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名人名言>名人故事:失策的达尔文

名人故事:失策的达尔文

2022-10-01 08:22:4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琥珀湖泊”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名人故事:失策的达尔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名人故事:失策的达尔文,欢迎阅读!

名人故事:失策的达尔文

篇1:名人故事:失策的达尔文

名人故事:失策的达尔文

在达尔文(1809——1882,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著有《物种起源》一书,曾用5年的时间环球航行)原版的英文日记中,记叙了这么一件事情。

失策的达尔文19世纪30年代,达尔文曾周游世界,一次,他来到非洲的一个原始部落,那里的人们没有衣服穿,住的是山洞,或在树上搭一个巢,吃的是野果禽兽,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达尔文在那里住了几天,惊奇地发现一些“新情况”,他们将老年妇女赶进深山老林,让她们自然饿死,在没有食物的时节,则将妇女生的婴儿或小孩分而食之。达尔文“看”不懂,就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部落首领通过当地的“翻译”告诉达尔文:“妇女的任务就是生孩子,生下的孩子有两种用途,一是留下来延续种族的生命,二是供我们缺食的时候当粮食。妇女老了,不能生育了,留下她们有什么用?我们不吃掉她们就已经很宽容了,在饥荒没食物的时候,我们只有吃小孩,不吃小孩我们吃什么呢?”

达尔文痛苦地摇摇头,这里的'“人”太残忍了!他下决心改变这个原始部落不尊老、不爱幼的历史局面。于是,他通过翻译,用高价买下了一个当地男婴,将这个婴儿带回了英国,他要用现代都市的教育方式,使这个非洲的小孩变成一个“现代文明人”,然后,用这位“文明人”去改变他老家那种“弃老食幼”的原始现状。

后,这个非洲孩子长成了“文明青年”。达尔文通过熟人,把他带回了他的家乡。

一年后,达尔文旧地重游,想看看那个非洲原始部落,在自己委派的“现代文明青年”的领导下,是不是有了质的变化。可是,达尔文到处都找不到那个自己精心培养的非洲青年。最后,他问部落首领,那人是否来了这里?首领回答:“来了。”达尔文又问:“他人呢?”“我们把他吃了!”达尔文大惊:“那么好的人,为什么吃了?”“他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我们留下他有什么用?”达尔文无话可说。

到家后,达尔文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一个人的愿望和他所希望得到的结果并不成正比。一个种族遗留下来的疑难问题,决不是依靠一个或几个‘文明人’就可以解决的,从野蛮进化到文明,这其中有一个痛苦而又漫长的过程,欲速则不达。社会上每个人都应当适应自己周边的生活环境,否则,他哪怕再高明,终将被淘汰。适者才能生存啊!”

篇2:达尔文名人故事

达尔文名人故事

达尔文

达尔文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从小就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制作动植物标本。他的爷爷和爸爸都是当地的名医,家里人希望达尔文将来也能从医,就把他送到医学院学习。可是达尔文整天“不务正业”,父亲非常生气,将他送到剑桥大学学神学。然而,达尔文仍然痴迷于收集甲虫等动植物标本,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达尔文喜欢观察花草树木怎样生长,鸟兽鱼虫怎样生活。有时候,他爬到树上去看小鸟孵蛋;有时候,他到河边去钓鱼,把钓到的鱼带回家养在鱼缸里观察。蝴蝶呀,蜻蜓呀,他都采集回来做标本。

休息的时候,达尔文喜欢在树林里散步。他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认真观察树林里的东西。一棵小草的变化,一条小虫的蠕动,都能使他产生极大的兴趣。

有一次,达尔文看见树上有几只小鸟,就站住了,仰着头仔细观察。为了不惊动它们,他一动不动地在树下站了很久。

结果,一只小松鼠以为他是一根木桩,竟然顺着他的腿,爬上了他的肩膀。

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达尔文正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快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蠕动。他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往外爬。达尔文马上把它们抓在手里,兴奋地观察起来。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他措手不及,迅速把一只手里的甲虫塞进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了过来。看着奇怪的'甲虫,达尔文真有点儿爱不释手,专心地观察手中的甲虫。谁知,他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了,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弄得达尔文的舌头又麻又痛。后来,人们把达尔文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命名为“达尔文”。

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达尔文观察过许多动物和植物,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创立进化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831年,达尔文参加了历时5年的环球考察。回来后,达尔文大胆地提出了“物种逐渐变化”的假设,摒弃了物种不变的说教,并在1859年出版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

