潘岳小字檀奴,在这里指代韩瞻。是说自己无心赴宴。次联写景,描写重帘不卷,尘埃满床,睹物思人,孤怀难遣。三联写人,嵇氏幼(you)男,用嵇康的儿子嵇绍十岁丧母的典故,左家娇女,用左思“左家有娇女”的典故,在这里是指代王氏为自己留下的'一双儿女,对幼(you)男娇女的怜悯情怀从侧面道出。尾联既悼亡又兼自伤,长夜西风,秋霖腹疾,使得作者备受感情煎熬。全诗朴素自然,情真意切。再如《正月崇让宅》:

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

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

背灯独共余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崇让宅是诗人岳父王茂元在洛阳坊的一座别墅,李商隐和王夫人曾在这里居住过。王夫人卒于大中五年夏秋间,此诗按张采田说,作于大中十一年春初。全诗以卧室为中心展开,前四句写室外,即崇让宅的环境,就空间而言,宅门牢牢上锁,重重关闭,地上青苔覆盖,回廊楼阁,荒凉冷落,寂静深迥,诗人就在此独自徘徊;就时间而言,晚风乍起,月忽生晕,早春尚寒,花犹未开。后四句写室内。时至夜深,诗人彻夜难眠,觉“蝙拂帘旌”,“展转”难寐,感“鼠翻窗网”,微触“惊猜”,猜什么呢?这种逼真的心理活动表现出对亡妻全神贯注的悼念,恍恍惚惚,如同妻子已至,最后翻身起来,似乎只留余香,仿佛又听到《起夜来》的歌声。《起夜来》为乐府曲辞,其义有两说,一说是妻子思念丈夫之词,此诗末句言卒后的妻子还在思念自己,言情更加沉痛;一说是新婚之夜的歌词,故此诗末句则回忆其与王夫人最为幸福的时刻。无论就哪一个方面理解,诗歌的末尾都表现了极其缠绵感伤的情怀。张采田《李义山诗辨正》云:“悼亡诗最佳者,情深一往。”

又如《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露如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

岂到白头长只尔,嵩阳松雪有心期。

这首诗也是丧妻之后居于王茂元宅第而悼亡之作。首联写景,然于景中已隐寓悲伤之情。颔联抒情,浮生之聚散,红蕖之离披,既是就妻子亡故、骨肉永别而发,亦可推及一般的离别情怀。颈联极写当下的凄凉之况,是对颔联的承接和延伸。偶有归梦以一见亡妻,虽可得一时之慰,然濩落生涯无可改变,只有借酒浇愁。诗意至此,寂寞的情怀已抒写至极致。尾联则拓开一笔,表现自己不甘于濩落生涯,而要与嵩阳松雪为侣,以追慕隐逸之士的高标节操。实际上是感伤沦落之后而逼出的归隐情怀。黄侃评曰:“此诗盖悼亡后失意无憀之作。五六极写凄凉之况,七八则言世途之乐已尽,惟有空山长往,趋向无生而已。”

篇2:李商隐悼亡诗有哪些

李商隐悼亡诗有哪些

李商隐是唐代悼亡诗的代表作家之一,与韦应物悼亡不同的是,韦诗都写于其居丧期间,而李诗的时间跨度很长;与元稹悼亡诗不同的是,元稹除了悼亡诗外,艳诗也写了很多,李商隐较元稹用情更专,悼亡诗也就写得非常真切。

但李商隐诗中,哪些属于悼亡诗,哪些属于一般爱情诗,哪些属于自伤身世诗,很多还搞不清楚。

比如说《锦瑟》诗就是如此。我们这里举几首确为悼亡的诗篇为例。

如《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余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诗:

