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英雄史诗不朽丰碑主题征文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主题征文

2023-02-15 08:29:3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三三两两”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英雄史诗不朽丰碑主题征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英雄史诗不朽丰碑主题征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主题征文

篇1:英雄史诗不朽丰碑主题征文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途。这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的魅力如同一座丰碑,巍然屹立于大半个世纪的光阴流逝中,它的精魂跨越时代,跨越疆域,跨越国界,震撼着每一颗流淌着滚滚热血的心灵!

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许多难以想到的困难,都是依靠地方群众的帮助解决的。红军强渡大渡河,不仅要冒着对岸敌人的炮火,还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险滩。要强渡过河,必须找到熟练的船工。经过做工作,十几名船工来了。战斗打响了,老乡们冒者枪林弹雨,一桨接一桨地拼命划着。船到河中向下滑出几十米,撞在大礁石上,在面临船毁人亡的危急关头,四名船工跳进滚滚的急流里,用背顶着船,船上的船工尽力用竹蒿撑者,经过惊心动魄的搏斗,终于脱离了陷境,把红军勇士们送到对岸。在红军面临茫茫草地的时候,当地一位六十多岁的藏族通司不畏艰险,带领红军在水草地行军四天四夜。终于开辟了一条可以让红军大部队通过的生命线。长征中民鱼水情,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故事大家差不多都知道了吧,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才夺得了胜利。例如:红军强渡大渡河靠的是智慧与勇气,只有有了他们才能创造出这空前绝后的奇迹。

渡河不是划到对岸的问题,他们需要成千上万的人勇敢为了理想去战斗才能取得胜利。

在长征途中红军们饿得实在没办法,就把皮带和就皮鞋给煮了吃我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他们太可怜了!''仔细想想,只有有远大志向与崇高理想的人,才能把吃下去的皮带,旧皮鞋。。。。。。变成生命的动力和胜利的力量,才能完成 艰苦卓绝的长征历程。这次能够安全的渡河,靠的是他们的机智与勇敢,才保证了战斗的胜利。继续和发扬先烈们的长征精神,就能夺取新的胜利。让我们接红军的接力棒好好学习为祖国增光!

篇2:英雄史诗不朽丰碑主题征文

今年的清明节,好像比往年要与众不同,我们以一种新的姿态、新的行动来迎接了今年的四月清明。

随着一缕春风从脸颊悄悄拂过时,我们已经踏上了去烈士陵园的征程,路程其实并不遥远,记得有句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老前辈。”我们难道不应该为逝去的英灵而献上自己的祝愿和哀悼吗,和这些比起来,路程的遥远,显得这样微不足道。

习习的春风引领着我们,终于,到了。一缕微风从我身边翩然滑过。风,的确不是不严寒刺骨,但,无比沉重。为这个庄严而肃穆的地方增添了些许悲凉,“装点”着陵墓的每一处角落。

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悄然无息的走到墓前,深深的鞠上一躬,庄严的把胸前的白花摘下、捧住、插上。眼中泛着的微微泪光,显得那样清澈透亮,纯洁无暇。“啪”的一声,涌出、滑下、坠落。眼角,渐渐湿润了;泪水,淹没了一切……

慢慢低下头,看着这片属于我们中国人的领土,再抬头看看这一处处坟墓,先辈们为了我们脚下踏的这片土地不惜倾尽了自己的所有,为子孙后代换来了无穷无尽的幸福。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是无数的烈士用自己的生命、名誉、幸福、自尊换取的。其实,他们“疯狂”的理由很简单:并不是为了众多的名利,也不是为了耀眼的荣誉,更不是为了让自己名垂千古;只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无拘无束的在广阔的原野上奔跑,只是为了让罪恶的战火能够永远的远离自己美丽的家乡,只是为了让贫弱的祖国能够不再受外敌无穷无尽的侵略,只是为了让我们中国人能够挺胸抬头的屹立在世界之林!

他们用自己浩然的正气证明了:“中国人天生就是无所畏惧从不低头,拥有一身的傲骨;谁都无法侵略割占我们祖国的每一寸领土。”

“沙沙沙……”又是一阵温暖而悲凉的春风,是返航的时候了,我回头望着这百余个英烈的坟墓,心中又像茫茫大海,内心波澜起伏、无法平静…..

