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送卫王南征诗

送卫王南征诗

2022-05-31 08:39:0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哈哈哈哈哈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送卫王南征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送卫王南征诗,欢迎大家分享。

送卫王南征诗

篇1:送卫王南征诗

,这是一首描述战争场景的写景诗,一共四句,每句五言,是一首古体诗,作者是南北朝文学家诗人庾信,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由unjs.com收集整理!

奉和夏日应令诗

周大歌 登歌

篇2:王卫名言参考

精选王卫名言参考

1. 未来不会有很多小型快递公司会关门,快递行业会进入一个细分市场的时期,市场划分将越来越清楚,不是所有的快递公司都一定要在全国铺设网点的,找准定位最重要。

2. 作为企业的老板,你一定要知道你为了什么而上市。否则,就会陷入佛语说的背心关法,为法所困,可以说,顺丰在短期内不可能上市,未来也不会为了上市而上市,为了圈钱而上市。

3. 成为上市公司后,你的每一笔投入,都要向股民交代,说服他们这笔投入时有利可图的,是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利润的,要有业绩出来,这个我恐怕做不到,我真的没有办法保证对未来的战略性投入可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更不能保证我不会失败,这也违背了我做企业的精神。

4. 做企业应该踏踏实实的,真正想做好企业,不一定要上市,要做基业长青的企业,就要有远大的远景,要为未来进行大胆的投入、大量的投入。

5. 企业上市的话,你要为股民负责,你要保证股票不断上涨,利润将成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这样,企业将变得很浮躁,和当今社会一样的浮躁。

6. 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就变成一个赚钱的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是不利的。

7. 做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我是想做成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可以实现我的价值和理想。

8. 我做企业,是想让企业长期地发展,让一批人得到有尊严的生活。

9. 人的成就和本事是没有关系的,成就是与福报有关系,所以有钱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拥有本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赚到钱只是因缘际会而已。

10. 我总是站在旁边的那一个,习惯了享受低调的生活,做一个平常的老百姓、一个凡人很舒服,没有威胁。

11. 顺丰的一线收派员才是最可爱的人。

12. 我没有条条框框,一切都回归到面临什么问题,需要什么东西。有时我们学了某个框架就想套用,因为不理解设计初衷总会有不匹配。我一直在寻找适合的框架,最终是佛学的因果循环让我很开窍。

13. 员工要尊重,给他尊重;要收入,给他收入。当他月收入上万,他会要你两千的手机吗?如果有人真拿两千的手机,我会不计代价地去查,五百也往下查。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弄清这点,即便是40万人,也没什么难管的。

14. 五年战略计划下的经营五元素质量、品牌、市场占有率、利润与抗风险,犹如金木水火土是双生双克的关系,必须保持平衡,在某一环节上投入过多就会打破平衡。

15. 同样画画,有人一辈子为画匠,有人却是画家。

16. 在中国的速递行业中,曾经有这样一批人曾经有一家叫顺丰的民营企业,能从心底让对手感到可怕更可敬!人可以输,但不能输掉尊严!死随时都可以,但要死得有价值!战死,好过做俘虏。

篇3:王卫经典语录

王卫(Dick),男,汉族,1970年10月生于上海,后移居香港,作为顺丰的总掌舵人,和他所带领的企业一样,充满了传奇色彩。4月底,王卫来首次接受媒体采访。

10月27日,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公布,王卫以185亿美元财富排名第四位。

10月12日,胡润富豪排行榜公布,王卫以1500 亿人民币财富排名第六位。

篇4:送别诗——《送丰城王少府》

《送丰城王少府》原文

愁结乱如麻,长天照落霞。

离亭隐乔树,沟水浸平沙。

左尉才何屈,东关望渐赊。

行看转牛斗,持此报张华。

《送丰城王少府》作者简介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篇5:王勃的送别的诗

关于王勃的送别的诗

1、《秋日别王长史》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2、《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其一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3、《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4、《重别薛华》