谢傅门庭旧末行,

今朝歌管属檀郎。

更无人处帘垂地,

欲拂尘时簟竟床。

嵇氏幼男犹可悯,

左家娇女岂能忘。

秋霖腹疾俱难遣,

万里西风夜正长。

这首诗是大中五年(851)深秋李商隐悼念亡妻之作。而其起因则是辞谢王十二和韩瞻的招饮。王十二,是王茂元之子,作者亡妻的兄弟。畏之员外,指韩瞻,字畏之,与李商隐都是王茂元的幕僚兼女婿。

李商隐因为娶王茂元之女为妻,而在晚唐党争中受到牵连,但仍是伉俪情深,故其悼亡诗流露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首联点明自己的身份以及不赴宴饮的原因,和元稹的悼亡诗一样,也用了谢安的典故。檀郎,西晋美男子潘岳小字檀奴,在这里指代韩瞻。是说自己无心赴宴。

次联写景,描写重帘不卷,尘埃满床,睹物思人,孤怀难遣。

三联写人,嵇氏幼男,用嵇康的儿子嵇绍十岁丧母的典故,左家娇女,用左思“左家有娇女”的典故,在这里是指代王氏为自己留下的一双儿女,对幼男娇女的怜悯情怀从侧面道出。

尾联既悼亡又兼自伤,长夜西风,秋霖腹疾,使得作者备受感情煎熬。全诗朴素自然,情真意切。

再如《正月崇让宅》:

密锁重关掩绿苔,

廊深阁迥此徘徊。

先知风起月含晕,

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

鼠翻窗网小惊猜。

背灯独共余香语,

不觉犹歌起夜来。

崇让宅是诗人岳父王茂元在洛阳坊的一座别墅,李商隐和王夫人曾在这里居住过。王夫人卒于大中五年夏秋间,此诗按张采田说,作于大中十一年春初。

全诗以卧室为中心展开,前四句写室外,即崇让宅的'环境,就空间而言,宅门牢牢上锁,重重关闭,地上青苔覆盖,回廊楼阁,荒凉冷落,寂静深迥,诗人就在此独自徘徊;就时间而言,晚风乍起,月忽生晕,早春尚寒,花犹未开。后四句写室内。时至夜深,诗人彻夜难眠,觉“蝙拂帘旌”,“展转”难寐,感“鼠翻窗网”,微触“惊猜”,猜什么呢?

这种逼真的心理活动表现出对亡妻全神贯注的悼念,恍恍惚惚,如同妻子已至,最后翻身起来,似乎只留余香,仿佛又听到《起夜来》的歌声。

《起夜来》为乐府曲辞,其义有两说,一说是妻子思念丈夫之词,此诗末句言卒后的妻子还在思念自己,言情更加沉痛;一说是新婚之夜的歌词,故此诗末句则回忆其与王夫人最为幸福的时刻。无论就哪一个方面理解,诗歌的末尾都表现了极其缠绵感伤的情怀。张采田《李义山诗辨正》云:“悼亡诗最佳者,情深一往。”

又如《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露如微霰下前池,

风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

红蕖何事亦离披。

悠扬归梦惟灯见,

濩落生涯独酒知。

岂到白头长只尔,

嵩阳松雪有心期。

这首诗也是丧妻之后居于王茂元宅第而悼亡之作。

首联写景,然于景中已隐寓悲伤之情。颔联抒情,浮生之聚散,红蕖之离披,既是就妻子亡故、骨肉永别而发,亦可推及一般的离别情怀。颈联极写当下的凄凉之况,是对颔联的承接和延伸。偶有归梦以一见亡妻,虽可得一时之慰,然濩落生涯无可改变,只有借酒浇愁。诗意至此,寂寞的情怀已抒写至极致。尾联则拓开一笔,表现自己不甘于濩落生涯,而要与嵩阳松雪为侣,以追慕隐逸之士的高标节操。

实际上是感伤沦落之后而逼出的归隐情怀。黄侃评曰:“此诗盖悼亡后失意无憀之作。五六极写凄凉之况,七八则言世途之乐已尽,惟有空山长往,趋向无生而已。”

篇3:悼亡诗

1.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mǐn miǎn]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髣髴[fǎng fèi],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⑿,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霤[liù]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篇4:悼亡诗

潘岳身上,真的有太多值得说道的`地方。说潘岳不熟悉,换个名字估计谁都认识他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美男子潘安!