篇3:达尔文的名人故事

达尔文的名人故事

达尔文的故事1:达尔文坚持梦想的故事

达尔文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医生,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继承自己的事业,也当一名医生,可是达尔文无心学医,进入医科大学后,他成天去收集动植物标本,父亲对他无可奈何,又把他送进神学院,希望他将来当一名牧师。

然而,达尔文的兴趣也不在牧师上,达尔文有他自己的理想,他9岁的时候就对父亲说:“我想世界上肯定还有许多未被人们发现的奥秘,我将来要周游世界,进行实地考察。”为此,达尔文一直在积极准备。

为了有利于自己观察和收集动植物标本,达尔文抛弃了事务轻闲。经过五年的环游旅行,达尔文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回国后又做了近二十年的实验,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

达尔文的故事2:达尔文放弃研究成果

达尔文是19世纪著名的科学家,进化论的创始者,他生前常说,他的《物种起源》等著作和学说是“集体的产物”。在一封信中他曾这样写道:“我清楚地看到,如果没有那些可钦佩的观察者所搜集的大量材料,我决写不出那本书来。”事实上,他和华莱士的交往便是科学家这种谦虚无私精神的体现。

华莱士是英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和旅行家,比达尔文小14岁,他和达尔文一样,进行着科学考察的活动,曾到南美的巴西、马来半岛等地做生物考察,采取动植物标本,在同一个课题上进行研究和写作。其间,他读过达尔文的《一个植物学家的航行日记》,也和达尔文有过几次通信,讨论交流研究心得,不过两人都没有提及他们各自的独立研究和正在写作的具体内容。

1858年6月18日,正在努力撰写《物种起源》一书的达尔文,收到了华莱士寄来的一篇关于进化论的手稿----《论变种无限地离开其原始模式的倾向》。达尔文惊诧得目瞪口呆,他说:“我从从未见过有这种更加令人惊奇的偶然巧合。……他现在采用的学术名词,甚至也和我的书稿中各章题名相同……”

如果是这样的话,进化论的优先权将归于华莱士了,达尔文再发表著作,就有抄袭和剽窃之嫌达尔文这时思想斗争十分激烈。要知道达尔文已经从事20多年的研究了,当他环绕全球作科学考察时,华莱士还是一个刚入学接受启蒙教育的小学生。达尔文由于旧病复发,加上孩子们身体不好,使得写作时断时续,进度很慢,才让华莱士后来居上。但他不愧是品德高尚的人,他决定退避三舍,成人之美,建议华莱士赶快将论文发表出来,同时为了避嫌,他打算中断自己的写作,让华莱士独享荣誉。

但是,华莱士也是品德高尚的人,他知道了这件事情后,不仅果断地放弃了优先权,而且满怀敬意地对人说:“当我还是一个匆忙急躁的少年时,达尔文已经是一个耐心的、刻苦的研究者了,他勤勤恳恳地搜集证据,来证明他发现的真理,却不肯为争名而提早发表他的理论。”

最后在别人的劝说下,达尔文同意和华莱士的论文合并,以合着的名义提交林奈学会宣读。达尔文非常感谢华莱士,他写信致意,并说:“如果有着可钦佩的热情和精力的人应该得到成功的话,那么您就是最应该得到成功的人。”

在华莱士的鼓励下,达尔文在1859年11月24日这一天,终于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巨著,1250册书在当天销售一空。华莱士高兴地喝彩,称这本书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书籍之一”,并将进化学说这一理论称之为“达尔文学说”。

达尔文的故事3:科学家达尔文从小爱观察

达尔文是一位世界有名的科学家,他从小就观察花草树木怎样生长,鸟兽鱼虫怎样生活。他有时爬到树上,看怎样孵小鸟;有时到河边去钓鱼,把钓到的鱼养起来观察。蝴蝶呀,蜻蜓呀,他都采集来做标本。

达尔文每天工作以后,喜欢在树林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就是在这休息的时候,他还认真观察树林里的东西。一棵小草的变化,一条小虫的蠕动,也能使他产生极大的兴趣。

有一次,达尔文看见树上几只小鸟,就站住了,仰着头仔细观察。为了不惊动他们,他一动不动在树下站了好久。一只小松鼠以为他是一根木桩,竟然顺着他的腿,爬上了他的肩膀。

达尔文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观察过许多动物和植物,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他创立进化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达尔文的故事4:达尔文甲虫的命名