篇3: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

“红军长征举世鲜,铁流夜过党岭山;巍巍群峰银龙舞,英雄大战鬼门关。”(李布德少将《夜过党岭山》)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张爱萍将军《过草地》)……

红军长征,如果把每支部队的行军里程加起来,总共有8万里,而在四川的里程最长。

过雪山草地无疑是红军长征最为艰苦悲壮的时候。据我们的统计,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翻越的雪山有73座之多,这里的雪山是指垭口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4000米以下的都没有算。其中,在四川境内有67座,云南有3座,甘肃有3座。

从整个红军来说,翻越的第一座雪山是1935年5月下旬红四方面军翻越的红军棚子雪山,位于四川阿坝州茂文县境内的松坪沟。红军棚子雪山以前没有名字,就是因为当年红军经过这里时搭了一些窝棚,后来老百姓就把这座雪山叫作红军棚子。红四方面军发动嘉陵江战役之后,就西进岷江流域,占领了北川河谷及茂县地区。翻越红军棚子雪山是红四方面军为了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并与之会合。

红军翻越第二座雪山是在1935年6月,由李先念率领的部队为了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翻越的理县和懋功县(现小金县)交界的虹桥山。红军翻越的第三座雪山是鹧鸪山,第四座雪山是夹金山。而仅就中央红军来说,共翻越了5座大雪山,其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夹金山。

在所有红军翻越的雪山中,由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从四川省甘孜州得荣县到巴塘途中的藏巴拉山是红军长征翻越过的最高雪山,其垭口海拔为4904米。

尤其震撼的是,红军在极度疲惫和饥寒的情况下,创造了连续4天翻越决益涅阿、伊则涅阿等4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红四方面军两次翻越夹金山,3次翻越亚克夏山、梦笔山、打鼓山等4座雪山。

红军是在没有路、没有粮、没有衣物和“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情况下进入雪山草地的。很多战士都来自南方,雪域高原六月天还在下雪,加上高原反应、极度疲惫、没有衣服穿和严重缺粮等因素,导致很多战士都没有挺过来。

如果说长征是一部恢宏史剧,过草地就是即将胜利前的英勇悲壮一幕。

1935年8月,红军决定北上。8月21日,红军在毛泽东等率领下开始向草地进军。由于四川草地海拔较高,天气变化快,大雨、冰雹的情况随时都会遇到,除了战士饥寒交迫和极度疲劳外,更令红军担心的是遍地都是危险的沼泽。

红军一共过了3次草地。第二次比第一次过的草地路程更远。第三次过草地路程更长、时间更久,牺牲的人更多,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缺粮,野菜、皮带都被吃光。第三次过草地时,红二方面军与四方面军总计5万多人,为了解决粮食问题,部队分三路北上。若尔盖色吉坝、年朵坝等草地红四方面军3次经过。

由于极度饥饿疲劳,当年很多战士在即将走出草地到达若尔盖县班佑村时,眼前20米左右宽的班佑河再也无法跨过,800多名战士就长眠在了河边。而过了河就是有人烟的地方,就能够活下来。当时,已经越过班佑河的彭德怀还派了一个营去,打算将他们背过河,但是到了一看,发现这800多人基本都已经牺牲了。为纪念这800多名战士,后来在班佑村修建了一个纪念碑。当年,红四方面军在长征前有8万多人,但经过南下战斗及雪山草地,最后只剩下了4万多人,可见雪山草地的严酷。

现在说到过草地的困难,很多人不信,不相信草地会陷人。现在的红原、若尔盖草原因为气候变暖、20世纪60年代开沟排水、过度放牧等影响,水分都蒸发了,自然今天看到的草原与过去大不相同。

红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过雪山草地,靠的是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坚信中国革命一定胜利,而这种精神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篇4: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

长征,一个多么庄严的名词,它记载了中国一段辉煌的历史。《红军长征故事》中有多少故事催人泪下,泪光中,我仿佛看到了一根“金色的鱼钩”,钓来的是战士们生的希望;我仿佛看到了有战士倒下了,却有更多的'战士站起来了;我仿佛听到了红军长征途中倔强的呐喊,在茫茫雪山和草地此起彼伏……