2.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矣,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忧兮。

絺兮络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诗经·邶风·绿衣》

《诗经》中的这首绿衣,与下文的《葛生》都可以算是悼亡诗的鼻祖。本诗以男性视角,来写对亡妻的思念。丈夫看到妻子当年身着的绿衣,勾起了对亡妻的眷恋。

3.百岁之后,归于其居!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诗经·唐风·葛生》

关于此诗是否为悼亡诗存在一些争议,孔疏又解释说:“其国人或死行陈(阵),或见囚虏,……其妻独处于室,故陈妻怨之辞以刺君也。”朱熹《诗集传》中也采“征妇怨”说,都认为这是妻子思念久征不归的丈夫所做。一直到清代的郝懿行揭示出“角枕”、“锦衾”为收殓死者的用具,说这首诗是悼亡诗,这一观点才渐渐流行起来。单从诗文字面上理解,说这是一首悼亡诗绝对是有说服力的。

篇5:悼亡诗

1、《鹧鸪天》

宋・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曦。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2、《离思・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3、《悼亡诗三首・其一》

西晋・潘岳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oa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4、《诗经・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I兮!

兮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5、《遣悲怀》

唐・元稹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拨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宅。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6、《为薛台悼亡》

唐・白居易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7、《沈园二首》

宋・陆游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8、《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清・纳兰性德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

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

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9、《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清・纳兰性德

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

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

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10、《悼亡诗》

南朝・沈约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篇6:悼亡诗

《诗经》里就有悼亡之作,如《诗经·唐风·葛生》“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抒发男子睹物伤怀,思念亡妻的感情。受传统思想影响,古代士大夫文人虽不乏浪漫风流的艳情之作,但对于正式夫妻间情感却显得十分羞涩,讳于言说,所以文人悼亡诗出现较晚。西晋诗人潘岳首以悼亡为题,开启了文人悼亡诗先河,后世诗人怀着同样的失侣之痛,沿袭潘岳悼亡诗的范式,吟唱出一曲曲哀婉凄绝、感人至深的伤悼之歌。其中,尤以中唐诗人元稹和宋代词人苏轼成就最为显著。以下精选悼亡之作,堪称诗词史上的经典篇章。

篇7:悼亡诗

沧波初始平,一叶剪风清。

赤壁惊萧雨,蓝天挪锦屏。

笛横神气荡,歌赋玉人听。

欲去汪洋处,相连万里程。

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世称潘安,我国晋代著名文学家。

中国古代诗史上,潘岳是悼亡诗的鼻祖,首开以悼亡诗的形式纪念亡妇的先河。“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真实朴素,令人感动。但是,受魏晋辞风的影响,诗中不乏华丽辞藻,冲淡了哀伤的表达效果。

沈园二首/陆游·南宋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爱国诗人。他是我国古代作品最多的诗人,仅在他的诗集《剑南诗稿》中保存至今的就有9300多首,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他的诗内容极为丰富,风格雄浑豪放。

《沈园二首》是陆游为悼念前妻唐婉而作,连同此后关于沈园的多首悼亡诗,可以说构成了一个具有相当情节和规模的系列。在民间流出最广的其实是‘沈园’系列 真正的起点——陆游和唐婉各赋的《钗头凤》一首。陆游与唐婉的故事,是中国封建制度造成的最悲剧性的爱情故事之一。