达尔文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从小就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他的`爷爷和爸爸都是当地的名医,家里希望达尔文将来也能从医,于是把他送到医学院学习。可是达尔文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父亲非常生气,又送他到剑桥大学学神学。然而,达尔文仍然热心于收集甲虫等动植物标本,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达尔文正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蠕动,于是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逃跑。达尔文马上把它们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他措手不及,迅速把一只手里的甲虫塞进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了过来。看着这奇怪的甲虫,达尔文真有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早把嘴里的那只甲虫给忘记了。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达尔文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后来,人们把达尔文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命名为了“达尔文”。

1831年,达尔文参加了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回来后,达尔文大胆地提出了“物种逐渐变化”的假设,摒弃了物种不变的说教,并在1859年出版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

篇4:名人故事:达尔文观察趣事

个人简介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

他写的《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

达尔文用大量资料证明了所有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

他所提出的天择与性择,生命科学中是一致通用的理论。除了生物学之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以及哲学来说也相当重要。

求学之路

1825年16岁时便被父亲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

因为达尔文无意学医,进到农学院后,他仍然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并对自然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一怒之下,于 1828年又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这样,他可以继续他对博物学的爱好而又不至于使家族蒙羞,但是达尔文对自然历史的兴趣变得越加浓厚,完全放弃了对神学的学习。在剑桥期间,达尔文结识了当时著名的植物学家J.亨斯洛和著名地质学家席基威克,并接受了植物学和地质学研究的科学训练。

篇5:世界名人故事一达尔文

世界名人故事一达尔文

世界名人故事一达尔文

神学学生

达尔文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医生家庭,青少年时代是个游手好闲的人,一点不像肩负着历史使命的天才。他的父亲曾指责他说:“你除了打猎、玩狗、抓老鼠,别的什么都不管,你将会是你自己和整个家庭的耻辱。”尽管这时他热衷于收集矿石和昆虫标本,但男孩通常都有这个爱好,并无特别之处。

1825年秋,身为医生的父亲把达尔文送进爱丁堡医学院,可是他对医学没有兴趣,而且他天性脆弱,不敢面对手术台上的淋漓鲜血。两年后,不得不退学的达尔文又听从父命,进了剑桥神学院。他对神学也没有什么兴趣,将大部分时间花在打猎和收集甲虫标本上,但总算熬到了毕业,准备当个乡间牧师。

环球考察

虽然在课堂上没学到什么知识,但达尔文在学校结识了一批优秀的博物学家,他在博物学上的天赋也得到了赏识。1831年,当植物学家亨斯楼被要求推荐一名年轻的博物学家参加贝格尔号的环球航行时,他推荐了达尔文。贝格尔号扬帆起途经大西洋、南美洲和太平洋,沿途考察地质、植物和动物。一路上达尔文做了大量的观察笔记,采集了无数的标本。五年之后,贝格尔号绕地球一圈回到了英国。

犹豫不定

当达尔文踏上贝格尔号时,他是个言必称《圣经》的神学院毕业生,屡屡被海员们取笑。但是当返回英国时,在他看来《旧约》不过是一部“很显然是虚假的世界史”,他抛弃了基督教信仰,根源就是对“一切生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怀疑。

从此,关于物种变化及生物进化的问题一直萦绕着他的脑际,环球考察中的大量科学事实仍历历在目,特别是各种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对于环境的极其完美的适应,更使他惊奇不止。

为了解开物种为何变异这个谜,从1837年开始,达尔文克服重重困难,广泛收集一切专门的、关于植物在家养条件下和在自然状况下发生变异的'事实,终于发现人工选择就是人类创造动物和植物的有用族类的基本原理。为了和“人工选择”相对应,达尔文把自然条件下这种对有害变异个体的淘汰和对有利变异个体的保存作用称为“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

至此,达尔文的生物进化思想逐渐成熟了,但由于种种原因,他并没有急于发表他的学说。他深知自己思想的反宗教性质,对于那些盲目的、狂热的宗教信徒来说,必然要引起一场恶战。他深知,背叛上帝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所以,直到1842年,他才将自己的思想写成35页的纲要,又在1844年将这一纲要扩写成230页。即便如此,他仍然犹豫不定,只是在朋友赖尔和胡克的一再鼓励下,到1856年,才开始写《物种起源》。

斗争焦点

达尔文在五年的艰苦航行中留下了许多后遗症,常常发生胃病、呕吐、彻夜难眠、双手发抖。因此,正当盛年的他每天只能工作两三个小时。1848年,他的父亲病逝,因为身体患病未能奔丧,一直深感内疚和不安。更不幸的是,1851年,他最疼爱的长女安妮因患热病夭折。