长征,多么令人畏惧的名词,它夺走了很多战士的生命,换来的是无与伦比的团聚。朦胧中我似乎听到了小红军坚定的语气,它多么会掩饰呀,宁愿自己牺牲,也不拖累大家。像他这样的战士太多太多,想起他们,我们会从心底生出很多的感慨,是佩服,更多的是崇敬。历史会记住他们,人民会记住他们,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民族的胜利,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祖国今天的欢腾。过草地、爬雪山、渡沼泽,艰苦的岁月中战士们没有低头,他们只知道勇往直前,在困难面前从不言后退,哪怕是牺牲,也在所不惜。

长征,一个感动人心的伟大的故事,它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一页辉煌的篇章。祖国会永远铭记:长征路上的红军,红军曾经的长征。

篇5: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

二万五千里长征,距今已经过去了八十周年。这是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程,亦是一次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这八十年,长征精神依旧影响着我们每一代千千万万的人,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模范,亦是世界人民传颂的伟大精神。 回首漫漫风雨征程,有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皑皑雪山、茫茫草地、峡谷急流、乌江天险、大渡激流……加上敌人的围追堵截、粮食的严重短缺,长征的每一点都让人感到惊慌恐惧。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利用自己的双腿双脚踏遍了泥泞与荆棘!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这每一件英勇的事例都成为教育我们这些热血儿女的教科书式的典范。他们排除万难,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战胜了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这就是长征精神哪!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一种精神,照映未来。 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它是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是中华民族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发奋图强、坚忍不拔、战胜一切困难的支柱。 现在,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进行着新的长征。我们仍然需要在21世纪里,争取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腾飞这一现代历史主题。为此我们相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努力实践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将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振兴。 长征那英勇的足迹镌刻在为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国人民铭记着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勇敢前进。

篇6: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走进展厅,最显眼的3根立柱上陈列着毛泽东同志对长征意义的概括,立柱背后是红军过草地的大型组雕,立柱前面是介绍长征概况的视频投影和巨幅地图--平方米的展览就是从这里层层展开。

“什么是长征?”“长征期间发生了什么?”“长征有何重要意义”“长征精神为什么伟大”……为了让观众们通过回望80年前那段苦难和辉煌,深切感受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这次展览作了精心安排。

展览内容编排以时间为顺序,以重要战役战斗、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为主体,分为“战略转移踏征程”“伟大转折定航向”“浴血奋战勇向前”“革命理想高于天”“胜利会师开新局”“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6部分,涵盖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及红25军的长征历程。

“相比以往,这次长征主题展的内容更加全面,既宣传红军主力的历史作用,又安排专题和单元反映陕甘边根据地政府和南方八省游击队的重要贡献,不仅充分展示领袖人物的丰功伟绩,还生动展现普通官兵的革命精神和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持。”军事博物馆副馆长黄亦兵说。

红军长征带到陕北的唯一一门山炮、泸定桥的铁索等一批珍贵文物,“七根火柴”“金色鱼钩”等30个经典长征故事,讲述红军战士至死不忘对党忠诚的雕塑《最后一次党费》……275幅图片、252件文物、45件艺术品以及5件新创作油画雕塑,呈现出丰富的历史细节,让广大观众仿佛回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光辉岁月。

展览还精心设计了“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5处大型主题景观,真实再现历史场景,强化“带入感”。“过雪山草地”主题景观,不仅实景设置了雪山、水草地,还运用声、光等手段营造了寒风呼啸、雪花漫天的天气效果,让人如临其境,使许多观众流下感动的泪水。

盛况斐然

长征,这一在我们党、国家、军队发展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壮丽史诗,穿越80年历史时空愈发光辉闪耀,吸引着社会各界的人们前来“朝圣”。

按原计划,展览日均最大接待量为8000人,可实际情况远超这一数值,达到日均1.1万人。为此,军事博物馆每天额外增加了1个小时的开放时间,还将闭展时间推迟了1周。

数千名驻京部队官兵来了。他们迈着铿锵有力的整齐步伐,重温革命先辈的光荣与梦想。一件件红军爬雪山时使用的物品,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官兵们对理想信念有了更深领悟。陆军某部政治部主任刘炜说,走在改革强军新的伟大征程上,更要坚决听党指挥跟党走。

数百位军地离退休老干部来了。96岁的黄甘英老人和95岁的吕璜老人,这两位长征时期的老同志动情地说:“一定要弘扬长征精神,不忘初心,把国家建设好!”89岁的解放军总医院老干部陈新参观完展览情不自禁,赋诗一首:“长征胜利到延安,艰苦卓绝意志坚;避实就虚多妙算,围追堵截叹徒然……”