沁园春/纳兰性德·清

序: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名性德,字容若(纳兰容若),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善骑射,好读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其尝有悼亡之吟,传唱极广。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 “清词三大家”。后世对其评价颇高,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王国维称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这首《沁园春》是纳兰性德众多悼亡诗词作品中最哀婉痛彻的一首,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在纳兰性德众多悼亡诗歌中,除这首《沁园春》外,另一首《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同样可堪称千古传唱的绝笔之作,其人其性,足见一斑。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都薄命,到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悼亡诗/沈约·南朝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屏筵空有设,帷席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沈约(441年—513年):南朝梁文学家。字休文,仕至尚书令,卒谥隐。

这首诗是沈约为悼念亡妻而作。沈约诗最突出的特点便是‘清怨’,这首诗集中体现了沈约的清怨之风。诗的前半以大自然的永恒来反衬人生易逝、一去不返的悲哀;后半将悲伤的情感同凄凉的环境融为一处,情状交现,悲怆靡加。沈约的这首悼亡诗对后世以离别哀亡的为题材的诗词作品有较大影响。把南朝之前类似作品的 哀而不伤(如潘安《悼亡诗》)的境界真正推向哀伤并茂的新境界。

离思/元稹·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元稹从小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元稹有离思诗五首,这是其中第四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做。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一首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词意豪壮,用笔极妙。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成为唐人悼亡诗中的千古名篇。

葛生/诗经·唐风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后世对这首诗评价极高,现在人们认为本篇“不仅知为悼亡之祖,亦悼亡诗之绝唱也”。就本诗的艺术魅力和对后世悼亡诗歌的创作影响而言,这种评价是当之无愧的。《葛生》可以被看作是中国悼亡诗的滥觞,那生死不渝的爱情绝唱,可以穿越时空,成为每个时代人们心中的梦想与期许。

绿衣/诗经·邶风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陨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这首诗同样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中国第一首‘悼亡诗’,和《葛生》一样,其在中国诗歌史上是否归属悼亡范畴亦有争论,但后世多家注本均点其悼亡之音,同《葛生》均奉为悼亡诗经典。

鹧鸪天/贺铸·北宋

重过阔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白头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1052年~1125年):北宋词人。字方回,宋太祖贺皇后族孙。

这首词是贺铸为悼念亡妻赵氏而作,亦是唐宋之后悼亡诗歌中不可多得的名篇。作者沉痛地表现出了对亡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

莺啼序·春晚感怀/吴文英·南宋

残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绣户。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

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

幽兰渐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楫桃根渡。青楼仿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淡尘土。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叹鬓侵半苎。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躲凤迷归,破鸾慵舞。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沉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吴文英(1200年~1260年):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

这是吴文英为悼念亡妾而做的一首词,尽管后世学者对其创作背景及主旨多有争议,但词中所彰显的怀悼之意是显而易见的。这首词在《宋六十名家词》中又题作‘春晚感怀’、‘感怀’,实际就是怀旧与悼亡之意。

《莺啼序》就是悼念亡妾诸作中篇幅最长、最完整、最能反映与亡妾爱情关 系的一篇力作。它不仅形象地反映出与亡妾邂逅相遇及生离死别,而且字里行间还透露出这一爱情悲剧是由于某种社会原因酿成的。它感情真挚,笔触细腻,寄慨遥深,非寻常悼亡诗词之可比。

【注】《莺啼序》是词中最长的词调,全文二百四十字。这一长调始见于《梦窗词》集及赵闻礼《阳春白雪》所载徐宝之词。可见《莺啼序》词牌名确实是吴文英首创。

【李商隐悼亡诗有哪些】相关文章:

1.解读元稹的悼亡诗

2.李商隐诗全集

3.李商隐诗两首

4.李商隐诗鉴赏分析

5.《骄儿诗》李商隐唐诗

6.悼亡的诗句

7.李商隐《微雨》全诗赏析

8.李商隐《嫦娥》全诗翻译赏析

9.李商隐诗《登乐游原》赏析

10.李商隐《流莺》全诗翻译与赏析

下载word文档
《李商隐悼亡诗有哪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