明月沉珠浦,秋风濯锦川。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

5、《别人四首》

久客逢馀闰,他乡别故人。

自然堪下泪,谁忍望征尘。

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

送君南浦外,还望将如何。

桂轺虽不驻,兰筵幸未开。

林塘风月赏,还待故人来。

霜华净天末,雾色笼江际。

客子常畏人,何为久留滞。

6、《秋江送别二首》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7、《羁游饯别》

客心悬陇路,游子倦江干。

槿丰朝砌静,筱密夜窗寒。

琴声销别恨,风景驻离欢。

宁觉山川远,悠悠旅思难。

8、《白下驿饯唐少府》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9、《送卢主簿》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

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1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

别离之苦,文人墨客笔下的.永恒主题。诗人王勃却一反别离的愁怨,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抒写送好友上任的情怀。

王勃送他的一位姓杜的好友去上任蜀州的少府,不知不觉间已来到城外。回望那长安城在三秦的护卫下显得如此无奈;遥望那蜀州的五大渡口,在风烟迷雾中竟是如此凄迷。好友此去,何日才能相会?离别的伤感,袭上王勃的心头。但想到为官的友人与自己,上任、调离,实在是平常之极的事,又何必徒伤别离。悲伤的情绪也去了不少。高兴地面对别离,只要我们彼此心中着对方,即使远隔千里,我们的心却紧帖在一起。念及此时,所有的离愁别绪似乎都已荡然无存。

送君千里,终有别。在即将分手的岔路口,好友的眼眶已然湿润。“快别像女孩子一样,流泪送别。看,只要我们彼此心里有着对方,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如同近在咫尺啊。”

这是何等开阔的胸襟,何等超脱的情怀。空间上的距离永远隔不断心灵的联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将千古传颂。

篇6:王卫创业故事

顺丰上市后,王卫恐怕无法再继续保持低调神秘。顺丰上市首日,王卫便以1445亿的身价轻松超越圆通实际控制人喻会蛟夫妇,成为快递行业新首富。也成为中国首富的有力竞争者。那王卫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

即便无“首富”名头傍身,王卫也已然成为中国商界传奇。不过和那些在媒体、机场大屏幕频繁露面的成功者不同,顺丰创始人王卫更像小说里的隐世侠客,其所有个人传奇更多是靠着种.种坊间传闻来拼凑。

江湖传闻,在淘宝最初的发展阶段马云曾两次想跟王卫见面且多次表达了对王的崇拜,但此传闻被双方否认,而一位早期跟随王卫打天下的顺丰内部人士则对腾讯科技表示:“从未听说过马云想要会面王卫,至少公开渠道没有。”

在2月24日敲钟前,王卫几乎从未在媒体上公开露面,也婉拒过多次来自邮政内部系统媒体的采访需求,花旗银行开价1000万美元中介费,想要一次能和顺丰合作的机会,却连一次见面的机会都没有得到。

而顺丰上市后,王卫恐怕无法再继续保持低调神秘,不得不曝光于聚光灯下。顺丰上市首日,王卫便以1445亿的身价轻松超越圆通实际控制人喻会蛟夫妇,成为快递行业新首富。随后几个交易日,顺丰股价更是连续涨停,王卫身价也是水涨船高。不过昨日下午,顺丰涨停板被打开,截止到收盘,顺丰股价70元,涨4.79%,市值2929亿,王卫持有股份市值1892亿,逼近马云,也成为中国首富的有力竞争者。

淘金背后的送水工

1971年,王卫出生于上海,同年出生的还有另两位后来的互联网公司大佬: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微博)、网易公司创始人丁磊。

王卫7岁时全家迁往香港,父母由于学历在香港不被承认,只能从工人做起,王卫本人也在高中毕业后就从事印染工作。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珠三角地区受政策影响迅速崛起,有数字显示,大概有超过5万家香港制造工厂北上珠三角淘金。在这个阶段最流行的是“前店后厂”模式,即珠三角制造,香港销售。但这两地仍分属不同关税区,一些文件来往邮寄需要花上两三天时间,不少人通过水路船只携带快件交接,以此赚钱。