300多名北京四十四中高一、初一的学生来了。带队老师张京媺说,这是孩子们入学后参加的第一次集体活动,希望他们在学习长征历史中感悟传承长征精神。

仅国庆假期期间,就有近6万人参观了展览。而他们当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特地从外地赶来的观众。

来自山西阳泉的郭自幸一家8口人,到北京的第一站就是参观长征主题展,第二站则是去天安门广场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没有革命前辈的牺牲,哪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呢?”郭自幸说。

85岁老军工何海岩一家来自陕西渭南,到北京后原本打算去长城游览,得知展览的消息后,随即改变了行程。何海岩说,自己年纪大了,没法再走一遍长征路,只好认真看一遍长征展览,把长征历史牢牢记在心里……

前来参观展览的,还有数百名外国人士,其中包括30多个国家的驻华大使。马里驻华大使兰西纳·科内参观后说,红军战士无所畏惧的信念和精神,对全人类战胜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永不落幕

11月6日,“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长征主题展览临时闭馆。

45天时间里,观众们写下近8000条饱含深情厚意的真挚感言,“把长征精神传承下去”是大家共同的心声。而这心声,源于展览在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心中播撒下的红色种子。

一位叫董振玉的市民10天内2次前往军博参观展览。“我深深地被长征精神所感动,我要把长征精神带给没来参观的朋友们,用照片宣传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董振玉在留言中说。

“我们无法深切感受当时的艰难困苦,唯一能做的就是将长征精神传承下去,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一名叫王思彤的学生参观完展览,在留言簿上写下这些文字。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550多名初一学生参观时,每人手中都拿着一张“试卷”,上面印有“我绘漫漫长征路”考题。随队的历史老师齐永茂说,孩子们目前还没有系统学习有关长征的历史课程,带着“考题”参观,是为了让他们更细致地了解长征历史,更深刻地感悟长征精神……

5岁的小男孩杨海洋在家长的帮助下,用稚嫩的笔迹写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英雄史诗,丰碑永存。杨海洋的外公退休前在一家国企工作,他说:“他现在还小,理解不了什么是长征,但还是要带他来,让他有个印象。长征精神要一代代传下去。”

当红色的种子在人们心中扎下根,他们也就成了种子,接力传承着伟大的长征精神--那将是一场永不落幕的展览。

篇7: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

小时候,看着有关长征的电视节目,我曾天真地问爷爷:“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爷爷摸摸我的头,只是叹了一口气,说声:“傻孩子!”对于幼小的我来说,长征是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上了小学,一次小伙伴们在一起又争论起这个话题,一位同学说:“如果我生在那时候,我一定在雪山和草地开许多许多的商店,专门卖健力宝和巧克力给红军爷爷。”当时连老师都忍不住笑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是一首多么气势的壮歌,这又是一个多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啊。

爷爷讲的故事穿越时空,把我带到了七十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

漫漫征程,红军跨越11个省,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红军的热血?长征路上的第一战--血战湘江。红军战士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拼死渡江,牢牢锁住渡口,誓死保卫中央,红军战士死伤过半,8.6万人仅存3万人。生死攸关,痛定思痛,关键时刻,遵义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从此,红军心存信念,充满了希望,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成了红军从一个胜利迈向另一个胜利的制胜法宝。四渡赤水演绎了战争史上的千古绝唱,红军跳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包围圈,从此长征路上捷报频频: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红军出奇制胜,冲破了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终于迎来了“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欢腾。就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剩下了3万,而他们活到今天的,已不足300人。但这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一段永不磨灭的铁骨精魂的回忆。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壮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动地的革命篇章。长征途中,红军不畏征途艰险, 跨越雪山草地,克服重重困难,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

爷爷曾讲过在长征中发生的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在当地要饭,听说儿子在部队当官享福,便气冲冲找上山去。队伍正好开饭,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她流泪了,提起篮子将自己要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样,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为了欢迎这位母亲的到来,战士们演唱了自编的《牛皮腰带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这些可亲可敬的战士面前,她怎能不为之动情,为之自豪?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白洋,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党费。

茫茫两万五千里长征路,面对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面对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面对险象环生的沼泽草地,所有红军官兵坚守着这样一个铁的承诺,只能攀登,不能停留,只能向前,不能回头,直至牺牲自己的一切。正是有了这种为党救国救民的革命理想信念,在死前的瞬间,在大雪埋身的瞬间,他们依然非常清醒,还念念不忘伸出胳膊指向前进的方向,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他们生命虽然结束了,但他们的精神永生,永远激励着活着的人革命到底。这些震撼心灵的画面,向人们雄辩地证明: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中国红军长征史,就是红军官兵在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下的奋斗史。