达尔文就是在这样悲惨和不幸的条件下进行艰苦的科学研究工作。1859年11月他出版了自己呕心沥血之作《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一书获得了重大的成功,为达尔文赢得了崇高的荣誉。然而,此书给达尔文带来的不仅仅是成功的幸福感,嫉妒、嘲弄、诽谤一齐向他袭来。就连他在剑桥大学的老师、地质学家塞齐威克教授也对《物种起源》嗤之以鼻。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那些对自然史一窍不通,怀着狂热宗教情绪的卫道者们采用种种卑鄙手段,肆意歪曲、篡改达尔文的理论,疯狂地攻击说他是骗子、叛徒、孽种,甚至进行恶毒的辱骂,说他是猿猴的后代、愚蠢的低能动物。1860年6月,英国科学协会在牛津召开了7000多人参加的大辩论会,牛津大主教韦伯甫斯等人蓄谋已久,准备“摧毁”达尔文学说,在会议上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肆无忌惮地对进化论进行疯狂的攻击。

以静制动

达尔文深知这场斗争是不可避免的,也明白这是他背叛上帝必然付出的代价。现在,他的信念已经牢固地确立了,只能在背叛上帝的道路上不断向前冲。他由于疾病缠身,不能直接参加这场论战,便采取迂回的斗争方式:拒绝同一切宗教界人士接触,潜心着述,以进一步丰富、发展生物进化论,用科学事实来唤醒宗教狂热者的心,揭穿卫道者们的阴谋。因此,继《物种起源》之后,达尔文又陆续出版了《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人类和动物表情》、《兰花的传粉》等大量科学着作,为生物进化论注入了更为强大的生命力。

疾病的折磨和超负荷的工作使晚年的达尔文日渐衰微,变成了一个极为瘦弱的老头。他的头脑中还有很多计划有待完成,他多么希望观察无限丰富的生物现象,去揭示隐藏在生命现象背后的规律。然而,病魔在一天天吞噬他的生命,使他无法进行科学观察工作,他甚至连散步的力气都没有了。在极度的孤独中,这位以巨大的勇气背叛了上帝,引来光明,驱散人类灵魂黑暗的勇士在说了句“我一点也不怕死”之后便离开了人世。

拓展阅读:世界名人故事一达尔文读后感

今天中午,我读了一篇文章达尔文小时候的故事。

书中写了达尔文小时候在学校里成绩很差,对学习没有兴趣。可是有一天,他的母亲却亲眼看见他静静地坐在花园里,手拿放大镜聚精会神地观察花草。母亲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丈夫。可是丈夫听了却不管不问。母亲只好连续几天一直观察达尔文,母亲发现了达尔文对花草比较喜欢。她开心极了。因为她终于找到儿子喜欢做的事情了。于是她又找到丈夫,并认真地对他说了事情的前前后后。可是达尔文的父亲还是不闻不问。但是做母亲的却不忍心剥夺孩子的兴趣。她想到了一条妙计----就是每天教达尔文认识一种花。就这样在母子的坚持下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最后达尔文终于成为了一位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

读了这篇文章,不仅使我深深地佩服达尔文的母亲,也让我感到:如果找到了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东西,那么背后一定藏着自己的天赋。并沿着自己的兴趣的方向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达到成功的顶点的!

篇6:达尔文互让优先权名人故事

达尔文互让优先权名人故事

1858年,正当达尔文写完《物种起源》时,收到了华莱士从马来群岛寄给他的一篇论文。

论文中提出的“自然选择”理论,和达尔文花了二十年心血进行研究、整理的'进化理论大致相同。因为华莱士的论文写在先,收到信的当天,达尔文就向另外两位科学家赖尔和虎克写信,建议立即发表华莱士的论文,而不要发表他的论文,表示决心让出“优先权”。

后来经赖尔和虎克再三说服,达尔文才同意将自己写的《物种起源》提要和信件同华莱士的论文一起发表。华莱士知道后,不仅欣然同意赖尔和虎克的建议,而且始终把优先权让给达尔文。

他在《对于自然淘汰的贡献》一书的序言中,热情地推荐达尔文为进化论的奠基人。他说:“我一向都是这样感觉着,并且现在和以后也要这样想,深知达尔文着手这一工作是远在我之前的。”

这两位科学家虚心谦让的美德,是道德发展史上的佳话。

【名人故事:失策的达尔文】相关文章:

1.达尔文名言

2.《达尔文》读后感

3.名人智慧故事

4.名人经典笑话故事

5.名人故事读后感

6.高尔基名人故事

7.稀奇古怪名人故事

8.名人立志故事

9.屈原名人故事

10.名人故事英文版

下载word文档
《名人故事:失策的达尔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