就像那些故事里描述的一样,淘金热中反而是送水工赚了大钱,王卫也从中看到了商机,而父亲的支持则使他得到了创业最初的10万港币。

1993年,在香港九龙佐敦道吴淞街150-164号(现150-160号)的宝灵商业中心二楼S3室里,顺丰正式诞生。同年,快递行业大浪淘沙的几家幸存者中的另外两家申通、宅急送也先后成立。

和现在拥有40万兄弟不同,创业初期的顺丰仅有6人,每个人都是全能型人才,接电话、下单、接件、卸货、搬货、发件,样样都得干。

顺丰的第一桶金来自价格战,“别人70块要一件货,但顺丰只收40块。”1997年,顺丰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通港快件,而这时的王卫,不过26岁。

从代理到直营

1999年,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王卫已经淡出了公司日常运营管理,甚至计划退休享受生活。但几个投诉电话让王卫重新回来掌权,而一个决定更是让顺丰成为了民营快递领域中当之无愧的龙头。

在创立初期,顺丰为了快速占领市场,采用流行于中小企业中的分公司加盟商制度,每建一个点就迅速注册新公司,聘请熟悉当地市场的能人来管理。分公司所有权归顺丰所有,但地方经理具有独立的行政、人事、财政、经营管理权。彼时,顺丰没有统一标识,各地快递员服装也并未得到统一,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这带来了不少问题,例如公司管控力度薄弱,造成营运和服务质量跟不上,客户投诉增多等等。而出于利益驱使,一些顺丰的加盟商擅自在货运中夹带私货,有的加盟商更是自己开始延揽业务当上了“土霸王”。

这种模式引发了王卫的反思,“虽然极大地激发了分公司开拓市场的积极性,也留下了客户资源全部掌握在分公司手中,管理协调不力、服务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的弊端。更重要的是,分公司做了什么事情,总公司必须负全责”。

王卫将那些具有极大经营自主权的加盟商称为“地方诸侯”,2000年以后,他开始对各地加盟商展开轰轰烈烈的“削藩运动”,成立总部,将地方站点的经营权收归自己手中。

在推进直营政策的末期,王卫对一些“钉子户”下了最后通牒,称必须把公司股份卖给他,否则就从顺丰“滚出去”。这一做法遭到加盟商的拼命抵抗,甚至有传言称有人雇佣境外杀手谋害王卫,虽然这种说法未经王卫证实,但这之后,王卫在任何地方出现,身边都会有几个“彪形大汉”做保镖。

创业故事 | 王卫:9次抵押家产,从带水货到顺丰总裁

他从不打广告,不见PE,接受采访……

他旗下15万员工,巨额釆购了IBM的信息、人力管理咨询服务方案和系统,他始终做小件快递。

他是“火星人”马云最佩服的人:顺丰速运掌门人王卫。

王卫,20年前10万元起家,今天年营业额几百亿,自有货机52架;与员工分享利润,一线员工有月薪上万;一直在创新(三月没创新会觉得危机四伏);工作狂,每天工作14小时;实干,定期下基层;低调,员工都不认识他;强势,胆大,先后9次抵押家产。

顺丰,中国民营快递公司巨头,但外界仍对它知之甚少,他无疑是一家另类低调的企业。

1“水货佬”垄断通港快件

王卫有一句话:顺丰的一线收派员“才是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也是收派员出身,做过“背包客”。

1971年,王卫出生在上海,父亲是一名空军俄语翻译,母亲是江西一所大学的老师。7岁时,王卫和家人迁往香港。高中毕业后,他不再读书,到顺德做起了印染。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受邓小平南巡影响,香港8万多家制造工厂移到内地,其中珠三角就占了5万多家,香港与珠三角之间的信件、货运业务量开始暴增。一开始,王卫受人之托,在广东和香港之间夹带点儿货。慢慢地,东西越来越多,用拉杆箱也装不下的时候,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