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把党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从长江以南奠基于大西北,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前沿的战略任务,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地球上的一条永恒的红飘带;

长征是铭刻在人类历史上的一部英雄史诗;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谱写的千古绝唱。

70年弹指一挥间,长征已经走进了历史的深处。但时至今日,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造就的不朽精神却依然穿越时空,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长在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少年,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着我们这一代人,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听着爷爷讲红军长征的故事、我们唱着长征歌曲,长征精神已从父辈身上潜移默化地融入了我们的血脉,并且成为我们的人生航标,不断激发着我们潜在的生命能量。

正如臧克家的`“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听着爷爷讲的故事,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浮现在我的面前,那一幕幕战斗的场面壮烈在我的身边……也许我无法体会先辈们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的真谛,也许我永远不能走进长征中牺牲将士的英灵,但我明白了什么叫华夏子孙“生当做人杰,死为亦鬼”那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我懂得了中国共产党那“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英雄气概。

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嘹亮的歌声回荡在我的耳畔,老人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孩子们尽情的游戏……

我已经看见了那飘扬的国旗上,是烈士们的鲜血染红的颜色,是长征点燃的火炬燃烧在中华大地的上空。

最后请让我用歌声来结束我的演讲: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嘹亮,

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

从今走上繁荣富强……

篇8: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

轻车简从,他将生死看淡;北海牧羊,他将爱国演绎到极限;兄弟离世,他将国与家衡量万千;须发尽白,他将生命汇成一篇千古赞言。他是民族气节的坚守者,他是爱国报国的践行者,他是不屈与执着的代言人。他是苏武,是中华历史上的不朽丰碑。

持一根旄节,他离开熟悉的家乡,离开了年事已高的母亲,离开了年轻的妻子、年幼的孩子,义无反顾,他踏上了茫茫征途。前方的大漠,迎接他的不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景,亦或是“祸福固相倚,未知前事难”的坎坷牵绊。轻车简从,他带领一百余人出使匈奴,他忘了自身的安危,忘了亲人的思念,这一刻,唯有“国”在他心中,刻骨铭记,融于血脉之中,分量万千。

守一种信念,他痛斥卫律贪图富贵名利、过眼云烟;生死当前,他无畏无惧,哪看刀锋近在眼前;被无辜牵连,他义正言辞,为不辱于国,他当机立断;北海牧羝,明知欺骗,他孤身一人,勇往直前。荒芜之地,他记住了国重于天,忘记了天寒地冻、归期无边;廪食不至,他啮雪吞毡,记住了民族气节,忘了生存甚难;名利诱惑、富贵在前,他却不肯前进一步,心中记住的,唯有大汉尊严,不容侵犯。在忘记与铭记之间,他守住了气节,将对里的词诠释的完美自然。

着一身布衣,他屹立于严寒之中,岿然如山;饥渴难耐,他坚定不移地望向遥远的长安,北风猎猎作响,拂起了他的衣衫,却拂不动他矢志不渝的信念;严寒渐渐逼近,冰封了他的触觉,却封不住他对家国的思念。茫茫大漠,他是一只孤雁,仅仅铭记了使命,却忘记北漠的严寒;皑皑白雪间,他是一朵雪莲,仅仅铭记了汉家使者的高贵,却忘记富贵荣华近在眼前;背井离乡,它是一块屹立的丰碑,仅仅铭记了肩负的使命,却忘记了时间绵延。兄弟相继离世,他庆幸兄弟为国赴难;夫人改嫁,母亲离世,巨大的打击无法撼动这汉子如山坚毅的誓言。他的铭记,镌刻一代英雄的伟岸,他的忘记,书写“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尊严。

他的铭记,传唱了千古不曾改变,他的忘记,让投敌叛国之徒不禁汗颜。黄河的气势磅礴,却比不过他的气节壮烈,泰山的雄伟高远,仍比不过他持节牧羊的身影,那么伟岸。岁月逝去,苍老了容颜,却无法苍老他心中巍峨的信念。这个铁一般的血性男儿,用一腔爱国热血谱写了最为壮丽的诗篇,在忘记与铭记之间,他坚守了自我,于是在歌舞升平的长安与严寒难耐的北海之间,筑起一条笔直的路,汉与匈奴最终和谈。因为苏武,我懂得了铭记与忘记,原来,铭记与忘记可以两全,铭记了不屈与爱国,忘记了私利与生死,就必能坚守住自己要守住的底线。