1993年3月26日,王卫拿着跟父亲借的10万元钱,在顺德注册了顺丰速运,一个只有6个人的公司。同时,他在香港太子的砵兰街租了几十平方米的店面,专替企业运送信件到珠三角。王卫和员工们早出晚归用背包和拉杆箱运货,被称为“水货佬”。

“别人70块一件货,顺丰收40块”,王卫“割价抢滩”的策略吸引了大批客户,甚至带旺了冷清的砵兰街。

由于市场需求旺盛,顺丰很快将触角延伸到广东各地。当时,顺丰每建一个点,就注册一个新公司,分公司归当地加盟商所有,这使得顺丰在几年的时间内,便将珠三角一带的快递市场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但也因这样野蛮的增长方式,顺丰一度被业内称之为“老鼠会”。

在这样的疯狂下,到了1997年,王卫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通港快件。据悉,当时行驶在通港公路上的快件货运车有70辆属于顺丰的业务。香港回归时,海关甚至婉拒了国企中铁分一杯羹的请求。

这时的王卫,不过26岁。

2强势收权抓住非典契机

1999年,王卫已淡出公司日常运营管理。但在接到一通投诉电话后,他展开了顺丰历史上的最大改变。

原来,加盟模式推广后,出于利益驱使,一些顺丰的加盟商擅自在货运中夹带私货,有的加盟商更是自己开始延揽业务当上了“土霸王”。王卫开始强势收权。

王卫曾说:“顺丰提出差异化经营后,承包网点收回直营便遇到了很多麻烦。当时一个承包网点就是一个小王国,根治这些问题,压力非常大。”当时,曾一度传言有可能让王卫付出生命的代价,时至今日,王卫走到哪里,总有几位随行的保镖跟从。

2002年,王卫收权成功,顺丰从加盟制转为直营制,并在深圳设立总部,将自身定位于国内高端快递。一年后,非典爆发,人们都不敢出门,顺丰迎来转折性的发展契机。疫情期间,航空公司的生意非常萧条。

2003年初,借航空运价大跌之际,顺丰顺势与扬子江快运签下包机5架的协议,第一个将民营快递业带上天空,为顺丰的“快”奠定江湖地位。

此时,顺丰的经营思路也开始奠定。王卫坚持只做快递,而且只做小件,不做重货,与四大国际快递重叠的高端不做,五六元钱的同城低端也不做,剩下的客户被锁定为唯一目标,1kg内收不超过20元的邮费。由于坚持只做小型快递,顺丰甚至拒绝了摩托罗拉这样的“肥”订单。

2009年底,民航总局发布了一条不起眼的公告,宣布顺丰航空正式获准运营。顺丰申请建立航空公司并一次性购买两架属于自己的飞机——这也是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第一次拥有自己的飞机。

2011年,这家公司的销售额已经达到150亿元,拥有15万名员工,年平均增长率50%/利润率30%。20年的发展,直营模式、高端定位以及航空运输成了顺丰成功的三驾马车。

2017年2月23日,顺丰速运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敲钟上市,并变更公司名称。

2017年2月28日,顺丰控股早盘继续封住涨停,为连续第四天涨停。顺丰控股创始人、实际控制人王卫的财富暴增,超过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成为中国第三大富豪(财富262亿美元,排名全球第29位)。

3计件晋升管理15万人

事实上,顺丰发展到今天的独有秘诀之一就是它的计件工资。这样的制度保证了顺丰一线员工的高收入,高收入支撑着顺丰以快为核心的高服务质量。其收派员的基本工资并不高,但收入全部根据工作业绩提成,每个月的收入都是可以预期的,并非常稳定。

在顺丰,每个快递员都是自己的老板,因为他们的报酬全系于勤奋以及客户的认同,而月薪上万的收派员在顺丰早已不是特例。

原宅急送总裁陈平说:“顺丰的收派员和企业是分配关系,不是劳务上下级关系。这就是王卫聪明的地方,当年收权,他没有全收。当时是加盟老板不听话,他把老板收了,老板底下的员工我就容忍你,只要你听我话就行了,歪打正着了。”

一名在顺丰工作5年的司机告诉记者,今年他刚通过晋升机制成为一名真正的管理人员,顺丰对员工除了保证收入,还给员工的家属各项补贴和福利。据说目前在顺丰有一半以上的高管都是从基层收派员做起来的。

4最有钱的工作狂

在顺丰优选的前总裁刘淼看来,王卫是他见过的最有钱的工作狂,这多半源于王卫创业初期保留下来的职业习惯。20年来,他每天工作14个小时再正常不过,还定期到一线收发快递。有高管说王卫是那种很有危机感的人,三个月没有创新和变革,就会让他有危机四伏的感觉。

大多数跟随王卫的高管们都评价王卫是一个很“规矩”的人。在顺丰速运集团的副总裁杨峰看来,王卫是个责任感很强的人:“他想做事,他办企业的根本目的不是挣钱。”也因此,王卫多次拒绝了联邦快递、UPS等海外巨头的收购。

在徐勇看来,顺丰最难能可贵的是始终坚持专业化的发展环境,不被其他利益所诱惑,在前些年多数快递企业都纷纷转型力求赚快钱时,只有王卫在埋头研究如何能够更加专业化、标准化地提高效率,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这种专业化显然是顺丰在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就一直保持的核心竞争力,正因为对信息化、标准化的大量投入,顺丰很快便甩掉了其他快递公司。

王卫还是个十分坚持自我的人。在金融危机最难的时候,顺丰没有裁掉一名员工,不论在公司内部讲话里,还是在公开的会议场合,王卫经常强调“收派员才是顺丰最可爱的人”。

【创业故事】顺丰创始人王卫:管理21万人的4个秘诀

王卫谦和低调,他17岁离开学校,做过搬运工清洁工,23岁创办顺丰。

现在顺丰已有21万员工,年收入快递部分就有200多亿,顺丰航空件的数量占国内货物空运量的17%。这么漂亮的数字面前,王卫只是淡淡一句“运气还好啊”。

1、练好内功,先要平衡“五行”

王卫介绍顺丰管理理论体系。五年战略计划下的经营五元素“质量、品牌、市场占有率、利润与抗风险”。

王卫说,“犹如金木水火土是双生双克的关系,必须保持平衡,在某一环节上投入过多就会打破平衡”。而在五元素下还有极为细致层层分解的五元素行动方案,由每个部门制定与执行。

2、靠心法四诀避免“走火入魔”

1)有爱心,与员工有同理心;

2)有舍心,与员工慷慨分享;

3)有狠心,出于爱与舍对员工严格要求;

4)有恒心,长期坚持这样做下去。

王卫四心法内含对生意的参透与对人性的领悟,他说顺丰管理理论体系只是企业管理的外功,练外功的同时还得有心法,要不然就会走火入魔。

3、管理21万人的方法

员工要尊重,给他尊重;要收入,给他收入。当他月收入上万,他会要你两千的手机吗?如果有人真拿两千的手机,我会不计代价地去查,五百也往下查。

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弄清这点,即便是40万人,也没什么难管的。

我们的中层都是公开竞聘,包括副总裁与区总级别的职位都抛出来竞聘。先通过一些业绩、过去管理层评价等指标筛选,然后他告诉我为什么要做,他能做成什么样。我们要做的是将有能力有意愿的人放到他愿意去的位置。

4、没有条条框框

我没有条条框框,一切都回归到“面临什么问题,需要什么东西”。有时我们学了某个框架就想套用,因为不理解设计初衷总会有不匹配。20年我一直在寻找适合的框架,最终是佛学的因果循环让我很开窍。

【送卫王南征诗】相关文章:

1.王卫名言参考

2.王勃送别诗

3.描写送别的诗

4.《南征》杜甫唐诗鉴赏

5.王勃的送别诗

6.王勃的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送别诗——《送司马先生》

8.读王勃的诗有感

9.王勃腾王阁诗赏析

10.送别诗——《送刘师服》

下载word文档
《送卫王南征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