苏武是一块不朽丰碑,屹立于华夏五千年历史之中,屹立于每一名华夏子孙心中,直至永远。

篇9: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中国共产党人用行动谱写的彪炳千古的壮丽诗篇;是世世代代中华儿女赤胆忠心保家卫国的决心;是《光辉的旗帜》一书中革命先烈的生命历程。

在《光辉的旗帜》一书中,有“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滂沱走泥丸”的毛泽东;有“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的傅庚辰;有“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的艾青;有“只要人人献出爱,芸芸众生无仇家”的雷锋。他们虽然已经离开多年,但好像仍然行走在我们身边--------不朽的精神是一座座耸立的丰碑引领我们前进。

看!英雄的王二小——为了保护八路军机智勇敢地诱骗敌人,从而失去了年幼的生命。他把自己的热血洒在了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上。

听!“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是人们对无悔殉国的左权的最恰当的评价。年仅三十七岁的他在突围转移时壮烈殉国。他不屈不挠的双眸闪烁着希望之光,成为我们头上永恒的启明星。

瞧!在大街上,在阳光下,处处都有雷锋的足迹。他在风雨中给大嫂披上自己的雨衣;在车上给老人、孩子让座……他曾说:“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些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他的作为感染了每一个人,让我们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革命先烈用血肉之躯架起了新中国的桥梁。他们为圆明园的废墟打上最终的句号;给虎门炮台的悲壮交响行一次庄严的敬礼;使九龙壁图腾的壮飞抹一笔点睛的亮色。

胜利和进步的曙光就在前方。让我们把一座座丰碑永驻心间,让一面面旗帜飘扬在身旁,将一个个动人的事迹传承下去。

篇10:中学生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奇迹,特有的魅力是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一部史上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器. ”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七十年,但它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夸,长征精神万岁!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在长征中,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大注意. ”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群众的大力支援,筹款达6万余元,很多人踊跃参加红军,不到一天半的时间,便扩大了800多个红军战士.

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许多难以想到的困难,都是依靠地方群众的帮助解决的.红军强渡大渡河,不仅要冒着对岸敌人的炮火,还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险滩.要强渡过河,必须找到熟练的船工.经过做工作,十几名船工来了.战斗打响了,老乡们冒者枪林弹雨,一桨接一桨地拼命划着.船到河中向下滑出几十米,撞在大礁石上,在面临船毁人亡的危急关头,四名船工跳进滚滚的急流里,用背顶着船,船上的船工尽力用竹蒿撑者,经过惊心动魄的搏斗,终于脱离了陷境,把红军勇士们送到对岸.在红军面临茫茫草地的时候,当地一位六十多岁的藏族通司不畏艰险,带领红军在水草地行军四天四夜.终于开辟了一条可以让红军大部队通过的生命线.长征中民鱼水情,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故事大家差不多都知道了吧,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才夺得了胜利.例如:红军强渡大渡河靠的是智慧与勇气,只有有了他们才能创造出这空前绝后的奇迹.

渡河不是划到对岸的问题,他们需要成千上万的人勇敢为了理想去战斗才能取得胜利.

在长征途中红军们饿得实在没办法,就把皮带和就皮鞋给煮了吃我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他们太可怜了!''仔细想想,只有有远大志向与崇高理想的人,才能把吃下去的皮带,旧皮鞋......变成生命的动力和胜利的力量,才能完成 艰苦卓绝的长征历程.这次能够安全的渡河,靠的是他们的机智与勇敢,才保证了战斗的胜利.继续和发扬先烈们的长征精神,就能夺取新的胜利.让我们接红军的接力棒好好学习为祖国增光!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主题征文】相关文章:

1.英雄不朽观后感

2.不朽的英雄作文

3.开学第一课英雄不朽

4.英雄不朽作文400字

5.英雄不朽的观后感800

6.我心中的英雄主题征文

7.英雄不朽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800字

8.开学第一课英雄不朽重播观后感

9.开学第一课英雄不朽观后感300字

10.开学第一课英雄不朽观后感:国歌精神

下载word文档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主题征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